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许多学生目前都在学习以资料为基础的课程,如远程教学、开放式教学、灵活教学等。一些学生常常是以自学袋为基础,自学袋里装有印刷教学课文,有时还加上各种辅助资料。如果你学习了这种开放式学习课本,你就会知道它们与你现在阅读的书籍一样也会有许多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是常被称之为实践活动或者练习的项目,这是开放式学习教材中(正如本书中一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作者在编撰它们时策划精巧,这将有助于你在阅读它们时的理解。因此,作者将要求你通过了解范例,并提出你自己的实例,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与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等等来应用作者提出的思想。正如本书中一样,作者的评述往往跟随其后以便给你一个反馈的信息。

无论你读什么材料--教科书、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你都应当问自己:“在该材料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如果我想让读者应用这些思想我将插入什么问题才合适?”而且,如果你在阅读中不断向自己提问,那么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

因此,应当进行预先浏览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这能给你提供提问的机会。这样能增添你阅读的目的。刚开始你可能会感到问题的产生不那么容易或者有些牵强,然而当你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得心应手了。询问性地阅读,问题也就自然产生了。

阅读在浏览和提问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SQ3R学习法(浏览一问题一阅读一复述一复习)方法的第三个方面:仔细阅读全文。如果你在初步浏览之后发现你所阅读的内容完全符合你的需要,你就会想更详细地阅读它了。

我们在这里要谈论的是学生常常称之为细心阅读的问题。我们认为这应当是第三步,而不是(如许多学生认为的那样)第一步或是惟一的一步。在进行细心阅读之前,先有更轻快的阅读,也就是浏览和伴随着提问。关于细心阅读我们有相当多的内容要讲。并将在第六章里进行专门论述。因此在这里就不加以细说了。细心阅读意在积极地和批评性地阅读。你的工作不是像吸尘器一样只是吸取他人的词语,而是应当寻求词语背后所蕴藏的主题思想,并把每一种思想与作者的其他思想、其他专家的思想和你自己的体验以及逻辑观念进行对比验证。

当然,在你的整个阅读过程中,你应当一直向自己提问,如:-这篇课文有我所需要的内容吗?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这些是论据还是意见?

-作者是怎样知道这些论据的(或者怎样评判他或她的意见)?

-哪些论据或是意见值得考虑?

-所有这些是否与我的经验相吻合?

复述当你读完材料时,尽量复述其主要论点。在“阅读”阶段不要做笔记。即使书是属于你自己的,也不要在段落上勾画重点符号。记笔记是SO3R方法第四阶段的工作。阅读一篇课文不应以读完而告终,除非你有非同寻常的记忆力。即使你阅读的是最重要的思想,在你放下书几分钟之后或许就会忘掉50%的内容,除非你采取一项积极的措施--复述它们。一般来说,记住你所学过的思想最可靠的办法是运用它们,而尽力复述它们是你能这样做的第一步。

在你阅读期间,应尽力做复述的尝试。这在三个方面有助于你的学习:-你将更集中精力地去阅读,因为你知道读完之后还有任务在等着你;-你将有机会补救任何忽略或曲解的地方;-你将以积极的方式去阅读,因为你必须千方百计地去掌握你所读过内容的要领,并且能以自己的话把它总结出来;一旦你开始阅读,你就会发现下列步骤是有益的:-不时暂停一下;-合上你的书;-告诉你自己读到目前为止你所遇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隔多长时间你应当停下来一次。

如果在读了每一句话之后都停下来复述一遍或许没有这种必要,除非这些句子既长又复杂(在哲学文本中有时会遇到这种句子)。一次至少读一段才能弄清作者的意图何在。

遇到长或者复杂的段落,就有必要把书放下片刻,看你是否能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出主要的观点,但是不要规定每读完一段或是两段后都得停下来。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妨碍你跟上作者论证的整体思路。

在读完每一节之后复述一次也许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目的。例如,在读到下一个新的主要标题之前先停下来盘清存货可能是较为合理的。这样你就可以连续读几页才停下来复述这一部分你所遇到的重要思想。

你自然也想在一章或者一篇文章的末尾停下来,对你在整个一章或一篇文章中所遇到的所有重要思想进行复述。但是如果你读过的这一章很长或者相当繁琐,那么你的复述就不会那么顺畅或抓不到要点,这样你就只能在中途什么地方停顿1到2次对其内容分而复述之了。

因此,对于经过多长时间需要停顿下来复述一次并没有最佳的标准。这是你必须自己解决的事情。而且,毫无疑问,你对不同文本所采用的标准也将是不同的,这要视你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能只考虑复述,还应当记下要点来。对一些主要思想和对你来说比较重要的细节做一些简要的记录。即使是最概略的笔记也比你脑子的记忆有效。你对你所学内容理解的清楚程度很容易过于自信,直到你试着用文字把它们记下时,才会感到事情并非如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此外,你可能还需要一份对你所读过的东西的记录。我们在第七章还将进一步讲述做笔记的问题。

你可能要花去实施SQ3R学习法方法所需时间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复述这一环节。至于要用多少时间这取决于你阅读材料的种类。如果你学习的材料比较难于理解,或者如果你认为有必要记住这部分材料,那么你就可以比阅读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复述和复习上。

然而,如果你在复述某些课文时花去了一半以上用在SQ3R学习法的时间,也不必因此而感到吃惊。倘若文中的思想对你而言是很重要的。那么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实际上,真正浪费时间的学生是那些只以读完本书为目的的学生。即使他们在阅读时理解了所学的内容,然而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除非他们遵循我们所讲述的方法,阅读之后,还得完成复述和复习这两个阶段的任务。

复习通过复习全文来检查你对该文的掌握程度。复习的目的是取得有关复述得怎样的反馈信息。绝不要以为你复述到了每一重点之处,并且复述正确。要知道再一次的检查总能使其结果更精确。然而如果利用的是计算机中的一些资料,这就不那么容易了。

你应当懂得,假设你可能遗漏了什么内容,也许比假设你复述得完全正确更为可取。复习的方法之一是迅速重复一遍SQ3R学习法方法的前面四个步骤。这就是:-1.浏览该节或者该章的总体结构。(再一次查看标题和相应的总结。)-2.回忆你所提过的问题。(你能回答所有这些问题吗?有新的问题产生吗?)-3.重读课文以查看你是否复述了所有重点。

-4.通过补充你笔记中的一些遗漏点和校正一些错误来完善你的复述。

假如该书或文章是属于你自己的,你还可以划出一些重要的段落用其他标记使其更醒目。

现在我们来把这些步骤应用于本章:首先复述主要的思想(如:想一想标题)。根据记忆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请合上书。

然后重新检查你复述的准确程度。遵循以上的四个步骤或者采用适合你的什么方法。你对你复述的程度感到满意吗?希望能比你平时达到的程度更好。但是,如果你在读完每一章节之后都尽力完成复述任务的话(假设你没有如此做),其结果会更令人满意。

SQ3R学习法方法的五个方面被成千上万名大学生采用过。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他们发现这一方法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大。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你的收益也不会小。

然而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SQ3R学习法不是被盲目遵循的清规戒律或是死板的教条。你必须尽量使它服从于并且适用于你的学习目的。在不同的时机你可以运用它的不同方面。或者你可以适当调节用于每一步骤的时间量。基本的策略应是灵活机动的,你可以在各种场合下巧妙地加以利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如果你珍爱永恒,就应该很好地利用时间。昨日不能再回来;明天也不一定有保证;只有今天才是属于你的。

第一节一生时间的规划每个人都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未来明确起来。有两样很好的工具,可以用来帮助你做长期规划。第一样是计划板,你可以把它挂在墙壁的空白处,或就放在书桌上。计划板可以在工艺品店、文具店或书局买到现成的,也可以依照本节中样表格式自行制作。

一二三四五六日4月5月181920社团活动2122篮球比赛232425实验课26272812345678上午与B.A.D会面91011报告会1213物理第三章14151617与朋友度周末181920物理第四章21222324计划板有什么功用呢?你可以看出来,它基本上只是日行事历的变化,它们竖了起来--月份在左侧由上而下,计划内容则在上方,为横向,你可以依个人喜好改变方向(大多现成表都是这个格式)。

在你用这个表之前,针对每一项计划,有一个重要的准备步骤必须先完成:你必须把任何一项工作细分成容易处理的部分。譬如,要撰写一分有关柏拉图的外语作文,可以将其细分成:1、决定作文题目2、图书馆找初步资料3、拟定文章大纲4、到图书馆找详细资料5、写详细大纲6、初稿7、复稿8、检查字母和校对9、请别人再校对10、完稿打字11、再校对12、缴交计划:柏拉图期末作文复习/考试时间决定题目(1小时)复习上个月历史笔记(3)到图书馆初步找资料(2)拟定大纲(1)复习上个月英文笔记(2)到图书馆找详细资料(3)复习上个月科学笔记(4)到图书馆找详细资料(3)复习上个月数学笔记(4)到图书馆找详细资料(3)复习上个月历史笔记(3)写详细大纲(1)复习上个月英文笔记(2)初稿(4),再找资料(2)复习上个月科学笔记(4)复习上个月数学笔记(4)复稿、书写检查、校对(10)复习上个月历史笔记(3)他人校对(1)复习上个月英文笔记(2)完稿打字及校对(4)复习上个月科学笔记(4)复习上个月数学笔记(4)第三个月末第三个月末  在每一件事情后面,我们列出预估需花在上面的时间。需要时间愈长的计划,愈容易造成拖延,甚至连定出执行步骤,把它安排到日常日行事历中的工作,也会一拖再拖。如果你发现自己常把长时间计划留到最后一个星期才做,那么,先从离现在最久的计划开始规划起--期末作文离现在3个月,期中作文离现在3星期。然后,骗骗你自己--把完成时间安排成比实际缴交时间早7天,给自己1个星期的缓冲时间,以备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意外(试着忘了自己有这样的计谋,否则你会像一个经常迟到的家伙,为了怕迟到,故意把手表调快15分钟,却老是记得手表上剩下的时间还可以再加15分钟,完全破坏了原先的用意)。

第二样,是和班上其他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企业化分工,创造一个虚拟的读书企业。虽然步骤有所不同,不过你会发现,把一个计划分割成许多可易于处理的小步骤,与个别订立安排时间的概念,并没有不同。

但是因为较后面的时间分配,取决于你在团队里被指定了什么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在某些步骤分配的时间上放一个问号。当这个计划的细节逐渐明朗,各种工作的指定都已完成,那么你的计划板也必须加以修订,以反映细节及每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

计划表范例月份/周次计划:学生企业第1个月第1周初次团队会议:讨论所有功课,及可能的产品或服务--每种列三样,在会议上讨论。(1小时)第2周决定产品或服务;决定团队组织及每个次团队的长期任务(3)第3周次团队规划及短期工作指定(2)第4周各次团队内之工作项目指定(?)第2个月第1周各次团队内之工作项目指定(?)第2周各次团队内之工作项目指定(?)第3周整合次团队内之指定工作项目(?)第4周全团队会议,整合全计划(?)第3个月第1周决定全团队计划,撰写报告初稿(?)第2周报告完稿,录入及校对(?)第3周……第4周在你的计划板中,你还必须纳入你准备所有期末考的时间。假如你前面曾跳过去先读过了第九章,你会了解为了应付考试而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长期而言对你完全没有帮助,而短期的效果也不好。因此,你应该采纳后面第七章的建议,使每个月复习每一科的上课笔记成为一种习惯,把每个星期天早上定为“复习时间”,而每月安排一个星期天,复习上个月每一科的工作。

实行这个计划,你会发现,很少有时间用来临时抱佛脚,或为某一次期末考,而在最后一个星期特别安排读书时间--顶多只是用几个小时复习一下,你还有一点不太确定的细节部分。当别人在每一次考试的前一晚蹲在图书馆挑灯夜战时,你却可以安安稳稳睡个好觉,隔天再以饱满的精神、轻松的心情和满怀的信心去应试。此外,这个读书时间表还有一项附加价值,当时间久了,任何人考你相关的题目,你都还会有很深刻的印象。

在学期中,有任何重要计划,必须不断加进去,并根据各步骤实际使用时间修订其内容。养成这个习惯会使你了解将来的计划如何安排时间,也能保证你经验愈多,时间的预估就愈准确。

要和计划板一起使用,首先把计划板中的所有资料转到你的学期计划日行事历中。然后加入你的星期课程表、工作时间表、家庭庆祝活动、度假、旅游及其他各种额外活动的时间,一切事情都必须考虑进去,日行事历的构想是必须涵盖你所有预定时间的资料,而计划表则只包含让你看一眼就能清楚的概要。

把你的计划板挂在家里墙上,学期计划日行事历则随身携带。一有新的计划、约会或会议,立刻将其填入你的日行事历中,然后再把和主要计划有关的项目写到计划板中。

要取代计划板,只要把计划板去掉即可。把所有的资料--包括你所有计划的各个步骤,以及你预计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都放在日行事历中。要用哪一种方式,由你自己决定。我个人较喜欢两者并用,原因很简单:我喜欢能在墙上一瞥就看到完整的学期计划。我发现要看清楚每件事情之间如何环环相扣,这个方法要比看一打不同的周日行事历,或甚至三份月日行事历容易得多。

没有仔细研究日行事历,要看清哪一个步骤是属于哪一个计划也不容易(用不同颜色或许可以解决此:问题),而计划板的次序井然,较容易看清这类资讯。

高中生可能会发现只用日行事历很方便,因为他们不像大学生或研究所学生,会有那么多长期的计划。但当你进大学以后,尤其如果你手上的论文、报告、计划数目比一般人多,你就会发现计划板是一项很有用的工具。

现在“全图”--整个学期--已经在你的控制之下了,接下来应该学习的,是可以帮助你安排每天和每周时间的工具。

任何时间管理方法叁有效,一定要能持之以恒。在每个星期结束时,自己定一个时间--星期五晚上最为理想--坐下来计划下个星期的工作。这说不定是整个星期来,你花的最有价值的时间,因为你将在下个星期,甚至更以后的时间,看到它开花结果。

现在我们来制定一份时间规划表,你一定要按以下步骤认真对待。

1、做一份“待做事情”清单首先,你要先了解你这个星期必须做的每件事情,你可以检查看看你的计划板,以及/或者学期计划日行事历,在你所有的主要计划中,有哪些工作是必须在这星期完成的,再加入其它任何必须在这星期做完的事情:从送妹妹生日礼物,到参加每个月的义工会议,到完成可能是刚指定的家庭作业等。

做好清单,你就可以继续下一个步骤,依工作的重要程度安排顺序。

2、安排工作优先顺序当你坐下来开始读书,没有任何计划,你通常是一头栽进所想到的第一件工作。当然,第一件想到的工作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每周工作优先顺序表,就是帮助你按工作的重要程度安排其顺序。如此一来,即使你没有足够时间完成每一件事,至少也可以完成一些最重要的事。首先,问你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我这星期只能做几件事,我应该选择哪些并在这些优先顺序高的工作上注明“H”。标出最“紧急”的项目之后,接着考虑比较没那么重要的事--必要时可以等到下个星期才做的项目。或许有些工作你觉得很重要,但不一定要在这个星期完成,这些项目可能在这星期不需排得那么重要,但下星期的优先顺序可能就会提高了。这些优先顺序较低的,注明“L”。

本周工作优先顺序优先顺序日期3/28至4/3解剖学报告H--图书馆找资料M--拟订大纲L--完成初稿化学作业H--第8章M--第9章M--考前练习……策略要点:如果你发现日复一日,一星期又一星期,你老是把同一件低优先顺序的工作抛在一边,那么,你应该找个时间暂停下来,重新决定那是不是一件你必须去做的事情。这是一种让工作或问题“自然消失”的策略。在企业界,有的经理人故意不去面对一些问题,就等着看那些问题会不会在这种良性的忽略下自行解决。这种方法在商业上有效,在学校也可能有效。

所有其他未标注的项目,都是介于重要工作与低优先顺序工作之间,再检查这些项目,如果你确定它们不是“H”或“L”,就注明“M”(表示中等优先)。

有些学生喜欢用3x5的卡片来列工作的优先顺序,同样的,你也应喜欢用它来记笔记--它们很容易翻阅、排顺序、抽调。不过,我觉得它们在这里似乎有点累赘,当然你们还是可以试试看。

3、填入你的每日作息时间在你开始在行享历中填上写报告、定计划、写功课、读书等的时间之前,先填入“最现成的”--你需要睡觉、吃饭、工作、上课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日常生活中,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不大一定,你还是假设你会每天睡八个钟头、吃正常三餐,并把时间列入你的作息时间表。你可能让自己吃了一惊,发现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做完每一件事情。(虽然我们知道有人每晚只睡三个小时,吃的更是简单而没营养,却仍可以拿到整排的A,不过大部分的专家还是主张,规律的生活、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是任何读书方法成功的关键。)现在把你工作优先顺序表上的项目转到你的每日作息时间表表格中,先列标注“H”的项目,再列“M”的项目,然后,剩下的空格填“L”的项目。

按照这样的程序,你可以确保最优先的工作,一定可以得到所需的时间去完成,也可以把最有效率的时间给最重要的工作,然后再利用空档,穿插低优先顺序的工作。除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需完成的时间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你每日作息时间表的安排,其中有的是你所无法控制的:如工作时间,和教授、导师、医生的预约等等。但是,大部分的因素还是可以预期的,这些在你把每日作息时间表整理成一周作息时间表时;都必须加以考虑,且安排工作的时间要足够(但也不能太多),别让你累到“精疲力竭”的程度,尤其做长期性计划时更要注意。每一个人的习惯都不太一样,但大部分学生每次读书时间以1个半小时到3个小时为最佳,视科目而定。你可能觉得历史相当有趣,可以连续读数个小时;反过来,微积分你或许就不行,必须以2次半小时到1小时的分段方式来读。

不要让自己过度劳累,将你的读书时间分成一块块,用短时间的休闲性活动把工作隔开,并把这些活动正式列入时间表内,你会发现这些短暂的休息有很大的帮助,它们会让你回来工作时,思想清晰,更有创造力。

即使你比较喜欢长一点的读书时间,也要小心安排你的读书“马拉松”--连续6小时或8小时。你安排的间隔愈长,愈必须对抗拖泥带水的现象。因为当你以为自己是真的在用功读书,就容易把浪费时间的外务视为正常,会自己安排比较长的休息时间,而且可能在时间还没到的时候就放弃了。

在每天晚上(或一大早开始一天作息之前),看看未来一天的作息时间表。有多少自由时间?有没有可能表上没有,但却必须做的“突发”事件?有没有这个星期开始时没有发现的“矛盾”存在?每天检查作息时间表,你就可以对这些改变应付自如。

策略要点:养成每天晚上就寝之前,必先为隔天做好准备的习惯。相信我,在每天一开始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了一整天的计划,是一种极其美妙踏实的感觉--尤其在你睡过头时,这特别重要。

有的人是思想家,有的人是实行家。也有人为了实行,思考了很多。

让你的生活变得有系统,需要确确实实利用你的计划板、学期计划日行事历、工作优先顺序单,以及每日作息时间表。一旦你找到适合你的读书习惯和方式,不要间断,继续使用它、磨练它。保持足够的弹性,以备随时学习新技巧,并改掉因环境变迁而不适用的时间表。

每日时间表/日期缴交作业生物实验法语第四章该做的工作回玛丽电话:9876123图书馆还书去银行去商场家庭作业1)物理第3章1-4节2)历史报告初稿预定计划6789历史10人类学1112午餐1读数学第五章23法语教室4通勤56化学作业7篮球89第二节善于利用时间学习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无数的经验证明,懂得并善于利用时间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利用时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善用整段时间。

在运筹时间上,要善于把一整段时间集中使用到主要事情、急办的事情上,切忌人为地把整段时间裁剪成零碎的片断。一件重要的事情刚接手,就随便丢下去做其他不重要、不紧迫的事,结果分散了时间,势必事倍功半。比如:晚上在家做作业,一会儿收拾抽屉,一会儿喝水吃水果,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再看一眼电视,这样下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直到睡觉了没有完成任务;早读时间阅读、背诵效果较好,可能的学生一会儿销铅笔找橡皮,一会儿找参考书,一会儿整理笔记本,白白浪费了黄金时间。

生活中琐碎的时间很多,像销铅笔,收拾用具,整理书桌及书架等,烦不胜烦,如果都挤在一起做,必定要占去整段时间。比较好的办法是利用零星时间做琐碎的事,即利用学习的空隙分次完成,既节省了时间,又是一种消遣和休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活用零星时间。

世界上许多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教授都是十分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说过:“我把整段的时间称为整匹布,把点滴时间称为零布头。做衣裳有整料因然好,没有整段时间就尽量把零星的利用起来,天天二三十分钟,加起来也可观得很。”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在伯尔尼专利局当小职员时利用在办公室的一些短暂的时间,用小纸片计算、画图、推演出来的。世界著名数学家科尔论证了一道200年无人攻克的数学难题,人们在惊叹之余问科尔:“你解这道题目用了多长时间?”科尔答道:“我用了近3年的全部星期天。”活用零星时间的技巧包括:1、充实法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这“三上”的时间打“腹稿”吟诗做文章。2、拼接法即把零星的时间接到整段时间上去。如放学后不直接去食堂,而是先读一会儿书,待不用排队时再去买饭。

3、并列法如把要背的内容自己读一遍录下来,吃饭、洗脚的同时放录音;边听新闻广播边做锻炼、打扫卫生、刷牙洗脸;放学的路上看着路边的景物说说英语;出去玩时,带上观察的任务,回来后给家长叙述一遍。

生活中许多事情要做,比如擦皮鞋、削铅笔、修门锁、写家信……不胜枚举,这些琐事虽然占用的时间不多,累积起来也是相当可观的,而且烦不胜烦。如果都挤在一起做,必定要占去大块时间,影响学习和工作。惟一的办法就是利用琐碎的时间分次完成。比如利用学习的空隙削削铅笔、擦擦皮鞋,不仅不会占用正常的学习时间,而且还可以使人放松休息。由于做这些事转换了注意力,情绪得到了调节,继续学习,效果会更佳。

总之,在吃饭排队时,在报告未按时进行时,在电话占线时,在自习停电时,在上学的路上、等公共汽车、饭前饭后等,都有零星时间可供利用。

第三,掌握高效时间。

善于利用时间必须注意时间的质量。这里讲的“量”是指时间的多少,“质”是指有效利用时间的程度。

就要考试了,许多学生通宵不睡,挑灯夜读,彻夜体息不好,第二天,进入考场时昏昏沉沉。也有一些学生,当吃就吃,当睡则睡,照常作息,当第二天进入考场时精力充沛,结果前者一败涂地,而后者往往旗开得胜。

为什么后一种人花费的时间少而却比前一种人考得好呢?原因是在于他们懂得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当学习就学习,当休息就休息。如果在非常想睡觉时还强迫自己拼命读书,表面上看利用了时间,实际上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时间花费了而效果却没有。与其昏昏沉沉地看书,不如干脆睡一觉。充分的休息,能为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考场上拼搏起来,精力才充沛。

课间休息也是一样。有的学生宁愿“浪费”这十几分钟也要去室外活动一下,有的却继续埋头读书,一直到下一节课。然而,头脑清醒听课效果好的,却往往是那些经常在课间进行室外活动的人。

掌握高效时间,就是摸清自己学习的最佳时间规律,在适宜的时间做适宜的事,以使效率最佳。

人脑中有一个“生物钟”,控制着人体各项活动的时间,使人的脑力、体力和学习效率等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一般而言,一周中,星期一的效率并非最高,星期二、三、四保持最高水平,星期五、六则逐渐下降;一月中,智力周期是23天,情绪周期是28天,体力周期是23天;就一年四季来说,效率最高的是春天,其次是秋天,再次是冬天,夏天则是最低潮。

生物节律也并非人人相同。如有的人上午精力充沛,下午精力开始衰退,晚上则精力最差,属于“百灵鸟”型;有的人正好相反,晚上精力充沛,可以学习、工作到很晚而不感困倦,他们晚睡晚起,如起早睡早了,反而精力不佳,属于“猫头鹰”型。可以采用回忆的方法,回想一下,过去每天什么时间脑子最好用、效率最高。也可选择一项需要长一点时间完成的学习或工作任务,故意在不同时间,比较什么时候精力最集中、脑子最清楚、效率最高、疲劳最小。经过几次试验后,就可大致摸准自己的最佳用脑时间。

据生理学家研究,一天中,早晨往往是记忆的黄金时间,利用这一时间段记忆英语单词、背诵课文会有较好的效果。上午10点到11点左右(起床后的3~4小时)是一天里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是一天中学习的最佳时间;下午2~3点是另一个高峰,这段时间,理解材料的效果很好。这两段时间恰是学校上课时间。因此,也可以说,学校上课时间就是最佳的学习时间。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晚上8~9点是学习的又一个黄金时间段,这时人的大脑非常清楚,用来复习一天所学、预习新课是最好不过的了。

中小学生在认识自己的黄金时间段的同时,还要注意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时间安排与学校的时间表不冲突,努力把自己的“生物钟”调整到最佳的位置上来。

第三节把握时间节奏将所要学习的科目或所要读的书,按轻重缓急划分成若干等级,依据照顾重点兼顾其他的原则,安排出详细的时间表,这是制定学习计划的基本要素。

按“等级分配”法制定学习计划,能使你抓住重点,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哈佛大学研究“时间管理”的顾问建议:采用“等级分配”方法,将2天或1个月内所要做的事项(包括学习及其他)列出来,依轻重缓急安排好。将最重要最迫切的事例为A等;次者为B等;可做可不做,没什么重大意义的事例为C等。A等的事,安排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充沛的“顶峰期”去做;B等次之;C等可安排一些零星时间,或者干脆不做具体安排,有时间就干,没时间就算了。各个科目的学习,也分成若干等级,比较重要的,或者需要重点努力的课程列为A等,其余类推。这样,你就能抓住重点,以主带次,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否则,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杂乱无章,无所适从,本末倒置,劳而无功。

安排学习,一定要有“每天计划”。有一位时间管理专家曾说过:“长远的计划只会使人消沉”,又说:“如果想使目标早日实现,除长远计划外,你还必须制定每天计划。使生活组织化、规律化。”人非常容易倦怠,也非常健忘。所定的计划太远太大,一时实现不了,就会失去新鲜感,使人厌倦、消沉。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计划,因为一天两天的耽误,无法如期完成。于是越拖越久,越积越多,终于变成为计划而计划,完全忽略了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计划要帮助我们达到哪些效果?这样的计划就变成了纸上谈兵,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所以,我们应该养成一个习惯,随身带一个日记本,每天早上或晚上制定好第二天的计划,越详尽越好。第二天结束时再仔细核查一下,完成了多少,还有哪些未完成,然后,列出下一天的计划,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根据日记来检讨“计划中的一天”和“实际上的一天”之间的差距,并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在下一天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缩小这种差距,使计划恢复原有的意义。

我们不要过分地注重长期计划和远大目标。只要能确保每天的计划按时完成,养成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的习惯,无形中也就完成了星期计划、月份计划等长期计划。

对时间计算得越精细,事情就做得越完美,如果在学习上也能以“分钟”为单位,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学习计划,那么自由散漫的态度,不珍惜时间的习惯就能彻底根除。

每门学科都能使头脑产生不同的反应及不同程度的思考活动。由于各人的差异不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喜爱的学科和感到头痛的科目,根据心理调查,就一般人而言,最容易使头脑疲惫的学科是外语和数学。困此,在安排课程或学习进度时,要尽量避免在同一天内安排外语课和数学课,或其他令人头痛的学科。并且,这些科目的学习时间应尽量安排在头脑最活跃的时候,即前面提到的上午10时,才能增进学习效果。

此外,我们要注意生理节奏、心理节奏与物理时间节奏三者的协调一致,就能获得最高学习效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节奏,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生理和心理差异不同,各自的时间节奏也就不同,以学生而言,有些人无论怎样学习、怎样努力都无法取得好效果,这就是内外节奏不能协调的缘故。

要想调整好内外节奏,首先就不要强迫改变内部或外部的时间节奏,而应利用循序渐进方式慢慢融合,如在疲倦时不要强迫自己学习,在精力充沛时也不要随意浪费时间,将内部与外部时间作最佳调节融合,就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果。

要想集中精力学习,首先必须调整好学习情绪。在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以“学习情绪不佳”作为偷懒的借口,结果吃亏的还是自己。

有名的经济学家亚当-古力特,担任了好几家大公司的经济顾问,每天都马不停蹄地演讲写稿。在繁忙的生活中,他也有几乎喘不过气来的紧张情绪。因此,在工作的空隙,1个钟头或者10多分钟,他都尽量将心思转移。或看看表演,或玩玩电子游戏机。迅速使气氛转变,心情得到转换,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最好的休息。

由此可知,转变心情或改变气氛,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或宽敞的空间。有时候5分钟、10分钟就足够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物钟。有些人习惯于早睡早起,有些人习惯于晚睡晚起。“夜猫子”型的人如能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还好办,若上课或考试就不行了;上课或考试,一般都在白天,时间是统一规定的。这对习惯于夜晚学习白天休息的人来说,是很难适应的。惟一的方法就是趁早变夜猫子型为正常型。因为生理节奏具有非常顽强的稳固性。有个试验表明,即使在无法分辨白天黑夜的漆黑洞穴里呆上100天,人的生理节奏与平常比,一天也仅有40分钟的差距。可见,要想改变夜猫子型的生活方式,就得多花一些时间。临到考前再去改变是来不及的。

时间管理要求的是整体时间的使用最佳化,也就是说,让该时间所制造的生产量最高,而不是仅考虑可使用的时间之长短。

比如,甲一天睡5个小时,扣掉吃饭及休息时间2个小时,可以使用的可能有17个小时,但因睡眠不足,所以生产力每小时为5个单位,如此一来,甲一天的生产力为17x5=85个单位。乙则每天睡8个小时,同甲一样需要2个小时的吃饭及休息时间,一天则有14个小时可以使用,其每个小时的生产力为8个单位,甲一天的生产力为14x8=112个单位。很明显,即使甲仅睡5个小时,乙则睡8个小时,但是,乙的生产力还是比甲高。所以,讨论时间管理,必须两样因素都考量,即时间的量与时间的质。

相信许多人一定有这样的习惯,非到中午12点绝不进餐,或是不到晚上6点不会有想用晚餐的念头。尤其是商业区或学校附近,中午12点一到,就可以看到人群接踵而至,每家餐馆挤满了人潮,这与12点前10分钟的门可罗雀的景象有着天壤之别。其实,只要提早10分钟或延后半小时,就可以避开人潮了。

或许有人会这样认为,学校的午休时间都安排在中午12点,人挤人是无可避免的。但许多人还是会把这样的“生活作息”复制到非工作的日子中。在实施一周休二日制度后,不少人对休闲活动更加重视,每到假日,风景区、娱乐场所总是人满为患。看场表演可能需要排上1小时的队才能买到门票;到风景区的路上车流量大,花了不少的时间在车阵中缓缓前进,等到踏上归程又是饱受塞车之苦;用餐时,非得到了习惯的时间才肯到餐厅,结果餐厅内座无虚席,等到客人离开可能需要再等个半小时。

其实,错开不好的时段,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选择看早场的表演,或是等到非假日再去观赏,如此就不用花时间在排队上;比一般人提早或延后2、3小时前往与离开风景区,除了在风景区停留的时间不会减少,也能避掉因人潮造成的塞车之苦;一般人习惯12点用中餐,如果提早10分钟到达餐厅,一定可以轻松地找到座位。

相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有些习惯会使我们不知不觉陷入不利的情境中,如果能及早错开不好的时机,在时程上做些调整,就可以节省下不少的时间。

就算是再繁忙的工作,偶尔也会捡到一些空档时间,例如会议比预定中提早10分钟结束,老师提早10分钟下课,原定3小时的车程却提早半小时到达,或是快递还没有到达,接下来的工作没办法进行,等待文件时就是空档时间。

空档时间通常无法预先加以计划,这时心里大概不会有什么谱,若要先进行其他工作,可能会嫌时间不够。这时不妨可以处理一些枝尾未节的小事,或是准备往后工作或课业所需要的资料。 4ma9+hfI61MgfKZHvA6RUJ7hC4kNolBQL+RHaJNNfG7aLVNI01wgRiQstMe0GQ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