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新上海人2

首先,新旧交杂语言跨越度远。

上海虽然只有七百年的历史,但是松江地区的人类活动却又六千多年的历史,上海的最初民众是从松江移来,加上整个上海地区历史上语言发展缓慢,原江南地区语言中不少古老的语音、词语一直保留至今。比如上海话里“锯子”读“盖子”,“五虚六肿”中的“虚”读如“嗨”,这都是中古早期江东方言在今江南的遗留。上海话里的“角落”就是“角”,“鸡壳落”中的“壳落”就是“壳”。

其次,南北融会语言宽容度高。

上海成为商埠之后,全国各地的移民汇集上海,他们的语言势必对上海话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江浙人多,语言也和上海话较为相近,对上海话的影响最大。南北语言在上海交汇,在自由的交际中,不少词语在上海生根,融入上海话,使上海话里的同义词特别多。

再次,领导标新,语言自由度强。

上海人领导标新的市民意识,造就了充满活力的上海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些年代里,上海经济飞速发展,从国外来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当时简直是一个出新事物,上海人就造它一个新名词,如“马路、洋房、书局、报馆、影戏院、卡车、三轮车、足球、高尔夫球、俱乐部、博物馆、幼稚园、自来水、雪花膏、橡皮筋、拍纸薄”等等。

最后,上海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面向海外,中西合璧,兼收并蓄。上海话对于外来词是积极引进的。在20世纪初曾领风气之先,引进了大量的日语词语,又造出了一大批音译词,以至有的类后缀也自外语中来,如“瘪三、红头阿三”的“三”,“小刁码子、三光码子”的“码子(moulds)”。又如称某人“老克拉”,“克拉”是“经典classics”中来的,称“办法、窍门”的“挖而势”是“ways”,还一度产生了闻名全球队“洋泾浜语”。现在在青年中说上海话时夹杂洋话词语的现象也时而可见。这种“拿来主义”的习惯使上海话总是走在新潮里,利于推动社会现代化。

上海市民使用语词还表现出其不同使用对象的层次性,在同义的词语或语句面前,各说各话而互不干涉,在老百姓中,说话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的用法,不讲究规范性。有说新的“飞机浪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也有说旧的“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有说“酷”的,也有说“嗲”,说“灵”的,传统和新潮并举,俚俗和正规同行。

中国南北方言在语法上也有许多分歧,这里用那里不用的,在上海话里却可以和平共处。到上海来的外地人,不论他是何地人,问的话是哪种形式,在上海都能交际,上海人都听得懂。如“侬是学生伐?”“侬是勿是学生?”“侬阿是学生?”“侬是学生勿啦?”及“侬阿是学生伐?”“侬是学生阿是伐?”“侬是学生,是勿是?”甚至英语的反意问句的形式如“侬勿是学生,是伐?”上海人也用。于是,正像人们在上海搞经济活动很润滑那样,问话也很自由,上海话也在此种纷繁交际的环境下养成了宽大的自由度。

随着上海这座城市的不断开放和包容,也逐渐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体现出时代的潮流。

粢饭糕

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子,很“作”的女子。利用谐音构成。“侬碰着个~,侬倒一百廿四个霉了!”(你碰到个又痴又烦又搞的女孩,你就倒了大霉了!)

月光美少女

每个月在月头就把零用钱花光的女孩子。

月光族

把每月的工资全部潇洒地用光的那些人。

小白

(1)白痴。“侬后面跟了一个~,缠勿清爽个!”(你后面跟了一个白痴,跟他搞不清的!)(2)初入网络的新玩家。“喔,又来了个~。”(哦,又来了个小白痴。)

百得胶

(1)怎么甩也甩不掉的人。“算我霉头触到西伯利亚,碰着一个百得胶!”(算我倒一百个霉,碰上一个甩不掉的人!)

(2)交际广泛。“伊事路道粗,~。”(他是办法多,交际广。)

白骨精

(1)瘦得过分的女人。“现在社会高头就是行搿种瘦得来像~一样个女人。”(现在社会上就时行这种瘦得像“白骨精”一样的女人。)

(2)白领、骨干、精英的合称。“阿拉公司里有好几个~,高薪阶层。”(我们公司里有好几个“白骨精”,高薪阶层。)

跟包

跟在人后拎包。“侬是做~个啊?”(你是做跟在人后提包的吗?)

吃弹皮弓

要求被人拒绝,尤指示爱或求爱未被接受。“伊去追求小英,我晓得要~个”。(他去追求小英,我知道要被弹回来的。)

拗造型

(1)塑造个人,整理造型;打扮。

(2)摆造型。“我就要拍照了,侬好~了。”(我就要照相了。你可以摆姿态了。)

摆POSE

(1)摆个造型,摆架势。做出让人觉得很特别的姿势。

(2)装模样。

(3)发傻。

小开司

一件易处理的小事。“噢,~,我告侬做好了。”(哦,一件小事,我给你办好了。又作“小K司”。)

正卡

正宗的、原装的、原版的。与“大卡”反义。“侬一定要帮我买~,勿好是大兴个噢!”(你一定要给我买正品,不能是冒牌的啊!)

老妖个

形容一个人很有个性魅力,很特别,很突出。“侬~嘛,哪能打扮”

洋山芋吃多了

形容一个人很笨。“洋山芋”即“土豆”。与“土头”谐音。“搿眼事体也做勿好,我看侬就是~!”(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我看你就是笨!)

资产重组

再婚。

调枪头

(1)改变方向。“昨日伊还垃拉告李家闹,今朝~对准阿拉了。”(昨天他还在和李家闹,今朝变方向对准我们了。)

(2)换花样,换名堂。“我看看勿对,马上~做小商品生意。”(我看看不对,马上换名堂做小商品生意。)

碰着侬算我路道粗

对于对方的行为无计可施,说此语。“喔唷,~,乃末有侬拉海,我只好吃煤球唻。”(喔哟,遇到你算我晦气,现在有你在,我只好倒霉啦。)

碰得着个啥

遇很不幸运的事事说此语。“今朝霉头触到哈尔滨了,真是~。”(今天倒了大霉,真是不知遇到什么了。)

搿辈子认得侬

表示对某人极不满,是记恨的意思。有时是在戏言时用,则轻描淡写的。“侬出我个洋相好唻,我~!”(你出我的洋相吧,我~!)

University

由你玩四年。谐音。

3.72×3.72

十三点八三八四。谐音“十三点,不三不四”。

419

一夜情。Foronenight的英语谐音读法。

中刀

受刺激;遇到不好的事。“看起来伊~忒深,我劝勿好伊。”(看来他受刺激太深,我不能把他劝好。)

长得老有创意

对长得其实很难看的人要说又不能明说的戏说。“伊~个末,头大头颈粗,勿是大款是伙夫。”(他“~”的么,头大脖子粗,不是大款是伙夫。)

正点

很棒很好很漂亮的意思。常表示一个人身材很好。然好的东西、漂亮的人,乃至事情干得漂亮,话说到点子上,都可以随声喝彩:“~!”“搿个人长得交关~,侬欢喜口伐?”(这人长得很棒,你喜欢吗?)

关机

请对方住口的意思。

花样美男

长得帅但内涵欠缺的男孩。“偶像个保鲜期老短个,F4已经各自单飞了,得有真本领,光靠顶个~光环是不行个。”(偶像的保鲜期很短,F4已经各自单飞了,得有真本事,光靠顶着个帅男美男~个光环是不行的。)

作女

难弄的、很会折腾的女子。“搿个女人绝对是个~,啥人敢讨伊做老婆算啥人倒霉。”(这个女人绝对是个难弄的人,谁敢娶她做老婆算谁倒了霉。)

内存忒少

(1)电脑操作台面的容量不够。“侬搿台电脑~,可以换代了。”(你那台电脑内存太少,可以换代了。)

(2)对付人家的修养不够,肚里知识少。“侬个~了,快点去充电口伐,马上就要落伍了。”(你的知识不够了,快去补充学点吧,马上就要落伍了。)

大怪路子

原是一种扑克游戏。转指思路、行为与众有异,脾气、习惯古怪者,简称“大怪”。“搿个人本生倒是蛮潇洒个人,搿两年变了,变成一个~。”(这个人原来却是个挺潇洒的人,这两年变了,变成有个很古怪的人。)

绝代佳人

(1)结婚不要小孩的自由女性。“绝代”用语义双关法。我真佩服这些~,为祖国减少人口而奋斗。(我真佩服这些“~”,为祖国减少人口而奋斗。)(2)也指不能生育的女性。

淑男

斯文温柔的青年男子。“勿好了,~告辣妹垃盖打kiss了!”(不好了,“~”和“辣妹”在接吻了!)~应该配啥呢?辣妹口伐!(~应配上谁呢?辣妹吧!)

Old three old four

老三老四。

Give you colour t osee see

给你点颜色看看。

5.提高新沪商素质

“沪商”,当然指“上海商人”,这历来不只是一个地城概念。翻翻上海地方志和各类典籍就可知道,上百年来在上海从事经营生产的大小老板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因为,上海历来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有“海纳百川”的传统特质。

现代“新沪商”,首先应是一个全开放的概念:不论是“土著”的上海人,还是来到上海创业的外地人、海归人,抑或是原先在其他地区创业、“掘到第一桶金”,再到上海二次创业、发掘更大财富的富商,都可以列入“新沪商”的范畴。

那么,“新沪商”,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安信地板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卢伟光说,上海是一个面向海洋、面向世界的大都市。“新沪商”最大的特色,是要有魄力,向全国开拓,向世界开拓。

“新沪商”必要有更强烈的科技意识。上海的物质资源非常有限,但科技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新沪商”要更善于运用智力,以科技创新带动其他资源的高倍增值。“今后,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应成为‘新沪商’的标志性旗帜。”

“新沪商”还要在企业文化方面下大功夫,使自己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全面楷模。生于浙江、学在上海,在沪创业成名,却又担任着“新浙商”会长的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不久前举行的“民营企业家?上海产业发展咨询会”上的发言,堪称“新沪商”的“文明宣言”。他提出,上海要大力推动“质量上海”、“标准上海”、“信用上海”的建设,而所有在上海创业、发展的民营企业家,都应该成为质量上海、标准上海、信用上海的身体力行者。

看来,有开阔的胸襟和视野,既“海纳百川”又“面向世界”;崇尚科技创业、敢作“科教兴市”战略的先锋;同时,又是文明行商,重质量、重规范、重信用的楷模,这些素质,应是“新沪商”——新时代上海民企的形象和气质。

6.新上海人的薪水到底有多高

上海人的薪水到底有多高?一般都难有个确定的数字。

因为不同性质的企业,年薪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据上海市政府的最新一次调查显示,外企的收入依然是最高的,年薪平均水平可达到45000元RMB。不仅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比第三位的中外合资企业还要高出10个百分点。

2004年上半年,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3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9%,增幅同比也提高了7.2个百分点。

所谓“可支配收入”是指总收入中减去所得税等支出的净收入。

在省级行政区划中,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全国最高的。在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中,上海依然位居首位,比浙江省长三角6市平均水平高出726元,比江苏长三角8市平均水平高出2501元。与一些内陆城市相比,上海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要高出很多,比如2003年长春市全年人均收入6300元,比上海人半年的收入还要少不少。

行业这间差距悬殊

在上海,证券行业要比新闻行业高出很多。在证券事务所中,营业部的员工一般2000~3000元,总部5000~6000元乃至上万元不等。而做证券分析、股票发行和投资银行等的工作人员,根据项目计算报酬,年薪可达十几万。

同为证券行业也要细分,基金行业从业者收入要更高一些。基金行业者收入要比证券咨询员的工资高出50%。基金高管一级的,年薪甚至会超过10万。

陈靓是一家制药企业的普通员工,她对这公司的福利待遇很是满意:除了工资本身就比较高外,每年可以多拿到两个月的工资,碰到业绩突出,还可以拿到1至2.5个月的奖金。此外,每年还有两次加薪的机会。

像金融证券行业和医药行业这样的“热门行业”都是高收入行业。这些行业受到社会关注比较多、行业发展迅速、对员工劳动技能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其从业者的收入当然总是处于收入的上层。能够归入“热门行业”的主要有电信、医疗设备、快速消费品、金融、石油化工、矿产、制药、电子、房地产、家电、IT、汽车、法律、媒介等。

2004年7月份,连续做了九期薪资指数发布的中华英才网在一份2004年1~5月份的调查中显示。

外企工资依然独大,中外企业薪资非常明显。

就拿在一家出版社工作,有中级职称的员工为例,一般工资在3600左右,但这显然是偏低的。

就出租车行业而言,2000~3000元为平均水平,高的可以拿到4000~5000元。

事实上,根据上海市总工会在去年6月份做的一份调查,上海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逐年增加,与十年前相比,职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两番多。

尽管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快,但是与外企比起来,收入上还是有很大差距。在一家法资企业担任普通文员,月薪可高达7000元。这比在一家私营企业就职,收入高出1/3。

影响薪酬待遇的最主因素是工作经验

“影响收入的因素,一个是某种程度上的歧视,另一个与自身劳动力素质相关。”专家指出。素质自身劳动力,指的是该员工所受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积累等。

特别是这几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经验则是他们最缺的。就以律师行业为例。

上海注册的6000名律师中,至少有20%的人处于温饱状态,生活还不如一般公务员。一般新进律师行业的大学生,年收入不过是2~3万。

根本不是外人所想的只要做律师就能一夜暴富那么一回事儿。对年轻律师来讲,有能力是最重要的,有能力再加上一定的社会关系,至少需要三五年才能出成绩。

媒体行业中,也同样存在类似现象。一个刚毕业的从业者月收入一般很难超过3000元,而一些有经验的记者收入则会超过8000元。

在上海青年教师待遇普遍不高。青年教师中,本科毕业的年收入2.0~2.5万元;硕士2.7~3.5万元;博士4~5万元。相比而言,教授和副教授日子就好过多了,除了基本工资以及奖金、课酬外,还有诸如课题费等收入来源,远远超过青年教师。

“随着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增长,薪资水平也层层拔高。31岁到45岁年龄段参加者的薪资相当丰厚,年薪均值均超过了50000元;而其中尤以36岁到40岁最为精彩,他们的年薪均值超过57000元;20岁以下年龄段的薪资水平最低,年薪均值只有13592元。”中华英才网调查还显示,“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薪资水平也慢慢提高。参加工作6年以上的年薪均值都达到了45000元以上,是参加工作一年以下的2倍。”

最后,不同阶层的分化歧视比较明显。

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很多50岁左右的妇女下岗职工只能找类似售货员、保管员和交通协管员之类的简单工作。由于进入门槛低,求职者多,岗位有限,这些工作的收入基本没大的变动,尽管经济在快速增长。

不同阶层的收入变化越来越多样,白领阶层收入增幅明显,而蓝领则相应慢了下来。这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

据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显示,上海白领平均年收入已达到47634元,位列全国第一。而学历与白领的收入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硕士学历以下的白领,高学历的年薪均值比低一级别的学历要高1万元左右。目前硕士平均年薪为46000元,而博士则为57600元。

其实,在上海市,像依靠出租房屋生活的人家不在少数。据估计,目前上海有数十万套住房用于出租,每年净收房租十数亿之多,平均月交易额上亿元。

尽管上海的居民收入看起来一片大好,但是仍有不少人为此担忧,认为“上海从1992年以来,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2.3%。而居民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则不到10%。这说明资本分配多了而劳动力分配少了,经济增长的成果未能被劳动者充分分享。”

7.上海人与好莱坞电影

自电影问世,是上海几代人最开心的岁月,都与那两道绛红绣金的帷幕遮垂着的银幕融合在一起,结成一段割舍不掉的血缘。

电影本属西方概念的艺术,所以从其问世时起,就注定带有浓厚的西方元素:从摄制、发行、推广到上映,无一不挑战着上海传统的文化休闲方式。

电影凭拷贝发行,自然要比戏票便宜,所以,电影很快成为一种相对大众化的娱乐方式。但作为电影观众,若要真正理解影片中导演独具匠心的布局和复杂的情节,与角色命运共鸣,更遑论欣赏镜头美和音乐,总需要有那么点文化和城市生活经验。如果是西片(早期西片就是好莱坞片),观众岂但需具备一点西方人文常识才能看得懂,并且最早西片没有配音版,只有简单字幕介绍情节,因此需要有外语基础。这决定了上海的电影市场一成形,就带有浓厚的“小资”文化气息,而且就是以青年学生和白领为主要定位。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后,西方电影业发展飞速,从而刺激和带旺了东方。较早接受西方思想,受西方的自由影响较大,并且,上海人都有点崇洋心理,电影的主要客流为青年学生,特别是来自租界地工部局及洋教会办的学校的洋学生,上海还有众多海归学生及在上海工作的外籍人士,他们对欧美文化特别电影情有独钟,故而在旧上海影业市场,特别在设施一流的影院,都是只放映西片的。影院名字也是由英文译过来,如俄派娅、肯顿、乔林佩克、维多利亚、欧迪都……这些影院清一色都在租界地,氛围也是十分洋气的,与好莱坞电影有一种文化上的搭配。美国的米高梅电影公司早在1930年就在上海设立中国分公司,并与多家影戏院签订放映权,美国的福克斯公司也不甘落后,同上海许多电影院都签订了放映合同。所以,可以讲好莱坞从一开始起,就已瞄准中国的市场。

其实,好莱坞电影带入上海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和漂亮的男女明星。随着好莱坞进入上海的,还有他们十分先进的发行方式和有效的营销手段。影院本身为外来文化,从影院设施及房屋建筑,都全套引进了西方的新技术:如音响、隔音、冷气、字幕等;作为软件的经营管理,也清一色邀请西方人员担任顾问完全按照西方的游戏规则来运营。上海先进的影院文化,就是好莱坞产业文化的翻版,为上海的都会文化注入了年轻的新元素,就连老式的戏园子都吸纳了这些先进概念。

大家知道西片的观众是以一众外侨和上海优皮白领人士为主流。他们或许在人数上很少,但他们对上海文化生活的影响举足轻重。所以专放西片的影院,在环境氛围上,力图做到完善舒适,千方百计在第一时间引入最新最现代的好莱坞大片。而西片观众,永远会以一种赞赏的眼光接受任何形式的好莱坞新文化,这样无形中造成观看西片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这里面牵涉的因素很复杂,但最基本的原因在于,放映西片的影院多为设施一流、外观华丽的影院,尤以大光明为甚。

大光明是西片影院的代名词,一度拒绝上映国产片。为此,曾引起不少民众抗议。后经政府终于令国产片《密电码》得以在大光明首映。虽然民众们胜利了,然而也只能起一种点缀,上海大部分影院仍是首映西片。

城市生活里含太多的视觉享受,而好莱坞影片,一直成为上海人一道必不可缺的视觉享受。否则,很多城市话题你会挨不上边,众多城市流行用语你会一脸茫然,别人心领神会的幽默你只会瞎子凑热闹——瞎忙活!

早年老上海人的一些经典幽默,都与好莱坞电影有关:“芹菜炒肉丝”,是四十年代好莱坞明星金姬?罗杰斯的沪语绰号;“一碗汤面,一碗辣面,还有二碗馄饨”,乃是《翠堤春晓》那曲脍炙人口的“OneDayWhenWeWereYoung”的华彩歌词:“Youtoldme,youlovedme,onedaywhenwewereyoung!”;而“肚皮上一只蟹,爬来爬去痒煞快”,则是那曲著名电影插曲“Youbelongtomyheart”的沪语版……俏皮的上海年轻人用谐音编成这样的沪语小调,足见他们对好莱坞影片的热情和爱好。

然而在最普通的上海人日常对话中,你都会清晰感到好莱坞电影的元素,就像海绵一样充塞着上海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你们两人呀!一胖一瘦,一吹一唱,活脱一对劳莱哈代!”

“哎呀,你这个人呀!人未进来,先看到一对八字脚,难看刹了!你又不是卓别林!”

“某某这只喉咙赞(好)得不得了,是我们学校出名的平克劳斯贝!”

“她拥有Scarlet(《飘》女主角)那样的好腰身……”

……

上海人对好莱坞电影的感情,有如人的大脑结构一样复杂。随着“译意风”和中文字幕的普及,好莱坞在上海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好莱坞也越来越霸气。用最先进的声光高科技,强大的市场推广策略,向全世界强横地推广它的价值观,并以好莱坞式的美学来演绎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如《埃及艳后》、《国王与我》、《沙漠枭雄》、《末代皇帝》和《花木兰》……你可以从中可找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内容与各国文化史实不符,但好莱坞根本不理你。人们也就在不经意和娱乐性极强的氛围里,再加上闪耀明星的组合中,渐渐接受了好莱坞强加的美国文化,并且不知不觉地模仿着。当然,一些美国价值观比如对个人独立性格的肯定,对自由、爱情、公义的赞扬和追求,在上世纪初的上海,尚属十分现代的。再通过电影梦工厂的刻意渲染,很快得到青年学生和城中优皮的响应,从而形成好莱坞影片的基本拥趸。而这种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可以影响几代人。就连向来被成人社会忽视的儿童,都可以从好莱坞影片中找到理解和关怀!《绿野仙踪》、《白雪公主和七矮人》、迪?加伦、秀兰?邓波尔、与卓别林搭档的流浪儿贾克哥根……承载着代代老去的上海孩子一枕美好的记忆!

“从娃娃抓起”的好莱坞战略攻势,就这样代代不息地制造着自己的观众缘与票房源!

好莱坞从登陆上海滩的第一天,看西片即成为时尚男女的文化麦加,如同今天去“新天地”消费一样,成为都市时尚的一个文化符号。好莱坞影片中所传达的美国生活方式:开Party、Ball(盛大舞会)、骑马飞车……英格丽?褒曼在《战地钟声》中的漂亮发型、《北非谍影》里亨弗利?鲍嘉穿一件旧塌塌黄不黄白不白的风衣,将帽檐深深压在眉上的那种刻意制造的“汽笛一声催肠断,从此天涯伴孤旅”的酷感(这种起价动辄五六千RMB的风衣至今仍为上海白领追逐的热点型款)、《麦克阿瑟将军》中格利高里?帕克那副“雷朋”眼镜、《罗马假日》中奥黛莉?赫本的七分裤和一头清爽的学生短发,还有长及小腿的长裙,很快就会在上海市中心克隆现身,成为都市生活的时髦。

关于好莱坞成功的密秘,作家王蒙有过十分精辟的解剖:中国当前许多年轻人(包括上海人)根据什么崇美?他又没去过美国,他也不会是因为听了“美国之音”就去崇拜美国。起最大作用的正是好莱坞电影:天非常蓝,树非常绿,楼非常高,女人特别漂亮,汽车那样高级,还有某些美好的情感……当然,好莱坞决不会摆出一种说教姿态:“观众们,这就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而是不经意在这种娱乐性极强的总体感觉中,让观众自己去体会美国价值,认可这是代表人类文明最高峰的价值观念。

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人对好莱坞片名的翻译,无意中也对好莱坞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之功。只有上海的中西融合之风,才可能译出那样活龙活现、原汁原味的好莱坞中文片名。

老上海的西片推广业中有一批令人击节的幕后人士,他们的名字虽然没有留下来,但他们对西片片名的精彩翻译,已成经典:《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翠堤春晓》(The Great Waltz)、《魂断蓝桥》(WalerlooCong Bridge)、《红菱艳》(The Red Shoes)、《万世师表》(Goodbye Mr.Cooper)、《剑底莺声》(Dorothy Vernoonof HaddonHall)、《笑声鸳影》(TheMan WhoLaughs)……一些好莱坞经典形象在汉字中已成为外来语专用名词,如白雪公主(SnowWhite)、米老鼠(Micky Mouse)、唐老鸭(DonnoldDuck)。其中最令人叫绝的是一代英雄Tazan的译名泰山,出自泰山“石敢当”之典故,取名泰山既合音译,又不失原意那种阳刚勇猛正义之含义,好一个人猿泰山!

好莱坞电影的许多副产品,如时装、发型、西注乐曲,都深深地改变了旧上海的都会文化。如美国飞行员的茄克衫,老上海人叫茄克衫为“飞机衫”,特别二次大战后,众多以美国飞行员为题材的好莱坞影片,挟着英雄的桂冠,倾倒了上海众多年轻观众。这些美国飞行员被电影描绘成铁骨柔肠,多情伟岸,成为不少女孩子的梦中情人。

好莱坞对副产品的重视,一点不亚于对影片本身的重视:每逢一部新片出来,片中的主题插曲唱片必同时面世,接下来电台也开始播出。那时有一种如电影说明书般的《亚洲影讯》,在首轮影院派送。其中除了有对该片的故事梗概、影星的介绍,往往还有该片插曲的乐谱和英文歌词。一些影迷们对此如获至宝,他们马上可以跟着电影学唱。一些没有拿到《亚洲影讯》的观众,便分头记背英文歌词,或者找朋友抄。那些几代相传的英文经典金曲就是这样凝汇而成的,至今不衰。好莱坞影片的电影插曲,几乎曲曲都成经典。如《北非谍影》中的“Astimegoesby”,《出水芙蓉》中的“Magicisthemoonlight”,《珠光宝气》中的“MoonRiver”,《乱世佳人》中的“MyOwnTrueLove”……不断被演绎成各种版本,不断在世界各地演唱演奏。

上海人一向有学唱英文歌的传统,唱英文歌已成为上海白领找女朋友的杀手锏。好莱坞电影插曲之所以如此流行,因为它们几乎每一首都把观众作为情人。尤其对于相对不如西方人开放的东方观众,有太多的言语不敢或不便表白,但电影插曲却为替他们唱了出来:“WheretoIbegin?”——我是从哪里开始爱上你?用上海话讲出来有多肉麻!但轻轻唱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WheretoIbegin?那舒缓的旋律,把恍惚的心跳悠悠画成情感的解码,难怪观众对其如痴如醉,一听就是一辈子!一首首电影插曲记录下观众的少年心事,在一次次吟唱和聆听中,不觉白了少年头,当初唱红这些插曲的明星有不少已化为尘土,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活在观众记忆深处。

好莱坞影片曾一度在上海消失,但其声光音像仍存在于另一个空间——上海人的记忆之中。因为对几代上海人来说,好莱坞电影代表着一个时代,是另外一种独特的回忆方式:

“我的第一次约会,是与他一起在大光明看GoneWithTheWind!”

“第一次可以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就去电影院看了《出水芙蓉》……”

“我与他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大华电影院看那场《魂断蓝桥》。”

“我中学毕业时看了场《万世师表》……”

若不理解这种情结,严格说来,尚不够理解上海的都会文明发展史!

8.上海继续保持对香港的压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多年,沪港两地的发展过程大有差异。1990年以前,上海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基本上呈下降之势,而与此同时香港经济则完成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并成为亚洲四小龙和世界经济中心之一。改革开放后,香港借助内地转移出大量制造业,经历和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香港经济一直寻求经济成功复苏与转型之道。上海则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浦东的开放与开发,其经济潜力迅速迸发,巩固和提高了其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的地位,已成为内地投资环境最好、最具活力和幅射力的城市之一。

沪港经济合作的问题在最近几年内一直倍受关注。近半年来,对沪港经济合作与竞争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至少有两个:一是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签订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济关系的安排》(CEPA),按照协议,今年从2004年1月1日起,273个内地税目涵盖的香港产品,进入内地时都可享受零关税优惠,同时内地承诺对香港开放其17个行业的市场准入,上海之后则提出对香港服务业实行全面开放;二是2004年10月27日,沪港举行第一次经贸合作会议,达成以推动两地经贸合作为主体,配合国家经济政策和在CEPA框架下,以市场为导向拓展沪港的投资空间和合作领域的共识,以实现两地的人才交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并确定了航空港、港口航运和物流、世博会、旅游会展、投资和商贸、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金融服务、专业人才8个重点合作方面。

在这个背景下,沪港这两个经济中心之间的竞争压力和合作动力同时存在。

专家预测十几年后上海的GDP将赶超香港

沪港竞争压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两地在服务领域的竞争,不仅是在一些共同领域的竞争,也包括对各自腹地和国内市场的竞争,特别是香港的金融和其他专业化服务业将对上海有很大的挑战;二是上海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腹地条件、蓬勃的发展势头,将会进一步吸引投资、产业、贸易和其他资源的集中,强化其中心性,在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方面都对香港构成压力。有观点认为,上海将在10年或不少于15年的时间内超过香港。

按照有些专家的预测,如果上海经济按过去10年的平均速度增长,那么15年后上海的GDP将赶上香港,而20年后上海的人均GDP也将赶上香港。甚至还有观点认为,在5年内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会超过香港,20年后上海将成为全球最繁盛的金融中心之一。这些估计都是很乐观的,对于上海来说,能否在短期内超过香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这首先取决于上海的经济体制和管理规则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取决于上海的区域文化的包容性、进取性,也取决于上海的企业对于技术与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产业和区域创新的能力,而这些方面的提高和改善都需要时间。因此对于香港来说,来自上海的压力虽不紧迫却会持续存在。

从近期看,香港与上海服务业的市场竞争会增加,并迫使上海本地服务业机构和人才尽快学习和适应,其中香港的金融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业等可能对上海服务业的压力更大。所以上海提出要在服务业方面全面向香港开放,一旦如此,上海服务业所面临的来自香港的压力无疑将会增大,在管理、人才、体制等方面的相对弱项也会掣肘发展,但同时与香港经济特别是服务业进一步合作的要求也会更加迫切。比如上海就提出从香港引进1500名高层次人才的计划,这是上海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也是提高上海服务业总体水平的要求。而在制造业发展和专业化生产服务业的前景上,上海今后仍会有更大发展。

9.上海的文化艺术节日

上海的文化艺术节日绚丽多彩,各具特色:

龙华撞钟

每年除夕之夜,龙华古寺都会举行撞“龙华晚钟”活动,人们欢聚在龙华古寺,撞108响“龙华晚钟”,祈安祝福。撞钟、听钟,烧头香,品尝越年面,观看百名和尚迎新祝圣延寿普佛仪式,参加迎新联欢活动等等,是龙华撞钟活动的主要内容。

豫园元宵灯会

豫园元宵灯会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每年在豫园商城举行。它以传统灯展的形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九曲桥的九曲长龙形状和特有的水面条件,以湖心亭与东方明珠遥相呼应为背景,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和灯文化,体现上海七百年城市历史文化新旧对照,寄托着新年的吉祥祝福。

南汇桃花节3月

地处东海之滨的南汇区内有近5万亩桃林,种植面积之大,品种之多,为华东之最,素有“桃花源”的美誉。从1991年起,每年三、四月间,这里都要举办桃花节。届时,上百亩桃花竞相怒放,争奇斗艳,云蒸霞蔚,与旖旎的海滨水乡风光交相辉映,成为南汇桃花节的一大鲜明特色。桃花节另一特色就是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淳朴的乡情民风水乳交融。游客在踏青赏花之际,还可品尝农家小吃,参加赶牛耕田等农事活动,观赏舞龙舞狮、桃花篮、江南丝竹等具有浦东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南汇桃花节已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

奉贤风筝节3月和10月

自1992年起,每年在早春三月或是金秋十月,杭州湾畔的奉贤区都要举办风筝节。以风筝会友,切磋风筝放飞技艺,已成为奉贤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奉贤已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风筝节和五届国内风筝邀请赛,吸引了来自英、美、法等二十几个国家的风筝代表队和国内高手同场竞技。置身广阔的海滩,听海风低吟、看鹞翻鸢飞,令人心旷神怡。

风筝节期间,还经常同时举行形式多样的“东方对虾节”、经贸洽谈会、文艺表演等旅游经贸活动,奉贤风筝节已成为以风筝牵线,促经贸联谊的地方盛会。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

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在每年的4~5月间举行,主要是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弘扬民族茶文化的盛大节日。每年在春暖花开、新茶飘香的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茶文化节拉开帷幕。茶文化节的中心区域在闸北区,中心会场设在全国最大的宋园茶艺馆。活动内容包括茶艺茶道表演、茶文化交流、茶学术研讨、茶菜茶点展评等。

上海国际花卉节4月下旬(每两年一次)

规模盛大的上海国际花卉节以“花卉与人类生存环境”为主题,唤起民众投身绿化植树,建设美化家园的行动。主会场设在长风公园。36万平方米的园区里布置着各种用鲜花扎制的景点小品;来自荷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花卉种植加工大国的各式花卉争奇斗艳;花卉摄影、花谜竞猜、插花比赛,根雕、奇石、盆景展,一系列以“花文化”为特色的活动,使国际花卉节变得更为生动精彩。

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4~5月

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是由上海市政府主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家经贸市场贸易局、香港贸发局等协办。届时,名师、名模相聚申城;名牌、名店抢摊浦江。“国际服装设计大师作品发布会”、“秋冬服装流行趋势信息发布会”、“服饰绘画、广告精品展、传统民族编结艺术展评”等专题活动充分演绎了上海作为东方时尚之都的迷人魅力。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5月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前身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上海之春”音乐舞蹈月和80年代的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自2001年起两者合并。合并后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成为荟萃中外经典音乐节目的圣堂。如具有500年历史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演唱、新版歌剧《蝴蝶夫人》等。音乐节主体内容有音乐舞蹈新人新作展演、国际广播音乐节目“金编钟”奖展播及评选颁奖活动、国内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大赛、《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评选颁奖演唱会、国际音像制品博览会等。

上海电视节6月8日

上海电视节是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具有比赛性质的大型国际电视交流活动。电视节的宗旨是“和平、友好、合作、交流”,增进各国电视界人士的切磋与合作,促进电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电视节为期6天,包括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白玉兰奖”国际电视节目评选;国际电视节目展播;国际影视节目交易市场;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

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

海国际电影节是由国务院批准,经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非专门类竞赛性国际电影节,即A类电影节。电影节的宗旨是增强各国、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繁荣电影艺术,促进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节为期9天,包括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国际影片展映以及相应的电影学术研讨会;国际影片交易市场。

上海旅游节9~10月

上海旅游节由上海市旅管委、上海市商委、上海市文广局主办,是集中展示上海都市风光、文化、商业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它以“走进美好与欢乐”为主题,以“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定位,推出了观光、休闲、游园、娱乐、文体、会展、美食、购物八大类百余项都市旅游特色节目。其中较有影响的有:

国际音乐烟火节:璀璨夺目的烟火与流光异彩、变幻莫测的立体景观交相辉映,来自世界各地的烟火艺术家在申城奏响一曲“火”的交响乐。

彩车巡游:不同国籍、不同城市、不同风格的彩车组成流动的长龙,在旅游节近1个月内巡游在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世纪大道等繁华大街上。

欢乐南京路:南京路狂欢夜、步行街文化演示和广场活动、流动旅游品专卖店、彩车巡游构成了“中华第一街”独特的商业文化风景线。

亚洲龙舟锦标赛:在青浦水乡朱家角举行,比赛气势宏大,场面热烈。该赛事为亚洲地区比赛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洲际性龙舟锦标赛。

佘山沙雕节:在松江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由来自海内外的沙雕家同场竞技。观众也可自掬一捧沙,现场造型感受一番。

玫瑰婚典:奇妙脱俗,经典浪漫——数百辆新婚花车载着对对有情人缓缓驶过高雅淮海路,演绎了一段当代都市人的浪漫情节。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1月1日~12月1日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文化部主办,上海市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是我国最高规格的对外文化交流节庆活动。艺术节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荟萃了中外一流的艺术家及各种艺术。如帕尔曼、多明戈,如《阿依达》、《悲惨世界》等。整个活动内容包括舞台艺术演出、文化艺术展览、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类艺术品交易等。

作为艺术节重大活动之一的上海艺博会,其规模和参展艺术门类皆为亚洲艺博会之最。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20多家画廊和艺术经纪公司参展,其中不乏国际水准的大师名作。颇有影响的上海亚洲音乐节更是一个推动中国原创歌曲创作,培养扶植亚洲歌坛新人,通过音乐在亚洲各国架起友谊和发展桥梁的音乐盛典。

上海科技节11月(每两年一次)

上海科技节是上海市政府为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广大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场所,是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届科技节都会设立一个反映时代和科技发展的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众多具有科技文化特色的活动。二十一世纪首次举行的第六届上海科技节即以“生物科技——为了新世纪人类的幸福”为主题,围绕主题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活质量三个方面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活动。 MnpBW74+dGsuzswL6e6M5fKHYZpyGNegwwtH72iWhD1dof0h3AN5xAohOskOyT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