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稀奇古怪的动物植物

吃肉的忘忧草

在亚洲地区有一种植物也叫做忘忧草,这种忘忧草给人的联想可不是解忧,而是恐怖。因为,它是一种吃肉的草。

暗藏莫测杀机

在自然界里,有一批凶猛的植物,能够运用它们有利的武器和狡猾的计谋反扑动物,这些植物就组成了神秘莫测的食肉植物界。其中,知名度很高的一种就是忘忧草,也就是猪笼草。

说起猪笼草名字的来历,就不能不说它身上自带的一副“猪笼”。

其实,这个“猪笼”不过是植株中的一个器官,形状像一个圆瓶,下半部稍膨大,看起来很像装猪的猪笼。可别小瞧这个小小的笼子,它其实是猪笼草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忘忧草之所以在自然界里享有“昆虫杀手”之称,全靠这个色彩艳丽的“死亡陷阱”。

捕虫囊也安“瓶盖”

忘忧草可以说是一种很聪明的植物,它不仅给自己装备了捕猎工具——捕虫囊,还没有忘记给捕虫囊造一个“盖子”,这个“盖子”就是在捕虫囊上生长出来的用来遮盖捕虫囊开口的叶片。因为捕虫囊实际上是忘忧草的叶子,所以这个“盖子”是名副其实的叶中之叶。

为了获得维持生命的营养,忘忧草的叶子膨胀成为囊状,用来承接自投罗网的昆虫。因为捕虫需要,忘忧草捕虫囊的开口是朝着上方的,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捕虫囊内落入杂物造成“消化不良”的危险。但是忘忧草在进化过程中自己解决了问题,它在捕虫囊开口处的一端生长出一片叶子,凌空悬在捕虫囊上方,形成一个天然的盖子,把守着忘忧草捕虫囊的大门,阻止雨水和其他杂物掉入囊里。

不过,这个盖子似乎是一次性用品,它只能悬在捕虫囊开口处的上方,很少直接盖住捕虫囊口。一些人为了形容忘忧草的敏捷,经常描述一旦小昆虫落入囊口,忘忧草就会自动把盖子盖上,把虫子困死在里面。实际上,忘忧草的运动神经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发达,它的盖子一旦闭合就再也打不开,捕虫囊也就因此失去了作用,所以这个盖子不会轻易闭合。

丛林魔鬼——马达加斯加“吃人树”

“吃人树”这个恐怖的传说,从西方殖民者时期开始就在世界各地流传,真真假假,众说纷纭。

“吃人树”会咬人

在非洲东侧的马达加斯加岛上,生长着一种极具攻击力的树,被称为“吃人树”。

1937年的一天,美国植物学家里维尔来到马达加斯加岛,在密林里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吃人树”。谁料想,里维尔在观察过程中不小心碰了一下那些像蛇一样的树枝,马上他的手就被树枝缠住了。

当里维尔用尽力气把手从枝条中抽离时,手上已经是鲜血淋漓,手背上还被枝条拉掉一大块肉,就像刚刚被野兽咬过一样。一棵树的枝条居然有这么大的力气,连一个成年男人都差点不是它的对手。

“吃人树”会咬人的事不胫而走,来到马达加斯加岛的外地人再也不敢靠近这种神秘而可怕的大树,“吃人树”也在世界上越传越神,成为自然界恐怖植物的代言人。

活人献祭“吃人树”

“吃人树”身上的感官非常敏锐,小动物不小心碰触到它的枝条,就会很快被它的枝条缠住,遭受灭顶之灾。“吃人树”的残暴和敏捷,震慑了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土著,他们相信这种树是自然界中的神灵,为了获得神灵庇佑,他们甚至用活人来祭祀“吃人树”。

一位旅行家到马达加斯加岛旅行时曾经目睹了用活人祭祀“吃人树”的恐怖情景。他看到一群当地土著聚集在“吃人树”周围举行祭祀活动,一个女孩被众人驱赶着登上“吃人树”,女孩知道自己面临的是死亡命运,在行动上虽然还有些挣扎,但是最终没能反抗得了众人的意志,只好爬上树顶去饮树液。不知是因为祭祀的仪式包括喝下树顶的汁液,还是女孩被人诓骗说只要去喝树液就行,女孩表现得很不情愿,在喝下树液后急忙想跳离这个吃人的恶魔,只是这时树上的叶片和枝条已经感觉到了猎物,把女孩团团包裹住。

女孩开始惊恐地高声呼救,但是用她做祭品的族人却只是在周围袖手旁观。慢慢地,树上的硬树枝也开始活动,像蛇一样柔软地向女孩缠去。女孩被众多枝条越缠越紧,渐渐地被大树完全吞没。完成祭祀的土著们也各自散去。

过了几个礼拜之后,旅行家再次路过献祭的地方,看到那棵“吃人树”上的枝叶包裹已经消失,树旁却散乱着几堆白骨,女孩已经被“吃人树”完全吃掉。见到这种惨况,旅行家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这段经历后来被旅行家记录到书里,于是,世界上很多人知道了这种可怕的植物。马达加斯加岛土著用童女献祭“吃人树”的传统现在不知道是否有所改变,不然的话,就仍然会有无辜的女孩被“吃人树”吞没。

不过对于“吃人树”的传言,很多人也提出了质疑,虽然从地理环境、生存成本等因素论证不可能会出现这种张牙舞爪的怪树,但是这种质疑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判断,因此也不能否定“吃人树”的存在。

惊心动魄炸弹树

谁能想到,在自然界中,植物也会制造炸弹,还造成了不少伤亡。这种会制造炸弹的植物是一种生长在非洲北部的稀有树木,它树上的美丽果实就是一颗颗“炸弹”,别看它不显眼,炸开以后可是会要命的。

丛林杀手

在非洲北部某处林区,当地人经常在树林中发现死亡的鸟类和小型野兽身上有致命的外伤。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人们不禁感到奇怪:到底是什么杀死了这些动物?

对这种情形人们有几种怀疑,有的认为是野兽咬死的,有的认为是饿死的,但是都不能让人信服,因为死亡的鸟兽身上有伤,而且,如果是被野兽咬死的,鸟兽尸体应该被叼走吃掉才对,不应该躺在地上。

一些科学家听说这种怪事之后,为了寻找事情真相,进入鸟兽死亡事件高发的区域展开调查。然而,经过几天的考察,他们研究了这片林地的各个地方,仍然一无所获。那么,这些小鸟、小兽是怎么死的呢?

科学工作者们不甘心,又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终于找到了真凶。

原来它是一棵结满金黄色果实的树,它使用的武器就是自己的果实,那些被炸得血肉模糊的鸟兽就是被这种树所害。这种树结的是一种类似于柚子的金黄色果实,果实在成熟之后非常容易爆裂,它的爆裂可不是像石榴那样在表面裂开口子而已,而是猛烈爆炸。坚硬的果实一旦爆开,威力非常大,相当于炸开了一个小型手雷,锋利的果实碎片能够飞出20多米,将在树上和附近逗留的鸟兽炸死。这种树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炸弹树。

从此以后,非洲炸弹树的名声就传开了,知道这种树的威力的当地人从此对这种树敬而远之,不敢靠近它,也不敢把房屋建在这种树的附近,如果有人去林子里也要绕着走,生怕一不小心就听到那种巨大的爆炸声。

乱扔炸弹原为播种

炸弹树生长在非洲北部地区,到了果实成熟期,它的果实就经常发生爆炸,声响巨大,几百米外都能听到,一些啄食树上果实的小鸟就成了爆炸的牺牲品。如果人不小心遇到爆炸,就有可能被炸成重伤,甚至毁容。

这种树为什么在树林里乱丢炸弹,难道它是一个天生的暴力分子,要把树林搞得鸡犬不宁它才高兴吗?植物学家们通过对这种树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个令人感到好笑的结论,原来,炸弹树扔“炸弹”的原理居然和蒲公英随风散播“小伞兵”一样,是为了播种。

通过果实的猛烈爆炸,炸弹树的种子被迅猛地发射到四周,如果能落到合适的土壤上就会生根发芽,长出一棵新的炸弹树。爆炸的威力越大,种子的飞射地就越远。这样看来,将种子炸出去不失为一种抢夺地盘的有效方式。虽然比不上通过飞鸟传播得远,但是它在林中仍然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炸弹树的子孙向远处传送着。

种上芯片的仙人掌

美国萨瓜罗国家公园内有130多万株树形仙人掌,公园管理者为屡屡发生的仙人掌盗窃案伤透了脑筋。在绞尽脑汁之后,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给仙人掌装上“防盗芯片”。

被盗贼盯上的仙人掌

在美国,树形仙人掌的生长天堂是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相交的索诺拉沙漠,这片沙漠位于美国境内的部分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大片地区。美国为保护这片沙漠的生态环境,专门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了萨瓜罗国家公园。

树形仙人掌在美国民众中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家庭园艺非常需要用它们来装饰庭院。因此在市场上,树形仙人掌非常好卖,价格也水涨船高。盗贼频频光顾萨瓜罗国家公园,这可惹恼了国家公园的管理者,他们在全园布置人手对仙人掌严加保护。但是国家公园不同于私人小花园和市政公园,它的覆盖面积极其广大,而且园内是自然的沙漠环境,想要工作人员长期守候仙人掌,不仅人力上不足,环境也太艰苦。

2007年,萨瓜罗国家公园的17株仙人掌差点被盗贼偷运出公园。这次窃案后,萨瓜罗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考虑使用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来抑制盗窃行为发生。

给仙人掌种芯片

在萨瓜罗国家公园附近经常有运货卡车行驶,每当看到这种卡车,工作人员就忍不住猜想里面会不会是仙人掌。事实上,即使卡车上装载的确实是仙人掌,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也无法确认它们是不是来自萨瓜罗国家公园。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就会牢骚满腹,说超市的保安工作就轻松多了,因为超市门口都安装有防盗系统,只要将销售的商品加上电子标签,那么不管是谁,偷拿商品走到门口时都会引起报警器鸣叫,引来保安注意,偷盗者和被盗商品在保安眼里一目了然。

这种牢骚启发了国家公园的管理者,他们决定仿效超市的方式,给树形仙人掌安装只属于自己的标签——给仙人掌里植入芯片,提高保卫工作效率。这些将派上大用场的芯片要通过注射器植入仙人掌表面以下约2.5厘米的深处。它们的真身比硬币还小,虽然小,但是只要有了它,仙人掌就会纳入国家公园的远程监控之下,不用人工在浩瀚沙漠里辛辛苦苦地巡查。

这种芯片在植入前要经过编码,芯片自己不会发信号,而是通过扫描棒来发信号。安装芯片的仙人掌在接收到扫描棒信号后,发回编码,使扫描棒发生感应,从而出现警示声音或信号灯。芯片可以接收一定范围内的扫描棒信号。

因此人们来到萨瓜罗国家公园游览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公园的工作人员手持扫描棒在扫描一株株仙人掌!

防盗+全球定位的新举措

在种植芯片之后,工作人员就可以有凭有据地查找仙人掌了,他们不仅可以检查公园附近装有仙人掌的车辆,还可以检查仙人掌商店和苗圃,察看其中是否有从公园中“走失”的仙人掌。

科技果然是懒人的福利,如果这项措施得到实施,萨瓜罗国家公园的动植物研究者在查验和更新树形仙人掌数据时就可以轻松地坐在屋里进行操作,而不再需要去沙漠里一株株实地测量。

萨瓜罗国家公园能把超市防盗系统运用到管理仙人掌上,不能不说是花了一番心思。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奇思妙想应该会越来越多吧。

大树也当“天气预报员”

自然界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敏感的植物常常能够提前感知,比人类知道得更早、更多。比如天气预报,电视台每天七点半的天气预报播的是一周的天气,可是如果让某些树木来接手“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它们可能会把一年的天气情况都告诉你。

预报旱涝的“气象树”

“气象树”在安徽省和县境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指的是和县一座山上的一棵能“预报”当年旱涝情况的大树。不仅当地人对这棵奇妙的大树好奇不已,就连植物学家们对它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著名的“气象树”实际上是一棵已经有400多岁“高龄”的大树,在县志中还记载有明末源远和尚对树的题咏,它曾经是土地庙前的风水树。树身有10米多高,树干粗壮,至少需要两个成人才能合抱过来,枝叶茂密,遮盖了100多平方米的地面。这棵树能够预报天气是当地人经过多年观察发现的。起初,人们只是发现这棵树的长势和当年的气候有着一定联系,后来经过长期观察,才发现这棵树对气候有惊人的预报能力。于是,聪明的当地百姓通过观察这棵树的发芽时间和树叶的疏密情况,来推测这一年的雨水情况。例如,谷雨是象征植物复苏的节气,如果树在谷雨前发芽,树芽密集,树叶茂密,这一年雨水就多,可能还会出现洪水;如果发芽没有异常,树叶有疏有密的话,这一年基本上就风调雨顺;如果这棵树在谷雨后才发芽,而且树叶也稀少,那就不妙了,这一年差不多会出现干旱。

一发芽就下大雨的“大水树”

在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某村的溪边,生长着一棵大檀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超过200年,枝干十分粗老,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它当“天气预报员”却是尽职尽责,准确率非常高。它有两个神奇之处,第一个是不到下雨前,坚决不发芽。它就像提前掐算好当地第一次下大雨的时间一样,往往在下大雨的前几天开始抽出新芽,抽芽最早在4月,最晚要到8月,而且抽芽的快慢程度和当年降水的多少一致。当地人依据这棵树的发芽时间,成功地推测了当地当年的第一次大雨时间:每年它发芽之后当地就会降下第一场大雨,如果它在这年的前几个月一直不发芽,那么这段时间肯定不会有大的降雨出现。

第二个神奇之处是它能预报农业收成。这棵树每年到了叶子茂盛时就会长出毛豆状的小果实,这些果实的优劣与当地农民这一年的收成直接挂钩。果实饱满,收成就好;果实差,收成就差。

因为这棵树能精确预报雨量,所以当地人把这棵树称为“大水树”。它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多好处。早些时候,农民们种田都是“看天吃饭”,在发现这棵能够预报雨水的大檀树之后,农民们开始“看树”种田,每年要看到大檀树发芽才去播种,根据它抽叶的快慢判断当年的雨水多少,然后决定是否要种耐旱作物。

这棵“大水树”对下雨时间和雨量大小预报的准确程度令当地人吃惊。记得有一年,往常5月就发芽的大树直到6月还没发芽,天也没下大雨,有的人说树可能死了,没想到到了8月初,它突然长出了芽,几天后,当地果然降下了当年的第一场大雨。

在大自然中,一些树对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它们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在当地人看来,就成了气候变化的征兆,并且还可以根据这种征兆来指导人们的活动。

植物中的纵火犯

谁能想到,无手无脚的植物居然也会成为纵火犯,它们身上根本没有放火的火种,可是偏偏能够点燃火苗,制造不少起森林大火,让森林消防人员感到对它们既头痛又无奈。

放火的“看林人”

在东南亚某国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其中有一种色彩鲜艳、香气扑鼻的花朵很讨人喜欢,它属杜鹃花科,开金黄色的花朵,还有一个好玩的名字,叫做“看林人”,听起来就好像这种花是这片森林的管理者一样。不过,虽然有“看林人”在,但这片森林还是会时不时地出点问题,比如说火灾。

在一段时间里,东南亚某国的森林里经常会冒出火光,如果发现不及时,就会蔓延开来,将附近的林木烧着,变成巨大的山火。这种情况出现过多次,烧毁了大片的森林。频繁的森林火灾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为了抓住“纵火犯”,当地警方和园林机构对森林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却始终没有破案。最后还是科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对这些起森林火灾进行了解之后,科学家总结出来几个共同点:一是这些起火灾都发生在干燥炎热的天气,气温越高发生火灾的次数就越多;二是火灾发生时现场没有外来人员出入的痕迹,不像是人为纵火;三是着火点呈现星星点点分布的情况。

后来,科学家通过对森林的植物进行分析和实地调查,终于找到了森林火灾的真凶——“看林人”花。当地人在得知这一结论后觉得啼笑皆非,认为一朵花怎么可能放火,但是当科学家提出了理由并进行了实验之后,人们才惊异地相信:这种美丽的小花居然真的是个纵火犯。

“看林人”美丽清香,但是它的香气中隐藏着危险。在它的花朵和茎叶内,富含一种挥发性很强的易燃芳香油脂,这种油脂非常易燃,当空气干燥灼热时,这种芳香油脂就会在高温下自燃,甚至引燃周围的植物,造成森林火灾。因此该国的森林火灾都是在天热干燥时发生的。

“看林人”会在森林“纵火”是无心之失,而且在火苗燃起的时候“看林人”自己也抢先一步葬身火海,所以人们对于如何处理这种小花很头痛:总不能把森林里的“看林人”都拔掉吧。虽然不知道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此以后,“看林人”就在该国改名了,它被戏称为“纵火犯”。

一长大就“自焚”的树

在非洲有一种树,人们会记住它的树龄,等到这种树长到十三四岁就把它砍掉,造成这种树不得不“短命”的现象。当地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这种树?究其原因竟然是为了保证当地防火安全,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种树在15岁之前是一棵正常的树,但是在15岁之后,它就会变成“纵火犯”。

15岁后变成“纵火犯”?莫非树木也有叛逆期?答案当然不是这样。原来这种树被称做“自焚树”,一旦长到15岁,就容易发生自焚,把自己烧成一堆焦炭,甚至引燃周围物品。为了避免引起火灾,当地人必须记住这种树的年龄,在“自焚树”自焚之前先把它砍掉。

15岁是一个分水龄,意味着这种树身上的某些情况发生了改变。经过观察,发现“自焚树”在长到15岁树龄之后,树体就开始分泌出一种树脂,这种树脂的燃点很低,在赤道炽热阳光的照射下,树脂会因为高温而突然着火引燃整棵树,如果附近只有它一棵树的话,情况就会变成自焚,如果它置身在一片森林当中,那很不巧,“自焚树”和纵火花一样会变成纵火犯。

穷追猛打的杀人蜂

杀人蜂在全世界四处横行,不仅攻击牲畜,还攻击人类,造成的轰动事件也不少见。可以说,它们是自然界中最可怕的昆虫之一。

好战的杀人蜂

杀人蜂,一听名字就让人觉得毛骨悚然。确实,杀人蜂天生就是个好斗分子,不仅喜欢惹事,而且行动迅猛,它的整个攻击过程就如一场噩梦。

有一年,巴西的一户人家对家中烟囱上的蜂窝非常头痛,找了专门人员来清除蜂窝。没想到专业人员失了手,在摘蜂窝的时候,把杀人蜂给引出来了,恐怖顿时降临了。杀人蜂倾巢而出,浩浩荡荡地向人们杀来,整个天空被“黑云”覆盖,响起了可怕的嗡嗡声。方圆几千米内,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只要是活动的物体,都遭到了狂暴的蜂群攻击。大难临头的人们拼命逃跑,蜂群却像一阵旋风般穷追不舍。整个街头都充满了蜂群的嗡嗡声和人畜的惨叫声。疯狂的蜂群在这片地区鏖战了足足3小时,蜇伤了500多人,事后经过检查,杀人蜂总共蜇人3万多下,几乎每人都被蜇了几十下不等。此外,许多正好在外面活动的猫、狗以及家禽等活物也被活活蜇死,整个街道像被洗劫过一样凄惨。

实验室跑出去的物种

全世界的杀人蜂超过了10亿只,但是,谁能想到,早先地球上并没有杀人蜂这种昆虫,它是人类的疏忽而不小心制造出来的物种。

杀人蜂的祖先是欧洲蜜蜂和非洲毒蜂,它其实是“混血儿”。不过,欧洲蜂和非洲蜂,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它们怎么会碰到一起并生出这群凶猛的子孙来呢?令人意外的是,欧洲蜂和非洲蜂相会的地点居然在美洲。

在20世纪中叶以前,美洲大陆上只有欧洲蜂,但是引进的欧洲蜂不太适应当地气候,采蜜量不高。1956年,巴西政府为了改善当地欧洲蜜蜂采蜜量低的问题,进行了一项实验,引进采蜜量多且繁殖力强的非洲毒蜂来和本地品种进行杂交,试图创造一种新型蜜蜂来提升采蜜量。科学家去非洲捕捉了一些非洲毒蜂的蜂后,带回巴西实验室进行培养实验,没想到实验室出了意外,实验用的毒蜂一下子摆脱了束缚,到处乱飞,其中26只蜂后成功“越狱”,溜出了实验室。

逃出实验室的非洲毒蜂居然很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它们在野外成功地存活下来,并且在脱离人为控制的情况下和当地的欧洲蜂任意杂交,生出强悍的“混血”后代。这些杂交蜂种不断地攻击人类,致死事件不断发生,因此在当地得到了“杀人蜂”的称号。杀人蜂在自己的种群扩大之后,开始和当地的欧洲蜂抢夺地盘。

新诞生的杀人蜂虽然和本地的欧洲蜂体形相似,但是它们比欧洲蜂具有更强的生存本领。

杀人蜂的数量很快就超越了当地蜂种,成为当地的“土霸王”,并且开始以每年300平方千米到500平方千米的速度“占领”周围地区。群峰从最初的26只蜂后发展到今天总数超过10亿只的庞大种群,到现在,杀人蜂种群还在不断地向外扩张它们的势力范围,在世界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欧洲、美洲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由于它们的巨大影响力,甚至出现了以“杀人蜂”为名的电影。

人类任意插手自然界物种的发展进程造成了许多惨剧,杀人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吃掉一支军队的行军蚁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生存着许多稀奇古怪的生物,有一种名叫行军蚁的蚁种,极其凶残。这种蚁群片刻间就能把大型动物吃得只剩骨头,实在是让人感到恐惧。

精锐部队竟被蚂蚁吃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在北非战场上对德国军队发起了猛烈攻击,德国著名战将“沙漠之狐”隆美尔遇到了强劲对手盟军的蒙哥马利元帅。德国军队被英国军队打得节节败退。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决定采取迂回战术,派出一支精锐部队长途跋涉,穿越非洲原始丛林突袭英军后方,希望用奇兵挽回败局。

隆美尔派出的这支精锐部队由希姆将军率领,全队共有1800人,隆美尔要求他出发后每天都要保持联络以更好地确定作战方案。进入原始丛林的最初三天,希姆将军每天定时与隆美尔保持无线电联系。但三天以后,信号再也没有传来,希姆将军和他的军队突然消失了。没想到,这支精锐部队就此人间蒸发。后来隆美尔部下的另一支部队被派往丛林去搜寻希姆将军和他的军队。在丛林深处的一个湖边,搜寻队看到了一幕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湖边的空地上散布着大片的骷髅,这些骷髅上面一丝皮肉都没有剩下,连不太容易被自然分解的毛发也无影无踪,行军干粮袋也被“清空”,然而对于人来说比较珍贵的枪支弹药、眼镜、手表等物品却没有被动过。而这些武器恰恰是希姆将军率领的军队所配备的。难道这就是那支精锐部队?搜寻人员在惊讶之下急忙翻看骷髅,真的发现了希姆将军部队的标志。经过清点,丛林中共发现1764具骸骨,此外他们还发现了大量蚁尸,这种蚂蚁的体形比一般蚂蚁要大几倍,约有半个拇指大。

希姆将军的军队为什么会在丛林里全军覆没?调查的结果非常骇人:原来他们是被这些蚂蚁吃掉了!从现场来看,希姆将军的部队行军时遭遇到了凶猛的蚁群袭击,他们虽然曾用机枪、手榴弹、火焰喷射器等顽强抵抗,但最终筋疲力尽,被庞大的蚁群一个个地吃掉了。

吃掉这支军队的蚂蚁就是非洲黑刺大腭蚁,一般有拇指大小,通常生活在中北非,是远近闻名的食肉蚁,令人恐惧的是它们每隔两三年就有一次集团性大爆发,横扫大片地区。数以亿计的蚂蚁聚集成群,浩浩荡荡地展开“大扫荡”,遇到可吃之物就蜂拥而上。它们疯狂地吞食沿途一切植物和动物,所过之处,一片荒凉,再凶猛的野兽看到它们也要拼命逃跑。希姆将军的部队正是不幸遇上了一次“大扫荡”。

百年前的人蚁大战

行军蚁有南美行军蚁和非洲行军蚁之分,但是在凶猛程度和成群结队“大扫荡”方面,二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在南美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蚁灾,它们所到之处都会变成死亡的世界。一百年前亚马孙河流域的一个农场就发生过一次惊心动魄的人蚁大战,整个过程之激烈程度,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拉脱维娜是亚马孙河畔的一个热带作物种植农场,农场主雇有300多个工人。夏日的某个早晨,这个农场突然接到当地警察的撤离通知,原来有一个长约10千米、宽约5千米的褐色蚁群正在向这里推进!整个农场立刻陷入了一片恐怖的气氛中,如果行军蚁袭击这片农场,农场所有的植物、牲畜都会被吃掉,整个农场也就会毁了。为了保卫农场,工人们决定留下来抗击蚁群。

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农场进行了多种准备工作,制定了水攻、火攻等方案:日夜赶工把环绕居住区并和亚马孙河相连通的各排灌沟挖深挖宽,给农场建立一圈水渠防护带;除了水攻的准备,工人们还在农场里挖了一条沟,这个沟里没有灌水,而是灌了燃油,沟的一端连接着储油库,准备在紧急时刻点燃,用火墙挡住疯狂的行军蚁。

然而,当第三天蚁群袭来时,人们还是陷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浩浩荡荡的蚁群对农场外侧的水沟发起了总攻,农场工人开动抽水机升高了水渠的水位,把企图“过河”的行军蚁淹死在里面,但是行军蚁在几轮攻击之后,吸取了教训,到森林里拖来了无数树叶,用树叶做“船”企图再次跨越水沟。农场里的抽水机日夜不停地工作,水渠里的水位一次次提高,一次次将爬入水渠的行军蚁群淹没。

但是第二天清晨,电线突然被大风刮断,抽水机停止了工作,水渠里很快出现了干涸的地方,行军蚁抓住这个机会蜂拥而至,冲进了农场。工人们只好迅速撤退到了耐火材料沟保护的范围内,点起大火形成一条火沟,把蚁群挡在外面。但是农场的燃料有限,照这样下去,两天之后火焰就会熄灭,人们就会被疯狂的行军蚁群吃得只剩一堆白骨。

就在这危急关头,农场勇敢的工人和农场主决定打开连接大河的水闸,让亚马孙河水冲进农场把这些害人的魔鬼消灭,几个人穿上防护服,戴上头盔和厚手套,准备发动突袭冲出火焰圈,跑到300米外的水闸开关处开闸放水。

在发动突袭时,一个小伙子第一个冲出火焰圈,迎着疯狂的蚁群冲向了水闸处打开水闸,而他身上已经爬满了蚂蚁,凶恶的蚂蚁咬穿了他的防护服。形势危险极了,后来另外两个穿防护衣的小伙子冲出去把他救了回来。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亚马孙河水破堤而出,滔天巨浪把疯狂的蚁群掀翻、淹没,农场的工人们坐上船离开了这片让他们爱恨交加的地方。

行军蚁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灾难,如果有人要去非洲和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一定要提前学习自救知识,以免遇到这种恐怖的蚁群而不知所措。

能看到死神的猫咪

这个世界上有可以预知死亡的人吗?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的人可能会一笑了之。可是,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生物可以预知死亡。不过,这种生物不是人,而是一只猫咪。

5年准确预测50人死亡

在美国罗得岛州的Steere疗养院里,有一只名叫“奥斯卡”的猫,它已经在那里生活了5年。早在2005年的时候,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为了让疗养院更加具有家的感觉,从流浪动物收容所里领养了一些猫咪,让它们陪伴疗养院里的病人。在疗养院收养的这些猫里有一只皮毛黑白相间的小猫,它就是奥斯卡。疗养院的人都没有想到这只普通的小猫有一天会闻名世界。

奥斯卡不太喜欢亲近人,很少主动和人接近,也不像别的猫一样喜欢在走廊里打闹。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奥斯卡都是躲起来,或是望着窗外发呆,就像一个孤独的思想家。护士玛丽注意到,奥斯卡只接近一些快要死去的病人。2006年的一天,护士玛丽发现奥斯卡蜷缩在一个80岁老妇人的床上睡觉,不久之后老妇人就去世了。几天之后,奥斯卡又走进了一位老人的病房,这间病房里住着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妇人,这位病人除了记不清自己的家人,身体一向很好。奥斯卡走进去和老妇人以及她的女儿待在一起。过了一会,老妇人就去世了。令人吃惊的是,医生和护士在此之前都没有察觉到病人有任何死亡征兆。

奥斯卡专门陪伴即将死亡的病人一事很快在疗养院里传开,有时它的预知能力比医生还要准确。有一次,医护人员确认一名患者即将死亡后,奥斯卡却没有走近这名病人,而是离开医护人员,独自走到另一间病房的病人身边。后来它接近的那名病人果然比医生们诊断的病人先去世。5年间,奥斯卡预测的死亡病例达到了50例,从未出现过错误,因此被称做“死神猫咪”,它似乎能够嗅到死神的踪迹,从而追踪而去。只要奥斯卡在疗养院的走廊里出现,人们就会把视线投向它,看它会走向哪一间病房。

被当做天使的家猫

“奥斯卡是我的天使,它在这里陪伴母亲和我,有它在我身边,我觉得不孤单。”

“奥斯卡正帮助奶奶去天堂。”

“在人生如此痛苦的时刻,它的确是种安慰。”

……

如果在中国,奥斯卡也许会像猫头鹰和乌鸦一样成为不祥的象征,但是对于疗养院去世的人的家属而言,奥斯卡的出现并没有让他们感到不愉快,相反,他们对奥斯卡充满了感激之情。那些病人家属感谢奥斯卡在病人临终时静静地陪伴,许多在疗养院离世的病人的家属在讣告里会写到感谢奥斯卡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提前为病人的离世作准备。

在疗养院里,奥斯卡也被当做天使。疗养院大厅里有一块属于奥斯卡的铭牌,上面刻有:“由于它充满爱心的关爱,这块铭牌属于家猫奥斯卡。”

医护人员和疗养院的病人认为,奥斯卡是一只充满怜悯之情的天使猫咪,它能在病人垂危之际陪伴他们走过人生最后一段路程。现在奥斯卡已经成为疗养院的编外医生,它喜欢逐个巡查病房。当奥斯卡在疗养院的病房到处溜达时,看护病人的家属会和它微笑打招呼。奥斯卡也会像一个例行检查的医生那样对病人进行观察。它会跳上病床短暂停留,如果猫咪认为时间未到,它会转身离开。而如果奥斯卡就此卧下,静静地躺在病人身边的话,护士就会赶快联系病人的家属。如果奥斯卡查房时病房恰好关着门,它还会抓门要求进入,似乎在宣告:病人离开人世时我必须去陪他!

看奥斯卡的行动来判断病人是否处于弥留之际在这家疗养院已经成为惯例,医生多萨甚至出了一本关于疗养院生活的书,书名叫做《和奥斯卡一起巡房:一只猫咪的奇异天赋》。

为什么奥斯卡可以准确地来到即将死亡的病人身边?难道它真的看到死神挥舞着魔爪向病人靠近?

科学家认为动物能够看到一些人看不到的事情。奥斯卡的特异功能也许就是因为如此。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在死亡前身体器官可能会发生某种特殊的生化反应,从而引起一部分细胞发生改变,释放出某种微妙的气味,而奥斯卡恰恰能够感觉到这种气息,从而准确地找到即将死亡的人。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感官研究所的詹姆斯·沃克尔(JamesWalker)也持相同意见,他进一步认为,这种信号未必局限在嗅觉方面,还可能有视觉甚至听觉信号。

能够找到病人死亡的征兆的奥斯卡为什么还要蜷缩在病人床头,直到病人死亡后才离开?在Steere疗养院的人看来,奥斯卡一定是被疗养院里的氛围感染了,它在学习护士们对病人进行安慰。因为它是猫,不能完全模仿人类的语言和动作,因此选择静静地陪着病人。

“死神猫咪”奥斯卡在疗养院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它的“工作”,静静地陪伴一个又一个病人离开人世。

袋鼠也讲计划生育

澳大利亚的袋鼠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它们基本上都在野地里生活。在澳大利亚,人类不要求实行计划生育,但是袋鼠们却被要求进行计划生育。

国宝带来的无尽困扰

一说起澳大利亚,我们最先想到的就会是袋鼠。这种著名的哺乳动物,在澳大利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在袋鼠出没的地方细细观察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种动物的行为习惯是十分奇特的:它们的前肢十分短小,后肢却异常发达,因此,它们不会走,只会跳,常常把前肢举起,后肢坐在地上,其坐姿就和人类一般。此外,它们属于夜行动物,在太阳下山、天黑之后才会出来觅食,而太阳初升之后,便会缩回自己的窝内,一直再等到太阳下山才肯出窝。

袋鼠以长得比较矮小的、贴近地面的植物为食,它们不仅会吃掉地皮上的草,大多数时候还会意犹未尽地将草根翻出来也吃掉,这样就使得草场的面积迅速减少。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有广阔的草场和牧场,如果袋鼠的数量不多,它们再怎么吃,也不会成为问题,但是袋鼠偏偏特别能繁殖。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带有“鼠”字的动物繁殖能力都特别强,反正老鼠、北极洲的旅鼠,乃至澳大利亚的袋鼠都是这样的。袋鼠的繁殖能力令人称奇,尤其是雄性袋鼠,它们不像别的动物一样,有固定的发情期,它们几乎一生都可以与雌性的袋鼠交配,从而使其不停地受孕、产下小袋鼠,没多久,便又是交配、受孕、产小袋鼠,这样不肯停歇地“生产”使得澳大利亚境内的袋鼠数量急剧上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现在共有5700万只袋鼠,这个数目,几乎是澳大利亚人口数的三倍。这一庞大的族群甚至对当地人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袋鼠不仅大量地糟蹋农场里的粮食,使得作物减产,而且会和农场里饲养的家畜们抢夺水源和青草。尤其是在堪培拉这一袋鼠的天堂,袋鼠的存在几乎成了人们的噩梦。按照土地面积来计算,这个城市中每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就有450只到500只袋鼠出没,而且这些袋鼠都是集中在郊区草场密布的地方,这样一来,这块土地的承受力就显得不足了。另外,袋鼠们可是一点儿都不怕汽车,它们经常会在公路上往来、跳跃,根本不理会司机们气急败坏的喇叭声。有数据显示,在2004年,袋鼠在堪培拉城至少造成了600起交通事故。

近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天气也比以前干旱了很多,越来越多的袋鼠在边远的郊区寻找不到水源,都慢慢地迁徙到了城市附近。因为它们是国宝,当地政府也束手无策,既不能驱赶,又不能捕杀。它们我行我素,大量地繁殖着后代。

计划生育,无奈下的尝试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它们性情温驯,但是堪培拉的袋鼠数量实在太多,它们甚至在房屋顶上跳跃、堵塞交通,更有甚者直接从窗子跳进居民卧室,引起当地居民恐慌。袋鼠已经对澳大利亚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澳大利亚政府也不能坐视不理,他们开始尝试解决这个难题。

政府首先想到的便是捕杀。但是,人们无法接受毫无理由地猎杀国宝,在某空军基地展开的一次行动后,这一方式彻底宣告失败。

这一空军基地本来是封闭的训练所,但是不知道从哪里跑进来了一群袋鼠,开始在这里面过活,而且日益猖獗。看着军事训练日益受到影响,军方决定捕杀袋鼠。也不知道是有人不愿意看到屠杀,故意泄露给外界,还是因为疏忽,他们要捕杀袋鼠的这个计划被很多人知道了。

于是,动物保护委员会的人便找上门来与军方进行交涉,不允许他们捕杀袋鼠。双方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一个方案:对袋鼠实施计划生育。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机场周围的草坪上喷洒上避孕药,从而减少雌袋鼠的受孕概率。

对于这一方法,动物保护委员会的人也表示极为赞同,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比起捕杀是更为人道的。但愿通过这种人道的控制,澳大利亚的袋鼠数量能够控制在人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从而实现袋鼠与人的和谐共处。

用“手”走路的鱼

在风靡全球的游戏《魔兽世界》中,有一种人人都知道的种族鱼人,它经常被国内玩家大肆屠杀用来增加经验值,这种鱼人色彩鲜艳,留着高高竖起的“莫西干头”,长着四只看上去不那么好对付的“手”。但谁能想到这种怪物在现实中居然还真的能够找到,它就是用“手”走路的鱼——长手鱼。

用“手”走路的鱼类

如果见到长手鱼,估计很少有人会说它漂亮,确切地说,长手鱼的外形长得相当奇怪。虽然它有几个不同的品种,但是各品种在整体造型上还是比较相似的。长手鱼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体表色彩斑斓,背上长着马鬃式的背鳍。而最令人惊奇的地方就是它身上居然长着“手”,“手鱼”之名就是因此得来。

手鱼的手当然不是像人一样的手,而是从它的鱼身上长出的鱼鳍,每边一对。长手鱼的鱼鳍非常粗壮,外表看起来和青蛙的四肢非常相似,有“手臂”、“手掌”,它就是靠着这些“手”在海底支撑着自己的身躯向前移动。

长手鱼这种看起来更像是童话里才会出现的鱼,虽然真的生活在现实中,但是它在世界范围内非常罕见。目前已知的长手鱼有14种,全部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的浅水海域,而在其他地区根本找不到这种鱼的踪迹。如果想看到它,最好去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海岛周围的水域。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找到了更多的长手鱼品种。其中有粉红色长手鱼、斑点长手鱼、红色长手鱼、黄鳍长手鱼等长手鱼品种,在这些种类里面,斑点长手鱼被研究得最频繁,它以海虫和甲壳类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现在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极度濒危物种名单。而粉红色长手鱼则是最近被发现的长手鱼品种之一,它的外形比起斑点长手鱼来更加古怪,粉红色又布满白斑的身体令它显得有些丑陋。作为澳大利亚海域特有的海洋生物之一,粉红长手鱼直到最近才被科学家们认定为一个独特的物种,而不是只和其他长手鱼颜色不同而已。这种鱼虽然长得不好看,但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4条。

易被攻击的“慢羊羊”

要问长手鱼有什么特点,人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一个词——“慢”,没错,这种鱼的行事作风完全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头,因为它不游泳,而是用鱼鳍走路,在浮力和阻力共存的海底,长手鱼既没有流线形的身体也没有高超的游泳技巧,只是凭借鱼鳍一步一步地走,所以它在水里的移动速度相当慢。

除了“走路”慢悠悠的,这种鱼还有些自闭倾向,它们不喜欢到处游走,而是爱在一个狭小的环境里栖息,这种作风很像因循守旧的人。所以一只长手鱼一辈子都不会在海里游多远,它们乐得在自己的小“洞府”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只在离“家”很近的一片海底区域活动,不喜欢进入新的环境。

迟缓的行动加上固定的活动范围,有这些特征的长手鱼自然就变成了一些以鱼类为食的大鱼的猎物。看到这种“慢羊羊”式的小鱼,谁不喜欢呢?因为这个原因,在长手鱼的主要分布地澳大利亚,它被毫无疑问地列为“易被攻击的动物”,属于重点保护的鱼类品种。

在魔兽世界里,鱼人满大街都是,就是玩家提升经验值的一件工具。但在现实中,长手鱼已经变得非常稀少,它的大多数种类都已经濒临灭绝。因此科学家们几乎是发现一种长手鱼就赶快把它列入濒危动物名单里,害怕下一秒就得把它写进灭绝动物名单。例如粉红色的长手鱼在1999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面前,恐怕已经永远消失了。

以毒对敌,同归于尽

长手鱼虽然行动迟缓,仿佛一只“慢羊羊”,但是就这么被动地被大鱼吃,它也不会甘心。因此长手鱼采用了在自然界很常见的防御方式——同归于尽。

在自然界中一些缺乏攻击性的物种会把自己变得浑身是毒,从而使捕食它们的动物也中毒而死,这样,慢慢地就会使捕食者惧怕食用它们。长手鱼就是这样做的,它为了自保,把自己弄得浑身是毒。

长手鱼的彩色皮肤就是对付捕食者的最佳武器,它能够将绝大多数的捕食者毒死。一般捕食者在吃下长手鱼之后一小时之内就会一命呜呼。但是这种自保方式对于保存现有的长手鱼种群来说已经捉襟见肘了,数量稀少的长手鱼已经经不起同归于尽式的防御。所以,如何保护这种古怪的“走路鱼”,是珍稀动物保护者们必须要考虑的严肃问题。当魔兽玩家们在屏幕上和满坑满谷的鱼人厮杀时,不妨想象一下,在南太平洋的某片海底,有和这些鱼人相似的生物正在海底慢慢悠悠地走着,也是一种别致的体验。

揭发男主人外遇的鹦鹉

很多养鹦鹉的人喜欢教鹦鹉学说话,还常常拿自己家的鹦鹉去和别人家的鹦鹉比赛,看谁家的鹦鹉灵巧、模仿人说话说得好,但是有些家庭的男主人却悔不该当初教鹦鹉说话。原来这些鹦鹉在家中大呼小叫,竟把男主人和情人偷偷幽会的事给捅了出去。

鹦鹉问好泄露秘事

在以色列的一个家庭里,有一只会讲话的鹦鹉,夫妻两人都喜欢和鹦鹉对话,教鹦鹉向人打招呼。妻子每天回家时,听到鹦鹉在门口响亮地叫着自己的名字说“欢迎回家”,心情就会非常舒畅。但是有一天,当她走进家门时,鹦鹉却大叫着另一个名字向她问好。女主人虽然奇怪,但是也没放在心上。可是第二天她下班回家时,鹦鹉再次叫错了她的名字。因为鹦鹉一直在叫别的女人的名字,妻子不禁起了疑心,怀疑家中有别的女人出入。

于是,这位妻子雇用了一名私家侦探调查丈夫的行踪,只用了三天,私家侦探就查出了问题。原来,妻子把鹦鹉口中经常叫的女人名字告诉私家侦探,侦探按名字调查很快就发现一个叫这个名字的女人和她的丈夫有暧昧关系。

丈夫有婚外情,为什么鹦鹉会知道这件事呢?原来那位花心的丈夫为讨情人的欢心,教会这只鹦鹉叫他情人的名字,这样当情人来访时,鹦鹉就可以向她问好。但是没想到在妻子回家时,不识趣的鹦鹉又响亮地叫出了情人的名字,结果奸情败露。愤怒的妻子因此向法院提出了离婚请求,呈上法庭的证据不仅有私家侦探拍的丈夫和情人的照片,还有那只喋喋不休的鹦鹉。鹦鹉大叫着情人的名字,让丈夫一阵难堪。最后,妻子还用鹦鹉对不忠的丈夫小小地报复了一下,她教这只鹦鹉对她的丈夫说“别再回来”!

当鹦鹉叽里呱啦地说着“别再回来”时,它的小脑袋里可能还没明白过来,自己的一句话已经把整个家改变了。

家中鹦鹉念叨别的女人

无独有偶,2010年英国的一只鹦鹉也同样揭发了男主人的外遇。英国奥海姆的一个家庭饲养了一只非洲灰鹦鹉,起名叫哈维,但是6岁大的哈维却总是给家中添乱,影响男女主人之间的关系。

一天,鹦鹉的女主人瑞秋和男主人安迪正亲昵地靠在一起时,家里的鹦鹉突然“触景生情”对女主人说起了甜言蜜语,但是这些甜言蜜语在女主人听来却非常刺耳,因为鹦鹉叫嚷的是另外一个女人的名字“克莱尔”。

哈维一直待在家里,怎么会叫女主人以外的女人的名字呢?瑞秋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但是安迪向她解释说这些话是鹦鹉看电视时学到的。瑞秋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不过,瑞秋虽然一时接受了这种说法,但是不久她就反应了过来。安迪公司有个女同事就叫做克莱尔。瑞秋开始怀疑哈维说的话是因为听到了某些话而模仿的,因此瑞秋对安迪和克莱尔的关系起了疑心。

过了几天,瑞秋上班时趁午休时间打电话到安迪办公室,安迪的同事告诉瑞秋说安迪与克莱尔一同外出用餐了,瑞秋一听,马上就觉得这个“用餐”不寻常。于是,她马上开车回家,没想到真的看见安迪和克莱尔从自己家里走了出来,她还看到克莱尔亲热地吻了安迪。

男主人安迪没想到自己被撞了个正着,承认了自己和情人的关系,谁知,哈维在旁边又非常杀风景地补充了一句,“我爱你,克莱尔”,瑞秋听了气不打一处来,马上把安迪扫地出门。

对于鹦鹉哈维为什么会知道克莱尔的名字,原因一目了然,哈维的鸟笼离客厅的沙发不远,当男主人带情人回来在沙发上亲热时,鹦鹉就会听到男主人说的话,并且模仿了。不过在这件事上,鹦鹉哈维落得两头不讨好的下场。男主人安迪抱怨哈维捅出他的事情,让他不能再回到妻子身边;而女主人也没有因此对哈维产生感激之情。因为哈维念念不忘“我爱你,克莱尔”,每天反复念叨这个女人的名字,最终惹怒了瑞秋,被她送人了。

虽然小小的鹦鹉并不是上述夫妻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事情还真是很离奇。不过也好,两位妻子都发现了家庭关系中的问题,从而可以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以免被不忠的丈夫欺骗了还不知道。

当超市店员的狗

狗一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但是谁能想到,狗除了看家护院、和人做伴之外还能当人类的雇员,成为人类的好帮手,这种事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但是这种事真的发生了。

猎犬“科迪”上班去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克利尔沃特市,有一家加油站超市就有一位特殊的雇员,它就是身穿笔挺店员服、站在门口欢迎顾客的猎犬科迪。

科迪是一条身材修长的拉布拉多猎犬,每天清晨,它都要和它的主人曼苏尔一起跳上汽车,精神抖擞地来到“他们”工作的加油站超市,打开店门,一起换上黑色的店员服,恭恭敬敬地欢迎第一位超市顾客的到来。

在金融危机下,美国的工作可不好找,科迪作为一只猎犬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原来,是经由它的主人“介绍”的。科迪的主人名叫卡里姆·曼苏尔,他就是这个超市的店主,他经常要去超市上早班,一大早就去给超市开门并接待顾客。每当这时曼苏尔心里就有些忐忑,因为在美国,由于枪支泛滥,超市经常遭到持枪劫匪抢劫,而且超市的晚班和早班时段是最容易发生抢劫案的时间段。想到自己一个人要在一大早去上班,曼苏尔不免有些担心,正好他养的宠物狗科迪来到他面前溜达,曼苏尔灵机一动:带上科迪壮胆吧!

从此曼苏尔只要去上早班,就一定会把科迪也捎上。慢慢地,曼苏尔习惯了超市里有科迪陪伴,科迪也对超市的环境熟悉了,还经常像模像样地在超市里巡视。

看到科迪认真的样子,曼苏尔觉得很有趣,于是就把店里的一套店员服改了改给科迪套上,还给科迪制作了一张名字标牌别在它的衣领上,标牌上写着“××超市店员科迪”,曼苏尔说:“在这个超市里科迪就是一名雇员,而他的规矩是所有雇员都要穿着工作服上班。”从此,科迪就成为这个超市的一名员工,有了自己的工作服和工作证。

兢兢业业的猎犬店员

科迪到了超市换上工作服之后,就会一本正经地站在超市柜台后面,是真的“站”,它把两只前爪放在柜台上,用非常标准和有礼貌的姿势欢迎每一个顾客。

加油站每天来来往往许多汽车,当人们下车来到超市想买点东西时,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只身穿工作服的猎犬在迎接他们。只要有人走向超市,科迪就精神一振,站在柜台后面用它那一双柔和的褐色眼睛温柔地看向顾客,目送顾客进入自选区。

第一次见到科迪的人会先吃一惊,继而把目光锁定科迪,一边买东西一边看科迪在超市里“巡查”,而多次见到科迪的顾客就会对科迪的存在习以为常。还有的顾客很有幽默感,把选好的商品拿到柜台说:“让科迪来结账吧!”但是科迪看看“复杂”的超市收银机,只能流露出无奈的眼神去请求主人帮助,这时候曼苏尔就会笑嘻嘻地接手科迪的工作,给顾客结账。

不过科迪有一个小小的毛病,当顾客进超市购物时,科迪会亲切地注视着顾客,但是如果顾客带着另一只狗来到这个超市,科迪就会“见异思迁”,一边做着自己的看店工作,一边忍不住想去找狗“朋友”玩耍,可爱的模样逗得顾客们非常开心。

狗店员吸引人类顾客

科迪作为一位狗店员似乎完不成一个超市员工应该完成的工作,它不会结账、不会卸货,更不会打扫卫生,但是科迪并没有因此成为加油站超市的多余物,相反,它已经成为这个超市不可缺少的员工了。在工作了四五个月后,科迪一跃成为当地的“明星员工”,它的敬业形象深入人心。附近的人听说这里有只猎犬站柜台“迎客”,都十分好奇,纷纷来看,甚至有的人为了看一眼人模人样的狗店员还专门多跑一段距离到这个加油站超市购物。就这样,超市每天顾客盈门,曼苏尔高兴还来不及。科迪因此也在伙食待遇上“加薪”不少。

善解人意的科迪还能帮助顾客。例如在精神安慰方面,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每个受到波及的人都一肚子火气,但是当他们开着车来到这个加油站超市,看见猎犬科迪在兢兢业业迎客之后,心情就不由自主地平和多了,人们在这里能够放松一下心情。还有一些因为家庭纠纷而心情不好的顾客也会来找科迪。曾经有一位当地女士和丈夫吵架之后来到超市里,进门时还在不停地哭泣,嘴里一直咒骂着她的丈夫。其他店员不好意思上前过问,甚至担心一不小心得罪这位女士,她在店里发火引起纠纷就不妙了。这时候万能的科迪走上前去,用舌头舔她的手,无声地安慰她。这位女士干脆坐在地上向科迪诉起苦来,说完之后她站起来,感觉轻松多了。在这件事上科迪的“倾听者”形象扮演得不错,受到大家的夸赞。

科迪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却能给人们带来许多乐趣,给这个超市带来无限生机,所以说,一只善解人意的宠物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世界上最有钱的宠物

每年的福布斯富豪榜总是能够吸引全世界人的眼球,但是你可曾想到,在动物中也有一个“福布斯排名”,有些动物拥有的财富数量远远超出人的想象,是名副其实的大富豪。

世界上最有钱的几只宠物

要问世界上哪个动物最有钱(当然,要把人类先排除在外)?目前为止这个第一名的头衔要给一只德国狼犬,它的名字很像一位皇帝名,名叫“冈瑟四世”。这只狗拥有3.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73亿)的财产,还有一处位于迈阿密的豪宅,凭借这一笔庞大的财富,冈瑟四世稳稳占据着动物界第一富豪的宝座。

位于富豪榜第二的动物是一只黑猩猩,名叫卡路,也是私人宠物。它的主人是澳洲游泳名将欧尼尔的夫人帕特里夏,不过这位夫人似乎更加喜欢卡路,在她和丈夫离婚后立遗嘱把自己的1亿多美元(超过人民币6亿)财产全部留给了卡路,一毛钱也没有给丈夫。

世界上第三富有的动物也是一只宠物狗,它是一只名叫“莱姆斯”的狮子狗,拥有大约9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9亿)的财产。这只狗的财产也是“祖产”,财产来源要追溯到1931年,当时一个叫埃拉·温德尔的富婆给它的狗托比·莱姆斯留了1500万英镑的巨额遗产,此后这些财产如“滚雪球”般不断增长,传到现在的莱姆斯——托比·莱姆斯的直系子孙那里,已经增值几倍了。

……

另外,富豪榜上还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马耳他狗“麻烦”,因为它继承了美国著名的吝啬富婆海姆斯利的1200万美元,结果造成这位富婆的亲戚为此打官司,最后小狗被法官判定只得到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30万),不过就是这些钱也足够这只迷你小狗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了。

富豪动物的财产多来自寡妇

很多人可能一下子不明白,动物们不可能像人一样从事各种职业,那么它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么大笔的财富的?通过对宠物富豪们进行对比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规律:“要想富,找寡妇”——这些宠物的财产大多来自于它们的女主人,并且这些女主人多是寡妇或者没有结过婚,独自一人生活。

在世界动物富豪榜中,除了母鸡“叽咕”的财产是来自于男主人,虎鲸凯科是自己“创业”以外,其他的动物无一不是女富翁的心爱宠物。冈瑟四世的财产虽然是继承自它的父亲冈瑟三世,但是冈瑟三世的财产却是来自于它的主人——德国女伯爵李·本斯特恩。至于狮子狗“莱姆斯”、奥普拉的宠物狗们、小狗“麻烦”、流浪猫廷克等上榜的富猫富狗们,它们的财产全部是来自于女主人的遗产馈赠。在欧美国家,因为把遗产送给宠物的事例太多,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宠物保险公司,专门负责为宠物管理财产、照顾它们的起居生活。 3hypCgMlFbK0R8qDTKg1dEyBB29ivKWAsxJPP0C2d8jlQ447Wx+ORHlIrb8bE4j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