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超级市场开发策略

1.超级市场的产业定位

超级市场产业定位与超市经营策略的选择密切相关,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超级市场的产业定位及特点我们认为:首先,找出顾客对某种产业重视的属性;其次,确定各种产业在产业空间(industry space)中的位置;第三,发掘顾客心目中的产业理想点(ideal point)位置。

这三个步骤就是一个产业定位的过程。

因此依据产业定位的定义,我们认为超级市场的定位应该是这样的:

(1)超级市场应当是最重视卫生、干净,其次为价格合理,第三为品质好,第四为包装精美,携带方便。可见消费者到超级市场购物,所追求的是卫生、干净,但价格也要合理。

超级市场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这样的定位,可能是因传统菜市场给一般人的印象就是脏、乱和潮湿、拥挤。而在居民收入提高以后,生活品质也日渐提高,人们转而追求较为舒适的购物场所,才给超市新的利润基础。

(2)探讨超级市场的产业发展空间,并不容易,因为从社会经济和消费行为的变迁可以发现,今后超市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日本与美国为例,大约1万人口就有一家超市,但由于目前超市受到同业、传统市场、便利商店、大型批发店的竞争压力,因此大多在辛苦地支撑,几乎可以说亏损的多,赚钱的少。

(3)大多数的消费者认为,一个理想的超级市场应以价格合理为最重要,其次是商品种类齐全,再次是卫生干净,第四为优质服务,第五是距离短。而且,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对卫生要求越高。

2.独树一帜的沃尔玛

20世纪70年代,整个零售业行业都遭遇挫折,大型连锁店,如西尔斯、凯玛特因多种原因,净利润均在下滑。略小一点的彭尼、吉伯林和蒙哥马利在70年代末也遇到种种麻烦,还有一批折扣百货连锁因业内的激烈竞争而倒闭。这些商店共同遭遇挫折的一点原因是,配送效率都下降了。而在小镇上发展的沃乐玛却不会遇到太多挑战,一路顺利发展。多数情况下,沃尔玛店是周围几十公里内最大的综合性商店,在社区内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不仅有能力吸引小镇的顾客,而且吸引了周围广大地区的顾客。另外,由于它建店的地址选在小镇,其各基建店费用很低。此外,还有令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它有功能强大且完善的配送系统。使其能灵活快速地运营。

最初10年,公司几乎一直是在围绕本顿威尔周围一天车程即50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建分店,不超过自己的配送能力。然后在边缘地区之外筹建另一配送中心,再在该配送中心的有效供应范围内发展。这种扩张是策略化的,并且总是由里向外递推发展。同时也可以看到,它的配送中心是决定它扩张步伐与规模的重要因素。山姆说:我们在一个紧凑的地理区域内充分发展,比任何其他连锁公司设立更多的分店,这能节省资金并增加顾客对我们的认知。

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因为,我们的供贷系统可以全面发挥作用。

沃尔玛一直以小镇策略为其发展的方向,一直以州为单位,一步步以小镇扩张,直到整个州内遍布沃尔玛连锁店。如公司在阿肯色州西北部市场饱和后,便转向俄克拉荷马州,然后是密苏里州、堪萨斯州。小镇策略推动了公司投资组建自己的库存--配送系统。在最初是为增加一次采购批量,同时也因为最初的供货商不愿跨越几十公里为小镇中的沃尔玛送货。后来自组配送中心大大加强了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加强了与供应商谈判的地位,且最终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有效的管理大大降低了配送成本。在凯马特削减其自有货车数量,其他大型连锁公司均主要依靠雇用别人负责配送时,沃尔玛能快速运转起来,这让其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配送系统有诸多好处,但是也难于管理,也因此让其他零售商不敢问津。而沃尔玛也要想尽办法才行。

为了让这套系统顺利运作,沃尔玛必须把传统的投资报酬标准放在一边,针对许多不同的互助支援系统,作大量的策略性投资。并保证各方面的合理运作,这其中包括:

1.配送系统。配送系统要求配销中心、供应商以及“每一分店的每一销售点”之间,连线作业,以保证各个环节快速、高效并保持畅通。

2.沃尔玛设立专门的卫星通讯系统后,每天可以将销售点的资料,快速、直接地传送给4000多家供应商,以便供应商及时备用,适应市场需求。

3.沃尔玛拥有反应迅速的机动运输车队,这些车队连结着沃尔玛与供货商以及各个沃尔玛商店,为他们运送货物。

沃尔玛公司曾经有19个配送中心,近2000辆送货卡车。有了这支数量庞大、反应快速的送货车队,沃尔玛公司可以在48小时甚至在36小时内,将仓库货物送到任何一家分店。同时,平均每周两次补充分店货架物品。相比之下,其他百货店每两周才能补货一次。

4.从传统意义而言,零售业的采购、补货、订价以及推广等权利,都高度集中在公司的管理阶层。然而,沃尔玛的配送系统则将这一指挥控制模式作个改变。沃尔玛是让顾客进行选择,根据顾客需求和满意度采购、讨价,并且力求以最快速度将商品交到顾客手中。

因此,有人把沃尔玛的能力基础归为三项:一,企业策略的基石不是产品和市场,而是业务运作程序力图使其简化、高效;二,竞争的成败在于公司能否将主要业务运作程序转变为策略能力,始终如一地提供超过顾客期望的价值;三,培养公司的独立决策能力。

沃尔玛公司的配送系统,即使不易控制而且耗费巨大,但它是一个整体系统,一方面能够及时保证货架充足,一方面也会尽力使存货量降到最低。关键是牢牢把握住顾客的需求趋势,极力迎合顾客的需要,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顾客。

就这样,凭借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沃尔玛始终使自己的商品保持了高质量、低价位,不仅赢得了顾客的青睐,也使其可以拥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与特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开办超市的地理位置

调查地理位置调查的主要目的首先了解优良地理位置的基本三个条件是否具备。三条件是:

(1)开店十年以上持续经营能力如何?是否具有前瞻性、可持续经营十年以上;(2)足够的集客能力;(3)进出容易的超市腹地(卖场有停车场);其次确定立地条件的三要素是否具备。三要素是:

(1)户数、人口数的支持--至少支持一家店的人口数。

(2)道路、交通工具--可抵达店铺购物的方法。

(3)卖场面积大小--吸引顾客的能力。

然后估算营业额是否准确度高、误差小。

最后确定经营计划拟定的依据,这是最后的决策。卖场的投资多少,会影响损益平衡点、营业额及回收年限。同一立地条件也会因不同的投资策略,影响日后的经营成本,故需有立地调查结论,而后再有经营计划,并以此为开店的根据。

调查的基本种类我们先介绍一下预备调查。

虽然立地调查作业非常重要,但它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效果。所以初期应先从地图或政府公布的资料中加以筛选立地的过程称为预备调查。

预备调查时,收集的资料至少应有下列几种:

(1)某预定地区的人口数、住户数资料。

(2)都市计划、都市建设指定用图。

(3)竞争店分布图。

(4)竞争店或未来大型店的预定计划。

(5)竞争店销售实绩。

人口数、户数应与行政区划状况配合,但同时应预测3~5年后的人口变化。

都市计划、交通建设图是预测将来环境变化的主要资料,特别是人口增加快速的都市市郊、新兴住宅、大型社区等,可说是超市业者的最大目标。

竞争店分布状况可从超市协会或零售杂志取得,也可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本地或相邻区域是不是有竞争店。

然后再将上述资料,做成竞争店分布图,方法如下:

(1)以1/10000比例地图,标记人口数、户数。

(2)以预定位置为中心,半径500米、1000米,若是大型店也可以2000米、3000米为半径划圆,并在圆圈内把调查过竞争店的点予以标示,并标出面积。

最后要确认将来环境变化的因素,尤其应注意下列几点,因为这些因素会造成销售占有率的成长、衰退或阻碍。

(1)人口数、户数是否有大幅度变化的可能性。例如:空地的延伸、大量住宅的兴建等,若属新盖完成的住宅区,应了解何时搬入住户、住满。

(2)交通建设体系是否有大幅度变化的可能。例如:快递系统的通过、巷道的打通、道路拓宽、河道上搭桥等等。

(3)竞争店特别是比本店大2倍以上的大型店,是否在重要地点有设立的可能。

进行上述调查了解时,应掌握详尽和准确资料,加以整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变化是何时结束、影响多长时间,最后再根据这些资料,决定提前或延后开店时间。

接下来介绍现地调查。

现地调查作业相当困难,可先假定商圈范围,在范围内收集所需资料。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点:

(1)交通道路网确认:对于某地区人们日常道路交通作流量调查。

(2)竞争店调查确认:对某地区内超市店数多少予以了解,来明确本店可达到多少商圈市场占有率,有什么样的销售效果。

(3)消费者调查:本调查是所有调查最耗费时间、资金的工作,执行起来也最为困难,并易为一般人所疏忽。但是这项调查绝对不能省略,因为可从中获得许多消费者情报,而且店铺差别化的启示也来自于此项调查。

4.商圈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商圈形态商圈形态的了解是进行商圈分析的基础,一般而言,商圈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

(1)商业区。商业店铺的集中区,其特色是商圈大,流动人口多、热闹、各种商店林立。其消费习性快捷、时尚、娱乐、冲动购买及消费金额比较高等。

(2)住宅区。该区户数多,至少须有1000户以上。住宅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者群稳定,便利性、亲切感、家庭用品购买率高等。

(3)文教区。该区附近有大、中、小学校等。文教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群以学生居多、消费金额普遍不高、休闲食品、文教用品购买率高等。

(4)办公区。该区为办公大楼林立。办公区的消费习性为便利性、外出用餐人口多、消费水准较高等。

(5)混合区。住商混合、住教混合。混合区具备单一商圈形态的消费特色,属多元化的消费习性。

商圈的确定以现在商店圈的大小、形状和特征可以较为精确地确定。在国外,一般用信用证和支票购物,可由此查知顾客的地址、购物频率、购物数量等情况,国内可以通过售后服务登记、顾客意向征询、赠券等形式搜集有关顾客居住地点的资料,进而划定商圈。

但是对于一家尚未设立的连锁店铺而言,由于缺乏商圈统计的基本资料,当然谈不上顾客的支持程度了。因此是从事商圈设定的考虑时,可以针对设店地区居民的生活形态及具有关连性的因素为出发点,并配合每天人口的流动情形,深入探讨该地区人口集中的原因,以及其流动的范围,以此作为基本资料来从事商圈的设定。

尤其是一家大规模的连锁经营企业,其商圈的设定并不像一般小型商店是徒步商圈,可能顾客会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来,因此其商圈乃属于特性商圈,所以对于设店地区内工作、学习的人的流动性、购物者的流动性、城市规划、人口分布、公路建设、公共交通等均要加以观察,并配合各有关的调查资料,运用趋势分析进行商圈设定。

商圈分析的内容与步骤商圈分析的内容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人口规模及特征:人口总量和密度;年龄分布;平均教育水平;拥有住房的居民百分比;总的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职业分布;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到城市购买商品的领近农村地区顾客数量和收入水平。

(2)劳动力保障:管理层的学历、工资水平;管理培训人员的学历、工资水平;普通员工的学历与工资水平。

(3)供货来源:运输成本;运输与供货时间;制造商和批发商数目;可获得性与可靠性。

(4)促销:媒体的可联系性与传播频率;成本与经费情况。

(5)经济情况:主导产业;多角化程度;项目增长;免除经济和季节性波动的自由度。

(6)竞争情况:现有竞争者的经营形式、位置、数量、规模、营业额、营业方针、经营风格、经营商品、服务对象;所有竞争者的优势与弱点分析;竞争的短期与长期变动;饱和程度。

(7)商店区位的可获得性:区位的类型与数目;交通运输便利情况、车站的性质、交通网络状况、搬运状况、上下车旅客的数量和质量;自建与租借店铺的机会大小;城市规划;规定开店的主要区域以及哪些区域应避免开店;成本。

(8)法规:税收;经营执照;营业限制;最低工资法;规划限制。

(9)其他:租金;投资的最高金额;必要的停车条件等。

下面对上述内容作一具体分析。

先看人口特征分析。关于商圈内的人口规模、家庭数目、收入分配、教育水平和年龄分布等情况可从政府的人口普查、购买力调查、年度统计等资料中获知。可从商业或消费统计公告中查到特定商品的零售额、有效购买收入、总的零售额等资料。

再看竞争分析。在作商圈内竞争分析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现在商店的数量,现有商店的规模分布,新店开张率,所有商店的优势与弱点,短期和长期变动以及饱和情况等。任何一个商圈都会处于商店过少、过多和饱和三种情况。商店过少的商圈内只有很少的商店提供满足商圈内消费者需求的特定产品与服务;商店过多的商圈,有太多的商店销售特定的产品与服务,以致每家商店都得不到相应的投资回报;一个饱和的商圈商店数目恰好满足商圈内人口对特定产品与服务的需要。饱和指数表明一个商圈所能支持的商店不可能超过一个固定数量,饱和指数可由公式求得。

IRS=CXRE/RF式中IRS--商业圈的零售饱和指数;C--商业圈内的潜在顾客数目;RE--商圈内消费者人均零售支出;RF--商圈内商店的营业面积。

假设在商圈内有10万个家庭,每周在食品中支出25元人民币,共有15个店铺在商圈内,共有144000平方米销售面积。则该商圈的饱和指数为……IRS=100000X25/144000=17.36/m2这一数字越大,则意味着该商圈饱和度越低;该数字越小,则意味着该商圈内的饱和度越高。在不同的商圈中,应选择零售饱和指数较高的商圈开店。

第三是对商圈内经济状况的分析。如果商圈内经济很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则零售市场也会增长;如果商圈内产业多角化,则零售市场一般不会因对某产品市场需求的波动而发生相应波动;如果商圈内居民多从事同一行业,则该行业波动会对居民购买力产生相应影响,商店营业额也会相应受影响,因此要选择行业多样化的商圈开业。

商圈分析的步骤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是确定资料来源,包括销售记录分析、信用证交易分析、邮政编分析、调查等。

第二步是确定调查的内容,包括购物频率、平均购买数量、顾客集中程度。

第三步是对商业圈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确定。

第四步是确定商圈内居民人口特征的资料来源。

第五步是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是否在商圈内营业。

最后要确定商店的区域、地点和业态等。

5.超市商圈设定

商圈的组合种类一般而言,超市的商圈可分为中小商圈、大商圈、超大商圈3种:

1.中小商圈约500~1500米,顾客以徒步或自行车可达,以出售便利商品、生活必需品为主。

2.商圈约5000米,顾客来店以坐车较多,而且大多数以购物为目的,大部分是以出售日常选购为主。

3.超大商圈是指高速公路或捷运系统所形成的广大商圈,主要出售特殊特殊器材。

商圈的设定方法在实际动作中,超市主要可以通过实施来店顾客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设定商圈。

首先确定顾客调查的主要项目:

(1)地址;(2)到店频率(次/周、次/月);(3)大型店利用频度。(4)竞争店利用频度。

然后将约100~150份问卷所收集的住址在地图上标示一线即使商圈的范围自然展现。

商圈确认后,利用住户资料算出户数。

用户数乘以每月生活费用支出(食品、饮料及日用百货),即为一家超市店铺营业额。

商圈的范围一般可按销售额与市场占有率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商圈,市场占有率在30%。上,占本店销售额的75%。第二商圈:市场占有率在10%。上,占本让销售总额的25%。第三商圈:市场占有率在5%。上,占本店销售额的5%。

超市商圈营业的计算超市营业额外负担的估算应考虑商圈范围内常住居民的购买量、商圈范围企事业单位的购买量、流动顾客群的购买量、超级市场的商圈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

假定商圈内常住居民食杂品的每月购买量,第一商圈为1000元X1000户=100万元,第二商圈为1000元X2000户=200万元,第三商圈为1000元X3000户=300万元,假定商圈内流动顾客群食杂品的购买量每月为120元,假定商圈内企事业单位食杂品的购买量每月为180元,假定某超市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第一商圈30%。第二商圈10%。第三商圈5%。企事业单位及流动顾客群各10%。可推算出超市销售额:

第一商圈:100万元X30%。30万元;第二商圈:200万元X10%。20万元;第三商圈:300万元X5%。15万元;企事业单位:180万元X10%。18万元;流动顾客群:120万元X10%。10万元;总销售额:30万元+20万元+15万元+18万元+12万元=95万元超市商圈的特征首先从业态比较看,超级市场商圈偏小。

超市奉行小商圈主义,地处社区或居民区,商圈人口7万~12万人;以经营食品为主的超级市场的商圈更小,商圈人口为35~5万人。据对某地区的调查,人们对肉、鱼、蔬菜、水果的经常性购物距离步行2公里,而服装、化妆品、家具、耐用消费品为4~5公里。

其次从超市本身来看,商圈范围不同。

超级市场由于所处位置、规模大小、购物出行方式及购物频率的不同,有不同的商圈范围,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超级市场所处位置不同,商圈范围不同。从一般情况看,位于都市中的超级市场商圈要大大小小位于城郊的超级市场的商圈范围。

6.超市选址的原则和程序

超市选址的原则首先是方便顾客购物原则。

满足顾客需求的是超市经营的宗旨,因此超市位置的确定,必须首先考虑方便顾客购物,为此超市要符合以下条件:

(1)交通便利。车站附近,是过往乘客的集中地段,人群流动性强,流动量大。如果是几个车站交汇点,则该地段的商业价值更高。超市开业之地如选择在这类地区就能给顾客提供便利购物的条件。

(2)靠近人群聚集的场所,可方便顾客随机购物,如影响剧院、商业街、公园名胜、娱乐、旅游地区等,这种地方可以使顾客享受购物、休闲、娱乐、旅游等多种服务的便利,是超市开业的最佳地点选择。但此种地段属经商的黄金之地,寸土寸金,地价高费用大,竞争性也强。因而虽然商业效益好,但并非适合所有超市经营,一般只适合大型综合超市或有鲜明个性的专业商店的发展。

(3)人口居住稠密区或机关单位集中的地区。由于这类地段人口密度大,且距离较近,顾客购物省时省力比较方便。商店地址如选在这类地段,会对顾客有较大吸引力,很容易培养忠实消费者教员。

(4)符合客流规律和流向的人群集散地段。这类地段适应顾客的生活习惯,自然形成“市场”,所以能够进入超市购物的顾客人数多,客流量大。

其次要有利于超市开拓发展。

超市选址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经营的成功,因此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如何便利经营:

(1)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以利企业长期发展。超市选址时不仅要分析当前的市场形势;而且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是不是有利扩充规模,如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并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开拓市场。

(2)有利于形成综合服务功能,发挥特色。不同行业的商业网点设置,对地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超市在选址时,必须综合考虑行业特点,消费心理及消费者行为等因素,谨慎地确定网点所在地点。尤其是大型百货类综合超市更应综合地全面地考虑该区域和各种商业服务的功能,以求得多功能综合配套,从而创立本企业的特色和优势,树立本企业的形象。

(3)有利于合理组织商品运送。超市选址不仅要注意规模,而且要追求规模效益。发展现代商业,要求集中进货、集中供货、统一运送,这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因此在超市位置的选择上应尽可能地靠近运输线,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及时组织货物的采购与供应,确保经营活动的正确进行。

最后要有利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衡量超市位置选择的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企业经营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网点地理位置的选择一定要有利于经营,才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的取得。

超市选址的程序选择超市位置,一般可按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1)选择区域、方位选择超市店址,先要找出目标市场、找准服务对象,然后再根据目标市场、服务对象选择店址设置的区域。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档次,测算企业投资回收率,在此基础上认真加以选择,确定方位。

(2)制图--找出最佳位置在确定店址后,应绘制出该区域的简图,并标出该地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包括竞争对手和互补超市,还应标出现有商事结构、客流集中地段、客流量和客流走向、交通路线等,以保证店址决策的正确性。

(3)市场调查在超市店址基本区域方位确定后,必须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论证选址决策的准确性。

在市场调查过程中,应注意将调查对象分类统计,并对调查时间和内容进行必要的抽样调查,以保证调查资料的可靠性。

7.选择最佳位置的策略

选择超市最佳位置时,既要进行定性分析,又要进行定量测算,是一件复杂而又耗费精力的事情,要做好选址工作需要制定多种有效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地理位置细分策略。

地理位置细分的策略是指对气候、地势、用地形式及道路关联程度等地理条件进行细微分析后,对超市位置做出选择的策略。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细分:

首先考虑超市选址与路面、地势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超市选址都要考虑所选位置的道路及路面地势情况,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商店的建筑结构和客流量。通常,商店地面应与道路处在一个水平面上,这样有利于顾客出入店堂,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在实际选址过程中,路面地势较好的地段地价都是很高,商家在选择位置时竞争也很激烈,所以在有些情况下,商家不得不将超市位置选择在坡路上或路面与商店地面的高度相差很多的地段上。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考虑超市的入口、门面、阶梯、招牌的设计等,一定要方便顾客,并引入注目。

如果商店位置不得不设在空间,比如二、三层楼上,则应使入口处的楼梯设计位置尽量在建筑物的表面,而不能在店内,应对楼梯加以装潢,如以电动滚梯代替楼梯、外罩玻璃罩等,外观既要美观又要醒目,具有吸引力。

然后考虑超市选址与地形的关系。地形、地貌对商店位置的选择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1)方位情况。方位是指超市坐落的方向位置,以正门的朝向为标志。方位的选择与超市所处地区气候条件直接相关,如:风向、日照均对店面的朝向有很大影响。以我国北方城市为例,通常以北为上,所以一般商业建筑物坐北朝南是最理想的地理方位。

(2)走向情况。走向是指在超市所选位置顾客流动的方向。比如我国的交通管理制度人流、车流均靠右行驶,所以人们普遍养成右行习惯,超市在选择地理位置进口时应以右为上。如超市所在地的道路如果是东西走向的街道,而客流又主要从东边来时,则以东北路口为最佳方位;如果道路是南北走向,客流主要是从南向北流动时,则以东南路口为最佳位置。

(3)交叉路口情况。交叉路口一般是指十字路口和三叉路口。一般来说在这种交接地,超市建筑的能见度大,但在选择十字路口的哪一侧时,则要认真考察道路两侧,通常要对每侧的交通流向及流量进行较准确的调查,应选择流量最大的街面作为超市的最佳位置和店面的朝向。如果是三叉路口,最好将超市设在三叉路口的正面,这样店面最显眼;但如果是丁字路口,则将超市设在路口的“转角”处,效果更佳。

第二种策略是潜在商业价值评估策略。

潜在商业价值评估的是指对拟选开业的超市位置的未来商业发展潜力的分析与评价。评价超市位置的优劣时,既要分析现时的情况,又要对未来的商业价值进行评估,这是因为一块现时看好的超市位置,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可能会由热变冷,而一些以往不引人注目的地段,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繁华闹市。如北京这样的古老城市,原来僻静的城外街道现在也车水马龙;十分热闹,构成生意兴旺的新商业街,而昔日远近闻名的传统商业街,比如前门大栅栏,虽然位于市中心区,也随形势的变迁逐渐失去了往日光彩。因此;新超市在选址时,应更重视潜在商业价值的评估。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1)拟选的超市地址在城区规划中的位置及其商业价值

(2)是否靠近大型机关、单位、工矿企业

(3)未来人口增加的速度、规模及其购买力提高度

(4)是否有“集约效应”,即超市建设

如果选在商业中心区,虽然使企业面对多个竞争对手,但因众多商家云集在一条街上,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购物,从而产生商业集约效应。所以“成行成市”的商业街,也是企业选择位置需重点考虑的目标。

第三种策略是出奇制胜策略。

超市选址时既需要科学考虑分析,同时又应该将它看成一种艺术。经营者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市场缝隙,用出奇制胜的策略,与众不同的眼光来选择超市位置,常常会得到别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全美洲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联合超市的总经理萨姆·沃尔就是采用“人弃我取”的反向操作策略,把大型折价超市迁到不被一般商家重视的乡村和小城镇去。因为那里的市场尚未被开发,有很大潜力,同时又可回避城区商业日益激烈的竞争。

再比如新加坡着名华商董俊竞创建“诗家董”百货集团,在超市选址问题上,力排众议,选择一块人们普遍认为风水不好又面对坟场的乌节路地段作店址。后来这块地方很快成为商家云集之地和世界上租金最昂贵的地段之一,“诗家董”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董俊竞之所以不信风水选这块地作店址,主要是注意到每天都有不少外国人通过乌节路到城里去,乌节路有可能发展为交通要道。

第四种策略是专家咨询策略。

对于较大型商业的投资来说超市位置的选择是重要战略决策。为避免重大损失,经营者应聘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对所选择的超市位置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如对交通流量、人口与消费状况、竞争对手等情况逐一摸底分析,综合评价优劣,再做出选择,使超市地址的选择具有科学性。

8.不同类型超市选址的理想地点

大型超市(2500平方米以上)选址的理想地点是哪里?

大型超市一般选址于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商业区,顾客流量大,购买频率高,有利于实现超市低价格、大销量的营销策略。一般应配备大型的停车场,还必须配备自行车和摩托车存车处。

中型超市(400-2500平方米)选址的理想地点是哪里?

中型超市的店址一般选在都市中小型的商业区,距离居民区只有步行1小时或驾车5分钟左右的距离,还配有停车场及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停车位。

小型超市(120-400平方米)选址的理想地点是哪里?

小型超市的店址一般设在居民聚集或小型商业区,顾客步行10分钟,乘或骑车几分钟就可到达。

一天午餐过后,怀特决定带小刘去旗下一家新开业的超市巡视一下。“小刘,今天我要去新开业的超市检查工作,你也来吧,”“太棒了!”小刘很高兴的答应了。“我们这次主要去看一下这家超市的店面设计,装修和商品陈列。对超市来说,形象问题对经营业绩可是有重要影响吗。”怀特对小刘说。“好的。”小刘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你知道吗?在购物环境中,每一个影响顾客购物的环节、与顾客发生关系的每一个职工的行为都影响着企业的形象。你要认真地观察体会。”

9.超市营销战略的创新

营销战略对企业至关重要,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思维将把企业引向光明之路。近几年,营销战略思维创新不断,这些新思维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对营销问题的新见解,把握这些新的营销战略思维,指导企业面对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争取顾客,赢得竞争优势,击败竞争者,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互动营销

互动式营销,指企业应该想方设法向消费者提供比功能性利益更多的好处,把营销活动延伸到产品的过程之前、之中、之后,并在各个层面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培养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一方面应使消费者在互动过程中培养品牌体验、提高品牌忠诚度,另一方面,企业也应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更深刻地了解顾客和市场。

互动式营销要求企业在三大方面与消费者进行交互式活动。这些利益包括传统的功能性利益、流程上的利益和关系上的利益。功能性利益,指的是产品及其性能、特点、质量、价格等,营销者应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在产品开发、定价及宣传沟通等多方面充分采纳消费者的意见。流程上的利益,是指消费者从开始考虑购买产品、具体购买、消费、售后服务,一直到重复购买的整个过程中所享受的利益。关系上的利益,是指消费者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享受的利益。它包括消费者长久以来良好的产品体验、企业基于个人化服务为消费者带来的额外价值、消费者通过与企业分享信息所获得的好处、以及不同的忠诚度计划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等。

供应商营销

超市经营的全部商品都是由总部负责购进的,总部购货时应看到供货商的产品质量可能参差不齐,主要的供应商会因价格竞争过度而退出竞争等。因此,超市总部应倾向于把供应商看作合作伙伴,开展供应商营销,即做到用严格的资格标准选择优秀的供应商。这些资格标准包括供应商的技术水平、财务状况、创新能力、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商业信誉等。要积极争取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声誉好、质量高、品牌亮、企业形象佳的供应商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内部营销又称为职员营销,现代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经营宗旨应使职员、顾客等一切与本企业关系紧密相连的人满意,而首要的是让职员满意。内部营销要求企业通过种种途径,如用培训等活动来提高职员的连锁经营意识、工作技能、服务水平,增强其敏感性及与顾客融洽相处的自觉性和艺术性:还要求领导者要善于搞好与职员的沟通,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重视并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传媒营销

超市应善于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对传播媒介开展营销活动,传媒营销的目的在于鼓励传媒做有利的宣传,尽量淡化或消除不利的宣传。因此,连锁企业要建立并很好地启动公关机构,应使公关机构与广大传播媒介的有关人士建立良好的关系。

网络营销

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连网络超越时空,为企业带来新的契机。所谓网络营销战略,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资源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战略思想。

网络营销,不受时空限制,24小时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网络营销,图文并茂,展示商品的原型。网络储存与传递信息的数量和准确度,远远超过其他媒体。同时,网络营销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更新产品和调整优势。网络营销的交易成本约为传统营销成本的1/10,是企业更具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网络营销战略的优势还在于使企业将产品说明、顾客意见、广告、公共关系、顾客服务等各种营销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一对一的双向互动沟通,真正达到营销组合所追求的综合效果。

大众营销所谓大众营销,通俗地说,就是企业对社会教育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公益性事业部门或对广大潜在消费者进行资助和友善的举措,是长期增强企业形象力的一种谋略。连锁企业拥有众多网点,更应策划实施一些大手笔的大众营销活动。这会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使连锁店各分店从中受益,企业的美誉度亦会大大上扬,尤其在拥有网点的地点。

感觉营销

随着物质产品的过剩与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感觉”变成一种新的商品,感觉价值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核心价值的一部分,甚至有些已经发展成为最关键的价值。“感觉消费”也开始席卷全球产业。在感觉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产业标准的时候,特别是感觉成为核心消费价值的时候,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发现:未来竞争的关键战场,是感觉。因此,感觉营销也成为了企业制胜的武器。

感觉营销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1)必须认识到感觉无处不在,必须从战略上重视感觉营销与感觉设计;

(2)必须认识到不同消费群体的感觉是有差异的,必须学会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进行认真的市场细分,了解消费者感觉的核心与基础,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感觉设计;

(3)设计感觉需要把握清楚感觉的种类,根据消费需要,进行设计;

(4)要积极塑造消费者亲身参与体验的感觉。

整合营销整合营销战略,又称“整合营销传播”,其英文是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整合营销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宣传实现低成本策略化与高强冲击力的要求,形成促销高潮。

整合营销的基本想法很类似现代战争,它围绕基本促销目标,将一切促销工具与活动一体化,打一场总体战,如同现代战争将空军(广告)、战略导弹(有冲击力的社会公关活动)、地面部队(现场促销与直销)、基本武器(产品与包装)等一切消费者能够受到的武器整合为一体,把企业的价值形象与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达给消费者。 hwj9W6qTAM+y6wOwMxwVlZQPjPdI9heSCwJK6yzQXd7A+HL0DMXIVihNomchVE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