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另外我也很想给洛恩写信,虽然我很久没有跟你们联系,但我从未忘记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亲爱的、善良的好人们,对于写信,你们是知道的,这不是我所擅长的;我最要好的朋友们也都是好几年收不到我写的信了。我只生活在音符里,一部作品刚创作完,另一部就又开始了。以我现在的工作方式,我往往都是同时做三四件事的。--你要常给我来信呀;我将尽量抽出时间来给你回信。代我向大家问好。

别了,我最忠实、善良的韦格勒!请相信你的贝多芬的爱和友谊。

致韦格勒的信

于维也纳,1801年11月16日

我善良的韦格勒!感谢你又一次关心我,因为我自感不配。--你想知道我现在好不好?需要什么?虽然这是我不太喜欢谈论的问题,但我还是乐意告诉你。

几个月来,韦林总要把发疱药敷在我的两只胳膊上……这种治疗方法让我特别难受;至于痛苦,那是不必说的,手臂常常一两天不能动弹……当然,我知道耳朵里的嗡鸣症状的确比以前减轻了许多,尤其是左耳--我的耳疾就是从左耳开始的。然而,我的听觉至今仍未有丝毫改善;我也无法肯定病情是否已经变得更加严重了。--但至少我的肚子好多了,尤其是在我洗了几次温水澡后,一连八九天都感觉不错。我一直坚持按时服用健胃药;我遵照你的意思,开始用草药敷肚子。--韦林不愿意听我谈论雨中淋浴,不过,我也不太满意他。他对我这种病也太不用心、太不在意了,假如我没有去他那里--对我来说,去他那里是很困难的--我就从来见不到他。--你觉得施密特的医术怎么样?我并不是突发奇想另换医生,但我觉得韦林太重视手术治疗,不太愿意从书本上去学习新知识、更新旧观念。--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施密特与其截然不同,或许他不会像韦林那样粗心大意。--我听说直流电疗法效果不错,你认为呢?有一个医生对我说,他曾见过一个聋哑儿童通过这种疗法最终恢复了听觉,还有一个聋了七年的男子也是这样治好的。--我正好听说施密特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

我觉得现在活得稍微快活些了,我同别人的往来也增多了。你简直无法想象两年来我过的是多么孤单忧愁的日子。我的残疾宛如幽灵一般阻挡在我前面,让我不得不躲避着人们。在别人眼中,我或许是个愤世嫉俗者,可事实上我并不是!--这种变化是由于一位亲爱的、迷人的姑娘;她爱我,我也爱她;这两年,我再次享受到了幸福时光;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婚姻可以带给人幸福。但不幸的是,她与我存在差距--境况不同。而现在,说实话,我还不可以结婚:我必须再挣扎一番。若不是因为耳疾,我或许早已走遍半个世界了,而这是我应该去做的。--对于我而言,没有什么能够比搞艺术并展现它更让我感到快乐的。--不要认为我在你们家里就是快乐的。谁还能让我快乐呢?甚至你们的关切对于我来说都可能是一种重负;我会看到你们脸上同情的表情,那使我更加忧伤凄然。--我美丽的故乡啊,是什么一直吸引着我?或许只是盼着环境能变更好的希望而已;假如没有这个病,我这个希望也许早就实现了!啊!我若能摆脱这个病魔,我真想拥抱全世界!我的青春--是的,我触摸到它了--它似乎刚刚开始;我不是一直有病吗?最近一段时间,我的体力和智力都比以前更加强大。每天,我都在接近我可以预见却无法确定的目标。只有在这种思想中,你的贝多芬才能活下去。除了睡眠,我不知什么是休息。可是我特别悲哀,我不得不花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去睡觉。如果我能解除一半的病痛,那么,我将成为一个更加自主、成熟的人,到那个时候,我会奔向你们,拉紧我们之间的友谊纽带。

你们应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我可以获得幸福,而不是个不幸之人。--不,这是我无法忍受的病痛。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把我彻底屈服--啊!能够千百次地享受人生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不,我可以感觉到,我生来就不能过恬静的生活。

……代我问候洛恩……--你真的有些爱我,不是吗?请相信我的友爱和情谊。

你的贝多芬

韦格勒和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宁致贝多芬书

于科布伦兹,1825年12月28日

我亲爱的老朋友路德维希:

当我送里斯十个儿子中的一个去维也纳时,不由得想到了你。60自我离开维也纳已经有二十八年了,在这漫长的时光中,如果你没有每两个月就收到一封长信的话,那么你可以责备在我寄给你头两封信后你的默默无言--不回信给我。这样不好,特别是现在,因为我们这些老年人不由自主地都在追忆往事,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寻找青年时代的影子。起码对于我来说是这样,多亏了你那善良的母亲(愿上帝祝福她)我才认识了你,并同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亮点,是我美好的记忆,我会乐此不疲地回顾它……当我遥望你时,宛如仰视一位英雄,而且我能骄傲地说:“他的今天,多少是受到了我的影响,他曾经对我倾吐他的愿望和梦想;后来,当他不断被人误解时,我才真正了解了他的志趣所在。”感谢上帝,使我可以同我的妻子谈论你,而且现在可以和我的孩子们说起你!你在我岳母家的地位和待遇,已经远远超出了你在自己家,特别是当你高贵的母亲仙逝以后。请你再跟我们说一遍:“没错,无论欢乐还是悲伤,我都想念你们。”任何人,即使像你那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平生之中也只有一次幸福:那就是年轻时光。像波恩、克勒茨贝格、戈德斯贝格、佩比尼埃尔等地方,才是你思绪多次眷恋之地。

我现在想同你讲讲我和我们,以便你写回信时在方式上有个参照。

1796年,当我从维也纳回来后,就感觉到自己的情况不太好;有好几年我都得靠行医为生;然而在这种贫苦、可怜的地方,我混了好几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后来,我当了老师,有了一份薪水,并于1802年结了婚。一年后有了一个女儿,至今成长得较好,并且受到了完整的教育。除了秉性正直外,她还具有我身上遗传的清明气质,她把你的奏鸣曲弹得出神入化。但这并不是她后天的努力,而是凭着先天的聪颖,所以也就没什么可夸耀的。1807年,我喜得一子,他现在在柏林学医。四年之内,我计划把他送到维也纳;你愿意照看他吗?……今年8月,我庆贺了我的六十大寿,当时有六十多位朋友前来祝贺,其中还包括城里的几位名流。自1807年起,我就住到这里了,现在我有了一座很漂亮的房子和一个很好的职位。我的上司们对我都很满意,而且国王还给我颁发奖章和勋章。我和洛恩的身体也都很健康。--好了,我已经把我们的情况全部告诉你了。现在轮到你了!……

你永远都不愿把你的眼睛从圣艾蒂安教堂顶上移开来吗?61旅行不能给你带来快乐吗?你不想回来再看一看莱茵河吗?--我和洛恩,向你表示无尽的恳切之情。

你的老朋友。

韦格勒

于科布伦兹,1825年12月29日

亲爱的贝多芬,多年来的老朋友!要韦格勒重新写信给你是我的愿望。--现在这愿望已经实现了,我认为应该补充两句--不仅是为了让你能更多地回忆起我,更是为了重新向您提出请求,不知您是否还有意愿再看一看莱茵河和你的出生地?--是否愿意给韦格勒和我带来最大的快乐?我们的朗恩62非常感谢你给了她那么多幸福的时光;每当她听到我们谈起你时,她都高兴极了--她对于我们年轻时代在波恩的快乐生活十分了解--那些争吵与和好的小故事……如果能够看见您,她将会是多么高兴啊!--不幸的是这个丫头几乎一点音乐天赋都没有;但她没少下工夫,很勤奋刻苦,而且有恒心,现在她已经会弹奏你的奏鸣曲、变奏曲了;而且,音乐对于韦来说始终是最大的消遣,这个孩子便为他演奏,带给他许多快乐的时光。尤利乌斯倒是有些音乐才能,可到目前为止一直不上心--半年来,他更热衷于学习大提琴;他在柏林有一位好老师,我相信他会取得进步的。我这两个孩子都很高,很像他们的父亲。另外,他们保持着像他们的父亲韦那样的好脾气--感谢上帝。韦非常喜欢弹奏你的变奏曲中的主题曲;老人们都有偏爱,但他常弹新曲,而且是用极大的耐心。--你的歌是他最喜欢的;只要韦走进自己的房间,就从来没有不坐到钢琴前的时候。--因此,亲爱的贝多芬,你可以看到我们对你的思念是多么的持久而生动啊!--请你对我们说:这对你是多么的珍贵,你仍然牵挂着我们。--若不是我们这般热烈的愿望最终难以实现的话,我们早就到维也纳我的兄弟家里去探望你了,这样就可以有幸看到你了--但是,这么一趟旅行是不敢想的,因为我们的儿子现在在柏林。--韦已经把我们的情况告诉你了--我们再抱怨就没有道理了。--对于我们来说,即使最艰难的时光都比多数其他人要好。--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都很健康,还有一双好儿女。--是的,他们还未曾给我们带来任何麻烦,他们总是快快活活的,是好孩子。--朗恩有过一次大的悲伤,那就是当我们可怜的布尔沙伊德死去的时候--那是我们大家永远不会忘记的。别了,亲爱的贝多芬,请用你那慈悲的心情想念我们吧。

埃莱奥诺雷-韦格勒

贝多芬致韦格勒书

于维也纳,1828年12月7日

亲爱的老伙计!

收到你和你的洛恩的信真让我感到高兴啊,我简直无法形容。当然,我本应该马上给你们回信的,都怪我生性疏懒,特别是在写信方面,因为我想,与最好的朋友之间即使不写信,他们也会非常了解我的。我常常在脑海里构思着如何回复你们的信,可落笔时,我往往就把笔扔得老远,因为我无法用文字表达我的感受。我牢记着你对我表示的友爱,譬如,你叫人为我粉刷房间,使我感到意外、欢喜;我也忘不了布勒宁一家。人总有一别,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在尽力地要达到它;唯有永远无法动摇的为善的原则,始终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惜今天的我无法称心如意地给你写信,因为我卧床不起……

我心里一直装着你的洛恩的倩影,我之所以这么说,是要让你看出我年轻时所有美好的、心爱的东西,永远对我是弥足珍贵的。

……我的格言一直都是:无日不动笔;即使有时我让艺术之神小睡,那也是为了让它醒来时精神更加饱满。我希望自己能再有几部作品流传于世;之后,我就像个老顽童似的,在正直的人们中间结束尘世生涯。63

……在我所获得的荣耀中,我要告诉你(我知道,你听了一定很高兴),我接受过法国已故国王赐予的一枚勋章,上面镌刻着:国王赠与贝多芬先生;另外,还附有一封十分谦逊的信,是皇家侍从长,夏特尔公爵的亲笔信。

我亲爱的老朋友,今天就写到这儿吧。往事的回忆充满了我的心,寄出它的时候我会禁不住流下热泪。这只不过是个引子,不久后你就能收到我的第二封信;而你越是给我写信,我就越高兴,这是毋庸置疑的,当我们的友情达到这种程度。别了。请替我亲吻你亲爱的洛恩和孩子们。别忘了我。愿上帝与你们同在!

永远爱你的,你的忠实的、真正的朋友。

贝多芬

致韦格勒书

于维也纳,1827年2月17日

我真诚可敬的老朋友!

很高兴我从布罗伊宁那里收到了你的第二封信。现在我的身体还是很虚弱,真的无法给你回信了;但你可以想象得到,你跟我说的一切都是我所期盼且欢迎的。至于我的康复(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医生们什么都没说,但我清楚,非得进行第四次手术不可。我现在变得很有耐心,我想:任何病痛都会随之带来点好处的……今天,我还有很多心里话要跟你说啊!可是我太虚弱了:我什么都做不成,只能在心里拥抱你,拥抱你和你的洛恩。真诚地问候你们全家。

你的忠实的老友。

贝多芬

致莫切特斯书

于维也纳,1827年3月14日

我亲爱的莫切特斯!

……2月27日,我进行了第四次手术;现在又出现一些确切的征兆,过不了多久就得做第五次手术。如果一直这样,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将会是个什么结果?--我的命运真是艰难至极啊!我听任命运安排,但只求上帝能够可怜我这个悲惨的人,让我在有生之年,在忍受着死神的折磨时,不要再为窘迫的生活而操心。这样一来,我就有勇气去承受上帝的意志,接受命运的安排,不管它是多么的悲苦,多么的可怕。

……您的朋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关于音乐

为了达到更美的效果,没有哪一条规则是不可打破的。

音乐应该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至高无上的启示……凡是能参透我音乐的内涵的人,必能摆脱寻常人无法摆脱的苦难。

(《致贝蒂娜书》)

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接近神明,并把它的光芒遍洒人间。

我为什么要写作?--我心中所蕴涵的东西必须流露出来,我正是为此而写作的。

当神明跟我说话,我写下它告诉我的一切时,我心里想的是一把神圣的提琴,这你会相信吗?

(《致舒潘齐希书》)

按照我写曲子的习惯,即创作器乐的时候,我眼前总浮现着全部轮廓。

(《致特赖奇克书》)

不用钢琴写曲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逐渐培养一种能力,把我们所向往的、所感受的东西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对于高贵的灵魂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致鲁道夫大公书》)

描写属于绘画。在这一点上,诗歌与音乐相比,也可说是幸运的;它的领域不像我的那样局限;但另一方面,我的领域能够在其他区域得到更远的延伸;而且,别人不可轻易到达我的王国。

(《致威廉-热拉尔书》)

在艺术范围内,自由与进步是方向标,就像在整个人生中一样,是人生的目标。如果说现代人不如我们的祖先那么坚定,那么,文明的精炼至少拓展了许多的事情。

(《致鲁道夫大公书》)

我的曲子一旦写完,我就不再对它加以润色。因为我相信一个真理:部分的变更会影响作品的特点。

(《致汤姆逊书》)

纯粹的宗教音乐只能用声乐来表现,除了荣耀归于主或其他这类作品。所以我偏爱帕莱斯特里纳的作品;但是,如果在不具备他的精神以及他的宗教观的前提下去仿效他,那是荒谬的。

(《致管风琴手弗罗伊登贝格书》)

当你的学生在弹钢琴时,能够做到指法恰当,节拍准确,音符也弹得挺准确,那么你只需留心风格,别因为一点小错误而打断他,等一曲终了时再向他指出来。--这种方法可以造就音乐家,但不管怎么说,这是音乐艺术的最初目的之一64……有关表现技巧的段落,可以让他轮流运用全部手指……当然,如果手指用得少些,能获得人们所说的“贵如珍珠”之美誉,但我们有时更喜欢其他珠宝。

(《致切尔尼书》)

在古代大师中,只有德国人亨德尔和赛巴斯蒂安-巴赫才是真正的天才。

(1819年,《致鲁道夫大公书》)

我整颗心都在为“和声之父”赛巴斯蒂安-巴赫的伟大而崇高的艺术跳动。

(1801年,《致霍夫迈斯特书》)

我一向崇拜莫扎特,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都崇拜他。

(1826年,《致斯塔德勒神甫书》)

我赞赏您的作品,甚于其他一切戏剧作品。每当我听说您有新作问世,我都欣喜若狂,比对我自己的作品更感兴趣:总之,我敬重您,喜爱您……您将永远是我最敬重的当代人中的一个。如果您能给我写几句回信,那将带给我无比的快乐和安慰。艺术凝聚人们,尤其是真正的艺术家;或许您愿意把我列入其中。

(1823年,《致凯鲁比尼书》)

关于批评

作为艺术家,人们从未听说过我对所有论及我的文章有一丝一毫的关注。

(1825年,《致肖特书》)

我同伏尔泰有同样的想法:“被苍蝇咬上几口,英勇的骏马也依然会奔驰向前。”

(1826年,《致奥古斯特-冯-克莱思书》)

对于那帮蠢货,让他们说好了。他们的饶舌绝不能使任何人不朽,也绝不能使阿波罗指定的人丧失其不朽。

(1801年,《致霍夫迈斯特书》)

附录一

米开朗基罗传

序言

在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的国家博物馆里,有一尊大理石雕像。这尊雕像被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65称为“胜利者”。“胜利者”是一全身赤裸的青年,昂首挺立。低低的额头上盖满了卷曲的头发。他单膝顶在一个胡子拉碴儿的阶下囚的背上,那囚犯蜷曲着身子,脑袋向前伸,看上去像一头牛。但是,战胜者并没有看他。正当他举起拳头将要击下去时,他停住了,把充满悲伤之情的嘴巴和犹豫不定的目光移向别处。他身子后仰,胳膊向肩头折回。他已经不需要胜利了,因为胜利让他感到厌倦、厌恶。他虽然是胜利者,但同时他意识到自己也是被征服者。

这尊“胜利者”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至爱,也是他所有作品中唯一一件永远保留在他的工作室中的作品。这个疑虑的英雄形象,这尊折翼的胜利之神,曾经多少个日日夜夜引起米开朗基罗的思考!米开朗基罗去世后,好友达涅埃尔-德-沃尔泰66深知他的心思,想把“胜利者”安置在他的墓地旁--因为他知道,那就是米开朗基罗本人思想的体现,也是他一生的象征。

痛苦是伴随着生命而存在的,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它是由于世事无常而引发的,诸如贫穷、疾病、命运之不公、人心险恶等因素;有时又是源自人本身,这时,它同样是可怜的,是命中注定的,因为人们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他们既不要求生,更不希望成为他们现在这副德行。

而伴随米开朗基罗一生的,正是这后一种苦痛。他有力量,而且是与生俱来的战斗力量,这也使他从出生起就一直处于战斗状态之中。他为征服而生,并能战而胜。但是他征服了什么呢?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期盼的。真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剧!拥有英雄的天才,却没有英雄的意志,赋有专横的激情,而缺少执著的愿望,这是多么尖锐、可悲的矛盾啊!不要认为我们在看过如此多的伟大人物之后,又发现了另一个伟大!我们永远都不会说这是因为一个人太伟大了,而这个世界难以容下他。

精神的忧虑并不能成为一种伟大的标志。即使是被认为是伟大的人,如果他们个人与世界之间、生命与生命原则之间缺少和谐,那么这种忧虑的精神将无法成就伟大:因为它是弱点。--为什么要试图隐瞒这一弱点呢?难道最软弱的人就不值得去爱吗?--其实他才是更值得爱的人,因为他更需要爱。我绝不会树立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英雄典范。我憎恨卑怯的理想主义,他们总是将目光从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脆弱上移开。必须去对那些轻易相信豪言壮语、甘愿被骗的民众说:英雄的谎言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出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且努力地去爱它。

我在这里介绍的命运悲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痛苦表现,它源自每一个人内心的最深处;它不断地吞噬着灵魂,在将生命彻底毁灭前它绝不会离开。这是伟大的人类群体中最强大的典型性代表,一千九百多年来,他一直向西方发出痛苦和信仰的呼唤,他,就是基督徒。

将来,在经过多少个世纪之后,或许有一天--如果人们还能记住我们在这个尘世中所经历的事情的话--那些活着的人会深陷于这个消失的种族的深渊之中,如同但丁站在第八层地狱的边缘一样,心中充满了怜悯、惊叹和憎恶的复杂感受。

但是,与我们这些真正置身于这些复杂情感之中的人相比,谁又能对这种心情有更深的体会呢?--我们就曾见过我们最亲爱的人在其中挣扎,--我们已经尝到了基督教悲观主义所具有的苦涩、醉人的滋味,而在我们有所怀疑时,又不得不去努力,以免像其他人那样,在犹豫之中,不自然地堕入神圣的虚幻之中去!上帝啊!永恒的生命,你是那些今生无法生存的可怜人的庇护所!信仰,只不过是大多数人对人生信心的一种缺乏,对未来信念的缺乏,对能够拥有勇气与欢乐的不自信!……我们知道,您对痛苦的胜利是在失败了多少次的基础上才建立的啊!……

正是这个原因,我才如此地爱你们,因为我为你们不平,也赞赏你们的悲伤。你们可以使世界变悲伤,但你们也能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当你们的痛苦不再存在时,世界将变得更加贫乏、凄惨。在这懦弱者的时代里,--他们既在痛苦面前颤抖,又吵闹着要求他们的幸福权,而那往往只是造成别人痛苦的权利,--让我们敢于面对痛苦,并尊敬痛苦!让欢乐受到赞颂,让痛苦也受到颂扬!欢乐与痛苦就像两姐妹,她们同样神圣。她们造就世界,并培育伟大的心灵。她们是力量,她们是生命,她们是神明。只有体验、品尝过她们的人,才真正知道生存的价值和离开人生的温馨。

罗曼-罗兰

序篇

他是佛罗伦萨城中的一个中产者。

--当时的佛罗伦萨,就像是一座座暗黑的宫殿。那里的塔楼如长矛一样直戳天空,那里的山丘蜿蜒枯索,在淡蓝色的天空下呈一条条的细线,一丛丛低矮的小杉树和一条银色的橄榄树林有如波浪般起伏着、摇曳着。

--在佛罗伦萨,一切都是那么的典雅高贵。那里有面容苍白,带有讽刺表情的洛伦佐-德-梅迪契67,有大嘴巴的马基雅弗利68和桑德罗-波提切利69的名画《春》,以及患有贫血病淡金色头发的维纳斯70。这些作品在此相聚。佛罗伦萨是一个拥有狂热、骄傲、神经质般性格的城市,而且易于沉溺在所有疯狂、盲目的信仰之中,经常受到各种宗教、社会歇斯底里的震颤。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而每个人又都是专横的。这里的生活非常舒适,可又与在地狱中没有丝毫差别。

--佛罗伦萨的公民是聪明的、顽固的、热情的、易怒的,他们口若利剑,生性多疑,互相试探、彼此嫉妒。这里容不得列奥纳多-达-芬奇71的自由思想,人们只能像苏格兰的清教徒那样,在幻想的神秘主义里了却一生;而形似山羊、双眼炽热的萨伏那洛拉72让他的僧侣们围着焚烧的艺术作品的火堆转着圈跳舞;三年后,那火堆死灰复燃,烧死了撒弗劳诺内这个先知先觉者。

在那个时代、那个城市里,他同其他褊狭、激情、狂热的人们纠缠在一起。

当然,他对他的同胞们也没有丝毫温婉之情。那胸怀宽广、豪放不羁的才气让他对那些社团的艺术、矫饰的精神、平庸的写实、感伤的情调、病态的精雕细刻不屑一顾。他对待他们时的态度是冷漠、粗暴的,但他却从心底里爱他们。在对待自己的祖国时,他并没有像列奥纳多-达-芬奇那样,用含着微笑的冷漠态度来对待祖国。因为当他远离佛罗伦萨时,他会为思乡之情所苦。73他一生竭尽全力地想要留在佛罗伦萨,但始终没有如愿。在战争的悲惨年月,他想,“既然活着的时候不能够,至少死后要回到佛罗伦萨”。74

米开朗基罗是地道的佛罗伦萨人,他一直都为自己的血统与种族引以为豪,甚至比对自己的天赋都更加自豪。他甚至不允许别人把他当作艺术家:“我不是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我是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75

精神上,米开朗基罗算得上是一个贵族,而且具有贵族阶级的所有偏见。他甚至说:“只有贵族才能从事艺术。”

对于家庭,他怀有一种宗教的、古老的,甚至于是野蛮的观念。他可以为这个高贵的家庭牺牲一切,而且希望别人能同他一样。就像他说的,他“甘愿为家庭卖身为奴”。有时为了一点点小事,他都会为家庭动感情。他蔑视自己的兄弟,对他的侄子--他的继承人--也是嗤之以鼻。但是,对于兄弟和侄子,他都把他们看作是家族的代表而表示尊重。他曾多次在信札中提到他的家族:

“我们的家族……维系我们的家族……不要让我们的血统中断……”

这个家族所特有的一切迷信、狂热,他都具有。他同他的家人们就像是上帝用湿泥团创造出来的人群一样,而在这群泥团中,迸发出澄清一切的成分--天才。

不相信存在天才、不知道天才是何物的人,可以看看米开朗基罗。从没有人像他那样受天才的困扰。天才所特有的气质似乎与他本人的气质完全不符:那是一个征服者侵占了他的内心,并让他受到奴役。尽管他意志坚决,但也无济于事;而且,甚至可以说:连他的精神与心灵都被俘虏了。这是一种疯狂的爆发,是他那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所无法胜任的,是一种亢奋的生命力,令人身心疲惫,无法抑制。

在这种持续不断的疯狂中,米开朗基罗奋力地生活着。旺盛、过度的力量令他感到痛苦,也迫使他行动,不间断地行动,一刻也不能休息。

“为了工作,我已经精疲力竭了,从来没有人会像我这样拼命工作,”他写道,“我除了夜以继日地工作之外,什么都不想。”

这种病态的工作状态,不仅使他的工作量越积越多,而且还让他增添了许多无法按期兑现的订单。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工作狂,堕入到了偏执的癖性之中。他甚至想要雕刻山峦。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选择材料,同时还要修筑道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手工制作者;他还坚持独立完成一切,例如像建造宫邸、教堂,他都要亲力亲为。事实上,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在他的信札里,我们可以随处看得到这样可怜的语句:

“我几乎顾不上吃饭……因为我没有时间吃饭……十二年来,我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我没有生活必需品……我身无分文,我赤身裸体,我忍受着各种艰难困苦……我生活在贫困与痛苦之中……我同苦难进行着斗争……”

其实,这种苦难是虚无的。米开朗基罗很富有,他挣了很多钱。76但是钱对于他来说又有什么用呢?他依旧像穷人那样生活,像拉磨的驴被自己的活计拴牢。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自讨苦吃,谁也搞不懂他为什么不能自主地去干活受累,因为任何人能不明白这种苦对于他来说,是他自身的一种需要。就连他的父亲--同他脾气极其相似,也责怪他说:

“听你弟弟说,你的生活十分节俭,甚至节俭到悲惨、清贫的地步。当然,节俭是好的,但弄得很悲惨就是坏事了,这是令上帝和人们都不高兴的一种恶习,它有损于你的心灵与身体。你现在年轻,或许感觉不到,但当你渐渐衰老时,以往悲惨的坏生活所能产生的疾病与痛苦都会显现。不要过得那么悲惨,工作要适度,千万别缺乏营养,不要太劳累……”77

但是,任何劝说都无济于事。他从不肯改善自己的生活。他只以一点点面包和葡萄酒来维持生命。他每天只睡几小时。当他在波伦尼亚忙于雕刻尤利乌斯二世78的铜像时,他和他的三个助手竟要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因为他只有一张床而且又不愿意添置新床。睡觉时,他是和衣而眠,连靴子都不脱。有一次,一觉醒来,他的腿肿了,不得不把靴子割破。把靴子脱下来时,他的腿皮因连在靴子上而被一起扯了下来。

如此令人惊愕的卫生状况,正如他父亲所料到的,米开朗基罗也因此常常生病。在他的信件中,人们竟发现他生过十四五次大病。其间几次发烧,差点儿让他送了命。他的眼睛、牙齿、头、心脏都有毛病。神经痛更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所以对他来说,睡觉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米开朗基罗未老先衰,四十二岁时,他就感到自己已经进入垂暮阶段了。四十八岁时,他在信中说,如果工作一整天,他就得休息四五天。但他宁死也不肯去看医生。

与这种身体所受到的痛苦相比,这种疯狂的工作对他精神上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他还要忍受着悲观情绪的侵蚀。这对于他而言,是一种家族遗传病。在他年轻时,他就绞尽脑汁宽慰他的父亲,因为当时的米开朗基罗就经常被过度狂乱的苦痛所折磨。米开朗基罗的病情比受他照料的人的病情更加严重。这种不间断的劳动,这种从来得不到休息的高度疲劳,使他生性多疑的精神毫无防范地陷入种种迷惘、狂乱之中。他开始怀疑他的仇敌、他的朋友,甚至他的家族、兄弟、继子。他怀疑他们迫不及待地盼着自己早点死。

米开朗基罗为此忐忑不安79;他的家人也嘲笑他这种整天心神不宁的状态。80就像他所说的,他是“在一种忧伤或者说癫狂的状态下”81生活的。由于长年的痛苦,他将痛苦变成了嗜好,并且从中觅得了一种悲苦的乐趣:

“愈是让我痛苦,我就愈快乐。”(《诗集》152)

对他来说,没有谁能比他更乐少苦多的了。一切都是痛苦的来源,包括爱和善82。

“我的欢乐就是忧伤。”(《诗集》81)

任何人都不会像他那样地倾向痛苦而拒快乐于千里之外。在他眼中充满了痛苦,甚至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他唯一的感受就是痛苦。世间所有的悲观失望全凝聚在这句绝望、偏执的呐喊之中:

“无尽的欢乐也抵不过小小的苦痛!……”(《诗集》卷74)

“他那无处施放的力量,”克蒂维83说,“几乎已经使他同整个人类社会完全隔离开来。”

他孤单一人。--他恨别人,也被人恨。他爱别人,却不为人所爱。人们对他的感情也是钦佩与畏惧相矛盾的。晚年时期的他,使人产生一种宗教般的敬畏。他威临着他的时代,致使他能稍微心安。他从高处看别人,而别人则从低处向上看他。他从未同时居于高处和低处。他一直忙碌着,即使最卑微的人所享受的那种温馨他都没有享受过,一生之中连一分钟躺在别人的爱抚中酣然入睡的机会都没有。他与女人的爱注定是无缘的。在荒凉的天空中,唯有维多丽亚-科洛娜84的友谊,像纯洁闪亮的星,划过夜空。而后周围又是一片漆黑之夜,他的思想像炽热的流星一般,匆匆穿过,这是他欲念与狂乱的梦幻--这是贝多芬所从未有过的情境。因为这样的夜晚只存在于米开朗基罗的心底。贝多芬的忧伤来自人们的过错,他本人是活泼开朗、渴望欢乐的;而米开朗基罗的忧伤深藏于心,致使周围的人感到害怕,敬而远之。于是,他的周围是一片空白。

这还不算糟,孤独也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他对自己的自闭。他甚至无法同自己生活在一起,无法主宰自己,而且自己否定自己,自己与自己斗争,自己摧残自己。他的灵魂永远在背叛他的才能。人们常说他拥有一种“反抗自己”的宿命,也正因为这种宿命,使他任何伟大的计划都无法实现。这种宿命,就是他自己。这就是他不幸的关键,以及他一生全部悲剧的源泉--大家很难看到或不敢去看的东西--只是他缺乏意志力和怯懦的性格。

在艺术和政治上,他所有的行动和思想都是优柔寡断的。假如在两件作品、两项计划或两种办法之间让他选一个,他都无法选择。对此,在修建尤利乌斯二世的纪念碑、圣-洛朗教堂的面墙、梅迪契的陵墓时,都足以表明他的犹豫。他总是反复地开始,却始终不能得出结果。他要、又不要,刚一做出抉择,立刻又产生怀疑。在他晚年时,他几乎再也没有完成什么大作:他对这一切感到厌倦。有人称:他的工作都是被别人强加的。有人把他的这种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责任归咎于他的买主们。但大家忘了,如果他决定拒绝的话,他的买主们是绝没有办法强逼他干的。可是他不敢拒绝。

他很脆弱,在各个方面都是弱者,因为道德也因为胆怯。他会为各种思虑而感到苦恼,可若是换做性格坚强一些的人,那么这些思虑都会变得不值一提。但是,米开朗基罗拥有一种极大的责任心,致使他不得不去干一些平庸的工作,85而这种工作却是任何一个工匠都能做得比他更好的活儿。于是,米开朗基罗既不能履行合同,又不能忘了这些合同,交给别人去做。

他的怯弱源自谨慎与胆小。尤利乌斯二世称他是“可怕的人”,而他在瓦萨里86的眼中,却又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他简直是谨小慎微到了极点。这个“令大家,乃至教皇们都害怕的人”,却胆小得害怕所有人。与亲王们在一起时,他虽然是胆怯的,可他对那些在亲王权贵面前尽显唯诺的人却十分鄙视,称他们是“为亲王们荷重的驴子”87。他一直想逃离教皇,但他却躲不开,而且还要唯命是从。他能够容忍买主们一封封蛮横无理的信件,并且还会恭恭敬敬地答复他们。88有时候,他也会气得跳起来,用高傲的语气说话--但自始至终他都是让步者。直到临死前,他都在努力挣扎,但此时他已无力斗争。克莱蒙七世与其他人的说法总是相反的,他是所有教皇中对他最仁慈的一个,他了解米开朗基罗的弱点,并且很怜悯他。89

在爱情方面,米开朗基罗已经没有丝毫的尊严,即使在像怀博-特-勃齐奥这样的怪人面前,他都显得非常谦卑。他能够把一个可爱但却平庸的人,就像托马索-特-坎瓦尼里那样的人,当作一个“伟大的天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爱情令米开朗基罗的这些弱点显得颇为感人。当他因胆小畏惧而变得软弱时,这些软弱也仅仅是痛苦的--大家不敢说是“可耻的”--表现。他突然被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于是,他不得不在意大利各处奔窜。1494年,因被一个幻象吓坏了,他便逃离了佛罗伦萨。1529年,他负责守卫的佛罗伦萨被围,他再次从这里逃走,逃到威尼斯,此时的米开朗基罗甚至做好了准备要逃到法国去。随后,他对自己的这种慌乱感到羞耻,他决心弥补自己的错误,重新回到了佛罗伦萨,完成自己的使命,直到围城结束。但是,佛罗伦萨被攻陷后,城内许多人都被流戍放逐,他又被吓得浑身发抖!他甚至卑微地恭维放逐官员华洛利--那个刚刚把自己的朋友、高贵的帕蒂斯坦-德-巴拉处死的家伙。唉!他甚至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朋友--那些被流放的佛罗伦萨人。

他又开始恐惧,他为自己的畏惧而羞耻。他瞧不起自己,这种憎厌自己的心情最终使他病倒了,甚至让他产生了自杀的想法。大家都认为他会死去,但他不能死,在他的内心之中,还存有一份疯狂的求生力量。这力量每天都会提醒着他、紧紧拉住他,而这也让他忍受了更多的痛苦。--如果他不再有所行动该多好!可是他不能这样,他必须继续行动。--然而他的行动是源自主动吗?其实,他是在被迫地行动,他像但丁的受难者一样,被卷入自己那疯狂的矛盾的激情中,挣扎着生活。

他该有多么的苦闷!

“让我痛苦吧!继续痛苦吧!在往日的岁月中,我找不到哪一天是真正属于我的!”(《诗集》49)

他曾向上帝发出绝望的呼救:

“噢,上帝!噢,亲爱的上帝!有谁可以比我自己更能左右自己?”(《诗集》6)

如果说他渴望死亡,那是因为他能够从死亡中看见这种令人发疯的奴役生活的结束。当他谈到死去的那些人时,他是多么的羡慕啊!

“你们无须再为生命的嬗变和欲念的转换而感到畏惧……未来的日月不会对你们施暴;必须与偶然都不可能再左右你们了……写这些话时,我很难不羡慕。”90(《诗集58》)

死亡!不再存在于世!不再是自身。逃开万物的桎梏!摆脱对自己的幻想!

“啊!使我,使我无法回复我自己!”(《诗集》135)

我们听见这悲怆的呼声从那张痛苦的脸上发出来;他的那两只惶恐不安的眼睛仍然在首都博物馆里注视我们。91 mVfXHJ5OeWlmlTA0UB+vIJrBwT5Bxb+W23XfXOSyGG+NLjIXCRzuKTL2MpZ52c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