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作为决定地位

靠作为赢得一席之地

如今大学生、硕士生遍地走,博士也是一抓一大把,到处是人才,就职竞争愈演愈激烈。在这种形势之下,在一家稍有点影响力单位和略有知名度的组织里找到赖以容身的一席之地,就已很不容易,在短期内晋升到一个较高的地位上去就更是难上加难。

到底靠什么谋得自己心仪的职位,能在短时期内脱颖而出、不断晋升到更高的位子上去呢?

有人说,靠学历,有一张金光闪闪的学位证书就一切OK;

有人说,靠关系,只要“朝”里有人,就好做“官”;

有人说,靠口才,只要应聘时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领导就会“龙颜大开”;

还有人说,靠拍马溜须,把上司忽悠“晕”了,自然会受到重用。

然而,实践证明,这些东西在今天似乎效用不大了。其实,更多时候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少说一点,多做一点,靠实实在在的作为更有着落。

2006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蔡玳求职之途一直坎坷。

在几次求职碰壁后,蔡玳经反复思考,认识到阻碍自己求职的东西是没有在其他单位做出过出色业绩,所以没有办法向招聘方证实自己的能力。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蔡玳调整了自己的求职策略:那就是在3个月试用期期间内不要任何报酬!她知道,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吸引招聘者的目光,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干,有所作为,就会为自己的事业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当蔡玳又一次走进人才市场时,她直接找到了国内一家很有名的大企业的人事部经理,递上了自己的简历和相关资料。经理看完之后习惯性地询问蔡玳在待遇方面的要求,蔡玳告诉他,她对待遇没有任何要求,在试用期内可以不要任何薪酬,只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检验自己能力的机会。

在人事部经理接待过的应聘者中,像蔡玳这种情况的还是第一次。所以很不无惊讶地问:“不要薪酬,为什么呢?”

因为我想争取到在贵单位工作的机会,可是以我现在的资历来看,这个希望并不大,因为我的工作经验比较少,我拿不出以往的成功业绩来使你们信服。所以,我要用我的薪酬作赌注,然后用这个机会,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业绩来,用事实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

人事部经理很满意地说:“好吧,你被录用了,但并不是因为你不要报酬,而是因为你的勇气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上班后,蔡玳被安排做了一个业务经理的助手,从事类似于秘书一样的工作。她经常加班加点地让自己超额完成任务,渐渐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赞许。

有一次,单位派出包括业务经理在内的几名业务骨干去和一家大型外资企业洽谈合作项目,由于这家外资企业非常有名,所以,单位上下所有人都非常紧张。虽然蔡玳并没有参加这次洽谈,但她还是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这家公司的详细资料,整理出了数万字的关于这家外企的最新报告。

也就在第二天,业务经理传真过来,急切地要一份关于该外企的最新、最详细、最全面的资料。半小时之后,蔡玳就把资料全部传真了过去。“你做得太好了!”业务经理说。

与外商的谈判非常成功,蔡玳的那份资料起了关键的作用。为此,领导在例会上专门表扬了她,给她发了数额不菲的奖金,并当场宣布免掉她的试用期。

2007年初,蔡玳业绩斐然,已被晋升为这家大型电子公司的部门经理了。

就算凭面试时的良好形象有幸进入了某个单位,赢得“试用期”的机会,但如果没有作为,拿不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其实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对招聘来的部分员工“试后不用”的根本原因。

即使“试用期”过关,但在工作中没有大的作为,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建树,也很难晋升到一个较高的职位上去;不但不能晋升,而且会面临着随时被解雇的危险。

太多太多的事例昭示:在当今的机关单位和企业组织里,要想赢得一席之地,要想脱颖而出、身居高位,必须靠拿得出、看得见的作为。作为和业绩是“硬件”,没有这一“硬件”,靠其他的一切都行不通、吃不开。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体制的僵化,一个人只要跨入机关单位,跨入国有企业,就有“铁饭碗”作保障,几乎和进“养老院”差不多,“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日子过得也优哉游哉。

而今世道早变,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铁饭碗”早已被打破,没有作为者,恐怕连个“泥饭碗”也捞不到;而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别人就会抢着给你“金饭碗”,让你坐上等位子、“头把交椅”。

计划经济时代还有一大现象,就是要爬上一个较高的位子,没有作为不要紧,只要熬出时间、有资历就行;没有业绩不要紧,只要博得上司“欢心”、有关系就行。

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打破了这种论资历排辈、任人唯亲的格局。一个人不作为、业绩平庸,混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面临下岗和失业的危险;也没有几个领导者会凭一己之好恶,唯亲是用,把平庸无为者推上重要位子,而拿组织的前途命运开玩笑。

总之,在当今时代,“铁饭碗”没了,资历靠不住,关系靠不住,拍马溜须更靠不住,靠得住的是真本事,是业绩,是大有所为。有作为,就有施展才干的一席之地;有大的作为,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位不等于地位

我是硕士学位,理应坐在那个位子上!”

我重点大学本科生,凭什么受他这样一个连高中都没毕业的人领导!”

……

在当今的职场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牢骚,有些学士、硕士,甚至博士、“海归”,深为自己怀中揣的金光闪闪的学位证书惋惜,为自己不被任用到一个重要的位子上而鸣不平。在这些人看来,“学位”与“位子”是成比例的,高学位者理应一进组织就占据一个高位子,低学历、无学历者,永远应该沉沦于“下位”。

按照这些人的这套理论,那么,连初中都未读完的李嘉诚就不应该成为“华人首富”,勤杂工出身没有进过正规大学的吴士宏就不应该成为“打工皇后”,大学创业的比尔·盖茨没有资格做“微软”总裁。甚至只有中师学历的毛泽东也无法登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位子。

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李嘉诚、吴士宏靠自己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能力,靠自己在工作中杰出的作为,从最底层冲到了最高位。

毛泽东到湖南师范入学时已经21岁,毕业时都25岁了。他在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成绩,文、史两科极佳,但他不喜欢学、没下工夫学的科目则极糟,如数学、物理、英语、静物写生等课程,都得过极差的成绩。师范毕业后,毛泽东北上北京,经人介绍到北大图书馆当了名小职员。他后来回忆说:“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把我当人看待。”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前,一直备受排挤。在当时的党内,毛泽东的学历、资历和社会影响,都远远赶不上陈独秀、王明、博古、张国焘等人。

但是,毛泽东靠他在实践中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靠在任何一所大学里都学不到的综合能力,更是靠自己惊世骇俗的大作为,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应试教育遭到当今许多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应试教育的危害之一就是造就了一批高学位低能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这些人手中的学位是一流的,对付考试很有一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低下,当然在工作实践中难有作为。

深圳市的某机关同时招了一位“海归”和一位普通本科生,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让他俩各写一份总结报告。

那位学位较低的本科生报告书写得有条不紊,思路清晰,语言简洁,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领导看后大悦。

然而,让领导大跌眼镜的是那位“海归”,不知是哪根神经出了问题,简短的小结报告书竟然被他写成了一篇论文。不说内容是否全面,单那长长八页纸就让人吓了一跳,惊得领导一愣!众人也陷入了疑问:他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其实领导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考查他们的真正能力,以物色一位办公室秘书。结果这一诱人的位子与那位学位很高的“海归”无缘,而学位较低的本科生成了合适的人选。

学位只是指你受教育的程度,但不代表你的能力,更不代表你未来的作为。决定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的,不是学位的高低,而是真枪实弹解决难题的能力,是你实实在在的作为,是你为本单位本部门所做出的贡献,是你能为组织创造的效益。在当今这个学位、文凭漫天飞的时代,这几乎成为许多组织和机构的领导者提拔人才的共识。

天津市的某所四星级酒店,2005年末同时招了两个年轻人。这两个年轻人年龄虽然相仿,但学位却相去甚远:一位是硕士,一位是高中毕业生。但到2007年初,高中毕业生被任命为前台经理,而那位“硕士”先生早在半年前就被“炒”掉了。

有人觉得很纳闷,便向酒店的总裁请教个中奥秘。总裁说:“组织用人有两点:第一,能迅速带来效益;第二,能踏踏实实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对一个饭店来说,就是看你有没有招揽客源的能力……这要看你的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办事能力、统筹安排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外语会话能力。而这些在档案袋里是看不出来的,在学位证书上也是看不出来的。”

英雄所见略同。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的董事长和执行主管之一理查德·芝罗也说:“仅有聪明是不能把任何人带到理想的职位的。”

当然,如果你有很高的学位,是一件好事,和比你学位低的人比较起来,你有一个高起点;如果再加上你的努力、你的作为,那么很容易节节晋升。但是如果躺在学位上睡大觉,认为学位决定一切,不注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拼搏,不作为,就不会有任何地位。

多点作为,多次机会

在市场经济时代,“等价原则”处处被遵循,即你付给我一元钱,我给你一元钱的货;你付给我一千元,我给一千元的货。如果你给我一千元,我付给你一千五百元的货,我就“吃亏”。

许多人在工作中也严格地按“等价原则”办事:我给组织工作,我付出一分劳动,就应获得相应的报酬;组织付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做多少工作;我多干一点工作,就应立竿见影多一份报酬。

就“等价原则”的本身而言,这种人的想法天经地义,一点没错。但是,为什么同在一家单位,同处一级,同在一个办公室,干着差不多的工作,某人某一天突然被晋升,拥有更高的地位,拿着更高的薪水;而有的人被降到更低的地位,甚至还被降了薪水呢?

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前者不太计较“等价原则”,他们平时多做了一点点,正由于比后者多出来的这一点点的作为,为自己赢得了晋升到更高地位的机会。

2007年12月,国内某出版社的发行部主任带领一支队伍参加某国际图书博览会。

在开展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展位设计和布置、图书排列、资料整理和分装等,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可发行部主任带去的大多数人,一到下班时间,就溜回宾馆去了,或者逛大街去了。

发行部主任要求他们加加班,他们竟然说:“没加班工资,凭什么干啊!”

在博览会开幕的前一天,出版社社长亲自来到展场,检查展场的布置情况。

到达展场,已经是凌晨一点,让出版社社长感动的是,发行部主任和一名发行人员正挥汗如雨地为展场地面打蜡。

社长指着那个人问发行部主任:“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留下来工作的吗?”

发行部主任说:“他叫尤为,是主动留下来工作的,在他留下来时,其他发行人员一个劲地嘲笑他:傻瓜,你卖什么命啊,领导不在这里,你累死老板也不会看到啊!还不如回宾馆美美地睡上一觉!”

社长听了这番话没吭声,只是招呼他的秘书和其他几名随行人员加入到劳动中去。

但是博览会结束后,一回到出版社,社长就降级使用了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将与发行部主任一同打扫卫生的那名普通员工尤为提拔为以广东为中心的南方市场区域主管。

在工作中,你所获取的,不仅仅是工资,更重要的是晋升的机会。真正聪明的人绝不会时时刻刻在脑子里计算自己所得的报酬。他们更愿意多一点作为,愿意多付出一些。这些人,在斤斤计较“等价原则”的人看来,无疑是太傻、太吃亏。但“太傻”的人,往往顺利晋升,吃小亏的人从来不会吃大亏。从来不肯吃小亏的人,却往往要吃大亏--占得一时的便宜,偷得一时之闲,却丧失了大好的向高位晋升的机会!

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员工,在他们主动多做出一点的时候,在他们默默吃亏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被领导看到。但他们长期这样主动地比别人多一点作为,总有被看到的时候。

同理,那些多点作为就“叫屈”的人,那些偷奸耍滑的人,也不是每次都被上司看到,但总有被看到的时候;只要被看到一次,这样的人向更高地位攀升的路就堵死了,甚至会面临被“炒”的厄运。

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离领导太远,再多一些作为也始终没有被他看到。不过别担心,乐于多一点点作为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欢迎,这个领导看不到,也许另一个“贵人”就会看到。

在很多时候,多点作为,命运就会改变。因为多做一点就多一次机会,如果你每天多做一点,那么你就每天都面临着更多的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事实上,在工作与报酬的平衡关系上,一个乐于比别人多一点作为的人永远也不会吃亏。今天,你多付出了一份劳动,你多做了一点作为,可能你没有得到一份回报。但在明天,你一定能得到超额的回报。除了薪金回报外,你还得到能力和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你会为自己赢得更高的地位。

说到底,“等价原则”从来没有被否定,回报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关键在于你自己的作为!

业绩才是硬道理

铁人”王进喜曾被树立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楷模,被多次评为劳动模范,多次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即使到了今天,他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仍然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

那么,他靠的是什么呢?他靠的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的让常人难以想象的业绩,靠的是那惊天动地的大作为。

王进喜是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当上了国营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的石油工人、副司钻。1956年升任1259钻井队队长,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中国的钻井技术还很落后,他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钻透祁连山,玉门关上立标杆”的口号。

1958年,他领导1259钻井队创造了月钻井5000米的全国纪录,成为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荣获“卫星井队”红旗,被命名为“钢铁井队”。

1960年,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59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来到大庆,王进喜看到天南海北前来参加会战的几万名战友,看到铁路沿线摆了几十里长的堆积如山的设备器材,看到就要开发的一望无边的大油田,浑身充满了力量。

3月的大庆,朔风呼号,滴水成冰,由于会战上得很猛,几十万人一下子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大荒原上,一时出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

为了战胜困难,大庆油田党委组织会战职工召开了动员大会,工人们纷纷表示决心,要克服困难,拿下大油田。王进喜说:“我们工人阶级,就是要有这样的雄心,现在我们吃点苦、流点汗,为的是迅速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只要国家有了油,咱们石油工人再苦再累也高兴。”

这时候,钻机还没有运到,钻井队天天派人到车站去等。王进喜更是坐不住,睡不稳,为做好开钻准备而到处调查访问,了解地层情况。没过几天,钻机到了,但是吊车、拖拉机不够用,几十吨重的钻机躺在火车上卸不下来。大家都很着急,王进喜说:“没有吊车,咱们有人在。毛主席不是说人是最可宝贵的吗?只要有人在,咱们就有办法把钻机卸下来。”

全队的工人们被队长那冲天的干劲和激情所鼓舞,“上呀”,一声呐喊,大家行动起来,从清晨一直干到太阳偏西,硬是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把钻机从火车上卸了下来,运到井场。接着,他们又花了3天3夜的时间,把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耸立在大荒原上。这就是大庆油田石油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

可是,要开钻,没有水不行。当时,水管还没安好。王进喜对大家说:“咱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人建议用盆端水,有人不同意,说:“你们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的?”王进喜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我们国家!”他带领着工人们与井场附近的群众一起,硬是用桶挑、用盆端,奇迹般地运来了50吨水。

就这样,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硬是带领全队以顽强的意志和冲天的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一天,天刚蒙蒙亮,王进喜在井场上指挥工人给井架“搬家”,忽然一根几百斤重的钻杆滚下来砸伤了他的腿。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卸下来,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工人们工作。

打第二口井的时候,王进喜的腿伤还没有好,整天拄着双拐在井场上来回指挥。

一天,一声巨响,钻机上几十斤重的方瓦忽然飞了出来,井喷的迹象出现了。

井喷,就是埋藏在地层深处的水、原油和天然气,突然夹着泥沙,在地层的高压下迸发出来,如果不赶快压住,不仅会井毁人亡,连那高大的井架也要被吞没到地层里去。

在这危急万分的时刻,王进喜忘记了自己的腿痛,立刻奔上前去。压井喷需要用重晶石粉调泥浆,井场上没有,他当机立断决定用水泥代替。

一袋袋水泥倒进泥浆池,没有搅拌机,水泥都沉在池底。这时,王进喜奋不顾身,把双拐一甩,就纵身跳进了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来回搅拌水泥。几个年轻小伙子一见队长这样,也跟着跳了进去。他们在泥浆池里整整奋战了3个小时,险恶的井喷终于被压下去了,油井和钻机也保住了,而他们的手上和身上却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起了大泡。

当王进喜被工人们扶出来时,腿疼得使他扑倒在钻杆上,豆大汗珠不停地从脸上滚下来。回到大队时,浑身上下都沾满泥浆,两只鞋用绳子绑着,已经分不清鞋和脚了。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碗掉在地上,人却靠在墙边睡着了。

工人们见他一天天消瘦,眼眶越来越深陷下去,都关切地要他注意休息,他却说:“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一天,王进喜和工友们正在快速钻进,突然天气骤变,狂风夹着雷声,在原野上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一会儿,暴雨倾盆而下,打得工人们连眼睛都睁不开。为了鼓励大家坚守岗位,王进喜屹立在风雨之中,一边干活,一边随口吟出一首诗:“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再大困难也不怕!”这首诗就像一曲战斗的号角,激励着石油工人为多出油、快出油而艰苦奋战。

井场附近的老乡们,看到王进喜日日夜夜拼死拼活地干活,深深地被他的献身精神感动了,他们向工人们夸赞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铁人”这个光荣称号很快便传开了。“向铁人学习!”“发扬铁人精神!”的口号响遍了整个大庆油田。

铁人”,用钢铁般的意志,铸造出钢铁般的业绩,从而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工人阶级中钢铁般的无法摇撼的地位,直到今日,“铁人”王进喜仍然是千百万中国产业工人的学习楷模。

也许很多刚刚步入职场的时尚青年们对老劳模王进喜的其人其事比较陌生,但一听到卡莉·菲奥莉娜、艾柯卡、杰克·韦尔奇这些闪光的名字就会怦然心动。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如芝麻开花般地节节高升,最后登上全球数一数二的企业组织的总裁的位子。

也许你在怦然心动之余,都在叩问一个问题:他们凭什么?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会告诉你答案。

卡莉1998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企业家”。1999年,44岁的她,被世界50强之一的惠普公司聘任为总裁。

1980年卡莉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做基层财务员。因为她认为必须从底层干起,熟悉各种底层工作。

做了一段时间,略懂了一点财务工作后,她又主动向上司提出要当基层业务员,后来被派去开拓韩国市场。在销售工作中,卡莉善于辞令,巧于交际,果断而干练,博得了客户的好评,销售业绩优异。

1984年,AT&T正处于整顿时期,她被调去最杂乱、最没有前途的部门--“接入部门”任主管。这是一个乱糟糟、令许多人头痛的部门,但卡莉正是看中这一点--她认为这是个挑战性强,最能做出业绩,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一个部门。

经过几年的努力,卡莉把这个部门打理得井然有序,营运成本大幅度削减下来。良好的业绩在公司高层引起一片哗然。从此,她的事业蒸蒸日上。35岁就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官员。40岁时晋升为从AT·T中分拆出来的朗讯公司的总经理。

按理说,分离出来的新公司,将失去原归属的大公司的品牌优势,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但卡莉再次选择了困难、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她决心大干一番。

卡莉投入全部的精神和热忱,把这家新朗讯的业务扩张到300亿美元,成为世界重量级企业,业务增长率从原来的8%上升到60%。

卡莉的杰出才能和卓越的作为,被全球50强之一的惠普公司的前总裁看中。惠普当时正处在大企业病之中,面临经营管理上的种种困难,急需引入新人来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惠普选中了卡莉,1999年,卡莉“君临”惠普公司的总裁的“宝座”。

卡莉的事迹告诉职场人士:要想一步步跃升到更高的位子上,就得靠卓越的作为,靠优异的业绩。

福特公司的艾科卡的快速晋升,也是因为有突出的业绩和作为。他有4次因表现突出得到提拔,其中有两次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业绩:

一次是营销创新,搞“56到56”的促销活动,获得成功,他的销售业绩跃升为全组织第一名,其销售方式被总部推广到全国;

另一次是他主持开发出“野马”新车型,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创造了福特公司单车种的最高销量。

艾科卡因此被连连提升,直至坐上福特公司总裁的位子。

还有通用的杰克·韦尔奇,可口可乐的罗伯特、格力电器的董明珠、IBM的吴士宏等打工族,都因为做出了超人的业绩,而获得了不断的晋升。

业绩是硬道理,是职场人士脱颖而出、获得高位的最硬的条件。

要想从一名普通的低层员工走上较高的地位,就要经得起评价和考核。什么是组织的决策层评价和考核员工的标准呢?很多领导者的回答是:看业绩,看作为,看结果。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领导考虑的首先是组织的生存和效益。如果一名员工只知道乖乖听话,不能够为组织创造效益,难免有一天会接到领导“另谋高就”的忠告。此外,不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但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领导就会觉得付给你的薪水纯属浪费金钱,更别指望他会把你晋升到一个较高的位子上。

无论你从事哪一行,无论你在什么组织,你都必须用实实在在的作为来证明你可以为组织创造效益,你必须让领导从你身上看到--业绩在此,效益在此!此时不必你自荐,不必你自我表白,他也会主动地晋升你的位子,因为他看到你在更高的位置上能够大有所为,能够创造更大的效益,有利于整个组织的发展壮大。

作为不同,地位和薪水有异

有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你今天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所拿的薪水,都是往日作为的“因”所结出的“果”。有什么样的作为铸就什么样的地位和薪水;作为不同,地位和薪水当然有别。因为我们早已告别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块一个样”的“大锅饭”时代。

决定地位的作为有“多”与“少”的不同。有些员工敢作为,多作为,所以大有作为;而有些员工则懒于作为,少作为甚至不作为。显而易见,前者会得到快速的晋升,而后者则难被重用。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同是作为,从结果而言,有“好”与“坏”之分。有些员工不是不作为,他也很勤奋,也很努力,但是只有过程,没有结果,用俗语说就是“不出活”,这样的人也很难被晋升。

换言之,不同的人同做一件事,结果不同,也会造成了地位和薪水的分殊。

吴海、马陆、路丘三个人是大学同学,2007年初三人有幸同时被沿海一家国有企业录用。但一年之后他们的地位和薪水却大不相同:吴海成为总经理助理,月薪是5000元;马陆成为办公室主任,月薪3500元;而路丘和刚进公司一样是一名普通职员,月薪只有1500元。

有一天,三人大学时的班主任来看望他们,得知他们地位薪水的差距之后,就去问总经理:“在学校,他们的成绩都差不多呀,为什么毕业一年就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总经理听完老师的话,笑着对老师说:“在学校他们是学习书本知识,但在企业组织里,却是要看作为,更要看结果。企业与学校的要求不同,员工表现也与学校的考试成绩不同,地位和薪水作为衡量的标准,就自然不同呀!”

看到老师满脸的疑惑不解,总经理笑着说:“这样吧,我现在叫他们三人做相同的事情,你只要看他们的表现,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总经理把三人同时找来,面嘱他们:“现在请你们去调查一下停泊在港口边的货船。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们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

三人领命而去。一小时后,吴海、马陆、路丘三人都回来复命。

路丘先做了汇报:“那个港口有一个我的旧识,我给他打了电话,他愿意帮我们的忙,明天给我结果。我为了保证明天他给我结果,我准备今晚请他吃饭,刘总请您放心,明天一定给您结果。”

接着,马陆把自己了解到的船上的毛皮数量、品质等详细情况汇报给了总经理。

轮到吴海的时候,他不但详细汇报了毛皮的数量、品质等情况,而且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了下来。更重要的是,他已了解到总经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货物的情况后与货主谈判。于是,他在回程中,又打电话向另外两家毛皮公司询问了相关货物的品质、价格等。

三人汇报完毕后都出去了,总经理会心一笑,老师恍然大悟。

其实,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都可以看到这三种人,你应当问问自己:哪一种人中有自己的影子?

路丘式的员工,他们也积极作为,但迟迟不见结果;马陆式的员工,工作也很踊跃,但结果却很平庸;而吴海式的员工,他们会力求结果最大化,务求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难怪他们的地位和薪水有那么大的差异!

作为决定地位,作为决定薪水,作为决定命运!

要想让自己有与众不同的地位,有与众不同的薪水,有充满光明的职业前景,就必须在现在的作为上苦下工夫,创造辉煌的业绩,拿出丰硕的工作成果来。

完整的作为应由“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构成。没有合乎规范、循序渐进的过程,就不能确保有结果,因为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

但是,只求过程,不问结果,“只有耕耘,没有收获”式的作为,是“有因无果”式的作为。这样的作为不解决实际问题,不创造价值,是白费工夫,和“无所作为”没有什么两样。如此作为的员工当然很难有加薪之幸、晋升之荣。

卓越的员工都懂得“以结果论英雄”的道理,他们会专注于过程,务求于结果。因为结果浓缩着过程,体现着业绩,反映着效益。给领导一个业绩最大化的结果,给老板一个效益最大化的成果,是对自己能力、敬业、忠诚的最好证明。领导自然乐于把很好的位子、很高的薪水给予你!

为提升自己的地位而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这是当今所有部门机构的领导、所有企业老板最想问下属和员工的一句话。

面对这一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为上级工作、为老板工作。

在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很多人会说:为应付上级检查。他们的口头禅是,“上级的事,又不是我家的,何必那么认真?!”因为上级经常来检查,为了不挨批评、保住饭碗,不得不工作。

在私营企业中,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态度:为老板工作。他们会说:“是老板让我干这件事”,他做工作是为了完成老板下达的命令,是为了给老板看,给老板交差。

以“为上级、为老板”的心态工作,首先会导致得过且过。“又不是为自己干,何必那么卖力”、“说得过去、能在领导那里过关就行了”这是他们心里常说的话。这样,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就成了一种“差使”,工作的目的是给上级和老板“交差”,交完差就完事大吉。这种心态会导致工作没有激情,缺乏自觉,上级来检查、领导盯着时还能认真一下,老板不在或领导稍有疏忽就企图耍奸溜滑、蒙混过关。

以“为上级、为老板”的心态工作,还会导致无休止的抱怨。既然为领导“干活”,为老板“打工”,就得满足自己无休止的要求,否则就会抱怨领导偏心、老板抠门,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制定的管理制度过严……总之,是满口抱怨之辞,甚至“怨声载道”。

持续的抱怨会使人摇摆不定,进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无休止的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一个在自己头脑里装满了抱怨的人是无法容纳未来的。

试想:一个人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抱怨不息,如何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又如何能得到上级的器重、领导的重用,怎么会把他晋升到要害位置上呢?

第二种态度是:为钱工作。

为钱”是一种很直接的表达,说得委婉一点就是“为薪水”。“我为组织干活,组织付我报酬,等价交换,天经地义”、“只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行了”“我只拿这点钱,凭啥干那么多”,此类话语是这种人工作心态的反映。

这类人可谓“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让金钱迷住了心窍,因此看不到薪水以外的工作价值。除了金钱以外,没有什么能激起他们的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应付的态度,宁愿少说一句话,少写一页报告,少走一段路,少干一个小时的活……他们的标准是对得起目前的薪水就得了,而从不考虑为将来赢得更高的位子,更丰厚的薪水。

为钱”的心态迫使人变得斤斤计较,锱铢必究,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如忠诚、宽容等也丢弃了,到头来连本应得到的薪水一并丢掉了!

一个人如果将自己困在装工资的信封袋里,整天为工资而大伤脑筋,怎么会看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呢?又怎么能理解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未来的晋升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

很显然,无论是“为上级工作”还是“为钱工作”的心态,对员工职位的提升都是有害无益的。

那么,有益的心态是什么呢?那就是“为自己工作!”

当你以“为自己”的心态全力投入工作中时,你就会发现领导和老板是一位为你提供了“为自己干工作”大好机会的人;而薪水仅仅是工作回报的一部分。因为你会发现艰难的任务能锻炼自己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自己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自己的人格,与他人的交流能训练自己的品性……机关和组织是你自己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工作能够丰富自己的经验,增长自己的智慧。而这一切都是上级和领导的恩赐。与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薪水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些技能、经验和科研成果是你未来攀登更高的位子,拿到更优厚的薪水所必需的积累。

拿人钱财受人管”,虽然领导可以调整你的薪水,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但是当你下决心“为自己工作”时,他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领导无法阻止一个为自己工作的人为自己的未来所做的努力,老板也无法剥夺一个为自己工作的人因此而得到的职位和薪水方面的长远回报。

总之,不要抱着“为上级,为老板工作”的心态,不论老板有多吝啬、领导有多苛刻,一个准备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以此为由,消极怠工,放弃努力。不要抱着“为钱工作”的心态,因为一个准备有所作为的人,不仅是为了眼前的薪水而工作,更是为未来能拥有一个施展才华和抱负的高位子而工作。一切当前的工作和努力都是在为自己,为自己积累经验和能力,为自己将来走上管理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石,为自己将来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而积蓄力量。 K8Q5lo+sioPbg030yRQSnzLt4dqceCZZA5LPtIY0U76HgJjG5/Ph8g3VSK+FA4/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