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爱噶莎的心理活动要比克劳德好多了,更接近于思考。她的头脑中涌现出了不少念头、想像和概念,而且注意力也相当集中。不过,她的角色是被动的,她是自己心理活动的旁观者。按照本书的观点(这也是大多数权威人士的观点),这种无目的的思绪与真正的思考相距甚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去思考。

如果我们学不会正确的思考方法,那么巨大的思考潜能就无法挖掘出来,我们也不会成为生活的智者。世界上的成功者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他们的伟大成就无不建立在他们出类拔萃的思考力之上的。学会思考,发掘思考的潜能,你就一定会成功。

测测你的思考力1、利普俱乐部的成员包括两类:一类是诚实的人,有着令人称道的好习惯,总是老老实实地回答别人提出的任何问题;另一类是喜欢撒谎的人,他们不由自主地就要骗人,你最好什么事也别去问他们。当我第一次来到这个俱乐部的时候,它的成员们(其中没有一个女人)正围坐在饭桌旁吃早饭。既然从外表上辨别老实人和撒谎者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就按顺序问每个俱乐部的成员,他是哪一类人。我得到的回答不能完全令人置信,因为俱乐部的每个成员都竭力要我相信,他是诚实的人。我决心再进行一次尝试,这回我要问第一个人,坐在他旁边的人,是诚实的,还是爱撒谎的。使我非常吃惊的是,俱乐部的全体成员都异口同声地说,自己左边的邻座是爱撒谎的人。

回到家里,打开在俱乐部所作的记录,我才发现,忘了记下当时在座的人数是多少。给俱乐部的总管打了个电话,我才知道俱乐部的成员总共是37人。放下了话筒,我猛然又想到,不能轻信这个数目是真的,因为我还不知道,被选为俱乐部总管的这个人,是诚实的人,还是爱撒谎的人。我认真地想了想以后,决定再给俱乐部的秘书打个电话。我记得很清楚,早饭后是他坐在俱乐部总管的身旁。

“再糟不过了,”秘书对我说,“但是我仍然应该告诉你,我们的总管是个最爱撒谎的人。实际上坐在桌子旁的人共有40个。”我究竟该相信谁呢?总管还是秘书?猛地我恍然大悟了,查明真相原来这么简单啊!

根据得到的全部材料,怎样确定坐在桌子旁吃饭的人数呢?

2、德国数学家高斯10岁的时候,老师叫同学们把从1到100的所有自然数加起来,求出总和。

教师刚读完题,高斯就算出来了,结果是5050。你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3、有一对勤劳的阿拉伯夫妻在山坡上开垦了几块田地,种了小麦,可贪财的农场主看见了,总想把地占为己有,便生出一条诡计,每天把家里的鸡全赶到农夫的地里。农夫看到自己的庄稼被糟蹋,非常心痛。他惹不起农场主,只能忍气去赶鸡,可是这山赶跑,那山又来。他愁眉不展地回到家中与妻子商量。妻子听完农夫的讲述,说:“明天,你只要到地里做个动作,要让地主看见,又不要让他看清,他就不会再放鸡了。”第二天,农夫一试,果然有效。请你猜猜,农夫做了个什么动作?

4、炮火隆隆的北非战场,枪林弹雨,杀声震天。一辆辆炮车,牵引着增援的大炮,开往前线。炮车行进中,路遇一座桥梁。桥头的标志牌上写着:最大载重量25吨。然而,每辆炮车重10吨,大炮重20吨,明显超过了桥的载重量,这可怎么办?奉命负责运送大炮的团参谋长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他急中生智,设计了一个方案,使大炮安然过桥。请问,参谋长的妙计是什么?

5、法国有个国王,瘸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睛。他想得到一张称心如意的画像,便召来3位著名的画家为他作画。一位画家把国王画得仪表堂堂,气概非凡,特别是把两只眼睛画得炯炯有神,把两条腿画得健壮有力。国王一看,很不满意,气愤地说:“睁着眼睛胡画,肯定是个拍马逢迎的骗子。”第二位画家把国王画得惟妙惟肖,简直像国王本人一样,瞎眼瘸腿一目了然。国王看过大发雷霆,把画像踩在脚下吼叫起来。

第三位画家十分从容地画好了,发怒的国王一见到这张画像,顿时转怒为喜,连声称赞画得好。

第三位画家是怎样画的呢?

6、5位游客分别来自巴黎、新德里、芝加哥、纽约和巴西利亚。请根据下述的谈话内容,分别确认他们各来自哪个城市?

A:我曾到过北美洲,但还没有去过南美洲。下个月,我准备到巴黎去旅游。

B:去年我曾在芝加哥旅游过,下个月我也到巴黎旅游。

C:去年我到过芝加哥,它是我去美国旅游的第一站。

D:我从未去过芝加哥。我第一次出国旅游。下个月我将去欧洲或南美洲旅游。

E:……7、辉辉在市教委举办的一次竞赛中得了头奖,他喜滋滋地抱着获奖证书回到学校寝室,然后出去了一下,回来时发现获奖证书不见了。这时同寝室的四个同学A、B、C、D嘻嘻哈哈地拥了上来,向他陈述了一番。

A:“是B把你的证书藏起来了。”B:“不,不,是D藏的。”C:“我可不干这样的事情。”D:“B在撒谎。”然后,A、B、C、D异口同声地向辉辉说道:“告诉你吧,我们四个人刚才只有一个是说真话的。你要是猜不出证书是谁藏的,今天你就得请我们吃晚饭。”辉辉笑道:“哈哈,原来如此。不过我要是猜出来了,我也该请你们吃一顿饭哦。”事实上还真难不倒辉辉。你能把他推理的过程和结果说出来吗?

8、老王家有3个孩子:老大色盲;老二得过小儿麻痹证,足有病;老三口吃。但由于老王教子有方,加上孩子们刻苦努力,长大后3个孩子都成了材:其中一个成了画家,一个成了足球运动员,还有一个则做了口译员。

有一天画家外出写生,把孩子寄居在姑妈家里,和姑妈的孩子做伴。一天晚上,两个孩子看足球比赛现场直播,忽然兴奋地大叫起来,一个喊:“那是舅舅!”一个喊:“那是伯伯!”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判断出老大、老二和老三各自的性别和职业吗?

思考题答案1、既然坐在桌子旁的人们,或者是诚实的人,或者是爱撒谎的人,并且每个人都断言,坐在自己左边的人是爱撒谎的人,那么总人数应该是一个偶数,而且爱撒谎的人和诚实的人座位是一一间隔开的。如果总人数是奇数,那么无论人们的座位是怎样安排的,总是至少可以找出一个人来,他将声称,自己左边的邻座是个诚实的人。这样看来,总管说在俱乐部的名册上登记着37人,显然是在说谎。由此得出结论,坐在总管旁边的秘书是一个诚实的人。所以,他所说的俱乐部成员的数目与实际人数相符。

这样就得出了利普俱乐部共有成员40人的答案。

2、因为高斯发现头尾相距的每一对数(如1+100,2+99,3+98,4+97,5+96……)加起来的和都是101。这样的数共有50对(100÷2=50)所以可以用101x50=5050来计算,因此结果为5050。

3、农夫的妻子针对地主贪财的心理想了个办法:农夫把一篮鸡蛋悄悄放在地里,当地主放了鸡过来时,他提起篮子,做了拣起最后一个蛋的动作,然后匆匆地往家走去。地主虽未看清,但估计是自己的鸡在那里下了蛋,非常后悔,再也不把鸡赶到农夫的地里去了。

4、用比桥面长的钢索,系在炮车与大炮之间,这样二者就不会同时压在桥上,便可以顺利地用炮车将大炮拖过桥去。

5、第三位画家是这样画的:画国王正在打猎。国王端着猎枪,瘸脚踩在石头上,瞎眼紧闭着向猎物瞄准。

6、(1)A到过北美洲,从未到过南美洲,而且准备到巴黎去旅游,这说明A既不是芝加哥人和纽约人,也不是巴西利亚和巴黎人,所以是新德里人;(2)B、C去过芝加哥,D没有去过芝加哥,所以E是芝加哥人。

(3)D既没有到过芝加哥,又没有到过欧洲和南美洲,因而肯定是纽约人;(4)B准备去巴黎,说明他不是巴黎人,而是巴西利亚人;(5)最后剩下C是巴黎人。

7、我们假设只有A在说真话,那么:(1)证书是B藏的就肯定是真的;(2)证书不是D藏的也是真的--D说的也是真话。A、D两人都说真话,显然与“四个人刚才只有一个是说真话的”这个前提矛盾。所以,A没有说真话。既然A没有说真话,证书也就不是B藏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检验其他人是否说真话,最后可得出:只有D讲真话时,事情才会不矛盾,而且证书C藏的。

8、老大色盲,当然不好绘画。老二足有病,不好踢足球。小孩称踢球的为“伯伯”,由于老三不可能是踢球的,所以老大是运动员,而且是男性。

根据小孩所称,老大必定有弟弟、妹妹各一人(叫“舅舅”者是妹妹的孩子,叫“伯伯”者是弟弟的孩子。)画家把孩子寄居在孩子的姑妈家,则画家是男性,而口译员应是女性。

老三有口吃,不好做口译员,其职业只能是画家。

综上所述,老大应是男性,足球运动员;老二应是女性,口译员;老三是男性,画家。

思考没有条件,思考不受约束,给思考一个立场,积极也好,消极也罢,自由自在地思考。

第一节知识性思考柯南-道尔对思考与知识的关系有一段经典的描述:“人的脑子本像一间空空的楼阁,应该有选择地搬一些家具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碎一股脑儿装进去。”杰出人物和成功者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吸纳知识的能力--占有一定知识储量的能力和不断更新的能力。当一无所知的时候,吸纳知识可采取一定的模仿性接受;具备一定基础时,应当加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保持对知识的更新,在此基础上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创新。

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问题,这就促使人们必须去思考和解决它们。思考问题的基本前提是知识和以知识为精髓的概念。丰富的知识可以启迪人的灵感和智慧,可以拓宽思考判断的视野和思路。如果没有知识,我们也就无从思考了。

有效地获取或接受知识的能力,从一般原则上来讲,实际上就是吸纳知识的能力。对当代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大都具有求知的愿望和能力,但吸纳知识的能力却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的只注重机械地接受被传授的知识,目的仅仅是为了占有知识。当然,占有一定数量的知识是完全必要的,但有些人对所掌握的知识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批判,对知识本身缺乏更新和调整能力,这就会影响到未来的成功。

有一次,英国哲学家罗素到外地讲学,他向数百名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2加2等于几?”听众都是学者,此时竟面面相觑,无人作答。罗素只好自己回答:“等于4。”满堂先是愕然,继而是哗然。

“罗素是世界一大哲学权威,所提问题一定十分深奥。”听众都在这样想,这是被权威吓住了。

惧怕权威是迷信权威的一种表现,迷信权威的心理,会干扰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独立的思考、分析、判断。心理学家穆尔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提出了一些问题,请100名学生作书面回答。答卷收来后,他向学生作了讲评,中间谈到了某专家对这些问题的见解。而后,他又将答卷发还学生,要求学生进行修改。结果,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采取了那位专家的见解。

还有一些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知识抱有太深的个人成见,不虚心继承前人留传下来的知识,一味求新求变,把吸纳知识完全当成个人行为,成天抱着怀疑的态度到处挑刺,连别人的原意也不想搞明白。显然,这也不是成功者所应具有的品质。

我们考察杰出人物的成功案例时,发现他们无不知识渊博,至少给人的印象是如此。拿破仑皇帝是伟大的军事家,而他最大的贡献则是法国民法典;杰斐逊对法律的精通首屈一指。他们又无不具有强大的知识更新能力,始终保持站在知识的前沿舞台,敏锐的金融家如皮尔庞特-摩根就是这样,而约翰-亚当斯,则是第一个直接使用“知识经济”的人。

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敏捷的更新能力使他们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永远胜人一筹,准确判断。这使他们拥有对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发言权,而别人只是“云集”的“响应者”或追赶者。

高效率学习增强吸纳知识的能力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有了良好而稳定的兴趣,就会使人在学习中孜孜以求,学而不厌,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怎样建立良好而稳定的兴趣呢?

第一,要有责任感。要认识到好好学习是家长和朋友们的期待,是自我实现的途径。

第二,要有紧迫感。要时刻告诉自己这是人生中的必要步骤,是在社会发展中生存的需要。未来,对于我们,既有强大的吸引力,又有很大的压力。

第三,要有理智感。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不能仅凭自己的本能好恶来对待专业,而应该以自己的理智与毅力改变对目前所学专业的逆反心理,用意志力培养兴趣,一旦认识到所学专业的价值,学习的兴趣就会随之产生。

2、集中精神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它需要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全神贯注,并且使大脑的兴奋神经中枢处于最佳状态,任何一点分心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心不在焉,必然学无所成。所以,学习时必须用坚强意志克服外界的干扰,同时,要用自我调试的方法排除如疲倦、贪玩、思想混乱等内部干扰。

1871年圣诞节,爱迪生刚参加完自己的婚礼,突然想出个解决当时还没有试验成功的自动电报机问题症结的点子,便悄声地对新娘玛丽说:“亲爱的,我有点要紧事到厂里去一趟,我今晚一定回来陪你吃饭。”新娘一听,心里不大乐意,但一看到他那副紧张的样子,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头点了点。他这一去,到晚上也不见影。一直到将近半夜时分,有人去找,见厂里点着灯,隐隐约约有人在晃动着。进去一看,爱迪生正在那儿聚精会神地干活儿。来人不禁脱口而出:“你这个新郎,原来躲在这儿,害得我们找得好苦呀!”爱迪生恍如大梦初醒,忙问:“什么时候了?”“总有12点啦!”爱迪生大吃一惊,“通通通”地直奔回家,一路上边跑边叫:“糟糕!我忘记了!今晚要陪玛丽吃晚饭哩。”爱迪生对科学的专注真让人感动,正是这种专心致志的思考,才使爱迪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发明大王。

3、加深理解学习不能全靠死记硬背,理解才是真正的为学之道。他人知识只有经过理解消化,才可得以沉淀与固化,为我所有。如何做到理解呢?

第一,通过感知加深理解。既可以通过图解、实验、参观、录像资料与社会调查等进行直接感知,也可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通过联想和想像进行间接感知。

第二,通过分析比较概念、定义、原理的语言构成来加深理解。

第三,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理解新概念与新知识。

第四,通过运用知识来理解知识。要珍惜、利用并创造一切实践机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强化记忆记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怎样来加强记忆呢?

第一,复习。通过阶段性、周期性的循环复习来强化记忆。

第二,化繁为简。把复杂的内容化为简单的纲要,即遵循“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的途径。

第三,比较异同,掌握特点。即通过比较异同,抓住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是避免记忆混淆的好方法。

第四,寻找联系,抓住联系。哪怕是无关紧要的联系,都可以帮助记忆。

第五,经常整理,真正理解。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使之系统化,再按系统组合知识,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也便于记忆。

学习是实实在在的功夫,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读书不求甚解,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那是学不好的。学习必须从严要求,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做到真正掌握,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很多杰出的人认为“学贵多疑”。学习不能靠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要靠多动脑筋,多作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只有循序渐进,一步一环地去完成,才能学到扎扎实实的知识。否则,丢掉哪一步、哪一环,都会造成知识体系的缺陷。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读了许多书,学了许多知识,只是把它奉为“教条”,束之高阁,或者用来装潢门面,或者借以吓人,那是毫无意义的。

宽领域学习学习知识要善于开辟学习途径。每一门知识,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掌握。一切知识渊博的人,都非常重视利用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聪明者善于去挖掘各种不同的学习途径,愚蠢者即使有多种途径摆在自己面前也视而不见。

1、课堂学习参加学习班(包括入校学习)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绝大部分成功者都是经历了这条途径才攀上知识高峰的。参加学习班的长处是有利于学习者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某门学科的知识,这是因为讲课的老师一般受过正规训练,他们比较熟悉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本学科当前的发展动态,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习者掌握该学科的基本轮廓、基本原理和重点、难点,使艰深的内容一目了然,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起指点迷津的作用。这比学习者自己去摸索知识要少走许多弯路。所以,参加学习班能保证学习的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广泛阅读阅读途径是学习知识的又一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听课途径主要被用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即求学阶段中。而伴随人一辈子的学习途径正是以阅读途径为主。学习者在阅读途径上探索知识的时间,比听课途径更长久、更艰难。从听课途径学来的知识,即求学阶段学习的知识,仅仅是为专业入门打了一个基础。走出校门后,这些知识很快就会老化,尤其是理工科知识,有些不出几年,就老化得不能再用了。大量的新知识,必须依靠阅读途径去获得。如果说,我们在听课途径中培养了基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阅读途径则更能培养人的自学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他们一生中都在孜孜不倦地阅读。阅读途径是获取知识最多的途径之一。

3、教师指引求师途径是听课途径和阅读途径所不能代替的。天下学人各有学术高见,各有一套严谨的治学方法,这都是书本上读不到的,是集体授课制的课堂上听不到的,而只有具体接触才能亲身感受到。

著名科学家麦克斯韦在15岁时,读书无系统,求学不讲循序渐进。杰出的数学家霍普金斯发现了他的弱点,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没有秩序,你永远成不了优秀的数学家。”经霍普金斯教授的指点,麦克斯韦很快改进了学习方法,不到3年,他就成了青年数学家。

4、现代学习使用记录、存储、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的电气声光教育技术媒体进行的教育,就叫电化教育。尤其在网络化的今天,电化教育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电教手段对于扩大眼界,引起对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进思考力、判断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是大有裨益的。

5、善于实践思考也不是空中楼阁,我们要善于实践,离开了实践,一切思维活动都无异于纸上谈兵。

爱好写作的青年皮特向高尔基请教“成功秘诀”。高尔基拉着他的手一块来到海滨,要他下水游泳。皮特怔了一下,急忙掏出一本《怎样学游泳》的书,坐在礁石上看了起来,只有两只脚丫伸进水面搅来搅去。高尔基焦急地问:“你以前看过没有?”青年答道:“看过五六遍了,但总觉得没有全部背熟……”高尔基说:“我来帮帮你!”说着,便把他推进水里,让他在实践中学会了游泳。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是一个变化莫测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日新月异,新生事物让人们目不暇接,学习能力已成为人类的生存本领之一。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他在这个时代一定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第二节

观察性思考法国的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也就是说,思考的火花是在外界诸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够迸发的。认识事物是一切思考的前提。人凭借什么去认识事物,是注意吗?不是!我们平时说“注意这个人”,这不是说“注意”本身就能认识“这个人”,而是由于习惯,将“注意看这个人”中的“看”字省略了,“注意”离开了“看”这一过程,注意力再集中也无法认识一个人。所以,“注意”并不能使我们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它只能起着维持某种活动的指向和使某种活动不断深入的作用,而要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就要凭借观察。敏锐的观察力是思想火花的激发器。

传说2000多年前,有位名叫韦斯理的青年对亚里士多德十分崇拜,于是他不远万里前来求教。亚里士多德问明来意后,给他一条鱼,要求他看。韦斯理想:鱼天天吃,有什么好看的呢?因此他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结果一无所获。后来亚里士多德要他对鱼进行仔细、反复、系统地看,终于“鱼没有眼皮”被他发现了。

现在,人们把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称为“观察”。

观察人人都会,但人与人之间在观察事物的能力方面却显示出很大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把握程度会有很大区别。面对同一事物时,所获得的观察结果也会大不一样。有的人对事物一经观察,便能迅速、全面、透彻、正确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对事物认识得比较深刻;有的人即使对事物进行反复观察,所抓住的也仅是一些零碎、表面的特征,对事物认识得十分肤浅。这说明,尽管人都以自己的观察力来触及事物、认识事物,但观察力这“触角”确实有敏锐与迟钝之分。前者所具有的就是一种敏锐的、良好的观察力。

思考的结果是否正确取决于观察的方法和角度是否正确。一些人缺乏对周围世界本质的认识,因而当他们试图了解别人时,总是遗漏不少重要信息和因素。历史经验证明,许多科学的发现,都是掌握了感性材料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实现的。所以说,观察是人们获取感性材料的重要手段。前苏联霍姆林斯基说:“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应用一样。”他还说:“观察是判断的最重要的能源。”那么如何进行观察呢?一般来说,观察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准备性原则。搞好观察,首先要有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对观察对象的属性、前进方向有初步的了解,要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结果,并提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做到胸有成竹。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二,全面性原则。它要求把握事物的全貌,通过分析该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认识其本质。全面性观点的反面是片面性,片面性只会孤立地看待事物,不知道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懂得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的道理,只是一知半解。这种观点只能抓住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所以,全面性原则反对片面性,主张统揽全局,放眼未来,从总体上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过程。这是观察取得成功,实现科学发现的重要原则之一。

第三,重复性原则。观察需要重复,有时几十次、上百次观察可能毫无结果,再次重复可能突然间获得成功。观察要认定事实,要反复观察,通过大量的观察材料,再现出观察的事实。偶然出现的,虽然也是事实,但不是规律性的东西,不是本质。要实现科学发现,就要坚持重复性原则,经过无数次观察,掌握大量可靠的数据,通过分析综合,透过事物的现象,去发现其运动的规律性,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不过,“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脑袋“看”。用眼睛看和用眼睛观察,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每天,映入我们眼帘的信息极其丰富,但却很少留下印象,更难说有什么发现和收获了。这是因为,观察和看虽然都是用眼睛,但是,观察是有目的的,是要寻找、发现、认识;而看的目的性不太强,主要的动机还只是有所感觉,并不追求一种理性的认识。正是这种差别,使得观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看的印象则比较淡薄。

那么,怎么进行观察呢?怎样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也就是要努力发现此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之处。这种观察练习,就是要训练观察者把握观察对象特点的能力。它要求观察者在观察前就要有明确的、具体的观察目的,在观察中要随时对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综合、比较、判断,剔除那些浮泛的、皮毛的、一般的甚至虚假的表象,筛选出最能体现事物的精神本质的特点。只有经常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使观察渐趋敏锐、精细、准确,提高自己认识、辨别、洞察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

(二)捕捉观察对象的差异差异并不等于强烈的对比。只有找到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才会找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学习中,要较多地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找出差别。对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观察角度不同,描写的情景也不同。如果要对事物全面地了解,除对事物全面观察外,首先要分辨被知觉事物的细微差异。

(三)运用组合的方法请看下面的词语:熊猫、篮球、组合柜、沙发、金丝猴、酒柜、羽毛球、项链、戒指、耳环。

请把这10个词语观看两分钟,然后背下来,一般可记住六七个左右。如果改换方式,把这10个词按类分开、组合后就可能轻而易举地记住:家具类--酒柜、组合柜、沙发;运动器械类--羽毛球拍、篮球;动物类--熊猫、金丝猴;装饰类--项链、戒指、耳环。其原因就在于使它们重新组合,成为一个系统。

(四)多通道协同我们知道,观察力是主动的知觉--运用感官全面、深入、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从信息的来源特点看,信息的输出是多通道的。我们也可以多通道输入,利用感官去记忆。心理学家统计,如果学外语最高成绩为100%,那么,光听不看为20%,看、听结合为50%,动手写结合看和听可达到80%。我们认为学习外语要做到“四到”:眼到(读原文),手到(练习笔译),口到(口语练习),耳到(体会语感)。只有“四到”综合运用,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把观察对象形象化在学习中,接触的对象多为书本上的。心理学揭示这样一条规律:活动的对象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习的人,为取得好成绩,侧重背诵。他们认为考试中只要再现能力强就会取得好成绩。不言而喻,再现能力强,考试中是会取得好成绩的,但背诵绝不是记忆的捷径,应该把教材内容“活化”,使之形成生动、具体、鲜明、活泼的“动画片”(现实的或想像中的)。这样,被观察对象由静止变为运动,有益于知觉,观察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六)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合成一些雌性昆虫的性信息素,利用这种信息素,可以诱杀雄虫;也可以用信息素“冒充”雌虫,使雄虫不再去找真正的雌虫,从而起到减少害虫的作用。但是,由昆虫信息素引发出意外的这一系列用途,归根到底,源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不同于常人的敏锐观察。

法布尔有一次在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蛹,带回家不多久,蛹孵化成了一只雌蛾。当天夜里,雄蛾们就从很远的森林里飞来,撞在窗玻璃上嗡嗡作响。法布尔想,雄蛾从几千米外的森林里飞来,一定是受到雌蛾的某种引诱。他很想知道雌蛾是用什么办法传递自己的信息的,雄蛾又是怎么找到雌蛾的。

于是,法布尔开始了多角度的观察。他先用纸把雌蛾挡了起来,雄蛾虽然看不到雌蛾,但还是很快找到了它。这说明雄蛾不是靠眼睛发现雌蛾的。

接着,法布尔又把雌蛾用玻璃罩罩起来,雄蛾看得见雌蛾,但是闻不到雌蛾的气味。结果,雄蛾显得茫然而无动于衷,不知道雌蛾在哪里。

法布尔又用一些干净的棉花在雌蛾身上擦了一下,雄蛾们马上会飞到棉花上,好像棉花就是雌蛾一样。

通过这些观察,法布尔得出结论,雄蛾是靠雌蛾发出的气味而找到它的踪迹的。这种气味就是昆虫的性信息。

(七)有意识地观察训练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得依靠持之以恒的锻炼,观察力的养成与发展也是如此。在学校里,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引导学生作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练习,例如:让学生描绘寒冷的景象,但不得用“冷、冻、凉”之类的形容词;乍暖还寒时候,让学生到公园里或田野上去寻觅春的信息;描绘一个大家熟悉的人,看谁写得最像……实践证明,这些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很有成效。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只要坚持进行练习,观察力就会不断提高,并由“眼亮”而导致“心明”,才能使判断的准确性有保证。

第三节

内涵性思考伽利略说过:“我不愿有一个塞满东西的头脑,而情愿有一个思想开阔的头脑。”其实思考力水平的高下,除了和知识结构、知识量、对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有关外,个人对待外界事物和人的态度对思考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将一起来探究态度在提高思考力中所发挥的作用。众所周知,态度在体育、销售和艺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方面,态度问题却没受到如此重视。

然而,由于我们的思考过程差不多像我们在美术和运动方面表现的那样,难免出格、出错和产生错觉,态度(内在的策略家)的作用甚至更为重要。我不想把艺术,而是把科学作为评估态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的模型。艺术是情感和智力表现的最主要工具,思考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创新的力量思考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源头,但并非科学研究中所做的每-件事都可以认为是创造性的。科学大厦的一个主要部分包括了一个技术和仪器的工具箱。

古希腊的几何学,就是思考的巨大力量的一个明证:埃及尼罗河的发源地经常泛滥成灾,淹没田园,因此,必须反复丈量土地,慢慢地,人们积累了一定的丈量土地的经验。后来,这种经验传入古希腊,并获得辉煌发展,形成一门科学,希腊人抽象地提出了“点”、“线”、“面”、“角”等概念,并进而引发了能计算一系列具体问题的运算公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几何学体系。

实际上,凡是被载入史册的科学家都做过创造性的工作(虽然并非所有科学家的工作都具备这种资格)。历史的视角选择了那些不仅有创造性的而且是正确的人,虽然我们必须注意到,针对富有个性的人们的历史偏见,玷污了这个数据来源。

当创造性工作在进行之中时,对它加以评价要难得多。在真正有创造性的人和被误导的人之间具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大胆的假说、有说服力的展现和漂亮的类比是上述两种人共有的特征。依我看,区分有奇怪行为的人(如那些坚持不懈地发明永动机的人)与真正的发明家的准绳是,有奇怪行为的人在创造性过程的关键行为层面上有致命的缺点。这些缺点包括缺乏谦逊精神、自我夸大、缺乏反思和不诚实。请注意,我不是在此暗示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圣人。他们往往回避去教堂,对参与慈善组织兴趣淡漠。

然而,由现实取向并提供不断反馈的工作而引发的注意力会产生某种积极的态度。比如说,一个人在受到威胁或勃然大怒时是不可能进行研究的。大多数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都特别意识到干扰他们工作的因素。同样,由于创造性行为很微妙,而且易被扰乱,因此内心世界的现实和具体结果之间的联系在有可能对结果进行客观检验的科学背景中也许会更容易得到展现。

永恒的信心想要突破自己的思考力,就必须把握傲慢与谦虚之间的微妙平衡。傲慢被定义为无礼或自大,是过分骄傲所致。一般地说,傲慢是个贬义词,但事实上无礼和自大(特殊类型的)是进行真正创新发现的至关重要的素质。创造性思考的发明家是傲慢无礼的,他们对权威不屑-顾,因为他或她的经验表明,权威经常出错。的确,发明家的职业取决于他有能力说明现行的学问是错误的或起码有能力说明权威忽视了某些重要的东西。他或她的自大是由于期望揭示自然的秘密而造成的,而实际上他们一生都在追求这个期望。这就是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所表现出的那种意义上的傲慢,虽然局外人常常把它视为完全贬义的傲慢。

有创见的思想家必须忍受长期的孤独,必须料到会被人误解,而且也许会遭到同行强烈的反对。他们必须有强烈的自我,足以抵御这些困难。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老是把傲慢视为消极的特征,但就任何领域中探索者或发明家来说,上述的论点表明傲慢可能是成功的关键素质。

成功地使用傲慢的关键是傲慢应该受到谦虚的调和。这种调和产生一种平衡的自信,由于没有更好的词语,我们姑且把它称为性格的力量。这里的困难在于即便有人真正谦虚,但他们是在从事或试图从事某种了不起的事业或困难的事业,这一事实本身就会导致其他人因忌妒而把他们视为自大或骄傲。

很多人对著名的短跑运动员卡尔-刘易斯恨之入骨,这是因为他能够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切实地证明,他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正如他的几枚奥林匹克金牌所表明的那样。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有自吹自擂或骄傲的行为。

学术界中忌妒之风盛行而且可能更加令人难受。那些敢于获取伟大成就、敢于通过发现新事物向权威挑战的人,由于别人的忌妒,要冒着被称为自大和骄傲的危险,即使这样的指责是不公正的。

有几个成熟的意见有助于人们变得谦虚。

第一,不要过分肯定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而且,某人的工作超过了前人工作的事实并非说明某人的前辈愚蠢。

第二,大多数的发现、体系、发明和理论最终都会被更好、更精确、更全面的东西所超越。在一些发展快速的领域(如计算机领域)这种情况在几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人们必须敢于提出重大的假说,但请记住,该假说也许会很快被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某人最初的目标是他的工作要服务于整个人类,那么他的劳动产品便成了奉献的礼物,而不是身份的象征或流芳百世的资本。如果人们的愿望不只是为成功而成功,而是为显示他们确实比其他人更有能耐或更加优越,那么这无异于谦虚的毁灭。也就是说,人们必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攀登山巅究竟是为了挑战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还是为了使自己感觉高人一等?

不能适当地平衡这些因素是学习成绩低劣和妨碍策略性思维的根源。由于专业人员拒绝推测,因此缺乏自信会导致学习成绩低劣。没有大胆的假设、模型和实验,人们会被降格去做单调乏味的日常事务。这些态度会导致追求绝对确定性的愿望,产生拒绝考虑任何“仅仅是推测”的新东西的倾向。不能理解智力远比我们所设想的更为有力,这一点也会导致人们的自尊和他们实际能力之间的混淆。那些自我形象被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损坏的人或那些自我感觉年轻和缺乏经验的人可能无法认真正视自己真正的才能,因而他们可能不会尝试“困难的”或重要的问题。但回头看时发现很多问题原来有简单的解决办法或只要坚持不懈终究会解决。很多当今关键的问题就像比较平凡、报偿少得多的问题一样,有着解决的办法。因而缺乏傲慢会诱发诸多低劣的表现。 ftNdKztKW0xxnnOIp9QyPirDRi2cc3kIvKq+Kp0II0QjIwqe+MBet+z6jKVR3D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