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阅读能力测试速度、理解和记忆是阅读的三大要素,尤其理解力和记忆力更是关系重大--宁可牺牲速度,换取这两部分。为了测试你的阅读能力,请读下面的文章,然后把书盖上,写下一、二项重点,愈多当然愈好,然后和原文比较,你就可以知道你的理解程度,以及你的记忆力了。

去年夏天,有两个人潜入到大西洋水下一英里多的深处。他们的船只是海洋中、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潜入深水的潜水艇,叫阿尔文。他们的这次潜水作业,迄今还是载入潜艇中潜入最深的一次。

这两个人是驾驶员小威廉-O-雷尼和副驾驶员马文-J-麦克卡米斯。他们有一次潜水顺利地进行了6小时,并获得圆满成功,成了潜水史上的著名事件。

这次历史性的潜水标志着海的深处--内部空间,第一次被人类闯入。道路对探险家们来说是敞开的,等待着他们去同游占地球表面71%的海底。

阿尔文潜艇今年下半年被排定在百慕大群岛附近,进一步开展一系列潜水作业。它的破纪录潜水作业就如水星号或双子星太空船载人进行宇宙飞行一样重要,这次潜水只是长远的研究计划中的第一步。

阿尔文有四个观察窗口使艇内的人们可以向外观察船前、船后及船下的情况。(在6000英尺的水下,这些观察窗每平方英寸受压2750磅。)有了这四个窗口,生物学家就能够在深水中直接观察各种海鱼和鲸鱼,同样也可以在浅水中观察下穿潜水服而上带面罩紧身衣的潜水员的操作。

地理学家将能从潜艇阿尔文内部观察海底,用潜艇的机械手采集海底岩石的沉积物的标本。潜艇的机械手能与船体分离。要是它被什么缠住,而潜艇需要上浮时,就可扔掉它。

阿尔文与两人双子星太空船一样,装满了各种科学仪器。温度、水流、磁场、地心吸力和海洋其它特性,通过船上的仪器设备,可以比以前的方法更精确地测定下来。

特利斯特号深海探测球形潜水器,曾载人潜入比阿尔文号所达深度6000英尺更深的海底。特利斯特号球形潜水器曾在太平洋下潜到6英里多的深处。

但是,特利斯特号不能在海底航行很远,而阿尔文能够以高达6海里的速度潜行,最大范围达25英里。

阿尔文是美国深水潜艇队中第一艘潜入深海的潜艇。人们为什么要到那儿去?

寻找食物。那儿可能有还未发现的鱼场。

收集军事情报。比如,确定不同温度水层下的真空地带,北极星号潜艇躲藏在不被发现的地方。

打捞沉船探矿。部分深海底覆盖着含锰、铜、钴、镍的矿瘤。海洋采集了第一吨矿瘤。它们的价值也许有数千亿美元。阿尔文这样的潜艇可以确定它们所在地。也许还可用巨大的真空吸管把它们吸上去。

收集科研资料。海洋底部向人们揭示了它的悠长的历史和鲜为人知的秘密。

评分:如果你可以很顺畅地读完整篇文章,并正确记下所读的重点,且使用时间不超过2分钟,那么给自己一个A;如果你在阅读中遇到一些阻碍,但还是可以在5分钟之内读完,给自己一个B;如果你无法在5分钟的时间内读完,所读的也记不下来,或写不出重点,给自己一个C。

学习笔记测试有三种场合--在家阅读课本、在教室上课、在图书馆读书--需要做笔记,而且各需不同的记笔记的方法。

读课本时:在家阅读课本,应该把课文的大意抓住,同时要特别注意自己所不懂的细节,边读边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简单扼要地记下来。

你写的内容要包括问题和解答,以确保你对所读内容已足够熟悉,自己不会答的问题,要特别用记号注明,以便在上课时发问。

上课时:课前预习是融入课堂中的关键,在上课之前先阅读课文范围内的资料,你就可以集中精神,有效吸收老师的说明和重点。用标题、短句,或你自己的速记法、符号,将有关主题的重点记下来。你的笔记要按照老师讲课的顺序记,当课堂结束之后,尽快复习一次笔记,把空白处补上,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在图书馆:在图书馆阅读馆内的书籍时做笔记的方法,和在家读课本时做笔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图书馆的书你早晚必须归还(即使你可以借出来),而图书馆员也不太可能特别为你将每次你要的书籍放在特定的地方,因此你需要一种高效率的图书馆记笔记法。在第七章里,会教你一种极富效率的方法。

评分:如果你觉得你做笔记的技巧足以从课本整理出所需的资料,也可以在课堂的讲授和讨论中抓住重点,让你在准备大纲和撰写文章上不成问题,给自己一个A;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三方面的任何上者有所不足,给自己B;如果对你而言,课堂上做笔记就是传纸条,那么给自己C吧!

撰写文章测试准备任何文章--不管是书面或是口头上的文章--都需要90%的辛勤钻研,加上10%的灵感巧思。换句话说,撰写一篇好报告的能力,主要在于具备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其他学习的技巧,其次才是写作的能力。假如你热爱读书,常跑附近的图书馆,很会做笔记,而且能够将最复杂的题目分成容易掌握的小主题以利文章的撰写,那么,你应该可以写出绝佳的文章来。

评分:如果你在记笔记、时间安排及阅读等方面,技巧给了自己A,那么这一项也给A;如果你觉得自己文章写得还不错,但上述各方面有任何一项不是A,给自己一个B;如果你心目中的写文章就是影印些范文,再用手写些摘要和总结,给C。

准备考试测试准备考试最重要的是必须先精确的评估:考试所涵盖的范围有哪些、考试的形式如何;周考通常是考最近教授的内容,期中考和期末考范围就比较大--通常是考试之前的所有教材;选择题、问答题、运算式数学题及科学实验题,每一种都需要不同的准备方法,也需要不同的应考技巧。了解考试的类型,会让你准备起来事半功倍。

把你认为老师最可能会出的题目一条条列出来。不断重复复习你的课本笔记和上课笔记,老师最感兴趣的地方--通常也是他最可能拿出来考你的地方--就会隐隐浮现出来。最后,假想角色互换,你变成老师,你来出一份考题考考自己,至少约10题以上。

评分:如果你能出一份比老师还难的题目--而且你自己考得还不错--给自己一个A;如果你觉得自己都会,但就是考得不理想,给自己B;如果你连外语都考不过,代数更别提了,给自己C。

你的总分:接下来,当你把自己在每一方面的评分填好之后,每一个A计2分,每一个B计1分,C计0分。如果你的总分达到或超过了10分,就是优(给自己一个A);6分到10分之间:佳(给自己B);6分以下:差(给自己C)。然后,把结果记在前面的“整体读书技巧级次”这一项后面。

如果你在前面的自我评估中,很诚实地面对自己,这份评估的结果对你将有莫大的助益。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还需加强,使一切都变得较为容易。现在,以你的测验结果为基础,建立一张你个人的优劣表--列出你强的地方和弱的地方。这可以让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较需要加强的地方。

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

第一节艾宾浩斯学习法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人,除了他刻苦学习外,他那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成效与记忆力最为切切相关。不同的人的记忆能力有差异,但除了极少数智力存在缺陷的人外,差异是不大的。要是我们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习和复习,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的。那么怎样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合理地安排时间呢?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了保持程度实验,发现并绘制了第一条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又称为艾宾浩斯曲线)。实验的结果是,在学习的材料刚刚能记住的1小时后,受试者对他所学的材料仅仅保持40%左右,第1天,保持仅33%,到第6天逐渐地下降到25%(如下图所示)。

1008060---40---20012345631从图中可以看出:保持曲线最初是急剧下降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下降减慢。曲线趋于水平。他认为;尽管各人的保持曲线不尽一致,但总的趋势却是相同的。

根据艾宾浩斯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必须及时。请看下面的实验:选智力基本相同的两组被试者,学习同一段文章。A组在初学后不久作了一次复习,而B组则未曾复习。两组在第一天末测查时,A组遗忘2%,B组遗忘44%。1周后测查,A组遗忘17%,B组遗忘67%,A组比B组的保持量大。

不仅如此,有关实验还表明,在复习时间和其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分阶段复习比集中在一起复习效果要好。

集中复习与阶段复习效果对比巩固复习方式年级成绩劣及格良优集中复习五年级A班6.4%47.7%36.6%9.6%六年级A班1.2%36.6%49.4%3.4%分阶段复习五年级B班31.6%36.8%31.6%六年级B班30.8%55.5%13.6%集中复习是在学完全部内容后集中复习5小时,分阶段复习是在整个学期中分4次复习,第1次半个小时,第2次1个小时,第3次1个半小时,第4次2个小时。每次除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外,还复习前几个单元的内容(第1次除外)。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地进行信息的整理,才能达到牢固强化,以求把传入的信息变成牢固的记忆。具体方法是:在学习某门知识的过程中,采取学习--复习--再复习的方法,即学习某一内容后,花少量时间进行一次复习,接着学习下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学习(包括前面学习的内容),如此下去,直到学完全部内容为止。

例如,本书《超级学习力训练》一共有9章:若将每章作为一个单元,其步骤是:1、初学和复习第1章2、初学和复习第2章3、复习第1章第2章(小循环)4、初学和复习第3章5、初学和复习第4章6、复习第3章及第4章7、复习第1、2、3、4章(中循环)8、按上述同样方法处理第5章至第9章9、复习全部内容(大循环)这样每项内容均有4次强化印迹的机会,并且这4次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进行的,满足了及时巩固、不断巩固的要求,因而有利于记忆。

例如,艾宾浩斯学习法可用于记忆单词。首先,将若干单词分成单元。无论是使用词汇表、生词本,或者采用单词卡都应根据单词的特点分类,力求将相似的以及可以比较的单词放在一起,每小组的单词数不一定相等,一般选6个至8个为宜;其次,根据所分的组数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循环记忆。请注意:记忆单词时,单元数应适当地增多,一般选8组至16组为好,这样可以增加单词的见面次数以及每次记忆的单词数,提高记忆效率。另外,随着发音水平、词汇量和使用该方法的熟练程度的提高,可逐步增加各组的单词容量。

艾宾浩斯学习法表面看来似乎很繁琐,需要很多的时间,其实不然。因为每次复习的时间不需要太多,只要能够根据你所学内容,结合你自己的具体情况,按照艾宾浩斯学习法合理地组织内容、合理地安排时间,便能事半功倍。艾宾浩斯学习法对边工作边学习、记忆能力稍差的学生尤为实用。

采用艾宾浩斯学习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单元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本人的接受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时间来确定。对于那些内容较难的章节,而本人记忆能力又较差,每单元应适当地少划分一点;对于那些较容易的内容,可适当地多划分一点。一般说来,所分单元数(n)应为偶数,最好能是:n=2r(其中r=1、2、3……)。

其次,记忆保持的程度取决于对材料的熟记程度。但是应该注意到:当学习内容达到某种熟练程度之后,再增加复习次数,对记忆已无大的益处了。因此,在学习某项内容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应该学习以后的内容。甚至在某一内容难于理解时,也可以暂时放下来,先学习后面的内容,因为往往后面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前面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学习与复习的时间安排应该适当。初次学习新内容无疑是最多。中间的复习不需太多,能够达到回忆的程度即可。最后的总复习时间要稍安排多一点,以便对全部内容进行一次总的回顾。而且应该注意到,其中的重要内容应该重点地复习、巩固。艾宾浩斯学习法虽然很烦琐,但这种方法对记住学习过的东西特别有用。

第二节西蒙学习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西蒙教授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1分钟到1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记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

为了形象地说明,把西蒙学习法比做一把锥子。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西蒙学习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

原理: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1万个小时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1个小时就够用了。

《华盛顿邮报》报道:德克萨斯州双腿残疾的年轻黑人男孩戴维-汉姆生,17岁那年立志要当一名音乐家,他以每天10小时的时间苦练了1年钢琴,终于使音乐专家也为他高超的钢琴演奏艺术叹服。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练习钢琴过猛而得了难以治愈的腱鞘炎。于是他又以每天10个多小时的时间攻读法语,只用了2年时间就学完了法语专业的全部课本,最后以法语第1名的成绩考入了康奈尔大学法语系,插班2年级。不久他又攻读考古学,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考古专业4年学完的课程,并一举夺魁考了个考古研究生第1名,师从著名考古学家怀特-邦德教授。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天赋固然是一个因素,难道那么多考古毕业生没有一个天赋好的吗?显然不是。实际上戴维学习这门知识所花费的时间并不比专业大学生花费的时间少。

以耶鲁大学4年制的化学系为例。一年级每周46节课,其中化学专业课10节,其它课程16节。20节自习课中,自习化学专业只有4节。所以化学专业共有14节课,合计11.66小时。每周学习专业课不到12小时,每天平均不到2个小时。而一年365天除去50多个星期日、暑假、寒假、法定假日、其他假日和社会活动等等,充其量不到240天时间,480个小时,如果采用“西蒙学习法”,每天学习10个小时的话,只用50天就可学完大学1年的学习课程,而4年制的大学课只需用200天就可以学完。

可是,为什么戴维比其他学生成绩优秀呢?西蒙学习法的知识增长是一种优势累积,不仅在知识的数量上,而且在知识质量上也是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的。比如按常规的学习方法,上一堂化学课后,又上其他课,期间由于化学课的停顿和其他课对化学知识记忆的影响,上第二堂化学课时还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复习,以此类推……学得越多,复习量就越大。而持续不断的学习的本身就包含着对学过的知识的不断使用,所以就可以省去复习所浪费的时间。又由于进攻的态势本身就是一种优势,所以还会产生质量优势。马太效应在这里的表现是:越是在很短时间里精通了这门学科,就越容易灵活运用。

精神准备: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产生力量。

西蒙学习法需要充分的精神准备。须知1万个正确的考虑不如一个有缺点的行动。爱因斯坦不是在大街上张贴一张“高中毕业生爱因斯坦讲授物理,每小时3法朗”的毛遂自荐广告,怎么会到尼伯尔专利局工作呢?最典型的数俄罗斯科学之父罗蒙诺索夫了,他仅从《小学算术》的序言中知道有个“莫斯科”,猜想那里一定有学校,借了3个卢布,步行1千多里到莫斯科,最后不是成了大科学家吗?

有人说:“下这么大精力钻一门课程,一旦走错了路呢?”印第安部落有这样一个故事:莫西干、克奥斯兄弟两个听说千里之外的普罗奥山山顶上尽是金子,莫西干头脑简单,信以为真,要去寻宝,克奥斯考虑问题比较周到全面,认为这个传说不可靠。于是莫西干独自一人去了。莫西干风餐露宿,吃尽艰辛到普罗奥山山顶上一看,什么也没有。路费也花光了,无奈跟着一个科特族印地安人牧马糊口。而克奥斯呢?虽然他考虑的很正确,也没有走错路,但仍是老样子,什么也没有获得。

走错路不要紧,最怕在原地不动的人。我们要知道过程也很美,学习就是一种经历,无论对的还是错的。

西蒙学习法需精力高度集中。频繁地使用大脑,会不会造成精力衰竭呢?研究表明,人脑潜力是很大的,据称人的大脑是由15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每个神经元可以接受数千种不同的信息,人脑的功能相当于一个这样巨大的图书馆,它可以贮存相当于一个人读了300万年书所接受的信息量。

以记忆力而言,据有关资料介绍,假定18岁至35岁的记忆力为100%,36岁至60岁为95%,60岁至85岁平均85%至80%。过了30岁后,虽然记忆力减退,但由于理解力的加深和经验的增多弥补了这个缺陷。

假定一个人的知识是0,那么他的有效知识百分比是多少呢?他实际需要的知识就是他的有效知识。人的知识面总是大于实际需用的知识,现代人的有效知识大约相当于他总知识的10%。也不妨对学校的教材进行计算,看教材中有多少是现代科技成果所需要的知识,然后再按有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应从实际出发按创造目标的需要选修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像锥子一样,照准一个眼深钻下去是最有效的。还有一比,就像我们拣金砂一样,传统的学习方法是砂子和金砂混在一起来找金砂,而采用西蒙学习法,则要直接得多,是从砂子中吸金砂。

热爱学习的人没有课堂的限制,没必要把一切都往脑子里塞。如果你是天鹅,请选择湖泊;如果你是鱼儿,请选择大海;如果你是莲藕,请选择泥沼;如果你想做一颗闪光的星星,请选择黑夜;如果你想锻炼一下海燕的翅膀,请到暴风雨中去翱翔吧!

第三节“金字塔”学习法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学习时间总是不够用。有些很好的学习方法可惜太浪费时间。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呢?是那种步步进逼的“螺旋上升”式学习法,还是那种“孤军纵深”的“直线突进”式学习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体会。这里,介绍一下克里斯汀-鲍韦教授神奇的“金字塔”学习方法。

所谓“金字塔”学习法,就是用一系列的循环知识单元来代替平铺直叙的知识积累和阐述。这有点与艾宾浩斯学习法相似,但不同的是“金字塔”学习法的每一循环都比一个前循环更高一层,更进一步。与“螺旋上升”式的学习方法相比,它能够更迅速地理解和获得知识。与“直线突进”式的学习方法相比,它能更广泛地了解所学内容的全貌。这种“金字塔”学习法,可以说具有“格式塔”的特征。“格式塔”指的是把许多现象综合为功能单元的一种系统。通俗地说,是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一种循环。后一循环需要前一循环为基础,而又比前一循环更深、更高。而且后一循环的学习,又使前一循环得到丰富和补充。

“金字塔”学习法以学习的人所感兴趣、所研究的内容为目标。起点可以是某个基本概念、某个公式、某个实验现象、某个疑难问题,甚至可以是自己的某种设想。从这个起点出发,围绕着中心内容,学习、掌握与中心内容有直接关联的基本知识。同时了解那些与中心内容有联系,但并不直接影响的有关知识。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使基本概念得到掌握,公式得到理解和运用,实验现象得到分析,疑难问题得到解释,设想得到丰富和完善。同时还了解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领域,领略了所学知识的概貌。在这一循环的学习中,又会遇到新的概念、新的问题。再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循环,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开拓视野。同时,为了解决起点所提出的课题,需要认真地钻研、理解、掌握,需要我们去查找书籍、寻求解答根据、说明材料,这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扎实钻研作风的过程,同时还是训练快速查阅书刊文献,有效利用资料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说“金字塔”学习法是“一箭三雕”。

“螺旋上升”式学习,对于那些具有系统学习条件和充裕学习时间的人来说,无疑是有利的;“直线突进”式的学习,对于那些聪明颖悟、理解力强的人,也是可行的。那么,对于那些既无良好学习条件,又不具备超群智力的广大的普通学生,用勤奋和毅力,借助图书馆的书籍、资料,以“金字塔”式方法学习,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金字塔”式学习法已经越来越收到更多学生的喜欢,它能够帮助我们节约更多的学习时间,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回报。

第四节罗森勃吕特学习法维纳-罗森勃吕特教授和一些医学、生物工程技术界专家每月举行一次科学方法讨论会,由于这种讨论会对罗森勃吕特教授后来创立控制论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称这种学习方法为罗森勃吕特学习法,也称之为“群体外向学习法”。在知识形成立体网络的今天,这种方法不但可用于发明创造,还可用于学习基础文化知识。

罗森勃吕特学习法的独特之处在于群体成员的学识结构不尽相同,知识水平也各有高低,因此有一系列优点:首先,由于兴趣相近,学习群体自愿组成,各成员不存在被迫感,故有较高的积极性和热情。

其次,当前进行一项研究,往往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而几个知识结构不同的人在一起学习研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一门学科有所了解。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经人讲解又通过答疑讨论的知识印象较深,这是因为经过强化了的信息知识有助于记忆、消化,更易于运用。

再次,有时,由旧知识的联想优势而造成新知识的联想抑制,人们以往所获得的经验会对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产生消极影响,这就是心理学所称的“负迁移”现象。罗森勃吕特学习法运用了大家的鉴别能力、不同的见解,互相激发,易于使个人的思维保持积极主动状态,便于排除个人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从而保证每个成员调整思路,少走弯路。

最后,学习中的自卑感往往是由于知识不足、技能不高所引起。自卑往往使人精神上过多责备自己,并指导自我埋没。现在一般责备“社会埋没”的较多,而注意自我埋没的却少。在学习群体中,接触多种知识结构的人,接触到多种学习方法,可以加宽加深自己的知识。同时,群体各成员是由于兴趣而自由组合的,使每个成员有机会享受自己给人讲解知识的喜悦,有助于建立自信。

另外,群体往往是在空闲的时间里进行的,这样既可充分利用时间,又可使生活更有规律。现在的生活节奏虽然加快了,但很多时间仍是在无谓的聊天中不知不觉地消逝的。研究表明,有规律的生活以及生活中适度的紧迫感与约束感可使人乐观、精神振奋,有益于生理、心理健康,延迟大脑老化。

学习群体的组成可以以自愿为原则,即自由组合,自愿进退。自愿进退不仅不会使群体难以组成和存在,相反会增加群体的活跃程度,使热心的参加者受益更大。在组成学习群体的初期,以3人至7人为宜,最好不超过10人,因为在初期参加群体自由式讨论的经验不多,人大多会使讨论离题。再则,应有3、5个知识面较宽,有组织才能的骨干分子把住大方向,创造自由愉快的气氛,综合各成员意见,定出学习讨论的主题。

具体的讨论形式可以是:各成员介绍自己近来所学知识,指出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成熟与不成熟想法等,其他人就这些问题补充、评议并归纳。麻省理工学院MBA的学习小组,分属5个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他们自动组成一个学习群体,就相近的课目每天进行2次讨论,每次半小时;每次由1人出8个题目,给其他4人解答,然后以出题人为主,大家评议。尽管他们每天最少有2门课完全靠自学(因所学专业不同),他们毕业时的知识面明显比其他院校的MBA要广,这也是麻省理工毕业学生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节自主快速学习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信息如同洪水一样不断涌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根本无法对付新知识的洪流。芝加哥大学教育研究所的歌特-莫斯博士发明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快速学习法”,它能使人们以高于常法5倍的速度灵活、迅速地掌握新知识。

自主快速学习法包括探索研究的学习和解决课题的学习,前者偏重于自主思考,多用于知识的开发和升华,后者偏重于技术性活动,多用于技术发明和创造。

自主快速学习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最重要的一点:学习要有计划性。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能力,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的学习计划。

其次是学习要充分利用拐棍。学会使用工具书、参考书,采用观察、实验、计算的工具和仪器,养成善于寻疑、质疑、释疑、解疑的习惯和方法。

再次,学习要定期反馈。从实际出发,制订出一套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考核或检查方案,从中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科学方法,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后,学习要从心理因素上多用功夫。你要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重培养自己的自信力、观察力、持久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自信力,是指你对学习目的和计划,有必胜的信心来达到和完成它。坚强的信心来自于动力足、觉悟高,富有事业心。

观察力,是指在你思维指导下的感知活动。这种活动是知觉、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的智力活动,是人摄取和储存外界信息的能力。发展观察力,要提倡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最主要是心到。观察时多思索,你要反复搜寻观察对象的特点,善于发现问题,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广度、深度来发现事物的特征。

持久力,是指你在学习上能坚持该做的事和克制不该做的事。善于区别坚持和克制的标准,一靠正确的道德和信仰的精神力量,二靠学会从战略上藐视困难,从战术上重视和战胜困难。

记忆力,是指你在学习中巩固知识和战胜遗忘的能力。记忆力包括五个指标:记忆的速度、记忆时间的长短、记忆储存量的大小、记忆的准确度和选择必须记忆信息的能力。

理解力,是指你在学习中认识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正确理解,才能灵活运用。

创造力,是你运用学过的材料,通过思维和想象的加工,进行新的设计和探索,从而产生新思想或制造出新产品的能力。学习要继承,但不能看成天然合理,要从不同方面,探索知识的价值,勇对思考,富于想象,乐于革新。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难记的事情或一道难解的数学题,若是你有意识地向别人讲述几遍,就能大大地加深印象,易于记住或理出头绪。这是因为当你讲述的时候,为了说明它们,脑筋也在紧张地活动,许多概念在“表现”它们的时候得到了强化,化为自己的东西。许多杂乱无章的“因子”在“表现”它们的时候,得到了整理,使它们条理化、清晰化了。

“自主快速学习法”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展开学习的。在用这种方法学习时,先不求完全的理解,也不去听别人的讲述,而是拿到教材后,直接根据书前的目录,动员自己所有的潜在知识(即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概念等)进行一次“自我讲授”。讲完后才打开书本,进行第1次通读。通读时不记笔记,更不问人,只是在不甚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经过这次通读,第1次“自我讲授”的不足之处、谬误所在都会“跃然纸上”,使你体会颇深,受益非浅。然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编制出一张精炼适用的“目录一览表”,对照着它进行第2次自我讲授。这次的讲授就比第1次更完善、更丰富,许多模糊之处也会渐渐清晰起来,印象也大为加深。再接着,又可以第2次通读教材,这次的通读所获得的感受、心得和体会便会像闪光的亮点一样永远记在心里,当你再进行第3次自我讲授时,就会更加顺利,发挥得更加开阔……这样,经过了四到五个回合的自我讲授和通读、精读后,你就能得心应手地掌握这门新学问了。

下面是“自主快速学习法”的说明图表:学习顺序学习内容1第1次自我讲授目录+用自己掌握的常识、潜在知识、对目录加以尽可能多的说明与讲述。

2第1次通读教材、目录一览表用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分析力、带着鲜明的课题意识,阅读教材。

3第2次自我讲授目录一览表+逐次地、循序渐进地用第1次通读所吸收的新知识来进行充分的“表现”。

4第2次通读教材由于第2次自我讲授已获得了很多明确的预备知识,可以进行比第1次通读更深入的通读了。

5第3次自我讲授目录一览表+能用第2次通读吸收的相当数量的新知识、新感受、新体会进行更开阔、更明确的再现“了。

6第3次通读教材通过第3次自我讲授,有了相当充实、丰富的预习知识和心得,能进行得心应手的精读,许多模糊处都明确了。

对于自我讲授中发现的模糊或无把握之处,在每次自我讲授结束时再加以查阅。如果教材过厚,也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进行自我讲授。但在最后阶段必须把这几个部分都连起来总地进行几遍自我讲授,以求学习的连贯性。目录一览表最好要把它背下来。关于目录一览表的作用,可以用一个比方来加以说明:人的大脑好比是一个仓库,吸收来的知识就像是存放的零件。常规的学习法是把零件杂乱无章地塞进仓库。一旦要用到这个零件时你就会手忙脚乱,无从查找了。这就导致学生临场考试发挥得不好。而对照着“目录一览表”的学习就好像是对照着仓库的“码单”排放零件。“知识”都是整齐地有规则地排放在货架上的,一旦要用到某一种零件就能立即找到它们,使你的临场考试发挥得迅速、准确,把知识学活了、用活了。

第六节SQ3R学习法SQ3R学习法是一种极其高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学习新知识。SQ3R学习法,在世界教学上比较受重视,有的欧洲国家或地区把这种方法列入心理学教学内容中。提出这一方法还是现代的事,是由美国衣阿华大学首先得出来的,联邦政府的其它大学也比较流行这种超级学习法。《华盛顿邮报》、《时代》、《哈佛大学学报》等报刊向广大读者介绍了这一学习法,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

神奇的SQ3R学习法由学习任何书面材料(无论是整体书,一本书的一个章节,还是一篇文章或是其他什么资料)所需的五个方面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它们是:-浏览(Survey)-问题(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all)-复习(Review)SQ3R学习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学习方法。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把它用于学习不同的材料并与你的各种目的相适应。现在我们来逐一论述,具体步骤如下:浏览通过快速的预习或者浏览尽力掌握你所看材料的大意。如果你善于浏览,你就有机会涉猎远比你能详细阅读多得多的书和文章。你也许知道一条古老的谚语:“绝不要以其封面来评判一本书。”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然而对其扫视一眼,你还真能从中获得许多珍贵的信息。它能告诉你:总的主题范围--书的标题。具体的“倾向”或者“角度”--副标题,如果有简介或者说明性的短评,通常被放在封底。作者的名字和他或者她的背景材料以及专长或者履历,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决定他或她的观点是否是值得注意的对象。有时,你从一本书的封面上所得到的信息足以使你明白该书是与你的需求不相适应的,所以你就能从阅读单上把它划掉,以使用你宝贵的阅读时间去浏览其他的候选品种。

扉页是下一个应注意的对象。它能告诉你一些封面上没有提及的有关作者的内容,如专长。而且在扉页的背面可能提供一些对你或许有用或许没用的信息:该书第一版是在什么时候;它是否是进口(翻译)或者国内的作品;它已发行多长时间了;它重印了多少次;你所读版本的时间;它是否是最新的版本;它最后一次修订或再版是何时;出版商的姓名和地址。本书扉页的正面向你提供了一些你在封面收集不到的信息,而扉页的背面向你提供了本书出版发行的全部历史--这能使你确定它是否符合你所要求的时效性。它也向你标明了出版社的名称和地址。

目录是你在浏览时绝不能忽略的部分,将告诉你作者安排了哪些论题。此外,它有时还将向你提供一些信息,作者是怎样组织这些论题的--主题、子题目等等。所以,你对目录的浏览应当使你了解到书中所涉及的论题。并且能给你一些线索使你明白各论题之间有何联系。而且当你阅读了一章或者更多的章节后,你或许还会回过头来再一次浏览目录。也许你拿起本书的目的只是想寻找一些能帮助你回答一个具体问题的参考资料?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浏览就此打住可能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你已经能清楚本书是否包含有你所关心的内容。另一方面,有时你也许会发现目录对你是无济于事的,它不能帮你弄清该书是否适合你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就得看看……作为你浏览的一部分,正文本身也值得你从头至尾翻阅一遍。当你在翻阅时,你可以:注意标题和副标题;阅读每章末尾的总结(如果有的话);注意正文在版面上是怎样安排的;查看曲线图、图表、表格等,阅读特殊的句子。

显然,在这一阶段你所读过的大部分内容很快会被忘掉。但这无关紧要。你的目的只是取得对该书的感性认识--它的风格和结构。它是否正是你所需要的?或者某部分是否值得更加仔细地阅读?

所以,建议你对提到的对一本书的几个方面都应予以浏览。在你具体的学科范围内的书籍不一定都有这些特征。然而另一方面,它们或许有它们独具的值得浏览的部分,例如附录。

浏览或者预习一本书的意义在于决定:这本书有什么内容为我所需?在这一过程中你还可以提出许多其他的问题。

就这样,假如你对浏览全书已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你期望这对你在开始正式阅读它时将有所帮助。你至少可以决定是否值得从第一章开始逐字逐句的阅读(或者你认为哪一章值得你重点关注)。

你可以这样做。然而这却不是最好的方法。或许你可以考虑在浏览的阶段多花一倍时间……问题在你浏览时,如果你认为其内容值得进一步仔细阅读,你就开始向自己提一些你想找到答案的问题。我们现在来看一下SQ3R学习法学习方法“浏览--问题--阅读--复述--复习”的下一个方面。无论何时当你开始仔细阅读正文时,你应当尽量向自己多提出些问题。提问对学习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们能使你的阅读有更多的目标,并能促使你阅读时更具批评性和警觉性,使你成为深层含意的积极追寻者而不是语句的消极吸收者。 oMmNBpweMHHkRB0B0UFUt9fOzo0+5UdIb8jGS1LnNuLHxpGdAp6rYHqvBB+HWb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