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幸福的滋味(中)

打错的电话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费尔巴哈

韦恩还没有把电话号码拨完,就已经知道拨错了……

“你打错了!”一个沙哑的男人的声音直截了当地说,然后电话挂断了。

韦恩觉得奇怪,又拨了那个号码。

“我刚告诉你打错了!”耳朵里又听见他挂断电话的声音。

韦恩觉得很奇怪:他怎么能知道我拨错了号码?那年韦恩30岁,在纽约市警察局做行政工作。也许这就是韦恩为什么会好奇并且开心的原因。韦恩第三次拨了那个号码。

“嘿,得啦,”那个人生气地说,“这次又是你吗?”

“是的,是我,”韦恩回答,“我在纳闷我还没有开口,你怎么就知道我拨错了号码。”

“你自己去想吧!”电话重重地挂上了。

“我不信这回事。”韦恩大声说。他又打电话给那个男人。

“你想出来了没有?”他问韦恩。

“我惟一能想到的是……从没有人打电话给你。”

“你猜对了!”电话第四次挂断。

韦恩再打电话给他时,有点不自然地笑了起来。

“这次你要干什么,”他问。

“我决定打电话给你……专为说声‘哈罗’。”

“好吧,哈罗。你是谁?”

韦恩告诉了他他是谁,然后问他是谁。

“我是阿道尔夫.梅思。我88岁,20年来没有一天接到过这么多打错的电话!”韦恩在电话一端笑了。

“要是从来没有人打电话给你,”韦恩说,“你要电话做什么?”

“我必须有个电话,”他说,“好让我的律师每个月打电话给我看看我是否还活着。”

他们谈了十分钟。阿道尔夫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和他亲近的人全过世了。随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在警察局做过将近40年的电梯司机。谈到他早年在警察局做事,他提起了一些韦恩还记得的人。韦恩在挂断电话之前,问以后能否再打电话给他。

“为什么你要那样做,”他问韦恩。

“也许我们能做电话朋友。你知道,就像笔友那样,只是我们用电话联络。”

阿道尔夫犹豫了一会儿“我倒不介意……再有个朋友。”他的声音有点踌躇、粗哑。

“好极了!”韦恩说,“我会再打电话给你的。”

“噢……”他脱口而出,记起了什么事情。

“噢,什么?”

“要是你再打电话来,我就不能回答说:‘你打错了!’”

“你说得对。”韦恩同意道。

第二天下午,韦恩给阿道尔夫打了个电话,其后又有好几天的下午打过电话。和他说话很容易,他给韦恩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还有“兴登堡”号空难的事,都是韦恩只在书里看过的历史故事。韦恩给了他自己的电话号码,好让他给自己打电话。他打了--几乎每天都打。

阿道尔夫和韦恩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是他们合得来的原因。韦恩和阿道尔夫一样,生命里也有一大空缺。韦恩是在孤儿院和照顾孤儿的家庭中长大的,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不久,阿道尔夫对韦恩便有了类似父亲的重要性。韦恩告诉他自己的工作情形以及晚上在夜校进修。

有一天,韦恩跟他谈论起自己与上司在工作上有分歧。“我认为我必须和他彻底说个明白。”韦恩说时,有点冲动。

“急什么?”阿道尔夫告诫韦恩,“再挨一段时间。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你就会发现时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所以要冷静下来,孩子。要是情况越来越糟,那时你再跟他谈。”韦恩笑了,继续听他说。“你知道,”他轻声说道,“我对你说话就像对我自己的儿子说话一样,假如我有个儿子的话。我一直想拥有个家庭。你太年轻,不懂这种心情。”

不,韦恩不太年轻了。韦恩一直需要一个家庭一个父亲。可是韦恩没有说什么。

有一天晚上,阿道尔夫提起他89岁生日就快到了。韦恩买了一块纤维板,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生日卡,画了块蛋糕,上面插了89支蜡烛。因为阿道尔夫在警察局做过事,所以韦恩请办公室的每一个人签名。韦恩一共收集了将近100个签名。他为那张卡片特制了一个信封,然后拿到邮局去寄。

“对不起,它太大了,”邮递员说,“你可以当包裹寄,要不然就自己送去。”

韦恩决定自己送去。毕竟他和阿道尔夫已经在电话上谈了四个月,是应该见面的时候了。韦恩没有跟他提起过见面的事。 阿道尔夫喜欢清静,韦恩也喜欢清静。但是生日是和朋友及家人一起庆祝的日子。现在,阿道尔夫和韦恩几乎已是一家人了。

韦恩没有告诉阿道尔夫他要来看他。韦恩在他生日前三天的早上,就径往他的住址去了。很想看看这位老人--想象中他是个脸上有点皱纹的奇勒基宝。

韦恩进入公寓大厦时,有个邮差正在前厅里分信。韦恩从他身边挤过,在信箱上寻找阿道尔夫的名字。找到了,在一楼H座。韦恩的心兴奋地跳着,他们见了面是否也会有在电话上那样好的反应,韦恩首次感到了怀疑的轻微袭击:也许他会拒绝我,就像许多年前我父亲弃我而去的情况一样。韦恩走到阿道尔夫的门口,它就在大厅旁边。他踌躇了一会儿,然后,他敲了敲门。起初敲得很轻,没有人开门,于是他又敲了一次,敲得比较重。

“里面没有人,”那邮差说,“你是他的亲戚还是什么人,”

“不是,只是朋友。”

“实在不幸,”他站起身来平静地说,“梅思先生前天去世了。”

韦恩站在那里又吃惊又不相信,然后他镇静下来,走到外面的阳光里。韦恩走向汽车,眼睛迷迷糊糊的,心里想着他遭受的损失--失去的为自己所珍视的友谊。

接着,《圣经》里的一句话跃上了韦恩的心头:“朋友乃时常亲爱。”他发现,特别是朋友死后更加如此。韦恩感到了领悟的喜悦。往往,需要有某种突然发生和悲哀的事件--譬如朋友的逝世--才能领悟到生命中一种特殊关系之美好。现在韦恩才明白了他和阿道尔夫关系是多么亲密。这关系来得很容易,而他知道,有了这次经验,下次会更容易跟下一个亲近的朋友有亲密感。韦恩因为结识了这个人而生活丰富了不少。因为有了来往,要比没有来得快乐。

慢慢地,韦恩感到一股温暖涌遍全身。他又听到阿道尔夫的笑声。他听到了他的声音。韦恩听见他用粗哑的声音告诉他:“你打错了,”韦恩不禁微微地笑了,然后他听到他问我为什么要再打电话给他。

“因为我关心你,阿道尔夫,”韦恩高声说,“因为我们相互关心。”韦恩现在更强烈地觉到只能从爱和被爱得到的快乐:“阿道尔夫,我根本没有打错电话!”

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结识新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我们的身边处处充满美好,重要的是需要一双智慧的眼和感恩的心去发现。

我是重要的

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卢梭

一位在纽约任教的老师决定告诉她的学生,他们是如何重要,来表达对他们的赞许。她决定采用约翰所提倡的一种作法,也就是将学生逐一叫到讲台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位同学对整个班级和对她的重要性,再给每人一条蓝色缎带,上面以金色的字写着:“我是重要的。”

之后那位老师想做一个班上的研究计划,来看看这样的行动对一个社区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她给每个学生3个缎带别针,教他们出去给别人相同的感谢仪式,然后观察所产生的结果,一个星期后回到班级报告。

班上一个男孩子到邻近的公司去找一位年轻的主管,因他曾经指导他完成生活规划。那个男孩子将一条蓝色缎带别在他的衬衫上,并且又多给了2个别针,接着解释:“我们正在做一项研究,我们必须出去把蓝色缎带送给要感谢的人,再给你们多余的别针,让他们也能向别人进行相同的感谢仪式。下次请告诉我这么做产生的结果。”

过了几天,这位年轻的主管去看他的老板。从某些角度而言,他的老板是个易怒、不易相处的同事,但极富才华的年轻主管向老板表示,十分仰慕他的创作天分,老板听了十分惊讶。这位年轻的主管接着要求他接受蓝色缎带,并允许他帮他别上。一脸吃惊的老板爽快地答应了。

那年轻人将缎带别在老板外套的左胸前正上方的位置,并将所剩的别针送给他,然后问他:“您是否能帮我个忙,把这缎带也送给您所感谢的人。这是一个男孩子送我的,他正在进行一项研究。我们想让这个感谢的仪式延续下去,看看对大家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那天晚上,那位老板回到家中,坐在14岁儿子的身旁,告诉他:“今天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办公室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同事告诉我,他十分仰慕我的创造天分,还送我一条蓝色缎带。想想看,他认为我的创造天分如此值得尊敬,甚至将印有‘我很重要’的缎带别在我的夹克上,还多送我一个别针,让我能送给自己感谢的人,当我今晚开车回家时,就开始思索要把别针送给谁呢?我想到了你,你就是我要感谢的人。

“这些日子以来,我回到家里并没有花许多精力来照顾你、陪你,我真是感到惭愧。有时我会因你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房间太过脏乱而对你大吼大叫。但今晚,我只想坐在这儿,让你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除了你妈妈,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好孩子,我爱你。”

他的孩子听了十分惊讶,他开始呜咽啜泣,最后哭得无法自制,身体一直颤抖。他看着父亲,泪流满面地说:“爸,我原本计划明天要自杀,我以为你根本不爱我,现在我想那已经没有必要了。”

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或是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你想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请记住这个原则:真诚地关心别人。

赞扬的魔力

对别人仁慈永远不会徒劳。即使受者无动于衷,至少施者可以获益。

--阿萨吉奥利

有一次,百老汇的一位喜剧演员做了个梦: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成千的观众表演讲笑话、唱歌,可全场竟没有一个人发出会意的笑声和鼓掌。

“即使一个星期能赚上十万美元,”他说,“这种生活也如同下地狱一般。”

事实上,不只演员需要鼓掌。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丧失自信。可以这样说:大家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别人称赞和去称赞别人。

赞扬也是一种艺术,不但需要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而且还要有洞察力和创造性。一位举止优雅的妇女对一个朋友说:“你今天晚上的演讲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当一名律师该会是多么出色。”这位朋友听了这意想不到的评语后,像小学生似地红了脸。正如安德烈.毛雷斯曾经说过的:“当我谈论一个将军的胜利时,他并没有感谢我。但当一位女士提到他眼睛里的光彩时,他表露出无限的感激。”

没有人会不被真心诚意的赞赏所触动。耶鲁大学著名的教授威廉.莱昂.弗尔帕斯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夏天,天气又闷又热,他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够受的了。”那位服务员听了后吃惊地看着他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内闷热大发牢骚。19年来,你是第一个对我们表示同情的人。”弗心帕斯得出结论说:“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点作为人所应享有的关注。”

在这种关注之中,真诚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只有真诚才能使赞语具有效力。做父亲的劳累了一天后回家,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将脸贴着窗子正在等待和注视着自己的时候,便会感到自己的灵魂沐浴在这甜蜜的甘露之中。

真诚地赞扬别人,能帮助我们消除在日常接触中所产生的种种摩擦与不快。这一点在家庭生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妻子或丈夫如能有心经常适时地讲些使对方感到高兴的话,那就等于取得了最好的结婚保险。

孩子们总是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一个孩子如果在童年时代缺少家长善意的赞扬,那就可能影响其个性的发展,甚至还可能成为一种终生的不幸。一位年轻的母亲讲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

“我的小女儿经常淘气,而我不得不常常责骂她。但有一天她表现得特别好,没有做一件惹人生气的事。那天晚上,我把她安顿上床后正要下楼时,突然听到她在低声哭泣。我不禁问她出了什么事,她一边哭一边问道:‘难道我今天不是一个很乖的小姑娘吗?’”

说话和善适用于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杰森小时候住在巴尔的摩,邻近的街区新开了一家药店,而帕克.巴洛--这位经验丰富和久有声望的药店主,对此感到非常气愤。他指责他的年轻的对手卖劣质药,毫无配药方的经验。后来,这个受到攻击的新来者准备为此事向法院起诉。他去请教一个律师,这位律师劝告他说“别把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了,你不妨试试表示善意的办法。”

第二天,当顾客们又向他述说帕克的攻击时,他说:“一定是在什么事上产生了误会。帕克是这个城里最好的药店主之一,他在任何时候都乐意给急诊病人配药。他这种对病人的关心给我们大家树立了榜样。我们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之中,有足够的余地可供我们两家做生意。我是以巴洛医生的药店作为自己的榜样的。”

当帕克听到这些话后--因为赞语乘上闲谈之翼也跟流言飞得一样快--便急不可待地去见自己的年轻对手,并向他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经验,提了一些有益的劝告。这样,真诚的赞扬消除了怨恨。

无论何时,要是有不少人在一起,那就需要考虑周到。大家聚在一起交谈,一个有心人会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这场讨论的参加者。一个朋友曾经常带着赞赏谈论过亚瑟.詹姆斯.巴尔弗总理作为餐桌上的主人的情况:“他会接受一个害羞的人所讲的犹犹豫豫的观点,从中发现出人意料的智慧,把它加以扩展,直至最初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感到自己确实对人类智慧做出了某种贡献。每个客人在离开餐桌的时候会感到像是在空中行走,相信自己比原来想象的要伟大此。”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能把一些令人愉快的真实感受说出口呢?而这本来是可以使别人感到十分快乐的。有这样一句话:“给活着的人献上一朵玫瑰,比给死者送去豪华的花圈要好得多。”此话不无道理。有一位商人常去光顾一家古董店。一天,他刚离去,店主的妻子对丈夫说:“刚才我真想告诉他,我们对他经常上这儿来感到多么高兴”。丈夫回答说:“那么等他下次来时告诉他吧。”

第二年的夏天,一个年轻女子来到这家古董店,说她是那个商人的女儿,并说她父亲已经去世了。店主的妻子告诉了她在她父亲最后一次来店时自己和丈夫的谈话。这个女子顿时含着泪水说:“要是你当时把你的话讲给我父亲听了,那该有多好啊!”

“从那天以后,”这位店主说,“每当我想到某人有什么好的地方,我就告诉他。因为说不定我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人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只需把它说出来就是了。

如同艺术家在把美带给别人时感到愉快一样,赞扬不仅给听者,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它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快乐,把世界的喧闹声变成了音乐。

生命的召唤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兰

记得小时候,当格纳住在加拿大挪瓦斯科塔乡下时,发生过一件事。邻居一位太太去世,鳏夫整日酗酒,根本不管孩子。村中有位寡妇把那家的一个男孩带回自己家。她很贫穷,又没上过学,但却竭尽全力照顾这浑身发抖、性情孤僻的孩子。他好像转眼间变了,个子长高了,性格也开朗了。但是他们和他不熟,谁也不跟他讲话,这使他很自卑。

有一天,他的养母看见他们在玩耍,而那孩子却躲在一边抽泣,没人理睬。她把他带回屋里,然后对他们大动肝火:“我不准你们这样待他!这孩子也是人。现在的生活会影响他的一生。每次我使他稍微抬起头来,你们又把他压下去。你们不想让他活吗?”

许多年过去了,格纳一直忘不了这件事。它使格纳第一次领悟到深刻而严肃的人生哲理--人能成全他人,也能毁弃他人;互相帮助能使人奋发向上,互相抱怨会使人退缩不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影响,就像阳光与寒霜对田野的影响一样。每个人都随时发出一种呼唤,促使别人荣辱毁誉,生死成败。

一位作家曾把人生比做蛛网。他说:“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对他人的热爱、憎恨或冷漠,就像抖动一个大蜘蛛网。我影响他人,他人又影响他人。巨网振动,辗转波及,不知何处止,何时休。”

有些人专会鼓吹人生没有意义没有希望。他们的言行使人放弃、退缩或屈服。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自己受了委屈或遇到不幸;但不论原因如何,他们孤僻冷淡,使梦想幻灭、希望成灰、欢乐失色。他们尖酸刻薄,使礼物失值、成绩无光、信心瓦解,留下来的只是恐惧。

这种人为数不多,但类似的冷言冷语大家都遇到过。例如,妻子因丈夫身体虚弱,收入微薄,便讥笑他:“你也配做男人。”又如,妻子努力学习烹调,而丈夫的酬答却是“我看你根本不是那块料。”再如,学生写了一篇有才华、有创见的论文,而老师却嫌他书法拙劣,有错别字。

这种人使人觉得没有办法应付人生,从而灰心丧气,自惭形秽,惊慌失措。但是那些生性爽朗,鼓励别人奋发,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又怎样呢?和这些人在一起,会感到朝气蓬勃,充满信心。

格纳上小学时,遇到过这样一位好老师。她讲课生动,充满激情。她在课上念他们幼稚的作文时,他们看到她脸上惊喜的表情,听到她愉快的赞叹、会心的微笑或同情的低泣。每当他们的文笔有清新之处,她一定倍加鼓励。她的批评恳切而委婉:“这里还可以加加工”,“那里还可以更深刻些。”

英国大诗人白朗宁也是这样的人。他使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巴莱特重获新生。伊丽莎白母亲去世很早,留下11个子女。伊丽莎白从小体弱多病,全家都对她特殊照顾,医生也怀疑她身患肺病,使伊丽莎白自己深信不移,整日闷闷不乐,生活毫无乐趣。

她40岁时,遇到白朗宁。他对她一见倾心。见面一两天后,就给她写来热情洋溢的信。他否认她有任何疾病,消除了她的恐惧。他把她带出病室,和她结了婚。她41岁时周游了世界,43岁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她的才华得到了充分施展。她后来写的诗充满了激情。不热爱生活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是的,人的一生非常曲折,甚至艰辛。但前途无穷,富有生机,充满机会。那些有希望的人都不是怨天尤人的人。

珍惜自己的生命,便也使他人分享了你的活力。有给予,必有报答。人生和爱情一样,不会自己滋长,必须先给予而后才有发展。给予越多,生命便越丰富。

转角遇到爱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伊丽莎白.白朗宁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麦田里最大最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地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我早已错过了最大最黄的麦穗。所以,我哪个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又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期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又照着老师的话做了。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回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身边常有人因为爱情而伤痛欲绝,因为错过了之后才知道真正失去了什么。其实无论是谁,都可能因为当初的犹豫不决而错过值得珍惜的人。因而物事人非的悲叹总是时代不变的旋律。

我来帮你刷鞋子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

雪莉仍处在极度的悲痛中,在屋里跌跌撞撞地走着,竭力想定下心来想着往箱子里放些什么。那一晚较早的时候,雪莉接到密苏里州家里打来的电话,传来噩耗--她的哥哥、嫂嫂、嫂嫂的姐姐及他们的孩子都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快来吧!”母亲请求道。

雪莉恨不能插上翅膀,马上飞到父母身边。可那时她和丈夫拉里正忙着收拾衣物,全家正准备从俄亥俄州搬到新墨西哥州去,家里乱糟糟的。她和丈夫及两个孩子爱瑞克和麦汉所要带的衣服已装进箱里。到底装在哪个箱子里了,雪莉简直被这不幸的事件震晕了,实在想不起来。另一些衣服还没洗,堆在洗衣间的地上,晚餐用过的盘子仍摊在桌上。屋里到处都扔着玩具。

拉里去订第二天的飞机票了。雪莉神志恍惚地在屋里来回走着,顺手抓起一件东西,不知所措地又放下来。雪莉无法集中精力,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回响着电话里传来的声音:“比尔不在了--还有玛丽琳,琼和孩子们……”。

这不幸的消息好像给雪莉的大脑塞进了棉花。无论拉里什么时候讲话,声音都好像从很远的地方发出似的。雪莉在屋里走动时,不是撞到门上,就是绊倒凳子。

拉里安排好他们第二天早上出发。尔后,他给几个朋友挂了电话,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不幸。雪莉便不时地接到人们打来的电话,对雪莉说:“如果要我们帮忙的话,请告诉一声。”

“非常感谢。”雪莉心里乱得不知要做些什么,她无法静下来仔细考虑。

拉里在给唐纳.金打电话时,雪莉则呆呆地坐在椅子里。唐纳和她每个星期天都在教堂讲授保育课。她们是知心朋友,可她俩不常见面。因为她和她那细高而寡言的丈夫平时总被他们自己家里的“幼儿园”忙得脱不开身--他们有六个孩子,从两岁到十五岁挨个排着。雪莉感到安慰的是拉里此刻想到要告诉她,这个星期天只能是她独立讲课了。

麦汉从雪莉身边窜过去,手里紧抱着个球。爱瑞克在后面追逐着。雪莉随他们来到起居室。雪莉感到双脚沉重,两手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全身僵硬地倒在了床上。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雪莉慢慢地撑起来,挪动着穿过客厅。打开门一看,爱默生.金站在走廊上。

“我是来帮你们刷鞋子的。”

雪莉感到迷惑不解,请他重复一遍。

“唐纳不得不待在家里照看孩子们,”他说,“但我俩想帮你们做点什么。记得我父亲去世时,我花了几个小时来刷洗、晾晒孩子们要穿去参加葬礼的鞋。正因为如此,我来帮你们刷鞋子。把鞋子都拿给我,不光是脏的,而是你们所有的鞋子。”

在这之前,雪莉根本没想到过鞋子。如今她记起了,爱瑞克上星期天做礼拜回来时,就是穿着他那双新鞋从人行道上跳到泥水里淌着走的。麦汉也不比他差,她一脚踢到了石头上,拖曳着把脚伸到鞋子外面。回到家时,雪莉把鞋子都扔到了洗衣间,准备有空再处理。

这时,爱默生把报纸铺在厨房的地板上,雪莉归拢拉里的皮鞋和便鞋,雪莉的高跟鞋、平跟鞋,孩子们的脏皮鞋和他们那些溅有油滴的软底鞋。爱默生找出一个盆子,往里倒进肥皂水,又从抽屉里拿出一把旧刀子,然后把一块海绵浸到盆里。拉里翻了好几个纸盒,终于找到了鞋油。

爱默生跪到地板上,开始干起来。看到他如此专心地致力于工作,雪莉的头脑也恢复了正常。“先洗衣服。”她对自己说。洗衣机扑嗤扑嗤响时,她和拉里给孩子们洗了澡,安顿他们上了床。她们洗着餐具,爱默生仍在刷鞋子,没说过一句话。这时雪莉忽然想起圣经里讲的耶稣给他的门徒洗脚的故事。救世主跪着为他的朋友们服务,正如这位男子现在跪在地上为她服务一样。那种崇高行为所表现的友爱使雪莉禁不住热泪盈眶,驱散了心中的愁云。雪莉能行动自如了,能精力集中地思考了,能承担起生活的重任。活一件件地干完了,雪莉走进洗衣间,把湿衣服放进干燥箱里,回到厨房时发现爱默生已经走了。墙边整齐地排放着刷过的鞋子,它们亮铮铮的,一尘不染。后来,雪莉捆扎鞋子时才发现爱默生甚至把鞋带都洗净了,使雪莉可以直接放进纸箱里。

那晚上他们很晚才休息,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出发到机场前,一切都收拾好了。虽然等待着他们的是悲伤的日子,但一想到一位沉默的人跪在雪莉家厨房的地板上,身边放着一个盆子,这好似基督再现的情景,顿时感到莫大的安慰,使雪莉有了精神支柱。

如今,无论什么时候得知他人失去了亲人,雪莉再也不只是打个电话,含糊不清地说:“如果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的话……”而是尽力去做点真正能对他人有用的事--冲洗家里的小汽车,把他们的狗带到寄宿处去,或是在葬礼期间帮着照看房子。如果别人问雪莉:“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那样的帮助,”雪莉就回答:“因为有位朋友帮我刷洗了鞋。”

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是宇宙的法则,是人类的一切;因为爱,我们得以生存;有爱慰籍的人,不会惧怕任何事情、任何人。

做倾听的人

为别人尽最大的力量,最后就是为自己尽最大的力量。

--罗斯金

吉恩是罗宾见到的最受欢迎的人士之一。他总能受到各种各样的邀请。经常有人请他参加聚会、共进午餐、担任基瓦尼斯国际或扶轮国际的客座发言人、打高尔夫球或网球。

一天晚上,罗宾碰巧到一个朋友家参加一次小型社交活动。他发现吉恩和一个漂亮女孩坐在一个角落里。出于好奇,罗宾远远地注意了一段时间。罗宾发现那位年轻女士一直在说,而吉恩好像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有时笑一笑,点一点头,仅此而已。几小时后,他们起身,谢过男女主人,走了。

第二天,罗宾见到吉恩时禁不住问道:

“昨天晚上我在斯旺森家看见你和最迷人的女孩在一起。她好像完全被你吸引住了。你是怎么抓住她的注意力的,”

“很简单。”吉恩说,“斯旺森太太把乔安介绍给我,我只对她说:‘你的皮肤晒得真漂亮,在冬季也这么漂亮,是怎么做的,你去哪呢,阿卡普尔科还是夏威夷?’

“‘夏威夷。’她说,‘夏威夷永远都风景如画。’

“‘你能把一切都告诉我吗,’我说。

“‘当然。’她回答。我们就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接下去的两个小时她一直在谈夏威夷。

“今天早晨乔安打电话给我,说她很喜欢我陪她。她说很想再见到我,因为我是最有意思的谈伴。但说实话,我整个晚上没说几句话。”

看出吉恩受欢迎的秘诀了吗?很简单,吉恩只是让乔安谈论自己。他对每个人都这样--对他人说:“请告诉我这一切。”这足以让一般人激动好几个小时。人们喜欢吉恩就因为他注意他们。

其实,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如果有机会让他谈论自己的话,他也许会滔滔不绝几个钟头呢。对于这个人性的特点,韦恩看得非常清楚。正因为如此,他可以在人际交往方面做得游刃有余。

真正受欢迎的人往往并不过多地关注自己,相反,他非常体贴别人的感受。恐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hM3z2T152Ujq1k6HHPqqMLL8swwsdrTDbyNanCboivCDgGn+adVY9NjXgz1H2p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