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S倍速记忆法(2)

“一个借着引经据典来辩论的人,不是在运用自己的才智,他是在运用自己的记忆力。”

--达芬奇

第1节看得见的记忆

神奇的记忆魔力

我们说一个人聪明,常常和他的记忆力分不开。一个人的记忆力不好,他的学习和生活就会被局限,不认人、不识物、不懂事。一个记忆力差的人,知识贫乏、头脑空空,能指望他去搞创造吗要创造,首先需要知识,需要把记忆的知识融会贯通,否则,不可能产生灵感,产生发明创造。

古往今来,很多杰出人物都是头脑清晰、记忆超群的人:

法国的拿破仑于15年后在制定法典的会议上能随口引证19岁时在禁闭室内看的罗马法典;他把法国海岸的大炮种类和位置记得非常清楚,甚至还记得邮递的路线和距离;

前苏联的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只要扫视一眼,就能说出人们用粉笔画在黑板上的杂乱无章的大小不等的、甚至是相互交切的近百个圆圈的准确数目。他被带到陌生城市里去应试,每到一个地方,只要在街上走一次,就能对那里的交通线路、十字路口的情况以及各家大型商店、剧院、酒楼的名称与地址了如指掌。他只要2小时的记忆时间,就可以快捷地背诵一本有一千多家用户的电话薄中每家每户的称谓、号码等;

达芬奇,在十几岁时到一寺院里游玩,目光被一幅壁画吸引住了。回到家中,他毫不费力地把看到的壁画默画了下来,物象比例和细节点缀宛如原作,连色彩明暗差别都再现得十分逼真;

被称作音乐神童的莫扎特,有一次在西斯汀教堂里,只听了一遍就把神秘不外传的大合唱(是相当复杂的变调音乐,包括4个声部的重唱和5个声部的合唱)默记在心了;

19世纪法国的大小说家左拉,对各式的花朵及食品,都能一嗅而正确地分辨出它们的香味来。

上面这些人的记忆力都非常惊人。那么,什么是记忆顾名思义,记忆是识记与回忆,记忆的整个过程包括对事物的识记,对识记过事物的保持及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心理过程。如考生们对某一个英语单词,例如对单词“she”进行识记,然后对识记结果在大脑中进行保持,并在考试或其他场合对单词“she”进行回忆或再认的这些过程就是记忆。

我们每天之所以能很好地学习、生活,就是因为我们具有记忆这一功能。如果在某一天早晨,一睁开眼睛,记忆全部丧失,忘掉了上学的路,不认识老师和同学,甚至不认识任何文字和图样,那我们该如何学习我们该如何考试

与记忆相反的一个心理过程是遗忘。考生们在考试的时候可能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前几天刚看过,但现在就是想不起来了,怎么办”这种对已识记过事物的不能回忆或再认就是遗忘,它是我们学习、考试道路上的拦路虎,学习、考试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同遗忘进行斗争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考生们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其他考生看一次就记住了,我看三次怎么还没记住!我的记忆力就是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记忆力如同我们的身高、体重一样也是有个体差异的。像刚才那位考生的情况是由于他的记忆速度比较慢所造成的,但他总体的记忆力未必就不好,也许他记忆的持久性特别好,记住的事物长时间也不易遗忘。

我们的记忆力有个体差异,那么怎样来衡量记忆力的好坏呢一般来说,衡量记忆力的好坏有四个指标:记忆的速度;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速度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能记住事物的数量,速度慢,那么记住某一件事物就要花较多的时间,就像上面那位高考生一样。记忆的广度指,对于某类印象在一次呈现以后能够完全正确地回忆该类印象的数量。记忆的持久性,指记忆能保持的时间长度,有的人对某些记忆可以终生不忘。记忆的准确性,指对所识记的事物能回忆到什么细致的程度。有的人能对识记过的事物进行非常精确的回忆,但也有人只能进行大概地、粗枝大叶的再现。一般来说,记忆力好的人这四个指标是兼而有之。

记忆力的强弱并非天生,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记忆力的好坏,往往是学业、事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记忆为智慧之母。”他用各种方法教亚历山大增强记忆,帮助他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马其顿帝国。

世界上许多名人都致力于记忆的研究,留下了启发后人的感悟,如:

鲁宾斯坦认为:

“假如没有记忆力,我们便会成为转瞬即逝之物。从将来看过去,所看到的是一片死寂而已。而所谓现在,随着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也会一去不复返地消失在过去之中。基于过去所产生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可能存在,就连我们一生中实际上持续不断地进行的,并且使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的学习活动也不可能存在。”

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培根更是指出:“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也许有些考生梦想自己能快速、大量、准确地进行记忆,同时又不易遗忘,这样学习会轻松很多,成绩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后天良好的教育、训练、培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记忆力。

对于我们广大青少年来说好的记忆力尤其重要。我们需要依靠记忆来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没有对学过的知识的积累,就很难学懂新的知识。我们所学的知识是系统的、逐步渐进的,如果没有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要理解新知识,是非常困难的。

人的大脑是一个很难装满的知识仓库,大多数人的记忆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只要认真培养和训练,充分发掘自己的记忆潜力,记忆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开启记忆的钥匙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自信是心中抱着坚定的希望和信念走向伟大荣誉之路的感情。”193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杜伽尔说:“我力量的真正源泉,是一种暗中的、永不变更的对未来的信心。甚至不止是信心,而是一种确信。”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说:“提高记忆力的要诀是自信。”他认为“自己记性不好”的想法是记忆的大敌。如果带着“一定要记住”的决心来记忆,记忆的效果就一定会得到改善。

力量是成功之母,信心是力量源泉。一旦有了坚定持久的学习信心,你就能爆发出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讲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法运用得当,成功也就非你莫属了。

美国前世界拳击冠军乔弗列勒每战必胜的秘诀是:参加比赛的前一天,总要在卧室的天花板上贴一张座右铭--“Yes,ICan”(我必胜!)

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记忆能力,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两个能力相当的人,有自信跟没有自信,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丧失信心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无精打采,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下降,永远躲在自卑的阴影里。而充满自信的人,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去生活与学习,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他们的路会越走越宽敞。

美国总统林肯在小时候,他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价格买下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林肯在农场劳动。母亲建议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他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因此,如果你在思想上认为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你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也就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起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记忆都会相当自信,因此也充满了兴趣与热情,但当他们发现了事实并非如此之后,往往就泄气了,丧失了自信也就丧失了热情。我们常常会在第一天将一篇课文或者某个定理完整准确地记住了,但当第二天回忆时,能正确说出一半就很不错了。

这样的事情很使人丧气,但它又常常发生,我们渐渐对此适应了,便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我们的自信受到伤害。

但自信要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呢它要怎样培养并保持下去呢关键在于,如何在记忆活动中用自信这股动力来加速记忆。

自信往往取决于记忆的状况,取决于东西记住了多少。如果每次都能高质量地完成,自信心就会受到鼓舞而得到增强,并在以后发挥积极作用;反之,自信心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最后信心全无。

因此,自信的关键在于:决心记住它,并真的记住它。

第二个要素是好奇心和兴趣。

小时候,法布尔常被大家看做“怪人”,因为他对大自然中的动物格外入迷。他常常在小溪里抓蝌蚪、逮青蛙、捕小鱼,在草丛中追蜻蜓、捉甲虫、扑蝴蝶。他的两个口袋常常装着小甲虫之类的动物。由于这个爱好,他没少挨父母的责骂。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布尔的“玩心”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失去;相反,他对昆虫更为着迷,而且也“玩”得更科学了。

当时,有人将蜣螂(俗称“屎壳郎”)叫做“神圣甲虫”,这种叫法源于古埃及人的传说。这种说法沿袭了几千年,谁也没有去深入研究蜣螂的这种习性。

法布尔并不相信这种传说,他要揭开蜣螂习性的奥秘。为了观察蜣螂的行为,法布尔整天趴在地上。他那专注的神情,经常引起别人的嘲笑,有人说他是“白痴”,也有人说他是“神经有毛病”,但他从不理会,他说:“我喜欢观察它们,这是我的兴趣,我愿终身与昆虫为伴。”经过观察和研究,法布尔揭开了“蜣螂推圆球的奥秘。原来,蜣螂喜欢吃粪球,它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把粪便卷成一个圆球,然后推回家。

法布尔对蟑螂的观察和研究前后持续了40年,正是这种对虫子的兴趣促使他有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发现。

我们记忆力也是一样,如果你对你所要记忆的知识无法产生兴趣,你就不可能记住它,即使记住了,也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它忘记,等到用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

记忆的清晰度与对对象物的关心程度成正比。很多人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从前了,并且几乎所有人都把其归罪于大脑的老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切事物缺乏兴趣、丧失好奇心的程度加深,这才是记忆力减退的真正原因。人们渐渐推动了感动,觉得浑身无力,这会抑制大脑的活性,造成记忆力减退。

因此,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努力寻找新的爱好和自己的兴趣的事物,这样不仅记忆力,而且各种大脑机能都能够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自信和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抓住这两个要素,挑战记忆力训练,你一定能切身感受到记忆力的增强。

明确的记忆意图

为加强记忆力,过分讲究记忆技巧而忘记常识也是不可取的。现在提出“意图”这一问题。当你想要回忆某个单词,而忘得一干二净怎么也想不起来时,其真正的原因可以说是你当初没有想要记住的意图。

因为,只有有意地、有计划地、强行地记忆,只有带有明确目的的学习,才能记住,这样记住的东西才是牢固的、永久的,这一条任何人无法违背。所以,只有这样记忆,才能获得巩固的知识,永久性的知识。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做过这么一次可乐的试验:

请20个二、三十年前中学毕业的成年人回忆俄罗斯语语法规则中某些例外的词。大家不假思考,脱口而出,而且回答得准确无误:

游蛇,出嫁,憋不住!驱赶、支撑,呼吸,听见,观看,看见,憎恨,欺负,忍受,依靠,旋转……玻璃的,锡的,木制的……(其中这些的单词在俄罗斯语的词形变化中与一般语法规则有所不同)。

但是,没有人,没有一个能说得出“游蛇、出嫁、憋不住等单词属于哪条规则的例外情况。

前苏联老教育家卡普捷列夫说过:“真正过得硬和正确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要记住某个单词,首先必须对它产生印象,在心中做个记号,这就是“识记”或“留下痕迹”。当你忘却某个单词或某件事物时,首先请你想一想你在接触该单词或该事物时,记忆的意图是什么记忆的意图很重要,因为要增强记忆力,必须先有一个明确强烈的意图。

教育心理学著名教授桑代克做了几次实验,测试了记忆的意图对记忆效果的作用,在一次实验中,命令第一小组的学生仅仅写一连串的单词和数列;命令第二小组不仅要写单词和数列,而且要记住。结果哪个小组成绩好呢当然是第二小组。桑代克教授的实验结果,我们从日常经历中也可以体会到。发生某件事时,如果努力使之留在心中就能记住。

记忆的效果和记忆的目的有密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记忆的目的越明确,记忆的效率就越高。弗洛伊德这样说过:“意图是所有记忆和忘却的基础。人们所记忆的事物,应该是自己想要记忆的事物;所忘却的事物,应该是自己想要忘却的事物。”

从材料保持的数量来说,有目的的记忆记住的多,盲目记忆记住的少。有目标的记忆就是有意记忆,由于事先有预定记忆目标,并且能运用一定记忆方法,记忆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从材料保持的时间来说,目的明确的记忆持久,目的模糊的记忆短暂。经验证明,记忆的持久性,即记住了的东西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记住它们时,是想长期记住还是短期记住。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具有长远学习目标的,学习一般比较扎实,成绩稳步上升;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为了取得某种荣誉,或为了避免家长责备,没有远大的学习目标,只有短暂学习目的的学生,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也可以取得良好成绩,但时间一长,成绩就会下降。许多学生还有这样的体验,为应付第二天教师提问而记住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这其中的奥秘在于:你希望记忆时间的长短不同,在记忆时有意无意动员起来的记忆能力也就不同。

从材料保持的质量来说,有目的记忆的知识较为系统,而无目的记忆的知识较为零散。许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表明,如果没有明确的记忆目标,很难记住一种有系统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读小说,看电影,听广播,参观展览,和朋友闲聊,当时并没有记忆意图,没有经过任何努力,可在不知不觉中却记住一些东西,其中有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甚至会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田而终生难忘。

但是,这些无意识记忆保持的知识,无论怎样生动,怎样鲜明,怎样牢固,毕竟只具有片断的性质,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无目的无意图的记忆,完全取决于外界刺激的强弱,不可能形成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它常常使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值得记忆的东西置于脑后,而把没有实际意义的知识记住了。

记忆目的要明确似乎是个简单问题,但在实际学习中却有不少的同学往往做不到。他们看书学习完全没目的,仅仅凭兴趣,碰到什么学什么,遇到什么记什么;有的虽然有目的,但不够正确,或是为了应付教师提问,或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是为了炫耀才华,显示自己……这样,事情一过去,“记住”的知识又都忘了。这告诉我们,影响记忆目的的条件很多,只有把握了这些条件,才能做到目的明确。

记忆对象的重要性对明确记忆目标也有很大影响。哨兵记口令很准确,情报人员记接头暗号很牢固,因为口令和暗号关系重大,不容许记不准记不牢。阴天出门人们常常忘记带雨伞,因为这顶多是挨淋,所以并不把它时刻放在心上。

目的又有长远的与短近的、伟大的与平凡的、一般的与具体的之分,它们都是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的。我们要具有远大理想,把当前的学习和未来联系起来,从而具有长远的、伟大的、一般的学习目的,以提高学习记忆的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具有短近的、平凡的、具体的目标,善于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记忆任务,确定“记什么”、“记多久”和“记到什么程度”。有的材料要逐字逐句地记忆,有的只需记住梗概内容,有的要严格记住材料的顺序,有的则只要着重理解就行了。充分运用这个规律,避免盲目的、随意的学习,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第2节能否增强记忆力

用目标指引记忆

有目标指引的记忆是沿着知识道路前进的列车,它将带我们驶向智慧的彼岸。

不管你做什么事,总得抱有某种目的。

那个目的,就像是射击场的靶子,又像是打猎场的猎物,是你苦心积虑要追求的目标。

那个目标,诱惑着你,引导着你,使你步入更高境界。

首先,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总是有一定的目标的,那是成功地改进记忆效能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其次,你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自己追寻的目标是什么,那是推动你前进的主要动力。

如何达到那些目标呢

首先我要问你:“为什么要阅读本章”

你肯定会这样回答:“当然是要成功地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喽!”

不错,那无疑是你的第一个目标。但我还要进一步问:“一旦你达到了那个目标,打算利用它做什么呢”

这个问题,你不能回避,应当给予明确的解答,记忆毕竟是人们从事各项事业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提高记忆能力不应当、也不可能是你的终极目标。

每个人的生活目的各不相同,所追求的目标也千差万别。但是,他总得有自己的目标,不管这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起码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成功的记忆。一旦你的记忆效能大为改观,无疑就清除了许多路障。你梦寐以求的其他种种目标也就更容易地变成现实。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阅读了本章,并提高了记忆力之后,你的目标是什么呢

也许是想记忆更多的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许是花最少的时间读更多的书……不管是什么情况,总之,你有自己的目的--你的目标。

那个目标实实在在地留存在你的意识中;要达到那个目标,其前提条件就是改进你的记忆效能。

因此,我认为,成功的记忆,是你实现既定目标的必要手段;反过来说,明确的目标,又是促进记忆效能的积极动因。

实验证明,你所要达到的目标越近,其目标的驱力也就越大。

就像磁铁,铁距它愈远,吸引力愈小;相反,铁距它愈近,吸引力愈大。

假如你做某种琐碎而讨厌的工作,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开始时,动作很慢,进展迟缓,你总是为那些冗长讨厌的事而愁眉不展,只得耐着性子去做。当工作快要完成的时候,你顿时感到有了希望,劲头油然而生;越是接近尾声,干劲越足,效率越高。

这,就是目标的驱力。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把一只小老鼠放在“迷宫”中,让它自寻出口。当它选择了看似出口的目标后,便不顾一切地向那儿冲去;越接近目标,速度越快。等到跟前,才发现是死路一条,它又放慢速度,重新觅新的出路。很快,它又看到新的出口,便又一次冲过去,而且同样是越接近目标,速度越快。

这种境况,心理学家称之为“目标的斜率”。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球体自高坡顶端往下滑滚,其速度是越来越快。同样的道理,人们越是接近目标,其干劲越足,效率越高。所谓“望梅止渴”,实际运用的正是这种心理效应。

在这里,我想向你介绍一种具体有效的方法,即:确立近期目标。

换句话说,你要学会安排记忆进程,把你的长远目标划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一个一个地跨跃,每当你到达一个近期目标,就能增强你的自信心,改进你的记忆效能,提高你的记忆速度。

当你达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标后,你苦心积虑要追寻的长远目标也就胜利在望了。而对那个长远目标的靠近,无疑会更强有力地刺激你的记忆效能,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你的记忆能力。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道理我懂了。可是,你能告诉我有没有一个如何确定近期目标的模式”

我必须坦率地告诉你:“没有,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如何确立近期目标,完全靠你自己去摸索,因为什么时候精力最充沛,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因人而异的,很难整齐划一。

有的人早上记忆好,可有的人晚上记忆好。关键是要把握住最佳记忆时间,把最重要的问题放在这段时间去理解、去记忆。 0YYMDtcbkUZzLaabsxKLQa7suY9pH13/7gDLJuz7R9oeIHL44tP5hhonCw5wkwK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