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下)

古代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讲的是盲人摸到象的不同部位,就以为整个象就是他摸的那个样子。这种例子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关于岩石的成因,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大学派,一派是火成说,他们抓住岩浆岩有气孔,呈流动状态的性质,认为岩石来自地球内部,是火山喷发造成的;一派是水成说,他们看到砂岩、石灰岩的层理就认为岩石是来自水的沉积作用。

在电的发明史上,伽伐尼把青蛙腿挂在铜钩子上,再用一根铁丝接触蛙腿,发现了蛙腿的抖动,于是伽伐尼宣告他发现了生物电,并得到科学界的一片喝彩。但几年之后,伏打指出蛙腿抖动的真正原因是伽伐尼的铁丝同时接触了铜钩子,是两种金属相接触产生的接触电,并由此发明了伏打电池。然而,科学史上,火成说和水成说,生物电和接触电,还有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生物中的进化论和突变论在一定程度上都和盲人摸象有些相似,都只是事物的一个侧面。

有些时候,我们只看到某些事物的优点而忽略它们的缺点,有时候我们只看到某些事物个体的存在,却没有看到它们其实是处在一个更大的链条当中。我们往往会在做过一件事情之后,才后悔当初做决定的时候没有多考虑一些。所以说,用全面思维进行思考,才会得出更接近事物本质、更符合事实真相的结论。

自律思维: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所谓成功的关键,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自律,就是“约束自己、管理自己”。从大的方面来说,它是一个群体的思想品质的体现;从小的方面来说,它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普罗图斯说过:“能主宰自己灵魂的人,将永远被称为征服者的征服者。”罗勃朗宁也说:“一个人一旦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便是值得称道的人。”

杰瑞莱斯被公认为美式足球前卫接球员的最佳代表,他的球场表现便是最佳明证。熟悉他的人说他是个天生的运动员,他的天赋体能惊人,而且罕见,任何一位足球教练都想找到这样天赋优异的前锋球员。获选进入美式足球名人榜的明星教练比尔华西发出这样的赞叹:“在我们所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的体能。”单是这一点还不能使他成为传奇性的人物,在他卓越成就的背后有一个真正的原因,那就是他的自律能力。他苦练身体,每一天都在为攀越更高的境界而准备。可以说,在职业足球界,很少有人像他这样自律。

莱斯的自我鞭策能力,可以从他体能训练的故事说起。当他还在高中校队的时候,每次练习之前,摩尔高中球队教练查尔斯戴维斯都规定球员以蛙跳的方式弹跳前进一座40码高的山丘,来回20趟后才能休息。在密西西比炎热而潮湿的天气下,莱斯在完成第11趟之后就感到吃不消而打算放弃。当他打算偷偷地回球员休息室时,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不可以放弃,”他对自己说,“因为一旦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性,你就会把它视为平常。”他掉过头来,回到练习场上完成他的弹跳。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半途而废过。

成为职业球员之后,莱斯又以攀越另一座山丘而闻名。这是一处位于加州圣卡洛斯的野外山径,全长约有2.5里,莱斯每天在此锻炼体能。有一些足球明星偶尔也来参加练习,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追得上他,全被他远远地抛在后头,人人都对他的体力赞不绝口。其实,这只是莱斯固定操练的一部分而已。当赛季结束之后,其他的球员都去钓鱼或享受假期,莱斯却仍旧保持勤练的作息规律,每天从早晨七点钟开始做体能训练,直到中午。有人曾开玩笑说:“他的身体锻炼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状况,连功夫明星跟他比起来都只像是个相扑选手。”

“许多人所不能了解的地方是,莱斯总把足球赛季看成是一年365天的挑战。”美国职业足球联盟明星凯文史密斯这么描述他:“他的确天赋过人,然而他的努力更是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正是好球员与传奇性球员的分野。”

莱斯后来在专业领域中登上了另一座高峰:他遭受了一个极为严重的运动伤害。在这之前,他已经创下连续19年比赛从不缺席的纪录,这也是他高度自律的品德及超强韧力的明证。当他于1997年8月31日在球场上摔破膝盖骨时,人们以为他的足球生命就此停住了。因为就历史纪录来看,只有一位球员在这种伤害之后,还能在足球赛季内回到球场比赛,那就是罗德伍德生,他用四个半月的时间完成康复,创下职业球赛历史的纪录。然而莱斯却只花了三个半月就康复了,靠的就是咬紧牙关的坚毅决心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自律。这种恢复的速度令世人大开眼界,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也难有人再出乎其右。莱斯因此得以再次回到球场上纵横驰骋,并为球队赢得胜利。

杰瑞莱斯的经历显示了自律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没有任何人可以在缺少它的情况下获得并保持成功。我们甚至可以说,无论一个人有多么过人的天赋,若不运用自律,就绝不可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它能促使人们步步攀向高峰,也能使个人能力得以卓有成效地维持。

自律是什么?柏拉图说自律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念的控制。所以说,当我们面对成功者时,不要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而要问为什么自己做不到?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管得住自己,是否能够经得住诱惑。“为”与“不为”,全在于一念之差。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小孩子安置在同一个房间,并放上糖果,告诉他们糖果只能等工作人员回来再吃,然后又用隐藏的摄像头观察他们。结果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克服了糖果的诱惑,而大多数都吃下了糖果。以后工作人员又继续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没吃糖的孩子成人后在事业上大多很有成就,而吃了糖的那部分孩子却少有成就,并且失业率很高。

这个实验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自律的力量。人生在世数十载,灯红酒绿之中的诱惑,又岂是小时候的几颗糖果可以比拟的?这便是考验人们自律能力的时候了。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表现好并不难,难的是不管有没有外力在,都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与立场。依赖别人来管理自己的人,永远也成不了管理别人的人。只有先把自己管理好了,才有能力去管理和领导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一天,孩子吵着要妈妈带着他去钓鱼。“孩子,明天才开禁钓鱼呢!”妈妈劝慰道。可是孩子已拿好钓鱼竿,软磨硬泡地非要妈妈同去不可。

安好诱饵,小孩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的余晖下泛起了圈圈涟漪。忽然,浮标动得厉害,他知道一定是有大家伙上钩了,猛地拉上来,他的眼睛亮了--哇!好大的鲈鱼。月光下,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

“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

母亲严肃地说,孩子伤心地掉下了眼泪。环视四周,并不见人影。但孩子知道,未到开禁时间,母亲的决定不会改变。呆了好长一段时间,孩子终于把那笨拙的鲈鱼扔进湖里。

后来,这孩子成为纽约市著名的建筑师。童年时候的事使他终身感谢母亲,因为是母亲让他懂得了诚实和自律。那次他虽然没有得到大鱼,但后来他却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的成绩斐然。

一条鱼教会了孩子自律,只有当他懂得不只是在别人的目光中才勉强承担责任时,他才是真正的长大了,他也才能够规划自己的人生。可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虽然已经在社会上从事了某些工作,但在某些方面却是真的没有长大,连管理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何谈管理别人?

我们常常被惰性所拖累,迟迟不愿执行已经计划很久的事情,或是被欲念所引诱,无暇顾及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有多少人是闹钟响了很久也迟迟不愿醒的?又有多少人是说不喝酒就不喝酒的?不要给自己软弱的理由和借口。要知道,人世间最顽强的“敌人”就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自律就是要与自己作斗争,管理自己的各种欲念和惰性。

一个自律的人,应该是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自律能使人明于自知,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人学会战胜自我,使人身心健康,使人高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它也是一个修养的起点和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行动自由所必需的条件。一个人能够自律,说明他的修养已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要想迈入成功者的行列,就要用自律的精神管理自己,不要放纵自己。应当时刻记住,只有把自己管理好了,才有可能去管理别的事物。

专家思维:努力让自己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又到了求职的高峰期。都说现在找工作不容易,而有的人为什么能顺利入职并干得很出色,而有的人却在不停地找工作,并且在工作之后的成绩也不理想呢?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我们先来看一个毕业生找工作的真实心声:

四年前,在家人的热情怂恿之下,我在高考志愿书上填了中文系的专业。他们的理由听来有足够的说服力,老爸说:“现在干什么不要一手好文笔!领导上台讲话、广告的策划、每年的报告总结,就算你是个小职员,也需要把自己的年终小结写得天花乱坠的。这个专业出来什么都能干。”其他人也附和:“是呀是呀,学了中文系将来什么工作不能做?到时候你就是‘万金油’,工作就由你挑了。”我自己一琢磨,好像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年后,当我拿着毕业证奔赴各大小招聘会时,当初的种种美好设想被现实打得支离破碎。一直认为中文专业的毕业生选择面会很广,但一到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上,却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位是如此稀少。好不容易挤到了某摊位的人事经理面前,递上自认为满意的简历,没想到他刚翻了第一页就头也没抬地说:“对不起,我们需要相关专业的人士。”我应聘的是销售人员,有如此必要吗?

既然是要相关专业,那么当文秘总需要中文专业的吧。又经过一番拥挤后,堆满鲜花般笑容的我出现在招聘人员面前,再一次递上精心设计的简历。看来这一次有戏,那人看完了我的整个简历后问我:“你们都学些什么课程呢?”我如数家珍:“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文史典籍、中国文化史……”还没等我说完,他便委婉地告诉我他们需要秘书学专业。

想必不少人也有相同的经历。确实,年轻人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常常问自己,“我能做什么?”答案常常是模糊的,好像什么都能做,但又好像什么也不精通--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时,大把大把的人都会发现自己面临着这样窘迫的状况。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那些什么都知晓一些但什么都不精通的人,在那些“专家”型的竞争者面前稍加比较,便败下阵来--这就是“万金油”的下场。

“万金油”--正如广告所说,乃“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小时候,几乎家家都有一盒“万金油”,用来治疗头痛发热、伤风感冒等小痛小病。万金油可谓包治百病,但什么病也治不好,真正生病了,大家还是会去医院或者诊所,找专家,找大夫,找真正的药。所以此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急需用的时候,就会想着找到用;不需要时,可能永远都想不起来。多么可怕的词,谁愿意让自己成为这样一个可有可无,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专家。尤其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你只有让自己也足够细,足够专,才能在这个大环境中游刃有余。养由基的百步穿杨,一箭双雕是专业技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那种“不以目视而以神遇”的功夫,也是专业技能。有这样过硬的专业技能,不怕自己不成功。

真正成大事的人,是那些知识丰富并对某一领域特别熟悉的人,他们有着专业的知识,充足的经验,并能将其巧妙运用,从而达到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美国的拿破仑希尔博士写道:“人类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知识,另一类是专门知识。普通知识,不论其类别和种类有多少,对于聚敛金钱来说,是很少能派上用场的。它是基本的,积聚性的,是大学各科系所有的,几乎是所有文明社会都知道的。”

接着,希尔先生进一步指出,你若要成就大事业,就一定要将你做的事情专业化。真正成大事的人,是那些有特殊知识的人,他们能把自己的智慧的灵光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追求中将普通知识升华为自己的特殊知识,从而获得成功。

一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希尔先生的观点。美国著名的统计学家、民意测验的创始人乔治盖洛普的后裔组建的盖洛普组织,从《今日美国名人录》中随机选择了1500个有贡献的人,研究他们成功的秘密。结果发现,每一个成大事者都拥有很高深的专业知识。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计算机天分与知识那是不用说的;香港地产大王李嘉诚是个不折不扣的地产专家;世界船王包玉刚是一部航运百科全书;澳大利亚的传媒巨子默多克在世界舞台上常有大手笔,他对传媒了如指掌。再如百年前的诺贝尔,他是一个化学家,在其研制成功炸药后,他创办了公司,并留下了一个900万美元的基金--他运用其自身纯粹的知识而获得了财富。

今天,这些科学家运用知识开拓创新带来财富的成功事例仍然是有启迪作用的,它告诉我们,若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你必须以雄厚高深的知识作为基础,你所积累的知识与你成功大小是有一定关系的。

菲利浦奥克斯莱是著名的坦尼克石油勘探生产公司的创立者,欧洲坦尼克的主席。他认为他的成功是由于精通石油专业知识,他通过亲自进行探油、采油工作,掌握了第一手的专业知识。他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必须对他所从事的行业知识有实地经验过的了解。”事实上,他的专业知识为他赚得了不菲的薪水。

菲利浦认为,“掌握专业工作必需的知识”是成功公式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他获得专业知识是通过自学,而不是通过正规学校。

车位工业集团的代总经理说:“再没有能比精通自己正在干的活儿更能帮助你获得成功的了。就像你持有能力的保险单一样,它能减少风险和徒劳。”在知识大爆炸,信息产业化的今天,专业知识已成为这个社会中最直接、最有力的“资产”,我们将自己的理想转变成现实的成功,把我们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权力、财富。一个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及途径,提供自己独特同时而又卓有成效的服务,以达到帮助他人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发挥自身潜能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活得快快乐乐,舒舒服服,而另外一些人的生活中却充满了苦涩与艰辛;有些人极为富有,甚至富可敌国,而另外一些人却穷困潦倒,终生贫寒;有些人一帆风顺,锦衣玉食,而另外一些人则常抱怨不得志,心怀不满足。这便是因为他们各自知识水平与运用能力的不同。那些没有充分地发挥大脑智能,没有运用自身知识去开拓创新的人便沦为人生的失败者,处处显得可怜。

现代社会的竞争极为残酷,所以,要想做一个成大事的人,你就要在你那个行业或部门中成为一流的人才,必须要拥有专业知识并且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能高别人一筹,那么你就会游刃有余,大展身手了。你会以你的知识能力很快获得别人的肯定与注意,逐渐受到重视,不断得到尊重。

升级思维: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你是否已感到多年的经验可能会因为新技术革命的出现而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是否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已越来越弱,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可能也越来越小了?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年代里,“充电”已经成为人们改变职业方向、提升职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人在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同感受。

工作中开始出现你不懂的东西:一些新设备是你从未用过的,一些新技术是你从未学过的,一些新名词是你从未听说过的……总之,你遇到了一定的“技术障碍”,感到过去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此时,当然不能坐等被淘汰的命运,而要让自己尽快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

人生需要不断地充电。整个社会都在以软件更新的速度不断前进,如果你不升级自己,那么唯一的后果就是被社会抛弃。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一帮大学同学毕业后,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十年后,他们相约到母校聚会。教授得知这些学生们十年来的成就与作为之后,很不满意。教授之前对其中的几位学生尤其寄予厚望,但是大跌眼镜的是,十年过去了,他们都表现平平,没有一个有拿得出手的成就。

教授感到不解,于是问他们:“你们毕业后,平均每月看过一本书的请举手。”

学生们都露出惭愧之色,没有一个人举手。

教授知道了他们十年来表现平平的原因:“一个月看一本书,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困难,为什么你们一个人也做不到呢?难道你们认为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够用了吗?难道你们在工作中没有遇到任何问题,不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吗?”

教授的话,令人深思。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坚持平均每月看一本书的人有多少呢?难道是因为不需要或者没有时间吗?当然不是。

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就失去了进取之心,得过且过,也不会再有什么进步。反之,学生时代即使不显眼,但到社会后仍然勤勉踏实地主动学习,往往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对于成功的目标来说,一个人步入社会时拥有多少知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他自我进修的态度才是决定事业成长高度的因素。

李刚毕业后没多久,就幸运地应聘到一所知名学校做办公室的文职人员,主要负责起草文件、对外宣传等工作。在同一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三位前辈。校长在场时,大家都表现得工作很投入的样子。但校长不在时,同事们就开始放松下来,在开心网上玩玩游戏,侃侃奇闻轶事等。李刚因为初来乍到,很有自知之明,没有随大流,而是一有空闲,就想一想领导交办的事情有没有未办妥的,自己还欠缺哪方面的知识,然后抓紧时间进行充电。

由于李刚的用心,他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了色彩。他在学校工作了四年,第一年做的是普通职员,第二年升任办公室副主任,第三年由副主任转为正主任,第四年出任校长助理。而在办公室玩游戏侃大山的三位同事,虽然入职比他早,但直到李刚升职离开这个办公室,他们仍是表现平平。差距在哪里?就在于李刚一直在充实自己,而他们没有。

追求杰出的人从不会停止自我进修。美国著名政治家艾尔因为家贫,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依靠勤奋努力,他30岁当选为纽约州议员。这时他的知识依然贫乏,甚至看不懂那些需要他表决的法案。但艾尔没有气馁,每天坚持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那些他需要了解却暂时不明白的知识,有时他一天要读书16个小时。而且,他将读书的习惯一直坚持下去。在当选为纽约州州长的时候,艾尔已经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曾四度出任纽约州州长,而且先后有六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

优秀人物从不认为自己的学问已经够用,相反,他们几乎一致认为自己所知甚少,需要靠不断学习来满足工作的需要。越是优秀的人越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反倒是平庸之辈对自己的学识能力颇为自得,他们觉得工作中已经没有陌生的东西。人是熟悉的,工作也得心应手,很少遇到难题,轻轻松松就能完成工作。

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这样就停止自我更新和自我升级。因为社会的整体素质正在不断提升中,一些文凭比你高,专业知识比你丰富的人可能会加入到你这个行业,成为你的挑战者。那你就更有必要适时充电,以抵挡一波又一波实力不凡的竞争者。

有些人的职场之路过于顺利,以至于他们觉得一辈子都能这样。假设你当初学习的刚好是目前很热门的专业,由于懂行的人才很少,你极可能顺风顺水地享受高职、高薪。但正因为热门,必定有更多的人开始学习这一专业,他们掌握的技术也更成熟,将来极可能把你淘汰出局。假设你遇到一个特别赏识你的老板,你也可能顺利冲上很多人望尘莫及的高端位置,但这个老板真的能一辈子庇护着你吗?不管什么原因,顺利的状况总是不能持续很久,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辛苦打拼才是生活的常态。所以,当你感到过于顺利时,反倒要引起警惕,及时充电升级,以应付未来的变化。

NBA球星迈克詹姆斯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升级自己的人。

在NBA里,这个迈克詹姆斯绝对不简单。一方面,迈克詹姆斯是NBA一位不折不扣的“流浪球员”,从他2001年进入NBA至今,詹姆斯一共换了八支球队。在活塞队期间,他为自己赢得了金光灿灿的总冠军戒指。另一方面,是因为他随时都在为自己充电。他没有参加过NBA选秀,2001年以自由球员的身份和热火签约,此后便一直在边战斗边成长。

2008年,还在火箭打后卫的迈克詹姆斯出席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球员商机发展联合会,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迈克詹姆斯曾在杜昆大学获得儿童心理学学士学位,他希望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能有助于他日后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

的确,球员总有退役的那天,但是生活不会因此而停止。有了这样的学习经历,当詹姆斯离开球场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将迎来同样精彩的另外一段旅程,因为他已经做好准备了。

要想得到成功的青睐,就及时地给自己充电,为成功的天平增添砝码吧。

无边界思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关于自己的历史与过去,我们虽算不上如数家珍,但也都有清晰的记忆;我们也不难弄明白自己身在何处,自己在做什么,因为每个当下都是那么短暂,随意便能捕捉。但这些过去的我,现在的我,这些历史的存在以及日复一日的今天往往束缚了我们的眼界,把我们困在当下,好像围着磨盘转的驴子,总在一个地方打转。而且这个磨盘,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划定的。我们总会告诉自己:“我不是专业搞这个领域的,那些高端的活儿我做不了。”或者告诉自己:“我就是前台,所以我现在就只能做接电话拿快递之类的事。”

然而,成功人士告诉我们,不要被那无形的线给圈住,永远围着磨盘转;不要给自己贴上什么标签,你现在是某种身份不代表你永远都会是这种身份;不要被过去和现在的我束缚,过去的你不代表今天的你,今天的你也不是未来的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圈子里,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造了天花板,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框定在一个小圈圈里面。把所谓的条条框框、各种标签还有无谓的边界都抛弃,你会发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每天早上7点打开电视机,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中,朝气蓬勃的新闻主播赵普就以健康、清新、亲和的主持风格,牢牢吸引了中国亿万电视观众的目光。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中国顶级电视媒体的新闻主播,曾经只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保安。那么,他是如何实现这种人生大飞跃的呢?

1971年,赵普出生在安徽省太平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1987年12月,16岁的赵普离开家乡,到北京某后勤部队当了一名士兵。赵普退伍后,到安徽省体育局下属的省体育馆当了一名保安。过去的经历和当时的职业并没有束缚住赵普的思想,他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他想当一名播音员。在部队时,他就在连队广播室当广播员,他热爱这个工作,并且热切地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播音员。虽然在做保安,但赵普从来没有放弃过追逐更好的自我。

为了练好普通话,咬准每一个字音,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将《新华字典》上的字连同拼音抄满6页,折成小卡片,放在衣兜里,一有时间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练习。为了练好形象和表情,他又专门从书店里搜集一些印有电视主持人形象的挂历,贴在镜子旁边,对照着模仿。

不久,机会降临了。1991年,安徽省气象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临时气象播报员。虽然,气象播报员只有短短3分钟的出镜时间,而且还只是一个每月只拿200元劳务费的临时工,但赵普争取到了这个机会,使自己越来越靠近主持领域了。

然而,赵普并不满足于当一名临时气象播报员,而是想以此做敲门砖,最终成为正式而且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因此,为了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播音主持的知识,赵普报名参加了北京广播学院的自学考试。从此,他一边做着体育馆保安的工作,一边抽时间做好临时气象播报员,自学播音主持,每天都忙忙碌碌。1996年2月,只有初中文凭的他终于接到了北广播音系的录取通知书。

此后的故事我们就都熟悉了。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赵普来到了北京电视台,而后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体育馆保安,到中国顶级电视媒体的新闻主播,赵普的经历告诉人们:千万不要为自己设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未来。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前一级台阶踩牢,后一级台阶才会再踩在脚下,你永远都不知道今天平凡无奇的你明日会成就怎样的人生。

前苏联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0岁时,染上了猩红热,持续几天的高烧,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使他几乎完全丧失了听力,成了半聋。他默默地承受着孩子们的讥笑和无法继续上学的痛苦。他的父亲是个守林员,整天到处奔走,因此,教他读书写字的担子就落到妈妈身上。通过妈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循循善诱的辅导,他进步得很快。

可是正当他充满信心地自学时,母亲却患病去世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他不明白,生活的道路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这么多的不幸都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自己今后该怎么办?父亲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要有志气,靠自己的努力走下去。”是啊!学校不收、别人嘲弄,今后只有靠自己了。

年幼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从此开始了真正的自学道路。他从小学课本、中学课本一直读到大学课本,自学了物理、化学、微积分、解析几何等课程。这样,一个耳聋的人,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教授指导的人,一个从未进过中学和高等学府的人,由于始终如一的勤奋自学、刻苦钻研,终于使自己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为火箭技术和星际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可以说,心态决定一切。“不可能”或“没有办法”常常是庸人和懒人的托词。而坚信“没有什么不可能”,才是一流人才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所谓不要给自己设限,这是因为没有什么不可能。所以,面对任何事情,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动脑,想尽一切办法,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完成,而不是寻找托词,哪怕是看似可以原谅的理由。“在生命的重要时刻,我们却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人应该能主宰自己,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和信心。

要知道,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今天的你也许还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做着极其琐碎的整理工作,也许今天的你还在一个偏远的小镇安静地生活,但生活就是这么奇特,也许明天或者将来的某一天,你就可能走出去,开拓一片新的天地。所以要坚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给自己一个机会,你会发现更广阔的天空。 c58jQokxvTcOUSlvcVvDOa4ZvwIthHy7Q24/ZEr0agCnt8fnisE80yBmOmpgbuz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