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繁花:十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李兰瑛

第一章

2008年

全国卷1(河北、河南、山西、广西)、陕西卷

[话题作文]抗震救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指点迷津]

典型的时事材料作文,开放性较大。考生虽未亲历,但通过各种媒体报道和活动组织理应对此事件有所关注和思考。七段材料内容已为考生提供多个立意点。从文体和写法上看,可选择时事短评类的社会生活评论,记叙、抒写对灾难的关注和思索,也可发挥想象角色置换,以亲历者的身份叙写震撼人心的场面故事,切忌假、大、空。

[经典范文]

青山一道同风雨

“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5月19日14时28分起,整个奔忙飞跑的中国,在尖利的防空警报声后停顿三分钟。七天前的同一时刻,一场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神州上下,共此国殇。

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

很久之前,诗人王昌龄这么写道:“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中华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

一个人,一丝希望,一颗坚定的心。当救援部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下救出被困60余小时的姑娘乐刘会时,在场的人们激动地哭了,而她却没有哭。“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的,一定会,我相信你们!”从未掉过一滴眼泪,这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妙龄女子始终微笑着,紧紧拉着救援人员的手。一双手和十几双手紧紧地交握,这是一个灾民与她的救命恩人们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问起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五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五千米,这个国际专业领域深感不可能执行的跳伞高度,被解放军空降战士抛在脑后。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必须拨开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就这样,“人民的军队”从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给灾区断绝天日、与世隔绝的乡镇带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们激动地说:“解放军来了!”这壮烈的一幕便不只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是一地乡民与国家之间最动人的团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对立的区域,而今天海洋再不能阻断世界的爱心汇聚到一起。这爱心来自东邻日本每一个便利店前的捐款箱,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遍及各州的慈善机构,来自大陆西岸那些并不富有的亚非国家一笔笔友谊的捐款……中国和某些国家因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分歧,在灾难面前湮没成沙,随着飞机和航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的中国而来,这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团聚。

怆然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至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撼天动地、凝聚人心的团结?《史记》中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何愁家不安、国不兴?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共团聚;而将五洲四海的人心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这样一种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享太平!

[亮点透析]

此文气势磅礴,视野开阔。场景的描写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抓住“团聚”这一关节详略文字,安排衔接,巧妙融合现代歌词、古代诗文、现实场景于一炉,思路清晰,叙述流畅,文采斐然。

与妻书

亲爱的老婆:

你是否已经过了那座拥挤的奈何桥?你是否已经喝了那碗能忘却前世的孟婆汤?你是否已经忘记了我们那“一生一世,白头偕老”的约定?你是否已经想不起那个深爱着你的我?

老婆,过去失约的经常是我,有多少次,我答应你一起过春节,但是一个电话便让我踏上了返回部队的列车。我知道,你很难过。有时候,你也会哭,也会跟我闹。但是擦干了眼泪,你还会放我走,因为你明白,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这都是你要接受的现实。

老婆,但这次,是你失约了!我们约定“一生一世,白头偕老”,但是,你走了,为了保护你的两名学生,你走了,并且带着我们还未出生的孩子。你是勇敢的,也是伟大的,所有人都这样夸你。但是,只有我明白,危难关头,你根本没有想过勇敢和伟大,你只知道,保护孩子是你的天职。

老婆,在天堂,你还好吗?那里应该没有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许不久,我就会来找你,但是到那时,老婆,你还认识我吗?老婆,在天堂,你看到了吗?我领着我的士兵奔赴在前往汶川的道路上。大雨算什么!泥石流算什么!地动山摇又算什么!我们身后是13亿人民的力量,我们前方是灾区父老的期待!我们不是说过,一个小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是爱的海洋;一次天大的灾难除以13亿就变得可以承担;所以艰难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老婆,你有没有看到,我们抬着受伤的孩子跋涉在危机四伏的山路上。你有没有看到在经过三天三夜的掩埋后,那个从废墟中爬出的孩子明澈的眼?老婆,这些你都看到了吗?

老婆,不要怪我没有去找你。作为老师,保护学生是你的职责;作为军人,克服一切困难抢救人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废墟中伸出的那些无力的手,看到水泥板缝隙中那些渴望生存的眼,我们还能怎样?我们要救!我们要坚强,我们都不能放弃!

老婆,在天堂,你是不是在领着那群孩子在做游戏?告诉孩子们,没有危险了,不用操心明天还要收作业,可以安心自由地玩了。

老婆,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爸爸是一名军人!老婆,你一定要记得我的样子,因为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

永远爱你的老公

[亮点透析]

悲壮,是一种极高的美学境界!这是一篇融战士豪情与儿女私情为一体的感人佳作。细节见真情,文章的语言流畅老练,表情达意准确到位,让人几乎不敢相信出自高三学生之手!

全国卷2(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

[材料作文]海龟与老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指点迷津]

该原版故事的作者是美国人伯罗蒙塞尔,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将其选为课文,取名《自然之道》。诚如标题,这一材料最显见的主题即是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看似善举的人类活动,实则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无论是在大自然还是在人类社会中,类似情况并不鲜见。除游客“好心办坏事”外,材料还涉及两个对象:幼龟与老鹰。从幼龟的角度而言,它们的“侦察兵”因人为干预获得错误信息而遭受损失;从老鹰的角度而言,人类的驱赶并未使它放弃食物目标,而是伺机而动。由此可从“信息与成功”“审时度势”“锲而不舍”等角度确定切入点。

[经典范文]

变味的善良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与孩子原先的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用热心换回的却是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弱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于是,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身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和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的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须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要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以理性的行为作为支撑。我们的热情不该由火热的激情变得疯狂。

甚至,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身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们也泣不成声;有些热心的志愿者毫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怀有一颗炽热之心实际却是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带给灾区人民的是“二次伤害”。我们发现,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情、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一届奥运盛会。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而全面地看问题。

让“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让我们永葆善良的甜蜜,为善良保鲜,使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亮点透析]

从文中事件的举例来看,作者对时事作文有一定的准备,对事件也有先期的思考,因而在这则材料启示下才完成如此出色的思想评论。文章的语言运用和内容表达结合得非常好。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精神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

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放我们的苦难。南太平洋的小岛幼龟,只有经老鹰不断地啄食,在竞争中得以生存。而没有丝毫苦难意识的龟群,终将成为雄鹰的腹中之食。没有经过流水冲蚀的卵石,不会发出夺目的光彩;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树木,不会在风雨中愈益苍翠;没有经过苦难洗礼的人类,不会在自然面前更加挺拔。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遭贬,但他的心中总是将苦难承载。“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依旧乐观地迎接苦难,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写“虽遭贬于此,遇事者有尊主泽民者,则为之录”。这才是一代伟人文豪的处世之学,将苦难放在心底,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思想。接受错误信息的幼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争先恐后地涌向海滩,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对于一个人来说,经过思考,再作出决定,才是智者。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在他的《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中说:“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古有言:三思而后行,充分地思考,才有扫清行进之中的障碍。庞涓未经深思,轻信孙膑所设之计,才有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遗憾;司马懿未经熟虑,轻信孔明空城之计,才有了拥有重兵而致大败的千古遗恨。正因为有了多次思考,敢于否定前人,才有了给阿基米德一个杠杆,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佳话,才有了给卡文迪许一杆巨秤,他可以称出地球质量的传奇。

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龟,也可以在危难时刻缩回去,重新审视世界,作为有成熟心智的人类,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有苦有难,也可以经过思考,找寻出路。坚信,我是自己的主宰,虽然失望,但不绝望。

晋朝时代黑暗,朝廷腐败,都自有“竹林七贤”在一片乱世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于是有了嵇康的竹林打铁,广陵绝唱,有了阮籍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高呼,有了刘伶抱杆栏而舞,把盏而歌的吟唱。

这精神的三间小屋,需要能够承受苦难的心灵作柱,能够遇事三思的大脑作梁,最后以自己为墙,建成窗明几净,阳光四溢的三所小屋!

[亮点透析]

标题较新颖,尤其开篇名作家原文的引用,非常吸引眼球。从内容来看,作者似乎对这一作家的文章非常熟悉,所以才能有意识地将其同作文主旨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论述。

北京卷

[材料作文]石头和杯子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的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60分)

[指点迷津]

这则材料并不陌生,几个学生所说的话已给了考生提示,因而不难入题,立意的的角度也较容易选取。比如求学必须虚心,老师因材施教的方法,突破以往的惯性思维换个角度思考,等等。但要想写出思想深刻,材料新颖,文笔不错的文章来,除了不可或缺的写作训练,还需平日文题构思、生活体验以及观察思考的经验积累。

[经典范文]

超越极限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敢于超越极限。

海伦-凯勒被马克-吐温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之一。她儿时因患一场大病丧失了视觉和听觉,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挑战了生命的极限,学会了英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她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敢于超越人生的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地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愈是艰难的绝境,愈能促进人发挥潜力,超越看似不可征服的极限。红军的长征,在当今世界被誉为奇迹,在漫漫的二万五千里路途中,红军战士忍受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孤独,挑战了忠孝的极限;爬雪山,过草地,饥寒交加,为了灾难深重的民族的解放,红军战士们挑战了生理的极限。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红军长征精神一样的超越,我们才有了不断的攀登与进步。

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又给了我们许多对于人生极限的思考。温总理说的最让人难忘的一句话:“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决不放弃。”武警官兵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在随时可能到来的余震中奋力救人,表现出对使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医务工作者不分昼夜抢救灾民,给“救死扶伤”一个最大限度的诠释;我们平常总说母爱是伟大的,地震中那个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孩子的母亲用行动再次诠释了什么是母爱的大境界,突破了爱的极限;在超过72小时生命存活极限之后,仍有许多的灾民被救活,这不仅是生命的奇迹,更是对生死极限的顽强跨越。试想,人类连生死极限都能跨越,还有什么我们不能超越的“极限”呢?

吉尼斯纪录,就可以说是对极限的考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录被不断打破更新,可见极限不过是个具有时效性的字眼。就像那个实验中,桶中看似已装满了石块,但却又可以倒“满”沙子,甚至倒“满”水。很赞同那个学生的观点,“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概,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胸怀,没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睿智,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有勇气、有毅力,定能超越自己的极限,创造一切的可能!

[亮点透析]

作者结合题目所给材料,提炼出“超越极限”的中心论题,选用了名人言行、真实事件等极具说服力的论据来论证观点,材料丰富充实,情感充沛,结尾处的励志感言具号召力。

月出青云,临风书雪

献之勤练书法已经五个春秋了,他从书房走到院里,又从院里走回书房,院子里春风不知何时吹过,柳枝已经悄悄抽出嫩绿的新芽。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纸上是一个新写的“大”字。

墨汁是新磨的,圆润黑亮;字写得五分遒劲,五分柔媚,似乎充满了天地间的灵气,把春色全部注入其中。

献之再次欣赏手中的那个字,终于长长出了口气,昂起头,挺起胸,满怀春风地敲起了父亲的门。

羲之端详着儿子的字,一句话没有说,顺手在案桌上提起笔,稍稍润了墨,在“大”字底下重重点了一点。

献之见父亲并不作任何评语,狐疑不解,只得跨过内堂,敲起了母亲的门。

“我儿练了几年书,只有一点像羲之啊。”

……

不知不觉,柳枝长长的,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的绿色。

字写得六分遒劲,四分柔媚。献之心中的火苗在上窜,他不能忍受父亲的沉默,母亲的谬赞,他整日整夜呆在书房里,附近的水池早已成了酱缸,光是用坏的笔就堆了三尺高。

他相信自己这次的字已经炉火纯青了。

羲之还是一句话没说,重重点了一点。

母亲继续赞叹着,赞许的眼光还是停留在那个点上。

……

大雁南归,风扫落叶,柳树绿意虽浓,却似乎有些憔悴了。

字写得四分遒劲,六分柔媚。献之的右手长了一层厚厚的茧,他心中熊熊旺火升腾,悬腕提笔,用尽全身的气力写出了这个眉飞色舞、气吞山河的“大”字。

羲之还是一句话没说,重重点了一点。

母亲继续赞叹着,赞许的眼光仍是停留在那个点上。

……

雪花飞舞,炉火正红,不知不觉又过了五年。

献之的手还在挥毫,可他已经不再写那个“大”了,他写的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青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五分遒劲,五分柔媚,还有十分潇洒开朗。

羲之抬起头来,端详着自己的第七个儿子。他记得小时候的献之练字时,自己曾在后面拽他的笔,结果没有拉动,当时自己就预言“此儿以后当有大名”,没想到当年的预言如今成了真言。

羲之若有所思地说:“好,很好!”

献之的手没有举向空中,而是垂了下来,恭敬地侍立着。

如果是五年前,献之也许会得意地高呼自己的成就,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和书法之间的距离了。

[亮点透析]

独特的想象,跳跃的思维,流畅的语言,富有韵律感的叙事节奏,构成了本文独特的创新意识。故事的叙述自成风格,对王羲之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绘比较成功。

上海卷

[命题作文]他们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70分)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指点迷津]

这一题目,对现在自我意识相对较强的独生子女而言,有一定的引导性,作文的同时,更有对自身为人处世态度的思考。“他们”首先是某一类群体,有某种共同的遭遇,共同的鲜明特征。可从身边的事件、人物寻找共同特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平日较为关注的项目、思考较多的问题作论议。

[经典范文]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亮点透析]

文章立意非常讨巧,选择城市农民工这一群体,自然有文可作。难得考生对农民工的生活工作有如此细腻的观察,也因为这些细节的描摹使文中情感的流露不至于太虚假。

他们

现在的人们爱说“我们”,爱看“我们”,却很少起码瞄“他们”一眼。这是个讲求合作与个人主义并重的时代。“他们”既非敌,又非友,自然受轻视。“我们”是用来加强的,“你们”是用来打败的,“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古人云:以人为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也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里的“前世”便是指历史上的“他们”,司马光认为研究“他们”是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的。

“他们”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的灵魂。别人的行为,其成功或失败,也许都曾在你的身上发生过或即将发生。通过“他们”这面镜子,我们能吸取他人的教训,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克劳塞维茨写《战争论》是通过分析大革命时期法国领袖的战例,探讨其得失,我国古代的唐太宗,也是从臣子身上观察自己的功过。由此可见,他们是用来反思“我们”的。

上面是功利性的反思,而他人给人的最大的反思是道德上的。时代大步前进,成功的道理随之改变,生存的方式也在改变,唯有道德是不变的。比如今年的四川大地震,“他们”--最初是灾民,然后是部队--给予了电视机前的“我们”极大的思考,思考眼前的一切美好生活的意义,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对生活的态度。“他们”带来的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无数的志愿者,无数的捐献物资。“他们”甚至使得“我们”也成了“他们”,成了更多人道德反思的来源。“他们”可以不是具体的人,比如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甚至可以不是狭义上的“人”:从小学时,我们就被教导要思考蚂蚁的勤劳、小狗的忠诚等等等等。“他们”给人的反思,给“我们”的指导,实在是全面而重要。

我们要如何从“他们”身上得到反思,从而获得助益?先想想我们被竞争社会促长而成的个人主义。它主张发扬个性,但不完全的人格并不能称之为个性。因此,放下虚高的架子,去静静地观察那些与你不相干的人吧!在回家的车上,请注意那些热心的让座者的行为;在书店里,倾心欣赏那位读书人轻轻整理书架的动作……我相信,你会有很多思想。

那么,请你,从今天起,开始关注那无所不在又被人忽视的一个“他们”吧!

[亮点透析]

以“他们”反思我们,立意比较新,正文先从历史的渊源上反思中外前辈也曾注意对“他们”的反思,但这一反思留给后人的多是从功利出发,结尾处作者亮出了自己的思考:道德的反思。从生活细节、实际行为中知微见著。

天津卷

[命题作文]人之常情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2)不少于800字。

[指点迷津]

题目似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考生也有更多发挥的余地,人人有内容可写。但要想写得精彩,须牢牢把握一条策略,即宽题窄作,化大为小,变抽象为具体。一般来讲,人之常情包括喜、怒、哀、乐、悲、爱、恨等情感,写作时需快速找准切入点,可根据自己所熟悉和擅长的方面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情感作为写作对象来组织内容,演绎生活,也可就“人之常情”这一总的认识谈谈独到的理解、感悟与体验。

[经典范文]

人之常情--“好好活着”

危难之际,共和国总理站在废墟上安慰悲痛欲绝的百姓要“好好活着”,把人之常情传递到了极致;

灾祸临头,军队子弟兵临阵受命,用挑战极限的付出与承受,鼓舞着“活着就有希望”的决心,把人之常情升华到了信念;

苦痛肆虐,不甘命运摆布的坚强国人勇敢无畏,珍惜“还能活下来”的生命,以坚韧不拔的人之常情感动了世界。

因为能够“活了下来”,在强悍的自然面前,人们以超然的姿态表现出悲伤而不愤怒,痛苦而不压抑,无奈而不绝望的冷静,让一个最普通的人之常情--“活着真好”,闪耀出人性的纯真与坚强。从生存的特殊时期悟出“活着”的生命意义,得以重拾起生活的初衷,痛悔往日的红尘喧嚣给我们的污染,仿佛一个昼夜就让我们站到了成人行列。

曾经计较过那么多的不情愿,让自己生活在患得患失的怨恨中,因为出身卑微,花十二分的努力才达到他人三分工夫所达到的境地;因为长相平平,尽管心地善良却总得不到异性的青睐……如果不是这场灾难的降临,我可能会终生徘徊在这人生阴影中,因为我不懂“活着真好”这份人之常情的真正含义。

人之常情最能创造奇迹的原来是“活着真好”!

“活着”的信仰已不是满足身体的衣食所需、物欲享受,而是战胜悲哀,走出落寂的挑战。

生活路途不会一帆风顺,荆棘与风雨摧残着我们的躯体和意志,金钱和利益侵吞着我们的灵魂和情感,背负着太多的期待,已经举步维艰,未老先衰了。“感谢”苍天给了我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洗刷了内心的污垢和情感的杂锈,明白了真善美的源头出处。

“活着真好!”给了人生一次重新再来的豪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功名利禄不过是南柯一梦,荣华富贵亦是镜花水月,曾经斤斤计较的东西竟然是那般虚幻而浅薄。抹去羞愧的泪水,睁大不再迷茫的双眸,给自己加油:“活出一个新的自我!”

懂得了自尊,学会了坚强,拥有了信念,活出能震撼世态常情的人生。

“好好”地活着,你相信我吗?

[亮点透析]

文章以排比段开头,以“5-12”地震为题材,将人之常情与“活着真好”连接起来,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揭示“活着真好”的内涵,将其上升到哲理、人生探求,使文章主题深刻、高远。

人之常情

地震后的这些天,我一直被深深地感动着。

地魔发淫威,天府成地狱。家园被毁,钢筋水泥吞噬了无数同胞的生命。看电视报道,看报纸杂志,黑色的沉重压得人难于呼吸;四面八方的眼睛注视着汶川,千万双手伸向汶川。声声汽笛报道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悲天悯人、扶危济难,是善良的人们所共有的“人之常情”。

一个姑娘被被困在废墟下,她没有沮丧,没有一丝一毫的绝望。她积蓄足够的力量,不断敲打生命的大门。她说她相信人们一定会来救她的,她的灿烂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告诉每一个人:面对无法预知的灾难,笑是最好的自救。

“坦然面对,笑对人生”,乐观、坚强,是热爱生命的人们所共有的“人之常情”。

年青的军官把失去亲人的痛苦,化作与死神赛跑抢救幸存者的动力;泥泞的山路上,他背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向安全的港湾停靠。年轻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给在家人,在瓦砾中抱起战胜了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绽放了天真的花蕾。“最美丽的警察”,这是人们给她的最好的评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幼在特定的背景下闪烁着绚丽的光,人性的光芒昭示着最伟大而又最普通的“人之常情”。

他才只有三岁,在被士兵们高高举起成为又一个奇迹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伤,但他没有哭,而是一脸郑重地举起还很沉重的右臂,向在场所有的人行了一个不太标准却很严肃的队礼。“敬礼娃娃”以他弱小的身体掀起了吹遍神州的浪潮。“你们辛苦了!”“谢谢全国人们的支持!”是震区鲜红的亮色。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怀感恩之心,做好自己的事,回报社会,是演绎了几千年的“人之常情”。

年近古稀的总理眼角布满血丝,嘶哑的声音传递着关爱、传递着坚强、传递着国家的信念。手,伤了,“先给重伤员包扎”;头,添了根根白发;彻夜不眠,筹划的是救灾的最佳之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忧天下,恪尽职守,总理用自己的言行为天下的为官者诠释着“官之常情”的理想境界。

……

我深深地感动着。感动之余,我多次问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该用怎样的笔墨去书写“人之常情”这沉甸甸的四个字呢?

[亮点透析]

作文的立意给人以惊喜,选取了格言和名言作为立意根本,分别从恻隐、报恩、报国三个方面对“人之常情”进行论述,结尾处的省略号,给人言未尽而意无穷之感。

重庆卷

[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指点迷津]

2008年初,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靓丽风景,“在自然中生活”,无疑也是这一目标的体现,使得这一题目更具有地方特色。题目生活化意味很浓,要求考生从自己的生活感悟出发来构思写作。近到身边的生活环境,远及媒体实时关注的地震雪灾,无一不是人同自然关系的变奏。怎样看待与应对这种人人不可回避的关系,是考生发挥水平的关键点。

[经典范文]

在自然中生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小楫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想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但不必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

清晨,走在路上。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的飘飞,大概他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微笑。阳光打着卷,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刹那间,都市在你眼中融化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为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绝的车鸣变成了鸟儿的悦耳歌唱。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把你围绕。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

连绵不绝的雨丝让计划好的周末泡了汤,你靠在窗边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这时一颗调皮的雨珠从它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逃了出来,在你手臂上溅起一朵晶莹的小花,你抬起头望着烟雨朦胧,恍惚间如置身于江南小巷中,撑着油纸伞默默前行。走过一片池塘,雨连成了线,在水面上打出一个又一个圆圈;一只小小的青蛙坐在荷叶上,静静地看着这生命的流逝。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突然就觉得心中一片开阔,这自然中的生活,如此美好!虽然你仍身在这都市里,但你的心又在大自然里做了一次深呼吸。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

把自然收藏于胸,这个都市里便处处弥漫了自然的呼吸。

[亮点透析]

全文情景渲染细腻、真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景物描绘活灵活现,两大自然段尾的总结句完美地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悟,有力地揭示了思想中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生动诗意的文字,令人顿生遐想。

在自然中生活

在自然中生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nv/wmyAtSjC/9eGMBr2EVUuKSFMQDcm8AMidYZG7e+nvM83qF8/ZQ1WKH4rgbm7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