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我还有一句话要向大家说:我们现在依佛出家,所处的地位是非常的尊贵。就剃发披袈裟的形式而论,可以算是人天师表。例如国王及诸天人来礼拜我等之时,皆可端坐直受。你们还知道这个道理吗?你们自今以后岂可不尊重自己吗?

以上四项已讲完了,不久我要闭关,不能和诸位时常在一块儿谈话这是很抱憾的一回事!然而,我还想以后在关内讲律,大概每星期讲三四次。大家在例假中,也不妨去听听。今天和诸位见面,我非常欢喜。但我所讲的四项,希望诸位牢记在心,以作永久之纪念。

讲的时间很久,不免有费大家的精神,请原谅!

自恣法略例(1)

行法次第--

预白于说戒日小食时,维那打静二下白言:

大德僧听:今X月XX日众僧和合,某时某处说戒布萨。打静二下。

众具堂中庄严,应先期为之。说戒日晨,应具净水香汤鲜花手巾及筹。并应预敷座席或床。

筹:梵言舍罗。极短五寸,极长尺八。极粗不过小指,极细不得减箸,多以竹木为之。

鸣钟集僧应长打百二十下。众集堂外,同说闻钟偈云:降伏魔怨力,除结尽无余,露地击键槌,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

若大小同行法,沙弥应与大僧同集一处。若别行法,应二处集。今例约大小同行法。

入堂恭摄说偈已,入堂烧香。礼佛己,互跪合掌。同说偈云:

持戒清净如满月,身口皎洁无瑕秽。大众和合无违铮,尔乃可得同布萨。

说已,各依位随次而坐。

盥掌浴筹维那行事时,令年少比丘数人助之。维那先取净水及香汤洗手已,取筹浴之。亦浴打静槌柄。浴已,合众同说偈云:

罗汉圣僧集,凡夫众和合,香汤浴净筹,布萨度众生。维那复座。

行众汤水次令年少比丘二人,持净水器及手巾,自上座起,次第行之。各以水盥掌,取巾拭净。各说偈云:

八功德水净诸尘,盥掌去垢心无染。

执持禁戒无缺犯,一切众生亦如是。

次行香汤如前。各说偈曰:

香水熏沐澡诸垢,法身具足五分充。

般若圆照解脱满,群生同会法界融。

打静唱告维那取筹,至打静处互跪。左手捉筹,右手打静二下。告云:

大德僧听,众中谁小?小者收护(三说)。

又打静一下。告云:大德僧听,外有清净大沙门入(三说)。

又打静一下。告云:大德僧听,此众小者已收护,外清净大沙门已入。内外寂静,无诸难事,堪可行筹,广作布萨。我比丘某甲为僧行筹作布萨事,僧当一心念作布萨,愿上中下座各次第如法受筹。(三说又复云)并受嘱授人筹(打静一下立起)。

行筹白数维那行筹时,令一年少比丘助之。复令一人佐助收筹(令年少持筹,一一授与维那)。行筹时自上座起,维那取筹一枝,互跪授之。上座互跪合掌说偈云:

金刚无碍解脱筹,难得难遇如今果。

我今顶戴欢喜受,一切众生亦如是。说时受取,两手擎而顶戴之。

次收筹者亦自上座起,同前威仪。说偈云:

具足清净受此筹,具足清净还此筹。令年少随维那后执筹。维那互跪,上座说偈:

坚固喜舍无缺犯,一切众生亦如是。说已,即还筹。收筹已,互跪授与上座,便数知之。上座不言,即交还维那置几上。

维那又打静一下云:次行沙弥筹(三说)。打静一下。

行筹、收筹、付数,皆同前。

次维那至上座前,互跪取数时,上座当告云:

僧有若干,沙弥若干,都合若干。

维那即起,至打静处互跪。打静一下,白云:

大德僧听,此一住处一布萨,大僧若干,沙弥若干,都合若干人。各于佛法中清净出家,和合布萨。上顺佛教,中报四恩。下为含识,各诵经中清净妙偈。打静二下,大众同声说偈云:

清净如满月,清净得布萨,身口业清净,尔乃应布萨。维那立起。

请说戒师应先请上座说戒,纵已别差,仍须请之。维那至上座前互跪合掌。白言:

大德慈悲,为僧说戒。若上座堪说,即答云:

此说戒事,正当我作。即便说之。若不堪者。

答云:今此说戒,任当某甲。但为老病,言词浊钝,恐恼众僧,令次座说。

维那即至次座前,如上请之。若辞不说者,维那即还至上座前云:次座亦辞不堪。

上座先预知有诵利者,应语维那至某甲所云:

僧差说戒。维那即往被所互跪合掌白云:僧差说戒。维那即还至打静处。打静二下,互跪合掌白言:大德僧听,僧差律师某甲为僧诵律,梵音某甲。律师升高座。打静二下复座。

说戒人出。众礼僧已,互跪合掌白言:小比丘某甲稽首和南,敬白众僧。僧差诵律,恐有错误,愿同诵者指授。白已一礼升座。

散洒供养年少比丘持净水,僧前左右洒之。次洒香汤及散花。后以水花合著一盘,总从一头却行布散,使及两边。初散花时,同说偈云:

散华庄严净光明,庄严宝华以为帐。

散众宝华遍十方,供养一切诸如来。

散花已。维那即从座起,打静二下。梵呗者唱云: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优波离为首,及余身证者。

今说戒要义,诸贤咸共听。

梵呗时,却行散花水。呗竟,年少比丘互跪佛前,烧香炉中。年少复座,维那打静一下白云:行香说偈。大众同说偈云:

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十方。

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维那打静二下复座。

座上问答说戒师打静二下,秉拂诵戒(已下随宜打静)。

诵至未受具戒者出,诸沙弥等各从座起,礼僧互跪合掌。上座告云:此众僧布萨说戒。汝未受具足,不预闻之,各随本业诵习,谨慎莫放逸。至鸣槌时,同赴堂来。告已,沙弥应答云:顶戴持。诸沙弥随次而出。维那在本位前互跪合掌云:未受具戒者已出。又诵: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若有说欲者,应出众,互跪合掌云:大德僧听,某甲比丘,我受彼欲清净,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一说)。

维那互跪合掌云:说欲及清净已。又诵:谁遣比丘尼来请教诫。维那互跪合掌云:此众无尼来请教诫。又诵: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维那互跪合掌云:说戒羯磨。

说竟偈呗诵略教已,当更鸣钟,令沙弥集。然后诵明人能护戒等。维那至打静处,打静二下。梵呗者唱云:神仙五通人,造设于咒术,为彼惭愧者,摄诸不惭愧。如来立禁戒,半月半月说。已说戒利益,稽首礼诸佛。

说戒人于梵呗时,自高座下。礼僧已,互跪合掌。白云:小比丘某甲,致敬众僧足下,敬谢众僧。僧差诵律,三业不勤,多有忘失。愿僧慈悲,施与欢喜。复本座。

祝赞回向维那复打静二下。互跪合掌,白云:

上来行法所有功德,奉祝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真宰,土地灵聪,各轸威神,安神护法。今XXX圣化无穷。文武官僚,长居禄位。师僧父母、善恶知识、十方信施、法界众生,承此善根,俱登彼岸。打静二下复座。

自庆礼散大众皆于本座前互跪合掌,同声说自庆偈云:

诸佛出世第一快,闻法奉行安隐快。

大众和合寂灭快,众生离苦安乐快。

次大众至佛前作礼,说三归偈云: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轻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大众退席。

弘一

丁丑四月二十日第二次草稿时居青岛湛山寺

安居法略例

对首安居法应对一人具议,互跪合掌云: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依某伽蓝前三月夏安居(三说)。

所对者云:知,莫放逸。

答云:受持。

所对者又问云:依谁持律者?

答云:依某甲律师。

所对者云:有疑常往问。

受戒法略例

戒场图(如别纸)--

旁桌上应加拂及静,此是羯磨师问难及说随相四依等处。又于戒场外(距作羯磨处眼见耳不闻处)设一座一几,加拂及静,拟屏问难用。

行法次第--

敷座席

打犍槌

集僧僧坐已,十师烧香礼佛,互跪合掌。同声说偈云:

戒香定香解脱香,

光明云台遍法界。

供养十方无量佛,

见闻普熏证寂灭。

说已入座。

白告众僧坐已。维那立起,礼僧足。至打静处,打静二下,互跪合掌(僧应互跪,

而亦通长跪。若尼则唯长跪)。

白云:

诸大德僧等,莫怪此集。今有受具足戒事,须僧同秉,各愿齐心,共成遂也(打静二下,复座)。

诸师引请人引受者持三衣及钵入。先礼佛,次礼众僧足。复至和尚前,致礼已。互跪合掌。引请人云:

所以请和尚者,此是得戒根本所归投处。若无此人,承习莫由,阙于示导,不相生长。必须请之,计汝自陈。不解故教也。教如是请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和尚,愿大德为我作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

(三说)

和尚答云:可尔。教授汝,清净莫放逸。

受者答云:顶戴持。

夏至羯磨师前,致礼已,互跪合掌。引请人云:羯磨阿阇梨者,受戒正缘。若无此人秉于圣法,则法界善法无由得生。故须增上重心请者,方发无作(请言中,应改云请大德为羯磨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羯磨阿阇梨。答词同上)。

教授师前云:教授阿阇梨者,为汝教授引导开解。

令至僧中发汝具戒。缘起方便,并因此师。重心请者,方乃发戒。请言同上,应改称教授阿阇梨。

七证师(唐时名曰尊人或尊师,宋时名曰尊证)前云:尊师者,以羯磨法非是独秉,必须此人证无错谬。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故须请之(应总请七师,请言同上,应改称落师)。

案准《行事钞》,请师后,由师说法开导。教发戒缘,应在事先,故今略之。《钞》云:必受前时智者提授,不得临时方言发心。若约临时师授,法相尚自虚浮,岂能令受者得上品耶?!

安受者所在受者持三衣及钵,至眼见耳不闻处,以衣钵等安置一边,遥向众僧礼已,一心合掌,虔诚而立。引请人复座。

差人问缘羯磨师即从座起,礼僧已。至打静处,打静二下,互跪合掌。问言:

众中谁能与某甲作教授师?彼受请者互跪合掌。

答云:

我某甲能。复座。

羯磨师打静二下。问言:僧集否等?和合否等?

未受具戒者出等。并同前问答。

羯磨师打静一下。又问言: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若无者答云:此无说欲及清净者。同前:僧今和合何所作为?

答云:受戒羯磨(此愿答也,别答有四)。

羯磨师打静一下,次又二下,乃唱白词。次大德僧听乃至白如是。打静二下,复座。

出众问法教授师应下座,礼僧已,至和尚前,彼此互跪合掌。问云:

度此人否?

答云:已度。

又问:作和尚否?

答云:已请。

又问:衣钵具否?

答云:已具。

教授师至受者所入座。受者互跪合掌。教授师把拂打静二下,安慰言:汝莫恐惧,须臾持汝著高胜处。

《钞》云:教授师至受者所,正敷坐具,坐已。今依他本,别设几座。教授师应取其衣等示之。先执五条衣,语言:此是安陀会。复指七条衣,语言:此是郁多罗僧。执大衣已,语言:此是僧伽梨。复言《萨婆多》论云:此三衣名,九十六种外道所无,唯佛法中有,故今示汝。又执钵已,语言:此是钵多罗。《十诵律》云:钵是恒沙诸佛标志。问言:此衣钵是汝有否?答言是。打静二下。

《钞》云:又指身所著者此名郁多罗僧,似受者先已著七条衣。今稍变易,谓受者先唯着缦衣,至屏问后始著五、七条衣。

次受者,应持三衣及钵而加受法,今略不载。次屏问遮难。受者互跪合掌,教授师把拂打静二下,应语言:善男子谛听乃至若实言实。问遮难文,《钞》中稍有增改,今依《羯磨》。又问言:汝不犯边罪耶乃至汝不有耶?答言无。又言:汝不污比丘尼耶乃至正乖道器?皆答言无。应赞言:善男子,已问难事,十三既无,戒可得受。

准《业疏》畜生二形应转语问。问畜牲者应语云:世有群龙及余精魅能变化者,趣摄畜牲,戒法无预,汝非此等耶?问二形者依《记》应语云:世有形挟两境者,志致懦弱,善恶不成,殊非道器,汝非此等耶?!

又言:更问诸遮,汝今字谁?答言某甲。

和尚字准?答言:我因事至,说和尚名,和尚名某甲。

年岁满二十否?答言满。

三衣钵具足否?答言具。

父母有否?答言有。复问父母听汝否?答言听。

汝非负人债否?答言无。

汝非奴否?答言无。

汝非官人否?答言无。

汝是丈夫否?答言是。

丈夫有如是病乃至汝无如此诸病否?答言无。

应赞言:汝无遮难,定得受也。打静一下。

又言:如我乃至如是答。打静二下。

应教受者立起。为著五条衣,上着七条衣,令威仪齐整,余衣揲袱。钵置囊中,袱囊执手中立。

语言:待至僧中,召命当来!

白召入众教授师还来众中。礼僧已,至打静处,打静二下。合掌立白言:大德僧听乃至白如是。打静二下。白已,至门限内举手呼言:某甲来!

来已。为捉衣钵,令礼僧足已,至羯磨师前,互跪合掌吃戒。

乞戒教授师至羯磨师前,互跪合掌,将衣钵付羯磨师。

立起,为受者正衣服,安慰其心。语云:此戒法唯佛出世,树立此法。秘故胜故,不令俗之闻之。

故六道之中,唯人得受,犹含遮难,不得具受。汝今既无,甚是净器。当深心乞戒,须臾之间入三宝数。若轻浮心,戒不可得。又语言:计乞戒法乃至拔济我。三乞已,教授师复坐。教授受差所任事已毕。

戒师和问羯磨师乃从座起,礼僧已,至打静处,打静二下,互跪合掌白言:大德僧听乃至白如是。打静二下。

正问羯磨师即著本座,受者往座前互跪合掌。羯磨师打静二下,把拂应言:

此安陀会乃至汝今有如是病无耶?并如上一一具答,打静一下。又云:六道众生乃至谛受。打静二下。《钞》中广说受前开导之语,应事前预习,故今不录。

正授戒体羯磨师即从座起,礼僧已,至打静处。受者礼僧已,互跪合掌。羯磨师打静二下,互跪合掌,应先告僧言:大众慈悲,布施其戒。同心共秉,愿勿异缘,令他不得。应四顾望之,不令有非别之相。又告僧言:众僧听作羯磨。

又打静二下言:大德僧听乃至白如是。打静一下。又应语受者言:已作白己,僧皆随喜。

今作羯磨,动彼戒法,莫令心沉举,常用心承仰。又白僧言:当听羯磨。

打静一下言:大德僧听乃至谁不忍者说。打静一下。

又应语受者言:已作初羯磨,僧皆默可。今十方法界善法,并皆动转。当起欣心,勿纵怠意。

打静一下言:大德僧听乃至谁不忍者说。打静一下。

又应语受者言:已作二羯磨法,僧并和合。今十方法界善法,并举集空中。至第三羯磨竟时,当法界功德入汝身心。余一羯磨在,汝当发身总虚空界,心缘救摄三有众生,并欲护持三世佛法。又白僧言:愿僧同时慈济前生,同共合掌佐助,举此羯靡。

打静一下言:大德僧听乃至谁不忍者说。打静一下。

次又打静一下言:僧已忍乃至如是持。打静二下,羯磨师还著本座,受戒者立起。

此时应须量影,为记受戒时日,如律所明。今从略。

说随相及四依次受戒者至羯磨师前,互跪合掌。师打静二下把拂应言(依《钞》应先说劝持之文,今略):善男子听乃至能持。此说随相四重戒。

打静一下复言:善男子听乃至得受。此说四依法。

打静一下复言:汝已受戒已乃至阿阇梨。

打静二下,羯磨师立起复位。

自庆礼辞受者至佛前,礼佛已互跪。说自庆偈云:

遇哉值佛者,何人谁不喜?!福愿与时会,我今获法利。

次礼众僧。复礼和尚二阇梨及七证师,在前而去。大众退席。

且依《事钞》《羯磨》等略录,其错脱处俟后改正。南山晚年,别撰《戒坛图经》,广明受戒之法。俟后暇时,精密研审,再依彼辑录。丁丑二月居晋水南阤初稿,四月居青岛湛山寺第一次修正,弘一。

结戒场及大界法略例

是为兰若处僧坊院相周匝。依院相结大界中结戒场之例。

古传戒场图在露地,以小墙围之。此图且依日本密宗所学说一切有部图而慕写,与南山律颇有不同,聊备参考。

一小墙高二尺许。

二旁开小门。

三地基约高五寸。

四中有小塔高与人齐。

五塔前供桌。

六受戒时羯磨师问遮难处。

七打静用砧及槌。此是秉羯磨处。

八众僧坐处。

新拟定湛山寺戒场图(依讲堂结):

新拟定湛山寺戒场及大界图(大界依院相结):

行法次第--

敷座席戒场内外各敷座。

打犍槌应长打百二十下。分初、中、后,各四十下。若僧少者,唯打初四十下,名三通也(或有先打二下,作前方便)。

图见附录:

打静用槌--

砧--

取槌法屈右手第四、五指,以余三指把之。灵芝云:打槌止为白告静众,不同钟磐打为事用也。

集僧兰若处僧坊院相周匝。若依院相结大界者,宜准可分别聚落,但集院内之僧。白告众僧生已。维那立起,礼僧足。至打静处,打静二下。互跪合掌(僧应互跪,

而亦通长跪;若尼则唯长跪),白云:诸大德僧等,莫怪此集。今有结戒场及大界事,须僧同秉。各愿齐心,共成遂也。打静二下,复座。

唱戒场相预差一比丘唱之。其人应从座起。礼僧足已。至打静处,打静二下。互跪合掌,作如是言(以下唱相依湛山寺戒场及大界图):

大德僧听:我(此住处)比丘为僧唱四方戒场相:从堂内东南内角,西回至西南内角;从此北回至西北内角;从此东回至东北内角;从此南回还至东南内角。此是戒场外相一周讫。三唱已告僧云:已唱戒场相讫。打静二下复本座。

结戒场法秉羯磨师乃从座起,礼僧足已。至打静处,打静二下,互跪合掌--

问言:僧集否?

维那互跪答云:僧已集。

羯磨师打静一下,又问言:和合否?

答:和合。

同前:未受具戒者出。若有即遣出。

答云:未受具戒者已出。若无即云:此众无未受具戒者。

同前:僧今和合何所作为?

答云:结戒场羯磨。

羯磨师打静一下,又二下。乃唱白辞:大德僧听乃至白如是打静一下,次又一下。乃作羯磨:大德僧听乃至谁不忍者说。打静一下,次又一下。乃诵下文:僧已忍乃至如是持。打静二下,众僧出戒场外。

依《僧衹律》作白已问僧成就否?僧中知法者答言:成就。羯磨已,亦尔。若白四羯磨者,第一第二第三,亦如是别别问答。此唱相文甚简略。若委明者,如《事钞》。

唱大界相同前--

大德僧听:我比丘为僧唱四方大界内外相。先唱内相:戒场墙外东南穿墙成就外角,此是大界内相东南角标。从此西回至西南穿墙成就外角,从此北回至西北穿墙成就外角,从此东回至东北穿墙成就外角,从此南回还至东南穿墙成就外角。此是大界内相一周讫;次唱外相:寺院正门内大墙东南内角,此是大界外相东南角标。从此西回至正门内西南内角,从此北回穿西院墙成就凹入西南内角,又从此西回至西院内西南内角,从此北回穿墙至西北内角,从此东回至东北内角,从此南回还至东南内角。此是大界外相一周讫。彼为内相,此为外相,此是大界内外相一周讫。三唱已,告僧云:已唱大界内外相讫。复本座。

结大界法依前可解。

阤此乃草稿,不免错脱,俟后改正。丁丑二月,居晋水南初稿。四月居青岛湛山寺,第一次修正。弘一。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今日万寿禅寺(1)念佛堂开堂,余得参末席,深为荣幸!近十数年来,闽南佛法日益隆盛;但念佛堂尚未建立,悉皆引为憾事。今由本寺住持本妙法师(2)发愿创建,开闽南空气之先。大众欢喜,叹为稀有!

本妙法师英年好学,亲近兴慈法主讲席已历多载,于天台教义及净上法门悉能贯通。故今本其所学,建念佛堂,弘扬净上,可谓法门之龙象、僧中之芬陀也。

今念佛堂既已建立,而欲如法进行,维持永久,胥赖护法诸居士有以匡辅而助理之。

考江浙念佛会规则,约分两端。一为长年念佛;二为临时念佛。

长年念佛者:斋主供设延生或荐亡牌位,堂中住僧数人乃至数十人,每日念佛数次;

临时念佛者:斋主或因寿诞或因保病或因荐亡,临时念佛一日、乃至多日--此即是水陆经忏之变相。

以上二端中,长年念佛尚易实行。因规模大小,可以随时变通,勉力支持,犹可为也;若临时念佛,实行至为困难。因旧日习惯,惟尚做水陆诵经拜忏放焰口等,今遽废此习惯改为念佛,非易事也。

印光老法师文钞(3)中,屡言念佛胜于水陆经忏等。今略引之:

《与徐蔚如书》云:“至于七中,及一切时一切事,俱宜以念佛为主。何但丧期?!以现今僧多懒惰,诵经则不会者多;而又其快如流,会而不熟,亦不能随念。纵有数十人念者无几。惟念佛则除非不发心,决无不能念之弊。又纵不肯念,一句佛号,入耳经心,亦自利益不浅。此余决不提倡作余道场之所以也。”

又《复黄涵之书》数通中,皆言及此。文云:“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余与知友言。皆今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日舌亦不能诵。懒人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亦可例推。”

“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人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持欲者,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

又云:“至于作佛事,不必念经拜忏做水陆,以此等事皆属场面。宜专一念佛,俾令郎等亦始终随之而念;女眷则各于自室念之,不宜附于僧位之末。如是则不但尊夫人令眷实获其益,即念佛之僧并一切见闻无不获益也。凡作佛事,主人若肯临坛,则僧自发真实心;倘主人以此为具文,则僧亦以此为具文矣!”

又云:“做佛事一事,余前已详言之。析勿徇俗,徒作虚套。若念四十九天佛,较诵经之利益多多矣!”

又《复周孟由(4)昆弟书》云:“做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别佛事。并令全家通皆恳切念佛,则于汝母于汝等诸眷属及亲戚朋友,皆有实益。”

又云:“请僧念七七佛甚好!念时汝兄弟必须有人随之同念。”

统观以上印光老法师之言,于念佛则尽力提倡;于做水陆诵经拜忏放焰口等,则云决不提倡。又云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又云诵经拜忏做水陆有名无实。又云念经拜忏做水陆等事皆属场面。又云徒作虚套。老法师悲心深切,再三告诫。智者闻之,详为审察,当知何去何从矣!

厦门泉州诸居士,归依印光老法师者甚众。惟望懔遵师训,努力劝导诸亲友等,自今以后,决定废止拜忏诵经做水陆等,一概改为念佛。若能如此实行,不惟闽南各寺念佛堂可以维持永久,而闽南诸邑人士,信仰净土法门者日众,往生西方者日多。则皆现前诸居士劝导之功德也。幸各勉旃!

古今尺略图记

自清吴(上客下心)斋大澂所撰《权衡度量实验考》摹写。

是书为扶桑阿井荃庐旧藏,清季上虞罗振玉复刊。书中专据实物改验,舆摭拾陈言者异也。丁丑二月,演音并记,南陀别院。

周尺考记

南山律尺量,皆用周尺。今考周尺一尺二寸,当唐尺一尺。《行事钞》谓唐朝用尺,五种不同,必以姬周尺种为定,官市衡量,无事不平。《资持记》释云:五种者:旧云南吴尺(短周二寸)、姬周尺(十寸为定)、唐尺(加周二寸、尺二为尺)、山东尺(加唐二寸、尺四为尺)、潞州罗柯尺(加山东二寸,尺六为尺),国家不禁,致此多别。至于公用,还准周尺(参看《资持记》第十册第十九卷二十一页,及下附《古今尺略图》并《周尺别形》)。 gRmZtQjbB32/+oC+3worql0MIG1ffCM4HbuL5z4l/m+8uGFLePPKfWPw0jGtOV3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