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7月21日,香巴才让妻子的表哥因为无证驾驶无牌车辆被交警大队查扣,这个亲戚自以为香巴才让是副支队长,要出车来不成问题,就拍着胸脯对交警大言不惭:你怎么把我的车扣了,就怎么给我还回来!香巴才让知道这一切后,不但没有帮助要回车来,而且还对这个亲戚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同时还督促补办了手续。结果,他彻底的得罪了这个亲戚。

……

功夫在诗外

要想在很短的文字里,把甘南交警这支优秀队伍的精神风貌写出来,这就得从源头上挖掘一番。知道了香巴才让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几个小故事后,我们全面的了解了一下这个团队的其他情况。这时候我才发现,甘南交警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对自己的的要求就非常严格。甘南交警支队办公室主任马彪顺给我送了一套《甘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队伍管理及业务规范汇编》和《甘南公安交警系统规章制度汇编》,共12本,约500万字,从1998年开始,几乎是每年一本。编辑领导小组组长是支队长党尕,副组长是政委胡希林以及副支队长香巴才让、张文辉,成员是李建辉、马彪顺等科室负责人,副政委柳林喜是主编。从这12本厚厚的《规章制度汇编》里我们看到,这是一支高标准严要求的队伍。所以,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这支队伍的反应也是最快的。“5.12”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舟曲交警大队的干警就赶到了舟曲重灾区江盘乡姚家塄村,在废墟里抢救群众;地震发生后第7天,支队就把40台车的救援队伍开到来了四川汶川。

“5.1

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于5月15日,给全州人民和交警发出了一份倡议书,我们能从其中感受到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这个交通警察群体的民族自信心。

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5月1

2日1

4时2

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党中央、国务院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胡锦涛总书记立即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当即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全面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中央财政先后紧急下拨地震救灾资金1

0.6亿元。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看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和深厚感情。这种决心和感情,必将增强灾区人民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信心,动员起更多力量支援灾区人民。

一场地震,摇动了半个亚洲,撼动了整个中国,牵动着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心。同舟共济,勇抗灾害,并向受灾同胞传递一份关怀和祝福;中国红十字总会立即紧急调拨了帐篷、棉被等价值78万余元的救灾物资;香港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也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5

0万元人民币;截止5月1

5日民政部统计接受社会各界捐资1

3.4亿多元;成都市民与全国人民一道义务为受伤人员献血;各国政府向我国地震灾区紧急增援救灾物资,这一切,让我们在战胜灾难时更加自信,更加沉着冷静,也更加万众一心。我们相互温暖,我们无所畏惧。

四川地震造成1.9万多人死亡,预计死亡近5万余人,同时,造成我省2

06人死亡。地震也波及到与阿坝州相邻的我州,全州七县一市均有强烈震感,发生建筑物裂缝、通讯中断、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截至目前,全州因灾死亡1

3人,重伤1

7人,轻伤4人。地震发生后,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立即对全州抗震救灾工作做出重要安排,及时启动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州委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州委州政府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动员起来,紧急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各县市立即组织人力,分赴受灾乡镇、村进一步查看灾情,各级干部与群众战斗生活在一起,引导群众全力开展抗震自救工作,努力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受灾县市全力做好后续防震工作;卫生部门立即组织人员成立医疗队,分赴各县市开展抢救及疫病防治工作;民政部门积极组织力量,摸清受灾情况,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干净水喝,及时救治伤员;积极组织力量,抢修道路,确保畅通;切实加强信息通报和情况统计工作,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信息及时、准确,渠道畅通等七项措施,全力展开抗震救灾工作。陈建华、毛生武等州上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地震后第一时间赶赴到了地震灾区。

面对灾情,我们悲恸;面对党和政府的全力救助,我们深感欣慰;面对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关心支持的目光,我们深受鼓舞。灾难考验我们的意志,考验我们的勇气,也凝聚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大灾面前,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干好自己的事。作为交通警察,我们要勇敢的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作为一名中国人,在国家危难的时刻,我们要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百折不挠,勇夺胜利,要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一名普通职工,一名普通公民,在灾害面前,要有信心和勇气。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尽职尽力。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1

3亿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奋起自救,什么样的困难都吓不倒我们,什么样的难关我们都能闯过去,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一定能够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甘南州交警支队,2008年5月15日

走近藏乡,感受温暖

一、有一种习惯很崇高

(这篇小散文《习惯》是某报社约稿时我仓促写的,现全文抄录如下,做为本章的篇首)

2008年7月7日,我在甘南舟曲交警大队的危楼上,对“5.12”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舟曲江盘乡抢救了8名群众的英雄们进行了集体采访。

窗外的高山是站着的,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穿着打扮,可是她很骄傲,对脚下的江水不理不睬。而东去的黑乎乎的江水似乎不在乎高山的无理和不可一世,她仍然激情的翻滚着波浪。这时候,又一次余震来临了,舟曲交警大队的危楼摇晃起来了。不知怎么的,我竟然有些紧张。我经历过青川6.4级的强烈余震,当时我第一次到陇南地震灾区;我感受过宁强县6.1级的余震,当时我在陇南文县的碧口镇,正好在地震的中心。在四川青川县采访时,也遇到过无数次余震,青川的余震跟文县的不同。文县的余震是左右摇摆的,而青川县的余震则是上下跳动的。到我们第三次踏上陇南的土地时,我几乎对地震的挑衅已经麻木了。然而,甘南舟曲的余震,则让人有点不安甚至有些恐惧。因为舟曲交警大队的楼房正好夹在两座山的中间,而这里的山又是站着的。它们俩要是垮塌下来,可不得了,这江水、这交警大队的楼房就会一时三刻在地球上消失。这样的事例,绝对是存在的,青川县的一个村子就在这次地震中,被垮塌下来的两座山掩埋了……

事故中队的陈小平中队长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陈教授,别担心,这样的余震充其量也就是5级,不会有问题的!”

看着他们的沉静,我的心情也安定了许多。接下来的余震,我也就不在乎了。我这时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山其实没有骄傲的意思,他就长了这么个样子,而这江水就是为这高山而存在的。如果没有了这山,这水肯定是不复存在的。就像这地震灾区的交警一样,如果没有了余震,他们或许会不习惯的。

其实,这就是一种习惯。这高山的骄傲对江水来说,是一种习惯;这江水对高山来说,仍然是一种习惯,而地震灾区的交警对于余震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习惯呢?

有时候,习惯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在接下来的发现中,我对习惯又有了新的认识。

晚上8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舟曲大队的教导员杨改朝,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要回家看生病的80多岁的老父亲。他看看表后自言自语说:“药店又关门了,这……”大队长王勇军笑笑说:“知道你一忙工作就把老父亲的药给忘了,我的车里有,去拿吧。”杨教导员疑惑的说:“上次全让我拿走了,哪里还有啊?”“我又给你买了。”“你又买了?”杨教导员大步走到车前,打开了后备箱,里面果然有4盒流脑路通,高兴的对大队长连声说:“谢谢!谢谢!”王勇军笑着说:“先别急着谢,还有更好的呢!”杨改朝惊喜的:“你不会把胰腺唑咹片也给我弄来了吧?那东西咱这里可买不到。”王勇军继续笑着说:“要有,你得请我们吃大餐!”他说着又一次打开了后备箱……

看着这一对亲密无间的搭档,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

大队长王勇军告诉我,杨教导员是他的老领导,今年52岁了,是他过去的大队长。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他就像老大哥一样关心他,支持他,爱护他。他当上大队长后,杨教导员就成了他的最佳搭档了。他主外,杨教导员主内;他在外面拼拼杀杀,杨教导员在队上值班坐镇。杨教导员是个孝子,家里80多岁的老父亲是个药罐子,一天离了别的可以,这离了药可不行。在抗震救灾中,杨教导员一忙上工作,常常忘了给老父亲买药。杨教导员忘了不要紧,这不,王大队长给他记着呢!

王勇军大队长对教导员给老父亲买药的习惯也有点习惯了,这叫流脑路通的药,舟曲有,随时都可以买,可这叫胰腺唑咹片的药舟曲没有,只能到武都或是别的大一点的城市里去买。大队长出差、开会的机会多,就成了教导员的义务通讯员,不管教导员说了还是没有说,他总是自然而然的把老人需要的药买来了。这样久而久之,教导员到大队长车里拿药也就习以为常了。可是,今天这事儿就有点蹊跷了,因为,教导员知道,这几天大队长忙维稳工作忙的不可开交,他根本就没有出过们。那么,大队长后备箱里的药是哪里来的呢?杨教导员问王大队长时,他笑了笑没有肯声。后来我才知道,王大队长见老大哥似的教导员忙队上的工作,别说给父亲买药了,有时常常忙的忘了吃饭。王勇军知道,老人吃的胰腺唑咹片快没有了,就托县局到武都出差的朋友把药给买回来了。

大队长主外,教导员主内,在舟曲交警大队成了一种习惯;教导员孝敬老父亲成了一种习惯;大队长给教导员买药也成了一种习惯。我曾采访过不少单位的领导,大领导小领导,这领导能领导,可是,大多的领导都和助手搞不到一块。让外面来的人难受不说,还让宣传部门的朋友也无所适从。这样即影响了工作,还耽误了党的事业。从王勇军和杨改朝身上,我学到了不是东西。看来,一切事情,尤其是工作,一定要有个好习惯。习惯不得了啊,习惯不但能促进单位的安定团结,而且,还能推动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我崇尚这种习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良好的习惯。

二、危难之中显身手

“5.12”大地震发生时,大队长王勇军正在省上接受警衔培训。知道地震的中心在舟曲200公里外的汶川时,心就慌了。兰州的动静都非常大,就意识到舟曲的灾情一定不小。他马上给大队教导员杨改朝打电话询问情况,可是,电话打不通。打别人的也是打不通,这情况就有点严重了。他马上找省上培训班有关领导请假,培训班老师对他说,这个培训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多种待遇。你走了,这次机会就失去了。可是,不管老师怎么说,王勇军执意要走,培训老师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就在这个时候,大队教导员杨改朝的电话打通了:“老大哥,家里情况怎么样?”杨教导员把家里(队上)的情况向大队长做了简要汇报,并告诉他:你好好学习,家里的一切都有我顶着。我们随时电话联系,大是大非的问题,你在电话上就可以拍板。然后,有我负责执行。王勇军知道大队的办公楼裂缝了,但问题不大后,放心多了。他又一次征求教导员的意见:“大哥,我不回来真的行吗?”杨教导员说:“行!你一口一个哥的叫我,怎么就不信任我呢?你放心吧,有什么问题,我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你,我们一块商量解决!”

王勇军这下放心了:“好吧,大哥,我听你的。”紧接着,他俩在电话上商量决定:成立舟曲交警大队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王勇军任组长,杨改朝任副组长,各中队、办公室、车管所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后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马上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立即排查损失情况;而是马上在城区巡逻,随时为司机和灾民提供服务;三是派人到县上汇报工作,服从县上的统一指挥;四是余下的交警在队上待命,主意收集灾情信息,随时到附近居民和农民家里抢救伤员、牲畜,同时,把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

他们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刚刚成立,就接到了江盘乡姚家塄村受灾严重的信息。杨改朝要亲自带队前往救援,被王勇军拦住了:“老大哥,你的岗位在大队,你的职务是总指挥,你那里也不能去!这个任务交给副大队长李生辉去完成!”杨教导员说:“不行,那里已经有老百姓死亡了!”王勇军坚定的说:“李副大队长年轻,你让他去。你要同意,我就在兰州学习,你要不听兄弟的话,我马上返回来!”

杨改朝知道王勇军的性格,没办法,只好让李生辉副大队长带队前往,杨改朝在家里坐镇。其实啊,杨改朝知道,王勇军让他在家坐镇指挥是一个方面,怕他上年纪了发生危险才是真啊!没有办法,他这个“老大哥”只好听从小兄弟的指挥了。

李生辉接受大队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命令时,正在大街上疏散群众、指挥交通。两个小时前,他正在上班的路上时,地震发生了。大楼上的玻璃唏哩哗啦的往马路上甩;大楼与大楼在震波中左右摇摆,一下一下的“接吻”;楼上的花盆、墙面上的瓷砖也在往下频繁的掉着……看到大街上乱成一团的群众,他是一名警察,他没有理由走开。他跑前跑后,忙着指挥群众往安全地带转移。混乱的群众见警察来了,感觉有了主心骨。李生辉忙了一阵,又有不少警察加入到了他的行列。也就在这个时候,杨教导员的电话来了:“接县委通知,经大队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决定,由你带领事故中队长陈小平、办公室主任雪润林、巡查中队长陈永新以及王平、冯贵生、郭重清、李正全马上到江盘乡姚家塄村抢救伤员,安置疏散群众!”

李生辉很快带着8名交警上路了,在路上,他接到了大队长王勇军的电话:“李队长,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同时,你比我幸运。我要在家,这样立功、奉献的机会肯定是我的。你大胆去吧,要第一个到达目的地,要第一个救出群众,要第一个展示我们交通警察的形象……让老百姓、让上级知道,我们交警是好样的,是能拉出去、能打胜仗、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队伍!”李生辉听了王勇军的话后,很受鼓舞:“大队长,你放心吧,你就听我胜利的好消息吧!”

李生辉果然不负众望,他们8个人两台车,一边走,一边修路,一边搬石头,12公里的路,走了整整3个小时,他们终于在天黑以前到达了目的地。这中间,他又连续接了王勇军3个电话。正如王大队长说的,他们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舟曲交警大队的警察们,在李生辉的指挥下,立即投入到了救人的工作中了。他们救出的等一个人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她被倒塌的房梁压住了双腿,头上也砸伤了,正流着血呢。她见警察来了,用微弱的声音叫道:“啊,啊,政府来了,来!救我……”

李生辉他们毫不犹豫的上前,抬梁的抬梁,挖土的挖土……不过一刻钟,就把老太太救了出来。李生辉知道陈小平细心,就命令他马上把老太太送到了就近的卫生院……

他们救出的第二个、第三个人是一老一少。老的是爷爷,60多岁了,少的是孙女,只有15岁。地震发生时,爷爷还在屋子里,孙女冲到屋里救爷爷时,被坍塌的屋顶压住了……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所以,村子里除了老的就是少的。要不是交警们前来救援,他们的命运就得改写了……

这一老一少跟前面那个老太太一样,也是伤势严重。李生辉又命令办公室主任雪润林开第二辆警车,马上把这爷孙俩送到了卫生院。后来,舟曲交警在地震后第一时间救出的这3个人全活下来了。

这时候,县上的干部们都到了,交警们和他们一起,又救出来了5位群众。这5个受了伤的村民又被陈小平和雪润林送到了卫生院。因为抢救及时,他们全都脱离了危险。我们采访他们时,他们让我转告救他们的英雄交警们,等农闲时,他们一定到交警大队来,一是给救命恩人们磕上一个响头,二是要送上一篮子鸡蛋,他们的心头话只有一句:“谢谢政府,谢谢警察!”我听到这里时,眼泪不由自主的又一次流了下来……

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们的名字吧,他们是甘南州舟曲交警大队的副大队长李生辉、事故中队长陈小平、办公室主任雪润林、巡查中队长陈永新以及一线交警王平、冯贵生、郭重清、李正仓。

三、细节决定成败

8月8日下午5点钟,我和甘南州舟曲交警大队的大队长王勇军、教导员杨改朝、副大队长李生辉、办公室主任雪润林、事故中队长陈小平、车管中队长李亚荣,在城南山上一个农家山庄的凉亭里座谈。因为,我们在舟曲的采访已经结束了,今天的聚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座谈式采访,补充我们个别采访的不足;二是要分别了,叙叙朋友之情。我们的谈话很轻松,是漫谈式的那种。我对他们说:“大家不要把我当什么主编,我也不把大家当什么队长、教导员,我们就是朋友。我们随便谈,想到什么说什么。”

我们喝着茶,天南地北的扯着闲篇。当然了,万变不离其宗,“闲篇”不谝别的,只谝“交警”这个话题。说到我们第二天就要离开舟曲时,大家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许多,大家问我,能不能再呆两天?我于是很感动:“俗话说,客走主安。我们一日不走,你们一日不得安宁呀!”

大队长王勇军没有直接回答我的话,他又一次挽留我们,被我婉言谢绝了:“我们下来采访交警已经快50天了,回去吧,我们还有不少工作呢!”王大队长对陈小平说:“去,开上陈主编的车试试,明天他们要上合作市,好几百公里路呢,把车给检查一下。”我听了这话,心里暖烘烘的。真是个细心细致的人啊,怪不得杨教导员那么大岁数了,还工作那么卖力,看来感情这东西真是太伟大了。如果我在王大队长手下工作,我也会心情舒畅的。

第二天早上我才知道,王大队长让陈小平去试车也是真的,但主要目的是给车加油。陈小平也不含糊,他把我的油箱加了个满满当当。同时,又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感动到了今天。我车上的时间表不准,我又不会调,那东西一直是聋子的耳朵、哑巴的舌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陈小平连这么小的问题也看出来了,还给我调好了。有句话说得好,有其将必有其卒,有了王勇军这样的好领导,就有了陈小平这样的好士兵。王勇军平时关心下属,才有了平时单位上大队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好风气。陈小平给我调时间表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让我对这个团队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家工作做了,朋友也交了,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王大队长才告诉我,他们接待过不少的采访团、不少的记者,可是,他们没有一次像接待我们这样心情舒畅过,他们也没有一次对那些记者们袒露过心扉。因为,他们怕说错话,怕一不小心让人家抓住把柄。接受我们《1号交警》采访组的采访时,他们没有任何压力,也没有任何负担。他们感到,我们是他们的好朋友。

正说着话,陈小平中队长回来了,他轻描淡写的说:“车子一切正常。”这时候,吃晚饭的时间到了。陈小平刚坐下,手机就响了,对方说,城郊结合部发生车祸,让交警马上到现场。陈小平不但没有给大队领导说一声,而且给我们连一句话都没有,翻起身来就走。车管中队长李亚荣也是一样,他站起来风风火火就跟上陈小平走了。紧接着,大队长悄悄的在办公室主任雪润林的耳朵边说了一句什么,雪主任也翻起身来走了。杨教导员告诉我,他们大队这些年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属于谁的工作,根本不用领导操心。除非是他们解决不了的大问题,否则,他们一般都不会惊动领导的。

一刻钟后,他们两个风风火火的来了。我问:“怎么样?事故大吗?”陈小平仍然是轻描淡写的说:“小问题,已经处理完了。”在陈小平回答我问题的时候,我发现,3个大队领导都认真的盯着陈小平看,等陈小平说完“小问题,已经处理完了”的话时,他们才放松了身心,才重新躺倒在了躺椅上。

这时候,饭菜上来了,雪主任也来了。他把一份材料递给了他的大队长,大队长就坐在我傍边,他手中的材料我一眼就看了个清清楚楚。原来,这是一份给中国作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感谢函,是夸奖我们的:

舟曲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关于对《l号交警》采访组的感谢函

中国作家协会、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

我们是甘肃地震受灾较重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交警大队,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感激之情给你们写信,衷心感谢陈玉福教授一行3人深入我大队进行采访工作。

陈玉福教授带领的《1号交警》采访组,于8月6日至8日深入离汶川县直线距离仅2

2

0公里的舟曲县进行了为期3天的采访,为创作大型报告文学《1号交警》收集素材。在我县采访时,陈玉福教授带着另外两位作家冒着阵阵余震,深入我县地震重灾乡村了解交警抗震救灾事迹,并与交警以座谈、走访等方式,了解交警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我县是一个山区小城,大部分受灾地区均在山上,陈玉福教授一行3人,白天冒着3

0℃的气温徒步行走几十里山路深入灾区了解抗震救灾事迹,晚上通宵达旦的整理采访稿件,在短短3天的时间里采访了五个地震受灾严重的乡村,写出了上万字的文章,客观公正地反映了我大队干警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典型事迹。

在此次采访中,陈玉福教授一行3人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高效创作、勤俭廉洁的敬业精神,给我们交警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他们是我们的知心朋友,他们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为我国作协拥有如此优秀的作家而感到无比自豪,最后建议各相关贵部门对《1号交警》采访组的作家们予以嘉奖表扬。

舟曲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2008年8月8日

我们在一个多月的采访中,共收到表扬信13份,其中直接寄给中国作协、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感谢函的有: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甘肃省陇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单位。我学习创作到职业创作,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在我的创作生涯中,这1个多月的采访活动是最有意义的,我收获的素材也是最多的。交警这个特殊的群体留给我们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是令我终身难忘的。我暗自庆幸,选择为交警树碑立传,是我的最佳选择之一。

四、王勇军的故事

我们在采访中,不论是在交警大队,还是在政府机关和乡村,大家谈论最多的人就是王勇军。在这里,我从他在抗震救灾无数的故事中,选择了3个小小故事,和朋友们共同分享。

故事之一:360公里外的小山村

这个村子叫舟曲县博峪乡曲玛村,距舟曲交警大队360公里。博峪乡是舟曲交警大队管辖的最远的一个乡,他们到这里执勤、处理交通事故,费的劲也最大。因为这里山大沟深,道路崎岖,在路上就要走两天的时间。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临陇南市,西北连宕昌县,西与迭部接壤,西南与四川九寨沟毗邻。全县辖区总面积为2983.7平方公里,总人口134560人。全县有19个乡镇、两个社区,是一个汉族、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管辖如此大地域交通安全的舟曲交警大队,才只有正式交警12人,下设办公室、车管所、事故处理与秩序管理中队、法制宣传与勤务巡查中队、城区中队。他们管理着省道313线和县乡道路近500公里,机动车2000辆、驾驶员1712名。

从以上的基本情况中我们知道,舟曲交警大队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他们在人员少、地域广、任务重的情况下,还不忘地震灾区的乡亲们。他们把辖区内一个受灾严重的村子(360公里外的舟曲县博峪乡曲玛村)做为队上的扶贫点,力所能及的对受灾的老百姓给与帮助。

地震后,王勇军在省城的培训会还没有完全结束,他就返回到了队上。他和教导员一起处理完队上的所有事情后,就带着巡查中队长陈永新到360公里外的受灾村看望灾民。他下来之前,在队上经费很紧的情况下,已经和教导员商量准备拿出3万元(其中一部分是干警的捐款)帮助灾区乡亲们渡过难关。刚进村子,他就发现这里有450多米的路面十分糟糕,汽车根本就不能走。他问村长,这段路修好需要多少钱?村长说,差不多得15000元吧。王勇军说:我给你20000元,你把这段路修好。前提是一定要修的结实、坚固,等我们验收合格后把钱付给你们。村长高兴的说:乡亲们想着、盼着能把这段路修好,可是钱是个硬头货啊,没有钱,什么事都做不成。你给我钱,是为我们修路,我们要是修不好,就对不住人了。

确定完修路的事后,王大队长又到乡亲们家里查看。村长指定的人家,王大队长也去了,村长没有指定的人家,他也去了。他看到的当然是触目惊心的了,有些村民家,不但没有房子住,而且连吃的都没有。王大队长着实的伤感了一回,他当场对部分村民给与了必要的帮扶。之后,他又选择了3户需要重点帮扶的村民,他们是袁清平、郭兵红、金才让。他对这3户村民说:“你们马上修房子,除了政府补贴的建房款外,我们把你们每户建房用的两吨水泥(一共是6吨)给解决了(1吨水泥600元,6吨是3600元)。”村民们见警察这么的关心他们,很是感动。袁清平的父亲袁老汉一下子给王大队长跪下了:“政府好啊!我给政府磕头了……”王大队长一下子把老人拉了起来:“快起来……只要你们下定决心,重建家园,党和政府还会支持你们的。”

故事之二:从天而降的房子

地震发生后,舟曲交警大队干警们的住房都程度不同的成了危房。地震过后,大家都从帐篷搬进了虽然是危房但还能住的家里。可是,一线交警杨开主(城区中队)、郭三宝(城区中队)、王平(协警)3家的房子却彻底的不能住人了。此时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帐篷里即闷又热,像蒸笼一样。王大队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干警很好的休息,怎么能工作呢?干警们没有房子住,休息不好,就是自己这个大队长没有当好。想到这里,他连夜到县上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去软磨硬泡,硬是要来了20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

活动板房拉到大队上时,杨开主他们3人正好出警去了,不在队上。王大队长就和办公室雪润林主任、事故中队陈小平中队长等人把房子装好了。杨开主他们回来后发现,院子里突然冒出来一排整齐划一的、漂亮的活动板房,很是惊奇:“这是?”当他们知道这是大队为他们3家装的房子时,他们兴奋的跳了起来:在舟曲交警大队工作真好……

故事之三:抢运救灾物资

6月10日上午11时,舟曲刚刚晴朗的天气突然变了,先是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紧接着就是大雨倾盆。这时候,王勇军接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要求交警大队派员到武都、舟曲接壤处迎接运送抗震救灾物资的车队,然后开道把抗震救灾物资送到舟曲八塄乡冰水泉村。这个时候,王勇军刚刚执行完一项警卫任务回到了队上。这两天,他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休息不好,患上了感冒。一进办公室就倒上开水吃药,杨教导员推门进来了。这位老大哥关切的说:“你在家值班消息,物资运送任务我去吧。”

王勇军看看窗外,倾盆大雨虽然变成了霏霏细雨,但是,雨下的很密,也很有力,看样子一时三刻这雨是不会停下来的。他想,要是天气好,还可以让老大哥去。现在雨下的这么大,通往冰水泉村的路又不好走,要是凤安山塌方了,那就麻烦了。话再说回来,老大哥虽然在家里,可他自从抗震救灾以来,忙的也够呛。有时候,忙的别说去看老父亲了,连县城里都顾不上回。想到这里,王勇军便强装笑脸撒谎说,我的感冒已经好了,没事儿,我去吧。

杨教导员拗不过王勇军的性子,就只好说,你稍等我一会。王勇军下楼时,迎上了教导员。教导员笑呵呵的把一个纸包交到了他的手里:“肉夹饼,带着路上吃,都这时候了,你们肯定吃不上午饭了。”王勇军心里一热,接过肉夹饼几步就下楼了。

在路上,开车的巡查中队长陈永新告诉他,办公室雪主任已经把方便面、大饼、矿泉水给他们装到车上了,他们不用发愁饿肚子了。

多好的同志啊!王勇军从心底里说着,打开了教导员给他的肉夹饼。他知道自己早上就没有吃饭,如果中午再不吃,那就麻烦了。他把一个递到了陈永新:“吃吧,我们现在还有时间吃,恐怕过一阵就吃不上了。”陈永新说,“队长吃吧,刚才你上楼的时候,我已经在食堂里吃过了。”王勇军问:“真的假的?”陈永新笑着说:“跟着你出车,我要是不忙里偷闲填饱肚子,早就饿死了!”王勇军这才咬了一口肉夹饼:“有那么严重吗?”……

他们很快就接上了运送抗震救灾物资的车队,但他们赶到凤安山的村道上时,这里的几十米路基已经塌陷了,车辆已经无法通行了。他观察了一阵后对陈永新说:“雨下的这么大,这样的路面是根本无法修的。这样,你陪着车队在这里等。我步行到乡政府,让他们组织车辆、人员,把这些物资转送到塌陷路面那面去。也等于把物资交到乡政府了。一举两得。”陈永新对大队长说:“你放心去吧,我一定把车队的师傅们安抚好,等你回来。”

王勇军冒着大雨,到乡政府搬来了救兵、各种车辆。他身先士卒,带着乡政府干部和群众,把塌陷路段这边的物资肩扛手抬,转移到了塌陷路段那边。他们在大雨中真正忙了7个小时,终于在天黑以前,把抗震救灾物资安全的送到了乡政府……

乡政府的车队走了,王勇军这下才感到一阵晕眩向他袭来,一个跟头栽倒在了大雨中……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地震无情,交警有爱。余震还在继续,我们的采访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转眼之间,我们《1号交警》采访组一行重返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在陇南交警支队宣传科王笃忠科长的陪同下,采访地震灾区的英雄交警已经33天了。我们走了文县、康县、成县、武都等5个县区的交警大队和碧口镇、王坝等16个中队,采访了上到支队长、下到一线交警以及协警,100多位交警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返回武都后,我们在中共陇南市委的危楼里采访了市委王义书记。也许朋友们会认为我这样做,有些不太合适。因为,王义书记虽然也是陇南交警的顶头上司,但是,他是不直接管交警的。走东的不走西,劁猫儿的不骟猪,你们采访人家市委书记干什么呢?原来呀,我们在采访最基层交警时,他们不止一次的提到了这位雷厉风行、亲民爱民的好书记。尤其是“5.12”地震发生后,交警在许多重要的场合里都遇到了王义书记。第一次是地震当天下午4时到晚上9点多钟,地震造成武都米仓山大面积垮塌,公路被山体掩埋,刚从康县平洛吊子裕冒着生命危险赶往武都安排抗震救灾工作的市委王义书记见状,就地现场办公。

之后,见陇南交警支队的政委张从良,带着交警大队的同志在第一时间里赶到米仓山疏导交通、帮助清理塌方,王义书记非常高兴。他冒着山上随时可能滚下来的落石,在现场亲自指挥,道路很快便被打通了。大家知道王义书记的时间很紧,就纷纷提出让市委书记的车子先走,王书记坚持和交警一起疏导交通,把方便留给群众(地震发生后滞留在这里的有200多辆车),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他是最后一个走的)。这就是一个市委书记在关键时刻的出色表现。

第二次是13日凌晨3时左右,王书记视察灾情到了文县临江,遇上了“5.12”地震次生特大交通事故,一面包车被山上落下的巨石击中,造成9人死亡、17人受伤。王书记对前来处理事故的交警给予了很高评价,并看望和慰问了死难人员的家属……

作者和甘肃文县交警从文县去碧口镇交警中队的路上发现了一辆被落石砸毁的小汽车……

在疏导交通、开道、帮助清理路面的现场,王义书记曾拍着在短时间内找来挖掘机、及时开通道路的康县交警大队望关中队中队长王晓波说:“这是一个好交警”;他曾握着冒着生命危险开道的文县交警大队大队长张国智的手说:“交警的各组太辛苦了,谢谢你们!”……

在王义书记的危楼办公室里(墙面有多处裂缝、墙皮脱落严重),我们采访了这位交警心目中顶天立地的市委书记。

在这之前,市委秘书长告诉我,“昨天书记在康县召集9县的县委书记开会,安排灾后重建工作。返回武都,已经是夜里1点多钟了。”市委组织部靳部长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5月15日下午3点钟,王书记接到了天水家里的电话,86岁高龄的老母亲突发急病需要手术,风险非常大,妻子希望王书记回去一趟。说实话,这里至天水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王书记是个孝子,他偷偷的擦去了眼泪,给谁都没有说,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

这让我想起了人民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母亲》这本书,它的作者就是王义书记。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作者对大山深处母亲的感动所感染。由此,我能知道母亲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可是,为了工作,为了陇南人民,他只能选择先忠后孝了。

王义书记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我多次在堵塞的道路现场见到过交警,他们一方面疏导交通,一方面帮助清理路面,在保证畅通方面,他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中,陇南交警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充分的体现了陇南交警的政治素质和协作精神。实践证明,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市委书记对陇南交警能有这样高的评价,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他们确实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这让我们想起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强将手下无弱兵”的俗语。有这样的市委书记,一定会有像书记一样的下属。陇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张耀科这样的支队长和张从良这样的好政委,就一定能带出不同寻常的队伍来! nR0Tg14SFlxgQJlimYnagBOsg+10iJ+jWjDrKZE1ISXRMb0ATzEARXMzeTT812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