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上)

让自己更出类拔萃的十个关键思维

从小到大,在我们的周围总是有一些出色的人。他们学业出众,事业如日中天,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让人觉得他们干什么都那么一帆风顺。和这些人相比较,我们很容易产生生活上不如意的感觉。也许会因此而心生自卑,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感慨自己为什么就没有如此的成就。于是我们开始频繁地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不行?”。其实,没有人阻挡你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除非你自己放弃理想和奋斗。如果你具备了以下十种思维,你会赫然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超前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马克思曾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类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建筑蜂房以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建筑师的图纸,就是他的超前思维。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图纸。常常听到身边有人感慨:“不知明天会怎样?”“前途茫茫,过一天算一天吧。”“看不到未来呀,路在何方?”……凡此种种,都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个对自己的展望,缺乏自己的生活图纸。

如何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如何做同行业的领跑者?同样是离开原来的公司,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倒霉地被企业裁掉,哭丧着离开?有些人却是令人羡慕地被猎头以高薪挖走?还有些人,更是主动辞职,愉快地哼着歌儿开创自己的事业去了。差别在哪里?就在于是否具有超前思维。

耗子都怕被猫抓,只要猫一出现,耗子都四散逃逸,偏偏有只耗子不逃,它还冒险地跟在猫的屁股后面,研究猫是如何运动的。大多数耗子骂它傻,它说这是为了逃避猫的猎捕。

例子有真有假,有正有反,但意思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那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思考问题要有超前思维,看清事物的发展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思维超前了,就可以做到事事超前。

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企业家,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并有所作为,都必须掌握并运用超前思维去赢得时间、争取主动。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曾说:“我整天没有做几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规划未来。”对未来的规划和预见正是超前意识的核心所在。

下棋是个考验人谋略的技艺。低手只能顾得了一两步,能手可以预知两三步,高手则能看出五步、七步乃至十几步。高手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低手则只顾眼下,寸土必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人生就和下棋一样;我们不能总是光顾着眼前,还得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尤其是当现实生活的不如意让我们变得麻痹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仔细想想,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明天的我想做什么?未来的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就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戴维丝经历了一件特殊的事情,这件事给了她一次意外的震撼,使她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那天,她正在卧室里打扫卫生,5岁的小女儿艾丽莎冲了进来,郑重其事地坐到她的旁边。

“妈咪,你长大以后想成为什么?”她问道。

戴维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她又在玩什么想象力游戏了。所以,为了配合女儿,她假装认真地回答道:“我想,当我长大以后,我愿意做一个妈咪。”

“你不能这样说,因为你已经是妈咪了。再告诉我,你想成为什么?”艾丽莎紧逼着问道。

“噢,好吧,我想想……我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会计师!”她再一次回答。

“妈咪,还不对!你本来就是会计师嘛!”

“对不起,宝贝儿。”戴维丝说,“但是我真的不明白你在期望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妈咪,你只要回答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就可以了。你可以是你想成为的任何人!”

戴维丝愣住了,自己到底还能成为什么呢?她已经35岁,已经有了固定的职业,还有3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有一个称职的丈夫,拥有硕士学位……对她来说,人生难道还能有什么其他的改变吗?

她调整了一下自己,然后用一种征询的语气问女儿:“宝贝儿,你认为妈咪还能成为什么人?”

艾丽莎看着妈妈,十分肯定地告诉她说:“你可以成为你希望成为的任何人!不过,这要由你自己决定。你可以成为一个宇航员,也可以成为一个钢琴家,或者成为一名好莱坞明星……总之,只要你愿意,什么都可以!”

戴维丝非常感动--在女儿幼小的心灵中,妈妈还可以继续长大,还有许多机会去成为她想成为的人。在她眼里,未来永远不会结束,梦想永远都不过时。

那一次交谈过后,戴维丝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她开始起早锻炼身体,开始把每晚看肥皂剧的时间变为“读10页有用的书”,她开始用新奇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一切。

她在改变自己,虽然表面上她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她的心已经改变了,它时刻在为自己变成另一个新角色做准备。她有了理想和憧憬:我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

要知道,我们到底能成为什么人,取决于我们想成为什么人。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敢想,就注定什么也不是。所以,我们要时刻想着未来,考虑如何规划未来。

人生的际遇,我们无法估计,但我们有能力把人生的轨迹导入到一条捷径之中。对于一只没有目标的船来说,任何方向来的风都是逆风。所以,我们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白白消耗在无止境的思索该往哪里走的困境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让眼界超前行动一步,做一些恰当的预测和规划,你就会知道路在何方。

一所国际知名大学30年前曾对当时的在校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内容是个人目标的设定和规划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没有目标和规划的人有27%,目标和规划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标和规划清晰的人有10%,长期目标和规划清晰的人只有3%。

30年后,哈佛大学再次找到了这些研究对象,并做了新的一轮统计,结果发现,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第二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太大的理想和抱负,整天只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只有第四类人,他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百万富翁、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由此可见,30年前对人生的展望和规划情况决定了30年后的生活状况。

这就是超前思维的价值所在。用超前的思维看待自己,你会发现一个更全面、更崭新的自我。给自己画一张图纸,给自己设定一些目标和规划,明天的规划,一周的规划,三个月的规划,乃至于三十年的规划。拥有了超前思维,你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能指引自己不断向前。

反省思维:反省是冠军的午餐

有了未来的图纸,我们就有了评价的标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当不时地停下来检查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还在正确的方向之上,查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还有可改进之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炼、完善自己的过程,只有时时反省自己,才能去除杂质,造就更好的人生。

有人说,反省是冠军的午餐,反省是进步的基础,反省是成功的阶梯。它能使你通过重重考验,到达人生的另一个辉煌;它能帮你得到更多的协助,使你前进的道路畅通无阻;它能使你认清形势,从失败的深渊走向成功的高台。

曾经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漂亮的鹦鹉,但是它有一个奇怪的毛病,就是经常咳嗽,而且它的咳嗽声浓浊难听。女主人以为它是患了呼吸系统疾病,就带它去看宠物医生。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发觉它并没有任何疾病,找来找去,最终发现问题只是出在女主人身上。因为她经常抽烟,所以常常咳嗽,这只鹦鹉只是惟妙惟肖地将主人的咳嗽声学会罢了。

无独有偶的是,有个年轻人向心理医生诉苦,说他的母亲经常罗罗嗦嗦,令人感到十分厌烦。经过接触,心理医生发现他的母亲的确十分罗嗦,但是同时发现她本来不是这样的,她之所以变得罗嗦,是因为儿子从来不在她只吩咐一两次的时候就把事情做成,总要她三番五次地提醒,久而久之,就变得罗嗦了。

这两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和年轻人,一个是自己有烟瘾,一个是自己从来不把母亲的话放在心上,却从来不检讨自己,反省自己的作为。而只是“理直气壮”地把过错推给模仿主人的鹦鹉,推给苦口婆心的母亲。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过:“人生在世,各自的脖上扛着一个褡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在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所以自己从来也看不见,也不理会。”那女主人和年轻人都是看不到自己过错的人,如果他们懂得自我反省,就不会轻易“理直气壮”地责怪别人了。

反省是一种谦让,能够包容攻击自己的人;反省是一种自责,能够检点自己不轨行为;反省是一种大度,能够凝聚人气。善于反省自己的人在遇到挫折时,会换个角度去思考,看到柳暗花明的前景;在与别人发生误会时,会退一步对待,拥有海阔天空的大气;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时,会泰然处之,取得茅塞顿开的效果。

肯反省才会有进步,所谓“智者事事反求诸己,愚者处处外求于人”。有教育心理学家发现,在学习上有两类人:内控制者,外控制者。内部控制者把学业成绩的好坏归因为个人的努力、勤奋程度和能力水平,而外部控制者却把学习成败归结于运气好坏,学科的易难以及老师的教学水平,所以,一旦失败只会怨天尤人,或干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少研究都证明了内部控制者更容易成绩好、进步快,而且日后的成就也较大。可见,自我批判能力越强,往往智慧和精神境界就越高,越能创立伟大的事业。

其实,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既是一个人修性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又是增强人之生存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极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一天,他终于受不了了,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明白了吗?”朋友反问道。

“没有!”他狠狠地说。

“古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还是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样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朋友说。

那人觉得朋友的建议有道理--以公司做免费学习之所,把什么东西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能有许多收获吗?从此,他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里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一晃一年过去了,一天,那人和朋友又见面了。朋友问:“你现在大概把公司的一切都学会了,可以拍桌子不干了吧?”然而,那人却红着脸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主人公收获了更好的工作和更多的认可。而他朋友的话,对我们也有启发。这是段充满智慧、用心良苦的规劝之语,委婉地道出了人们平素极易出现而又极易忽视的一种毛病:在工作中,当我们在上司的心目中占不着“分量”时,我们常常只知一味地牢骚满腹,抱怨上司的不公,却不肯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问问自己“能”有几许?“力”有几何?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看能不能匹配自己理想中的职位;回想一下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是否能获得上司和同事的首肯和赞许。假如自己也有实力,也有工作业绩,但还是没得到上司的赏识和称赞,是不是应该再考虑一下自己做事的表现方式是否符合老板的意愿?不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人,也不在跌倒的地方一蹶不振,反省自己,抬头向前,这才是正确的人生之路,成功之路。

总之一句话,反省是水,人生是茶,只有多泡几遍,茶才会更香更浓。

否定思维:做一个敢于否定自己的人

我们说,自省的更高境界是自我否定。当然,否定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做一个经常否定自己的人,就是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给自己创造一些压力和挑战。人,时常需要自我提醒、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一下,因为生活具有迷惑性,这时候就需要停下来进行自我质疑或者向他人请教。可以说,不敢自我否定的人,迟早会被别人否定。因为,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人倘若不能坦荡胸襟,大胆地解剖自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就不可能在一个个无知中学会超越自己,发展自己。鲁迅曾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

纵观名人,马克思本想成为一名诗人,安徒生想成为一名演员,鲁迅曾经去日本学医,高斯曾想当作家……但他们都经历了自我质疑的阶段,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初衷,进行了自我否定,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向,最终成就了自己。当然,自我否定并不是简单的“否定自我”,而是为了优化和建设而怀疑,为了肯定而否定。这种“否定”应该建立在自我修养与学识提高的基础上,正所谓不破不立,只有敢于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才能有新的突破与新的作为。

像很多导演经常说的那样--“我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我们也应如此。没有质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勇气,就是缺乏前进的勇气,就会故步自封。据说齐白石七十多岁时曾对客言道:“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自谦,更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一位臻于化境的大师“衰年变法”后的自我反思和升华,从而到达一种新的艺术境界的感悟。

否定自己的前提是认识自己。虽说自我质疑、自我否定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目的是要解决好自我发展的问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时常需要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但又不可否定过头,从而使自己失去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处在一个变化速度极快的时代,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稍有迟疑,就会失之千里。故步自封,拒绝批评,忸忸怩怩,失去的就不只是千里了。我们到底应该为面子而走向失败,走向死亡,还是丢掉面子,丢掉错误,迎头赶上呢?要活下去,就只有超越;要超越,首先必须超越自我,超越的必要条件是及时去除一切错误。去除一切错误,首先就要敢于进行自我批判与自我否定。

他出生在美国圣地亚哥的一个贫民家庭,父母没有固定工作,长期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连高中的学业都没有完成,迫于生计,他辍学了。辍学后,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小餐馆洗盘子,每天下午4点上班,常常工作到翌日凌晨。这样的生活让他疲惫不堪且极为厌烦。丢掉洗盘子的工作后,他又到一家停车场去洗车,没多久,又换到一家洗洁管理公司工作,常常洗地板到深夜。如此不间断地更换工作,让他总忍不住地想:“可能我一辈子只会洗东西吧?”

工作期间,他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每天辛勤的体力劳动之后,他都会用5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当时,很多同伴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做体力劳动的人每天还要这样拼命读书?

20岁那年,他开始到处旅行,曾经和两位好友用300美元,横穿了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靠汽车和步行,行程1.7万英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让他吃尽了苦头。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必须横穿自己的撒哈拉沙漠。

30岁那年的一个晚上,他怎么也无法入睡,他质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住在便宜的公寓中,不能开名车、住豪宅?”这时,他忽然意识到,成功或许没有捷径,但是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一些规律而已。

从那个夜晚开始,他开始认真思考成功的方法。通过观察同一家公司的顶尖业务高手,他开始学习他们如何拜访客户以及时间的管理方法。之后,他开始对自己进行有序的调整,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工作规划。不久,他的业务水平开始迅速提升,很快赚到了数倍于以前的收入。这样的生活,过了将近十年,他也渐渐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业务员成长为一名业绩出色的业务员。他的业务越做越大,赚取了巨额的财富。

在他的人生事业一片光明的时候,他又开始不断质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而后,他突然放弃了这项事业,转去做演说家和作家了。凭着自己的执著与智慧以及对成功的特殊理解和对成功规律的准确把握,很快,他就成长为在国际上光芒四射的演说家和潜能激励大师。他开始不断出版专著,四处演说。

二十多年来,他足迹遍布九十多个国家,曾经在四十多个国家举行了关于成功的演讲,每年有四十多万人接受过他的言传身教,他成了全球业务员顶礼膜拜的心灵导师。他还曾经是比尔盖茨的业务导师,巴菲特、迈克尔戴尔和杰克韦尔奇也都曾听过他的演讲。他出版了多部成功学著作,作品畅销全球。

他就是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逊的潜能激励导师,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演说家和成功学讲师,当今世界上最知名的心灵导师--博恩崔西。

由此看出,在生活中只有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更进一步。不断否定自己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认可和自信,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才能做自己的主人,独立地作出判断和行动。他才能够不怕否定、批评和指责,有自己内在的标准。才能够不寻求赞许,不为了得到赞许而丧失自我。才能够不停留在现在的安全感里,敢于展现勇气去追求自我实现。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以“黑洞悖论”理论一举成名。2004年7月21日,他宣布了自己的最新假说,认为黑洞信息并非“只进不出”,推翻了自己之前认为的“黑洞消失,内部消息也不知去向”的说法,这是霍金对自己的一次大胆质疑与否定。

就像陶渊明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说的“觉今是而昨非”那样,成功的人生也应该有“觉今是而昨非”的勇气,勇于自我否定。在自我质疑与自我否定中前进,就是一个不断归零的过程。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归零,不让已经取得的成绩成为探索新道路时背的包袱,这样创造出来的成果才能不被后人“否定”、“归零”。

我们看美术大师们的作品,基本上都会分成各个时期来研究。很多时候,虽是一个人所做,但是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差别是极为明显的。这就是前辈大师们不断“自我质疑”、“自我否定”的成果。

画家黄宾虹老人,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受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影响很深,但也兼法元、明各家。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六十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而花甲之后,特别是七十岁后,所画的作品,淋漓、浑厚;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形成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可以说,从“白宾虹”到“黑宾虹”,两者之间就是经历了一次自我质疑与自我否定。如果没有这次从“白”至“黑”自我否定,黄宾虹先生也许只能算是一个中国山水画传统的优秀传承者,而非今天开一代风气的大宗师。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远处潮起潮落。勇于质疑自己,否定自己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从狂妄自大的心灵陶醉中把自己解救出来,一点点的质疑就是一点点雨后的彩虹,一点点的质疑的背后就是一盘盘素淡的人生点心。

强者思维:有对手存在,让自己变强

世界上充满了竞争。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竞争就必然有对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对手似乎永远都是与我们相对立的,似乎它就是我们眼前的障碍。学习中的竞争对手,希望和目标的争夺者,有时甚至还给我们的人生道路带来诸多不便与坎坷。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讨厌对手,害怕对手,恨不得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一个对手都没有。他们把自己的失败、苦难和挫折都归结为这些对手的存在,似乎只要这个世界一个对手都没有,自己便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没有对手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在秘鲁的国家森林公园里,生活着一只年轻的美洲虎。为了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秘鲁人专门辟出了一块近二十平方公里的森林作为虎园。虎园环境美好,还有人工饲养的成群的牛、羊、兔、鹿供美洲虎尽情享用,参观的游人都认为这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从来没有人看见美洲虎去捕捉过那些专门为它预备的“活食”,也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它王者之气的威武。只见它吃了睡,睡了吃,整天耷拉着脑袋。

有人以为它是太孤独了,有个伙伴兴许就会好起来。于是秘鲁人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但结果还是老样子。最后,公园不得不请来一位动物行为学家。这位专家见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样子,便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不知道猎杀的动物。管理员们听从了专家的意见,便引进了几只美洲豹。这一招果然有效,自从美洲豹进入虎园的那天起,这只美洲虎就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上愤怒地咆哮,就是如飓风般冲下山冈,或者在丛林的边缘地带警觉地巡视和游荡。老虎那种霸气十足、刚烈威猛的本性被重新唤醒了,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之王。

没有对手的世界并不是天堂。动物如此,人也是一样。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就像上文的故事所说的那样,没有美洲豹的挑战,珍贵的美洲虎也许会变成笼子里面的熊猫。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

所以,拥有一个对手,尤其是强劲的对手,反倒是一种造化,一种力量,一条警策鞭,一剂强心针,一副推进器。对手是一种动力,时时激励着、推动着我们前进。因为有了对手,会让我们时刻有危机四伏的压力,会激发我们更加旺盛的精力和斗志,会迫使我们排除万难,克服一切艰难和险阻,去夺取胜利。

雅典奥运会跳水男子三米板冠军彭勃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队友王克楠,一个是对手萨乌丁。如果今天没有王克楠到场给我鼓舞,我的金牌就不会拿得这么顺利。我之所以要感谢萨乌丁,是因为没想到他今天发挥得这么出色。他这么大的年龄还那样拼搏,这刺激了我更努力地去比赛。”

只有懦弱的人才害怕对手,害怕竞争。真正的强者从来不畏惧竞争,不畏惧对手的存在。我们在这一节所讲的强者思维,正是激励大家不要害怕竞争,不要害怕对手,要懂得这些对手的存在是为了让自己更强。对手是自己的压力,也是自己的动力。往往对手给自己的压力越大,由此而激发出的动力就越强。我们与对手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对立,也是一种统一。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压制,又相互刺激。比如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正是在这样的相互竞争与相互促进中,双双成为世界的知名品牌。

有可口可乐的地方就有百事可乐,“二乐”之间的竞争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产品的同质化,使大多数人都分不清两款可乐的口味,二者之间的竞争由最初的价格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文化竞争,新品开发竞争,目前都在抢占果汁饮料的市场。在媒体推广中,二者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你做电视广告,我也做,你做公交广告,我也做。有竞争才有发展,在竞争中,“二乐”由最初的小品牌在竞争中发展成了全球品牌,世界品牌。

据称,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24年的历史。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世界上第一瓶百事可乐同样诞生于美国,它的问世时间比可口可乐晚了十几年,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这悄然诞生而后注定要成为可口可乐霸主地位最有力的挑战者的饮料,最初的经营极为惨淡,曾两次宣告破产,它甚至主动提出将公司卖给可口可乐公司,但被断然拒绝了。

后来也有人感慨过,可口可乐的经营大师没有意识到:他们从笼子里赶走了一只可怕的猛虎。几十年以后这只猛虎将要夺走自己的霸主宝座,夺走自己的大部分市场。但从另一方面讲,也正是可口可乐自己培养了一位可敬的对手,并在相互竞争中,双双成就霸业。正是有百事可乐在后面不断追赶,可口可乐才毫不懈怠地从口味、包装、营销、价格各个方面改进自身。也正是有可口可乐这样强劲的对手在前面引领,才使得百事可乐在挑战中绞尽脑汁,使自己飞速发展。

这就是对手的价值所在。真正的强者,总是欢迎对手的出现,尤其是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对手犹如一面铜镜,能照出你自己的特征,也能激励你去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对手是勇士的知音,是懦夫的克星。敢于与强手过招是一种境界。正是在与那些狡猾的、有力的、难对付的高手进行博弈的过程中,才能闪耀出自己生命的光彩。也只有战胜了这样的高手,那才是人生最值得高兴的事。即使在竞争中折戟沉沙、一败涂地,我们也应该感谢对手,因为正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曾经奋斗过的绚烂与壮美。

危机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有句古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说人要有忧患意识。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要有危机意识。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也许有一些人会固执地说,自己命好运气好,根本不必担心明天会如何,也不必担心有什么顺境与逆境之分,因为你自以为能够“逢凶化吉”。如果真能够这样的话,那可真是令人欣慰,但问题的关键是,你真的能用命好运气好解决一切难题吗?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开水的大锅里。这只青蛙一入水,便立刻感觉到环境的变化。于是迅速挣扎,跳跃出水,虽受轻伤,却避免了被煮死的命运;第二次,科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凉水的大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没有感到温度的慢慢升高,一直在水中欢快地游动。随着水温逐渐增高,青蛙的游动渐趋缓慢。等到温度升得很高时,青蛙已变得非常虚弱,无力挣扎,最后慢慢而又安乐地被煮死。

两只青蛙不同的命运告诉我们,舒适的环境容易使人忘乎所以、丧失斗志。任何个人乃至组织都应学会居安思危,加强危机意识。否则,即便是有应激反应能力,在遇到危险时也于事无补。所以,即使现在我们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但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并做好危机预防。不过,也许有人会说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如此,何妨一切都随缘,又为什么要有危机意识呢?

没错,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时时走好运的,不管预测得多好,“万一”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出现。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在心理及实际行为上都要有所准备,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谈应变,光是心理受到的打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而具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彻底消灭,但却可以把损失降低,为自己留得退路。

伊索寓言里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只野猪对着树干不停地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问:“现在既没有猎人,也没有猎狗,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呢?”

野猪回答说:“如果我现在不磨锋利牙齿,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我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这只野猪所具有的,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

不可否认,人是有着惰性的,安逸的日子过着过着,每个人就都可能像温水里面的青蛙一样,也许周围的环境已经有所变化,但我们却还没有意识到。等到真正意识到的时候,自己却再也无能为力。

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如果一个人连危机意识都没有了,危机便会像决堤的河水一样席卷而来。市场竞争不同情和怜悯弱者,它不相信眼泪,不具备情感,要么逆水行舟,要么顺水淘汰。所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更需要危机意识,危机意识会让人保持活力。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因此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许多努力,绝大部分的鱼还是在途中因窒息而死。然而,有一条船上的鱼大部分都能活着回到渔港。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入一条吃沙丁鱼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便四处游动,而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便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可见,沙丁鱼是受了外界的刺激和压力才保持了生机和活力。

居安思危,既是兴奋剂,也是清醒剂;既算心态,也属精神;既靠意志,更须行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和善于实行“差距管理”,做到居安思危,危则有备,备则无患。不难发现,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家都把危机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任正非认为“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等等。

海尔的张瑞敏就常说自己要“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1985年,他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76台带有轻微质量问题的电冰箱当众砸毁,使员工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与责任感,由此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海尔式产品质量和服务体系,譬如“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信誉”,“真诚到永远”等等。海尔的生存理念更是给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成为海尔集团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企业要发展,就一定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企业是这样,那么个人呢?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你的危机意识有了吗?够了吗?

也许你现在的处境很优越,有时间、有能力一步步走向自己向往的生活;也许你淡泊名利,只想过简单的生活而没有太多的欲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不存在,只是它还没有来到你的身边。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危机总是悄然而至,让你猝不及防。

要明白,危机实际上是客观存在并时刻左右着你的。只有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才会有动力的产生。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的,防患于未然,我们才可以临危不惧,处之泰然,转“危”为“安”,甚至可以借机趁势,实现人生另一个华丽的回旋。

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即使你现在生活安逸平静,也不妨常想想:如果对方毁约了,我还能不能找到弥补的办法?如果有意外情况的发生,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如果明天企业倒闭了,我的出路在哪里?世界上没有永久不变的事情,人心也是会变的,万一你信赖的人,包括朋友、亲戚突然之间变心了,该如何应对?万一自己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呢?

所有的事情你都要有“万-……怎么办”的危机意识,并且要做到未雨绸缪,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时把“怎么办”握在手心里。毕竟,人最怕的就是过上安逸的日子,那样很容易让人变得毫无斗志。有的人一直过着看似平静的生活,以为一辈子也就将这样过下去,没有考虑到任何意外的发生。而当有一天,变故真正出现的时候,却是六神无主,不知该如何应对。所以,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做好准备,以防担心的“万一”真的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全面思维:只有全面才能立足

不难发现,我们在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很容易掉入问题的陷阱之中而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影响行动。古人有杞人忧天者就是因为按照自己的认识想当然地去看待一个问题而使自己陷入了困境,究其根底是因为他脱离了客观的现实,片面地去看待问题,所以有了错误的判断。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四个小孩在山顶上玩耍,玩得最带劲的时候,突然从山顶处窜出了一只大狗熊。

第一个小孩反应特别快,拔腿就跑。这个小孩是学短跑的,一口气跑了好几百米,感觉身后没动静,回头一看,其他三个小孩都没动,就向三个小孩喊:“你们三个怎么不跑呀,狗熊来了会吃人的。”

第二个小孩正在系鞋带,回应说:“废话,谁不知道狗熊会吃人呀,别忘了狗熊最擅长长跑,你短跑跑得快有什么用呀?我不用跑过狗熊,待会儿我跑过你就行了。”说完就问旁边的小孩:“你愣着做什么?”

第三个小孩说:“你们跑吧,跑得越远越好,待会儿狗熊跑近我的时候,保持安全的距离,我带着狗熊到我爸的森林公园,白白给我爸带回一份固定资产。”说完,就问第四个小孩:“你怎么不跑呀?”

第四个小孩说,“你们都瞎跑什么呀,老师说了,在没搞清问题的时候不要乱做决策,不要乱判断,要做市场调查。狗熊是不轻易吃人的,你们看山那边有一群猪,狗熊是奔着猪去的,你们跑什么呀?”

一个优秀的人,高明的眼界是必不可少的,高明的眼界就来自于能够全面地看待事物。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必须全面地去看待问题,纵观事物的全局,从大的方向着眼。一个问题出现了,就要解决它,但是不能被问题本身所限制了,要发挥我们的思维能力,从外面看到事物的整体形态以及它所处的环境,再结合我们对于事物内部的认识和了解,就很容易得出关于事物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样,结合个人的经验,要解决问题就不难了。

犹太人有这样的思维习惯,倘若有一个人说出了一种观点,那另一个必须反对他,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意见一定是不客观的。所以,当两个犹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至少会有三种观点,而三个犹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至少要有四种观点,这样,他们才觉得是比较全面的观点。

要做到全面地看问题,就要做到多角度看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朵淡淡的红花被放在马路边,人们经过它的身旁,诗人说它是“美好春天的使者”;植物学家把它归类为“草本复叶的薇科植物”;药物学家把它当作“具有清凉解热功效,可烘干煎服的止痛药”……最后,清洁工把它作为“有碍市容的东西”扫进了垃圾箱。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多角度看问题。我们每一个人的经历、价值取向、知识层次都是有区别的,对同一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也会有所差异。当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同时,如果固执己见、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就容易产生矛盾乃至冲突。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我们怎能苛求他人的想法和自己一致呢?遇到问题时,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通过沟通,增强彼此间的了解,以求认同、理解和支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纷繁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影像。多角度看问题是理解和认同的基础,是处事理智和周全的保证。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会产生多种结论。 gNWJBrxPMKIzLQFjG/Nq5GpQkdBVkzBdhVje/xMOFEoU6ODel0r6+5VudaeLzli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