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章 丢卒保车,丢掉小利为大利(上)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做事有“心计”,就是告诫我们做事要善于计谋,面对两利相权时,懂得舍卒保车,敢于放弃小利,目的是为大利着想。小利益小包袱不丢,就会因小失大,把事情搞砸,粉碎自己。

1.该丢弃时就丢弃

丢掉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留出更多的空间去容纳更有用的东西,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做事有“心计”就是要你随时清扫心灵,该丢弃的就丢弃,不让心灵背负太重的负担。这样才能轻松赶路,快乐做事。

你一定有过年关前大扫除的经验,当你一箱又一箱的打包,你是不是很惊讶自己在过去短短几年内,竟然累积了那么多的东西?你很懊恼,埋怨自己为何没能在事前花些时间整理,淘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否则,今天就不会光是为了清理这些箱子,压得你连背脊都直不起来!

人生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做事的过程中,每个人不都是不断地在累积经验和知识?这其中也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健康、知识等等;另外,当然也包括了烦恼、郁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在这些累积的过程当中,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地过日子,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以致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清扫’?”心灵扫除的意义,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你总要了解仓库里还有什么。某些货物如果不能在限期内销售出去,最后很可能因为积压过多的资金而拖垮你的生意。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当你拭掉门窗上的尘埃与地面上的污垢,把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好像突然得到一种释放。

其实,在人生诸多关口上,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做“清扫”,念书、出国、就业、结婚、离婚、生子、换工作、退休……每一次的转折,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弃该丢弃的,尽管有些东西我们仍然留恋不已,但不丢掉又会成为负担,会拖拽你向前的脚步。

多年来,朱怡始终坚持一个习惯:每个礼拜六早上,利用别人不上班的时间,把自己的办公室彻底清理干净,连一张纸都不留。平常下班回到家后,她也会在梳妆台前花一点时间,反省一天中发生的事,顺便计划明天该做的事。

朱怡很喜欢这种“向过去说拜拜”的清扫方式,把从前的自己做一个了结,然后,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朱怡自行创业以来,每年的业绩都是维持高增长。通常,人一旦站在高峰,总是很容易得意忘形。朱怡不是,她总是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随时放空,重要的不是回头看,而是往前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她知道,有一天假使荣景不再,过去所有的辉煌都会一笔勾消。

几年前,朱怡有过一次深刻的搬家经验。由这次搬家,她真正体验出入要随时懂得“舍”。譬如,有些当初爱不释手的摆饰,等换了新房子之后,却和新环境格格不入,甚至变成最碍眼的累赘,连味道、风格通通都走样了!

这个体验让朱怡产生很大的警惕:原来,人是会变的。以前认为不能丢弃的东西,并不保证自己会珍爱一辈子,不论是过去的收藏、衣服、品味、嗜好、成就、地位、财富,最后都可能不再属于你。

朱怡常常被人问及:“你事业做得那么好,如果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一个选择,你要选择哪一样?”她总是毫不考虑地回答:“除了家庭以外,我什么都可以放弃。”

对朱怡而言,“回家”就是最适合进行心灵大扫除的场所。她很反对一些人,下了班之后到处找乐子,找地方狂欢,好像非得把所有的精力耗尽才罢休。她很怀疑,这样的人没有足够的休息,疲累没有得到充分的纾解,将如何面对明天?

外人看朱怡,生活井然有序,而且总是神清气爽。她说,这得归功于自己每天勤于做“内在清扫”,所以,已经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烦恼的事了!

不过,有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进行扫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那些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又拣不回来,怎么办?

的确,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是最后一次的清扫。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干净,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但至少在目前,你必须立刻丢弃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

2.宁吃眼前亏:舍小利为大谋

有人做事老把眼前利益看得很重,结果反而是失去了永远的利益,做事有“心计”的人宁吃眼前亏,因为他们知道这会换来人生的大胜利。

古时有一老翁,姓塞。由于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塞翁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塞翁丢马后急疯了。几天以后,塞翁丢的马又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一群马。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塞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哈哈大笑,都认为老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塞翁的儿子骑新来的马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塞翁不要太难过,塞翁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塞翁是什么意思。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打仗。而塞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他在家乡大后方安全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所宣扬的一种辩证思想。基于这种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明白,即使是看起来很坏的“吃亏”,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生活中此类事常见,如果你是个做事有“心计”的人一定要懂得该忍就忍,有时看似吃亏的事反而是获得更大利益的前提和资本。

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险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

亨利霍金士考虑了一下,他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每位顾客,于是他当即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这一下,霍金士面对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了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霍金士已经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

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里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亨利霍金士一举登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头把椅子。

生活中的聪明人,他们做事有“心计”,善于从吃亏当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也是一种哲学的思路,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是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给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我国历史上刘邦与项羽在称雄争霸、建立功业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苏东坡在评判楚汉之争时就说,项羽之所以会败,就因为他不能忍,不愿意吃亏,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就在于他能忍,懂得吃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

两王平日的为人处世之不同自不待说,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先入关,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当时项羽40万兵马驻扎在鸿门,刘邦10万兵马驻扎在灞上,双方只隔40里,兵力悬殊,刘邦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先是请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然后,第二天一清早,又带着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低声下气的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怨气,缓和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刘邦对不利条件的隐忍,对暂时失利的坚韧,反映了他对敌斗争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刘邦正是靠着吃一些眼前亏、吃小亏的技巧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有人说刘邦是一忍得天下,相信这种智慧和“心计”不是有勇无谋的人可以修炼到的本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不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敌我的关系,但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做事都要有“心计”,能够忍让,懂得吃亏,因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舍小是为谋大。

3.做大事不要过问细节

作为领导者,万不可事必躬亲,那样不仅会浪费原本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甚至还会耽误和浪费做事的机会或时间。

凡是有“心计”的领导者都会掌握一个度,做大事时从不去过问一些可问可不问的细节,尽力去实现“只管两头不管中间”的领导方法。

法国著名领导和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领导办事不要在工作细节上耗费精力,对于具体细节问题,应放手让下属去做。领导大包大揽,不仅可能处置不当,而且会耽误对重大事情的解决。当然领导在抓大事的同时也应保持对小事的了解。日本镰田胜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领导应该首先找出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一件一件地去处理。

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一位优秀的国家领导人,也是一位办事精明的人。在美国,即使不支持他的人也会承认,他在任总统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里根的做事原则简单明了,其突出特点是精于决策,善于组织人才去实施决策。

里根认为,他的作用是为政府指明方向的,而不是一个不放手的经理人或谋士,他的日常工作都交给下属去办,而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这是里根取得成功的要领之一。

里根从不过问事情细节,但在重大事情上,他注重得到据以作出正确决策的足够信息。在每一个重要决策前,他都要求内阁秘书办公室为其准备一份两三页的备忘录,概要列出各种选择及其利弊,并详细说明那些内阁成员和高级助手在力主采取哪些方案,有关机关还准备了内容较详细的文件,里根对这些文件一一仔细阅读并熟记,随时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问题进行辩论。他听取激烈争论的不同意见有极大的耐心。就这样,里根依赖工作人员的分析,加上自己的判断力作出决策,关键时刻还站出来向国会和选民发出呼吁,并提出某项计划的战略意见,以便求得支持。

里根使他的设想成为现实计划的第一步,是竭尽全力物色恰当的人员来辅助他。他曾对美国《幸福》杂志记者说:“让那些你能够物色到的最出色的人在你身边工作,授予他们权力,只要你制定的政策在得到执行就不要去干涉。”他对自己的职责有明确的设想,但也经常地、手段巧妙地作出妥协,避免纠缠枝节问题。

里根之所以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人,就在于他深谙领导办事之要义。正如尼克松指出的,“领导代表未来,代表方向”,而“管理只代表今天,代表过程”。“领导者不仅要正确决定什么是应该干的事,而且还要说服他人去干这件事”。可见,领导者办事应当管而且必须亲自管的是决策和推动他人去实施决策,而不是在办事上事必躬亲。

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革命,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发展,即高度发展的生产社会化、科学一体化,领导者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决策目标规模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变化迅速;决策所依据的信息量大而多变,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即新颖性、模糊性、随机性,要求领导者具有更敏锐的统率全局的能力,来制定出未来战略性的决策目标,至于决策的实施,则应放手由下属即执行人员去具体执行,因为“真正的领导者不是事必躬亲,而在于他要指出路来”(美国管理学家H米勒语)。而当好“指路人”的关键就在于集中精力办大事,大事精明,方向才能明确。

领导者需要集中精力办的大事是决策的制定和推动决策的实施。而礼仪性的迎来送往、事务性的日常活动、操作性的规章程序等等,只要不是与组织的大政方针直接相关的一切事情,对领导者而言都是“琐事”,都应尽量避免亲自处理、亲自裁决,不能因琐事而干扰领导者对大事的全局性把握和决策。同时,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取得预期效果,发布推动决策执行的指令、学习、调查和思考,也是领导者必须亲躬的大事。

领导应该把所有不一定非要由自己去做的工作交给部下和参谋部去做。领导应当处理那些常常引起他个人注意的问题,但是他在这方面的精力和时间总是不够用。

当然,不在工作细节上耗费精力并不是说不注意细节。作为一个领导应该事事都了解,但他又不能对什么事都去研究、都去解决。领导不应因为关心小事而忽视了重大事情。工作组织得好,就能使领导做到这一点。

4.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

做事若没有章法,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分清轻重,这样绝不会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而只会导致很坏的结果。

做事毫无“心计”的人在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急。他们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忙忙碌碌地打发掉,他们就从心眼里高兴。

做事有“心计”的人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的。

而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好,这对于一个想克服做事无“心计”的毛病的人是很关键的。

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你首先去办哪一个?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很为难。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做事没有“心计”的人就是这样,这正如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所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对这些人来说,这句话不幸而言中,他们完全不知道怎样把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排列。他们以为工作本身就是成绩,但这其实是大谬不然。

不妨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最缺的是什么?可能有许多人都有同感,我们最缺的就是钱。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认为,对于我们的一生而言,学习对我们是重要的,但却不是最紧急的,而钱对我们是紧急的(我们会举出许多理由,如我们已经长大了,不想要父母的钱等等),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选择什么?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早早就选择弃学从商,有的依然选择在校学习,而更可悲的人还有,无论他是弃学经商还是在校学习,他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实际上,懂得美丽生活的人都是明白轻重缓急的道理的,他们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情之前,总是按分清主次的办法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一、把重要事情摆在第一位

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罗斯认识到,人们确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后,不等于事情会自动办得好。你或许要花大力气才能把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而始终要把它们摆在第一位,你肯定要费很大的劲。下面是有助于你做到这一点的三步计划:

1.估价。首先,你要用上面所提到的目标、需要、回报和满足感四原则对将要做的事情作一个估价。

2.去除。第二步是去除你不必要做的事,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做的事委托别人去做。

3.估计。记下你为达到目标必须做的事,包括完成任务需要多长时间,谁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等资料。

二、精心确定主次

在确定每一年或每一天该做什么之前,你必须对自己应该如何利用时间有更全面的看法。要做到这一点,你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1.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上帝的安排。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按上帝指定的目标前进。可能再过20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公司的领导、大企业家、大科学家。所以,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之以恒地朝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把一切和自己无关的事情统统抛弃。

2.我需要做什么

要分清缓急,还应弄清自己需要做什么。总会有些任务是你非做不可的。重要的是你必须分清某个任务是否一定要做,或是否一定要由你去做。这两种情况是不同的。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亲自做的事情,你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监督其完成。

3.什么能给我最高回报

人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给自己最高回报的事情上,即他们会比别人干得出色的事情上。在这方面,让我们用巴莱托定律(80/20)来引导自己:人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这样使用时间是最具有战略眼光的。

4.什么能给我最大的满足感?

有些人认为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就一定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但并非任何一种情况都是这样。无论你地位如何,你总需要把部分时间用于做能带给你满足感和快乐的事情上。这样你会始终保持生活热情,因为你的生活是有趣的。

三、根据轻重缓急开始行动

在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之后,你必须按它们的轻重缓急开始行动。大部分人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些人的做法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懂得生活的人不能这样,而是按优先程度开展工作。以下是两个建议:

1.每天开始都有一张优先表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利。会见时,艾维利说自己的公司能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认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实上公司不尽如人意。可是他说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识,而是更多行动。他说:“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之内价钱由你定。”

艾维利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使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过了一会儿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大约5分钟。艾维利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利又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后来有人说,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而其中,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这个方法还为查理斯舒瓦普赚得一亿美元。

2.把事情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定个进度表

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好,这对于你成就大事是很关键的。这样你可以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处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安排好,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做给你一个整体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图,从而有助于你达到目的。

总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点“心计”,这对你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出最恰当的决定,最合理的安排,生命才有意义。

5.不要怕便宜了别人

怕便宜了别人,吃亏的往往是自己。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做事时一门心思只考虑不能便宜了别人,但却忽视了于自己是否有利。不便宜别人就得自己吃亏,所以做事要有“心计”,不要怕便宜了别人,“便宜”别人又“得益”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有这样一则笑话:

某人买回一堆小陶罐,大如拳,广口,给鸟喂食嫌大,装酱油还没盖儿。问他何意,此人双眼放光,用手比划:“才一毛八一个,多便宜。”是够便宜。大家看罐子有几十个,问干什么用。他一搔头皮,说:“这倒没想。”众人哄笑说,再便宜,没用也是白买。他正色,说:“不对,这么便宜,我不买别人就要买呀。全包圆儿,不能便宜了别人!”

看来,卖陶罐的比他先发现此物没什么用,才便宜卖。他买罐的狂喜到了不计较用途的地步,而最大的快乐不在便宜,而在别人无法享受这种便宜,即买断。

这样的心理很多人都有。当他享受某种物用的乐趣时,想到别人也在享用,就立刻黯然。报载,一位日本财阀新近谢世,与他谢世一道下落不明的还有斥资数千万美元收藏的两幅西洋名画。这是在岛国发生的第二个用金钱消灭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例子。几年前,亦有一位日本财阀以梵高的画殉葬。他们咽不下气的原因是:他死了,然而许多美好的东西仍然存在着,让他们接受不了。这些财阀不见得爱画,但大家都说好,就要买下,而且让大家永远见不到它。

无独有偶,报纸上还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说陕西一个农民,发现妻子有外遇,大怒,愤而剪下自己的阳具。有人不解,问:你这是干什么?怒气未消的农民说,这是惩罚她。原来他以为自己长这么个家伙,是在便宜妻子。后来,村里人讥笑,说这不是惩罚她,是惩罚自己。此人羞愧难当,上吊自尽。

老怕便宜了别人,算计过甚,还是便宜了别人。买陶罐的便宜了卖陶罐的,自去阳具的便宜了老婆和奸夫。最可恨的是那些日本人。对那些暧昧的、精明的东洋人若无足够的警惕,早晚要吃亏。

怕便宜别人实则是一种狭隘甚至阴暗的一种心理。生活中不妨放开心胸,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nBdD+X8oR2vo0hleNQF7wk4re3BRcZGSTiNcTETJk6N/87dEFYE4m88W7udeJul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