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以下是解释经文。这几句话叫‘通序’或‘证信序’。一切经典之首同安此语,故曰通序。以六种成就表信,证明为佛所说,故亦名证信序。
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曰三分说经,是出自于东晋道安大师之手。序分是序说一经发起之因缘,正宗分明一经宗要,流通分即将此经流通后代。三分释经,古来曰‘弥天高判,今古同遵’。
闻如是,或曰如是我闻,一也。六种成就中无众成就,经文之末‘四辈弟子欢喜奉行’,可当众成就也。阿难尊者自谓此经乃我从佛所亲闻,借世法表假我。一切佛经之首以‘如是我闻’四字起首,印度外道之经首用阿(无)忧(有),来表明示别故。佛灭度前,大家都很悲哀,阿那律陀叫阿难急急请问佛陀四事:
一、如何对付恶性比丘?
默摈(大家精神封锁,不理他,到必要时逐出僧团)。
二、以什为师?
以戒为师。
三、依何而住?
依四念处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经典首句当如何?
如是我闻。
可知为佛临终遗言。此之‘我’,乃指阿难言。阿难尊者为佛堂弟,佛成道二十年,阿难出家,三十年为侍者,与罗侯罗同岁,同在佛成道日出生,故名‘庆喜’。
在未当侍者前所有经典,皆‘如是我闻’--如是之法我阿难辗转闻到(转法轮经:阿难比丘,口自宣言,尔时我不见,如是辗转闻,佛游波罗奈,为五比丘说四谛法)。闻,顺世谛流布。不异名‘如’,无非曰‘是’,机感相扣,法席周圆曰‘一时’,一切智者,觉行圆满曰‘佛’,以四种住应迹人间,示同起居曰‘在’。各地时间不一,故以一时标之。‘舍卫国’,西域大国名,曰闻物或丰德。‘祇园’为须达多长者黄金铺地供佛,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故取以为名。
如是,信成就。我闻,闻成就。一时,时成就。佛,主成就。舍卫国祇园,处成就。他经通常加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现在省略了。上言‘通序’,佛说之经典大都有如上所述之六成就。
佛所说的经典,当然很多,所谓以声为经的,如听者得道。大品般若云,‘从善知识所闻’,即以声尘为经。或以色为经的,佛灭后纸墨的传持,‘从经卷中闻’。或以法尘为经的,‘内自思为经,与诸法合,不由他教,亦非纸墨,但契于觉’。
总言之,经为诸法之本,如依世界悉檀说为教本,为人、对治悉檀说为行本,第一义悉檀说为义本。如来离却四悉檀不说法,皆依四悉檀而说。而经义有‘常’、‘法’等义。一部经天魔不能破坏,教常。真而不杂,行常。湛然不动,理常。依法言,可轨可持。法可轨,行可轨,理可轨,为一切的轨范。解释一部经要依义不依文,因为翻译的手笔不同,见解也不同。下文讲‘别序’,即一部经的当机众,缘起。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
大目犍连,本经之当机众。目连原名‘尼拘律陀’,西域树名,以父母祷此树而生。摩诃,华言大多胜,为天王大人所敬曰‘大’,普遍的了解内外经典,曰‘多’,超出九十五种外道,曰‘胜’。言大即摄多、胜。
目连原名釆菽氏,印人有以父母之名或地等为名的。釆‘菽’氏之菽即胡豆,上古印度有一种仙人在山上修行,爱吃胡豆,故以为名。到目连尊者这一代,他是王舍城宰相的儿子。目连未出家前与舍利弗同拜沙然梵志为师父,师父死后领了二百五十个门徒修净行,(佛之常随众千二百五十人皆外道归佛),两人相约,若遇明师当相告,一日目连遇到马胜比丘(额鞞)威仪很庄严的走在街上,目连乃问:‘汝师为谁?给你讲些什么法?’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沙门本为出家修道者之通称,后成佛教出家者之专称。佛教立教的根本就是因缘。目连一听,心服不已,即归告舍利弗,两人一同领众弟子归佛出家。一个是神通第一,一个是智慧第一。
六通即六种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前五通比较容易,第六漏尽通不容易。神通即精神通达了,凡夫多用识不用智,如能撇开识,用智慧,就容易通达,识即分别心,完全以识为本位,五、六、七、八识皆离不开分别。如果以智慧为本位,精神自然通达。凡夫肉眼,只看近不能见远,一纸之隔即见不著。天眼通就不然,以智慧为基础,是心非眼,如楞严:‘能见的非眼,而是心。’观色无障碍,能见六道众生,前因后果。天耳通亦然,能够听的并不是耳朵,有浮尘根(在色体一方面讲没有作用,如人死了,耳朵还存在,但听不见),胜义根(精神系统)。他心通,即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我所想的,差不多,诚于中形于外,心里有烦恼,外面就现春夏秋冬四季,心里忧喜,就现喜怒哀乐的外表,所谓将己心比他心,也就容易通达了。宿命通,如同今之宿命论,过去多少生以前的事都会知道,常人如果健忘,今生幼小之事亦不一定能记得,根本谈不到宿命通。佛言三世因果业力牵的道理懂了,通过了三世因果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宿命通的原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丝毫不爽。神足通,脚力快。凡人脚慢,胖子走路慢一点,瘦子快一点。腿长的比腿短的要快一点。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如果离开了色、心二法的障碍,把我、法观空了,没有粗重自体的观念了,要到那里就到那里,很快就到了。漏尽通即漏落生死的烦恼通通尽了。神名天心,通曰慧性,天然之慧,照彻无碍。神足通可示视种种变化,漏尽通可知苦集灭道。六种都叫做神通。
始得六通,六通是本具的,人人都具足了六通的功能,可惜为烦恼所障蔽,六通不显不自在,神没有通,必须藉修来显通。
舍利弗与目犍连初闻因缘之法,破见惑,证须陀洹果,得初果罗汉。‘始得’者即始觉之智,本具六通即本觉之理。本觉之理无始无终,始觉之智是有始无终。被二障所缠不得六通即不觉,不觉即无始有终。故六通虽本具,必加修德而显。乘性而起的修,才能得六通妙用。
【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
目连为度母而出家修道,故得道时以度母为急务,父母之恩极重,生身的父母,三年乳哺,推干就湿,没有做过父母不知父母之恩重。‘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父母与子女年龄相差太多了,等你有能力奉养的时候,父母已经等不及了。为人子女者,孝顺为先,当令离苦得乐,叫他精神上得到快乐才是真正的孝顺。学佛者以弘法利生为家务事业,先把你的父母亲眷度脱了,再来度众生。(若以菩萨言,‘己未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这是不容易的,自己问题都解决不了,怎能帮助他人?)目连之母在世时恶业太重了,不可能超生。
【即以道眼。观视世间。】
道眼即天眼,由证道而得故。三界为器世间,六道为众生世间。一念具足十法界,其母未修善,四圣法界不必观,只有在六凡法界来观,天、人、修罗、地狱、畜生各道中皆不见其母。
【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看到已经死去的母亲生在饿鬼道中。以因果律言,做坏事得恶报,这应该是等流果。如果你做人将来变狗,这是异熟果。这都是引、满二业所牵的总、别二报。引业,牵引我们受生死的。引业都是总报,如同在人道,你是人,我也是人,大家都是人。满业就受别报,你虽然是人,有贫富、贵贱,六根具足与否之差别,这是别报(总报里边的别报),由满业牵来的。如做善事做满了,长相美好,生活快乐。
目连之母在世为人,做坏事,死后转生做鬼,这应该是异熟果(异类而熟)。做恶事得恶报,又叫做等流果,(善、恶、无记性得善、恶、无记报)。鬼中亦有大小、有财、无财等别。人死了神识尚未定其罪福,在冥间游荡,待缘而生之际,名中阴身(中有身),仅有神识无色体,通称为鬼,一经依业受生,其名则不一,鬼趣不过受生之一途,神识未归宿时,亦如梦游,如能引导其善路,助念其行程,必生善处。否则杀生于祭增其罪负,必遭恶报,此理地藏经说之甚详。阴与阳之间,其理是一,我们见到十法界有善有恶,即是心里所现的影子,都是不实在的,所谓从真(在缠)起妄,由妄生想,以想成相,第八阿赖耶识,所现的相分自己在缘。众生处处执为实有,天长地久。原因就是我执未亡,非但不能灵光独耀,普照众生,反而随善恶业相升沉,故佛教主张亡我,视三界如虚幻,进入空解脱门,而了诸法缘起无相。由惑生业,因业感报,循环相系故名众生,所谓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目连之母前生悭贪罪重,得无财鬼报,腹大如鼓,咽细如针,肚子饿,没得吃,饿死鬼。没有营养,当然皮包骨,体瘦如柴,看不见饮食。事实是如此。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
感伤到了极点,声动天地,以目连天性纯孝,为母而出家修道,当然难过极了!马上用自己所用的钵,梵语钵和罗,即应量器,比丘六物之一,有泥铁二种,体墨色,三皆应法故(应你的量,吃多少盛多少,如盆状,上有一盖。可盛饭、菜或布料)。印度寺院不做饭,托钵次第乞食,供养沙门,十分恭敬,习俗与中国不同。在中国,把你当做叫化子,故托钵行不通。托得钵饭带回寺后,分予老病者大家一同共吃。目连用钵盛了满满的饭,去救他母亲的饥渴。
【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他母亲看见他儿子拿了一钵饭,悭贪心不改,马上用左手掩住钵,右手伸出搏食(用手将饭弄成团而吃),目的不让别的鬼看见,但饭还未入口,已变成火炭,吃不进去了。万法唯心,倘若当时其母能发平等慈悲布施之心,有饭菜大家吃,不但他自己离苦,即一切饿鬼都可以超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时目连亦无法可想。以上序分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