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章 做人不能太单纯,必要时也得“诈一诈”(下)

7.做人要精明,但不能精明露骨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做人可谓精明,依仗贾母的宠爱和自家背景,上欺下压、左右逢源。“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令众人生厌,郁郁而死。可见,做人不能不精明,但也不要精明过头。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中国古代这样的大智若愚者是很多的。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可比。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脚。对于这样的老好人谁会防范呢?他因此而得以在无声无息中做了这两件大事:

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担任大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很奸邪,反复无常,秘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韩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琦一定有自己的办法。”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了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除了蠹虫,而仍然不失忠厚。所以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谋略。大智若愚的人总有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另一个晋代人谢万,是谢安的弟弟。曾经和蔡系争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坐回座位上,边说:“你差点儿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两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

韩琦、谢万之流都是老谋深算,“心机”重重之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受侮受损的一方都没有为自己的难堪的损失而大发其怒,记恨于心,相反地,都表现出宽宏大量、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结果得到了大家的敬重,也使伤人者感到无地自容。

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是指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客观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过于“精明”,太精明露骨会遭人讨厌。因为人与人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是心的交流,如果做人过于精明露骨,就不能在交际方面获得人心。对人,不必精明;对朋友,傻点更好。交际中的“精明”容易把应该纯朴真挚的关系,人为地弄复杂,使人感到刁钻奸滑,敬而远之。这样精明的结果,只能以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而告终。

做人精明露骨,实则是一种小聪明。

有一种情况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逞聪明,引火烧身。三国时代的杨修,可谓绝顶聪明吧,他的几次“聪明”过了头,才智大显露,结果引起了曹操的忌恨,将杨修杀掉。

人和人的正常交往是平等的,如果你举止不讲究,言辞不考究,说话占地方,居高临下,只能孤立自己,招致他人的“不屑一顾”。

做人需要精明,但不要过于精明,甚至精明到露骨。

8.得意时,心张扬神不张扬

有“心机”的人懂得:一时的成绩不代表永久,也不代表你就比别人高一筹。成绩是自己的,如果一味张扬、炫耀只会带来负面效应。

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它们说得都是对待荣誉的看法,在荣誉面前保持平和,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影响到别人,特别是没有成就的人的感情。所以这些话更强调做人的“心机”。

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与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口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即是我谦虚……”可见,谦逊是我们人类共同珍视的美德。

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震。据说,有一次,他9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出的事情。”

谦虚不仅是成功的要素,谦逊与内心的平静也是紧密相连的。内心的平静是做人的一种高度的“心机”。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宁静,这样,就容易引起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支持。

显示自己是一个危险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它会使你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你的个人价值方面。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通常会使你骄傲自满,把荣誉当做自我欣赏的装饰品,冲淡你的成就或在你引以为豪的东西上的肯定错误的感觉。

其实,自高自大、自傲也是缺乏“心机”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如果稍稍有一点可怜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灵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因为他开始自我膨胀、发烧了;自以为写了两篇文章就成了作家,演了两部电影就成了电影明星,唱了两首歌就成了歌星……

一个人的成就再伟大,也只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宇宙之中,没有什么不是渺小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你不应该过于看重它,因为它已成为你的历史。不要留恋你的影子--哪怕它很辉煌,它毕竟只是虚无飘渺的影子而已。要知道,当你望着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时候,你正好背离着照亮你的太阳。

或许,你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处,就好像口袋里装着一瓶麝香的人,不会到十字街头去叫嚷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口袋里的东西,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说明了一切。

真正有“心机”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优点和荣誉的,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他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正如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谆谆告诫的:“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况且,让事情更糟的是,你在得意时越夸耀自己,别人越回避你,越在背后谈论你的自夸,甚至可能因此而怨恨你。同时,骄傲的人必然妒忌,他喜欢见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他对于那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会心怀嫉恨的,结果,他就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以至于由一个愚人变成一个狂人。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情况刚好相反,你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却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留心那些内向、自信,不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正确与成绩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不自夸的、谦逊的人,他们总把自己藏在内心,而不是表现为自我主义。

当然,真正学会谦逊是需要实践的。这是件很美的事,因为你在平静轻松的感觉中会立即获得内心的充实。如果你的确有机会自夸,那么,尝试着去尽力抑制住这一欲望吧,那将使你受益无穷。

有一位朋友对谦逊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在被提职后的几天里,他与朋友聚了一次。朋友们都不知他提升了的消息,他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他与另一个朋友都是被提升的候选人。同为候选人,他和这个朋友之间当然有些竞争,现在的结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极想向大家宣称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没有。可话到嘴边,他隐隐觉得有个声音在说:“不,千万别说!”于是他只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诉大家自己被提职,没有提及另一个朋友未被提升之事。因为他明白,这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说出来反而影响自己的形象,伤害朋友间的感情。自己在心里庆祝一下又何妨呢?

9.深藏不露以避小人

小人是最难缠的人,小人是最忌恨的人,小人也是最难防的人,所以对付小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深藏不露,让他抓不住把柄,挑不出刺,看他有何办法奈何你?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利益为先的社会。人们都善于察言观色,调节与人相处的方式,顺着别人的性子。所以你要时刻警惕,别让自己的喜怒哀乐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控制,就得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必要时伪装自己,深藏不露。

没有“心机”或“心机”不多的人通常会吃小人的亏。

一听到别人的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会以奉承来向他接近,向他要求,甚至向他进行“软性”的勒索;一听到某类言语,或碰到某种类型的人就发怒的人,有心者便会故意制造这样的言语,指使这种类型的人来激怒你,让你在盛怒之下丧失理性,迷乱智慧,失去风度;一听到某类悲惨的事,或自己遭到什么委屈,就哀感满胸,甚至伤心落泪的人,有心者了解你内心的脆弱面,便会以种种手段来搏取你的同情心,或是故意打击你的情感的脆弱处,以达到他的目的;一个易因某事就“乐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乐”之事,好迷惑他,以遂行其意图……

有人也比较痛恨这种不能痛快发泄的隐藏,觉得似乎世人没有一个可靠,而人生也充满痛苦;诚然,连喜怒哀乐都不能自由表达,这种人生没太大意思。不过。若因喜怒哀乐表达失当而招来无妄之祸,那人生不是更没意思?因此,人没有必要做一个喜怒哀乐见不着痕迹的人,但何妨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

这样做的目的有:

把喜怒哀乐从情绪中抽离,你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对你的意义,并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的地步。

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就是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为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10.心事宁烂在肚子里,也不能随便说

心事是自己的秘密,只可留给自己,千万不能搁不住事,成为别人要挟你的把柄。那真是单纯过头,吃亏吃尽,糟糕透顶。

普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坏的东西当然不能让它沉积在心里,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因为你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说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心机”,该说则说,不该说千万别说。

之所以处理心事要这么慎重,是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

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与牢骚,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快乐地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他日被人拿来当成修理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连自己都不知道。

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

即使是对家里人,也不可强硬把心事说出来。假如你的配偶对你的心事的感受与反应并不是你能预期的,譬如说,她(他)因此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说给别人听……

然而,闭紧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你就成为一个城府深,“心机”沉,不可捉摸与亲近的人了。如果你本就是这样的人,那无太大关系,如果不是,给了别人这种印象是划不来的。

所以,真正有“心机”的人应该这样做:偶尔也要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围的人听,以降低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

11.别耍小聪明--小聪明不是捷径

前文曾提及,不要表现比别人聪明,人们看不起耍小聪明的人。认为这些人只会卖弄而无真才实学。既使你真的很聪明,也要保留一份掩藏的“心机”。

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无所知。”孔老夫子也说:“人不如,而不恨,不亦君子!”

这些话要告诉你的就是你即使真有两下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在待人处世中,不要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

《庄子杂篇》中有一则寓言:吴王乘船渡过长江,登上一座猴山。猴子们看见国王率领大队人马上山来了,都惊叫着逃进丛林,躲藏在树丛茂密的地方。有一只猴子却从容自得,抓耳摸脑,在吴王面前窜上跳下,故意卖弄技巧。

吴王很讨厌这只猴子的轻浮,便张弓搭箭,向它射去。这只猴子存心要显露本事,因此,当吴王的箭射来时它就敏捷地跃起身,一把抓住飞箭。吴王转过身去,示意随从们一齐放箭,箭如雨下,不可躲闪,那猴子终于被乱箭射死。

这就是爱出风头人的下场,他们自以为掌握一点本事,就生怕别人不知道,无论在什么人面前都想“露两手”。总想表现自己,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在待人处世中,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那么,如何做人才算是不卖弄自己的聪明呢?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注意:

1.要在生活枝节问题上学会“随众”,萧规曹随,跟着别人的步履前进。美国的艾伦芬特在《小照相机》一书中有过这样的心理测验:

一个人走进一家医院的候诊室,他向四周一看,感到非常惊讶:每个人都只穿着内衣内裤坐着等侯。他们穿着内衣内裤喝咖啡、阅读报刊杂志,以及聊天等,这个人起初非常惊奇,后来判断这群人一定知道一些他所不知道的内情,于是20秒钟之后,这个人也脱下外衣,仅着内衣裤,坐着等候医生。

这种随众附和的做法,至少有两大实际目的:第一,社会上的群居生活,需要大家互相合作。第二,在某些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你该怎么办?当然是仿效他人的行为与见解,从而发掘正确的应对办法。

2.不要让人感觉你比他人更聪明。如果别人有过错,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儿,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3.贵办法不贵主张,换一句话说,就是多一点具体措施,少一些高谈阔论。年轻人,对于诸多事情,总是喜欢发表主张。主张是对于某种事物的观察所得,观察分析才能有所得。所得能够成为一种主张,当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如果急于求得理解,一有所得,不看对象,不分场所,立即发表出来,往往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少一点高谈阔论,多一点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譬如,上司和同事或者朋友,希望你帮助他办某件事,你可以拿出一套又一套的办法,第一套方案,第二套方案,总之,你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这比发表“高见”,不是有意思得多吗?不说空话,而又能干得成实事,你将给人以一种沉稳的成熟者的形象。

做人待人都要有种“心机”,就是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其实,我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都各有主张。多数人都不喜欢采纳别人尤其是下属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如果我们把同事都看成是庸才,只有自己有真知灼见,于是在一个团体内,多发主张,结果被采纳的百分比,恐怕是最低的。而且很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

为什么做人要提倡“别卖弄自己的聪明”呢?这是因为“聪明”是相对的,是对某一具体的方面、具体的人而言的。你在这个人面前很聪明,而在另一个人面前,很可能就不怎么样。所以,聪明还是不“聪明”并不是什么做人的资本,反而是没有“心机”的表现,根本不值得卖弄。

12.喜怒不形于色

什么样的人最有“心机”?当然是面无表情、喜形不怒于色的出家人。但普通人无法与出家人相比,都有七情六欲,不可能毫无表情,可一个喜怒都表现在脸上的人无疑暴露了你内心的想法,哪怕这些想法是暂时的也会被高手识破,所以做人要谨慎。

不管你心里有多大波涛在起伏,你都不要表现出来,都要藏在心里。这样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你心里的事是你自己的,让别人来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你都表现出来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太浅薄,没有“心机”,什么事都藏不住。

在生活中,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能够成大事的。

此种人并非是卑躬屈膝,装出笑脸,更不是为了奉承上司,强露笑齿,而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没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的人,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人,是很难做到的。但只要你想做,并不是不可能做到。你每天起床后,或睡觉之前,对自己说一声:“我绝不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以此警惕自己。或者是在日记上,仔细写出来,要每天持续不断地做。

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亦喜亦忧的。当然,人有时会高兴,有时候不免忧愁,但千万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有高兴的事,表现在脸上无妨,但悲哀的事就不要表现出来。因为将一切都表现在表面上,更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忿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成功立业之人,对这方面都尽量不形于色。

当你有不愉快的事,突然被上司看到,并因你不形于色感到奇怪,你应该高兴。因为上司会觉得:这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仍脸色不变,究竟此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而无法透知你的底细。

当你被大家认定是不会随便改变脸色的人,你的上司可能早已在心里对你敬畏三分。无论上司如何骂你、嘲讽你、冷淡你,你都能默默忍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种修养需要有相当的自信才可做到。

当你失意或得意时,都能泰然自若,不表现出不悦之色或骄矜之色,旁人看来,会觉得你很了不起。

与上司交涉时,要堂堂正正地由正面接触,谈论的道理要有证据,如此上司便不敢不重视你。且于争辩时,你必须说一声:“我不敢跟你强争,否则会伤感情,但请你多多考虑。”

如此一来,上司会觉得你替他保留了一点面子,抗拒心就会减少。如你逼他太甚,一定会激起他的怒火,他势必不肯认输,而跟你争辩到底,一场争斗就免不了了。

所以,我们要为对方留下一条退路。当你的上司向你表示折服,你一定要表示出你的诚意:

“因为我有我的立场,因此不得不向你提出这些违背你的议案。事实上,我并不是要反驳,只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才这样做,这点请多多包涵……幸亏能得到你的谅解,让我松了一口气,今后还请多多指教……”这样以低姿态来跟他说出你的真意。

正面的争论和充满着诚意,这两者都具备,则上司必然无法战胜你,且你也会认输,说:“这个人的头脑真好,这人也真不错,看样子我原来误解了他。”

不管是沉默还是有必要的争论,都必须就事论事,不带感情色彩,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13.无中生有,移花接木

做人要讲诚信,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但是这种讲诚信也得分时间、场合和人,一味的“以德服人”到头来碰得头破血流的肯定是自己,无中生中,必要时也得诈一诈,这是做人有“心机”的一种表现。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智慧和道德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民间广为流传,就是这样一位被民间神化了的人物,也曾经用“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的“欺诈”之术,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将东吴大将周瑜说得心服口服,到最后还是着了诸葛亮的道。

三国时诸葛亮入东吴商量孙刘联合抗曹,后来的赤壁之战的胜利便是这次会谈的结果,要想说服东吴抗曹,首先必须要说服东吴的实权派人物周瑜。

一晚上,鲁肃引诸葛亮会见周瑜。鲁肃问周瑜:“如今曹操驱兵南侵,是战是和,将军欲如何?”周瑜说道:“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难以抗命。而且,兵力强大,不可轻敌。战则必败,和则易安。我的意见和为上策。”鲁肃大惊道:“将军之言错啦!江东三世基业,岂可一朝白白送给他人?”周瑜说道:“江东六郡,千百万生命财产,如遭到战祸之毁,大家都会责备我的。因此,我决心讲和为好。”诸葛亮听完东吴文武两大臣的一段对话,觉得周瑜若不是抗曹的决心未定,也是一种有意试探。此时如果不另辟蹊径,只是讲一通吴蜀联合抗曹的意义,或是夸耀周瑜盖世英雄,东吴地形险要,战则必胜的道理,肯定不会奏效。于是,他巧用周瑜执意求和的“机缘”,无中生有的编出一段故事,来激怒周瑜。诸葛亮说道:“我有一条妙计,只需差一名特使,驾一叶扁舟,送两个人过江,曹操得到那两个人,百万大军必然卷旗而撤。”周瑜急问是哪两个人。诸葛亮说道:“曹操本是一名好色之徒,打听到江东乔公有两位千金小姐,大乔和小乔,长得美丽动人,曹操曾发誓说:我有两个志向,一是要扫平四海,创立帝业,流芳百世;二是要得到江东二乔,以娱晚年。目前曹操虽然领兵百万,直逼江南,其实就是为乔家的两位千金小姐而来的。将军何不找到乔公,花上千两黄金买到那两个女子,差人送给曹操?江东失去这两个人,就像大树飘落一两片黄叶,如同大海减少一两滴水珠,丝毫无损大局;而曹操得到两人必然心满意足,欢欢喜喜班师回朝。”周瑜说道:“曹操想得二乔,有什么证据可说明这一点?”诸葛亮答道:“有诗为证。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十分会写文章,曹操在漳河岸上建造了一座铜雀台,雕梁画栋,十分壮丽,并挑选许多美女安置其中,又令曹植作了一篇《铜雀台赋》,文中之意就是说他会做天子,立誓要娶‘二乔’。”周瑜问:“那篇赋是怎么写的,你可记得?”诸葛亮说道:“因为我十分喜爱赋中文笔华丽,曾偷偷地背熟了。”周瑜请诸葛亮背诵。赋略云:“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开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霍地站立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曹操老贼欺我太甚!”诸葛亮表面上是急忙阻止,其实是火上浇油,说道:“都督忘了,古时候单于多次侵犯边境,汉天子许配公主和亲,你又何必珍惜民间的那两个女子呢?”周瑜说道:“你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将军夫人,小乔就是我的爱妻!”诸葛亮佯作失言请罪道:“真没想到这回事,我真是胡说八道了,该死该死!”周瑜怒道:“我与曹操老贼誓不两立!”诸葛亮却故作姿态地劝道:“请都督不可意气用事,望三思而后行,世上绝无卖后悔药的!”周瑜说道:“承蒙伯符重托,岂有屈服曹操之理?我早有北伐之心,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变卦的。劳驾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同心合力共破曹操。”于是孙、刘结成抗曹联盟得到巩固,赢得了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

诸葛亮的一番“移花接木”,“牵强附会”之说何以成功,这里主要是基于以下二点:第一,“乔”姓古时本就写作“桥”,后来才改作“乔”的,把原赋中两条桥的简称“二乔”,曲解为大乔和小乔和简称“二乔”,是十分容易收到诸葛亮有意的“牵强”、周瑜无意中“附会”的效果的;第二,诸葛亮十分了解人对爱情的极端自私性,夺妻之恨往往胜于灭国之耻,况且周瑜本来就是个量小的将军。诸葛亮看准机会,编造这一段无中生有的谎言刺激周瑜,果然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一代“智圣”诸葛亮尚且使用一些小小的“欺诈”手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何况是我们一般的人呢?所以做人不能拘泥于道德礼数之中的条条框框,必要时也得诈一诈,只是这种“诈”术不能超出道德和伦理的底线,做人要有“心机”,懂得适度“无中生有”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uXhrKscwIDlWn0msBiRugeS0FKrO+3gazVYvZQzVf2rXK9CXWJ+/cf2xAenS2B8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