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多少人都向往你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你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只是为了与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隐居中你拥有了淡然的心态,豁达的胸怀。

庄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人们都知道“庄生晓梦迷蝴蝶”,人们也都知道你愿意做水中的小鱼。你在自然中生活,你的思想触摸着身旁的一草一木。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草因你而茂盛,水因你而清。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你双膝跪地,仿佛在向大自然祈求。你祈求她不要伤害你的孩子,哪怕夺走你的生命。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自然伤害你的时候,你却为生命撑起了一片天。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你不仅没有倒下,还组织大家积极展开生产自救。你始终站在与死神抗争的第一线,你始终站在与大自然战斗的最前沿。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你知道,生命才是最神圣的。

我们向往自然,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却不怕自然灾害。我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希望自己能如水般清澈,如草般茂盛。我们喜欢恬静的生活,我们喜欢清新的空气。但当自然向我们发起挑战时,我们也绝不会退缩。人是因自然而生的,但却不会因自然而亡。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更加懂得与大自然相处,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培养了一种韧劲。我们懂得利用自然求得安稳,我们知道追求自然提升境界,我们更明白在灾难后我们会一如既往,我们更清楚人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淡然。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睿智。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懂得感恩。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学会坚韧。

[亮点透析]

作文开篇非常规范地由题目材料引入正题,只就“自然界”这一释意展开论述,论据方面,由古及今,由个体到群体,表现人既同自然和谐相处,又不为天灾所屈服。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彰显人性闪光的一面,同时也明确了在自然中生活所应持的态度。

山东卷

[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指点迷津]

“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是一首阐释佛教教义的诗《乐道歌》中的名句。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还在一个“自”字。“自”就是顺其自然,不需要人为干涉,有功到自然成的意思。可从“春”和“草”这两个名词入手,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别,这不是普通事物之间的对照,而“春”是“草”之势,之境,之际遇。春既可以理解为机遇,也可以理解为成功的条件。势起则物兴,境谐则物茂。

[经典范文]

蝶变

谁不期盼破晓的绽放绚烂一季的辉光?

谁不渴求篱下的花艳夺魁满园的荣耀?

谁不梦寐蒹葭的双生双息羡煞湖光的潋滟?

谁不欣赏蝴蝶曼妙轻盈的舞姿、动人的旋律之下婉转的飞旋,又有谁彻悟了蝶变的焦灼、等待,临近破茧时耐不住的狂躁,好似一跃而生出温柔一刀的牢笼,然而那守不住一季的庄重之蝶,在破茧期未到便提前赏览景致的顷刻,断翅的断翅,无触的无触,残缺的身体孕育了一年的包容却抵挡不住这一季的浮华。

我为残蝶感到万分的悲痛和莫大的伤情。它们佝偻着不健全的躯体爬行,想饮草叶上的露水,微弱的渐黄的草叶已没有青绿的映像,残蝶没能感受到露珠的清凉,它不堪忍受这折枝的生命之重。蝶儿蝶儿,草叶尚且知道春末的最后一缕风将结束自己的童年,开始迈入青年前的这场成人礼,为何如此灵动的你却等不得片刻,扑闪出自己满世的妖娆,而换来今生莫大的悔恨。

你需要等,草叶需要等,嗷嗷待哺的雏鸟需要等,最伟大的英灵们需要等,等待不是静静伫立,等待不是兀然独坐,而是为生命戴上一顶更美的花环,为人生披上一件更华美的羽衣。等待不是久久地凝望,等待也不是迟迟不归的痴傻,在等待中我们磨炼心智,锻造刚硬的围墙,保护自己娇弱的精神世界。等待不像温室里的花朵,在潮湿温暖的花房里自在悠游,永远走不出那比掌心高出一度的温暖。这种娇怜之花的等待像是天上的群星,永远蜗居在银河系,在那里活得潇洒烂漫,而一旦陨落则是废石一样暗淡无光,失去了往昔的润泽。这样的空虚等待和那提前破茧的蝶儿如出一辙。

蝶儿何尝不悔过?想回到往昔的辛苦,尽管现在想来那往昔的辛苦是多么的不足挂齿。若是回到那曾经的似水流年,我知道你是会坚守住那短短一季的犹豫。春去夏来之时,满园芬芳之时,阳光沐浴大地,雨水清洗草茎,乌云遮蔽艳阳,鸟儿做伴歌唱。而蝶儿将是满园最美的舞者,翩翩飞舞直到秋叶成堆,你默默坚守的灵魂仍不会枯萎!

春来草自青,等待那初春、仲春或是暮春的来临,让春点亮你彩色的人生,拥有心底的期盼,怀抱着坚守的本真,我们都会有蝶变时绝美的容颜,惊诧整个世界的脸庞。

[亮点透析]

全文围绕题目“蝶变”组织材料,通过蝴蝶耐心等待破茧期(时机)以获得属于自己的美好来诠释“春来草自青”的含义。主体对象形象优美,文学意象丰富多彩。语句富于诗意。

湖北卷

[命题作文]举手投足之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指点迷津]

该作文题启发性较强,重在引导考生进行心灵对话,去感悟自然,思考人生。作文中的三个“如何对待”给了考生切题方向与启示。“举手投足”即是要从细节处见真知,想写好这篇文章,需充分调动生活积累,从中找寻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细节,提炼观想。总之,有所积累,有所思考,人格修养有所历练,才能将作文发挥好。

[经典范文]

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正宗牛肉,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

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

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亮点透析]

文章以真情打底,语言质朴温润,选取了外公与外婆间细微动作、对话,看似琐碎、平常,却真实生动,老年夫妻间的相濡以沫跃然纸上。作者对生活细微处的观察、体验功力深厚。

举手投足之间

生命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人类也已从年幼懵懂的种群成长为拥有高度文明与智慧的生物。知识与责任让我们渐渐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我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善待自然。而我想说,善待自然,就请从举手投足之间做起。

这个世界有很多环保主义者。他们可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来抗议日本人对鲸的残酷杀戮,他们也可以建造奇特而坚固的木屋过树上生活来反对商人们对森林的砍伐。有时候,我们不由觉得那样的勇气与壮举离我们太遥远。没有错。但爱与善待并不总是要用惊天动地的牺牲来表达。在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就可以表现出对自然的善待。

弯身绕过低垂的树枝,轻轻扶起被吹偏的花朵,爱怜地送走不慎落到你书本上的年幼的蜘蛛,殷勤地款待无家可归、饥肠辘辘的流浪狗……生物之间平等的爱与尊重遂自举手投足之间显现出来。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自然辉映在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里,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是对自然的珍惜与保护。我们需要规模组织都很庞大的环保运动,但更需要涓滴成海的微小和细致。

动画片《西游记》里有一幕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唐僧正在打坐念经,忽然一只蚂蚁掉落在他的手上。唐僧并没有粗鲁地甩动手掌或是直接将这只小虫碾死,他只是轻轻地将蚂蚁所在的那只手放在地上,让惊慌失措的蚂蚁安全离开。记得小时候我每看到这一段,总会嘲笑唐僧的迂腐和虚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明白,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善,才成就了一个慈悲为怀的圣僧,才显现出佛的博爱与睿智。同样,当我们于举手投足间,积累对自然的善待,谁又能说我们不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呢?

是谁说过,人类要用博爱的宇宙观来看待自己,看待地球。宇宙观,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平等地对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地球上普通的一员。而涉及到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我则认为,要用最微观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看待自己的行为。因为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小小善举,才折射出一个灵魂的光芒,才体现出一颗满盛爱与美好的真心。

[亮点透析]

应该说作者借这一命题很好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举例说理与情感抒发结合得恰到好处,从动画片细节处获得感悟的材料运用得当。语言上,基本功扎实,行文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湖南卷

[材料作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指点迷津]

形式是考试中常见的以古典诗句作为切入口的作文。领会诗句意境是,解读文题主旨必不可少。诗句最为明显的立意就是“距离产生美”,此外联系诗句,也可展开联想:早春二月,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也可以“朦胧美”与“平淡美”等为话题。

[经典范文]

彼岸花

许多人说,距离产生美。

某80后作家说,一切事物都要隔层玻璃才好看。

成人童话家说,产生崇拜的前提是距离。

古人形容美人美态,说“美人隔花端”。

距离,是何神物?有着这般神效?隔着时间或者空间的河流,为何我看见的彼岸是姹紫嫣红,是火树银花,是曼妙芳华?

我想说,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开启了许多童话和美好。

这种美好,古今皆有,像《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姣好女子立于沙洲,就是那一方无情水隔断了你侬我侬,留住了诗情画意,摒却了没有距离的遗憾。古时的山水泼墨画,均会留出一些空白,或者拉远视界与山水的距离,使人感到山也朦胧,水亦空奇,看到的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山或许遭人樵采,已经满目疮痍;水或许已经枯涸,剩一摊烂泥,不管如何,留给我们的,是距离带来的“清、寂、和、静”。

人与人交往,有距离会更美好。席慕容说,友谊像花香,还是淡一点才好,越淡才会越持久,越淡才会使人更留恋。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双方隔得远一点,才看不到那些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像那个“豪猪取暖”的哲理故事里,只有留出恰当的距离,才能既取得暖又不伤害对方。

我很喜欢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且有出世的氛围。我理想的人生像我朋友写给我的一封信里的一句:在入世中做着出世的梦。融入世事但要超越世俗,或许过的是吃饭、写信、学习、聊天的平淡生活,但会用一段刚刚好的距离划出一条心河,在此岸做着“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美梦。彼岸的春色正浓,我们去看陌上花开。

[亮点透析]

看似朴实的作文,实则暗潮涌动。语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具。对《蒹葭》的解读,精当凝炼;对席慕容话语的引用,寓情于理;末尾的“看陌上花开”,点明文意又不落痕迹。

远近焦距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好恰当焦距,以最好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

禅宗有句话:“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和态度。而眼界开阔又由你看事物的距离决定。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许多事烦恼,这只是因为你对生活还有太多执著,痴迷。

“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名利”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还会不开心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首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也有三个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太拘泥于课篇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死抓每个词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脉络,走向、把握深义?经历这个苦苦跋涉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这时需要你跳出思维桎梏,用博大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密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的美好。

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仅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地面对你拥有的一切。春色迷人,走近它却害羞消失;海水蔚蓝,亲抚一泉,它只是纯净无色。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散尽家才,剃发归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看破红尘,“五色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的眼界,终成一代宗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

[亮点透析]

全文立意具有启示性。开篇即借禅门的一句偈子将人生价值与视物的眼界、距离联系起来,通过富有哲理的俗语、诗句及人物倡导积极的生活态度,说明眼界开阔,才能获得最好生活。

江苏卷

[命题作文]好奇心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怀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现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指点迷津]

题目看似容易,实则难写出新意,考生一定要将最新颖、最准确、最灵动的思维智慧借助最别致、最优美、最得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好的创意来源于平日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思考。用眼观察生活,用心记录生活,既要积累一批活生生的生活故事,也要通过优秀的影视节目、期刊报纸拓展知识面,参悟他人叙事说理的方式,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创作。

[经典范文]

好奇心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咝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

景德名瓷

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正一板一眼地给他新收的徒弟们授课。

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滑过我的腰际,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度。老师傅凝神,对他的徒弟们道,这必将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接着,那沧桑而有力的手颤颤巍巍地在我光滑的周身上刻下斑驳的纹案。如游龙走笔一般,矫健而又苍劲。

一名年幼的孩子正趴在窗口好奇地盯着我。我朝他微笑。马上我将进入那窑窖接受炉火的重重考验,而我的美丽也将令人惊叹不已。

好奇开窑

我被放进了那黑色的巨大的窑窖中等待着烈火的焚烧。然而,我不畏惧,美丽的背后一定会有付出。我的命运就是这重重烈火的锻炼,我流泪……

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尽收眼底。他好奇地扭过头,望着我流着泪却坚毅的背影,眉头皱着,悲哀地目送我进入了炉窑。

他应该在好奇为何连陶器也会哭泣。我笃定,他看见了我流下的泪水。一滴又一滴地在这闷热难耐的炉窑中,一点又一点地蒸腾又蒸腾,在我的眼中结成一缕薄薄的茧。

孩童受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午后悄悄地打开了这扇重重炉火烧炙的铁门。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狂野的火舌吐着流泻出来,在午后的沁凉的清风中慢慢平息了怒火。

孩童惊奇地瞪大了眼睛,“陶瓷哭了!”他大声喊道,童稚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庄镇。

美丽积淀

那一瞬,我听见丝丝缕缕的裂响在我周身响起,听见老师傅生气地拂袖而去:“顽童,你的好奇误了它的美!”而后,是孩童的辩解:“陶瓷哭了。”然后的然后,我慢慢地睁开了疲惫的眼睛,世界上第一件薄丝云缕裂纹陶器便诞生了。

人们惊奇于我的美丽。那交错分布的裂纹,如丝如缕,纵横阡陌,如同肆意流过的泪痕那般清晰可见。

我微笑,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我感谢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单纯,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惊叹!

在一阵惊喜与称赞声中,我闭上眼睛。历经了千年,在这森然寂寞的博物馆中延续着千年以前的梦。梦中一名孩童悄悄地打开窑门,看见我微笑的嘴角后惊呼。我望见他纯澈的眼眸,那里灵动着两个字--好奇。

[亮点透析]

作者选择独特的视角,以中国特有的“青花瓷”陶器文化题材为写作内容,品位高雅,内涵深沉,文笔优美,谋篇布局可以说匠心独具,既可当散文诗来吟咏,也可作为艺术童话来阅读。

好奇心

坐在我前桌的那个人竟然没来参加考试?看着前面空荡荡的座位和那空白的答案纸,我的好奇心蠢蠢欲动。

她(他)是因为害怕吗?

如果是这样,我只能表示理解但并不赞成。我们这一届是江苏高中课改的第一届,放在科学实验中也就和“小白鼠”差不多,从教材内容到考试形式都是全新的,从老师到学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真正信心百倍的能有几个呢?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就临阵脱逃。高考固然可怕,但仔细想想,高考也是可爱的。它意味着我们终于能和数不清的作业、上不完的晚自习和考不完的试卷说再见了!我们终于能以最公平的方式和同龄人展开较量,证明自己的实力了!毛主席说得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以对于高考,今朝的咱们不用怕!

她(他)是因为复习太认真而病倒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真的太不值得了。高考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是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五六十年的生活质量,很多家长都把高中生活说成是“辛苦三年,幸福六十年”,但高考的成败并不代表一切,上大学是一条出路,不上大学也照样有很多创造美好生活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古训永远都不会过时。所以,何必为了一次高考把自身给搞垮呢?高考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啊!还是咱毛主席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她(他)已经被某所著名院校提前录取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我只能说:“太羡慕了!”上学期,我们班也有一位同学被南大录取了,当时那个轰动啊,真是无法形容。班上同学都羡慕得有点儿嫉妒,拼命吵着让那人请客,后来还是“老班大人”结束了这场骚乱,以每人一块德芙巧克力收场。要是我前桌的这个人真的被提前录取了,我倒挺幸运的,兴许还能沾沾她(他)的仙气,最后也能上一所重点大学,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唯心主义思想啊?

去年有部特火的电影,叫《好奇害死猫》,说的是好奇心毁了一个家庭。不过今天,在这个考场上,好奇心帮了我一个大忙!顺利完成了这篇命题作文。要是有幸能拿到不错的分数,我一定会对身边所有的人说:“好奇心真是个好东西!”

[亮点透析]

作者在考场上就地取材,十分直接且巧妙地扣住了“好奇心”的主题。文中的三段揣测,通过作者亦庄亦谐的笔调,将一个高三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活动呈现出来,读来异常生动。

浙江卷

[命题作文]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指点迷津]

面对天天身处其间的都市或乡村,考生应该时时能“触摸”,处处有“感受”,因个人的生活环境与心理体验不同,题目也就包含了许许多多丰富而具体的内容:自然风光,诗情画意,人文风情,人间温暖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平凡生活的感悟等等,都可成为作文的切入点,点睛之笔则要看考生能否从对种种现象的观察中作更为深刻的思考与认知。

[经典范文]

感受乡村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亮点透析]

开篇的一番乡村景色描述迷人悠然,与此后描写的实际乡村生活形成了极大反差,这更突出了作者的意图:唤醒人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农民问题。作者文字功底深厚,排比句的恰当运用,使全文充满一种深沉的情怀。

触摸都市

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隐居田园的自在与宁静,不能不令人向往。而余秋雨的那句“依我看,夜晚的景色除了月亮,就是万家灯火”,更令我欣喜,去欣赏那万家灯火的美,去触摸都市。

月亮那样遥远,那样宁静,那样纯洁,却在夜晚照耀着喧闹的都市。两者如此不统一,却又如此和谐。而那喧闹的城市犹如在教堂戴着耳机听摇滚一样另类。想去触摸,想去了解,为何如此神奇。

远方的霓虹灯闪耀,车水马龙,夜深了,却还繁华着的都市,我喜欢你的活力。像是一颗年轻的心,激情地跳跃。不比乡村,那缓慢的节奏,也许适宜老者的居住。都市,我触摸到了你的激情,你的年轻。

月亮的光芒将渐渐被取代,那快到地平线的太阳即将升起。

这段时间的都市反而安静了,像一个少妇卸妆后露出干净、朴素的面容,同样的美好;像一个啼哭的婴儿,安静地在梦乡游玩。都市的安静是如此难得,更令人珍惜。昨夜万家灯火的美景褪去。都市,我触摸到了你的宁静,那种比乡村更难得的安宁。

太阳努力攀爬,那阳光先到达,而后自己才终于气喘吁吁一跃上了地平线。穿梭于小巷的流动小摊叫卖早饭,有急匆匆挤公交上班的人,有戴红领巾拿着牛奶上学的学生,我喜欢那种忙碌的样子,不管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理想,那种被他人认为麻木的忙碌真的让我觉得充实。不像山野的游魂,无所事事。都市,我喜欢你的忙碌,并总在清晨触摸它。

有次回老家,在家门口等奶奶,忽然安静的心跳莫名加快,偶尔听到家畜的叫声,太寂静了。我适应不了这里的沉静。

我想念都市的万家灯火,我想念都市的年轻,都市的忙碌。

这些天中每个时间段所触摸到的都市的不同,使我感到欣喜与新鲜。擦肩而过的行人,绿了又红的红绿灯带给我好奇,好奇带领我去触摸它们的背后的新玩意儿。

希望可以在城市中找到我的梦想,因为我喜欢它的年轻与忙碌。

[亮点透析]

作者在写作上讲究欲扬先抑,开头部分借陶诗从乡村写起,然后笔锋一转,落笔于都市。文中所描绘的都市生活,其实人人都有所见,难得作者从这些细节处延伸了自己的观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

四川卷

[话题作文]坚强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指点迷津]

地震之后,再也没有比这个题目更好的了。这个题目非常简单,但简单的题目要写出新意,写出特色还是比较难的。地震中坚强的故事太多了,“可乐男孩”、“灯光女孩”、“敬礼娃娃”、“坚强警察”……大家都耳熟能详,倘若能通过特别的立意点来组织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故意铺陈,应会有理想的结果。

[经典范文]

地震兄妹

5月永远都是那么潮湿。已是初夏的阳光特别的刺眼,地震过后的四川空气是那么的沉闷。满天的灰尘在山谷中旋转,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这片大地。

山脚下,国道上,一个13岁的小男孩背着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在因为地震已变得坎坷的路上。沾满灰尘的衣裤,满是泥土有些磨损的胶鞋,向人们透露:他们是从遥远的灾区徒步而来。

通过记者的报道我知道了他们是灾难的幸存者。他们的家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父母亲人在灾难中死亡,房屋全垮了。哥哥背着年幼的妹妹,走了三天的路才来到这国道上。

随着镜头的推移,给了这对兄妹一个特写。哥哥脸色如灰,眼神却出奇的坚毅,仿佛黑夜中闪烁的灯。妹妹自在地在哥哥背上喝着水,脸上一片宁静和好奇。

记者问:“你要把妹妹带到哪里?”

他回答:“我要把她带到安全的地方。”语气中有不可置疑的坚定。

也许,妹妹曾经问过哥哥:“我们要去哪里?”

三天的时间里,哥哥也不知多少次地安慰妹妹。余震不断,滑坡不断,塌方不断,灰尘漫天飞扬,从地底不时传来的奇怪的嗡嗡声中,不知哥哥是怎样煞费苦心,才抚平了妹妹心中的恐惧;也不知哥哥采取了什么办法,压住了妹妹心中对父母的思念。三天的山路行走,哥哥历经了多少艰辛才解决了平时看似简单的吃喝问题!

正是因为哥哥心中有“带妹妹到安全地方”的信念,才让他变得如此坚强;正是有了哥哥的坚强,才保证了妹妹至今无忧无虑。

看着这个镜头,我想起了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晶莹的泪水滑过我的脸庞,我觉得他犹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般坚毅。

一对平凡的兄妹注定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哥哥注定了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本不属于他的责任。地震兄妹的镜头不断在我脑海显现,哥哥的坚强会鼓励人们,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要坚强地挺过去。总理曾经说过,房子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断了可以再修,只要人在就好。

有句古语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经历了这番磨难的地震兄妹,将来一定会和同龄人一道,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祝愿兄妹一路走好,祝愿所有活着的人们一路走好。

[亮点透析]

文章开篇即交代背景。随后用特写、素描以及对话等多种形式将人物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排比句的运用,更是将笔触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力地拓展了主题,深化了主旨。

悲中行

戊子岁,四月初八。川静其波,鸟罢其鸣。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恸哭。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

--序

汶水东流不复西,神仙难改地震袭。

川蜀儿女多苦难,一片荒城尽眼底。

映现当年唐山景,尽是残垣与断壁。

秀丽河山浩劫后,昨日今朝各两异。

都道零八年岁好,为何灾难紧相逼。

江山如画景色美,怎奈苍天生妒忌。

北国刚受冰冻灾,天府又遭夷平地。

川静其波鸟罢鸣,齐哀满目皆疮痍。

江天五月渐阴沉,满腔悲痛灰色弥。

油绿麦田无人收,万千苍生宿路隅。

平生有泪不轻弹,今朝闻此泪如泥。

武候诸葛若有知,不堪目视亦掩泣。

彭祖寿延八百载,可知人命仅须臾。

州州郡郡华夏土,一砖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万事吉。

花儿凋谢来年开,来年风景更旖旎。

茂年男儿体健壮,安能袖手闻羌笛。

理会百姓疾与苦,血汗合流同舟济。

绵薄微力不足道,奇迹因爱八方聚。

竹丝管弦为君鸣,可敬可赞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园,蜀山青青蜀水碧。

龙的传人谁可胜,只手亦有撑天力。

汉羌一家爱无疆,我齿你唇永相依。

旺兴岁月定轮回,红霞当空雄鸡啼。

红烛数盏列堂前,潜心默祈哀思寄。

白云苍狗命难料,生者奋进逝者息。

青史铭刻五一二,永记今朝万人罹。

川蜀儿女多坚强,还把灾难视蝼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惟见山河齐悲兮,黯然神伤。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还看万众一心兮,不屈脊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奋起兮。多难兴邦,中华坚强!

[亮点透析]

作者以歌行体和楚辞体写汶川地震,不但诗的内容十分真切感人,而且还是一首藏头诗,第一排下来分别是地震灾区的地名,把四川所有受灾的地方全部连在一起!可见其才华横溢,能在高考的考场上写出这种文章,不得不说是奇才。

安徽卷

[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指点迷津]

这一命题作文与全国卷1抗震救灾的材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稍显含蓄,契合了传统的“文以传道”的创作观,且立意考点更加明确。在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的时事背景下,考生不难入题,但“感动”的同时不要忘了“出发”,令人动容的事件或人物材料都是为这一题眼服务的。

[经典范文]

带着感动出发

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律动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绚烂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灿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人生的坐标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jFsFo0mKrZyIUT63Q3aKp9fHX6u80MkINrZylrY4jprQ6yclJzufXbYMx4nY3/u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