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47.自私反而害己

一个山村,由于土地贫瘠,农作物的收成很低。村民们过着贫困的生活。有一位农夫不甘安于现状。他四下打听,从很远的城里进了些优质的玉米种子,果然,第二年就获得了大丰收。这位农夫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把剩余的粮食卖了出去,获得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村民们十分羡慕他,都请求他卖些种子给大家,可是,这个农夫为保全自己的优势,断然拒绝。不知为什么,从第二年开始,玉米的收成差了,到了第三年,更是明显的减少。最后,他终于找出了原因:原来他的优质玉米,接受的却是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很多时候,利人会利己的。俗语“独苗难成活”,“独木不成林”,说的都是营造相应环境和气候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道理。市场竞争的道理也一样,一味地封锁某种优良的技术,伪劣的仿造品会如同“劣等玉米的花粉”一样将优质的玉米“杂交”得不成样子。

48.把信带给加西亚美

西战争期间,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而加西亚正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与他联系。美国总统焦急万分,因为加西亚将军的合作将对战争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在总统手足无措时,有人说:“有一个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当罗文从总统手中接过写给加西亚的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怎么去找?”他经过千辛万苦,在几个星期后,终于找到了加西亚将军,并把信交给了他。这是一篇关于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的文章。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顾客、客户就是企业的加西亚。不提任何愚蠢的问题,不谈任何条件,不顾一切地把服务送到他们的手上,就是现代的罗文的任务。

49.牵牛的学问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是17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他才识过人,有一次却输给了家中的女佣。这天,爱默生与独生子想把牛牵回牛棚,两人一前一后使尽所有力气,怎么样牛也不进去。两个人累得满头大汗,但也无计可施。家中的女佣见两个大男人满头大汗,徒劳无功,于是便上前帮忙。一开始,爱默生很不以为然,两个大男人都拉不动,一个女子怎么可能搞定呢?让爱默生吃惊的是,女佣并没有想要出大力的样子,而是拿来了一些草让牛悠闲地嚼食,并一路喂它,很顺利地就将牛引进了栏里,剩下两个大男人在那里目瞪口呆。客户最关心的是您将如何满足他的需要。因此要知道客户所需要的是什么,在向客户推销业务时,勿忘“投其所好”,要对客户说他们想听的话,而不是您自己想说的话。然后针对其需要,说些他们想听的建议,而不是硬向客户推销您想卖出去的产品。

50.比较促销法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起来,它的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时间一长,本国的市场已经满足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于是,日本的汽车行业纷纷向海外扩展。日本小汽车投放到国际市场之初,美国、德国的小汽车已在国际市场先后称霸,面对实力雄厚的强大对手,善于钻营的日本人发起了低价对比销售的战术。当时,一向自负的美国人根本没把巴掌大的日本放在眼里,当日本人带着日本小汽车到美国游说时,美国人潮笑日本人总会模仿别人,不会有什么新花样。日本人并不动怒,降低小汽车的价格,以不亏本为准,劝说美国人试着买、试着用。不管在多么傲气的国度,爱占便宜的人总是大有人在,傲气冲天的美国人看到比同类产品便宜大半的日本小汽车时,开始主动光顾。几年后,人们发现,日本小汽车比美国车的价格便宜,但性能质量并不比美国车差,日本产品日益赢得了美国人的信任,日本人见占领美国市场的时机已到,便以一个客人的口气,耐心地向美国人介绍自己的小汽车,劝说美国人放弃自己的产品,少出几美元买日本货。经过几年苦口婆心的诱导,日本人终于打入并占领了世界汽车市场,并创出了自己的名牌。中国有句俗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有比较才有鉴别。把这种理论应用到经营领域,往往能起到良好的促销效果。

51.一气呵成的推销

有一次,托马斯去见一位准保户,这个人正考虑买个25万美元的保险,在这同时,有10家保险公司提出计划,角逐竞争,还不知鹿死谁手。托马斯见到他时,对方回答说:“我已委托一位好朋友处理了,你把资料留下,好让我比较比较哪家公司更便宜。”“我有句话要真诚地告诉您,现在您可以把那些计划书都丢到垃圾桶里。因为保费设计基础都是相同的起点,就是帮助您作最后的决定。以银行贷款25万元而言,受益人当然是银行。关心您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用担心,我已帮您约好了医生做体检,这位医生是公认最权威的,他的报告每一家保险公司都会接受,何况25万美元的高额体检,只有他有资格做。”“难道其他保险公司不能帮我安排吗?”“当然可以,但是您可能要耽误三天,如果明早您患了感冒,时间一拖,保险公司甚至会考虑再等三、四个月的时间才予以承保……”“喔,原来这件事有这么重要!但是,托马斯先生,我还不知你代表哪家保险公司?”“我代表客户!”托马斯先生在迅雷不及掩耳的积极行动下,顺利地签下一张25万美元的高额保单。托马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及时行动,快速成交,一气呵成。

52.把木梳卖给和尚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销量,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诱人的薪金引来了大群的应聘者。应聘者中高手如云,招聘人员一时无法决定。这时,小张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负责人听后,十分满意。于是对众多应聘者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和丙。负责人交待:“给你们5天时间,到时候向我汇报销售成果。”5天时间很快过去了。三人准时回到了公司。负责人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但和尚们不仅不买,还把他大骂了一顿。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负责人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10把木梳。负责人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也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把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推销术,却有不同的结果。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来,那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因此,不要被顾客表面的需求迷惑,要善于挖掘顾客潜在的需求。

53.非洲土人穿鞋子

在美国有一间鞋子制造厂。为了扩大市场,鞋厂老板派了一名市场经理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调查市场。那名市场经理抵达后,在孤岛上转了一圈,发现当地的人们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回到旅馆后,他马上拍发电报告诉老板说:“这里的居民都赤着脚,根本就没有市场潜力。”老板接到电报后,思索了很久,吩咐另一名市场经理去同样的地方调查市场。当这名市场经理一见到当地人们赤足,没穿任何鞋子的时候,心中兴奋万分。一回到旅馆,他马上打电话告诉老板:“这个孤岛的居民都赤脚,市场潜力很大,快寄一百万双鞋子过来。”在这位市场经理的推动下,一百万双鞋子很快被抢购一空。该鞋厂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牢牢控制了市场。别的鞋厂闻讯接踵而来,但都为时已晚了。有时,企业要做的不是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是改变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创造出市场。

54.带防毒面具的猴子

有一个推销员,他以能够卖出任何东西而出名。他已经卖给过牙医一支牙刷,卖给过面包师一个面包,卖给过瞎子一台电视机,卖给过和尚一把梳子。另一位推销员对他很不服气,对他说:“只有卖给猴子一个防毒面具,你才算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于是,这位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南方的雨林,那里是猴子聚居的地区。“您好!”他对遇到的第一只猴子说,“您一定需要一个防毒面具。”“这里的空气这样清新,我要它干什么?”猴子说。“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防毒面具。”“真遗憾,可我并不需要。”“您稍候,”推销员说,“您已经需要一个了。”说着他便开始在猴子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厂。“你真是发疯了!”另一位推销员说。“不然。我只是想卖给猴子一个防毒面具。”当工厂建成后,许多有毒的废气从大烟囱中滚滚而出。之后不久,猴子就来到推销员处对他说:“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这正是我想的。”推销员说着便卖给了猴子一个。“真是个好东西啊!”推销员兴奋地说。猴子说:“别的猴子现在也需要防毒面具,你还有吗?”“你真走运,我还有成千上万个。”“可是你的工厂里生产什么呢?”猴子好奇地问。“防毒面具。”推销员兴奋而又简洁地回答。需求有时候是制造出来的,解决矛盾的高手往往也先制造出矛盾来。

55.乐观的拿破仑

拿破仑是一位充满神奇色彩的军事统帅。他曾率法军先后七次反击以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组织指挥过一系列战斗,仅大的战役就达60次左右。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巨人”。在一次与敌军作战时,法军遭遇顽强的抵抗,队伍损失惨重,形势非常严峻。拿破仑也因一时不慎掉入泥潭中,被弄得满身泥巴,狼狈不堪。他手下的士兵见到他那副滑稽模样,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可此时的拿破仑浑然不顾眼前的一切,内心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打嬴这场战斗。只听他大吼一声,“冲啊!”一时间,战士们群情激昂、奋勇当先,终于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无论在任何危急的困境中,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尤其作为一个商界的领导人物,你的自信,可以感染到无数你接触到的人。有没有乐观自信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一场交易的成败与否。

56.开窗还是关窗

在火车上某个车厢内坐了两名乘客。他们因为开窗还是关窗的问题吵了起来!乘客甲说:“天气这么热,不打开窗户,会闷死人的!”说着就把窗户打开。乘客乙则忙将窗户关闭,说:“风这么大,不关上窗户会着凉生病的。”双方因互不相让而争执不停,最后,还要劳驾列车长前来主持公道。列车长听了双方的理由后说:“我建议不如先将窗户打开,让你们其中一个冻死。然后,再把窗户关闭,让另一个也热死,那么世界就太平了!”每当我们面对一些问题时,尤其是与顾客或商业伙伴站在不同的立场时,必须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想对策或解决之道,千万别争执到面红耳赤。因为这样不但破坏了彼此间的感情,连生意都不用谈了。

57.禅师的哲学

百丈禅师已过花甲之年,但每天还坚持工作。在严寒酷暑,即使是年轻的僧人都吃不消,但百丈禅师还是照常和众僧们一起下田干活。百丈禅师就快七十岁了,可谓年迈力衰,大家担心他体力不支,于是决定把他平时用的镰刀和锄具藏起来,好让他找不着农具,就在家休息调养。第二天,百丈禅师要出去劳动,到处都找不到工具,只好在寺中休息。但他什么都不吃,独自在禅房里念经。众僧看他一连好几天都不想吃饭,便问他原因,他回答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以此启示众僧:日常生活的种种都是学禅,没有动,就没有禅。人生的意义在于无限的追求和拼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的付出一定会有一份丰收的硕果。不要怀疑经过拼搏后就会得到成功。

58.活动带来生机

绝处逢生的法兰克.贝吉尔,有一个成功的工作信念:推销就是要主动去争取顾客,一个能力再平凡的人,只要能遵守每天认真而确实地拜访五个客户的原则,热忱地把保险的好处与他人分享,这样就能成功了。贝吉尔从事保险行业,第一年就拜访了1849人,有82个潜在保险户,但只成交66件,只有1/29。可见初入此行,一切尚在摸索中,不论是技术、知识、意志、技巧都未成熟,自然倍加辛苦。后来他技巧逐渐成熟,经验日益丰富,达到每天拜访三个人,即有一位成交的工作效率。20年来,他每天拜访5人次,一生共累计有4万人次的拜访记录,成果焉有不丰之理。推销员的两个大敌:一为偷懒(坐而不行),一为未能充分利用时间。唯有严以律己,自我管理,才有充分的生机。有推才有销(推销);有动才能活(活动);有访才有结果(开花又结果)。

59.推销员的遗憾

有位业务员挨家挨户地推销清洁用品,但一天下来,一件商品也没卖出去,反而吃了很多闭门羹。业务员感到十分沮丧。快到下班时间时,他终于说服一所公寓的主妇,帮他开了铁门,让他上楼推销他的产品。当这位辛苦的推销员在主妇面前完全展示他的商品的特色后,见她没有购买的意识,黯然下楼离开。主妇的丈夫下班回家,她不厌其烦地将今天业务员向她展示的产品的优良性能一一重述。她丈夫说:“既然你认为那项产品如此实用,为何没有购买”?“是相当不错,性能也很令我满意,可是那个推销员并没有开口叫我买。”这是推销员百密一疏、功亏一篑之处,但基本上是推销员的意志不坚,精神不集中所致,对人性与生俱来的缺点没有完全克服,残留的恶习使他无法完美无瑕地做一场正常的演出。在紧要关头,必然惨遭失败。上至高层决策者,下至基层推销员,都可能会有这些习惯,他们心志软化,小心翼翼,不喜出风头,说话无力,易受打击,甚至缺乏旺盛的斗志,丧失强悍的竞争力。

60.石头汤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把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于是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杰出的创意就是金钱,只有动脑,才能比别人赚更多的钱。

61.巧配资源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的老伴早早就去世了。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部队服役,只有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盖茨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让儿子当上盖茨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微软总裁盖茨,对他说:“尊敬的盖茨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盖茨说:“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通用公司的副总裁,可以吗?”盖茨还是同意了。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通用公司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总裁先生摇头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盖茨的女婿,可以吗?”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这个故事讲的是当代企业家配置资源的最佳方式。在推出一项新产品、一个新项目之前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没有条件(或者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情况下)的时候可以创造条件,使得自己的产品、方案在公司的决策者那里通过。另外,在创造条件的同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企业中的资源是有限的,要靠我们如何实施有效配置。

62.三访高僧之一

有一位商人想做很多事情,但既感到力不从心,又感到只做有限的几件事,获利不多。因此,怎样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断困扰着商人,让他总是心情不畅。为了排解心头的苦闷,他找到一名得道高僧请教。高僧闻知他的困惑后,拿出一个钵盂,让商人往里面装石头。装完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他往钵盂里装碎石子,结果又装进很多。高僧又问:这下还能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笑了笑,又让他往钵盂里装沙子,结果,又装进了好多沙子。装完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他再往钵盂里装水,自然又装进了很多水。商人顿悟!利益寻求犹如往钵盂里装东西,潜力无穷。任何事情只要专注,就一定还有潜力。

63.三访高僧之二

第一次拜访僧人后,商人的事业蒸蒸日上。过了几年,商人又找到僧人,说:我已经证实了我的价值,我想在我的后半生,写点什么。可是,我总是坐下来很久,思考很久,也不能下笔。请您指点。僧人又拿出那个钵盂,先让商人往里面装石头。装完后,僧人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能装。于是商人又往钵盂里装了很多碎石子。装完后,僧人又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还能。商人又往钵盂里装沙子,又装进了很多沙子。装完后,僧人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能装。商人又往钵盂里装水,自然又装进了很多水。这时,僧人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皱皱眉头,思考许久,说:不能了。这时,僧人拿起钵盂,将钵盂里的水、沙子、石头全都倒掉,又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顿悟。接受新的事物,必须首先将所有的以往旧观念放弃掉,才能真正地、完全地接受新事物。

64.三访高僧之三

商人经过两次的请教,受益非浅,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为了能够更加稳健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他第三次去请教僧人。僧人依旧拿出了那个钵盂,对商人说:“你仔细看这个钵盂,很小,却可以无穷尽地装载很多东西,是因为这个钵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商人经过再三斟酌后回答:“不是,这只是个普通的钵盂,是因为使用钵盂的人思想在不停地转变,才使得它也更有价值!”僧人听后,笑了笑,从身后又拿出了一个钵盂,对商人说:“世间何止一钵,又何止一山一水,一个钵所能承载的毕竟有限,可是如果把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的钵放在一起,那所装的何止山水,不是吗?”商人听后,独自回到家中,反复思考,终于大彻大悟,事业步入巅峰。对待手下或是对手,都要做到因材施用,知己知彼,集齐众人之智慧。

65.编栅栏的难题

古时候,有位充满智慧的马夫。由于他才识过人,远近闻名。国王知道后,请他到宫中,向他询问治国大略,发现他果然是深谋远虑,于是尊他为大臣。有一天,国王在这位大臣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的情况。见到养马人,国王关心地询问:“马棚里大大小小的事很多,哪一件事最难做呢?”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其实,在养马人心中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备料,饮马溜马,接驹钉掌,除粪清栏,哪一件都不是轻松的事!可是在君王面前,怎能一一数落出来呢?养马人一时无言以对。大臣站在一长排拴马的栅栏旁,环视一周,代替养马人回答说:“从前我也当过马夫,我自己的体会是,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最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所用的木料往往有曲有直。你若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你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曲木之后再加曲木,笔直的木料就派不上用场了。反之,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随后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用不上了。”编栅栏为了顺手、整齐,自然地要按前面木条的形状,一根根编下去。用人与选材也是这样。在企业中,每个部门的文化与部门经理有非常大的关系,部门经理相当于第一根桩,有自己的用人策略和用人哲学。他在招聘人才和提拔下属时,选择的必定是自己所熟悉和认同的一类人。因此,如何提高各部门经理的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66.谁的错

约翰和亨利到一家公司联系业务。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在一幢豪华写字楼里,落地玻璃门窗,非常气派。可是,由于玻璃过于透明,许多来访客人因不留意,头撞在高大明亮的玻璃大门上。不到一刻钟,竟然有两位客人在同一个地方头撞玻璃。亨利忍不住笑了,对约翰说:“这些人也真是的。走起路来,这么大的玻璃居然看不见。眼睛到哪里去了?”约翰并不赞同亨利的说法,他说:“真正愚蠢的不是撞玻璃门的客人,而是设计者。如果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犯错误,那就证明这个地方确实存在缺陷。应该考虑怎么修正缺陷,而不是嘲笑那些犯错误的人。”亨利于是向该家公司的经理提了意见,在这扇门上贴上一根横标志线,从此再没有来访客人撞到玻璃门了。这个故事涉及到“修路原则”,即当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两次以上同样的差错,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同一差错,那一定不是人有问题,而是这条让他们出差错的“路”有问题。此时,人作为问题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要求他不要重犯错误,而是修“路”。管理进步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每次完善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每个人每一次都能因不断修“路”而进步一点点。“修路”理论告诉我们,管理者的核心职责是:修路,而不是管理人。

67.公孙抬驴

从前,有个老公公带着孙子,牵着一头驴子,准备进入市场去卖掉。走了一段路,那位老公公听到有个路人说:“这爷俩,放着驴子不骑,真是傻瓜!”二人听后觉得有道理。爷孙两人便一起骑上驴背,继续行程。走了不久,又遇到一名路人,那路人指着他们说:“这爷俩真是没人性,两个人骑驴,都快把驴给压死了。”听路人这么一说,那老公公觉得有道理,赶忙下来,让孙子一人骑在驴背上,自己牵着驴子步行。过了不久,经过一间旅馆,旅馆外站着一个老太太。那老太太说道:“这是什么世道啊,这个小孩这样不懂事,自己享受,让老人家走路。”老人听了,觉得老太太说得很有道理,便吩咐孙子下来,他自己骑上驴背。走着走着,来到一条热闹的街坊。那里有三五个妇女对着他们指指点点:“唉,这个老人怎么这么没有爱心,自己享受,让小孩受苦。真是不知羞耻。”听后,那老人脸红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呢?”最后,那爷孙二人向人们借了一条大绳和一根长棍,将驴四脚绑上,用长棍抬到市场上去了!要使每一个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事。对于公司法规的制定者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最公平的法规,而不是取悦每一个人。

68.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急性子的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于是他天天到田里去看稻苗的生长情况。可是稻苗的生长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严格遵守自然规律的。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起锄头回家休息。心想:明天稻苗长得一定更高了。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迫不及待地去稻田看他的“成果”。哪知,他跑到稻田时,却看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每一株植物,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及土壤才能逐渐成长。农夫也必须天天辛勤地浇灌、耕耘等,才能获得成果。想坐享其成,反而欲速则不达。企业的成长也是这样,需要辛勤工作、苦心经营。

69.十六只羊

十六只羊听说山的那边水草鲜美,于是长途跋涉,翻越山岭寻找水草。到达目的地后,羊首领便开始点数,唯恐遗漏。“一只,两只,三只……”它数了几次,总是少了一只。“奇怪?刚才明明是有十六只的,怎么现在却少了一只,难道有一只跌下山岭了?各位帮忙数一数好不好?”山羊们听队长这么一说,便数了起来。但数来数去都是十五只。它们都开始紧张起来。此时,有名牧童骑牛走过,见到这情景,大笑起来。山羊队长生气地说:“你笑什么?我们都在着急,你却帮也不帮,还在幸灾乐祸!”那牧童说道:“你们明明是十六只,但你们只用眼睛看人,不看自己,所以数来数去只有十五只啦!”在公司中,有很多人总是以两只眼睛来看别人的错误,这个不好,哪个不是,为什么不瞧瞧自己呢?

70.带兵与带将

韩信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他作为统帅带领汉军打垮了项羽-楚霸王的强大的武装力量,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大功,因而被封为楚王。汉高祖刘邦在几年后,听信有人上书说韩信居功自傲,要谋反。刘邦对韩信早就有顾忌之心。为防止韩信造反,于是设置圈套,将韩信抓了起来。不久,刘邦又赦免了韩信,但是撤掉了他的王位,只给一个淮阴侯的封号。韩信知道刘邦妒才忌能,心中闷闷不乐,于是经常托病不去朝见皇帝。刘邦反而经常找韩信谈话,议论各位将军才能的大小。一次,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您最多只能带十万人。”刘邦又问“那么您呢?”韩信答话:“我带兵多多益善。”刘邦笑了,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又会被我抓住呢?”韩信说:“陛下虽然不能带更多的兵,但您却善于统帅和指挥将领们,所以我就被您抓住了。”韩信是一个很好的将才,能带领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必然会获得成功,取得胜利。而刘邦是帅才,能够统帅和指挥将领们。在一个企业中,将才和帅才都是必不可少的。

71.新龟兔赛跑之一

第一次龟兔赛跑中,兔子由于过于自信,在途中偷懒睡大觉而输掉了比赛。比赛结束后,兔子很不服气,认为失败不是由于实力不济,而是由于过于轻敌造成的。为此它做了些缺失预防工作(根本原因解析)。它很清楚,失败是因它太有信心,大意,以及散漫。如果它不自认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乌龟是不可能打败它的。因此,它单挑乌龟再来另一场比赛,而乌龟也同意。这次,兔子全力以赴,从头到尾,一口气跑完,领先乌龟好几公里。动作快且前后一致的人将可胜过缓慢且持续的人。企业也是这样。对市场反应灵敏且政策具有连续性、不急功近利的企业将胜过反应迟钝、只考虑短期目标的企业。

72.新龟兔赛跑之二

乌龟在比赛失败后,深切体会到自己的劣势,于是天天锻炼,提高自己的速度。转眼间一年过去了,乌龟为了检验自己的锻炼成果,提出再次和兔子进行比赛,兔子欣然答应了。赛跑开始后,乌龟按规定线路拼命地往前爬,尽管他用尽了全力,还是被兔子远远落在后面,心想:这次我输定了,不过比赛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我比以前爬得确实快了。只要我尽力而为,赢不赢都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可当它挪到了终点,却不见兔子,正在纳闷的时候,只见兔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乌龟问它原因:“兔老兄,难道又睡觉了?”兔子哀叹道:“睡觉倒没有,却跑错了路。”原来兔子求胜心切,一上路就埋头狂奔,恨不得三步两蹿就到终点。估计快到终点了,它抬头一看,发觉竟跑在另一条路上,不得不返回叉道口重新奔跑起来,因而还是落在了乌龟之后。在市场竞争中,战略指导是很重要的一环。即使一个企业实力再强、条件再好,也要依赖于明智的战略指导。如果战略方向错了,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可以说,战略决定胜负。企业经营者应该增强战略意识,强化战略思维,花大力气搞好企业战略研究与战略设计,并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重点。

73.新龟兔赛跑之三

比赛失利后,兔子很沮丧,又是由于自己的错误导致了失败。它总结了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心再不犯同样的错误。一天,兔子和乌龟又相遇了。兔子提出再赛一场。乌龟很清楚,照目前的比赛方法,它不可能击败兔子,因为兔子绝不可能犯同样的错误了。乌龟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对兔子说:“我可以接受你的挑战,但有个条件,由我来选路线。”兔子心想,管它什么路线,我跑的这么快,一定能赢。于是欣然同意了。比赛开始了,兔子飞驰而出,极速奔跑。远远地把乌龟落到后面。正当兔子洋洋得意的时候,突然遇到一条宽阔的河流。而比赛的终点就在几公里外的河对面。兔子呆坐在那里,一时不知怎么办。这时候,乌龟却一路跚跚而来,投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完成比赛。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要辨识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改变游戏场所以适应(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也是如此,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市场规则或创造有利的市场规则来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4.下金蛋的母鸡

在一个贫穷的山村中住着一户人家,老伴两人膝下无子,只能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一天早晨,吃惊不已的老婆婆大喊大叫。“老爷!老爷!不得了!我们家的母鸡生下金色耀眼的蛋呀!”老爷爷过来一看,果然是这样。从此,母鸡每天都生下一个金蛋,并且卖得很高的价钱。原本很穷的他们,一下子变得很富有。然而,他们还想拥有更多的金蛋。“鸡每天都生下一个金蛋,那么它的肚子一定有很多金子吧!不如直接把蛋拿出来。”于是,老爷爷就把母鸡杀了。可是却找不到金子。老两口后悔不迭,老太太哀叹道:“糟糕啦!如果让它活着,每天还能生金蛋……现在惨了。”任一企业制定利润“目标趋向”时无不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自杀型的选择,一种是生存型的选择。前者导致利润最大化进而导致短期行为。后一种选择即生存型的选择,奋斗目标讲的只是“适当利润”,为长期发展计,这类经理人要求企业以为社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为宗旨,以薄利多销为手段;他们总是在消费者和社会信任与支持的基础上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企业持续地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支持以使自己兴旺发达。

75.牧羊人的错误

一个牧羊人为了扩张自己的事业,决定培养一只狼做帮手。于是,他每天训练狼如何捕捉小羊。他希望通过狼把邻近羊群中的小羊据为己有。这只狼事先并没有经过野生训练,是人工抚养大的,所以胆子很小。为了鼓励它,牧羊人说:“你是一只狼呀,既然如此,那么你要相信自己能够变成一只最杰出的狼!”这只狼果然变得很杰出,因为它把主人的羊也捕捉到了自己的肚子里。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一位猎人出于义愤击杀了这只狼,而牧羊人也从此沦为穷光蛋。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鼓励员工们去追求成功的热情。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只有纯洁的自信心才能生发出健康的热情。我们知道,自信心常能帮助人们达到成功。然而,如果一位员工的自信心只是为了个人的贪婪,那么他将对同事和公司构成潜在的危害。在不健康的热情驱使下,很可能会不计后果地胡作非为。

76.“破窗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运用到企业中,就是迅速将有污垢或受损的公共设施回复原貌,从而使工作场所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舒爽有序的工作氛围。在这样一种积极暗示下,久而久之,人人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工作现场的整洁对于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7.发挥潜能的舞台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不去沙漠远足呢?”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一本成功的教材+一个无限的舞台=成功。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WYevJvnik06hGO4JGBnavmli9dROqnmOjKQqqydZWT80j7d9AVkhXE3UqEAbtvA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