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一天,新产品开发部经理马克向老亨利汇报:“董事长,这次试验又失败了,我看就别搞了,已经是第二十三次了。”马克皱着眉,削瘦的脸上神情十分沮丧。在房间的那边,老亨利唯一的孙子戴维正坐在安乐椅上,翻弄着一本彩色画报。老亨利十分宠爱戴维,可令他头疼的是,戴维什么都喜欢,唯独不喜欢学习。

“年轻人,别着急,坐下。”老亨利指了指椅子,“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你屡干屡败,眼看没有希望了,但坚持一下,没准就能成功。”老亨利将一支雪茄塞进嘴里。

“董事长,我真没办法了,您是不是换个人?”马克的声音有些沙哑。

“马克,你听我说,我让你做,就相信你能做成功。来,我给你讲个故事。”老亨利吸了一口雪茄,嘴里吐出烟圈。他眯着眼睛开始讲起来:

“我也是个苦孩子,从小没受过教育,但我不甘心,一直在努力。终于在31岁那年,我发明了一种新型节能灯,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轰动。

但我是个穷光蛋,要进一步完善还需要一大笔资金。我好不容易说服了一个私人银行家,他答应给我投资。我这个新型节能灯一投放市场,其它的灯就会没销路了,所以有人暗中千方百计阻挠我成功。但我不管,我有我的理想。我没想到,就在要与银行家签约的时候,我突然得了胆囊炎,住进了医院。大夫说我必须做手术,不然就有危险。那些灯厂的老板知道我得病的消息就在报纸上大造舆论,说我得的是绝症,骗取银行的钱来治病。这样一来,那位银行家也半信半疑,不准备投资了。更严重的是,有一家机构也正在加紧研制这种节能灯,如果他们抢在我前头,我就完蛋了!当时我躺在病床上万分焦急,没有办法,只能铤而走险,先不做手术,如期与那位银行家见面。

见面前,我让大夫给我打了麻药。在办公室见面时,我忍住疼痛,装作没事似的,和银行家拍肩握手,谈笑风生。但时间一长,麻药的作用过去了,我的肚子跟刀割一样疼,后背的衬衣都让汗水湿透了。我咬紧牙关,继续和银行家周旋,我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再坚持一下,成功与失败就在能不能挺住这一会儿。病痛终于在我强大的意志力下低头了,自始至终,在银行家面前,我没露出一点破绽,完全取得了他的信任,最后我们终于签了约。我送他到电梯门口,脸上还带着微笑,举手向他告别。电梯门刚一关上,我就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隔壁的医生早就准备好了,他们冲过来,用担架将我抬走。后来据医生说,当时我的胆囊已经积脓,相当危险!知道内情的人都很佩服我这种精神。我呢,就靠着这次成功一步步走到现在。”

老亨利一口气将故事讲完,他的头靠在皮椅上,手指夹着仍在冒烟的半截雪茄,闭起了双眼,仿佛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这时屋里静极了,只有墙上大挂钟的嘀嗒声。戴维不知什么时候凑过来,歪着头聚精会神地听着。马克确实被老亨利的故事感动了。

“董事长,您刚才讲得太动人了,从您身上我真的体会到了再坚持一下的精神。我回去重新设计,不成功,誓不罢休!”马克挺着胸,攥着拳,脸涨得通红,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这时,在一旁的戴维突然从沙发上一跃而起,跑到爷爷的办公桌前,专心致志地写起字来。老亨利看孙子今天破天荒地拿起笔写字,心里乐开了花。也微笑着对马克说:“你看,现在我孙子也知道努力了。他考艺校总差几分,显然我那‘再坚持一下’的思想也感染了他。”

“爷爷,我听了您的故事特别受启发。”戴维抬起头认真地说,“我给班里的珍妮已写了103封信,但她一封也没给我回。我都灰心了,可您那‘再坚持一下’的精神鼓励了我,我现在写第104封信,希望这次能够成功。”

百炼成精钢

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

--尼采

1946年的一个晚上,乔治练完橄榄球后回家,却以华氏104度的体温面临崩溃的边缘。经医生检查,说是小儿麻痹。这是沙克医生时代之前的事,小儿麻痹在韦斯特、密苏里一带很有名,造成许多儿童及青少年死亡或残疾。

危险期过后,医生感到有责任告诉乔治真相。“孩子,我不愿告诉你,”他说,“但是小儿麻痹已造成伤残,你不得不跛脚而行,而且你的右臂将毫无用处。”乔治在上一季刚错失冠军,他一直想在高中时成为橄榄球冠军。

乔治几乎不能说话,他低吟:“医生……”

“是的。”医生靠近床边说,“我的孩子,什么?”

“下地狱!”乔治以坚决的语气说。

第二天护士走进房间时,发现他脸朝地板躺在地面上。

“怎么回事?”震惊的护士问。

“我正在走路。”乔治冷静地回答。他拒绝使用任何铁制支撑或拐杖。

有时他花费20分钟才离开椅子,但是他拒绝任何的建议或帮助。

他曾用正常人举起100磅哑铃的力气去举起一个网球。

他曾走出去踏在垫子上,好比一个橄榄球队队长。

但是故事并未就此打住。接着几年,他因罹患白血球增多症而又倒了下来。

是他的兄弟鲍比强化了乔治早已拥有的永不放弃的坚定哲学。

当密苏里队后卫完成12码球传送后,播报员说:“乔治-希拉特第一次接到球”时,家人正坐在他医院的房间里,感到震惊。他们全都看着床,确定乔治仍然在床上。后来他们才了解是怎么回事。鲍比也在起跑线上,他穿了乔治的球衣,所以乔治可以整个下午听到他自己接获六个传球,又做了无数次的抱住、扭倒的动作的播报。

他为了克服单调,那天特地按照鲍比教他的照做一遍--总是有方法的。

1948年,在他踏到生命铁钉之后,乔治注定要在医院度过后来的三年。1949年,是扁桃炎,就在他将为费尔-哈里斯试唱之前。1950年,是全身40%的三度灼伤以及肺衰竭。他的命是他的兄弟亚伦在一次爆炸中,跑向乔治,扑灭他身上的火而救回的。亚伦自己受到严重烧伤。

但是,屡次排练过后,乔治却更坚强地回来了,而且更确定他自己克服障碍的能力。他曾说到,如果一个人只顾着看路障,那他就看不到目标了。

配备了这些精神上的天赋以及灵魂的笑声,他进入了演艺圈以及改革后的电视界,借创作一些节目,诸如《忍不住的笑》与《美国喜剧奖赏》等,而且以山米-戴维斯二世这一个特别人物,赢得艾美奖。他曾被放在熔炉里慢慢锻炼,最后伴随着钢铁般的灵魂出来,用它来强化并娱乐一个国家。

专注一件事

只要专注于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马克-吐温

杰克第一次遇见贾金斯,是在好些年前,当时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

他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之后,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

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首先必须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

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费时了。

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有的是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了一家煤气厂,可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次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他恋爱过好几次,但每一次都毫无结果。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便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为使自己匹配得上她,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上了一个半月的课,但不久便自动逃遁了。两年后,当他认为问心无愧、无妨启齿求婚之时,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了一个愚蠢的家伙。

不久他又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5个妹妹的姑娘。可是当他上姑娘家时,却喜欢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后一个也没谈成功。

贾金斯的情形每况愈下,越来越穷。他卖掉了最后一项营生的股份后,便用这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生年金,可是这样一来,支取的金额将会逐年减少,因此他要是活得时间长了,早晚得挨饿。

然而,他的一生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我们所体验过的最富有启发的哲理。

盲人跳伞

困难,是动摇者和懦夫掉队回头的便桥;但也是勇敢者前进的脚踏石。

--爱默生

这是哈佛心理学专业一位名叫杰克逊的学生的经历,它对杰克逊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休闲活动越来越走向惊险刺激的潮流之下,许多人选择了跳伞训练来挑战自己的胆识。就在一次例行的业余跳伞训练中,学员们由教练引导,鱼贯地背着降落伞登上运输机,准备进行高空跳伞。

突然,不知哪个学员一声惊叫,随着这一声惊叫,大家才发现,竟然有一位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正随着大家一起登机。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位盲人和导盲犬的背上,也和大伙儿一样,背着一具降落伞。

飞机起飞之后,所有参加这次跳伞训练的学员们,都围着那位盲人,七嘴八舌地问他,为什么会参加这一次的跳伞训练。

其中一名学员问道:“你根本看不到东西,怎么能够跳伞呢?”

盲人轻松地回答道:“那有什么困难的?等飞机到了预定的高度,开始跳伞的警告广播响起,我只要抱着我的导盲犬,跟着你们一起排队往外跳,不就行了?”

另一名学员接着问道:“那……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拉开降落伞?”

盲人答道:“那更简单,教练不是教过?跳出去之后,从一数到五,我自然就会把导盲犬和我自己身上的降落伞拉开,只要我不结巴,就不会有危险!”

又有人问:“可是……落地时呢?跳伞最危险的地方,就在落地那一刻,你又该怎么办?”

盲人胸有成竹地笑道:“这还不容易,只要等到我的导盲犬吓得歇斯底里地乱叫,同时手中的绳索变轻的刹那,我做好标准的落地动作,不就安全了?”

欠法官的40美元

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

--列夫-托尔斯泰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了,留下了他的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住在一间低矮的房屋里,仅靠一小块土地为生。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那年他只有16岁。

约翰到镇里最富有的法官多恩那儿去要1美元,那是多恩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下的钱。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了自己一些钱。他说那个农夫曾向他借走40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你父亲欠我的钱?”法官对约翰说,“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父亲那样,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夏天结束时,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印第安人塞夫教给了他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塞夫教约翰怎样追逐、诱捕动物,获取兽皮。他告诉这个男孩,靠狩猎也能够挣到很多钱。但是塞夫说,约翰需要花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子和网,以及在树林里过冬的食物。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这笔钱。

11月1日,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离开了家。他背着一大袋食物、一杆新枪和捕猎用具,这些都是用从法官那里借来的钱买的。他和印第安人步行了几个小时,来到林子深处的一间小木屋前。这所小房子是塞夫几年前搭建的。这个冬天,约翰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学会了如何追捕野兽和怎样在树林里生存。大森林锻炼了他的毅力,使他变得勇敢,也使他的体格更加健壮。约翰捕到了很多猎物。直到3月初,他得到的兽皮堆起来几乎和他的个子一样高了。塞夫说,约翰用这些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约翰打算回家,而塞夫想继续打猎到4月份。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背上。然后,塞夫说:“现在注意听我说,当你过河时,不要从冰上走,要把一些圆木捆在一起,你可以用它们浮在冰的上面过河。这样做会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这样更安全。”“好的,我会这样做的。”约翰急切地说。他甚至想飞回家。这一天,当约翰快步走在树林中时,他开始考虑起他的将来。他要去读书和学写字,他要给家里买一块大一些的农田。也许有朝一日,他也会像镇里的法官一样有权势,并受人尊敬。背上沉甸甸的东西使他考虑起到家后要做的事情:他要给他母亲买一身新衣服,给弟弟妹妹们买些玩具,他还要去见法官。约翰恨不得马上就把欠法官的钱全部还清。

到了傍晚的时候,约翰的脚剧烈地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变得更加沉重。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约翰记得塞夫的忠告,但是,他太累了,顾不上去寻找一块冰已化了的地方。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它的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约翰取出斧头砍倒大树。树倒下来了,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约翰用脚踢了踢树,树没有动,看起来很结实。他决定不按塞夫说的去做。如果他从这棵树上过河,那么用不了一个小时他就到家了,当天晚上他就能见到法官。

约翰背着兽皮,怀抱着猎枪,跨到他搭建的独木桥上。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松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冰面破裂,约翰掉进水里,他甚至没来得及叫喊一声。约翰的枪掉了,那些兽皮和捕猎用的工具也从他的背上滑了下来,他没法抓住它们,湍急的河水把所有的东西都冲走了。约翰只好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就在一瞬间,他失去了一切!他在雪上地上躺了一会儿。然后,他爬了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一连几个小时他戳着冰块,寻找他丢掉的东西。最后,他放弃了。

他径直来到法官家里,天已很晚了,但是法官仍在他的办公室里。约翰敲门进去,他浑身冰冷,衣服潮湿。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法官一言未发,直到他把话讲完。然后,法官多恩说:“人人都要学会一些本领,你却是这样来学习的,显然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回家去吧,孩子。”

到了夏天,约翰拼命干活。他为家人种植了玉米和土豆,他还到别人的田里干活。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但是他还欠法官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和枪的75美元。加起来超过100美元!约翰觉得他一辈子也还不清这笔钱。

10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约翰,”他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约翰羞愧难当,好半天才开口说:“愿意。”

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入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不过,约翰记得印第安朋友教给他的所有本领。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住在塞夫盖的小木屋里,每天出去打猎。这一次他一直待到4月底。这时候,他得到的兽皮太多了,因而他不得不丢掉他的捕猎工具。当他到达河边时,河上的冰已经融化。他扎了一个木筏过河,尽管这要多花去一天的时间,他还是那样做了。到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三百美元。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然后他慢慢地、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

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里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30岁的时候,已经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约翰打开信,看了看写信的日期。这封信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向他借钱的那天写下的。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但是我第一次见到你时,就喜欢上了你。我想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运,约翰!”

信封里还放着40美元。

存有希望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卡耐基

有一家人开着一辆车,行驶在芝加哥区的高速公路上,黛儿-古马琪和她的丈夫安柏、女儿苏在车里。当安柏在躲避一连串车辆之后踩了一下刹车时,交通非常拥挤,而且阴雨路滑,他看了一下后视镜,却瞥见他有驾车经验以来最为恐怖的景象,一辆巨大的拖拽卡车正失控地滑过道路,向他的车子冲过来。在下一秒钟,它撞上了车子,以巨大的冲力直接横倒在车顶上。玻璃碎裂,金属压挤,汽油味弥漫,然后一阵沉默。

黛儿-古马琪的膝盖紧紧顶着胸,几乎无法呼吸,她好不容易才能移动头部和双手,可是撞凹的车顶离她的头只有几英寸。她的丈夫全身扭曲,他的双脚被卡住,而且弯得很奇特,一只脚压在身体下面,另一只则伸出碎裂的车窗,夹在巨大的卡车边上。苏则平躺在车底,并且动弹不得。

没有人重伤,没有人骨头断裂,也没有流血,可是他们无法自救。翻覆的卡车把他们被撞烂的汽车团团围住。这一家人为他们碰到这么恐怖的事故,却仍然活着而感谢上帝。他们强烈地感觉到上帝与他们同在那辆损坏的车子里,而那辆车有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灵柩。

一位路过的摩托车骑手友善地探头一看,发现他们竟然都还活着而惊讶万分,他向他们保证为他们求救后就上路了。当大卡车上的柴油和他们车中的汽油混在一起时,他们继续祈祷--一丁点的火花就有可能引起爆炸。后来他们又发现车顶正慢慢地凹陷下来,卡车巨大的重量正在逐渐消耗着这挤成一团的车子的最后一点抵抗力。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消防队员终于出现,伸进一支连结着氧气桶的导管,使他们能够呼吸得较为顺畅。后来他们怎么熬过来的呢,他们开始吟唱对歌,而且互相鼓励对方说:“上帝知道我们能承受多少。”

最后终于等到了关键时刻,一部吊车将卡车吊起。如果卡车从吊车上滑下来,他们的车子会被完全压扁。为了预防万一,用了几条长杆撑住卡车,然后在被禁锢了三个小时之后,他们才从牢狱中脱身。奇迹般地生还后,他们被送去医院,而且很快就复原了。人们问:“为何你们能一直保持那么冷静?”

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在这个世上受托于上帝之手,所以在车里,我们也是在他的手中,我们就有未来。”

成功源自执著

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是才智。

--沃勒

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亚比歌剧院中,十分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剧作家的叶慈,正在为他的一出新作歌剧中的场景大大地伤脑筋。

在叶慈的这一部新歌剧当中,有一幕是描述夕阳无限好的,叶慈在歌剧院的舞台上,反复地试了好几个钟头,希望借助舞台灯光,将他想要的效果表现出来。

但叶慈试了又试,负责灯光控制的技师及工作人员,也不厌其烦地全力配合,他们提供了歌剧院中所有各种颜色的灯光以及强弱光线所能够营造出来的一切效果,却都未能符合叶慈心中所想要的需求。

经过几个小时不停地工作,仍未能取得彼此的共识。不仅灯光技师疲惫不堪,连一心追求最佳舞台效果的诗人叶慈也失望不已。只见他呆坐在偌大舞台的边缘,口中喃喃自语,似乎完全陶醉在自己心中那个美好的夕阳景色当中,却又苦于无法将之完整呈现于观众眼前。

正当叶慈坐在舞台一角,苦苦思索解决方法的同时,突然间,这位诗人“啊”地大叫了一声,倏地站起身来,双眼发直、愣愣地望着舞台上的背景,口中不断大声叹道:“对了!对了!这就是我要的感觉,那是多么灿烂的夕阳啊!犹如凤凰即将沉入大海一般壮丽的颜色,闪耀着生命最后美好的无限光芒。不要动,不要动!就是这种感觉,保持这个颜色,维持这个光线的强弱。” 面对叶慈如此投入的情绪,舞台上所有技术人员面面相觑,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没有人敢去打扰这位大师完全投入情境当中的思考。

最后迫不得已,一位舞台工作人员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抱歉地对叶慈道:“先生,我们也很想为您保持这个颜色和光线,但是……那是保留不住的,很对不起,这个倒霉的剧院,刚刚起火了,我们……必须马上离开……”

玫琳凯的神话

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愿。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马克-吐温

玫琳凯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她的成功案例更是哈佛学子案头必备的研究材料,然而在创业之初,她经历过失败,也走了不少弯路。但她从来不灰心、不泄气,最后终于成为了大器晚成的化妆品行业的“皇后”。

20世纪60年代初期,玫琳凯已经退休回家。寂寞的退休生活使她决定进行一次冒险。经过一番思考,她把一辈子积攒下来的5000美元全部作为资本,决定创办玫琳凯化妆品公司。

为了母亲能够实现她“狂热”的理想,两个儿子也开始支持她,一个辞去一家月薪480美元的人寿保险公司代理商的工作,另一个辞去了在休斯敦月薪750美元的职务,他们加入到母亲创办的公司中,宁愿只拿250美元的月薪。玫琳凯知道,这是在进行一次人生中的大冒险,如果失败的话,不仅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的积蓄将血本无归,而且还可能毁掉两个儿子的美好前程。

在创建公司后的第一次展销会上,她隆重推出了一系列功效奇特的护肤品,按照最初的想法,这次活动会引起轰动,一举成功。可是,结果却截然相反,整个展销会下来,她的公司只卖出去25美元的护肤品。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玫琳凯不禁失声痛哭,哭过之后,她反复地问自己:“玫琳凯,你究竟错在哪里?”

经过认真地分析,她终于悟出了一点:在展销会上,她的公司从来没有主动请别人来订货,也没有向外发订单,而是希望女人们自己上门来买东西……难怪展销会的结果让人大失所望。

玫琳凯擦干了眼泪,从第一次失败中站了起来,她在抓生产管理的同时,加强了销售队伍的建设……

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由最初创建时的9名雇员发展到现在的5000人;这个家庭公司也发展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拥有一支20万人的推销队伍,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

玫琳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已经步入晚年的玫琳凯能创造出如此的奇迹,并不是上天的怜悯,而是她面对挫折时,永不服输的精神。

昂首走出失败的阴霾

尽管失败和挫折等待着人们,一次次地夺走青春的容颜,但却给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顺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梭罗

巴西足球队为国家捧回了第一个世界杯。当队员们乘坐的专机刚进入国境时,就迎来了热烈壮观的欢迎仪式,16架喷气式战斗机立即为之护航,聚集在机场上的欢迎者达3万人,从机场到首都广场不到20公里的道路上,聚集欢迎队员的群众超过了100万人。里奥市长只是晚出发了一会儿,竟然无法驱车到达机场,他只得从官邸乘直升机前往。大多数球员都乘坐豪华汽车前往总统府,主力队员如贝利等人,则被欢迎的人们用手臂举着,向前传递。4个多小时的路程贝利和他的队员几乎脚不沾地,一直被送到总统府。

面对这激动人心的盛大场面,不由让人想起4年前机场上那悄悄的一幕:

巴西人都认为本国的球队能获世界杯赛冠军。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半决赛中,巴西队却意外地败给了法国队,结果那个金灿灿的奖杯没有被带回巴西。球员们悲痛至极,他们想,去面对球迷的辱骂、嘲笑和汽水瓶吧,因为足球是巴西的国魂。

飞机进入了巴西领空,他们显得有些坐立不安了,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次回国,他们要面对的也许会是不好的事情。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总统和2万多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上,他们看到总统和球迷共举一条大横幅,上面写着:昂首走出失败的阴霾。

队员们见到这样的情景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们都没有说话,他们默默地目送球员们离开机场。4年后,巴西队捧回了世界杯。

坚持成就事业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总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爱默生

苏桑尼-查金是一位电台广播员,在她3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遭辞退18次,可是每次事后她都放眼更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

由于美国大陆的无线电台都认为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没有一家肯雇用苏桑尼-查金,她就迁到波多黎各去,苦练西班牙语。有一次,一家通讯社拒绝派苏桑尼-查金到多米尼加共和国采访一次暴乱事件,她便自己凑够旅费飞到那里去,然后把自己的报道出售给电台。

1981年,苏桑尼-查金遭到纽约一家电台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结果失业了一年多。有一天,苏桑尼-查金向一位国家广播公司电台职员推销她的清谈节目构想。

“我相信公司会有兴趣,”那人说。但此人不久就离开了国家广播公司。后来苏桑尼-查金碰到该电台的另一位职员,再度提出她的构想。此人也夸奖那是个好主意,但是不久此人也失去了踪影。最后她说服第三位职员雇用她,此人虽然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节目。

“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苏桑尼-查金对丈夫说。丈夫热情地鼓励她尝试一下。1982年夏天,苏桑尼-查金的节目终于开播了。她对广播早已驾轻就熟。于是她利用这个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7月4日美国国庆对她自己的意义,又请听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

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苏桑尼-查金因此一举成名。如今,苏桑尼-查金已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经两度获奖,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每天都有800万观众收看这个节目。

“我遭人辞退了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她说,“结果相反,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再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永远不向困难屈服。

--贝多芬

垂头丧气的阿齐姆,走进心理医师的诊疗室,向心理医师倾诉他一生不幸的遭遇。他说:“我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早年求学过程,没有一次考试能够过关;踏入社会,经营许多生意,皆是负债收场;然后四处求职碰壁,就算有一份工作,也是没能做多久,就被老板开除;现在连自己的老婆也忍受不了我,要求跟我离婚……”

心理医师问他:“那么,你现在想怎么样呢?”

阿齐姆万念俱灰地回答:“我此刻只想一死了之。”

心理医师:“你有没有小孩?”

阿齐姆:“有呀,又怎么样?”

心理医师笑了笑:“还记得你是怎么教你的小孩走路的吗?从他第一次双手离开地面,颤颤微微地站起身来,是不是所有家人都会为他喝彩,为他鼓掌?”

阿齐姆似有所悟:“嗯……是的……”

心理医师继续道:“然后孩子很快地又跌倒了,你是不是轻轻扶起他,告诉他,没关系,再试试看,你会走得很好的!”

阿齐姆的语气坚定了些:“对,我会帮他。”

心理医师:“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地,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还是走得不稳。你会不会失去耐性,告诉他,最后再给你三次机会,如果再学不会走路,以后终生都不准再给我走路,干脆我买个电动轮椅给你。”

阿齐姆:“不会,我会再帮助他、鼓励他,因为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学会走路的!”

心理医师:“那就对了,你才跌倒过几次,就想坐轮椅了?”

阿齐姆抗议道:“可是,小孩子有人协助他、提携他,而我……”

心理医师:“真正能帮助你、鼓励你的人是谁,此刻你还不知道吗?”

阿齐姆想了想,朝心理医师重重地点了点头,昂首阔步地走出诊疗室。

没有绝望

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金斯莱

维克托-弗兰克什么也没有,只因为他是犹太人,就被投入了纳粹德国某集中营。

他被转送到各个集中营,甚至被囚在奥斯威辛数月之久。弗兰克博士说他学会了生存之道,那就是每天刮胡子。不管你的身体多衰弱,就算必须用一片破玻璃当做剃刀,也得保持这项习惯。因为每天早晨当囚犯列队接受检查时,那些生病不能工作的人就会被挑出来,送入毒气房。

假如你刮了胡子,看起来脸色红润,你逃过一劫的机会便大为增加。

他们的身体在每天两片面包和三碗稀麦片粥的供应之下日趋衰弱。9个男人挤睡在宽3米的旧木板上,仅两条毡子用来盖。半夜三时,尖锐的哨声便会叫醒他们起来工作。

一天早上,他们列队出去在结冰的地上铺设铁路枕木,同行的卫兵不停叱喝,更用枪托驱赶他们。脚痛的人就靠在同伴的手臂上。弗兰克身旁的男人在竖起的衣领后低声说:“妻子若是看见我们的模样不晓得有何感想!我真希望她们在她们的营中过得好些,完全不知道我们的光景。”

后来,弗兰克写着:“这使我想起自己的妻子。我们颠簸着前行,路程有数公里之遥,我们跌倒在冰上,彼此搀扶,手拉手往前。我们没有交谈,但心里都明白,我们都惦记着自己的妻子。

“我偶尔抬头看天上,星光已逐渐稀微,淡红色的晨光开始从一片黑暗的云后乍现。我心中始终记挂着妻子的形影,刻骨铭心地想着她。我几乎听到她的回答,看见她的微笑,那爽朗和鼓励的表情。忽然有一个意念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生中首次领会到许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也是许多思想家最终所陈述的真理,就是--爱是人类所能热望的最终极目标。我抓住了人类诗歌、思想与信仰所传递的最大奥秘,人类的救星乃在爱中,借着爱得以实现。”

每天他都在积极思考,用什么样的办法能逃出去。他请教同室的伙伴,伙伴嘲笑他:来到这个地方,从来就没人想过能活着出去。还是老老实实干活吧,也许能多活几天。可维克托不是这样的想法,他想到的是家有老母妻儿,自己一定要活着出去。

积极的思考终于给他带来了机会。一次,在野外干活,趁着黄昏收工时刻,他钻进了大卡车底下,把衣服脱了,乘人不注意,悄悄地爬到了附近不远处的一堆赤裸死尸上。刺鼻难闻的气味,蚊虫叮咬他,他全然不顾,一动不动地装死。直到深夜,他确信无人,才爬起来光着身子一口气跑了70公里。这正是,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这位幸存者后来对人们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101岁成名的画家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康德

莱伯曼要向那些到了60、70、80、90岁就自认上了年纪的人证明,这个年纪并不是生命的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几年,而要想还能做些什么。着手干些事情,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盖理认识哈里-莱伯曼先生的时候,哈里-莱伯曼已经是一位百岁老人了。那一天又热又闷,就连不见阳光的阴凉处也达到40度的高温。来到哈里-莱伯曼的住处,盖理还以为这位老画家一定坐在舒适的空调室里等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哈里-莱伯曼正在树荫下专心致志地绘制一幅油画。哈里-莱伯曼告诉盖理,他刚刚同一个日历出版商签定了一项七年的合同,画架上的作品即是其中之一。

老人身材瘦长,脸上皱纹已深,下巴留着一撮胡须,头发花白,但却精神焕发,衣着也很讲究,看上去最多不过80岁。80岁!这正是哈里-莱伯曼开始学习作画的年纪。

莱伯曼是在一所老人俱乐部里和绘画结下缘分的。那时,老人歇业已有六年。他常到城里的俱乐部去下棋,以此消磨时间。

一天,女办事员告诉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下棋了。看到老人失望的神情,这位热情的办事员就建议他到画室去转一圈,还可以试画几下。

“您说什么,让我作画?”老人哈哈大笑,“我从来没有摸过画笔。”

“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您会觉得很有意思呢!”

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来到了画室。过了一会儿,办事员又跑来看看老人“玩”得是否开心。

“呵呵,先生!您刚才在骗我!您简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画家。”女办事员笑着对老人说。

不过,莱伯曼说的全是实话,这确实是他第一次摆弄画笔和颜料。提起当年这件往事,老人颇有感慨:“这位女办事员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以后,我每天去画室。她又使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退休后的六年,是我一生中最忧郁的时光。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等着走向坟墓更烦恼了。从事一项活动,就会感到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绘画,对于这位八旬老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消遣活动。81岁那年,老人还去听了绘画课,一所学校专为成年人开办的十周补习课程。第三周课程结束的时候,老人抱怨任课教师、画家拉里-理弗斯从来不给他帮助指导。

“您给每个人讲这讲那,对我却只字不说。这是为什么呢?”显然,老人不高兴了。

“先生,因为您所做的一切,连我自己都做不到。我怎么敢妄加指点呢?”最后,理弗斯还自愿出钱买下老人的一幅作品。就这样,不到4年的光景,哈里-莱伯曼的作品先后被一些著名收藏家购买,并进了不少博物馆。美国艺术家史学家斯蒂-芬-朗斯特里特写道:“许多评论家、艺术品收藏家,透过这种热情奔放、明快简洁的艺术,看到了一个大艺术家的不凡手法。可以说,莱伯曼是带着原始眼光的夏加尔。”

1977年11月,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陈列馆举办了其第22届展览,题为:哈里-莱伯曼101岁画展。这位百岁老人笔直地站在入口处,迎候参加开幕仪式的四百多名来宾。其中有不少收藏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活力赢得许多参观者的赞叹。老人说道:“我不说我有101岁的年纪,而是说有101年的阅历。我要向那些到了60、70、80、90岁就自认上了年纪的人表明,这还不是生命的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几年,而要想还能做些什么。着手干些事,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1%的希望 /+JS2mq2Wfq6g47PCRf3qoDtZXQGTQGuPW7xUZE4BnAkLpWwmn6BfH6sE2nqLcJ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