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只是属于小时候的,长大了就没了,虽然有时候朋友之间开玩笑,在“六一”的时候发个短信给你“祝儿童节快乐”,祝福是收到了,只是反倒惹起了酸楚,感叹时间啊。但小时候就不是这样了。
我记忆最深的儿童节应该算是在幼儿园过的那个儿童节了。前一天,老师就说明天要发吃的,呵,我们可不得了了,乐得炸开了,也议论开了:发什么、发多少,那一天就没上好课,就盼着第二天的到来,终于第二天来了,我们都来的特早,还没开门就挤在了教室门口,发吃的之前,老师让我们先去洗手,我们都把小手在水里擦了又擦,生怕老师说我们谁没洗干静手,而不发吃的给我们,洗了手,老师让排排队一字站好,我们也是没有了平时的调皮,很快就站好了,而且,非常齐整。开始依次发吃的了,那吃的东西是平常很少吃到的饼干,是带奶油的那种,这几乎就在我们中间引起了小小的哄动,我们太高兴了,记得当时我们都是很认真的坐在座位上“品尝”的(那年月,想起来辛酸)。
后来进了小学了,吃的倒没什么,只是几个游戏在我的记忆中被铭刻下来了。一个游戏是瞎子摸象,首先用小布把眼睛蒙上,于是,你就变成了“瞎子”了,然后,你就去摸前面的“象”,这个“象”也是事先画好的,在“象”的有些部位是有对称的零食或者小礼物的,你摸到了就会有东西发给你,当然,你没有摸到这些部位,而是摸到了其他的,那就认倒霉了。还有一个游戏就是扔兵乓球,在你的不远处放一盆,这中间的距离大概二米吧,你把你手中的球往盆里扔,扔着了,你就到旁边的老师那里去领“赏”,也就是吃的。
玩这两个游戏的时候,旁边那聚着看热闹的小伙伴是少不了的,如果没了他们,那游戏的吸引力要减一半,小伙伴们也会使坏,会在你成为“瞎子”的时候,瞎指挥,胡乱的告诉你怎么去摸,你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然后解下小布,看是哪个部位,好去领吃的,一看,你气得半条小命,他们却笑了,有些人还是前仰后合---原来摸着的是“象”屁股。玩扔球的游戏时,你不是“瞎子”了,但你也有没扔到的时候,旁边就会发来叹声,“太低了,要扔得高一点”,“用力太小了,用大点力扔”,你就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以至于你乱了阵脚,每回扔都不中,记得我小时候扔那兵乓球是最背的。
随着年岁一天一天增长,儿童节成了回忆当中的,到了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候,自己体会不到儿童节的快乐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家里的那些小孩子过了,有时候陪着他们乐伙,但心里已不是滋味了,一不小心还会落下眼泪,后来,也就不去跟他们凑和了,渐渐的,渐渐的,儿童节离得越来越远了。属于童年的那份快乐在记忆中也就越来越依稀了,偶尔想起,竟长了几分的陌生,平添了几缕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