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正宗分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从此以下之文为正宗分。分三段:

一、目连悲泣陈情。二、如来广示法要。三、当机获益脱苦。今此段为初,目连悲泣陈情。

目连神通第一。佛教修行的真正目的不在神通,如果我们修行到一段落,自然会有神通。天、魔、外道皆有神通,前五通皆具足,但无漏尽通。漏尽通必须修佛教的法门,诸漏已尽,证果乃得。

修行人除弘法外,自己之力行更重要,弘法是续佛慧命,舍己为人。如果自己不修,依然无济于事,光说不做,到后来还是没有把握的,如果光修神通亦不究竟。修的法门很多,要依佛所示,信解行证,先求正信不退,解佛深义,依教奉行,自有所得,真正了解了不会不行,有行自有证。

目连修行,从始至终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希望,而今得神通,亦见到母亲了,但不能救,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悲哀大声喊叫涕泣,跑回去告诉佛,把他救母的经过详细向佛禀陈。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

此下为‘如来广示法要’。

善有善报,罪亦有罪报,如同大树有了根就不容易拔,做善有了根,就不易动摇退转。做恶有了根亦不易动摇。目连母所造的罪不仅有根,而且很深,盘结起来了。罪当然不出身口意,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贪、嗔、痴。三业之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时间积聚起来的,曰深。悭贪之习性坚固不改,曰结,如上所云‘左手障钵,右手抟食’,是习惯成自然。修学佛法之人,于佛殿礼忏或听法,善心发起,恶念自会暂时降伏住,但很难持久,事过境迁,可能习性仍旧现行,五分钟热度而已。多生累劫薰习的贪嗔痴,一下子不容易改,白天清醒时,遇事还容易用理智控制住,晚上作梦的时间,感情就强了,理智软弱下来,三毒易起现行。罪根深结不易断。如果我们依教修行,以无分别智契证无分别的真如理境,直心是道场,大家彼此要直心,不能弯曲。自然境智一如,唯智无境,唯独无分别的智,没有相分之境,倘若有相分之境,也是后得智而缘真如之相分,起了相而缘,用后得智来起的三轮不思议化。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所谓‘变相观空惟后得’(后得智变真如之相,然后再观)。如此观曰从性起修,所起的妙用,即是从性而起的。故须先证入体性,证入体性第一步要用无分别智。故六祖云:‘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把你的第六分别心打死,法身才能活耀,才能发身口意三业大用,此用不可思议。反之,由三业所造之罪根深结,亦是不可思议的。

【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并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救度你罪根深结的母亲。这说明了声闻之人只得到心自在我空(了解五蕴四大假合的身体是苦、空、无常、不净的,破我执证我空),但还不了解诸法也是空的(四大,蕴入界等完成我的元素--色心二法,样样都是空的),在诸法上还没有得到自在,未证法空。所以他的神力不能挽救他母亲的罪根,也就是他所得的我空真如有局限,还没有普及到一切众生法上。此亦秘密弹斥二乘之意。证明光得我空之罗汉,还不能发挥很大的能力。(菩萨得法空,观自己与法界同体。)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

以上说明邪法不能救苦。你目连虽然孝顺,哭声动天地。可见目连初发心、心量即小,光为救自己母亲,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如果有这种心理,证得法自在了。所抱的只是单元目标,不知法界众生皆我父母,佛子不杀生即恐怕误杀我前生父母,因为无始劫以来轮回生死,天上人间,牛胎马腹,故吾人发心救度众生,要冤亲平等,心量就大了,扩展到我空法空。你的孝心,喊天呼地,天神地神,心游理外的外道,不能依正理而修之邪魔,以及邪术,欲界四天王(居须弥山腰四方)之天神也没有办法。目连是修无漏业的罗汉,尚且无法,何况修世间法有漏善、著相善法生天之天神外道,还不能与目连神通相比,何能救之?

【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此句佛一语道破:欲救你母亲,应当十方和合僧众团结起来,力量是很大的。

僧,僧伽之略,华言和合众。分二:一、理和--同证择灭无为。二、事和--有六和僧众,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有这六种和合乃曰僧,僧即三人或四人以上,曰众僧,乃华梵并举。具足了事和、理和,曰真实僧。但具事和,为世间清净福田僧,曰清净僧。有了真实僧能令出世,佛法久住不灭,有了清净僧能令世俗正法久住不灭。佛子以戒为师,严持毗尼,即得清净。佛灭度之后,佛法的命脉完全靠僧众来延续,故供僧即等于恭敬三宝。僧宝是佛法的代表。法宝即佛的舍利之身,经典是佛的最高智慧结晶。‘经典所在,即如来舍利之身’,又经典靠僧众弘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而此僧宝必须清净僧--修戒定慧,持戒清净,由之生定发慧,乃堪为世福田。十方众僧聚集一起,所谓龙蛇混杂,你不可以分别,在无分别的前提之下,诚心的供养,不著相供养,此众僧即为种福之田,三宝为众福之田,如种稻于田,福足则慧开,福至心就灵了,福足慧足曰两足尊,即是大觉佛陀。饿鬼以悭贪为业因,故须以布施度悭贪。供僧要普遍的供养,平等心,无差别,而僧众本身亦不可受别请乃合法,供养者如心量太小,或别有企图,受别请者亦为佛制所不许,见僧即供,不分彼此,一律平等的供养,所求的必能如意,否则善果要大打折扣。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如何供法?以下佛述供养救济之法。

供养之法--普同供养。救济对象--一切众生悉令离苦,不仅仅饿鬼之苦,忧愁痛苦悉除,分别言之,意受名忧,身受名苦。怕后来得报名忧,怕现在得报名苦。害怕无法可救曰忧,有切身的痛苦,曰苦,法门一唱,方法一说,(下言盂兰盆会供僧的方法)皆使脱离忧苦之海。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

七月十五日以前三个月的结夏安居,不托钵,居寺坐禅修道,可以受信徒送来之供养。此时印度为大热天,虫子多,恐伤生灵,为免身心不安宁,故由四月十六日开始,经过九旬(九十天)期满,即解夏节之日,举行自恣。华言钵刺婆刺拏,译为随意,随他之意,任意举发督促我的罪过,我依据你所举发的罪而忏悔,作如下之言:

‘大德众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亦自恣,若见闻疑罪,大德长老哀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

以上之文,各人说三遍,安居事乃结束,三月安居,身心清净。自恣,今人无此雅量,每以客观理由掩饰自己的过错,自恣不仅不隐瞒,反而要求别人举发。僧自恣日亦名佛欢喜日,以众僧加功用行,忏悔往罪,道业增进,故佛生喜。

【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

你应当为你七世以前的父母(简单大略的一个数目),应该包括了尘点劫以来生生世世的父母,以及今世(这一世)父母,生者消灾延寿,殁者往生离苦,以此观之,实不限于七世,生生世世之父母,无不希望他后代为作功德,使身心安乐。

【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具饭,总标设供。百味,尽其味之多,味道很多,酸甜苦辣。五果,有根、茎、叶、花、果者,如水果中有带根的、带花的等等。汲灌盆器,洗手、洗澡、洗脚等沐浴日用的工具,皆可供僧。香、烧的香,油、涂足用的,南传多赤足,故脚上涂油,以资保护。锭,灯也,有灯足的叫锭,无灯足的曰烛,如蜡烛。二者可通用。床铺,坐卧之桌椅板凳,尽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把它放在盆里边。盆包括盘子、碟子、碗,在印度总名曰盆,即盂兰盆。甘美,见仁见智,我认为是好的,即甘美,否则非甘美。认为他值钱甘美。此表发心要真诚,并非叫你搜罗世上最美好的东西来供养。如世人以名利是好的,出家人不以为然。布施要清净,如若偷别人抢别人的钱,或杀生所得之利来供养,不但无功德反而有罪。尽世甘美要作如是解。四事中略去医药、花、音乐,依理言应该都具足,即五供养,十供养,无一缺乏。甚至于身心的供养,心的供养,‘虔诚献香花’,只要心中虔诚,一花一香,功德都是无量无边的。以此供养十方大德众僧,普供养之。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一切圣众,有在山间禅定者。禅定,定与禅定是两回事,禅为定之一种,广义言,‘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搬柴运水,迎宾送客,行住坐卧都是定。禅宗曰般若禅,参禅须有最高的智慧,否则不可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功夫,完全是最高智慧的表现,纯粹的般若。定,由戒而生。制心一处曰定,即心不动。故禅与定,字面上稍稍有差别。山间禅定,为修禅之一种方法,不一定山间可修,如果心不受世间五花八门的诱惑,即是禅定之功夫。

四道果,四果罗汉,断分别的烦恼,证到须陀洹果,曰见道(见道位)。断欲界俱生烦恼之前六品,证到斯陀含果,即二果罗汉。进断欲界后三品尽,证阿那含果,即三果罗汉,二、三果同曰修道位。迷理起分别曰见惑,初果以八忍八智十六心即断,故曰见道,逆烦恼流,顺法性流,又名逆流。分别之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即是贪嗔痴慢疑等,与生俱来的烦恼。俱生的思惑有八十一品,三界分九地,欲界五趣杂居地有九品,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各九品,合为八十一品思。阿那含时,进断色、无色界七十二品俱生烦恼尽,证到四果罗汉,名无学位。

树下经行,为头陀苦行之一种。或得六种神通,身心自在之四果罗汉,可以统理大众。或修四谛、十二因缘之声、缘二乘。或十地菩萨大人,从初欢喜地至第十法云地,都是破无明、显法身、证中道之法身大士,随破随证随显,为大人之乘,菩萨之别名。别教十信,须经一万劫信成就。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须经一大阿僧祇劫修行才能十向心满。初地到七地,须经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八地到等觉要经过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证佛果,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所以在七地以前八地之间,不是任运而修。此言十地菩萨,乃大菩萨,证到十地菩萨之后,可以应身百界,八相成道,现比丘相,由法身的理体而起相、用之应身、报身。法身的体约相,报身、应身约用,即体相用三大。报身即于摩醯首罗天现高大身。华严经中十地后心菩萨要住于色界有顶天,同时要应化身在裟婆世界,五浊恶世,现老比丘相。权现比丘,比丘为出家之男众,女众曰比丘尼,华言乞士、怖魔、破恶。在因中之乞士,在果中曰应供。因中之破恶,果上曰杀贼。因中之怖魔,果上曰无生。比丘三因即罗汉三果。出家受具足戒之弟子曰比丘、比丘尼。破无明、显法性、证法身,能够现十界之相。佛世出家弟子,很多是权现之比丘,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本地功行不可思议。千江有水千江月,或古佛之再来,或菩萨之化身。

此言权现比丘,不一定是相好庄严,不一定现高僧或名僧,法华常不轻菩萨言:‘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都有佛性,都是佛的化身,菩萨的示现。’以这种眼光来供养,就不会起分别心了。当解夏节这一天,皆同一心受钵饭之供。或十供养或五供养,盛在钵中,百味杂陈(近世有罗汉斋、如意斋、吉祥斋、上堂斋种种差别)。无论是权现比丘或山间禅定,根本问题都要具足清净戒,戒为大小乘共修,持戒清净,乃具足比丘、比丘尼之戒体,剃发染衣之人天师范,我们就不应该轻慢他,出家登坛受具足戒后,应该是具清净戒。如果破戒,在佛法中是不可原谅的,尤其四根本戒,要逐出僧团,权现的比丘亦应具清净戒,具戒的功德才可为人天福田。故须禀持具戒,方能受供。‘三心未了,滴水难消;五观若存,千金易化’。有道无道,你自己知道。身心清净,其德洋洋无边。如若破戒,虽亦受供,但难以消化。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能够供养这些自恣的僧侣,所得之果报,能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等超出三恶道之苦。六亲包括父母、兄弟、姊妹。父党六亲即伯叔、兄弟、子孙。母党六亲即姑姨、姊妹、女孙。眷属即夫妻婢妾、一切表里姻亲等,就可以解脱了,衣食自在。若父母现仍在者增福延寿。若七世以前之父母,可以生自在天,自在化生,生天不是投胎而生,三种意生身,随意而生,想生那里就生那里。众生随业而生,没有自在。天人衣食自然,若禅悦法喜食,第一义食,如来衣,惭愧衣,都是自然的。入天华光,诸天快乐之相。分言之,万行因华,般若为光,第一义曰天,三德秘藏为之宅,是名入天华光。由此可知不仅度于今生父母,六亲眷属,不惟拔度饿鬼,悉离血、火、刀三途苦,不仅可荐亡亦可利益现前父母,存与殁悉离忧苦,功德之大,无以复加。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施主作盂兰盆会供养,本为父母,故佛指示众僧,于受食前,先为施主咒愿:‘愿他七世父母超生,愿他现在父母消灾免难。’在发愿之后,要修禅定作观,回向。如食前先作五观,然后再受食。过堂,斋堂曰五观堂,吃饭正是修五观之道场。言五观者: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五观为在禅定中修的观照。在未吃前,先将食物放佛前或塔寺中佛前。供佛及僧,咒愿禅定,三宝具足,布施之福乃得圆满。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此时目连及诸大菩萨,施者与受施者,一心一德,各以报恩之心,令慈母得益脱苦。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上来由于身口意三业清净之供养,目连之母,解脱了一劫饿鬼苦。人命由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再由十岁,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如是一增一减曰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 VRUYw+jV+dCq1zN+QoDzAinBxThFT9+eUPeYZ/MfoHqKwKWeWowwpyPA/yAtDX4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