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9章 蝼蚁壮歌

金马

兴许是染上了人类容易“自视过高”的通病,我自幼对蝼蚁之类的小生灵,曾长期瞧它们不起。

记得在一九六五年的一次座谈会上,当话题转到生物界时,吴晗同志说:“我看蚂蚁的小小王国,就很有趣,能不能写成一本书呢?”我当时听了,心里觉得好笑:区区蝼蚁,何足挂齿!

后来,倒是一位英国老殖民主义者的言论刺激了我对蚁国的兴趣,因为他竟把发展中国家统统诬蔑为“蝼蚁之国”,于是,我不免产生了一个兴味很足的念头:我倒要看看这个小小的昆虫世界是不是真的像殖民佬贬斥得那般没有出息,探索一下它们到底是在怎样铺排着自己的生活。

此后不久,我陪朋友到香山畅游,漫步来到双清,只见对面石壁上蠕动着一条长长的黑线,好奇心驱使我向前仔细查看,发现原来是一队蚂蚁正背负着种种食物搬家呢。我的朋友正好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看到我认真的神情,凑趣说道:“这是蚂蚁发现巢穴面临威胁,正在紧张地备战呢!”我不禁伫立良久,看着这“骤然临之而不惊”的小生灵,竟比临战的人类显得还要镇静,不由得生了怜爱之情。

随后,我不知不觉地真的关心起这小小的生灵来了。法布尔所揭示的蚂蚁王国的内幕,书刊杂志上有关蚂蚁世界的趣闻、故事,我都读得饶有兴味。连我自己也不解的是:不论碰上从哪方归国的朋友,我都忘不了在谈话之间询问一句:“那儿有关于蚂蚁的趣闻吗?”这个怪问题,常常使得对方不解其中滋味。记得有一次,当我问到一位畅游南美洲后归国的作家,不料他却大为动容,说道:“哦,你也知道这蚁国的壮歌么?我真乃三生有幸,这次亲眼目睹了一幕永难忘怀的情景。”

接着这位朋友追述了在南美洲一个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只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无以复加地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

蚂蚁--这小生灵就是这样闯进了我心目中的崇敬者群。我开始进一步追寻着它们的生命轨迹,开始探索它们在生存斗争中那些足以使生命发光的东西。

原来,我以为蚂蚁虽然是昆虫世界的大力士,它们十分善于采撷大自然的精英,强化自己的肌体,但是,它们也只能战胜昆虫世界中的相对弱者,而在强大的生物,如哺乳动物面前,却总是被践踏、被捕食的对象。然而,来自墨西哥热带森林的蚁国新闻,却打破了我这固有的评价。

那里有一种蚂蚁叫做劫蚁,又名“游行蚁”或“食肉游蚁”。它们往往形成十万到十五万之众的大家族。它们昼憩夜袭。奇妙的是:当它们昼憩时,可以相互钩结成一个中空的大圆球,把尊贵的女王,可爱的幼蚁和众多猎获物围在里面加以保护;当它们夜袭时,则全体出动,铺排开宽达五米的横队,由体大慓悍的大腭兵蚁卫护,浩浩荡荡地威武行进。一路之上,只要是避之不及的大小动物,均属劫蚁大军围攻、消灭之列。不论是兔、鼠、鸡、犬,抑或是熟睡的牛、羊、犬、蟒蛇,都难免于难。据说,著名西德旅行家爱华斯,在墨西哥一家乡村旅店里,就曾经遭受过劫蚁大军的夜袭,虽未丧生,却吓得几乎灵魂出窍。

牛、羊对劫蚁来说不可谓不威武,巨蟒于劫蚁来说不可谓不庞然大物矣!但若丧失警觉竟可沦为劫蚁盘中之餐;劫蚁的个体,不可谓不形微区区,不可谓不渺小孱弱兮,然而万众一心,不畏庞然大物,不自菲弱小,却能叱咤森林,云游四方,所向无敌。

真是区区蝼蚁,可讴壮歌矣!

由此,使我联想到:既然我们中华民族已经繁衍成为一个近十亿之众的国家,那么,除了切实采取一系列有助于强化我们民族机体的措施之外,要紧的是想办法发挥人口众多的集体优势,而大可不必总是埋怨我们的嘴儿太多,彼此抢了饭吃。我常想:我们的人民如能像劫蚁群那样万众一心,整齐一致地铺排开队伍,向着大自然所蕴藏的无限财富,犹如劫蚁之对蟒蛇,展开轮番的锲而不舍的进攻,我们的整个国家、民族是会磨砺得发出异彩来的。

[鉴赏]

金马(1934~),河北无极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爱的魅力》、《哲味的寻觅》、《浪漫情感世界》等。

乍一看金马的《蝼蚁壮歌》,颇令人费解。小小的蚂蚁,在人们印象里一直是孱弱的化身,作者为什么一反大众思维,竟将描写庞然大物时所用的“壮”字用在身重不足毫克的蝼蚁身上呢?

但作者还是满怀激情地将这小小生灵写得磅礴大气。文中突出写了蝼蚁的几个方面的特点,而且是层层深入,将读者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在蝼蚁世界之中。首先写陪朋友游黄山、见到一队队蚂蚁背负着种种食物搬家,看到了它们“骤然临之而不惊”的“镇定”,紧扣读者心弦;后来亲耳聆听了一位朋友讲他亲眼所见的一个永难忘怀的关于蝼蚁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了在南美州一个森林边缘发生的一场火灾之中,蝼蚁们如何机警地脱险,进一步揭示了蚁国英雄们的机智、沉着、坚定,使人们在对于蝼蚁们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之后,也不禁对它们侧目而视。如果说上述这一“见”一“闻”,在某种程度上还包含着局部和偶然的因素的话,那么来自墨西哥森林的蚁国新闻则可以揭开蚁国世界中的“全部”与“必然”的内幕,它引导大家即物明理,进一步追寻,以至最后找到蚂蚁“在生存斗争中那些足以使生命发光的东西”。在这里,这一典型材料的运用是此文的升华之笔。“牛羊对劫蚁来说,不可谓不威武,巨蟒于劫蚁来说不可谓不庞然大物”而“劫蚁的个体,不可谓不形微区区,不可胃不渺小羼弱兮”,然而,只要万众一心,照样可以叱咤森林、云游四方,所向披糜。甚而至于使许多庞然大物也沦为自己的盘中之餐。何等壮烈而可歌可颂!作者在此通过这一系列强烈的对比,着力凸现了“只要万众一心,便可所向无敌”的不易之理,作为了全文的支柱和核心,为作者的最后联想鼓满了羽翼。行文至此,作者已情不自禁,发出了“区区蝼蚁,可讴壮歌矣!”的慨叹!捧读至此,读者已深受感染,蚁国之“壮”已无人存疑。

但是,作者并没有把视野仅停留在蝼蚁壮举这一自然现象本身,而是通过描绘“壮”的景观,揭橥“壮”的道理。并通过写自然界中蝼蚁的壮举而将“沉思”的钻头指向了人类社会。作者的这一类比联想是丰富的,也是会情合理的,它给广大的读者留下较大的思索的空间,每个人都会从中得到启迪,受到鼓舞,从而自勉自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yAEhTt14QAc9+aHGi2MnfM4lMlPxFE6zhPXl8yd9GHbgWOStwcaXI6NstjsQadA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