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策略篇(2)

十一、献疑兵之计夺骁关-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张良,字子房,今安徽亳州人。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后,他聚众起兵反秦,后依附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曾为刘邦出了不少好主意,他建议刘邦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劝刘邦不要立六国之后为王,主张刘邦追击项羽歼灭楚军。

当时,刘邦一面下令做好加紧进攻武关的准备,同时请张良前来密商有关入关的事宜。张良向刘邦提出应先派遣一人,潜入关中,为刘邦入关进行游说,以为内应。张良向刘邦推荐了一位魏国人名叫宁昌,此人胆大机敏、善于应变,刘邦十分赞赏这一举措。

天亮,刘邦的大军向武关进发。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85里,是秦关中的重要门户,也是东西交通的枢纽。但这位武关守将,西望咸阳,赵高专权,滥杀王公大臣,二世昏庸,耽于声色犬马;东望中原,王离败、章邯降,大势已去。眼看刘邦大军骤至,守关的残兵败将根本难以抵御。再加上风闻刘邦一路上仁厚信义,不杀降官,便干脆打开关门迎入了刘邦。

刘邦万万没有想到,一座雄关就这么兵不血刃地攻了下来,眼看前面就是骁关,便下令督促大军直通骁关。

张良忙对刘邦说:“沛公切勿急躁,武关虽然得手容易,若不加强防卫,项羽大军随后就到,你能抵挡得住吗?”

刘邦恍然大悟:“子房以为应该如何防守?”

张良说:“现在就是要关门谢客,立即加固关防,使它固若金汤,并派重兵良将镇守,以拒各路诸侯于关外。这样,沛公便可以领兵从容击杀秦军于关中,直捣咸阳,何愁暴秦不灭?”

于是刘邦依照张良的计谋,令士卒加固武关,并派一员得力的将领守关,才驱兵来到骁关下。

扎营之后,刘邦带着张良等一班谋士,前往观看地形。这骁关在关中蓝田县境,故又名蓝田关,气势雄伟,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有重兵把守,绝非武关那么容易攻下,张良建议干脆退守武关,以观望东西两面的形势。

然而,刘邦深深明白,滞留武关无疑是坐以待毙。

他请来张良,决心强攻骁关,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张良告诉他:不可!并分析说:“《太公兵法》告诉我们,战当然要靠勇气才能取胜,但也不是单靠勇气就能够取胜的。骁关,固若金汤,子婴把他全部赌注都压在了骁关。骁关一破,他即成为瓮中之鳖,因此他不得不拼着性命死守。更何况秦兵还十分强大,并没有到不堪一击的时候。因此现在先不要忙于进攻,可以派兵在骁关对面的山上,遍插沛公旗帜以为疑兵,让他们有如临大敌的感觉,先摧垮他们的士气。另外,现今秦将眼见秦大势已去,灭亡在即,早已斗志涣散,各谋前程,可以派郦食其和陆贾等善辩之士,诱之以利,晓之以理,暗中联络,以为内应。这样,何愁骁关不破!”

于是,刘邦派了郦食其和陆贾,带了黄金珍宝,暗中去拜见守关秦将。这些将领果然早已人心惶惶,都愿与刘邦讲和,这使刘邦去掉了一块心病。他问张良:“现在攻打骁关没有问题了吧?”

“我以为条件还没有成熟,”张良答道:“郦食其和陆贾虽然买通了个别将领,但是还应该看到,秦军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关中人,他们的父老和妻室儿女都在那里,他们决不会让别人攻进他们的家园、杀戮他们的亲人,因此,他们一定会奋不顾身地抵抗。与其和他们拼杀,还不如等到他们松懈疲惫之时,迂回包抄,前后夹击。”

于是,刘邦率主力绕过骁关,悄悄翻越蓝田东南25里的蒉山,突然出现在秦军背后,在蓝田的南部大破秦军,并进一步占领蓝田,这样骁关的后路被切断,前后夹击,不攻自破。

这样,关中大门洞开,秦都咸阳已无险可守。刘邦十万大军压境,破咸阳如探囊取物。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他十年征战统一的国家,又苦心经营了十载的强大帝国,在他死后不到三年,倾覆的时刻就这般迅速地来到了。

两军相逢,智者胜。智者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使自己的弱势变成强势,牢牢掌握主动权。张良用“攻心”之术,取得了主动权。

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处理复杂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十二、董公献计讨项羽-争取民心,联合抗敌

秦朝末年,项羽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一了的中国又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首领还是楚怀王。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当个傀儡,一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幕后做主。同时,他把六国的旧贵族和有战功的将领分别加封了王位,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而他自称为西楚霸王。项羽自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其他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嫉恨的就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汉王刘邦当然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无法跟项羽抗衡,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去,以图日后有大的发展。

刘邦被封汉王定都南郑后,在南郑拜韩信为大将军,还定三秦,立汉制,设郡县,施恩德,赐民爵,治理关中。这时,项羽已带领军队来到了彭城,派九江王英布在郴暗杀义帝,然后又挥军东进,讨伐齐王田荣。汉王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计划乘楚国腹地兵力空虚之机,向东征讨项羽。

这年三月,刘邦集合关中优势兵力,向东行军到洛阳,途中遇到一位八旬老人,此人是新城的董公,说有要事面见汉王。刘邦将他传到面前,问有何事?董公说:“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师出无名,如何服人?请问大王出兵,去讨何人?”刘邦道:“项羽无道,我们发兵东讨。”董公说:“古语有言,‘明其为贼,敌可乃服。’项羽暴虐无道,最明显的莫过于弑主一事。大王以前与项羽共立义帝,今义帝被项羽暗杀,已成天下公敌。现大王一军东征,力恐不足,臣有一计,大王可令全军戴孝,为义帝发丧,并传檄诸侯,让天下都知项羽弑主罪行,这样,大王不仅出师有名,还可联合各路诸侯,共讨项羽,不是更好吗?”刘邦听后,连称妙计,忙说道:“多蒙先生指教。”当时,刘邦想将董公留在身边,董公以年老多病,不求仕进为由,告辞而去。

刘邦大军抵达洛阳后,立即在宫内为义帝设下灵位,下令全军素服三日,一面亲领群臣前往宫中哭灵,一面分派使臣,带着檄文,布告各国。檄文上写道:“天下共立义帝,今项羽暗自在江南杀义帝,大逆不道,寡人亲自为义帝发丧,全军戴孝三日,现发关内之兵,收三公之士,东下江汉,愿和各诸侯共讨暗杀义帝之人。”

檄文传到各国,得到了各诸侯王的响应。不久,汉王刘邦就征集到各路人马,共计56万人。四月,刘邦见时机成熟,留韩信把守要塞,亲自率领大军向东出发,一路势如破竹,直下西楚都彭城。

“明其为贼,敌可乃服”,这是一句古训,意思是说,将对手的罪行公布于天下,这样才可以战胜他们。项羽恃勇自傲,将自己摆在霸王的位置上,而且暗杀义帝。董公抓住项羽这一为天下所共愤的不义行为,向刘邦献计,最后,不仅使刘邦出师有名,而且可与各诸侯组成统一阵线,联合抗敌,变军事上的劣势为优势。

古往今来,社会都非常重视舆论的巨大力量和导向作用。现代社会,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新闻媒体已成为传播文化、推销商品的主要宣传阵地。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管什么形式的报道,都必须以争取民心、获取支持为前提。

十三、木罂渡河擒魏豹-声东击西,避人耳目

公元前205年四月,汉王刘邦兵败彭城,退到荥阳、成皋一线与项羽相持。五月,原与刘邦结盟的魏王豹背汉降楚,派大将柏直、冯敬扼守黄河临晋渡口,企图阻挡汉军北进。八月,刘邦为了消除身后之患,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曹参、灌婴二将,领兵伐魏。

韩信率领大军来到临晋渡口,遥见对岸魏军把守很严,不好强攻,于是就下令暂且安营扎寨。一面派人收集船只,与魏军隔河相距;一面派探马暗察上游地势。不久,探卒来报,说上游夏阳地方,魏军防守很松。韩信就带领曹参、灌婴二将前去察看地形,但到夏阳实地一看才明白为什么魏军不在此防守了,只见夏阳河段,水深滩险,汹涌澎湃,别说是行船就是羽毛只怕也很难浮起来,而且河中布满了礁石,船只根本无法通行。曹参、灌婴二将看后都摇头作难,韩信却皱眉苦思了好一阵。回到汉军营地,韩信仍然决定利用夏阳河段,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出其不意击败魏军。当即,传来曹、灌二将,命曹参领兵上山伐木,大小都行,越快越好;又令灌婴带人前往市场,购买数千瓦罂,每个瓦罂能容纳二石的物品。二人听后,都感到很意外,一齐问道:“将军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韩信说道:“二位不必急问,到时自知。”二人只得奉命退出,分头行事。

两天之后,曹参、灌婴二人将所需物品都办齐了,就向韩信复命。韩信又命令道:“你二人再将所备物品制成木罂,制法均在这封函中。制成后,立刻回报。”说完,将一封函信交到二人手中。

二人受命出帐,马上指挥将士,按函中要求,用四木夹住一个瓦罂,捆绑牢固,然后再将木罂用绳连起,数十个连成一排,分别连成数十排。由于日夜赶制,几天后,木罂已制造完毕。

韩信见准备工作已经做好,等到黄昏,又召来曹、灌二将,命灌婴率领数千人马,守住前些天收集来的船只,命令士兵只准击鼓呐喊,不准擅自渡河,违令者斩。而他自己则与曹参统领大队人马,暗中搬运木罂,连夜赶到夏阳。然后指挥将士把木罂放入河中,每个木罂内载2~3人,用桨划水,缓缓向对岸渡去。因木罂体轻,浮力又大,四周都是木头,即使撞到河中礁石也不会破损,因此顺利渡过了这段险峻的河段。

与此同时,扼守临晋渡口的魏将柏直、冯敬,忽然听到对岸汉军鼓响如雷,喊声震天,只当韩信要强行渡河,急忙调动人马,严密注视对岸动静。他们哪里知道,对岸汉军只是虚张声势,而真正汉军主力,正在韩信指挥下,在他们认为滩险水急、难以行船的夏阳,用木罂徐徐渡过了黄河。

汉军过了河,魏军尚未发觉。韩信率领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东张,拔安邑,直逼魏都平阳。魏王豹兵败后,逃到东垣,被汉军包围,魏豹走投无路,只得下马就擒。不到一个月,韩信就平定了魏地。

“声东击西”,是自古以来兵家常用的战术。“声东”者,为明,以虚充实,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击西”者,为暗,以真正的实力,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敌人击败。这样的例子颇多,韩信伐魏首战成功就是运用的这种战术。韩信在临晋渡口布置了一部分兵力,虚张声势,给敌人造成一种假象,目的正在于掩盖自己的真正意图,然后率领主力,从魏军意想不到的地方,用常人意想不到的工具--木罂,载军过河,将魏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十四、激曹咎下成皋-加深修养,拒绝暴躁

汉三年六月,项羽攻陷荥阳,兵下成皋。当时,韩信、张耳驻兵小修武。刘邦逃亡,带领诸将北渡黄河,投往韩信营中,又得了许多军马;兵势又振,于是和众将商议,准备南下收复成皋。帐下郎中郑忠谏道:“现楚军气势正盛,我军新败,不易正面接触,不如派兵深入楚地,扰其后方,断其粮道,使楚军乏食自乱,到那时再挥军南下不迟。”刘邦觉得郑忠所言有理,当即派部将卢绾、刘贾,领步兵二万,骑兵数百,渡过白马津,潜入楚军腹地,会同彭越,在燕西焚烧了楚军粮草,又乘势连续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城。

项羽在成皋,正想挥师西进,忽然听说彭越、卢绾领兵深入楚国内地,焚粮草、拔城池的消息,气得火冒三丈。他深知:彭越乃是一员悍将,如果自己不亲征就不能剿灭,于是,他召来大司马曹咎说:“现在彭越、刘贾等已潜入内地,焚我军粮、毁我城池,看来我不亲征,不能扫灭此贼!将军留守成皋,千万不要出战,只要挡住汉王,使他不能东来,就是有功劳。我这次攻击彭越,大约十五天便可平定梁地,然后再来与将军会合,切记!”项羽临行,怕曹咎性暴误事,又留司马欣相助。

项羽一走,刘邦认为时机已到,立即领兵南下,兵临成皋城。但汉军前去挑战,一连数日,曹咎就是闭门不出。消息报知刘邦,刘邦欲下令强攻,张良、陈平道:“大王勿躁,强攻难破,还是用计取。”两人深知曹咎性格,经过商议,决定用激将之法,诱敌出城,然后设伏破敌。于是刘邦依计一面派兵往诱曹咎,一面在城东汜水两岸设下伏兵,专等曹咎中计前来。

汉军再逼城下,见楚军仍不出战,张口就骂,声声不堪入耳。城中守军见此,纷纷向曹咎请战。曹咎性格暴烈,也想开城厮杀,司马欣在旁劝道:“将军勿忘项王临行之言,免遭汉王诱敌之计。”曹咎听后,也只得强按怒火,下令坚守勿出。

汉军骂了一日,见城中仍无动静,只得撤回大营。

第二天,汉军又来到城下叫骂,而且人数更多,指名道姓咒骂曹咎。曹咎气得七窍生烟,坐卧难宁。

中午时分,汉军骂累了,索性解衣松带,席地而坐,取出干粮,饱食一顿,待精神恢复后,起身再骂。曹咎的忍耐已到极限,他大喝一声,召集兵马,杀出城来。塞王司马欣来不及劝阻,也只得随着曹咎奔出城外。

楚军突然杀出城来,汉军来不及抵挡,丢盔卸甲向汜水方向退去。曹咎没想到汉军如此不堪一击,下令追击,临近汜水,见汉兵纷纷凫水向对岸逃去,他也催动人马,下水追杀。楚军才渡一半,忽听一声锣响,两岸伏兵四起,前岸有夏侯婴领兵相阻,后岸有樊哙趋兵冲杀。曹咎至此,方知中计,他身在水中,急令回军。但两岸箭如飞蝗,没游到岸边,大部将士已被射杀。曹咎跃马登岸,和司马欣合兵一处,身边所剩兵马已经不多,又被汉兵团团围住,眼见突围不成,当即大叫一声:“悔不听项王之言!”拔出宝剑自刎身亡。司马欣见曹咎自杀,知刘邦也不能轻易放过自己,也举枪自刺,断喉毙命。

刘邦见曹咎、司马欣已死,立即挥军直扑成皋城下,夺回了城池。

人的性格各有差异,比如有的人平和,有的人暴躁。两人相斗,暴躁者易输;两军对垒,暴躁者易败。张良、陈平深知曹咎为人暴躁,抓住项羽东返之机,运用激将之法,诱敌之计,将曹咎引出城池,才得以全歼楚军,再下成皋城。

这是因为暴躁者易冲动,一旦冲动,便会失去理智,只图一时痛快,而不顾后果。此种人为师,不会教出好学生;此种人为将,将会屡屡受挫。所以,性格的修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且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

十五、韩信斩龙且-变劣势为优势

汉四年十月,韩信发兵攻下临淄,齐王田广、齐相田横乘乱逃出,派人向楚王项羽求救。

项羽思考多时,觉得还是发兵相救为好,以牵制韩信,免得他前来与刘邦会师,增加两线压力。于是,派大将龙且,副将周兰,领兵二十万东往救齐。

龙且奉命,统领大兵,日夜兼程,进入齐境,立即派人报齐王,叫他领兵前来会师。田广闻救兵已到,心中大喜,急忙整顿兵马,出高密城迎接楚军。两军合兵一处,行至潍水东岸,扎下大营。

韩信闻楚军救齐,深知龙且是个劲敌,派人报知汉王刘邦,调来曹参、灌婴两军,在潍水西岸筑塞,与对岸楚齐联军隔河相持。夜间,韩信观察了地势,决定计胜龙且,当即下令:全军坚守不出,违令者斩。

楚将龙且,见汉军如此,认为韩信胆小怯战,便想渡河进击。旁边从吏谏道:“汉军远来,久经战阵,其锋不可挡。齐军已吃败仗,又在本土作战,因顾念家室,极易逃散,我军虽勇,也不免受到牵动。最好是坚壁自守,不与汉军交锋。一面再使齐王派人到汉军占领的城市游说,告知那里的人们,齐王无恙,楚军来救,人们必大举来援,不肯降汉。汉军距这里有两千里,兵至齐地,无城可依,无粮可食,又怎能坚持长久?不用多少时日,便不攻自破了。”

龙且听后,摇头说道:“我深知韩信其人,他少年贫贱,衣食无着,曾寄食漂母,受辱胯下,没有什么过人之勇。况且我奉项王之命,领兵救齐,如不战而胜我又有什么战功?如我兵胜韩信,定可震动齐地,齐王也必委国予我,我将得到齐国的一半土地,这不是名利双收吗?”周兰怕龙且轻战有失,也在旁劝道:“将军不可轻视韩信,他助汉王平定三秦,又灭赵平燕,今又发兵攻齐,素闻此人足智多谋,还望将军三思而后行!”龙且笑道:“韩信所遇,皆是庸将,今日我要叫他首级难保。”说完,修好一封战书,派人过河送往汉营。韩信见了,提笔写了四字:来日决战。当即遣回来使。

韩信见战机来临,命令全军准备布袋万余,不得有误。因营中粮袋颇多,将粮食倒出,便可使用,所以不到半天,布袋已准备齐备。韩信又召来部将傅宽,授计道:“当夜色降临,你可带领一支人马,拿着布袋,前往潍北上流,择水浅之处,将布袋就地装满沙石,塞住流水。明日交战之时,听到我军号炮,立即令军士将布袋捞出,让河水奔腾冲下,不得有误!”

傅宽走后,韩信又吩咐曹参、灌婴二将道:“明日见龙且登上西岸,当率军力敌,擒斩龙且、周兰。”二人领命,知韩信素来善于用兵,也不多问,当即退下。

第二天,汉军饱食一顿,韩信发令,命曹参、灌婴二将留守西岸,自带裨将数名,领兵渡过潍水,列阵向楚军挑战。龙且见了,也摆阵相迎。韩信打马出阵,大叫道:“龙且快来受死!”龙且也跃马出营,大声叱道:“韩信,你原是楚臣,为何背楚降汉?今日天兵到此,还不快快下马投降!”说着,挥刀自取韩信,没几个回合,韩信便退回阵中,另外有数名战将杀出,挡住龙且。龙且抖擞精神,力敌众将。周兰怕龙且有失,打马出阵相助,汉将渐渐不敌。韩信见了,打马就走,又从潍水奔回西岸。汉将见韩信退走,也边打边撤,陆续返回汉军大营。龙且见状,大笑道:“没想到韩信如此不堪一击。”说着一马当先,领着人马,渡河向对岸杀去。周兰见河水甚浅,心中生疑,欲告诫龙且,但龙且马快,已快达岸,也只得打马急追。等到周兰追上龙且,他们已登上西岸。此时,楚军渡过河的只有两三千人,大部分人马尚在河中。周兰正欲向龙且说明情况,忽听一声炮响,河水随之涨起,转眼丈余,汹涌而下。河中楚军将士,无处立足,多被冲走,还没等龙且反应过来,汉军在韩信、曹参、灌婴率领下,从三面杀来,将数千楚军层层围住。没多长时间,楚军终因寡不敌众,龙且被斩,周兰被擒,其他人马也尽数被歼。

东岸楚兵见主将已死,吓得胆战心惊,四散而走。齐王田广也似惊弓之鸟,率众向高密逃去。

韩信斩龙且,败楚军后,立即派出人马追赶田广。追到城阳,将其生擒。韩信因他烹杀郦生,过于残忍,便下令推出斩首,到此,齐地皆平。

孙子云:“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所以,成功利用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彻底消灭敌人,是古来兵家常用战术之一。

聪明的指挥者总是千方百计变自己的劣势为优势,以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潍水之战,楚军二十万,而汉军只有数万,优劣分明,但韩信抓住龙且轻敌思想,诱敌深入。这样,在河西岸,楚、汉两军的力量对比就发生了变化,龙且由强变弱,由众变寡,被汉军围住,全部被歼。

同样,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充分利用环境因素来解决矛盾,处理问题。

十六、兵贵神速占荥阳-速战速决,抢占有利时机

汉景帝时,周亚夫成功地运用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使自己处于一种主动地位,顺利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一月,吴、楚等七国举兵谋反。吴王刘濞帐下大将田禄伯请战,欲领五万精兵西进武关,就可以直捣长安,一举成功。刘濞不从。又有少将军桓将军献计:兵进洛阳,取武库,据敖仓,占据这些地势险要的军事重地,物资充足,可攻可守,阻山带河,号令各路诸侯,举兵的大事也就可成了。刘濞仍不从,反而将数十万大兵发往梁国,欲攻取睢阳。梁王刘武闻讯,积极备战,但吴国实力雄厚,吴王早就立志反叛,准备充分,梁国根本不是对手,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形势十分危急。

汉景帝听闻吴、楚等国叛乱,又接到梁王刘武的告急文书,十分焦急,遂任命周亚夫、窦婴为大将军,领兵前往梁国,增援梁国平复反叛的吴、楚叛军。

周亚夫奉命率军出发,发现梁国形势虽然危急但一时半刻并无灭国的危险,仍然可以支撑一阵,就不急于派兵增援梁国,而是让梁国军队拖住叛军,自己乘机集中兵力,打算先抢占有利地势,然后再派兵切断叛军粮道,择机进军一举取胜。于是周亚夫下令各路平叛军队齐会军事重镇荥阳,自己也准备了驿车六辆,欲驰赴荥阳指挥。

周亚夫率人行到霸上,忽然有一人军前拦道,说:“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讨吴、楚的反叛贼子,如果战胜,国家社稷就安定;一旦不胜,天下就危险了,此战关系重大,能否听我一言?”周亚夫听后,忙下车相揖,虚心问道:“愿闻先生高论。”那人道:“吴国素来以富裕闻名各国,吴王很早就有了反叛之心,已经蓄养兵士多年,此次闻听将军出征,我料他必埋伏兵士于椴山、渑池之间,准备乘将军不备,围歼将军,将军不可不防!且兵贵神速,将军何不绕道右行,走蓝田,出武关,进抵洛阳,直接攻入武库。敌人闻后必大吃一惊,其他各路反叛诸侯闻后也会大为震动,共疑将军神兵从天而降,不战便已生畏了。”周亚夫听后,连称妙计,遂问那人姓名,方知是赵涉。

周亚夫见赵涉如此多谋,便留他在军中,下令右行,走蓝田,出武关,星夜兼程,果然顺利到达了洛阳。一入洛阳城,周亚夫大喜道:“七国造反,我乘车到此,竟然一路无阻,岂非大幸。明日我将进军荥阳、成皋,如此,右有武库,左有敖仓,地势有利,物资充足,荥阳以东,便不足忧虑了!”

周亚夫到达荥阳后,立即下令搜索渑池间的要隘,果然发现不少吴王伏兵,遂派兵围剿,擒住一半,逐散一半。至此,周亚夫更加信服赵涉有先见之明,经上奏景帝,拜赵涉为护军,有赵涉出谋划策,周亚夫更是如虎添翼。

不久,周亚夫乘叛军与梁军在睢阳鏖战之机,派出一支人马,截断了叛军粮道,使叛军不战自乱,吴国叛军缺粮断饷,又远离本国,无心作战,就急忙班师回国。周亚夫又乘叛军后撤之机,挥军掩杀,此时的吴国叛军怎是占据要地、以逸待劳的汉军的对手,稍一接触就被打得大败。于是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内,周亚夫便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

荥阳、成皋一线,历来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叛军陈兵梁郊,与刘武激战,失去了占据战略要地的良机,又怎能不败!而周亚夫快速地到达洛阳,集中兵力,据守荥阳、成皋,形成了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为彻底平定叛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成败的关键在于果断用兵,强调一个“速”字。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会快速搜集信息,快速传递信息,快速更新产品,快速周转货物,快速投入市场,成为商业竞争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效益。同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在别人前面思考问题,善于把握和利用时机。

十七、李广布疑兵安然撤退-在敌强我虚之时可运用心理战

西汉景帝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当时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负责抵挡匈奴的入侵。

李广,陕西成纪人,骁勇善射。文帝时,曾出击匈奴,杀敌甚重,被拜为武骑常侍。景帝即位后,先调他为上谷太守,后又徙迁至上郡。在汉军四大将军,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武骑将军李广中,匈奴最畏惧的就是李广。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

汉景帝中元六年六月,匈奴再次大举入侵边关,入雁门,进上郡,掠走了朝廷所养的大批马群。景帝闻讯,立即派出一幸臣宦官前往边关,督促汉军抵御匈奴。

有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幸臣宦官带领一些人骑马外出打猎。打猎途中偶遇三个匈奴兵,于是就展开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战斗中宦官被匈奴兵射伤,狼狈逃回了汉军营地。李广查看了宦官及几名受伤的汉军士兵,说道:“射伤你们的这几个胡人,一定是善射之人!”于是,李广亲自率领一百余名骑兵前去追击。三个匈奴士兵没有马而是步行,李广带骑兵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了这三个匈奴兵。于是李广就命令部下左右包抄,自己居中放箭,结果杀了两个,活捉了一个。

他们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都欲打马回奔。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说:“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掉头逃跑,匈奴肯定会追杀我们。匈奴骑兵善于骑射,掉头逃跑,我们将无一人能够生还!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现在,我们继续前进。”说着,命令属下向前开进,一直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的地方,李广这才下令:“全体下马,解鞍休息。”属下多有不解,问:“匈奴兵有数千人马,如果现在解下马鞍,敌人杀来将如何迎战?”李广笑了笑,沉着地回答道:“匈奴骑兵以为我们会逃走,现在我们解下马鞍,就是暗示敌人,我们不会轻易逃走,这样他们就更加疑惑,而不敢随便发动攻击了。”于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见前面的百余汉骑,不退反进,还下马解鞍,就地休息起来,感到十分奇怪,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因为害怕中了对方诱敌之计,就忙下令停止进击,远远地观察汉军的虚实,不敢上前来。两军相持了两个时辰,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终于,匈奴方面首先沉不住气,就派了一名骑白马的将军出阵观察形势。李广见状立即命令十余个精锐士兵上马,自己带头冲杀过去,张弓搭箭,一箭将这名白马将军射死于马下。然后又回到原地,下马继续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天黑下来之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匈奴部将怕半夜遭到汉军大部队的突袭,就连夜引兵慌慌张张地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广一瞧,山上已没匈奴兵,才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然返回大营。

李广不仅骁勇善战,且足智多谋。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临阵不乱,使出诈术,令匈奴军难测虚实,最后退去。这就是兵家常说的“兵不厌诈”,运用成功,便可化险为夷,有惊无险!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化无穷。在敌强我虚之时,适合展开心理战,但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此计多数情况下,只能当做缓兵之计,且须防止敌人卷土重来。所以,要挽救危局,还必须有实力与敌方对抗,要凭真正实力。

十八、赵充国平羌-镇定持重,处变不惊

汉宣帝时,西羌族与匈奴联合,侵入汉地。公元前61年春,汉宣帝任命赵充国为将,率一万多骑兵平羌。为了防止羌人阻击大军过河,赵充国命三名军校乘夜先悄悄渡河,在对岸扎营,再指挥大军依次渡河进驻。

正在这时,突然来了数百骑羌兵围绕着汉军来回奔驰,口中还“嗷嗷”乱叫。诸将见羌兵少,纷纷请求出战,要将这些羌兵撵跑,免得其扰乱汉军渡河,但赵充国认为,汉军长途跋涉,不可追逐此敌,消灭敌人应以全歼为上,不要贪小失大。同时,他认为这些羌兵骑术高超,如果追赶,必中其诱后之计。因此,赵充国对这些羌兵的挑逗引诱置之不理,仍然镇定地指挥自己的部队加紧渡河。事后探马来报,离汉军三十里有一座绵延起伏的山脉,那里埋伏一万多羌兵,原先来挑战的少数羌兵正是想通过挑逗,诱使汉军追击入伏。结果,赵充国沉着机智,以静待哗,使敌人无功而返。

汉军全部渡河之后,赵充国对羌作战始终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法。首先派出间谍进行大范围的深入侦察,洞悉敌情,然后行军,防止遇伏。同时要求部队保持高度警惕,行军途中随时随地准备战斗。所宿营垒,也要求必须十分坚固。汉军稳步推进到金城后,羌兵再三挑战,汉军坚壁不出。为了摸清羌兵情况,减少作战的损失,赵充国派遣了许多间谍深入羌人居住地区。原来,羌分先零、罕、开三部分,前者与后二者有仇。赵充国运用策略,对他们进行了分化瓦解。他对罕、开两部分进行政治安抚,集中兵力部署对先零的军事打击。先零见汉军长期坚壁不出,就渐惭失去了警惕。六月初,赵充国率大军突袭先零驻地。先零毫无戒备,一触即溃,仓皇逃遁,淹死在湟水者数百,投降与被杀者千余。汉军缴获4000辆战车,数十头牛羊。

汉军进抵罕、开,赵充国禁止烧杀。罕、开感恩,遂降汉军。秋天,又有一万多羌人在赵充国怀柔政策感召下降汉。赵充国又罢骑兵,兴屯田,“益积蓄”、“省大费”,以待羌敝。第二年秋,若零等人刺杀先零羌首领杨玉,率4000多人降汉。至此,赵充国平羌大获全胜。

十九、王霸计破苏茂-以守胜攻,以静制动

“以静待哗”是孙子提出的注重心理变化规律的作战谋略。自古兵家都把“镇定持重处变不惊”视为将帅修养要则。只有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才是掌握军心的方法。因此,以沉着安静的心态,安抚自己,乘机进攻浮躁不安的敌人,或者是以冷静的态度控制动荡不安的局面,那么胜利就有充分的把握。

现代战争较之古代激烈百倍,在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战场上能否沉着冷静,不乱方寸,也是对每个参战者非常现实而严峻的考验。

“以静待哗”的谋略,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被广泛运用着。它能使人们有效控制自我情绪,理性思考问题,从容克服困难,做情绪的主人。

王霸懂军事,善领兵,光武帝刘秀久闻他的才能,认为其可以独当大事,便拜其为将军。

建武四年七月,光武帝刘秀派马武、王霸前往垂惠围剿起义军周建。苏茂率领四千多人前来援助周建。苏茂派精骑千人袭击马武军粮,马武前往救援,这时,周建乘机从城中杀出,与苏茂一起夹击马武。马武倚仗着有王霸为援,撤退到王霸营前。王霸营门紧闭,马武至营门前大声呼救。

谁知,王霸却不开门,站在垒上对马武说:“敌人兵势甚盛,我如果现在出去相救,势必同遭失败,还希望将军努力杀敌以自救。”部将不解其意,王霸便解释说:“苏茂兵马精良,部众甚多。我军将士见而心恐,而马武将士又与我们在心理上互相依赖。两军不是一心,这是败亡之道。如今我闭营固守,作出不相救援的姿态,敌人一定会乘胜轻进。而马武将军见无救援,势必拼死相争。这样,苏茂部众就会精疲力竭,我再乘胜出战,必能克敌。”

果然不出王霸所料,苏茂、周建乘胜追击,出动全部兵力追剿马武军。马武率部拼死抵抗,双方相持了很长时间。王霸营中见马武军奋力拼杀,军心大振,壮士路润等数十人割断了头发,请求作战。王霸见时机成熟,便从后营出发,绕到敌军背后,大举袭击。周建、苏茂腹背受敌,慌乱逃走。于是,王霸、马武凯旋。

苏茂、周建不甘受挫,重新率兵围攻王霸。王霸依旧闭门不出,却在营中犒劳士兵。苏茂令士兵放箭,万箭如飞石般落入王霸营中,有支箭甚至射中王霸的酒杯。王霸依旧不急不躁,继续安闲地喝酒。部下说:“苏茂是我们的手下败将,很容易对付的。”王霸摇摇头,说:“不对。苏茂率军远道而来,粮食供应必定不足,所以他急于速战速决。他屡次挑战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我们不必急于迎战,只需要闭门休整、操练士卒,以静待变。这就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苏茂、周建挑战多次无果,只得回营。

不久,周建军中发生内乱,周建被杀,部众溃散。苏茂也只好领兵撤退。

二十、班超智勇服鄯善-以迂为直,化不利为有利

王霸准确地判断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将马武军置之无援之地,将其战斗力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避免了两军互相依赖的败亡之道。之后,又以守胜攻,以静制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主要看军队的素质及战斗潜力发挥的程度,素质低下或战斗潜力挖尽的军队若置之死地绝无生还之望,生搬硬套此战略而导致败军的例子,在战争史上也并不少见。

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一计谋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不论是处理矛盾还是解决问题,都反对硬碰硬,主张采用迂回战术,坚持弹性原则。凡事不可急于求成,要学会静观其变,把握机会,主动出击。

公元73年,匈奴屡次入侵汉境,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一次战斗中立了战功,一举成名。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窦固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一行36人来到西域的鄯善国。鄯善王想归附汉朝,又想归附匈奴,举棋不定。班超一行人来临,鄯善国王恭敬异常,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鄯善王对他们就不如先前热情了,供给的酒食也不如从前丰盛了。

班超马上跟随从人员议论:“鄯善王待咱们跟前几天大不相同,你们看出来了吗?”随从们忙连连点头:“我们也感到有所不同,可不知为什么?”班超说:“我猜,是匈奴使者到了。鄯善王怕得罪匈奴,特意冷淡咱们!”

正在这时,鄯善王的手下人送酒食来。班超眼珠一转,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几天?现住在什么地方?”那侍从禁不起班超这么一诈,忙如实相告:“不瞒班大人,匈奴人来了三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有30里地。”班超怕走漏风声,马上把这个侍从关押起来。

班超接着召集36个随从人员喝酒。正喝得酣畅淋漓时,班超双手捧起酒碗,突然站直身子,冲着大家激愤地说:“我们来西域原是为建功立业,万万没想到,来这儿才几天,鄯善王就冷淡咱们。如果他欺咱们人少力薄,咱们却只有客死异乡了。大伙儿说说,该怎么办呢?”

大伙全慌了神:“生死与共,是死是活,全听您班大人的!”

班超喝了一大口酒,声音更加高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只要杀了匈奴使者,鄯善王就不敢倒向匈奴,这样,他就不得不归顺大汉朝。”

大家小声嘀咕:“这可是一件大事,要跟郭恂从事商量一下吧。”班超双目怒睁:“大丈夫立大功,称英雄,在此一举。郭从事是个庸俗的文官,胆小如鼠,叫他知道了会泄露出去误大事。是男子汉的就跟我干!”话音刚落,班超端起酒碗,仰起脖子,一饮而尽。众随从纷纷端平酒碗,喝个痛快。

半夜时分,班超带着36个壮士偷袭匈奴。那天晚上,乌云密布,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尘土飞扬。班超指定10个人拿着鼓隐蔽在帐篷后面,吩咐他们:“看到大火烧起,你们都要大声喊叫,用力敲鼓,造成声势。”另外20个壮士手持弓弩埋伏在帐门两侧。准备就绪,班超带领剩下的6个人顺着风向放火。

顷刻间,熊熊的火焰冲天而起。10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的人大喊大叫着冲杀进帐篷里。匈奴兵从梦里惊醒,急得走投无路。班超率先冲进帐篷,手起刀落,转眼间,3个匈奴兵的头颅落地。其余壮士跟着冲进帐篷,杀死匈奴使者和30多个随从。他们割下匈奴使者脑袋,跑到外边,立刻高举火把,将所有帐篷都点着了。火借风势,席卷帐篷,100多名匈奴兵被大火烧死,仅剩几个侥幸者鼠窜而去。

天渐渐亮了,班超令人请来了鄯善王。鄯善王跨进帐篷,一眼看到汉朝人手中拎着匈奴使者血淋淋的人头,大惊失色。班超话中有话地劝他:“从今以后我们大汉皇朝和你们联合起来抵抗匈奴,匈奴就再也不敢侵犯你们啦!”

鄯善王脸如土色,忙趴在地下,磕头发誓:“愿意听从大汉皇帝的旨意。”为了表示诚意,鄯善王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去做人质。 ws2Kvms7rO2EZwqiRaUDzy03w1x6Y/yllf+ojPLfvK6P2vFIiW5ESa/OhJuQHym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