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汉武内传》曰:“太上之药,有玄光梨。”
《神异经》曰:“东方有树,高百丈,叶长一丈,广六七尺,名曰‘梨’。
其子径三尺,割之,瓤白如素。食之为地仙,辟谷,可入水火也。”
《神仙传》曰:“介象,吴王所徵,在武昌。速求去,不许。象言病。
帝以美利一奁赐象。须臾,象死。帝殡而埋之。以日中时死,其日晡时,到建业,以所赐梨付守苑吏种之。后吏以状闻,即发象棺,棺中有一奏符。”
柰《汉武内传》曰:“仙药之次者,有圆丘紫柰,出永昌。”
橙《异苑》曰:“南康有石山,有甘、橘、橙、柚。就食其实,任意取足;持归家人啖,辄病,或颠仆失径。”
郭璞曰:“蜀中有‘给客橙’,似橘而非,若柚而芳香,夏秋花实相继,或如弹丸,或如手指。通岁食之。亦名‘卢橘’。”
橘《周官考工记》曰:“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江浦之橘。”《吴录地理志》曰:“朱光禄为建安郡,中庭有橘,冬月于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黑,味尤绝美。《上林赋》曰:“卢橘夏熟’,盖近于是也。”
裴渊《广州记》曰:“罗浮山有橘,夏熟,实大如李;剥皮啖则酢,合食极甘。又有‘壶橘’,形色都是甘,但皮厚气臭,味亦不劣。”
《异物志》曰:“橘树,白花而赤实,皮馨香,又有善味。江南有之,不生他所。”
《南中八郡志》曰:“交趾特出好橘,大且甘;而不可多啖,令人下痢。”
《广州记》曰:“卢橘,皮厚,气、色、大如甘,酢多。九月正月色,至二月,渐变为青,至夏熟。味亦不异冬时。土人呼为‘壶橘’。其类有七八种,不如吴、会橘。”
甘《广志》曰:“甘有二十一核。有成都平蒂甘,大如升,色苍黄。犍为南安县,出好黄甘。”
《荆州记》曰:“枝江有名甘。宜都郡旧江北有甘园,名‘宜都甘’。”
《湘州记》曰:“州故大城内有陶侃庙,地是贾谊故宅。谊时种甘,犹有存者。”
《风土记》曰:“甘,橘之属,滋味甜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赪者,谓之‘壶甘’。”
柚《说文》曰:“柚,条也,似橙,实酢。”
《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云梦之柚。”
《列子》曰:“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青,生实丹而味酸。食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化为枳焉。”
裴渊《记》曰:“广州别有柚,号曰‘雷柚’,实如升大。”
《风土记》曰:“柚,大橘也,色黄而味酢。”
椵《尔雅》曰:“櫦,椵也。”郭璞注曰:“柚属也。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供食之,少味。”
栗《神异经》曰:“东北荒中,有木高四十丈,叶长五尺,广三寸,名‘栗’。其实径三尺,其壳赤,而肉黄白,味甜。食之多,令人短气而渴。”
枇杷《广志》曰:“枇杷,冬花。实黄,大如鸡子,小者如杏,味甜酢。
四月熟,出南安、犍为、宜都。”
《风土记》曰:“枇杷,叶似栗,子似蒳,十十而丛生。”
《荆州土地记》曰:“宜都出大枇杷。”
椑《西京杂记》曰:“乌椑,青椑,赤棠椑。”
“宜都出大椑”
甘蔗《说文》曰:“薯蔗也。”按书传曰:“或为“芋蔗”,或“干蔗”,或“邯睹”,或“甘蔗”,或“都蔗”,所在不同。
雩都土壤肥沃,偏宜甘蔗,味及采色,余肥所无,一节数寸长。郡以献御。
《异物志》曰:“甘蔗,远近皆有。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迮取汁为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家政法》曰:“三月可种甘蔗。”
《说文》曰:“,芰也。”
《广志》曰:“巨野大,大于常。淮汉之南,凶年以芰为蔬,犹以预为资也。巨野,鲁薮也。”
棪《尔雅》曰:“棪,棪其也。”郭璞注曰:“棪,实似柰,赤可食。”
刘《尔雅》曰:“刘,刘杙也。”郭璞曰:“刘子,生山中。实如梨,甜酢,核坚。出交趾。”
《南方草物状》曰:“刘树,子大如李实。三月花色,仍连著实。七八月熟,其色黄,其味酢。煮蜜藏之,仍甘好。”
郁《幽诗义疏》曰:“其树高五六尺。实大如李,正赤色,食之甜。”
“《广雅》曰:一名雀李,又名车下李,又名郁李,亦名棣,亦名李。’《毛诗七月》:“食郁及。’”
芡《说文》曰:“芡,鸡头也。”
《方言》曰:“北燕谓之,青、徐、淮、泗谓之芡,南楚江、淅之间谓之鸡头、雁头。”
《本草经》曰:“鸡头,一名雁喙。”
薯《南方草物状》曰:“甘薯,二月种,至十月乃成卵。大如鹅卵,小者如鸭卵。掘食,蒸食,其味甘甜。经久得风,乃淡泊。〔出交趾、武平、九真、兴古也。”〕《异物志》曰:“甘薯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专食,以当米谷。〔蒸、炙皆香美。宾客酒食亦施设,有如果实也。”〕《说文》曰:“,樱也。”
《广雅》曰:“燕,樱也。”
《诗义疏》曰:“樱,实大如龙眼,黑色,今‘车鞅藤实’是。《幽诗》曰:“六月食’。”
杨梅《临海异物志》曰:“其子大如弹子,正赤,五月熟,似梅,味甜酸。”
《食经》藏杨梅法:“择佳完者一石,以盐一升淹之。盐入肉中,仍出,曝令乾熇。取杬皮二斤,煮取汁渍之,不加蜜渍。梅色如初,美好,可堪数岁。”
沙棠《山海经》曰:“昆仑之山,……有木焉,状如棠,黄华赤实,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时使不溺。”
《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沙棠之实。”
柤《山海经》曰:“盖犹之山,上有甘柤,枝干皆赤黄,白花黑实也。”
《礼内则》曰:“柤、梨、姜、桂。”郑注曰:“柤,梨之不臧者,……
皆人君羞。”
《神异经》曰:“南方大荒中有树,名曰‘柤’。二千岁作花,九千岁作实。其花色紫。高百丈,敷张自辅。叶长七尺,广四五尺,色如绿青。皮如桂,味如蜜;理如甘草,味饴。实长九围,无瓤、核,割以如凝酥。食者,寿以万二千岁。”
《风土记》曰:“柤,梨属,内坚而香。”
《西京杂记》曰:“蛮柤。”
椰《异物志》曰:“椰树,高六七丈,无枝条。叶如束蒲,在其上。实如瓠,系在于巅,若挂物焉。实外有皮如胡卢。核里有肤,白如雪,厚半寸,如猪肤,食之美于胡桃味也。肤里有汁升余,其清如水,其味美于蜜。食其肤,可以不饥;食其汁,则愈渴。又有如两眼处,俗人谓之‘越王头’。”
《南方草物状》曰:“椰,二月花色,仍连著实,房相连累,房三十或二十七、八子。十一月、十二月熟,其树黄实,俗名之为‘丹’也。”横破之,可作碗,或微长如栝蒌子,从破之,可为爵。”
《南州异物志》曰:“椰树,大三四围,长十丈,通身无枝。至百余年。
有叶,状如蕨菜,长丈四五尺,皆直竦指天。其实生叶间,大如升,外皮苞之如莲状。皮中核坚。过于核,里肉正白如鸡子,著皮,而腹内空:含汁,大者含升余。实形团团然,或如爪蒌,横破之,可作爵形,并应器用,故人珍贵之。”
《广志》曰:“椰出交趾,家家种之。”
《交州记》曰:“椰子有浆。截花,以竹筒承其汁,作酒饮之,亦醉也。”
《神异经》曰:“东方荒中,有‘椰木’,高二三丈,围丈余,其枝不桥。二百岁,叶尽落而生华,花如甘瓜。花尽落而生萼,萼下生子,三岁而熟。熟后不长不减,形如寒瓜,长七八寸,径四五寸,萼覆其顶。此实不敢,万世如故。取者掐取,其留下生如初,其子形如甘瓜。瓤,甘美如蜜,食之令人有泽;不可过三升,令人醉,半日乃醒。木高,凡人不能得;唯木下有多罗树,人能缘得之。一名曰‘无叶’,一名“倚骄’。”张茂先注曰:“骑,直上不可那也。”
槟榔俞益期《与韩康伯笺》曰:“槟榔,信南游之可观:子既非常,木亦特奇,大者三围,高者九丈。叶聚树端,房构叶下,花秀房中,子结房外。
其擢穗似黍,其缀实似谷。其皮似桐而厚,其节似竹而穊.其内空,其外劲,其屈如覆虹,其申如缒绳。本不大,末不小;上不倾,下不斜:调直亭亭,千百若一。步其林则寥朗,庇其阴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辽然万里,弗遇长者之目,自令人恨深。”
《南方草物状》曰:“槟榔,三月花色,仍连著实,实大如卵。十二月熟,其色黄;剥其子,肥强可不食,唯种作子。青其子,并壳取实曝乾之,以扶留藤、古贲灰合食之,食之即滑美。亦可生食,最快好。交趾、武平、兴古、九真有之也。”
《异物志》曰:“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柱。其颠近上未五六尺间,洪洪肿起,若。木焉;因坼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又生棘针,重累其下,所以卫其实也。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干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白虫、消谷。饮啖设为口实。”
《林邑国记》曰:“槟榔树,高丈余,皮似青铜,节如桂竹,下森秀无柯,顶端有叶。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子。家有数百树。”
《南州八郡志》曰:“槟榔,大如枣,色青,似莲子。彼人以为贵异,婚族好客,辄先逞此物;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
《广州记》曰:“岭外槟榔,小于交趾者,而大于蒳子,土人亦呼为‘槟榔’。”
廉姜《广雅》曰:“蔟葰,廉姜也。”
《吴录》曰:“始安多廉姜。”
《食经》曰:“藏姜法:蜜煮乌梅,去滓,以渍廉姜,再三宿,色黄赤如琥珀。多年不坏。”
枸橼裴渊《广州记》曰:“枸橼,树似橘,实如柚大而倍长,味奇酢。
皮以蜜煮为糁。”
《异物志》曰:“枸橼,似橘,大如饭筥.皮有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葛、苧,若酸浆。”
鬼目《广志》曰:“鬼目似梅,南人以饮酒。”
《南方草物状》曰:“鬼目树,大者如李,小者如鸭子。二月花色,仍连著实。七八月熟。其色黄,味酸;以蜜煮之,滋味柔嘉。交趾、武平、兴古、九真有之也。”
裴渊《广州记》曰:“鬼目、益知,直尔不可啖,可为浆也。”
《吴志》曰:“孙皓时有鬼目菜,生工人黄耇家。依缘枣树,长丈余,叶广四寸,厚三分。”
顾微《广州记》曰:“鬼目,树似棠梨,叶如楮,皮白,树高。大如木瓜,而小邪倾,不周正,味酢。九月熟。”
“又有‘草昧子’,亦如之。亦可为糁用。其草似鬼目。”
橄榄《广志》曰:“橄榄,大如鸡子,交州以饮酒。”
《南方草物状》曰:“橄榄子,大如枣,大如鸡子。二月花色,仍连著实。八月、九月熟。生食味酢,蜜藏仍甜。”《临海异物志》曰:“余甘子,如梭形。初入口,舌涩;后饮水,更甘。大于梅实核,两头锐。东岳呼‘余甘’、‘柯榄’,同一果耳。”
《南越志》曰:“博罗县有合成树,十围,去地二丈,分为三衢:东向一衢,木威,叶似楝,子如橄榄而硬,削去皮,南人以为糁。南向一衢,橄榄。西向一衢,‘三丈’。三丈树,岭北之猴也。”
龙眼《广雅》曰:“益智,龙眼也。”
《广志》曰:“龙眼树,叶似荔支,蔓延,缘木生。子如酸枣,色黑,纯甜无酸。七月熟。”
《吴氏本草》曰:“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
椹《汉武内传》:“西王母曰:“上仙之药,有扶桑丹椹。’”
荔支《广志》曰:“荔支,树高五六丈,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郁茂。
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夏至日将已时,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子百斛。”
“犍为僰道、南广荔支熟时,百鸟肥。其名之曰‘焦核’,小次曰‘春花’,次曰‘胡偈’:此三种为美。似‘鳖卵’,大而酸,以为醢和。率生稻田间。”
《异物志》曰:“荔支为异:多汁,味甘绝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
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皮中食,乾则焦小,则肌核不如生时奇。四月始熟也。”
益智《广志》曰:“益智,叶似蘘荷,长丈余。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寸,无花萼,其子丛生著之,大如枣,肉瓣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濊。山万寿,亦生交趾。”
《南方草物状》曰:“益智,子如笔毫,长七八分。二月花色。仍连著实。五六月热。味辛,杂五味中,芬芳。亦可盐曝。”
《异物志》曰:“益智,类薏苡。实长寸许,如枳椇子。味辛辣,饮酒食之佳。”
《广州记》曰:“益智,叶如蓑荷,茎如竹箭。子从心中出,一枚有十子。子内白滑,四破去之,取外皮,蜜煮为糁,味辛。”
桶《广志》曰:“桶子,似木瓜,生树木。”
《南方草物状》曰:“桶子,大如鸡卵。三月花色,仍连著实。八九月熟。采取,盐酸沤之,其味酸酢;以蜜藏,滋味甜美。出交趾。”
刘欣期《交州记》曰:“桶子如桃。”
蒳子竺法真《登罗浮山疏》曰:“山槟榔,一名‘蒳子’。干似蔗,叶类柞。一丛十余干,干生十房,房底数百子。四月采。”
豆蔻《南方草物状》曰:“豆蔻树,大如李。二月花色,仍连着实,子相连累。其核根芬芳,成壳。七月八月熟。曝乾,剥食,核味辛,香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