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原文】

道冲[1]而用之,或不盈[2]。渊兮[3],似万物之宗[4]。挫其锐[5],解其纷[6],和其光[7],同其尘[8]。湛[9]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10]。

【注释】

[1]冲:同盅,是中间空虚的容器,引申为谦虚不自满。

[2]不盈:不满,不会溢出。盈,满,到头儿。

[3]渊:悠远、深奥。

[4]万物之宗:天地间万物的本源。宗,根本、本源。

[5]挫其锐:挫,打磨、磨平。锐,锐气、锋芒。

[6]解其纷:解,分解,和解。纷,纷乱,不同的意见。

[7]和其光:和,调和、使柔和。光,太过耀眼的光芒。

[8]同其尘:同,同一,去掉不同的地方。

[9]湛:深邃、清澈。

[10]帝之先:好像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了。帝,人类社会最远古的帝王,在此代指人类社会。先,在……之前。

【译文】

道,就像一个中空的容器,它永远也装不满,发挥的作用无处不在。它是那么深邃、玄妙,就像是孕育天地万物的根本。这些特质使它能消磨锋锐之气,缓和意见分歧,调和事物的优缺点,包容不足和缺陷。它深邃、清澈,有时好像就存在于现实之中。我们无从知道“道”如何产生的,好像在天地形成之先,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阐述】

老子的思想很彻底,坚决拒斥任何神灵造物之说。宁可归之于虚状之物,也不祈拜于神物的膝下。天道很远,人道很近,这中间有没有上帝和神明主宰着什么呢?先民们神灵鬼怪,大都不断然否认,持一个敬而远之的态度。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横空出世特立独行的,任继愈这样评价道:“老子的哲学,其光辉、前无古人的地方恰恰在这里,他说天地不过是天空和大地;他说道是万物的祖宗,上帝也不例外。”

老子在此章意在表明,大道之体是虚的。虚,不是一无所有,不是了然无一物,而是蕴涵着创生的肌理和结构。正因为是没有具象,也就没有了什么限定,作用就可以是无穷无尽的。道体在品位上、在时序上都先于任何东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因他物的生灭变化而有所影响。大道,是万物最初的发动者(“似万物之宗”),具有无穷的潜在力和创造力(“而用之或不盈”)。百花盛开,万物生长,鸟儿啼叫这些都是大道潜在力的一种体现。

本章首句“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历来的解读有很大的分歧。

有学者认为“冲”在这里用的是本字,有涌动之意。老子常以水喻道,所以这里的“冲”,主要指的还是水的涌动。《说文解字》:“冲,涌摇也,从水中声,读若动。”盈,意味着达到了极点,有静止的趋向;冲,则是涌动的装填,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不断地变化发展,虽趋向于盈的状态,但一直没有达到。

在众多注本中,大都认为“冲”假借的是“盅”字。盅,是中间虚空的容器,引申为虚空。《说文解字》:“器虚也,从皿,中声。老子曰:‘道盅而用之’。”这样来理解的话,道大约就是一个肚中空的容器。这是对道的神秘性的、比喻性的说法,道不可触摸,有无限的作用。在老子这里,最抽象、最深刻的哲理往往来自于最直接的具体形象。

还有人认为,“冲”字在这一章句中应该是冲和谦虚之意。换言之,冲是虚而不满,同时有源远流长、绵绵不绝的内涵。道体的妙用在谦冲,好比来自山长水远之处的流泉,涓涓汩汩流注不休,终而汇集成无底的深渊,不排斥任何的倾注,且永远没有满盈而无止境。

其实,对“冲”的解释不必强执一端,这几种解释都能讲得通。严复目光如炬,把握住老子说话的脉络,也许会劝大家先别讨论什么“冲”字了,“此章专形容道体,当玩‘或’字与两‘似’字方为得之。盖道之为物,本无从形容也”(《老子道德经评点》)。这话就说得最为精当。

既然作为万物的根源的道体是虚状之物,我们效法它理应虚怀若谷、宽容大度。我们每个人可以不是丞相宰相,但应该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不盈不满,在自我的小宇宙中除旧布新、日久弥新,渊源不断滋生新力量。心理学有“空杯心态”这一说法。有佛学造诣之人前去拜会德高望重的禅师,因为自恃有学,他对禅师的徒弟有傲慢之态。禅师视若罔闻,接待时依旧恭敬谦和。禅师在沏茶时,杯子都满了,禅师还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人不解,问道,大师,杯子已满,为什么还要倒呢?

大师回应说,是呀,既然已满,为何还要倒呢?这是话里有话,禅师没有明说,想必听者应当能领悟过来,你的学问已经很多了,何必还要向我请教呢?

如果想再往前进一步,就要把自己杯中的水倒掉,把心放空,保持一个谦虚冲和的心态,不骄傲,不自满,不自恃。

锐气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消磨掉,智者会转化到内心深处。有些老成之人会说,逆潮流而动者往往找不到真理,而且会让前路危机四伏。敢于冒此危险的,好像只有苏格拉底一个人吧。自认为见识高超,超出群伦,无异于是在侮辱别人,因为这明显意味着:别人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至少也是浅薄的。

无论你批评了某人,还是赞扬了某人,都会有许多人为此而怨恨你。受到批评的人固然不会高兴,连他的朋友或者持相同观点的人,也会感到不快。你赞扬的人会高兴,但是其他人呢?他们没有得到赞扬,则会耿耿于怀感到很不爽。所以,还是老老实实不说为好。

真正通达世情之人,既不愿意被人驳倒,也不去反驳他人。也许,他最擅长的谴责社会的方法就是沉默。心里明白一切,却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中显摆什么。他的心底里有美好的情感在自由流淌,而外人无从得知,也无由骚扰侵犯。 RcaBS22dcaccv2A0jbbuc/1hS5UwaCJ2QgpdZWxTYBEiDWwbblJwIxppFoFSYr0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