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8章 人要面子活受罪,面子不能当饭吃(上)

中国人历来爱面子,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广为人们所称道,但他们却忽略了那个“硬汉”的下场--最后活活给饿死了,这便是做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结局。做人不可不要面子,但面子观念太重反而会禁锢住自己的头脑和手脚,适当的时候放下面子,方为上策。

1.放下架子请“贵人”

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人不但爱面子,还特别喜欢摆架子,认为自己居高位就得比别人高出一筹,其实这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行为,要知道民间亦有藏龙卧虎,身怀绝技之人,说不定哪一天便会一飞冲天。如果你想得到这些“异士”的鼎力相助,就一定得不要太爱面子,放下架子去感化他们,刘备尚且“三顾茅庐”而请出诸葛亮,更何况我们一般人呢?

刘备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早已被人所熟知,他请出诸葛亮后才得以建立蜀汉政权而三分天下,其实,国外也有渴求贤才、礼贤下士的“三顾”版,那便是世界轮胎帝国的缔造者--普利斯通公司总裁普利斯通先生。

普利斯通初到橡胶城亚克朗来打天下时,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效益并不佳。一天,他工作太累,破例进酒吧喝酒。店堂里传来阵阵哄笑--一个脸上抹着灰,把裤子当围巾披在肩上的青年,正东倒西歪地走着,滑稽不堪。没走多远,被一把椅子腿绊倒,众人的笑声更高了。

“唉,天天如此,一个标准的酒鬼!”有人说,“搞发明真是害死人啊!”

普利斯通心中一亮,刚想离开,又停了下来,“他是发明家吗?发明了什么东西?”

“不太清楚,好像是有关橡胶轮胎方面的。”

“他叫什么名字?”

“洛特纳。不过没有人叫他这个名字,大家都叫他醉罗汉。”

普利斯通匆匆走出酒吧,已不见那青年的踪影,懊丧不已。他打听到洛特纳的地址,第二天一早就找上门去。那是一家规模很大的橡胶厂,洛特纳正在搬运材料。

“你是洛特纳先生吗?我今天特地来拜访你。”普利斯通笑着说。

“我不认识你。”洛特纳冷冰冰地说,露出警觉的目光。

洛特纳的态度虽然傲慢得,但却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吸引着普利斯通。善利斯通决定一定要和他谈谈,但洛特纳却掉头就走了。

普利斯通却并不甘心,决定厂门口一直等下去。从上午10点等到12点,出来吃午饭的工人又回厂了,却没有洛特纳的身影。他不敢离开,生怕错失了洛特纳。到下午5点,几乎所有的工人都下班走了,还是没有见到他。普利斯通又饿又累,躺坐在路边的水泥座上。他横下一条心,洛特纳早晚总是要下班的,不见到洛特纳,他就不走了。

直到6点多,洛特纳才从厂门口匆匆走出,望眼欲穿的普利斯通又惊又喜,一下站起来,顿感两眼发黑,几乎摔倒,洛特纳一下扶住了他。

“你不舒服吗,普利斯通先生?”洛特纳口气亲切多了。

“你让我等得好苦!”

“我知道。”洛特纳低垂下头,“我已经出来三次了,每次看见你等在外面,我又回去了--开始是不愿见你,到了下午,觉得难为情不好意思见你……”

普利斯通不需要他的解释,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对方。两人到酒店共饮畅谈,越谈越投机。

“你发明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是能使胶胎与汽车钢圈密切接合的装置,使轮胎不易脱落。”洛特纳非常失望地说道,“我费尽心血研究出的东西,没有人要也就算了,最不能忍受的是别人拿它来取笑我,以为我是骗子,到处骗钱。”

普利斯通和洛特纳相见恨晚,互相将对方引为知己。洛特纳有感于知遇之恩,下决心帮助普利斯通打天下。普利斯通的资本和洛特纳的新技术一结合,就立即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他们制成了一种不易脱落而且储气量大的轮胎。

他向正在制造大众汽车的福特去兜售:“福特先生,听说您在制造新汽车,我给您带来了一种新轮胎。”

“你知道,我这种新车的特点是价格便宜。”福特笑着说,“可能用不起你的好轮胎。”

普利斯通展开了他的推销技巧:“我敢保证,它一定适合您的新车。这种新产品,别人见都没有见过。”

喜好新奇的福特立刻动心了,试验的结果使他十分满意,只是嫌价格贵了一些。

普利斯通娓娓道来,使人说不出不买的话来。装上新轮胎的福特车起飞之日,也正是普利斯通的橡胶公司腾飞之时。

此后的几十年间,普利斯通公司逐渐成为世界汽车轮胎业的霸主,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普利斯通先放下架子,礼贤下士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人的面子的确很重要,但如果与前途和事业相比,那便只能居其次了,普利斯通向成功,便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2.保了面子,失了“里”子

“面子”毕竟是“面子”,不是“里子”。“面子”是表面现象,而“里子”才是真的本质。面子华而不实,里子表里如一。外看一朵花,内心一团糟。这是徒有外表美的绣花枕头。外看一团糟,内心一朵花。虽然没有外表美,但是却有内心美,最终会得到人们理解和尊重。

中国人讲面子,无论是贵为天子,还是贱若草民,都要面子。没有面子就“没脸见人”,就没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说话没人听,出门没人理,随时可能被社会所拋弃。我们不是常常见到,有些人在家常常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出去外面却要打扮得人模狗样、体体面面;有的人在家里视悍妻为猛虎,在外面却要勉强装出一副大老爷们的男子汉派头,为的就是不要丢尽脸面。一些刚过温饱的人,平时紧衣缩食,但为了面子,相互攀比,东借西凑,硬充派头讲豪气,打肿脸面充胖子:买大宅购名车,穿的用的讲名牌,结婚要租豪华车队大摆宴席。

古语“士可杀不可辱”。面子,在中国人来说往往看得比生命重要。所以,有“死要面子”一说。有人说“民以食为天”,如果是为了脸皮,肚皮就好退居“二线”了,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心理上精神上的需要往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重要得多。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人活着却并不是为了吃饭。史上有宁饿死不食周粟的志士,有饿倒不用“嗟来之食”的匹夫,也有位高权重却甘愿粗茶淡饭的廉者。孔门弟子为不丢“士”的面子,不惜“结缨而死”;西楚霸王项羽骄横一世,因“无颜见江东父老”为了面子要挥剑自杀;为阿Q一句“我和你困觉”的戏语,贞烈的吴妈感到没了面子要寻死觅活。一切都是面子问题,面子展现着人们的尊严与气节。人一旦丧失面子,有时比丧失性命还可怕。你看,失身的少女,落榜的少年,被俘的将士,往往会因此而“自寻短见”,其道理也就如此。

人们如此看重面子问题,是不是好事呢?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那么“要面子”与“丢面子”也是对立统一的。有些“面子”是非要不可的,但有些“面子”不要也不要紧。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涉及到国家、民族的面子是非要不可的。

然而,有些面子却大可不必要。《孟子》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齐国有一个人,娶了两个老婆。这个齐国人很爱面子,经常在妻子面前炫耀自己在外面跟大人物来往。他常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大老婆问他:“你跟什么人喝酒?”他洋洋得意地回答:“都是些有钱有势的大官人!”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而后回来;问他同一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我准备偷偷地跟踪他,看他究竟到了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大老婆便偷偷跟随在丈夫后面,走了很久,全城几乎走遍了,也没发现一个什么显贵的人物站住同她丈夫说话。最后,来到了东郊外的墓地,看见丈夫走向一些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此处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去乞讨。他吃饱喝醉的办法于是真相大白。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情况告诉小老婆,悲痛地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倚靠的人,现在他竟然这样欺骗我们,我们还有啥指望呢!”两人便在家里一起哭起来,咒骂着自己的丈夫。但丈夫还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又向他两个女人又摆起威风来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个齐国人是个死要面子的人。正如俗话所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生活中,不是有很多这样死要面子的人吗?有些学生的父母辛辛苦苦积攒一点钱供子女上学,但他们的子女却在学校挥霍浪费,请客送礼,大摆阔气。女同学最爱面子。有一天,天上阴云密布,看样子马上就要下大雨了。一个女同学看到同学的父亲到教室来给儿子送伞,西装革履,一幅大款气派,非常羡慕。突然从窗外看到父亲苍老憔悴,衣着破烂的身影走过来了,惊惶得不知所措,听到父亲喊自己的名字就假装没有听到,等到他走进教室,她简直无地自容。还有一个女同学出外读书,看到农村的妈妈来了,面黄肌瘦,衣着不整,她干脆装作不认识。她宁可不要伙食费,也不愿当着同学们认这样的农村妈妈。

鲁迅在《“要面子”与“不要脸”》这篇文章里面说,“要面子”与“不要脸”实在也有很难分辨的时候。例如一个绅士,叫他四大人吧,有钱有势,人们都以能和他攀谈为荣。有一个专爱夸耀自己的叫花子,有一天突然高兴地对大家说:“四大人和我说过话了!”大家既惊奇,又很羡慕,问他:“说了什么呢?”叫花子回答说:“我站在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所以,有些自以为有了面子的人,实际上是“不要脸”的人。在生活中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要了不该要的面子。

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够不要面子呢?那么到底什么是大丈夫的面子呢?难道大丈夫的风度就是在妻儿面前发号施令、颐指气使的样子吗?难道大丈夫的风度就是在众人面前喝酒赌博、狂言乱语的样子吗?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大丈夫连一点小事也觉得丢了面子,如果在妻儿面前也要做个赢的才觉得是挽回了面子,那还是大丈夫吗?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的写照。

面子华而不实,里子表里如一。外看一朵花,内心一团糟。这是徒有外表美的绣花枕头。外看一团糟,内心一朵花。虽然没有外表美,但是却有内心美,最终会得到人们理解和尊重。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那么这个躯壳还有什么用?一个人有灵魂的话,还需要这个躯壳干什么。

要了面子,就丢了里子。面子是表面的,是虚浮的,要面子是虚荣心的表现。里子是深层的,是实在的,是谦虚的表现。

3.成人之美,你图名声我得利

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个人想要好处占尽,到头来可能一样都捞不到,只有那种懂得把名声让给别人,自己占尽“便宜”的人才是真正高明而富有“心机”的人。

人世间复杂,有很多人为名声而活,就是那种“人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有很多人为利而活,就是那种“为了金钱不要命”的人。除此之外,人世间还有第三种人,就是名利双得的人,他们能在关键时刻处理好名与利的关系,达到名利双收,这种人才是真正聪明睿智而又成功的人。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年幼时,父母从英国来到美国定居,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读书学习的机会,13岁就当学徒了。

卡内基10岁时,无意中得到一只母兔子。不久,母兔子生下一窝小兔。由于家境贫寒,卡内基买不起饲料喂养这窝小兔子。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请邻居小朋友来参观他的兔子,小朋友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于是,卡内基宣布,只要他们肯拿饲料来喂养小兔子,他将用小朋友的名字为这些小兔子命名。小朋友出于对小动物的喜爱,都愿意提供饲料,使这窝兔子成长得很好。这件事给了卡内基一个有益的启示:人们对自己的名字非常注意和爱护。

卡内基长大成人后,通过自身努力,由小职员干起,步步发展,成为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有一次他为了竞标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卧车合约,与竞争对手布尔门铁路公司铆上劲了。双方为了得标,不断削价火拼,已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

有一天,卡内基到太平洋铁路公司商谈投标的事,在纽约一家旅馆门口遇上布尔门先生,“仇人”相见,按一般情况,应该“分外眼红”,但卡内基却主动上前向布尔门打招呼,并说:“我们两家公司这样做,不是在互挖墙角吗?”

接着,卡内基向布尔门说,恶性竞争对谁都没好处,并提出彼此尽释前嫌,携手合作的建议。布尔门见卡内基一番诚意,觉得有道理,但他却不同意与卡内基合作。

卡内基反复询问布尔门不肯合作的原因,布尔门沉默了半天,说:“如果我们合作的话,新公司的名称叫什么?”

卡内基一下明白了布尔门的意图。他想起自己少年时养兔子的事:谦让一点可以把一窝兔子养大。于是,卡内基果断地回答:“当然用‘布尔门卧车公司’啦!”卡内基的回答使布尔门有点不敢相信,卡内基又重复一遍,卡尔门这才确信无疑。这样,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合作协议,取得了太平洋铁路卧车的生意合约,布尔门和卡内基在这笔业务中,都大赚了一笔。

历史常常开这样的玩笑,淡泊名利的人出了名。现在全世界都知道,“钢铁大王”卡内基,但又有几个人知道布尔门?

另有一次,卡内基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盖起一家钢铁厂,是专门生产铁轨的。当时,美国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是铁轨的大买主,该公司的董事长名叫汤姆生。卡内基为了稳住这个大买主,同样采取“成人之名法”,把这家新盖的钢铁厂取名为“汤姆生钢铁厂”。果然,这位董事长非常高兴,卡内基也顺利地取得了他稳定、持续的大订单,他的事业从此发展起来了,并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

人是一种好名的动物,因为名声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能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有形的利益,最直接的利益是能带来金钱。例如,大牌名星拍一个几分钟的广告片,就能得到数百万的广告费;名气还能带来跟金钱同样重要的东西,如尊重、发展机会等。打个比较粗俗的比方:名气大的人,找个对象都容易多了,不用担心打光棍。

暂时放下自己的面子,满足别人一点点虚荣,这样的小“心机”便能为自己带来莫大的好处,“人要面子活受罪,面子不能当饭吃”,请记住,鱼和熊掌是不易兼得的,暂时舍弃一样,日后一定都能补回来,这便是“钢铁大王”成功的秘密“心机”所在。

4.眼泪的“魅力”最动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哪个人会面对别人的眼泪无动于衷。因此用眼泪作为“武器”来打动人心不失为一种妙法,只是这种方法需要自己放下面子,并且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方能屡试不爽。

同情弱者是人性天生的弱点,调动眼泪战法,放下面子对人哀哀以求,动之以情,没有几个人不为之动容。

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一向水性杨花,生活放荡。当拿破仑在意大利和埃及战场浴血搏斗时,新婚不久的她却与一个叫夏尔的中尉偷情私通,对拿破仑毫无忠贞可言。她原以为拿破仑会战死在沙漠中,已经不打算他回来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到法国并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消息传到巴黎后,约瑟芬惊呆了。拿破仑成了欧洲最知名的人物,法国的救星,前程无量,到这时她便开始后悔了。

于是她不辞辛苦,坐着马车,长途跋涉,去法国南部的里昂迎接拿破仑。她想在拿破仑与家人见面前见到他,并趁着他的兴奋蒙骗住他,不使自己的丑事暴露,以便使自己以后可以享受无尚的荣耀和富贵。

她好不容易到达里昂,可是拿破仑从另一条路走了,并与家人会合。拿破仑对妻子的不贞早有耳闻,当他证实约瑟芬对他不忠时,他暴跳如雷,下定决心与其离婚。

约瑟芬知道大事不好,日夜兼程赶回巴黎。

拿破仑吩咐仆人不让她走进家门。她费尽口舌最后终于勉强进了门,但却不知怎样来应付与丈夫见面的场面。片刻之后,她静下神来,决定壮着胆子去见丈夫。

约瑟芬来到拿破仑的卧室门前,轻轻敲门,没有回答。

她再次敲门,并温柔而哀惋地呼唤,拿破仑没有理睬。

她失声大哭,短促呻吟,拿破仑无动于衷。

她哭着,用双手捶打着门,请求他原谅,承认自己一时的轻率、幼稚而犯下了错误,并提起他们以前的海誓山盟……说如果他不能宽恕,她就只有一死。这仍然打不动拿破仑。

约瑟芬哭到深夜,拿破仑也没理她,她忽然想起孩子们,眼睛一亮,燃起了希望之光。

她知道,拿破仑爱她的两个孩子奥当丝和欧仁,尤其喜欢欧仁,这是打动拿破仑心肠的好办法。倘若孩子们求他,他可能会把心肠软下来的。

孩子们来了,天真而笨拙地哭着哀求说:“不要抛弃我们的母亲,她会死的……还有我们,我们怎么办呢?……”

人心都是肉长的,约瑟芬这一招终于成功了。拿破仑虽然觉得约瑟芬已背叛了他,然而她的哭声在他的脑海里泛起他们相爱时的美好回忆。奥当丝和欧仁的哭声冲破他心中设下的防线,他已热泪盈眶。

于是,房门打开了,拿破仑与约瑟芬重归于好。后来拿破仑登基时,约瑟芬成了皇后,一生荣耀之至。

约瑟芬的眼泪为她赢得了法国皇后的尊荣,看来用眼泪作为武器不失为一种妙法,只是使用这种方法得用点“心机”,不然的话,便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5.“我喜欢丢脸”--李阳放下面子赚银子

做人太爱面子,很多时候便有可能成为人生的绊脚石,只有勇敢的放下面子,放弃自以为是的尊严,才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获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人们很多时候不愿丢自己的面子,一是因为人的自尊心在起着对面子的保护作用,丢面子便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挑战;二是因为丢面子会给自己周围的人群投来异样的眼光,极有可能使自己陷入孤立。正是基于这二点,面子的观念便会把自己牢牢的保护起来。这样一来好比“作茧自缚”,虽然安全了,却永远无法跳出自身所设定的框架,只能躲在里面经营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一生难有作为。而若想打开自身的束缚,勇敢的放下面子,放弃自以为是的尊严,才能破茧而出,有所作为。

曾经以“疯狂英语”而著称于世的李阳,便是这样一位从“作茧自缚”到“破茧而出”的爱丢面子的人。

李阳少年时代是一个很内向的人,用最常见的话说“怕生”。

他已经十几岁了,亲戚朋友还不知道李家有这样一个孩子,用“丑小鸭”来形容他是最恰当的。比如:只要听到电话一响,他就会躲起来;他看电影之后,父亲总是要他复述电影的内容,为了不干这种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宁愿多年不看自己喜欢的电影。

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故事:有一次他患了鼻炎,父母送他到医院去治疗,在进行电疗的时候,医生不小心漏电烧伤了他的脸,由于害羞,他忍住痛苦,一直没有告诉别人,至今脸上还有一块小伤疤。

他说,小的时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完成不了作业,因此,经常被老师罚站,每次都只好低声认错,可是第二天又故技重演……

值得庆幸的是,李阳多次向父母提出退学,可是父母在他心目中是最有权威的,所以没有退成,勉强熬到了高中毕业,居然还考上了兰州大学力学系--看来他并不蠢。可是就是在大学里,李阳还是浑浑噩噩的,没有改变自己的形象。按照学校规定,旷课70节就要被勒令退学,可是他很快就超过了100节,他因此差点被兰州大学清出校门。

那么,李阳的英语是不是特别好呢?

不是!谁能相信今天的英语教师当年曾经是连“60分万岁”都办不到,常常都要补考才能过关的人。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必须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否则学位证书就危险了。读大学为什么?不就弄一张文凭吗?可是过不了四级,便学位都拿不到了。

这次他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打起精神,每天早上都去学习英语。他本来是一个懒散惯了的人,如今要集中精力,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集中精力,他干脆跑到兰州大学校园里最偏僻的角落放开歌喉大声背诵起“English is……”来。这一声大喊不要紧,喊出了李阳的灵感来了--这样不仅不容易思想开小差,效果还不错!

他就这样“吼”了几个星期,居然还“吼”出了信心!胆子出来了,他就去了学校的英语角,说出来的英语还居然像模像样的。知道他底细的同学都感到惊奇,急忙向他“请教”怪招!李阳此时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到了这可能是一种奇妙的办法,虽然说不出什么,但是他决心这样干下去。

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李阳就像疯子那样在兰大烈士亭等地方大喊大叫,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晴天,还是沙尘暴。有时候,为了增加自己的胆量,他居然穿着46号的特大美国劳工鞋、肥大的裤子,戴着耳环,在全国重点大学的兰州大学声嘶力竭地喊叫。

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他就是我行我素。他就这样复述了10本左右英文原著,在四级考试中得了个第二。

最令他恐惧的英语给他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他的疯狂放肆就这样走出兰州大学,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李阳有句“格言”:“I enjoy losing face!”(我喜欢丢脸!)李阳的经历就是一个放下面子的经历。

李阳本来是天生的内向,是一种封闭的性格。为了挑战自我,他以英语为媒介,走向了成功的一步。他把自己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写成了四十多页演讲稿,准备拿到演讲场里去。美国社会学家曾经进行这样的调查,世界上人们最怕的就是当众讲话。他很想突破自我,所以他决心去演讲,面对全校的人,他请同学帮自己把海报贴出去,说是有一个叫做李阳的人要搞一个英语讲座……

那天晚上,李阳紧张得不得了,可是他还是上台了。他虽然气喘吁吁的,但是终于坚持下来了:演讲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李阳就这样讲出去了,一讲就是几十场,他因此成了校园名人……

李阳的“面子”虽然被他抛弃了,但真正抛弃的恰恰是一种怯懦和所谓的自尊心,他用此换回了“李阳英语”的风靡全国,他成功了,正应验了中国的那句古话:“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做人不能太爱面子,李阳的成功便是最好的经验和教训。

6.用点“心机”,放下面子能赚钱

俗话道:“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故作清高固然能求得个内心的安稳,但现实生活的压迫还是不得不让人正视金钱的魔力。在清高与世俗之间,遵循世俗的规则便是有“心机”之人的选择,如果放下面子能赚钱,迫于现实的压力,相信大多数人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面子和金钱到底哪个更重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中国古代有“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典故,历来为人所称道和赞扬。这种气节固然可以让人钦佩,但随之而来的结局却让人惋惜。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那点可怜的自尊和面子而殒命,实在有点不值。

做人固然不能不要面子,但面子观念太重反而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禁锢自己的思想,为自己的前途和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自古以来,放下面子换取金钱的例子不在少数,即使是闻名天下的司马相如也不例外。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出川漫游,以一篇《子虚上林赋》闻名四海。博雅之士无不以结识司马相如为荣。但司马相如放任不羁,又不治生业,一派浪荡公子相。

有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来的路上路过临邛。临邛县令久仰司马相如之名,恭请至县衙,连日宴饮,写赋作文,好不热闹。

此事惊动了当地富豪卓王孙。卓王孙原是赵人,秦人移民时迁来临邛,以冶铁致富,家有万金,奴仆千人。听说来了个才子司马相如,也想结识一下,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看不起这班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陪宴”。

到了约定日期,卓王孙尽其所能,大排宴席。县令王吉因平日依仗卓王孙钱财之事甚多,所以早早就到了,但时辰早过,司马相如却没有来,卓王孙如热锅蚂蚁一样,王吉只好亲自去请。

司马相如正在高卧独饮,驳不过王吉面子,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穿戴,心中早已怀瞧不起之意,心想自己是要脸面之人,请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放荡无礼之辈。

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早把卓王孙冷在一边。

忽然,司马相如听到内室传来凄婉的琴声,琴声不俗,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

卓王孙原被冷在一边,讪讪地无意思,但见琴声吸引住了这位狂士,于是夸耀说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马相如早已痴迷在那里,忙请求让卓文君出来相见。卓王孙经不住王吉窜掇,派人唤出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两眼直勾勾愣在那里,他万万没想到这俗不可耐的卓王孙竟有这般美丽高雅的女儿。于是要过琴来,弹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心里明白,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当夜便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

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他们返回家门。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

“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

夫妇俩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眼下身无分文,日子可怎么过呢?到底她们俩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酒铺。

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她们卖的酒菜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

很快,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有的责备卓王孙刻薄。卓王孙毕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很爱面子,十分顾忌流行一时的风言风语,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

这样一来,卓王孙万般无奈,分给卓文君夫妇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民间所津津乐道的传诵,其一是源自于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冲破封建礼数的束缚,追求爱情的自由幸福;其二是夫妇俩当垆卖酒,以放下面子来换得万贯家财,可谓是名利双得,哪管时人评说。

人要面子活受罪,看样子这句话一点不假,假如司马相如夫妇太注重面子的话,他们也只能清苦度日了。相反,他们抓住了老丈人爱面子的特点,巧用“心机”,便挣得了巨大的家财,让自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为历史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XOK+qhCb9tOxG8FDMC9MSLZ7wa05qoV9eiNZVffF+7c7gXeAeTtnbX7NE11Rf7e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