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认清身体的呼救讯号(中)

肠胃湿热,主要表现:以长在嘴巴周围为主。患有消化系统功能不佳,甚至伴有胃痛、胃脘不适。这类患者偏食,不爱吃青菜及水果。应多食胡萝卜、菠菜、金针菇等富含纤维素食物帮助肠道蠕动。早晨起床后即饮1杯温水,平时多喝酸奶,保持排便顺畅。

淤血阻滞,主要表现:通常这类型的人都有月经不调、痛经等生理症状。痤疮以多长在人中处为主。注意平日应少吃冰冷、寒凉、辛辣的食物,生理期间更应忌食。可服用中药四物汤及调经汤。

肝肾阴虚,主要表现:痘痘以长在上额及下巴处最多,消了又长,难以全消,虽然脸部其他处也会长痘痘,但较易痊愈。这类型的人脸较易出油,最好多洗脸防毛孔阻塞;多食去火的冬瓜、西瓜、胡萝卜、空心菜等,忌辛辣、热补及易上火的食物;不要熬夜。

肝火旺型,主要表现:痘痘以长在左脸颊为主。压力大或经常熬夜加班之人最为常见。应多吃绿豆、冬瓜、黄瓜等祛肝火的食物,并饮决明子茶、菊花茶;不要喝酒;尽可能晚上11时前入睡;另外,要放松心情,不要焦躁。

不可或缺的防痘常识

按揉穴位:每晚睡前按揉气海穴、太冲穴3-5分钟,可防治额头长痘痘;每天按揉双侧内庭穴、天枢穴3分钟,可防治因便秘而引起的痘痘。

注意饮食:在长痘痘严重期间,不要吃肥肉、猪肝、鸡蛋、海蟹、带鱼等高脂、腥发类食物;特别是在症状转好阶段,一吃虾蟹很可能就会发炎而加重病症;而糖、巧克力、冰淇淋等食品会使机体新陈代谢旺盛,因此,可导致皮脂腺分泌增多的食物也不要吃。生葱、大蒜、辣椒、咖啡等辛辣和有刺激性的食物更不要吃,以免“火上加油”,加重“内热”。总之,饮食上宜清淡,多吃粗纤维食物、碱性的蔬菜、水果以及含锌、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品。

防止便秘:增加身体的水分补给,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并可使用保湿爽肤水,防止脸颊因水分流失而干燥。平时要保证适量运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定时排便。有便秘倾向的患者,每晚睡觉前最好能揉腹10-15分钟,以刺激肠道蠕动。每天清晨饮1杯温开水,能有效地促进肠道蠕动。

按时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尤其是在月经、更年期等特殊的日子里,更要睡好。

放松心情:对生活与工作充满信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出现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你注意到嘴唇的颜色变化了吗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就是说,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脾气健运,功能正常,则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分布就正常,肌肉丰满壮实,口唇红润。若脾气虚,肌肉就消瘦,唇色浅淡甚至萎黄无华,所以健脾是防止嘴唇干裂的关键。

昨天我看到网上有条帖子,说售楼小姐李女士几天来她的口角周围及嘴唇一直脱皮干裂,甚至出血。李小姐说空气不干燥、水也没少喝,并且唇膏也总是涂抹,但症状就是不见好转,因此她疑惑不解。

春秋季节气候干燥,易致咽喉疼痛、嘴唇干裂。有些人生活没有规律,工作过于紧张劳累,或者是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或嗜好烟酒,导致脾胃湿热,上焦火旺,出现嘴唇干裂。

我们从中医角度来说,脾与全身肌肉关系密切,嘴唇是肌肉组织,口唇的色泽与脾的功能有密切联系。嘴唇干裂可能是由于脾虚引起的。“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就是说,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脾气健运,功能正常,则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分布就正常,肌肉丰满壮实,口唇红润。若脾气虚,肌肉就消瘦,唇色浅淡甚至萎黄无华,所以健脾是防止嘴唇干裂的关键。在此,我具体说说嘴唇的颜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根据唇色辨疾病

上唇苍白泛青:多为大肠虚寒,泄泻、胀气、腹绞痛、不寒而栗、冷热交加等症状间或出现。

下唇苍白:多为胃虚寒,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痛等症状。

唇色泛白:为血虚的特征,血液循环弱,冬天四肢冰冷发紫,若营养失调,起居不良,容易导致贫血。

上唇干枯或黯红:多为大肠病变,并伴有肩膀不松爽,口臭口疹、喉咙不畅、耳鼻不通等症状。

唇内红赤或紫绛:多为肝火旺,脾气急躁,胁下胀痛,吃食不下。

下唇绛红:多为胃热,并见胃痛、肢体重滞、腹胀等症状。

唇色火红:多为发烧、心火旺,或呼吸道有炎症。

嘴唇青紫:中医称为“紫绀”,这是机体缺氧或药物中毒的征象,常伴有面色暗红或淡青,胸闷不舒或时有刺痛,心慌气短,舌有淤斑淤点等症状。

唇内黄色:有肝炎迹象;若黯浊,则肝胆一定不佳。

唇色暗黑而浊:多为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时见便秘、腹泻、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

唇色黄而燥:脾脏分泌功能有碍,从而使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及辅助造血功能削弱,进而人体很容易受疾病感染。

嘴唇起疱:多为体内湿气太重,并且已经开始变成湿毒。多是因为饮食中过于偏重油炸类或是糖类所致。

嘴唇皲裂:即口唇出现裂隙或裂沟,古称“唇燥裂”,是维生素B2缺乏或脾胃热盛及阴虚火旺的症状。

嘴唇干燥:很可能是消化道黏膜和胃有问题。

上唇窄小:可能有胰腺机能失调或患有糖尿病。

下唇厚:说明天生肝脏不好,也可能膀胱有毛病,这种人千万不能贪杯。

嘴唇红里泛青:患有心衰竭疾病。

嘴唇微微撅起:易患胰腺炎。

“脾主运化,脾统血。”就是说,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针对以上嘴唇的颜色,我大致可以总结为:体内寒气重,气血亏虚,我们可以多吃些性质温热以及可健脾的食物,如莲子、红枣、桂圆、山药、黄豆芽、油菜、小白菜、白萝卜等。我们要从根本上进行调理以使嘴唇恢复应有的色彩。

根据唇色防疾病

上唇苍白泛青:中医认为“阳虚阴盛,寒从内生,寒凝气滞,见腹部隐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滑,脉沉弱,均为阳虚阴盛之象。”所以要温中散寒、涩肠止泻,可食用木香、莲子、肉豆蔻、人参、干姜、肉桂、吴茱萸等。

下唇苍白:需温中散寒、健脾和胃,可食用干姜、白术、甘草、丁香、吴茱萸;若伴有四肢冰冷、呕吐、便溏等虚寒症状,可加肉桂、附子,以增加温阳补虚散寒之功效。平时要多运动、不要吃寒湿、过甜、辛辣、冷冻等食物。

唇色泛白: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但不要吃荸荠和大蒜。

唇内红赤或紫绛: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做法为:当归3两、生姜5两、羊肉1斤,加水适量炖煮)、菊花茶、薏米莲子粥等,此外,莲子芯泡水喝也能平肝。注意不生气,多吃木瓜,睡前用热水泡脚,多按摩足少阳胆经。

下唇绛红:中医认为“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火(胃热)”。因此,宜食性质寒凉、具有清胃火、泻肠热作用的食物,如小米、小麦、豆腐、绿豆、绿豆芽、苦瓜、冬瓜、黄瓜、白菜、芹菜、茭白、西瓜、香蕉、枇杷、梨等。

唇色黄而燥:每天饭前、饭后各半小时按揉双侧足三里穴3分钟;每晚8点在两侧脾俞穴位(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上拔罐15分钟,这样就可以补脾气,让身体摆脱疾病的困扰。

嘴唇起疱:少吃油炸、油腻以及糖类食品,并多吃水果和蔬菜。

嘴唇皲裂:要健脾胃、补气虚,可多食用糯米、山药、生姜、生地、元参、麦冬、天冬、百合、玉竹、金银花等。

不可或缺的养唇常识

针对李女士的情况,我建议她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经常按摩嘴唇:按摩嘴唇的方法并不困难,只要每天晚上临睡之前,沾一些蜂蜜涂在嘴唇上,然后用手指头轻轻按摩,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使嘴唇获得养分,增加营养,嘴唇就可以变得滋润了。

不要用舌舔:因为用舌舔后,唾液的水分蒸发,淀粉酶便留在嘴唇上,嘴唇干燥程度会更加严重。另外,每天要喝8杯水,以补充体内水分。

戴口罩:尤其是骑车一族,戴口罩能挡住外面凛冽的寒风。戴口罩的目的很简单,是为了保持嘴唇的温度和湿度,以免缺水、干燥。

保持室内环境的湿度:室内环境干燥时,要注意加湿,洒点水,或者用盆盛满水放在室内,以保持室内湿度。

鼻涕向你暗示了什么

鼻子流涕是鼻病的常见症状,不同的鼻病可出现不同颜色、不同性状的鼻涕。从你鼻涕的稀薄或粘稠、透明或浑浊等不同的颜色变化中,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你得了什么鼻病。

记得上初中时,我得了鼻窦炎,整天流鼻涕、鼻塞且不说,并且头痛得特别厉害,以致无法学习,为此我特别苦恼。母亲曾多次带我去医院检查医治(检查的结果是鼻炎,故而就以鼻炎来治),吃了大把大把的西药,病没看好,可我的胃因吃药太多而总是疼痛,于是我更加苦恼。后来母亲打听到市里有位中医马大夫看鼻病看得很好,于是母亲不惜路途的遥远,就带着我坐了3个小时的客车去求医。见到了马大夫,他并没有像医院里用各种仪器给我检查,只是看看我鼻子里流出来的鼻涕,然后询问我头部疼痛的具体位置,以及多在什么时间头痛,我告诉他两边太阳穴疼,好像整天都疼,但白天疼得更厉害,晚上好像轻点,但睡着了具体疼不疼我已经不知道了。他得知这些情况后,说我是患了鼻窦炎。于是给我开了10剂中药,没想到吃了3剂就感觉头部很轻了,我坚持把所有的药吃完,结果我的鼻窦炎彻底治愈了。我感觉很奇妙,马大夫不仅让我省去了医院里那些仪器检查及治疗所带来的痛苦,而且还彻底治愈了我的鼻窦炎,因此我很感激马大夫。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喜欢上了中医,我买了很多有关中医方面的书籍并对此研究了一番,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通过看鼻涕就可以识辨很多疾病。

关注鼻涕识疾病

也许有人会说,鼻涕肮脏污秽、惹人烦,没什么好关注的。然而,鼻子流涕是鼻病的常见症状,不同的鼻病可出现不同颜色、不同性状的鼻涕。从你鼻涕的稀薄或粘稠、透明或浑浊等不同的颜色变化中,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你得了什么鼻病。例如,鼻涕性状可以有粘液性或脓性鼻涕、伴有臭味的干痂状鼻涕、另外的清水鼻涕等。如果留意观察,可以从五颜六色的鼻涕中,找到某些疾病的信号,初步判断是什么鼻病。因此,鼻涕在诊断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清水样鼻涕:即分泌物稀薄、透明,如清水样,多见于伤风感冒初期和过敏性鼻炎发作的病人。但如果是头颅外伤的病人,突然流出清水样液体,往往不是鼻涕,而是脑脊液从鼻孔泄漏出来,不要以为是清水鼻涕而延误治疗。另外,在大量流泪时,由于有鼻泪管相通,故鼻腔中会有大量眼泪,所以常有“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形容。

白色粘液鼻涕:常见于慢性鼻炎,另外,生产及生活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物质刺激,也可使粘液性鼻涕增多。

黄水样鼻涕:大多为上颌窦内的浆液囊肿破裂流出来的囊液,表现特点为一侧鼻腔间歇性流出黄水。

脓粘鼻涕:鼻涕非常粘稠,不易擤出鼻腔。常见于伤风感冒后期,随着感冒的痊愈,粘脓性鼻涕内的脓性成分也逐渐减少。粘液性鼻涕也是副鼻窦炎的主要症状,特别是得了感冒,病程超过10天,仍流脓性鼻涕,并且脓液有显著的臭味,应考虑是否患了慢性鼻炎或鼻窦炎。小儿一侧鼻腔流黄色臭脓,往往为鼻腔异物所致。

豆腐渣样鼻涕:一般由干酪性鼻炎引起,并有恶臭。绿色痂片状鼻涕痂,多为脓涕干燥后形成的薄痂,有特殊的臭味,则是萎缩性鼻炎(又称臭鼻症)的特征。

黑色鼻涕:多由于吸入大量黑色粉尘(如煤尘、烟尘、金属尘等)粘附在鼻涕内所致。它虽不是由于疾病引起,但长期吸入大量粉尘即可引起尘肺,又可刺激引起鼻病,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红色鼻涕:指鼻涕中带有血丝或小血块,鼻涕呈粉红色。鼻外伤、手术、炎症、结石、异物,以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化学性中毒、维生素C和维生素K缺乏等,都可以出现血性鼻涕。红色血性鼻涕也可能是鼻腔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特别是中年以上患者,经常擤出或自后鼻孔吸吐出血性鼻涕,要详细检查鼻腔及鼻咽部。

为了让你更加清楚地辨别疾病,我把常见的鼻炎疾病所对应的鼻涕颜色、症状在下面进行一一说明。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初期由于鼻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流清水样鼻涕;3-4天后,渗出物淤积于黏膜表面,形成脓性分泌物,也就是白色的粘稠鼻涕。

慢性鼻炎:多为急性鼻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转变而来。表现为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白色或黄色脓性,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鼻塞和头痛,并且在感冒后症状加重。

干燥性鼻炎:多发生在气候干燥的地区,高温作业和在有大量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也容易发生。表现为鼻腔黏膜干燥不适、分泌物少,病人一般不流鼻涕。由于鼻内干燥有痒感,病人常控鼻孔,有时可引起鼻腔出血。

萎缩性鼻炎:这是一种发展很慢的鼻病,一般认为本病与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遗传因素以及患慢性鼻炎时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有关。鼻腔内的腺体萎缩,并形成大量绿色脓痂,脓痂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臭味,引起绿色的脓臭鼻涕。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如花粉、尘螨等过敏所引起的。本病发作较快,患者有频繁打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等症状,持续时间较短。

急性鼻窦炎:常在感冒后出现鼻堵塞,脓性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和头痛。

慢性鼻窦炎:鼻部症状似急性鼻窦炎,但无全身症状,病程长,可以有头痛,也可以没有头痛。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

关爱鼻子健康靠自己

人人都想拥有健康,拥有健康的鼻子、灵敏的嗅觉。要想拥有健康的鼻子,在日常生活中,应从点滴做起:

按压穴位:注意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擤鼻时不要同时压住两个鼻孔,应先擤完一个然后擤另一个)。每天早晨按压迎香穴3-5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和鼻部疾病。

多做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多做户外运动,以增加抵抗力。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鼻子干燥。

注意饮食:患者应少吃冷饮、白菜、芥菜、西瓜、哈密瓜等寒凉食品,注意饮食的营养。

凉水洗脸:常用凉水洗脸,以适应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注意不要骤然进出冷热悬殊的环境。

注意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抠挖鼻孔,出入公共场所或接近病人时要戴口罩。

让我来谈谈痰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多属寒痰。痰黄粘稠,坚而成块者,多属热痰。痰清稀而多泡沫者,多属风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多属湿痰。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多属燥痰。

去年秋高气爽时节,我与老朋友老李去爬山,我们爬到半山腰时,一阵风吹来,引起了老李的强烈咳嗽,咳嗽了一阵子,终于咳出一口痰,然后他感觉舒服了很多。看着老李吐出的白色的痰,我便问他是不是患了风寒感冒,他说的确是感冒已经好多天了,但现在也算是好了,不知为何突然咳嗽不止并且还有痰。我告诉他我曾经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我的一位老中医战友给我讲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当时老中医战友说,这是因为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使水液停留,便可成痰;而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老李听后惊叹我的言词,感觉我很专业。我告诉他根据痰颜色也可辨病。

说到“痰”,人们往往会想到从口中吐出的“痰”。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实际上,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而有些疾病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也可能由痰引起,所以这种看不见的痰就是无形之痰。而对于“有形之痰”通常可以分为寒痰、热痰、风痰、湿痰及燥痰等。

痰起有因

引起痰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另外,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此外,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再者,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也可引起咳嗽痰多。

辩证方法来谈痰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多属寒痰。患者怕冷,喜欢喝热的,且舌苔薄白,这种情况多由感受寒邪引起,可以多用些陈皮、桔梗等泡水,同时治疗风寒感冒。

痰黄粘稠,坚而成块者,多属热痰。患者怕热喜欢喝凉的,且舌红苔黄,这种情况多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此时就要清热化痰,饮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竹沥水或者梨汁。

痰清稀而多泡沫者,并且开始时痰白稀,以后可转为黄黏状,多属风痰。患者怕风,且舌苔初起时成白色,后转为薄黄,这种情况多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可适量饮用些杏仁、苏叶。

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患者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且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如居住环境潮湿),使肺、脾功能失调,或者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等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所致,这时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药等食物,同时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属燥痰。患者常感觉口鼻咽燥,且舌苔薄黄,这时要多喝水,可适当用沙参、麦冬等代茶饮,同时保持呼吸道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

另外,痰中带血,色鲜红者,多由阴虚火旺、热伤肺络所致。咯吐脓血腥臭痰,或脓痰如米粥者,属肺痈。轻度的痰液异常可以自己来调养,但较为严重时,要及时去医院,请专门的医师进行诊治。

根据痰色来断病

咳痰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共有症状,不同的疾病咳出的痰的颜色、形状不同。

在咳痰初期,一般只有白色黏液性痰,可能出现稀薄较少的无色黏液,也可能是黏度较稠不宜咳出的浅白色透明黏液,常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随咳嗽的加重,痰液会逐渐变浓,成为黏脓性痰,外观多呈淡黄色块状,由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肺部混合感染、肺结核等疾病引起,也见于急、慢性咽炎或化脓性扁桃体炎。当病情进一步加重,则会出现黄脓性痰,外观多为黄绿色黏稠的块状或不透明的脓汁状,此时就可能患上了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合并严重感染等病症。而粉红色泡沫状痰多见于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水肿、肺结核等。鲜红血痰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癌。铁锈色痰多见于肺炎双球菌引起的肺炎。粘稠棕红胶冻状痰多见于肺炎杆菌肺炎。黑红色血痰多见于肺梗塞。

护脾养肺防咳痰

按揉穴位:每天饭前、饭后各半小时按揉两侧足三里穴3分钟,晚上再在两侧脾俞穴上拔罐15分钟,睡前按揉两侧的三阴交穴和血海穴各2分钟,这样就可以补脾气。还可以按摩腹部,即:仰卧在床上,以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如果吃了过多的生冷食物,会使寒气积存在脾胃,影响消化功能,这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装100克炒热的食盐,放在脐上三横指处,这样有助于暖脾散寒。另外,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组;另外,按压肺俞穴约10分钟,这样可健肺养肺,有助于将体内痰浊排出体外,并可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注意饮食:适当多吃些补脾益气、醒脾消食的食品,如粳米、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润肺最适合吃百合,可以加杏仁煮粥、加冰糖蜂蜜煎汤、加西芹炒菜,此外,梨、白木耳、胡桃也有生津润肺的效果。

多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补脾一定要多运动四肢,可选择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等运动。同时增强肺的功能可选择做深呼吸、打太极拳、健走或慢跑等运动。

手脚为何总是冰冷

爪为筋之余,为肝胆之外候。肝藏血而主疏泄。因此,望甲可测知体内脏腑气血的盛衰,以及其循环情况。

我年轻时手脚总是冰冷,表哥听说有位中医看得很好,于是他与中医约好了时间后让我去看病(在看中医之前我还不以为这是病)。中医给我把脉,然后说我体内寒气太重,并建议我不要吃寒凉、生冷性食物,同时给我开了一些中成药。当时我并没在意,但后来我看了好多中医方面的书籍之后,我才知道体内寒气太重或是大寒,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又可能发展为动脉硬化,因此,手脚冰冷千万不可小视!

作为不专业的我们,不会用把脉的方法来看病,然而,我们中医学认为,“爪为筋之余,为肝胆之外候。”“肝藏血而主疏泄。”因此,望甲可测知体内脏腑气血的盛衰,以及其循环情况。若你的手脚经常冰冷,那么,你看看你的手指你就会发现,指甲上的半月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营养圈)变小了或是消失不见了。这就说明,体内寒气太重或大寒,致使血液循环不畅,血液不易到达人体的神经末梢,如手、脚等部位,从而导致手脚冰冷。指甲是人体的末梢,若长年血液循环不畅,指甲上的半月形就无法生成。

不管天气如何寒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手脚冰冷。手脚冰冷也是要看人的体质的。

哪些人群易手脚冰冷

体型瘦小者:体型较瘦、虚寒体质的女生最容易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形,因为这类型的人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容易使体温调节的机制紊乱,而手脚冰冷正是自律神经功能调节不顺畅,血管变细所引起。而且脚趾、膝盖、肩膀和手指等部位,属于运动较多的关节区,因为脂肪、血管皆相对较少,热度容易散失。

血糖太低或低血压者:食物是身体重要的热量来源,如果你减肥过度、饿过了头,使血糖太低时,都会有手脚冰冷的现象。另外,血压降低时,血液循环不畅,身体易疲劳、衰弱,从而导致手脚冰冷。

压力过大者:因为工作的压力或时间逼迫的压力,都会让手脚发冷发抖。但这种因素所引起的手脚冰冷,只要过了这个紧张时期,手脚就会慢慢恢复温暖。

体内寒气重者:如果手脚冰冷,表示体温的平均调配有问题。如果已经多穿了好几件衣服,身上温暖而手脚仍然冰冷,那就说明体内大寒,血液循环不畅。

还你的手脚以温暖

要解除手脚冰冷的困扰,我认为必须从根本上祛除体内寒气、补充气血。我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按压穴位: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每天经常按压双手的阳池穴,可促使血液循环,从而温和身体,但按压时要慢慢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同时,每天坚持按压气海穴并深呼吸10-20次,然后按压双侧足三里穴、血海穴各5分钟,这样可以有助于补充气血。另外,在督脉和两侧的膀胱经刮痧,这样可以祛除体内寒气。

多做运动:早晨起来后多做运动,可选择速度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健走,同时顺便甩一甩双手,每天走30分钟,这样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温暖全身。因为早晨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可使人体整天都会充满活力,不容易发冷。还可以选择爬楼梯、原地跳跃,运动20分钟,达到稍微流汗的程度,都有助于强化体温调节能力。工作40分钟后,最好站起来走一走、踏踏步,工作中也不时地动动手指、脚趾,都可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饮食:多食温热性食物,如牛肉、羊肉、海鲜类、四神、糯米、糙米、黄豆、豆腐、芝麻、红糖、花生、辣椒、胡椒、芥末、大蒜、生姜等,同时养成吃辛辣食物的习惯,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多食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蛋类、肉类、胡萝卜、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豆类,粗粮等,因为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可扩张末梢血管,对于末梢血液循环畅通很有帮助。要特别注意的是,手脚经常冰冷的人,平时要少吃或不吃生冷、寒凉性的食物或喝冷饮料。中药中有许多药物可改善及预防手脚冰冷,如人参、党参、当归、丹参、鹿茸、兔丝子、玉桂、肉苁蓉、仙茅、桂枝、麻黄、干姜、花椒、胡椒、肉豆蔻、草豆蔻等,不论是泡茶、熬煮、入菜,可多食用。不要偏食、过度减肥,让身体储存些适量的脂肪,可帮助维持体温。也不要饿过了头。如果预先知道今天因工作忙碌,无法按时吃饭,可先准备些饼干、面包、巧克力或是人参茶等适时地补充热量。

热水泡脚:有句老话说:“热水洗脚,胜吃补药。”书中还有记载:“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湿灼。”这里所说的洗脚也就是我这里要讲的泡脚。泡脚时可选择水桶(木桶最好)泡脚,水要没过小腿为佳,水的温度可先温后热,通常为40摄氏度-50摄氏度;在保持水温的前提下泡20-30分钟。也可在热水中加入生姜或甘菊、肉桂等精油,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当你体内寒重或大寒,最初泡脚时不会出汗的,但坚持每天泡脚,通常1个月左右就会出汗了,这时说明你体内血液循环已经畅通,气血已经到达了你的神经末梢,坚持泡下去,受益匪浅。

注意保暖:很多人因为爱美而少穿御寒衣物。在气温低的条件下,不要因为美而让身体受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健康,美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在寒冷的季节,一定要穿戴御寒衣物,如外套、毛帽、手套、围巾、口罩、袜子等都要全部穿戴齐全。脱掉添加的外衣前,须确定天气已经热起来了,不要因为心理烦躁、紧张、潮热,或活动后感到发热,就马上脱掉御寒的衣物。也不要穿太紧的衣服,因为衣服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手脚经常冰冷的人晚上睡觉前可穿上保暖的毛袜,帮助双脚防寒。

背部也需要你的关注

经常刺激背部组织与穴位,可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与消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隔壁的张大妈常常感觉到腰酸背痛,刚开始张大妈不以为意,当作是一般老年人都会有的毛病,年纪大了之后自然会左痛一下右痛一下的,于是她都去药房买酸痛膏药来贴,等疼痛缓解,就以为好了,从来没想到去求助医生及复健人员,更没想到这就是累积性伤害的征兆。直到一天,张大妈一如既往地蹲坐在脸盆前洗衣服,跟隔壁的刘妈妈说说笑笑间,突然想起水壶的水应该开了,正想起身关掉天然气,这时腰部后方的肌肉一阵强烈的撕裂痛袭击而来,当场痛得张大妈眼泪直流,若不是刘妈妈在旁边帮忙,张大妈是一点也无法挺直腰更甭说要站起来了。这时张大妈才上医院求助,医生说这是一种长期在不正确姿势下工作造成的累积性伤害,幸好及时就医,要不然会留下不少后遗症。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说中经常听到中老年人说自己背部酸疼,他们大多都像张大妈一样毫不在意。就是年轻的白领也偶尔会有背部酸疼的现象,他们更不会加以关注。然而,我要告诉你们的就是:背部也需要你的关注。

在公园里,你也许会经常看到一些人用背部撞树来锻炼身体,这说明有些人已经知道刺激背部的穴位、经络有治病保健的功效。

人体背部的脊柱及脊柱的两侧,分布着丰富的脊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与四肢、内脏器官有广泛的联系。经常刺激背部组织与穴位,可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与消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此,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下背部的主要穴位:肺俞穴(主治肺部疾病)、心俞穴(主治心脏疾病)、督俞穴(可宽胸理气)、膈俞穴(可理血、宽中和胃)、肝俞穴(主治肝脏疾病)、胆俞穴(主治胆囊疾病)和脾俞穴(可健脾、和胃、化湿)等等。

按摩上背时,可以刺激到肺俞穴、心俞穴、督俞穴以及膈俞穴;按摩下背部时,可以刺激到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等;按摩左右肩膀刺激到的穴位,对治疗头部、面部疾病、颈椎病、肩周炎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按摩背的侧部,也可以起到宽胸理气、治疗肋间疼痛的作用;还可以尽量挺胸,肩胛向后,按摩颈肩部的大椎、风门等穴位,可以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症。当背部的各个穴位都得到了有效的按摩,便可疏通经络,行气通窍,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以调节内脏活动,增强内脏的功能。

当你了解到按摩或刺激背部所带来的好处后,我想你会每天花上半小时去“关注”你的背部。

背部也需要得到随时的精心照顾

当你感觉腰部酸痛时,你最好以侧躺方式、弯曲身体、倒卧在床垫上。要调整好床垫的硬度。如果习惯仰卧,就要让脚部稍微提高。你还可以在温水中泡澡,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这样可以减缓腰痛的痛苦。然后检查自己的鞋子,把鞋头呈现尖形、鞋跟高于5厘米以上、鞋子材质过硬的鞋子全部收起来,改穿圆形或方形鞋头的平底鞋或运动鞋。同时增加钙质的摄取,多吃豆浆、豆腐、优酪乳、牛奶等食物,借此来减缓骨质的流失,从而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此外,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训练肌肉的力量及耐力,从而让肌肉不容易感到酸痛疲劳,也可以使肌肉细胞维持活性,加速受伤组织复原的情形,但是,运动程度必须听从医生或是复健人员的建议,否则可能变成二度伤害。但是,减缓腰痛的生活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所以,当你出现背部酸痛时,一定要去看医生,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腰痛问题。

你应具备的护背常识

提高平台的高度:用传统洗衣方法时,不管是坐着或是站着,洗衣平台都应调整至腰部上面一点的位置,而厨房的平台也要有所提高,不要让弯腰的姿势长时间出现,以免背部肌肉过度持续伸展。

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背后有东西支撑时可以减轻肌肉的负担,因此,除了活动性的家事,如扫地、拖地外,只要是需要长时间从事的工作,如做饭,最好选择背部有支撑的位置从事,此外,背部的支撑物要高于腰部而低于颈部。

使用长柄工具:在扫地、拖地时也会出现弯腰的动作,你可以选择用长柄的工具,尽量用肘关节的动作来代偿弯腰需要的角度。

背部按摩:你可以借助背部按摩器进行按摩,也可以运用背部撞墙法,以此来提高背部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适度休息:如果工作时间比较长,大约20分钟左右便要起身做个简单的伸展操再继续,这样可以使背部肌肉得到松弛的机会,以免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摄取均衡的营养:除了养成运动习惯外,均衡的营养摄取才能使得肌肉骨骼组织正常生长。

以“便”辨疾病 TgpLTW7NlZiL9yIJA9+nryqc/ETIz4KveY8jQ89QXBfT2wUO4LuixnTyy8MKer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