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国神话故事精选(2)

第十二节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第十三节

唐朝时候,有一位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个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边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地走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您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又问:“那您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再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儿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儿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儿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小女孩儿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再要去找那老人算账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她的眉间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她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地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儿?于是他很紧张地追问说:“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疑,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韦固证实了这件事的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做主的。

因此夫妇俩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第十四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通甸坝子还是一片汪洋的时候,常有一群仙女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会来到这里洗浴。她们在黎明之前到达这里,然后化身为一群美丽的白天鹅。从日出到日落,成群结队在湖中游泳嬉戏、梳洗,一直到太阳落山,晚霞映照时离开湖泊。

湖泊周围居住着世代耕作的白族先祖。他们在湖边劳作放牧,却很少有人知道湖里的天鹅是仙女的化身。直到有一天,村里的放牛人落到湖里又被救起,人们才从他那里听到仙女的事。

很多年前的正月十五,一个叫阿琰的放牧人在傍晚时分到湖边找丢失的牛。突然他隐隐约约听见女孩子的声音从湖中传来,起初他还以为是村里的女子在那儿,心想也许可以从她们那里打听到一点儿牛的消息,就寻声而去。谁知那声音却越来越向湖中心移动,阿琰始终没有看见人影,只见一群可爱的天鹅在泛着金色波浪的湖面上随波荡漾。这时太阳快落山了,阿琰正要离开这里,不想脚下的泥土被踩崩了,阿琰惊叫一声掉进了水中。他拼命挣扎、呼喊。他的脚却深深嵌进淤泥里就像被什么东西拽着,水渐渐地淹没了他的头。

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他感觉有十多个有着甜美声音和漂亮身影的女孩从水中冒了出来。她们在阿琰快要失去知觉的时候拥着他并把他托上了湖边的草地。当阿琰从昏迷中悠悠醒来,他清晰地记得自己落水获救的情形,而且他坚信他听到的声音和救自己的少女的声音一样甜美。他仔细地在周围的草地上寻找可能留下的踪迹,以表明自己确实遇到了天鹅仙子,但是除了空气中弥漫的芳香外什么也没有。

阿琰奇迹般的获救后逢人就说自己被仙女救过,但是村里的大人小孩儿都笑他疯癫。因为阿琰身高不足五尺,一张瘦瓜脸上长着的五官就像是给人胡乱捏上的泥巴,年近三十没人愿意嫁他。姑娘们见到他从不正眼相看。她们生气的时候就故意用手打他的头部欺负他矮小;男孩子常常骂他是缩瓜、丑八怪。所以他说自己被仙子救过,大家都认为是痴人说梦话。

阿琰气不过,天天把牛儿赶到湖边,日复一日地盼望能再看见那群仙子。有时候他就冲湖里其他天鹅说话,希望它们当中能有一只是救过自己的。但是他的举动更加令村里的人厌恶,不敢接近他。然而阿琰就是一个执着的人,他相信自己没有说谎,也不是做梦。他依然每天到湖边放牛,不停地寻找着认识他的白天鹅。

有一天,阿琰同往常一样在湖边放牛,突然那熟悉的声音响起来了,尽管不是很大,但阿琰听得异常清楚。他朝湖中望去。呀!一群白色的天鹅在湖中央自由自在地嬉戏,甜美的笑声就是从那儿飘来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阿琰疯狂了,他挥着手纵情呼喊着。天鹅被这突然发出的呼喊惊吓得都朝他这个方向张望。她们的笑声嘎然而止。任凭阿琰怎样呼喊,天鹅们既不飞走,也不理睬。湖边的农人不禁哈哈大笑,都以为阿琰这次是真的疯了。可怜阿琰就这么喊着,围湖跑着。一直到了傍晚,农人们都已归去,田野显得空旷寂寞。正在这时阿琰看见一只天鹅离开鹅群朝他游来。只见天鹅游到跟前,当她轻盈地登上湖岸时,站在阿琰面前的已是身着白色衣裳的美丽姑娘。她的脸儿像早晨的桃花,眼睛闪着迷人的光芒,笑容像旋转的旋涡把阿琰、草木、空气和一切都吸了进去。只听那姑娘微笑着对阿琰说,她和姐妹们都是观音菩萨身边的侍女,每年都要下凡给菩萨的净瓶里盛水,因为这里的湖光山色实在太美,所以迟迟玩耍,舍不得离去。仙界中人本有禁令不许与世人相见的,只因前次不忍看阿琰落水淹死,才与姐妹们一起将他送上岸边。

今日相见,只因为姐妹们被阿琰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但又怕被人发现泄漏天机,所以等到现在偷偷相见。阿琰仿佛已沉睡在梦中,呆呆地看着这一切,心里已是异常兴奋,嗓子却发不了声。这时湖心的白天鹅们也从湖中冉冉升起离开水中。她们一离水就现出了原先美丽的身影,白色的纱衣长裙在风中飘扬。她们活泼得像蝴蝶,很快就飞到离湖岸很近的地方,一边嘻笑一边喊她们的妹妹一起回去。她们个个容貌俊俏,明眸皓齿,体态轻盈。太阳已经西沉,天空的最后一抹云霞也变得暗淡,阿琰只听身边的女子轻柔地说了声道别的话,然后轻盈地从身边飞起,跟别的仙子一起很快消失在天空中。这一次阿琰知道了仙子的来历,更加高兴。回村就跟几个平时最看不起他的少年人夸自己再次遇见仙子,还说了她们明年正月十五一定会来湖上取净水。

来年的正月十五到了,阿琰早早来到了湖边。天快亮的时候,一群白天鹅从天空中落到湖里。突然一枝枝箭从芦苇丛中射向它们。天鹅们被射中,发出凄惨的哀鸣,在水中扑腾一阵后,白色的躯体飘泊在淡蓝色的水中。阿琰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是村里的少年听了阿琰的奇遇,虽然他们根本不相信会有什么仙子,但是他们还是准备了弓箭埋伏在湖边的芦苇中猎杀天鹅。

因为阿琰的无知泄露了仙女的行踪,让人类杀死了天鹅仙子。他经受着内心的痛苦煎熬,在湖边徘徊了整整一天之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听说有人看见他在当天跳进湖里淹死了。人们只当世上少了个疯子,他的疯话从此没人提起。

说来也怪,那一年天一滴雨都没下,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很多人在这场饥荒中死去。不久湖水干涸了,原来流过这里的澜沧江从此改道,原本向南流的通甸河也从此倒流向北。湖水干涸之后,在这里留下了一座孤零零的石山。它跟周围的砂石山截然不同。于是人们确信这是阿琰变成的石山,干旱是上天对人的惩罚。尽管人类受到了严重的惩罚,但人们总是不愿轻易承认自己的残忍与自私。他们把阿琰的死说成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海枯石烂不悔改”,把这座山叫做蛤蟆山。

第十五节

唐朝的时候,京兆地方(今陕西省长安县)有个读书人,名叫吕洞宾。吕洞宾曾参加两次进士考试,但都没有被录取。那时,吕洞宾已经六十四岁,觉得很没面子,整天躲在酒家喝酒。

有一天,吕洞宾在酒家遇到一位叫钟离权的道士。钟离权用法术让吕洞宾进入梦境。在梦中,吕洞宾考中状元,又当了十年宰相,不料后来得罪皇帝,被判充军,妻子和儿女都被卖做奴隶。

醒来之后,吕洞宾了悟人生如梦的道理,说:“享尽几十年的荣华富贵,原来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得到这种富贵,也不见得是真正的快乐!”

因此,吕洞宾便跟随钟离权到黄鹤岭,学习成仙的法术。

后来,吕洞宾果然学成仙法,名列“八仙”之一。

所谓“八仙”是指八位仙人,他们分别是:李铁拐、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和吕洞宾。

现在就来听听“八仙过海”的故事。

有一天,八仙向西王母拜寿回来,驾云经过东海的上空,只见一片白浪滔天,波涛汹涌,煞是壮观。于是,八仙决定要到海面上玩一玩。

吕洞宾说:“大家把自己的宝物扔到海面上,借着它渡过大海,比一比谁的神通大,好吗?”

李铁拐抢先说:“好啊!看我的!”便把拐杖投向海中。拐杖像一条小船漂浮在水面。李铁拐一个筋斗,翻立在拐杖上。

接着钟离权也把他的芭蕉扇丢到海上,跳下去站在上面。

然后,张果老倒骑着纸驴,吕洞宾踏着雌雄宝剑,韩湘子坐着花篮,何仙姑乘着铁丝罩,蓝采和站在拍板上,曹国舅踩着玉版,都在海面上漂浮起来了。

八仙安稳地顺着汹涌的波浪漂去,这与腾云驾雾有很大的不同,别有一番新的刺激和情调,大家玩儿得好不快乐。

这时,曹国舅突然用手指着右边,大声喊着:“看哪!那里有座海市蜃楼!”

大家转头一看,只见一座仙山渐渐地从海里升起,山上有树木,有楼房,一会儿就升到半空中,慢慢地变成天边的浮云,一转眼,那浮云就被风吹散了。

韩湘子说:“我们真是眼福不浅!蜃气是海里蛟龙嘘出来的气体,百年难得一见哪!”

突然,蓝采和不见了。大伙儿遍寻不着,张果老猜测说:“可能是东海龙王作怪,他不欢迎我们在他的海上大显本事,我们一起到龙宫要人!”

大家来到龙宫,婉言请求龙王放人。龙王不但不肯,还派人追杀八仙。八仙只得用随身法宝当武器,抵抗虾兵蟹将。经过一场混战后,八仙杀死了龙王的两个太子。

龙王气极了,商请南海、西海、北海龙王来帮忙。这下把八仙惹火了。吕洞宾用酒葫芦吸光海水,其余的人将泰山搬来,往东海一扔,东海立刻变成了一座高山。

双方打得惊天动地,日月无光,惊动了太上老君、如来佛和观音菩萨,他们全都跑来调合。调解的结果是,由蓝采和送东海龙王两片玉版,作为杀两位太子的补偿;泰山则由观音菩萨负责搬回原处。

因为这一场纠纷,八仙被玉皇大帝降级一等。从此,八仙再也不敢到外面惹事生非了。

第十六节

传说有一天,铁拐李变作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到一个镇上行医施药。找他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因为他总是药到病除。人们于是都称他为白发神医。

这件事一来二去传到了镇长的耳朵里。他是个很有心的人,心想这白发老翁肯定不是个凡人。于是,他准备了酒果等礼物,去拜见这位神秘而又医道高超的白发老人。白发老人见镇长带着礼物来了,倒也不客气,便收下礼物,请他到堂中相会。

镇长只见眼前亭台楼阁,瑶草琼花,别有一番神仙境界。来到厅内,更是玉堂金室,幽廊曲径,使人目不暇接。老翁马上命人摆上美酒佳肴,与他开怀畅饮。

镇长哪里见过这样的饮食,琼浆玉液,令人欢而不醉;海味山珍,使人饱而不腻。酒宴之后,老翁送他出来,悄声地对他说:“来此之事,只可你知,我知,不要对别人乱讲。”镇长一听,马上连连点头,唯唯答应。

过了些日子,白发老翁来到镇长家里,对他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本是仙人,以济世救人为己任,我在这儿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要回去了。楼下还剩下一些酒,你去命人把那酒拿上来,我今天在这里和你饮酒话别。至于何时能再见面,那就不好说了。”

于是,镇长派手下人下楼取酒坛子。可是,去了十几个人也没有搬动那个酒坛子。于是,老翁笑着走下楼去。来到酒坛前,只用一个手指头就把酒坛提到了楼上。那个酒坛看上去很小,好像装不下多少酒,可是两个人从早晨喝到中午,又从中午喝到晚上,一整天也没有喝光。

席间,老翁问镇长:“你愿意跟我走吗?”镇长说:“我很想修道,就是担心家里人离不开。”老翁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折了一根青竹竿,比了比镇长的身高,让他拿回家挂在后院。

第二天清早,家里人发现镇长在后院上吊死去了,于是赶紧料理后事,把他埋葬了。其实,镇长就站在那里,看家里人忙前忙后,可是别人谁也看不见他。

然后,镇长跟随老翁走进深山密林之中。山中有一群猛虎,老翁就命他和那些老虎生活在一起。镇长也不害怕,白天在虎群中出出进进,夜晚就和老虎睡在一起。

后来,老翁让镇长自己住在一间大房子里,上面用朽烂的绳索吊着一块万斤重的大石头,一会儿又进来几只猛虎,争着去咬那朽烂的绳索。可是,镇长面对危险,若无其事,安然不动。

经过这样的种种考验,老翁最后对他说:“你是个可教之人。”

从此,镇长跟着老翁安心修道。过了些日子,他有些想家了。老翁马上知道了他的心思,就交给他一根竹杖,对他说:“你骑上它,想到什么地方去就可以到什么地方去。到达后要把它投进湖中去。”老翁说着又给他画了一道符,对他说:“你拿上它,路上就可以驱鬼抑神了。”

于是镇长骑上竹杖,转眼就到了家。他自以为离家不过十几天,其实已经十几年了。他遵照老翁的话,把竹杖投入湖中,竹杖入水后立即化作一条蛟龙,向远处游去了。

从此以后,镇长就留在家乡,给人们医治百病,消灾解难。无论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他都能手到病除。他家乡的人们都知道他学到了真本领,无论有什么大事小情,都要向他来请教。他更是有求必应,为人们排忧解难。

有一个年轻人看到他有功夫,便随他学道。九月初的一天,镇长突然对徒弟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有大难。不过,这难依我之法可以避过。你赶紧回家,让家里人每人都缝一个小锦囊,在里面装上茱萸,系在胳膊上,然后离开家,登上高处,在那里喝菊花酒,就可以免去这场灾了。”

到了九月九日这天,徒弟便按照镇长的嘱咐,率领全家人带上茱萸锦囊,登上他家后面的一座小山,在那里开怀畅饮菊花酒。他们从早晨一直喝到傍晚。

晚上,他们到家推开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家里的牛、羊、鸡、狗一个没剩全都死光了。

由此,人们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以避灾躲难。

第十七节

古时候,一个穷人家有个聪明、勤劳而又忠厚的孩子。他听老人说伏牛山中卧着一头老黄牛,就想进山去把那头牛牵回来耕田。

他翻了九十九道山,过了九十九道涧,终于找到了那头老黄牛。他趴下去磕了个头,请求老牛跟他走。老黄牛睁了睁眼,没有吱声,又把眼睛合上了。他看着老黄牛没精打采的样子,想它一定是饿了,就动手给老黄牛薅草。老黄牛吃了整整三天才吃饱,抬起头对他说:“小孩子,我原住在天上,因为惹怒了玉帝,把我从天庭踢了下来,摔坏了腿,到现在还不能动弹。我的伤,得用百花露水洗一百天才能好。”那孩子听了,也不着急下山了。每天清晨,他就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黄牛洗伤。饿了吃些野果子,渴了喝几口山泉,夜里就睡在老黄牛的身边。一百天过去了,老黄牛终于站了起来,跟着他回家了。

小孩儿与老黄牛相依为命,白天去放牧,夜里就睡在一起。于是,人们都叫他牛郎。

后来,牛郎长大了。嫂子提出要与他分家。牛郎什么都没要,只要了老黄牛,一辆坏牛车,外加一只破皮箱。他在村外搭起了一个茅草棚,住了下来。

有一天,老黄牛从嘴里吐出了一个茶豆,并向牛郎点点头。牛郎就把茶豆种在门前,没几天茶豆就长出了秧,于是牛郎就搭起了个架子,又没过几天,秧便爬满了架子。老黄牛对他说:“夜里藏在茶豆架子下,就能看到天上的仙女们。她们也能看见你。谁要是向你偷看七个夜晚,她就是想做你的妻子。我就拉上车带着你,把她接下凡来,与你结婚。”

夜里,牛郎钻到茶豆架下向天上望,果然看到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临走时,一个仙女向他偷看了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个仙女独自来到玉池,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她望着牛郎微微笑。第四天夜里她向牛郎点头。第五天夜里她端出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她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她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

于是,老黄牛就拉着牛郎到了玉池边上。织女和牛郎并肩坐到车上,只一会儿便到了家。

这位仙女会养蚕,能抽丝,织出的绸缎又光又亮。于是人们称呼她为织女。

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织女为牛郎生了一儿一女。牛郎种田,织女织布。他们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美满。

他们平平安安地过了几年。有一天,牛郎正赶着老黄牛在地里耕田,突然,晴空里滚来了一阵炸雷。老黄牛停住了脚步,它望望牛郎,眼中涌出了泪水。它对牛郎说:“我把织女接下天,犯了天律。现在天鼓响了,我再也不能活了。我死之后,王母娘娘会来拆散你们夫妻。你记着,把我剥了,肉吃了能脱凡成仙,皮做双靴子,穿上能腾云登天。”老黄牛说完,倒下去死了。牛郎伤心地大哭一场,便按照老黄牛的嘱咐做了。

七月七日那天,牛郎正在田里锄地。他的两个孩子哭着跑来了。说家里来了个老婆婆,二话没说,就把妈妈从织布机上拉走了。

牛郎知道是王母娘娘来了,赶忙扔下锄头,拉住一儿一女,腾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在脚下一划,一条滚滚滔滔的大河便出现了。牛郎只能拉着孩子,站在河边放声大哭。哭声惊动了玉帝,他看到一双孩子怪可怜的,便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叫他们一家四口,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从此以后,繁星闪烁的夜空中多了一条又宽又长的银带,人们就叫它天河。天河的一边多了一颗星星,另一边多了三颗星星,人们就叫它织女星、牛郎星。

每到七月初七那夜,就会有满天喜鹊向大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搭起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就在鹊桥上相会了。

第十八节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皇后得了一种耳痛病,一病就是整整三年。国王请来全国的神医,寻找来所有的草药,都没能治好皇后的病。后来终于从皇后的耳朵里挑出了一条像蚕一样的金虫。不久,皇后的耳痛病竟然好了。

皇后觉得这事奇怪,把这条虫用瓠盛着,又用盘盖上。谁也没料到,过了些日子,这条小虫忽然变成了一条遍身锦绣、五色斑斓、毛发闪闪发光的龙狗。由于它是在盘子和瓠里变出来的,所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盘瓠”。国王非常喜欢这条龙狗,不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它,简直是形影不离。

不久,有一个王爷背叛朝廷,国王看到国家受到威胁,便对手下的大臣说:“谁要是能把反叛者的头拿来见我,我就把公主嫁给他。”大臣们看到反叛王爷兵强马壮,又有一身好武艺,知道去了也打不了胜仗,便谁也不愿去冒这个生命危险。

几天过去了,国王不见有人率兵出征,但却发现盘瓠不见了。国王十分焦急。大家都不知道这条龙狗跑到哪里去了。国王派人出去找,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

原来,龙狗独自跑到了反叛王爷的宫中去了。它对王爷摇头摆尾,王爷看到这种情景,非常高兴,便对手下人说:“这次我一定会成功,你们看连国王的龙狗都投奔我来了。”于是,他便大摆宴席,庆祝自己获胜。当他喝得烂醉如泥、鼾睡不醒的时候,龙狗扑上去一口咬下了他的头,然后飞快地回到了国王的宫中。

国王看到自己的龙狗叼着敌人的头回来了,万分高兴,便让人用最好的食物来喂它。但它只是摇头,一口也不吃,默默地蹲在墙角,一声也不响。

国王见了十分难过,便对它说:“龙狗啊,你为什么不吃东西,也不到我的身边来呢?莫不是想要娶公主为妻,怕我不兑现自己的话吗?并不是我不实践自己的诺言,实在是人和狗不能结婚啊!”

听了这话,盘瓠立即开口了:“王啊,这一点你不用担心。你只要把我放在金钟里,过七天七夜后,我就能够变成人。”于是国王按它的话去办,把它放在了金钟里。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对盘瓠充满感情的公主怕它在金钟里饿死,到了第六天,便实在忍不住了,悄悄地打开了金钟。这一下可坏了,盘瓠全身只剩下一个头还没有变完,这下再也变不了了,成了狗头人身。

于是他从金钟里跳出来,披上新衣服,公主则戴上了狗头帽,在皇宫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结婚不久,他便带着公主到很远的地方去生活了。

他们生活得非常幸福,几年后生下了三男一女。但这些孩子们都没有姓氏。于是他们请国王赐给他们姓。大儿子生下来是用盘子装的,就赐姓为盘;二儿子生下来是用篮子装的,就赐姓为篮;三儿子出生时天上正打雷,便赐姓为雷。小女儿长大找了个姓钟的婆家,于是就姓了钟。后来这四个姓繁衍起来,都奉盘瓠为他们共同的祖宗。

第十九节

古时候,常州有个奇女子名叫祝英台。她自小喜欢读书作文,听说余杭地方文风最盛,就想前往游学。她的哥哥嫂子劝她:“你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儿家,外出游学,难道不怕被人笑话?”祝英台却自有主张,扮作男子模样,哥嫂竟辨认不出,只好随她去了。

祝英台女扮男装到余杭求学,同窗有个叫梁山伯的,是苏州人,为人很真诚正派,和祝英台互相尊重,结为兄弟。他们白天一起吃饭,夜晚一起睡觉,但同窗三年,祝英台都衣不解带,梁山伯有时也有疑问,但都被祝英台用话搪塞过去了。

三年之后,学业期满。梁祝二人感情深重。梁山伯就一路送祝英台回家。相送路上,祝英台几次暗示自己是个女子,并愿以身相许,无奈梁山伯是个书呆子,竟然悟不出其中道理,反怪祝英台尽说疯话。临别时,祝英台向梁山伯托言介绍给妹妹做媒,梁山伯欣然允诺,祝英台请他来提亲。

梁山伯和祝英台分手后回到家中,因家中事情耽搁没有马上去祝家庄提亲。而祝英台的兄嫂已将祝英台许配给富家子弟马文才,约定来年二月娶亲。祝英台原想梁山伯速来就可以挑明,但久等不至,又恐哥嫂疑心,不敢推阻。

待梁山伯来到祝家庄,丫环请梁山伯到中堂相见时,祝英台已是女儿装扮了。梁山伯大惊才知道祝英台原是女扮男装,自己竟未能认出,真是愚蠢到家了。谈及婚姻的事情,祝英台只哭诉已许配马家。祝英台禀告兄嫂愿意嫁给梁山伯,兄嫂因两家贫富悬殊,又先许配马家为由不答应。梁山伯泪别回家后,自恨来晚,后悔不及,想到三年同窗的情谊,十八里相送的境况,就得了相思之病,病一天重似一天,到年底抑郁而亡,葬在与祝英台分手之处。

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病故的消息,非常悲痛。想不从马家的婚事,兄嫂又不同意。第二年年初,马家迎亲的人到了,祝英台被抬进了花轿。迎亲队伍经过梁山伯墓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人马都走不动了。

祝英台来到梁山伯墓前,大哭不止。忽然一声响雷,墓地裂开一缝。祝英台一下子跳下去陷入墓中,随行的人急忙拉她也没拉住。裂口马上又合上,天气也晴朗了。只见墓前飞舞着两只蝴蝶,你追我逐地飘飘而去。人们这才知道这两人生为兄弟,死为夫妻。这蝴蝶就是二人的精灵变化的。

第二十节

很早以前,在一个瑶族聚居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勤劳的老汉。他为人善良,安分守己地种地打猎,从没有做过一件坏事。

可是,命运对他很不公平。他都快六十岁了,却无儿无女。老两口为此整天愁眉苦脸,愁苦得每天不说一句话,就更不用说欢笑了。这样的日子真难过,即使吃着香喷喷的糯米饭也无味,喝着甜甜的米酒也不香。

每年,老两口都杀猪宰羊献祭天神。每天早起,他们都要虔诚地向天神祷告,祈求天神赐给他们一个可爱的孩子。日子久了,他们的真诚终于感动了天神。

就在老汉过六十岁生日的那天晚上,老两口同时做了一个梦。他们梦见一只金色的孔雀,闪着耀眼的光彩,飞到了他们的身边,亲切地对他们说:“善良的老人啊,我愿意做你们的女儿。”就在这个奇怪的夜里,他的老伴怀孕了。

从此,老两口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话也多了起来,歌也唱了起来。

九个月后,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美丽的女儿。老两口给她取了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叫阿真玛。

阿真玛长到两个月就会笑了。她的笑声如山中画眉一样动听。阿真玛长到六个月就会走路了,她伶俐得就像雀鸟一样逗人喜爱。

可是,阿真玛长到一岁的时候,她的阿妈突然去世了。从此父女俩相依为命,谁也离不开谁。

聪明美丽的阿真玛,三岁会放羊,四岁会纺纱,五岁会织布,六岁会绣花,七岁会到山里干活。到了十六岁,世间一切精巧的活儿,她都学会了。

美丽聪明的阿真玛长到十七岁时,可算是人间最美丽最聪明的姑娘了。她能用灵巧的双手,绣出各种各样的花草和雀鸟。她越绣越好,能把花儿绣活,能把鸟儿绣得飞起来。

美丽聪明的阿真玛长到十八岁的时候,想为人间增添一些最美丽的鸟雀,便躲在茅屋里绣了起来。第一天绣出一只美丽的孔雀,孔雀从布上腾空飞起来了;第二天绣出一只钟情鸟,钟情鸟从布上腾空飞走了;第三天绣出一只五彩鲜艳的锦鸡,锦鸡从布上腾空飞走了……于是山村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美丽鸟雀。

她绣了三百六十天,绣出三百六十只美丽的雀鸟。这些鸟一齐飞到山林和人间去生活,山林和人间便更美丽多姿了。

美丽聪明的阿真玛绣出活鸟的事像风一样传开了。贪婪的土司也知道了这件事。土司动了邪心思,想娶阿真玛为妾。他请来媒人,赶去三十头牛、三百只羊到阿真玛家求婚。

满山的牛羊也打不动老汉的心,媒人的请求被拒绝了。后来,土司亲自带着金银绸缎和酒肉来求婚。金银绸缎和酒肉也根本打动不了阿真玛的心,土司的求婚再次被拒绝了。

贪婪的土司想尽办法也娶不到美丽聪明的阿真玛,非常生气,便命令手下人把阿真玛捆绑在马上抢走了。

善良的老人哭诉着,把不幸告诉给所有的瑶家人。人们愤怒了,一齐带上弓箭,吹起号角,去追赶土司,要夺回美丽的阿真玛。追到一座山上,瑶家人一齐放出弩箭,土司和他的马中箭,滚下悬崖摔死了。可怜的阿真玛也被摔得奄奄一息。

老汉把女儿救回村里,抱着女儿哭干了眼泪,但阿真玛也没有活过来。就在那天晚上,她变成一只金色的孔雀,离开了人间。老人悲痛的哭声召来了无数的雀鸟。后来,每年秋天,这座山中都会出现盛大的“鸟会”。

第二十一节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静。天上没有飞禽,地上没有走兽。白天没有歌声,晚上没有灯火。

在那千山万壑中,有两座宝山。一个叫布罗斯山,另一个叫米诺陀山。

布罗斯山样子像一个威武雄壮的男子汉,而米诺陀山却宛若一位拖着裙服的婀娜多姿的少妇。

有一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天上突然响起了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随着这声霹雳,布罗斯山和米诺陀山同时裂开了两条缝。从布罗斯山肚里走出一个高大健壮的男人,从米诺陀山肚里走出一个美丽温柔的女人。

后来,他们两人结成了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男的叫布罗斯,女的叫米诺陀。他们就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第一对勤劳智慧的父母。

那时,世上的山河七横八竖,布罗斯天天不辞辛苦地去担水挑山,重新安排这万里山河。有一天,他回到家对妻子米诺陀说:“天无边,水无涯。我要把天下的山山水水全都安排好才能回来。你在家料理家务,把三个刚出生的孩子抚养好,等他们长大了,好让他们各自去谋生活。”说完,他把孩子们抱过来亲一亲,便出发治理山河去了。

米诺陀牢记丈夫临走时的嘱咐,在家辛勤地劳动,精心地抚养着三个女儿。她到神仙的住处去采来各式各样的种子,把它们撒在山坡上,长出了苍翠的树林;撒在荒原上,长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卉;撒在平地上,长出了茂盛的五谷。

她又用泥土捏成各种动物放在六个缸里,现在人们就把它们统称为“六畜”。过了三七二十一天,便生下了鸡、鸟、兔;七十天生下了狗和猫;一百二十天生下了猪和羊;二百七十天生下了牛;三百六十天生下了马。六个缸共育出了六七四十二种动物。从此,天下便热闹了起来。

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米诺陀渐渐地头发花白了,脸上有皱纹了,背也有些驼了。

一天晚上,米诺陀把三个女儿叫到了跟前,对她们说:“孩子们,如今你们都已经长大了,该各自去独立谋生了。”孩子们听完母亲的话,便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大女儿先起床,扛上犁耙,到平原去耕地种田。后来,她生儿育女,子孙繁衍,便成了现在的汉族人。所以,汉族人个个勤劳,家家富有,人长得又高又大。

老大走后,二女儿也起来了。她抱了一担书,读书去了。这就成了后来的壮族。所以壮族人个个长得眉清目秀,又乖又巧,会琴、棋、诗、画,能吹、拉、弹、唱。

只有三女儿,日上三竿才起床,一看,家产全没了,便哭着对米诺陀说:“妈妈!姐姐们把家产全带走了,我拿什么去生活呀!”米诺陀对三女儿说:“家里还有一斗小米,你就把它带到山里种上吧!”

于是,三女儿就带着那一斗小米进山了。她开出荒地,种上小米,可是小米发芽了,聋猫出来刨;小米分叶了,麝香羊下来啃;小米成熟了,山雀飞来啄,辛苦了一年,连种子都没有收回来。

三女儿跑回家来,对米诺陀哭诉:“妈呀!山里闷得发慌,鸟兽又把庄稼吃光了,叫我怎么能在山里过日子?”米诺陀说:“家里有一面铜鼓,你就拿去吧。”三女儿把铜鼓带到山里,烦闷时,把铜鼓一敲,就快乐了;猛兽要来伤害牛羊时,把铜鼓一敲,猛兽就被吓跑了;鸟兽要来吃庄稼时,把铜鼓敲起来,鸟兽就不敢来伤害庄稼了。

逢年过节,熬好了小米酒,把铜鼓敲响,汉、壮兄弟姐妹就进山来一同歌舞作乐。遇到天灾人祸,把铜鼓敲响,汉、壮兄弟姐妹就立即赶来协助帮忙。从此,三女儿就在山里安居乐业了,成了现在的瑶族。所以,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山之中,开荒种小米,铜鼓则成了他们的传家宝。

第二十二节

相传在古老的云南有条隔乌河。河两岸的居民都靠着打鱼捞虾过日子。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人越来越多,而河中的鱼虾却越来越少了。人们单靠打鱼捞虾就无法继续生活下去,日子越来越贫困。

一天,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带着虾笆来到河里捞鱼虾,捞来捞去,竟连一个小虾仔也没有捞上来。他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地捞着。突然,他感到虾笆沉甸甸的。他高兴极了,以为一定是捞到了一条大鱼,便连忙把虾笆提出水面,低头一看,却是块大石头。

这石头真有些怪,长成了一个人形。可是,老人哪有闲心看石头呢?就把那块石头扔进水中,又一心一意地去捞鱼虾。

说来可怪了,老人左捞右捞,这块石头回回都在虾笆中。老人有些生气了,就跑到河的下游去捞鱼虾。嘿,奇怪的事出现了。那块石头不知为什么又跟到下游来了,回回又都在虾笆中。老人又带着虾笆去了上游。可当他提起虾笆时,那块石头又稳稳地在里头呢!

老人这回倒不生气了。他心中暗想:在下游捞到算是水冲下去的,倒也说得过去;在上游也捞到,莫非也是水冲上去的不成?这块石头肯定有点儿神奇,就决定把石头带回到村寨去,让人们都来看一看,发表一下见解。

人们听说了老人在河边的奇遇后,都争先恐后地来看那个怪石头,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在那里议论纷纷。

正当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响亮的声音传了过来:“从前,你们的祖先都靠打鱼捞虾为生,那时这里人口少,现在人口稠密了,鱼虾少了,你们再靠打鱼捞虾就不能维持生活了。你们必须另外寻找新的谋生办法。”

人们被这声音惊呆了,因为这声音正是从石头里发出来的。人们马上跪在地上,向石头磕头,那神奇的石头又说:“我想,大家可以分头离开这里,朝四面八方走,遇到有水的地方就住下来,然后开垦荒地,种上五谷。女人则要学会织布。这样男耕女织,你们就能创建幸福的家园,就会有好日子过了。”

人们听了神奇石头的话,便异口同声地说道:“这是神仙在为我们指点出路,我们一定要按神说的去做。”于是,人们一群群、一队队,先后分头离开了隔乌河,到各地去开田地,种五谷,从事农业生产去了。

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居住在各地的人们都十分怀念自己的故土,就相约带上自己的物产回来看望。可是,人们回来一看,原来的隔乌河却不见了,找遍了全山也找不到。而且他们发现,大家都有了极大的变化,说的话各有各的音,穿的衣各有各的样,而上面的颜色和图案就更是千差万别了。再把各自带来的物产放到一块儿,那更是形形色色,各具特点,真是丰富极了。

老人们看到这些变化,都高兴地说:“幸亏当时那石头神仙的指点,大家各去一个地方,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说起了不同声音的话语,穿上了不同样式的衣服,这才使大家的生活变得这样丰富多彩。”

为了纪念过去的生活,感谢石头神仙对人们的指点,有人提出了一个办法。在过去供石头的地方打一口井,以后每隔十二年的第一个“子”日,各族人们聚集在一起,以示庆祝和纪念。这一天,要杀十二头猪,供在井边的香案上,各民族、各村寨共同推选出十二个代表,他们共饮“交杯酒”,击鼓敲锣,吹响芦笙。这就成了水族的借霞节。 eb4R9g5PEyndY7ulYHOg1eV4yYVGh2ajV6idLg6LbOIE85nOkd88An7qoKx67aD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