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精神准备: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产生力量。

西蒙学习法需要充分的精神准备。须知1万个正确的考虑不如一个有缺点的行动。爱因斯坦不是在大街上张贴一张“高中毕业生爱因斯坦讲授物理,每小时3法朗”的毛遂自荐广告,怎么会到尼伯尔专利局工作呢?最典型的数俄罗斯科学之父罗蒙诺索夫了,他仅从《小学算术》的序言中知道有个“莫斯科”,猜想那里一定有学校,借了3个卢布,步行1千多里到莫斯科,最后不是成了大科学家吗?

有人说:“下这么大精力钻一门课程,一旦走错了路呢?”印第安部落有这样一个故事:莫西干、克奥斯兄弟两个听说千里之外的普罗奥山山顶上尽是金子,莫西干头脑简单,信以为真,要去寻宝,克奥斯考虑问题比较周到全面,认为这个传说不可靠。于是莫西干独自一人去了。莫西干风餐露宿,吃尽艰辛到普罗奥山山顶上一看,什么也没有。路费也花光了,无奈跟着一个科特族印地安人牧马糊口。而克奥斯呢?虽然他考虑的很正确,也没有走错路,但仍是老样子,什么也没有获得。

走错路不要紧,最怕在原地不动的人。我们要知道过程也很美,学习就是一种经历,无论对的还是错的。

西蒙学习法需精力高度集中。频繁地使用大脑,会不会造成精力衰竭呢?研究表明,人脑潜力是很大的,据称人的大脑是由15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每个神经元可以接受数千种不同的信息,人脑的功能相当于一个这样巨大的图书馆,它可以贮存相当于一个人读了300万年书所接受的信息量。

以记忆力而言,据有关资料介绍,假定18岁至35岁的记忆力为100%,36岁至60岁为95%,60岁至85岁平均85%至80%。过了30岁后,虽然记忆力减退,但由于理解力的加深和经验的增多弥补了这个缺陷。

假定一个人的知识是0,那么他的有效知识百分比是多少呢?他实际需要的知识就是他的有效知识。人的知识面总是大于实际需用的知识,现代人的有效知识大约相当于他总知识的10%。也不妨对学校的教材进行计算,看教材中有多少是现代科技成果所需要的知识,然后再按有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应从实际出发按创造目标的需要选修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像锥子一样,照准一个眼深钻下去是最有效的。还有一比,就像我们拣金砂一样,传统的学习方法是砂子和金砂混在一起来找金砂,而采用西蒙学习法,则要直接得多,是从砂子中吸金砂。

热爱学习的人没有课堂的限制,没必要把一切都往脑子里塞。如果你是天鹅,请选择湖泊;如果你是鱼儿,请选择大海;如果你是莲藕,请选择泥沼;如果你想做一颗闪光的星星,请选择黑夜;如果你想锻炼一下海燕的翅膀,请到暴风雨中去翱翔吧!

第三节SQ3R学习法SQ3R学习法是一种极其高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学习新知识。SQ3R学习法,在世界教学上比较受重视,有的欧洲国家或地区把这种方法列入心理学教学内容中。提出这一方法还是现代的事,是由美国衣阿华大学首先得出来的,联邦政府的其它大学也比较流行这种学习法。

神奇的SQ3R学习法由学习任何书面材料(无论是整体书,一本书的一个章节,还是一篇文章或是其他什么资料)所需的五个方面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它们是:-浏览(Survey)-问题(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all)-复习(Review)SQ3R学习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学习方法。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把它用于学习不同的材料并与你的各种目的相适应。现在我们来逐一论述,具体步骤如下:浏览通过快速的预习或者浏览尽力掌握你所看材料的大意。如果你善于浏览,你就有机会涉猎远比你能详细阅读多得多的书和文章。你也许知道一条古老的谚语:“绝不要以其封面来评判一本书。”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然而对其扫视一眼,你还真能从中获得许多珍贵的信息。它能告诉你:总的主题范围--书的标题。具体的“倾向”或者“角度”--副标题,如果有简介或者说明性的短评,通常被放在封底。作者的名字和他或者她的背景材料以及专长或者履历,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决定他或她的观点是否是值得注意的对象。有时,你从一本书的封面上所得到的信息足以使你明白该书是与你的需求不相适应的,所以你就能从阅读单上把它划掉,以使用你宝贵的阅读时间去浏览其他的候选品种。

扉页是下一个应注意的对象。它能告诉你一些封面上没有提及的有关作者的内容,如专长。而且在扉页的背面可能提供一些对你或许有用或许没用的信息:该书第一版是在什么时候;它是否是进口(翻译)或者国内的作品;它已发行多长时间了;它重印了多少次;你所读版本的时间;它是否是最新的版本;它最后一次修订或再版是何时;出版商的姓名和地址。本书扉页的正面向你提供了一些你在封面收集不到的信息,而扉页的背面向你提供了本书出版发行的全部历史--这能使你确定它是否符合你所要求的时效性。它也向你标明了出版社的名称和地址。

目录是你在浏览时绝不能忽略的部分,将告诉你作者安排了哪些论题。此外,它有时还将向你提供一些信息,作者是怎样组织这些论题的--主题、子题目等等。所以,你对目录的浏览应当使你了解到书中所涉及的论题。并且能给你一些线索使你明白各论题之间有何联系。而且当你阅读了一章或者更多的章节后,你或许还会回过头来再一次浏览目录。也许你拿起本书的目的只是想寻找一些能帮助你回答一个具体问题的参考资料?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浏览就此打住可能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你已经能清楚本书是否包含有你所关心的内容。另一方面,有时你也许会发现目录对你是无济于事的,它不能帮你弄清该书是否适合你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就得看看……作为你浏览的一部分,正文本身也值得你从头至尾翻阅一遍。当你在翻阅时,你可以:注意标题和副标题;阅读每章末尾的总结(如果有的话);注意正文在版面上是怎样安排的;查看曲线图、图表、表格等,阅读特殊的句子。

显然,在这一阶段你所读过的大部分内容很快会被忘掉。但这无关紧要。你的目的只是取得对该书的感性认识--它的风格和结构。它是否正是你所需要的?或者某部分是否值得更加仔细地阅读?

所以,建议你对提到的对一本书的几个方面都应予以浏览。在你具体的学科范围内的书籍不一定都有这些特征。然而另一方面,它们或许有它们独具的值得浏览的部分,例如附录。

浏览或者预习一本书的意义在于决定:这本书有什么内容为我所需?在这一过程中你还可以提出许多其他的问题。

就这样,假如你对浏览全书已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你期望这对你在开始正式阅读它时将有所帮助。你至少可以决定是否值得从第一章开始逐字逐句的阅读(或者你认为哪一章值得你重点关注)。

你可以这样做。然而这却不是最好的方法。或许你可以考虑在浏览的阶段多花一倍时间……问题在你浏览时,如果你认为其内容值得进一步仔细阅读,你就开始向自己提一些你想找到答案的问题。我们现在来看一下SQ3R学习法学习方法“浏览--问题--阅读--复述--复习”的下一个方面。无论何时当你开始仔细阅读正文时,你应当尽量向自己多提出些问题。提问对学习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们能使你的阅读有更多的目标,并能促使你阅读时更具批评性和警觉性,使你成为深层含意的积极追寻者而不是语句的消极吸收者。

许多学生目前都在学习以资料为基础的课程,如远程教学、开放式教学、灵活教学等。一些学生常常是以自学袋为基础,自学袋里装有印刷教学课文,有时还加上各种辅助资料。如果你学习了这种开放式学习课本,你就会知道它们与你现在阅读的书籍一样也会有许多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是常被称之为实践活动或者练习的项目,这是开放式学习教材中(正如本书中一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作者在编撰它们时策划精巧,这将有助于你在阅读它们时的理解。因此,作者将要求你通过了解范例,并提出你自己的实例,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与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等等来应用作者提出的思想。正如本书中一样,作者的评述往往跟随其后以便给你一个反馈的信息。

无论你读什么材料--教科书、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你都应当问自己:“在该材料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如果我想让读者应用这些思想我将插入什么问题才合适?”而且,如果你在阅读中不断向自己提问,那么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

因此,应当进行预先浏览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这能给你提供提问的机会。这样能增添你阅读的目的。刚开始你可能会感到问题的产生不那么容易或者有些牵强,然而当你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得心应手了。询问性地阅读,问题也就自然产生了。

阅读在浏览和提问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SQ3R学习法(浏览一问题一阅读一复述一复习)方法的第三个方面:仔细阅读全文。如果你在初步浏览之后发现你所阅读的内容完全符合你的需要,你就会想更详细地阅读它了。

我们在这里要谈论的是学生常常称之为细心阅读的问题。我们认为这应当是第三步,而不是(如许多学生认为的那样)第一步或是惟一的一步。在进行细心阅读之前,先有更轻快的阅读,也就是浏览和伴随着提问。关于细心阅读我们有相当多的内容要讲。并将在第六章里进行专门论述。因此在这里就不加以细说了。细心阅读意在积极地和批评性地阅读。你的工作不是像吸尘器一样只是吸取他人的词语,而是应当寻求词语背后所蕴藏的主题思想,并把每一种思想与作者的其他思想、其他专家的思想和你自己的体验以及逻辑观念进行对比验证。

当然,在你的整个阅读过程中,你应当一直向自己提问,如:-这篇课文有我所需要的内容吗?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这些是论据还是意见?

-作者是怎样知道这些论据的(或者怎样评判他或她的意见)?

-哪些论据或是意见值得考虑?

-所有这些是否与我的经验相吻合?

复述当你读完材料时,尽量复述其主要论点。在“阅读”阶段不要做笔记。即使书是属于你自己的,也不要在段落上勾画重点符号。记笔记是SO3R方法第四阶段的工作。阅读一篇课文不应以读完而告终,除非你有非同寻常的记忆力。即使你阅读的是最重要的思想,在你放下书几分钟之后或许就会忘掉50%的内容,除非你采取一项积极的措施--复述它们。一般来说,记住你所学过的思想最可靠的办法是运用它们,而尽力复述它们是你能这样做的第一步。

在你阅读期间,应尽力做复述的尝试。这在三个方面有助于你的学习:-你将更集中精力地去阅读,因为你知道读完之后还有任务在等着你;-你将有机会补救任何忽略或曲解的地方;-你将以积极的方式去阅读,因为你必须千方百计地去掌握你所读过内容的要领,并且能以自己的话把它总结出来;一旦你开始阅读,你就会发现下列步骤是有益的:-不时暂停一下;-合上你的书;-告诉你自己读到目前为止你所遇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隔多长时间你应当停下来一次。

如果在读了每一句话之后都停下来复述一遍或许没有这种必要,除非这些句子既长又复杂(在哲学文本中有时会遇到这种句子)。一次至少读一段才能弄清作者的意图何在。

遇到长或者复杂的段落,就有必要把书放下片刻,看你是否能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出主要的观点,但是不要规定每读完一段或是两段后都得停下来。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妨碍你跟上作者论证的整体思路。

在读完每一节之后复述一次也许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目的。例如,在读到下一个新的主要标题之前先停下来盘清存货可能是较为合理的。这样你就可以连续读几页才停下来复述这一部分你所遇到的重要思想。

你自然也想在一章或者一篇文章的末尾停下来,对你在整个一章或一篇文章中所遇到的所有重要思想进行复述。但是如果你读过的这一章很长或者相当繁琐,那么你的复述就不会那么顺畅或抓不到要点,这样你就只能在中途什么地方停顿1到2次对其内容分而复述之了。

因此,对于经过多长时间需要停顿下来复述一次并没有最佳的标准。这是你必须自己解决的事情。而且,毫无疑问,你对不同文本所采用的标准也将是不同的,这要视你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能只考虑复述,还应当记下要点来。对一些主要思想和对你来说比较重要的细节做一些简要的记录。即使是最概略的笔记也比你脑子的记忆有效。你对你所学内容理解的清楚程度很容易过于自信,直到你试着用文字把它们记下时,才会感到事情并非如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此外,你可能还需要一份对你所读过的东西的记录。我们在第七章还将进一步讲述做笔记的问题。

你可能要花去实施SQ3R学习法方法所需时间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复述这一环节。至于要用多少时间这取决于你阅读材料的种类。如果你学习的材料比较难于理解,或者如果你认为有必要记住这部分材料,那么你就可以比阅读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复述和复习上。

然而,如果你在复述某些课文时花去了一半以上用在SQ3R学习法的时间,也不必因此而感到吃惊。倘若文中的思想对你而言是很重要的。那么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实际上,真正浪费时间的学生是那些只以读完本书为目的的学生。即使他们在阅读时理解了所学的内容,然而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除非他们遵循我们所讲述的方法,阅读之后,还得完成复述和复习这两个阶段的任务。

复习通过复习全文来检查你对该文的掌握程度。复习的目的是取得有关复述得怎样的反馈信息。绝不要以为你复述到了每一重点之处,并且复述正确。要知道再一次的检查总能使其结果更精确。然而如果利用的是计算机中的一些资料,这就不那么容易了。

你应当懂得,假设你可能遗漏了什么内容,也许比假设你复述得完全正确更为可取。复习的方法之一是迅速重复一遍SQ3R学习法方法的前面四个步骤。这就是:-浏览该节或者该章的总体结构。(再一次查看标题和相应的总结。)-回忆你所提过的问题。(你能回答所有这些问题吗?有新的问题产生吗?)-重读课文以查看你是否复述了所有重点。

-通过补充你笔记中的一些遗漏点和校正一些错误来完善你的复述。

假如该书或文章是属于你自己的,你还可以划出一些重要的段落用其他标记使其更醒目。

现在我们来把这些步骤应用于本章:首先复述主要的思想(如:想一想标题)。根据记忆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请合上书。

然后重新检查你复述的准确程度。遵循以上的四个步骤或者采用适合你的什么方法。你对你复述的程度感到满意吗?希望能比你平时达到的程度更好。但是,如果你在读完每一章节之后都尽力完成复述任务的话(假设你没有如此做),其结果会更令人满意。

SQ3R学习法方法的五个方面被成千上万名大学生采用过。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他们发现这一方法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大。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你的收益也不会小。

然而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SQ3R学习法不是被盲目遵循的清规戒律或是死板的教条。你必须尽量使它服从于并且适用于你的学习目的。在不同的时机你可以运用它的不同方面。或者你可以适当调节用于每一步骤的时间量。基本的策略应是灵活机动的,你可以在各种场合下巧妙地加以利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可以把前人需经几千年实践才能取得的经验,于短暂的时间里就获得它。

第一节打开速读的大门世间一切事业,都是以零为起点的。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就同他的学识基础,始终是成正比例的。没有厚实的功底、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爱因斯坦在成名以后,发现由于自己的数学基础不扎实,在物理上很难突破,便又重新回过头来攻读数学,所以后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那么,坚固的基础又从哪里来呢?勤奋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提高阅读力,不间断地聚集和积累知识。

阅读是人们获得和聚积知识的主要途径。法国学者安德碎-莫罗瓦说:“当今的文明是我们前人世世代代知识和经验的结晶。要想享有它,就要阅读。无论是讲授或直观教学,都达不到同样的教育效果。图像,能清楚地解说一篇文章,却不适宜培养思维能力。电影和教课一样,放映完毕,也就销声匿迹了;过后想再查看它,很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而书籍,却是我们最好的终生伴侣。”你要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经验和学问,就必须认真阅读书籍。马克思回答:“钻研书籍。”因为书籍是人类贮存知识的宝库。

在学生时代成绩优秀的人,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时间花在阅读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有的人阅读凭兴趣,一味猎奇,沉醉在小说和剧本的故事情节里;有的人阅读缺乏计划,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临至考试就搞突击;有的人阅读粗疏马虎,思想不集中,坐了半天,还不知道读了什么;有的人更是阅读时良莠不辨,把糟粕当成精华,反受到毒害。这些都是不良的阅读习惯。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把阅读者分成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有豆渣;第四类像是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到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

你想要成为第四类读者,就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呢?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具体的阅读计划、严肃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按一定程序进行的阅读方法。

也许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无须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如果你真的达到这个程度的话,那你一定是众人中的佼佼者。因为阅读是一门只有少数人才能精通的深奥的艺术,对多数人来说,掌握这门艺术要经过辛劳而殚精竭虑的磨炼,只有少数人才觉得这是一个融洽而愉快的过程。这里的阅读与一般的读书概念不同,不只是认识书本上的字,而且还要能汲取作者的思想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意识之中。世界显得越来越复杂,阅读和写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上,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途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是我们在人生中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功课,也就是在这个信念的指引下,把自己一生的兴趣爱好都寄托在“使人与书相结合”的工作上,也就是向人们推荐好的书籍和阅读方法,鼓励别人从书本中获得最大的益处。

阅读是永恒的乐趣,唤醒那些还未享受到这种乐趣的人们,通过阅读而写得更好,思想更丰富,生活得更有意义。

但是当我们刚开始阅读时,还是不妨先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有吸引力的读物,如果坚持认为某些书有益,因而强迫别人去读,那就可能一开始就扼杀了我们对阅读的爱好。当然,到了大学阶段,我们对书籍应该具有很高的鉴别力,这是我们在阅读与学习中逐渐获得的。

人们常常因某种需要而去读书,小时候,通常因为这是老师指定的功课,或是为了考试合格;还有一些人对某个问题或某位作家产生兴趣,想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的情况;年纪较大时,为了进一步拓展早年所获得的知识,阅读多半是为了深入理解,积累资料,提高鉴别力,满足自己的爱好或消遣。

很多人说,“假如有时间,我会读得更多。”根据观察,人们一般总是把时间花在最迫切需要完成的事情上,因此抽不出太多的时间阅读。其实,我们只需要从现在开始,每天花15分钟的时间去阅读,正像教育家霍勒斯-曼所说的:“每天读一点,即使几段也好,如果你每天有15分钟的时间阅读,一年之后你就会感到受益非浅。”我们常常会觉得15分钟太短暂了,想等到有更多的空闲时再读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属于我们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

麻省理工大学有一位图书馆学家,他养成了每天花15分钟阅读名著的习惯,20年过去了,你可算算他已经获得了多少阅读时间。事实上,他是一个大忙人,要指导管理一个相当大的图书馆,要阅读很多专业文献,但他还是在短时期内就读完了《战争与和平》、《奥德赛》、《牛津诗选》等名著,由于心灵不断地与伟大作家保持接触,因而他的见解通达,思想充满活力,每天的工作也更能游刃有余。

我们必须学会用不同的方式阅读,既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又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这样做,我们也才有希望消化各个时代人类最杰出的思想,使之融合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培根的原则告诉我们,如何在阅读时恰如其分的使用精力,学会运用这条原则,还需要我们自己花费相当的功夫和才智。在这方面,弗吉尼亚-伍尔芙也曾指出:“不必为了浇灌一株玫瑰,就去淋湿整幢房子。”最后,如何从阅读中获取最广泛最深入的情趣,在这里所指的阅读,需要向作者敞开心扉,信赖他为我们所创造的世界,然后就作者所提供的意境,去发展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想像力。选择一个作家,并且长期了解他,当然在选择时你要慎重,要花费一些时间,找一个能够成为你的朋友的作家,他的一生对你有吸引力,他描写的一切使你感兴趣,然后你不妨与他交往,倾听他们的叙述,随着了解的深入,你们的友谊会随之增长,你们将彼此谈心,彼此关切。正如你有时会交错朋友,要找到称心如意的作家有时也很困难,很难说莎士比亚对你是不是适当,因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朋友,更像是一群朋友。让我们举例来说,如果你选的朋友狄更斯,在你读完他的全部小说之前,你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与他相处,那么你一定想知道别人对他的看法,想更多地了解有关他的一切,于是你会去读他的一切作品。

当然,在发展完美的人格的过程中并非全靠读书,但至少对于智力的增长,书籍无疑是最有力的工具。看完书后也很少有可能完全追上作者,但你必须尽量缩小这个差距。读者与作者之间越接近,两者之间的交流才能越完美。

总之,我们只有从比我们高明的人那里才能学到东西。我们必须知道谁比我们高明,怎样去向他们学习。懂得这两个问题,就是掌握了读书艺术的人。每一个读者都有一定的阅读力,只有把自己的才能和精力运用到适当的、比较有价值的著作上,我们才可能读得更好,收获更多。

第二节全脑速读的秘密在知识的天堂里开满了姹紫嫣红的智慧之花。这是千百年来人类用辛勤劳动的血汗培育出来的。谁能摘取它,那他身上就像插上了一双翅膀,可以自由地去飞翔,去探险,去攻关,去开辟通向理想境界的新航道。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就要把前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期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全部知识都继承下来。

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占据宇宙的中心,就在于人能够不断地学习。除了亲身实践之外,我们主要通过阅读书本来获取知识。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越丰富,他的才能也就越杰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地崇拜一些学识渊博、谈吐优雅的人。这正体现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追求。杰出的才能来自对知识一点一滴的积累,渊博的知识需要我们大量地阅读。因此,阅读力对我们的成长十分重要。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阅读到最多的知识呢?那就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阅读力。

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高速发展、资讯爆炸等,使人们再也不能象传统读书、学习和生活那样慢慢腾腾,不是到处都在提速吗?学习的提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那么什么是全脑速读呢?

全脑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阅读,是运用全脑原理和技术加快阅读速度。全脑速读动用了大脑左右不同的智力区域,包括语言、数学、逻辑、内省、身体运动、人际社交、观察自然等,尤其是视觉智力区域,强化了左右脑信息传输和协同工作的能力。全脑速读技术是一门专门的技术,人们通过训练和练习,才能掌握并加以运用。

速读讲求的是速度,但并不是说速度快就好,而是既快,阅读的质量又好,快中有质,质中有快。如果拿着一本书哗啦哗啦翻过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等于零。

如果掌握了这种速读技术,可以使阅读的速度大幅度提高,高达平时阅读速度的8-10倍,用这种技术来精读或泛读、略读,要比普通人快得多。

通常一个人阅读大约在每分钟300-500字左右,而通过速读训练可以达到每分钟1000-1500左右,极少数速读高手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上万字。对速读内容的记忆可以达到70%左右,其效率异常惊人。

大家一定看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写道:张松运用速读,在曹操的面前背诵出曹操所撰《孟德新书》的内容,说这种书在四川到处都是,连小孩都会,骗得曹操信以为真,一气之下烧掉了自己苦心写就的这本兵书。其实张松运用的就是速读。

可见,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发明了速读这种方法。还有,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的妻子说周伯通保留的是一本假的《九阴真经》,老顽童哪里肯信,黄药师妻子就背给他听,骗过了周伯通,一气之下老顽童毁掉了这本经书。

现在世界流行的速读方法是由美国传出来的。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把这种阅读方法运用到现代教学上,极大地提高了阅读速度。

对于我们华人世界来说,台湾地区在1975年率先开始推广速读。中国内地随着改革开放,速读方法被引进来,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得到推广,这种方法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欢迎。

速读应遵循下列原则:-让眼睛和大脑配合快速反应--眼脑直映。

-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字词上,看书不“读”书。

-反复练习,不断提高。

-注意积累知识,为速读创造条件。

-平时掌握文法、结构、词语等,节省阅读时间。

-在生活中,可以在平面媒体和网络资讯中广泛使用。

那么速读有哪些原理呢?

人们的眼球在读书的时候不是均匀地转动,而是向后跳动,时动时停,只有在停下的时候才获取文字信息,在跳动的时候则转到下面的文字信息上。

眼球大概用1/3秒停一次,通常读1~7个符号信息,这种眼球停下所读的信息符号字数就是视别间距。

视别间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眼动一次大概只需千分之几秒,动的时候不读取任何信息。

如果一个小时用来读书,大概眼动3分钟,停57分钟,占单位时间的95%。这种技术的核心就是扩大视别间距,尽可能整体认知,在眼停摄取信息的时候,增大信息量。尽可能让一组词、短语或整句进入视距,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移动,这就是速读的关键与核心。

读的形式可以有三种:第一种是点式阅读: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速度慢。

第二种是线式阅读:整句或者句群阅读,速度较快。

第三种是面式阅读:做到一目十行,整段或者整页阅读,速度最快。

可见面式阅读是速读所要追求的目标,把点式阅读、线式阅读的视距扩大,也就是在视距内增容,尽量把许多词划分成若干个语意群,减少眼停的次数,使速度大大加快。

由于面式阅读,词与词之间关系更为直接,整个句子被较少的语意群代替了,因此可以大幅提高阅读和理解效率。

下面是阅读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浏览阅读内容。

-浏览书的封面,掌握一些有关信息。

-扫视内容提要,了解主要内容。

-查阅目录,整体把握书的轮廓。

-阅读前言后记等,进一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第二步,速读正文。这一部分是核心内容。

-速读内容,抓住大意,注意力高度集中,选择哪些地方详读,哪些地方略读。详读的地方也要快速,但这种读千万不要以损害质来取量。

-速读和快速思考紧密结合,不能只读不理解,也不能只理解,放慢了速度,既要有量又要有质。

-让速读、记忆和思考三位一体,读有所得,读有所记,最好是把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结构组合起来,产生共鸣,这是速读的理想境界。

第三步,对速读的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加工、记忆、存储,把零散知识变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可以从中得到心得体会和成果,还可以把它们写下来,必要的时候便于查找。

学会了全脑速读,可以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获取无限的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但要勤奋读书,而且要学会善于读书。德国艺术家拉辛曾这样说:“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我宁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阅读是一门艺术,大有学问。科学的阅读方法好比寻求真理的方法,它是打开阅读力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第三节全脑速读训练速读是一门特殊技术,要经过专门训练,但我们可以通过普通速读训练,也就是常规训练,来相应地提高阅读速度,这种训练每个人都可以自我进行和检验。

扫读训练为了较快地获得有用的重要信息,加快阅读速度,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可以运用扫读的方法。这里扫读即扫视阅读内容,从中发现重要信息,如果我们需要查找某些特定内容,运用这种办法最为便捷和有效,它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快速发现目标,达到速读的效果。

扫读有些类似于走马观花,但马不能走得太快,花也要看清楚,有的时候甚至停下来仔细观赏一番,所以扫读并不是一扫而过,什么也没留下来,而是扫有所得,扫有所获。因此必须要掌握扫读的一些原则和技巧。

-根据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扫读,应事先心中有数,扫读的时候就有目标可循。

-扫读时仅仅围绕着所要回答的问题展开扫描,有些类似于军用雷达对目标的搜寻。

-了解和掌握自己所要扫寻的内容以及它所具有的某种反应形式。

-在对阅读材料进行扫读中,快速移动视线,捕捉所要回答问题的某些线索。

-在目标物被发现之后,就可以终止扫读了。

-把注意力集中地放在扫读到的目标物上,大脑进行加工,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程序进行扫读训练,也可以把它们直接运用到实际阅读中去。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快速检阅电话簿、手册之类的印刷品。用扫读报纸、文章等来进行扫读训练、用学习资料进行训练或实际应用,都会提高扫读的速度、水平和质量。

导引训练导引训练就是用手指导引阅读文字,这是用来训练的一种技巧,在实际读书中并不要求用手指导引,这种用手指导引的方式可能还会减慢速度,但是用它来训练却是一种好方法,它也可以用率帮助人们纠正某些读书出声、视点回归的不好习惯。

这是很简单的一种方法,用手指引导视线,在文字上移动,手指移动的时候视线跟着移动,但头不要随着转动。

这种训练能够有助于以手指带动眼球移动,加强理解、记忆,避免视线回游,加快阅读速度,开启心智等,可以按下面的方法来训练:-眼睛跟着手指往下移,手指要在文字的下方,不影响视线,手指移动的速度要和眼球移动的速度同步,不要一快一慢。

-阅读一页结束的时候手指将要移往下页的开始部分,这时可以用左手来引导阅读,右手翻卷书页,也可以换只手来做,即用右手引导,左手翻书页。自己觉得怎么方便、顺手就怎么来,但要两手配合使用。

-眼睛随着手动,眼睛可以阅读手指左侧的文字,也可以阅读右侧的文字,也可以阅读上方的文字,但不宜阅读下方的文字。

-手指在导引阅读中碰到疑难问题等,速度可以降下来,让大脑在这些问题上有时间来加工处理。

-手指导引阅读尽可能避免漏字、漏词和漏词组等。

-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可以快速导引。

反向导引反向导引是与上面正向导引对应的一种速读训练方法,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训练方法,现在的印刷品大多从左到右,所以手指导引也是从左到右训练的。

在这里就不同了,打破传统的阅读习惯,但也并不是说每一行都是从右到左反着来,而是在读上一行结尾时视线不要回到左侧,而是移动至下一行从右到左,到了左端之后,往下再从左到右,到右端之后,再往下从右到左,让视线在阅读材料时呈“3”状游动。

由于它节约了眼睛的来回运动,每动一次都没有落空,也就大大节约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速度。

人们在这样训练的时候可能会很不习惯,做起来也不方便,由于这样打破了传统,又打破了文字从左到右排列意思和从左到右展开的格局。因此有一个适应过程,多练习就可以适应了,习惯都是渐渐养成的。

一旦养成了习惯之后,这种阅读并不会损害理解力,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加集中注意力,进一步理解和加深记忆。

推断训练人们的大脑具有压缩和选择信息的巨大功能,这也正是人类吸收信息的特点所在。虽然我们在读文章时没有从头到尾通读,但是可以找到重点,做出判断,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所谓的推断就是快速地从文章中找到关键词、语意群和主要意图,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这种推断阅读可以极大地压缩文字数量,加快对文章的理解。

平时可以用一些报纸和阅读材料进行训练,经过一定的训练,对获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就可以运用到实战中去,这种阅读适用于读文学作品或某些有特定要求的文章。

程序训练按照一定的固定程序来进行阅读训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展开阅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我们说过大脑具有对信息选择吸收的特征,在处理这些信息时,我们的大脑同样有相应严格的程序。

大脑能否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对获得的资讯重新编码是速读的关键所在,固定程序阅读方法,正好符合这一特点。固定程序阅读内容按如下步骤进行:-文章或书的题目;-文章或书的作者;-出版者与出版时间;-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文章或书反映的重要事实;-写作特点或者具有争议之处;-新的思想以及启示等。

怎样在阅读时实施以上七步?

首先,牢记以上各步的具体步骤与要求。可以把它们先写在纸上。

第二,对照以上每一条,从阅读材料中把有关的资讯接收下来,有的放矢,效果比较明显。放在阅读位置的前面,对照施行,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第三,筛选阅读过的内容,选择七个步骤中提出的要求资讯,对重要的内容加以重点阅读,无关紧要的可以一带而过。

第四,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分析与对比。在阅读的同时加以思考,我们可从中获得什么样的知识,获得什么样的启发。

第五,在完成阅读之后,参照阅读程序,具体落实是否完成了任务,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比、研究,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

第六,良好的固定程序阅读习惯,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在遇到比较艰深的内容时,也可以顺利阅读和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回读。在必须回读的时候,可以在完成之后再进行。 rYR5JwpSF7TtIAtpZKg+CRzbJSnPU1i2aJg2MS8klXqC17zQqOLCPFQKkxsODr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