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丘吉尔一直对这段耻辱的经历守口如瓶,而巴鲁克则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详细地记述了这桩趣事。

大启示:股市之中不以学历定贤愚,不以智力分高低,更不以个人的社会背景、角色分上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得意之处,也会有失利之地。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则你会输得一塌糊涂。

21.实验室外的居里夫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当人们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就有些佼佼者被世人誉为不平凡的人了。居里夫人就是其中之一。她那美好的心灵,崇高的思想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

“吝啬”的富人

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写物理、数学算式,方便极了。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一二十年之久。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总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追踪这位著名学者,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他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当她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不要专利

居里夫妇发现镭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索求制镭的方法。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某星期日的早晨,他们进行了5分钟的谈话。彼埃尔-居里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之中选择一个。一种是毫无保留地叙述我们的研究结果,包括提炼办法在内……”居里夫人做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当然如此。”彼埃尔继续说:“或者我们可以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若是这样,那么,在你发表你用什么方法提炼铀沥青矿之前,我们须先取得这种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选镭业上应有的权利。”

“专利”代表着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代表着传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办,这违背科学精神。”

不求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不相识的人问她:“你是居里夫人吗?”她总是平静地回答:“不是,你认错了。”她出名以后,几乎每天都要收到世界各地慕名者要求签名的来信。为了摆脱这种干扰,她专门印了一种写着概不签名的卡片,每逢接到来信,就给对方寄一张……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给人一种全不在意的印象。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于是她说:“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是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修改证书

1921年,居里夫人应邀访问美国时,美国妇女组织主动捐赠给她1克镭(价值百万美元以上),这正是她急需的。她虽然是镭的发现者,但她买不起这样昂贵的金属。在赠送仪式之前,当她看到“赠送证明书”上写着“赠给居里夫人”字样时,她不高兴了。她声明说:“这个证书还需要加以修改。美国人民赠给我的这1克镭应当永远属于科学,但是假如就这样规定,这1克镭就成为私人财物,成为我的女儿们的产业,这是绝对不行的。”主办者当天晚上就请了一位律师,把证书做了修改,居里夫人才在“赠送证明书”上签了字。

贤妻良母

居里夫人一生潜心于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达到了个人事业的顶峰,是一位成功的事业型“女强人”。然而,她同时也是一位贤妻良母。

她一生对丈夫体贴入微,死后与丈夫合葬,她自己没有墓碑,仅在丈夫的墓碑上刻下一行小字,说明自己的身份。她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她曾自豪地说:“我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万贯家产,但给他们留下了健康的身体。”后来她的两个女儿,一个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一个曾著《居里夫人传》,都成为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

大启示:朴实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勾勒出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她并不高大,却让我们仰视,她是世界名人,而我们却觉得就在身边。

22.不可挥霍头顶的光环

1961年4月12日,当加加林在太空飞完了108分钟,按下“25”那个神秘密码以后,东方1号飞船降至700米高空,随之,加加林跳伞平安地落回了地球:这个身高不到1点75米的上尉,代表人类圆满地完成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次飞行!

几分钟后,消息在全球炸开。世界各大电台、报纸竞相报道这位一夜升空的超级明星。接着,他与火箭之父科罗廖夫并肩坐在了一起,与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握手、交谈,与政要、名人拥抱举杯,大小勋章挂满胸前。军衔从上尉升至少校,接着成了茹科夫斯基军事学院学子,然后成了高等军事学院研究生院的函授生,连他的微笑也有了传奇色彩,向后梳的头发也成了迷人的时尚。他走到哪里都有人硬要与他交朋友,无论到哪里都有盛宴款待。

以前,他认为赫鲁晓夫简直是神。到这时候,他发现神就是他--尤里-加加林!

于是,他常常无视法规,驾着国家赠送给他的伏尔加小轿车在街道上飞奔,甚至因为喜欢上了一位护士而不顾影响地从大楼窗户飞身跳下。有一天,他又闯红灯了,这一回他的伏尔加撞翻了另一辆汽车,两辆车毁得不成样子,幸好他和另一位司机都只受了点轻伤。赶到出事地点的警察自然一眼就认出了加加林,连忙举手行礼,冲着他笑,并当即保证“追究肇事者的责任”。边上,那位受害的退休长者虽然受了伤,但看见面前的是加加林,也陪起了笑脸。随后,警察拦下一辆过路汽车,嘱咐司机将加加林安全送到目的地,下一步,准备将全部责任记在老人身上。

加加林坐上了车子,但老人的苦笑和伤势在他脑海中已驱赶不去,让他无法不想的是:原来,英雄也有致命时候,崇敬也会让执法者颠倒黑白,深爱也可能让一位退休长者违心顶罪。这一刻,加加林的淳朴本性复苏了,他让司机迅速开回出事地点,在警察和老人面前诚恳地认错,帮助老人修好了汽车,并承担了全部费用。

大启示:光环本来连上帝也没有,都是周围人特别是好人加上去的。光环加足了,再平凡的人也可能成为上帝;但只要去了光环,上帝也会发现他与凡人没有两样。所以,不要轻易挥霍别人加在你头上的光环,否则,你会发现,当光环完全消失的时候,你的人生意义与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23.一美元小费

在一个既脏又乱的候车室里,靠门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满脸疲惫的老人,身上的尘土及鞋子上的污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车进站,开始检票了,老人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准备往检票口走。忽然,候车室外走来一个胖太太,她提着一只很大的箱子,显然也要赶这班列车。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个老人,冲她大喊:“喂,老头,你给我提一下箱子,我一会儿给你小费。”那个老人想都没想,拎过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检票口走去。

他们刚刚检票上车,火车就开动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庆幸地说:“还真多亏你,不然我非误车不可。”说着,她掏出1美元递给那个老人,老人微笑地接过。这时,列车长走了过来:“洛克菲勒先生,你好,欢迎你乘坐本次列车,请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谢谢,不用了,我只是刚刚做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现在我要回纽约总部。”老人客气地回答。

“什么?洛克菲勒?”胖太太惊叫起来,“上帝,我竟让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给我提箱子,居然还给了他1美元小费,我这是在干什么啊?”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诚惶诚恐地请洛克菲勒把那1美元小费退给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没有做错什么。”洛克菲勒微笑着说道,“这1美元,是我挣的,所以我收下了。”说着,洛克菲勒把那1美元郑重地放进了口袋里。

大启示:真正的大人物,是那种身居高位仍然懂得如何去做平常人的人;真正的大人物,从来都是和平常人站在一起的人。

24.下一个轮到你讲了

法兰克-贝格是美国保险推销大王,可他起初投身此业时却一败涂地。他回忆说:

在我最初失败的时候,一位朋友推荐我参加一个最适合我的课程。我们坐在教室后面,这位朋友低声告诉我:“现在上的是大众演说课程。”就在这时,轮到一位学员演讲,他非常害怕,他的这种害怕反倒启示了我。我告诉自己:“他就像我一样,紧张、害怕又胆小,我可能比他还糟糕!”

刚才那位站起来给学员点评的人很快走来,我那位朋友介绍我与他相识,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我很想加入。”我说。

卡耐基回答:“我们的课程已上了一半,你最好等一段时间,新课程将在一月内开始。”

“不!我希望现在就加入。”

“好!”卡耐基先生微笑回答,他握着我的手说,“下一个轮到你讲了!”

我当时紧张极了,不停地颤抖,事实上,我简直要被吓倒。然而,我毕竟说了出来,对我而言,这是一项空前的成就。在这之前,我甚至不敢在一群人面前开口说:“大家好!”

这已是30年前的事了,那次演说的情景永远留在法兰克-贝格的脑海中,它是他生命的转折点,卡耐基说“下一个轮到你讲了”的声音常在他耳边徘徊,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恩师--卡耐基。

就这样,卡耐基的大众演说课程给法兰克-贝格建立了自信心,提高了勇气,扩大了视野,激发了热情,帮助他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说服别人,使他的推销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最终成为著名的推销大王。

大启示:上帝给了你机会,就要不假思索地拿过来。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要容忍自己内心的懦弱,采取积极的行动吧!

25.不得有一人站着

1999年9月28日,好莱坞环球影城举办中国电影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首映式在好莱坞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制片厂观摩放映厅举行,上映的故事片是《黄河绝恋》。

电影晚7时开映。6时30分,影迷们就在放映厅门口前排起了长龙。二十世纪福克斯制片厂的两个观摩厅同时开放,仍然容纳不下慕名而来的影迷,主放映厅的过道上站立许多观众,导致7时05分电影仍没有开映。

这时,美国电影联合会主席杰克-瓦伦蒂走上舞台,用既兴奋又遗憾的口吻说:“我没有料到这么多的同行和影迷对《黄河绝恋》感兴趣,谢谢各位的光临。可惜这里只有两个观摩厅。根据美国法律,电影放映时,放映厅里不得有人站着看电影。所以,请没有找到座位的观众退场。为了感谢影迷们的热情,10月2日将增映一场,我保证今晚退场的观众届时一定有座位。我本人今晚来迟了,也没有找到座位。现在,我同没有座位的女士们和先生们一起退场。”

瓦伦蒂走下舞台,沿着右边的通道缓缓走出放映厅安全出口,其他没有座位的影迷也转身慢慢走出离自己最近的安全出口。4名武装警察同时出现在舞台下面的4个通道口,确保没有座位的观众无一例外地顺序退场。一分钟后,电影开映。威尔逊环顾四周,放映厅里果然没有人站着。

他小声问邻座的一位好莱坞导演:“你能否告诉我,瓦伦蒂先生今晚引用的是美国的哪一条法律?为什么电影开映时放映厅里不准有一人站着?”

这位中年女士非常认真地回答他:“瓦伦蒂先生引用的是美国的《消防法》。该法规定,电影开映时,放映厅通道里不得有人站着看,以免在发生火灾或不测事件时堵塞通道。如果放映厅允许观众在通道里站着看电影,轻则罚款,重则吊销营业执照,由此引起严重后果的,则根据情节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大启示:胶布可以封住一个人的口,但只是一时。要想永远让他服气,最好的办法是做给他看。不需要张嘴,也不必动手,却会让对方心悦诚服。

26.美术系的女生和名人

有一位美术系刚毕业的女生,对于设计服装的布料和花样非常有兴趣,她决定要涉足这一行。只是,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非常困难,因为无论是使用布料的服装设计师,或者是制造服装的工厂都有自己已经很习惯的供应商。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甚至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布料设计者,他们根本就没什么兴趣。

女生拿着一堆自己长期呕心沥血设计的作品,来到一个著名服装设计师的公司。助理设计师本想打发她走,可是见她一副渴求的模样,便于心不忍地对她说:“好吧!我拿进去给我们的设计师看一下。”

过了一会儿,助理设计师出来对女生说:“设计师说,我们的设计图太多了,根本没时间看。”

这位女生又跑到制造服装的工厂,结果也是一样。她四处碰壁,心情十分沮丧,但心想一定要坚持下去。她想,只要方法用对了,不断地尝试,她一定能打开僵局。

有一天,这位女生来到一位名歌星的签名会上,大名鼎鼎的名歌星拥有许多歌迷。女生挤在一堆歌迷里面,也以一副十分崇拜的样子望着歌星。好不容易轮到她和歌星握手时,女生从背包里拿出一些布样和自己的设计图,对歌星说:“我好崇拜你哟!真想为你设计漂亮的服饰。请您在这几块布上为我签名。”女生摆出崇拜的模样。

歌星看了这些布料和设计图说:“哇!好漂亮哟!请你和我的服装设计师联络,我想用这些布料做衣服。这是她的电话,就说我叫你去找她的。”

女生开心地说:“好啊!我明天就去。”

第二天一大早,女生就来到先前她被泼了一头冷水的著名设计师的公司。

女生拿出有女歌星签名的布料来,对助理设计师说:“是她叫我来找你们的,她说要用这些布料做衣服。”

助理设计师进办公室不到几分钟,名设计师就带着满脸的笑容走出来见她。女生就这么走进了这个行业,而且愈来愈受客户的欢迎。

大启示:牛顿曾说过,他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当我们的手够不着树上的苹果时,为什么不捡根树枝帮忙?同理,当我们无法做些事情时,完全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走出困境。

27.一只迷路的杂种狗

当卡尔大约7岁或8岁的时候,有一天在放学途中,他发现了一只迷路的杂种狗。它是只被丢弃的杂种狗,可是对一个小男孩而言,它是只非常可爱的杂种狗。卡尔叫它“切斯特”,从此他们片刻不离。卡尔只在去上学的时候没跟它在一起。有一次,他甚至偷偷把它带到课堂去。不过老师通知了卡尔的父母,他回家后便被打了一顿,并且必须答应从此不再带它去学校。

有一天,卡尔发现切斯特的右眼下方有个小伤口,之后陆续有其它的伤口出现在它的毛发下面和耳朵四周。他知道自己的父亲绝不会在一只流浪狗身上花任何钱,所以用自己的方法,每天用肥皂清洗它的伤口,然而情形愈来愈糟。等到最后他不得已求助父亲时,想必他的沮丧和绝望的神情一定十分明显。父亲并未责骂他,父亲看看他,再看看狗,甚至没问儿子什么,便叫他带着狗一起到车上去。

父亲开车来到镇上的兽医诊所。医生只看了一眼伤口,便立刻了解了病情。他走到他的药柜前,取出一整盒药丸--那是可以医治小狗的药丸。他似乎并不觉得特别严重,只吩咐卡尔在头3个星期,早晚让狗各服一粒药丸,接下来3周每天早晨让狗服用一粒。医生告诉卡尔,如果情况不见好转,6个星期后再带狗回来复诊。

卡尔高兴极了,他的狗会好起来的。当天晚上,他给它吃了第一颗药,然后第二天早上上学之前又给它吃第二颗。由于那天卡尔急着去上学,便把盛药的盒子就放在书桌上,而忘了把它放在抽屉内。它们一定是味道很好的药丸,至少对狗来说是如此。因为那天白天不知什么时候,切斯特跳到书桌上,把药包咬开,将所有药丸都吃进去了。

卡尔从学校回家后,发现它倒卧在卧室地板上沉睡,从此不再醒来。那些原本可令它逐渐好转的药丸,就在片刻之内全部被吃完,终于夺走了它的生命。

大启示: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度的法则,过头了或未到火候都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相反会物极必反。由此可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一个度极为关键。

28.一则新闻

“新闻太多,版面不够,最多只能写30字。”编辑对采访记者说。

于是,报纸刊登了以下一段新闻:

妇人巴巴拉在巴劳街行人穿越道踏蕉皮滑倒,运送大学诊所,诊断为断腿。

新闻刊出后,立即有反应,报社接获一封挂号信,一名香蕉出口商这样写道:

“本公司严重抗议贵报有损本公司产品之声誉。过去数月来,贵报最少刊登了14则对香蕉出产国不利的消息,本公司认为贵报此举乃蓄意诽谤。”

同时大学诊所主任又来信,指“运送”二字用词不当,有暗示该诊所“把人当货物般运送”之嫌,这肯定不是他诊所的一贯做法。“此外,”他强调,“本人能证明该名妇人实因跌倒而断腿,非如报章所恶意中伤,认为是送院所致。”

此外,该市土木工程部的人员又来电话,指出该名妇人跌倒与行人穿越道的路面情况无关。又说行人安全斑马线委员会经过6年的研究,不久将提出一份报告,因此希望报社在未来数月中尽可能避免提起行人穿越道,以免引起政治性后果。

第二天报社修改了这则新闻,这样登出来:

妇人在街上失足,腿断。

翌日,编辑只收到两封信。第一封是妇女平权组织怒气冲冲的来信。信中说:“本组织强烈反对贵报用妇人失足等歧视性字眼,引起‘堕落女人’的不当联想,这证明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妇女形象再一次受到大男人不忠实的污蔑。”该信并扬言会采取法律行动、联合抵制以及其他手段对付报社。

另一反映来自一名读者,他要求取消订阅该报,理由是该报刊登的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新闻越来越多。

大启示: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是谁非无人能断得明。通常面对这类情况,我们可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但最终要有个主旋律,否则整个社会将杂乱无章。

29.抵御恭维

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汉德森来到一家小百货店买羊皮手套。据说,那里的手套样式精美,价钱公道。

店里有位非常漂亮的小姐,递给汉德森一副蓝手套。汉德森不想要蓝的。她却说,像他这种手戴上蓝手套才好看呢。

这一说,汉德森就动了心。他偷偷看了一下手,也不知怎么的,看起来倒果真相当好看。汉德森左手戴上手套试试,脸上有点发烧。一看就知道尺寸太小,戴不上。

“啊,正好!”她说道。

汉德森听了顿时心花怒放,其实心里明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他尽力一拉。可真叫人扫兴,竟没戴上。

“哟!我瞧您戴惯了羊皮手套!”她微笑着说,“不像有些先生戴这手套就是笨手笨脚的。”

汉德森万万没有料到竟有这么一句恭维话。他只知道怎么戴好羊皮手套。汉德森再使下劲,不料手套从拇指根部一直裂到掌心去了--他还拼命想遮掩裂缝。她却一味大灌迷汤,汉德森的心也索性横到底,宁死也要识抬举。

“哟,您真有经验!”(手背上开口了)“这副手套对您正合适--您的手真细巧--万一绷坏,您不必付钱。”(当中横里也绽开了)“我一向看得出哪位先生戴得来羊皮手套。这样戴真大方,只有老资格才戴得来。”(这双手套的全部后卫都“溜”了,指节那儿的羊皮也裂穿了,一双手套只剩下叫人看了好不伤心的一堆破烂。)

汉德森的头上给戴了十七八顶高帽子,没脸声张,不敢把手套扔在这天仙的纤手里。

汉德森浑身热辣辣的,又是好气,又是狼狈,可心里还是有些高兴。他似乎很开心地说:

“这双手套倒正好,恰巧合手。我喜欢合手的手套。不,不要紧,夫人,不要紧,还有一只手套,我到街上去戴。店里头真热。”

店里是热。汉德森从来没有到过这么热的地方。他付了账,好不潇洒地鞠了一躬,走出店堂,这时好像觉得这女人眼里略带几分讥笑。等到了街上,回头一望,只见她不知为什么只管哈哈大笑。

汉德森有苦难言地戴着这堆破烂,走过这条街,然后,将那丢人现眼的羊皮手套扔进了垃圾堆。

大启示:天花乱坠下把自己出卖了,明知被人牵着鼻子走了一大圈还心甘情愿,真是可笑又可怜。为什么不当即立断斩掉那根绳子,让自己活得洒脱自由些呢?

30.满足自己愿望的音响

本尼特上了出租车。司机问了他要去的地方,然后看了一眼本尼特上车前就放进车里的盒子。

“年轻的朋友,你那个盒子里装的什么东西呀?”司机问道,他看上去有四五十岁的样子。

“音响。”本尼特带着几分骄傲地回答,手里抱着盒子。

“看起来不太像音响……你多少钱买的呢?”

本尼特感觉有点不大舒服了,他试探着回答:“大概450美元。”

“噢”,司机的口气带着些瞧不起的味道。

本尼特觉得这个小音响完全能满足自己的愿望,也不愿意让这个人破坏自己购物成功的喜悦。他问道:“那么你认为应该买什么样的音响呢?”

“嗯”,出租司机以高人一等的口吻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他仔细地讲了他放在租来的商品楼中的音响系统,本尼特在车上坐了20分钟,他讲了整整一路。

他讲的内容充满了专业术语。最后,本尼特问他为什么要购买集人类高科技之大成的音响系统呢?因为实际上他根本就不能把音量调大,否则他住的整个楼可能都会被震倒。

“我做得很聪明,”他说道,“我把我住的房间做了隔音处理。”随后,本尼特又被淹在他的唾沫星子里了,一直到车停下来。

下车的时候,本尼特终于可以问他问题了:“顺便问一句,你的音响系统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噢,它可不便宜!花了我1.9万美元。”他骄傲地回答。

本尼特又问:“你还打算开多长时间的出租车呢?”

“一直开下去,我没钱投资,挣的钱也不够养老……”

想想看吧。一个人一生辛苦地日夜开车工作。挣的钱不多,况且总有开不动车的那一天,真的到了那时候,他就只能依靠剩下来的一点钱养活自己了。到时他会发现自己拥有的只是一部老音响,20年前它可是全部的家当啊!

大启示:明明承受不起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明明知道用处不大却还是要自己拥有,明明不懂却还是要装懂,你活得累不累?我想人生最大的悲哀也就不过如此吧!

31.声誉

一个在日本的法国留学生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六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便在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果然,这样一来,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一起洗盘子的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避讳,说:“少洗一遍嘛。洗了六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有什么区别吗?”日本学生听了,都与他渐渐疏远了。

餐馆老板偶尔抽查一下盘子清洗的情况。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洗的遍数不够并责问他时,他却振振有词:“洗五遍和洗六遍不是一样干净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

他到另一家餐馆应聘洗盘子。这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说:“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法国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屡屡碰壁。后来,他的房东也要求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多是留学生)的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他就读的学校也希望他能转到其他学校去,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万般无奈,他只好收拾行李搬到另一座城市,一切重新开始。他痛心疾首地告诉准备到日本留学的法国学生:“在日本洗盘子,一定要洗六遍呀!”

大启示:声誉是个极其脆弱和敏感的东西。对于一个人来说,摧毁他的声誉如山倒,非常容易。但要恢复一个人的声誉却如抽丝,异常困难。

32.乞丐教师爷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没有人比阿伯特-戴维森的谋生方式更奇异了。这话得从他拒绝向乞丐施舍一个硬币说起。

“赏个小钱吧,先生。”一天,一个流浪汉向他乞讨。

当时的戴维森是个演员,已经“休息”了很长时间。因此他没好气地说:“别纠缠我,我也是身无分文。”

在乞丐转身走开时,戴维森发现他失去了左臂,但是脸色红润,衣着一点也不破烂。

“等一等,”戴维森把他叫住,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一个子儿也不给你?”

乞丐不屑回答地摇了摇头。

“因为你看上去境况比我要好,”戴维森告诉他,“你跟我来。”

回到住所,戴维森拿出自己的化妆盒,开始朝那人的脸上涂抹油彩,一会儿工夫,那人就有了一副苍白的面容,脸上呈现出憔悴的皱纹,头发也被几剪子剪得乱蓬蓬的。

“你昨天挣了多少钱?”戴维森问。

“4美元。

“那好,去试试今天能否多挣些?”

两天后,这个乞丐来到戴维森的住所,交给他5美元。化妆后的第一天,他挣了30美元,这个数目近乎于他从前最高所得的七倍。

没过多久,其他乞丐也纷纷前来求助。

这个演员向每个人收费两美元。他把他们装扮成一副孤独凄苦和绝望无助的样子,提示他们恰当掌握哀诉的嗓音。

在头一个月里,他每天给18个乞丐常客化妆。一年功夫,他搬进了一所条件良好的住宅,有了一部小汽车和一大笔银行存款。一连16年,他忘记了自己当演员的生涯,接触了成千上万的纽约乞丐。后来有一天,纽约市政厅向他们颁布了一项禁令。这是一个不明智之举,因为这些人全是选民。

一次,2万名乞丐在布朗克斯举行集会。这些人中,有1.7万人是戴维森的顾客。他们的首席发言人在会上宣布:“我们需要的是能为我们说话的受过教育的人。”有人提议阿伯特-戴维森,得到了一致通过。

戴维森就这样成了纽约市乞丐协会的秘书长。

戴维森曾经承认,他从未梦想过这种指点乞丐行讨的行当会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这样干了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再难独撑下去,因此不得不去请几位演员同伴来做帮手。

大启示: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一个船长,但我们绝大部分能做个很棒的水手。上帝是公平的,在关上一扇窗时已经在别处为你另开启了一扇。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是你是不是找准了地方。

33.保护自己的口舌

柯立芝是美国第30任总统。他虽然政绩平平,却也极有特色。

1924年,柯立芝为自己竞选连任,以压倒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共和党的竞选口号是:“保持冷静,保持柯立芝”。

自从入主白宫以后,他常把摇椅放在前门廊里,晚上坐在那里抽雪茄。比起其他任何一个总统来,他做的工作最少,做的决策也最少。门肯说:“他在五年又七个月的总统生涯中,所做出的最大功绩就是比其他任何一个总统睡得都多--睡觉多,说话少。他把自己裹在高尚神圣的沉默中,双脚搭在桌子上,打发走一天天懒惰的日子。”人们给柯立芝起了一个“沉默的卡尔文”的绰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柯立芝真正能做到只说三言两语,甚至一言不发,如果他要这样做的话。

1924年大选时,心急的新闻记者找到柯立芝,问他:“关于这次竞选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No(没有)。”柯立芝回答说。

“你能就世界局势给我们谈点什么吗?”另一个记者问道。

“No。”

“能谈一下关于禁酒令的消息吗?”

“No。”

当失望的记者们要离开时,柯立芝严肃地说:“记住,不要引用我的话。”

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旅行结束就要返回华盛顿时,电台记者们采访了他,问他对美国人民有什么话要说,他愣了一会儿,说:“再见。”

柯立芝知道自己该怎样应付这种场面。“如果你什么也不说,”他有一次这样解释道,“就不会有人要你去重复。”

据门肯回忆说:“柯立芝作为美国总统的有价值的记录几乎是个空白,没有什么人记得他做过什么事,或说过什么话。”但门肯错了,柯立芝说过的很多话后来都成了名言警句。

1919年,他担任马萨诸塞州州长时,波士顿警察举行罢工,他对此评论道:“任何人,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没有权力举行罢工反对公共安全。”这话使他在全美国出了名,对日后当选副总统颇有效力。

大启示:古希腊哲人泰勒斯曾说过:“多说话并不表明有才智。”换言之,多听少说。虽然少言未必是智慧的征兆,但至少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祸从口出的发生概率。

34.学会认真倾听

在美国的一个《我是干什么的?》的电视节目中,电视主持人向来宾提问,要来宾根据提问猜出他是干什么的。这个节目连续播出了25年。

开始时,琳达觉得很难掌握住自己要回答问题的线索。后来,她丈夫马丁-加贝尔说:“我从这个节目里得到的结论是,你应该仔细听别人说什么,要学会认真倾听。”琳达采纳了他的忠告,结果非常有效。由于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她常常能很准确地回答问题。事实上,她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她能注意倾听。

不过,倾听不仅仅是获取信息。一位70多岁的陌生妇女向琳达表示,“注意倾听”也是爱你的邻居的一种方式。琳达常在杂货店碰到这位妇女,这位妇女有着一双机敏又锐利的黑眼睛。每当她看到琳达时,立即走过来跟她滔滔不绝地聊天。有时琳达忙得很,但也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下去。

“我不久要去阿堪萨斯一次,”有一天她对琳达说,“那里的春天很暖和,这对我的关节炎有好处。但是,不等你想念我,我就会回来的。”琳达这才第一次注意到她的手指既僵硬又弯曲。“你一个人去吗?”琳达问。“哦,是的,”她说,“我丈夫去世很久了。但是我通过与人们交谈,发现了许多像你这样的人。”

琳达立刻觉得非常惭愧。那位老妇人是那么高兴,一点也不为自己感到伤心。通过与人交谈,她平静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了。她所需要的,仅仅是能够倾听她讲话的人们的耳朵。从那以后,琳达养成了尽量倾听别人谈话的习惯。

大启示:“要以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的话。”这是因为,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个耳朵。首先应该倾听对方的话,建立信任关系,才能获得成功。

35.不要轻信别人

《塔木德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人来到耶路撒冷,自称是以色列人,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兄弟般地接待了他。恰逢过逾越节,他与以色列人一起守节。在逾越节的家宴上,他与以色列人一起吃逾越节的主要食品--羊羔。当他吃完羊羔后,向主人提出要吃羊肚之类的内脏,主人大吃一惊,断定他不是以色列人。因为真正的以色列人都知道羊的内脏是不能吃的,要作为祭品献给上帝。主人知道自己犯了戒律:《圣经-出埃及记》第12章第43节规定“外邦人都不可吃这羊羔”,于是他把这人扭送到宗教机构。《塔木德经》借这事,说教以色列人:不要相信来到我们面前,并自称是以色列人的人。

有一位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美丽姑娘,到纽约后,无法谋生,想在曼哈顿跳海自杀。一个过路的水手拦住了她:“你怎么想到干这种可怕的事?”她用蹩脚的英语呜咽着说:“我好几个月在纽约。没有工作没有钱。我想回家。我妈妈、爸爸在布宜诺斯艾利斯。”

水手听后,想了一会儿,对她说:“听着,姑娘。我那艘船今晚启航开往威尔明顿,然后去迈阿密、巴拿马,6个星期后我们就能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了。我可以把你藏在船上的救生艇里。”

这真是福从天降。当天晚上,水手把她偷偷带上了船,安置在一只救生艇里,上面盖着防水帆布。几小时后,船启航了。

每天,这船从一个港口缓慢地开往另一个港口。晚上,水手给姑娘送去食物和饮料。姑娘对恩人充满感激之情,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一天天地微妙起来。第9天夜晚,水手吻了她。第10天夜晚,他得到了更多。

真是一场救生艇上的罗曼史,但事情并没有完。

一天清晨,船长发现一只救生艇的防水帆布松了,就动手要扎紧,这下发现了瑟瑟发抖的偷渡者。

“你是什么人?”姑娘吓坏了,只得把自己的冒险经历告诉了船长。

船长皱起了眉头:“老天爷!那无赖叫什么名字?”

“他不是无赖!他仁慈,他好,他--”

“你呀!”船长怒气冲冲地喊道:“这是纽约斯塔腾岛的摆渡船!”

大启示:虽然我们一直认为世上还是好人多,但是也不能陷入另一个极端--轻信任何一个人。毕竟社会复杂,人心叵测,没理由无条件去完全相信一个你自认为的“好人”。

36.讨债

梅西克是个服装商,向布商克罗扬批发了1200马克的布料,却一直没付钱。克罗扬叫伙计去收了几次账,梅西克每次都溜掉,避而不见;给他寄催款单,梅西克又不理不睬。为此,克罗扬束手无策,连声叹气。

这时,一个新来的店员对他说:“我有一个讨债的秘方。您不妨先写一封催款信给梅西克,叫他尽快归还l800马克的债,瞧瞧他有什么反应,再作打算。”

克罗扬采纳了这位店员的办法,给梅西克去了一封信。果然,才两天,梅西克回信了,信中说:“克罗扬,你怎么讹我1800马克?随信附上1200马克,以后再也不来你这儿批货了--要打官司吗?你准输。”

克罗扬还有必要同他打官司吗?

从梅西克避而不见上可以看出,他对这笔债务倒还是承认的,只是想拖着不还,而不是彻底赖账。这就使店员的讹诈之计有了心理基础:拖欠1200马克不还的梅西克,可以高枕无忧,尽让克罗扬一个人着急,要打官司也可以先让他忙乎,大不了到时候还给他,并没有额外的损失。

而现在1200马克突然变成了1800马克,这就由不得梅西克不出来辩解了,因为仍然像对待催款单那样置之不理,就意味着默认了克罗扬开出的单,次数多了,日后真打起官司来,再要证明只拖欠1200马克就麻烦了,何况就是拖欠1200马克也好做不好说。原先是想占别人的便宜,哪能让别人把便宜占了去?占了理的梅西克不能不说个清楚,可这样一来,原先主动的梅西克变成了纯粹的被动,他不能再避而不见了。只要他一露面,1200马克也就露面了。

大启示:不得不佩服这位店员的以攻为守的攻心战术。使本来处于纯粹的守势之人扭转局势,变被动为主动,给对方以措手不及之势。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适时适当地试试以毒攻毒。

37.埋钱包

德国商人埃克来到一个市镇跑买卖。他打听到几天之后有特别便宜的商品出售,就留在那里等大削价的日子到来。可是,他身边带了不少现金,附近又没有银行,走到哪带到哪又重又不方便,还很不安全。

于是,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一个僻静之处,瞧瞧四周无人,就在地里挖了一个洞,把钱埋藏起来。可是,等第二天他回到原地一看,却大吃一惊:钱不见了。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再三再四地回忆,昨天确实没有人看到自己埋藏金币,为什么会不见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这时,他无意中一抬头,发现远处有一间房子,房子的墙上有个洞,对着他埋钱的地方。他突然想到,会不会是住在这房子里的人,正好从墙洞里看见自己埋钱,然后才挖走的呢?如果事情确实如此,怎样才能把钱要回来呢?

埃克打定主意,来到屋前,见了住在里面的一个男人,客气地问道:“你住在城市里,头脑一定灵活。现在我有一件事要请教,不知行不行?”

那人一口答应道:“请尽管说。”

埃克接着问道:“我是外地人,特地到这里来办货,身上带两个钱包,一个放了500马克,另一个放了800马克。我已把小钱包悄悄埋在没人知道的地方。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大钱包是埋起来比较安全呢,还是交给能够信任的人保管比较安全?” 0zNne3YqcFvASG6TsrxbdkWZaHFXpsGBZxvCPk80a4TYcJosgLlTdmPOc3as0j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