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金口财:买卖不成话不到,话语一到卖三俏
销售人员是靠嘴巴吃饭的。正所谓“买卖不成话不到,话语一到卖三俏。”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一定有出色的口才。他会凭借三寸之舌来迎合顾客,吸引顾客的注意,使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产生信心和兴趣,并诱发购买动机,进而在交易博弈中突破困境,达到销售目的。
一天,某公司的王总正在考虑给刚来不久的侄女投保。碰巧,这时候秘书来电,说是门口来了两个销售保险的销售人员,便大方地请其登堂入室。经过咨询,王总得知二人分别属于两家不同的保险公司。他对各自的保险细则感觉都比较满意,但却表示对保险公司的办事效率持怀疑态度。
这时A公司的销售员说:“在意外发生的当天,我的保险公司十有八九就把支票送到投保人的手中了!”B公司的销售员却诙谐地说:“那算什么!我的一位客户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还在等医院急救车的时候,他手里就已经拿到我们公司赔付的支票了!”
王总听完B公司销售员的一番话后,忍不住笑起来,并对他心生好感。投保意向自然更倾向于B公司。一个星期后,王总拿起B公司销售员留下的名片,拨通了上面的电话……
就这样,B公司销售员签成大单,不仅为公司赚得业绩,下个月还将拿到一笔丰厚的奖金。
由此可见,良好的口才是销售成功的一把金钥匙。对于推销人员和搞营销的人而言,是否会说话,往往直接决定了其交易的成败。通常,会说话的推销员能比其他人卖更多的东西,拿更多的销售提成。日积月累,有口“才”的人,早晚一天会变成有“财”人。
领导金口财:一语激起千层浪,上下齐心打胜仗
在市场经济如火如荼进行的今日中国,能言善辩、口才卓越的企业领导者越来越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优势。领导者说话中肯有力,言之有物,权威不求自立;领导者言辞犀利、咄咄逼人,会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或达成共识;领导者妙语连珠、慷慨陈词,会促成上下齐心,外引内联,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今年年初,据中国口才网报道:某橡胶企业原来主要生产黑底黄帮的“解放鞋”和白底蓝帮的“网球鞋”,已有相当规模。然而近些年,这两种鞋子销售量一路走低,致使厂里有大量产品积压。企业濒临倒闭危机之际,在一个大型订货会上,该企业领导者瞅准时机,开始向各地客户热情地介绍企业的艰难历程,并向客户们保证:“我们失败,败在产品老化上,现在我们已研究开发了新的品种,要把企业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大获成功!”
这位企业家把握住时机大声疾呼,用斩钉截铁的话语把企业的灵魂传播给大众,企业百折不挠、东山再起之新形象迅速扎根于人们心目中。结果,“一语激起千层浪”,客户反应十分强烈,纷纷看样订货。在订货会结束之时,该企业的领导者还“趁热打铁”,再次重申要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打翻身仗,全厂上下要吃苦、受累、拼搏、开拓新产品、名优产品!
没有敢说、会说的企业领导人,没有企业领导人这番感人的口才,这个企业能在短期内再铸企业灵魂,大获订货,提高绩效吗?“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了战斗的号角,就有了胜利的曙光。”口才之于领导者,好比氧气之于生命。很难想象,一个口才欠佳的领导者,如何在工作环境中支撑局面,稳步攀升,成为百万财富的实践者。
幽默金口财:一句话说得人跳,一句话说得人笑
最会说话的人是言辞幽默的人。培根也说:“善谈者必善幽默。”在一些论争场合里,巧妙使出“因势利导,诱敌深入”的幽默招数,寻找出突破口,能收到“虽没千斤之鼎,却能给对手精神重压,使其毫无回击之力”的功效,最后让对方折服,甘拜下风。
有位客人到一家星级饭店吃饭,点了一份“龙虾刺身”。当菜上来之后,客人发现盘中的龙虾少了一只虾鳌,就好奇地询问侍者其中的缘由。侍者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就只好请来老板。
老板见状,先是道歉说:“真是对不起,先生,您知道,龙虾是一种残忍的动物。所以,您点的这只龙虾可能恰巧在与同伴打架时被咬掉了一只鳌。”此时,客人也不示弱,同样巧妙回答:“既然是这样,那就请你给我调换一只打胜的龙虾吧!”老板无言以对,只得吩咐伙计按照顾客的要求重新上菜。
老板与顾客交谈均运用幽默,在营造轻松活泼气氛的同时,阐明了各自的立场。言语幽默的魅力在于,话并不明白直说,却让人通过曲折含蓄的表达方式心领神会。假如顾客暴跳如雷、大动肝火,恐怕会是另一番结果吧?不难看出,顾客的口才更胜一筹。顾客对老板,没有剑拔弩张、怒发冲冠,而是“因势利导”,用艺术性的言语与对手过招。
正所谓“一句话说得人跳,一句话说得人笑。”语言要讲究艺术性,掌握好分寸,展示口才的过程中,适当加进点“幽默”的佐料,可助你化劣势为优势,变危机为转机,在谈笑间无往不利。
演讲金口财:临渊羡鱼不如结网,苦练口舌方能成钢
你羡慕那些在大庭广众之下镇定自若地侃侃而谈、自信从容地妙语生花、吐词琅琅地感染大众的演讲家吗?羡慕!你想要自己在与他人交谈时,令对方感觉到“春风拂面”而非“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吗?当然想!
可问题是,我不敢讲,我不善讲,我的话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我最怕开会。开会前一个星期我就开始紧张,越是临近开会日就越紧张,甚至紧张得晚上睡不着觉;坐在会议桌前发言,我面红耳赤、大脑空白;我心跳会加速,双腿会不听使唤地抖,声音也会哆哆嗦嗦地颤;我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理……我如此怯场该怎么办。
不敢讲、不善讲、不能讲,统统不要紧,关键的是要认识口才的重要性,加强学习,就能百炼成钢。只要不是哑巴,讲话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口舌”而增强。
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肖楚女,就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当他还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还每天天刚亮就到学校后面的一处僻静之地,拿出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面目表情与肢体动作。经过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1926年,年仅30岁就在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切实践行了“三十而立”的壮志豪言,寻到了安身立业之本。
一个具备良好演讲口才的人,可以让领导瞩目,让同事欣赏,让下级钦佩。我们有一千个理由仰羡别人的口才,但更有一万个理由成为具备良好口才能力的人。按照书中的战略进行训练,持之以恒,除能口吐莲花外,还将大大提升你的职业形象、职场前景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让你在笑傲江湖的同时求得生财之道,赚得盆满钵溢。
社交金口财:赢得他人好感,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社交口才是一种技能、一种艺术。通过良好的口才这一媒介,一个人可以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主角,不相识的人可以熟识起来,长期形成的隔阂可以消失,甚至单位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可以通过它得到解决。
然而,在人际交往中并非每个人都深谙此中深义。有的人说话轻车熟路,能闪烁出真知灼见,并由此给人以精明、睿智之感;有的人要么处于无话可聊、无人可谈的尴尬之境,要么跟老和尚念经似的索然无味、催人入睡;还有的人言语运用不当、罗罗嗦嗦地没完没了,既影响说话效果,又影响自己的社交形象,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口才最差的人可能就是喋喋不休的人。但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大多还认为自己口才一流。殊不知,言语的精贵之处在精不在多,抓住要表达的东西的精髓,把话说到点子上,把力量用在关键问题上,往往能达到一招制胜的效果。
1988年美国总统竞选,民主党在选民中造成了布什是毫无独立主张的这一印象,他们甚至称“布什是里根的影子”。在交谈时,民主党人总爱用挖苦的口气问:“布什在哪里?”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才恰到好处呢?布什的竞选顾问、老资格政治公关专家艾尔斯,为布什设计了一个回答:“布什在家里,同夫人巴巴拉在一起,这有错吗?”
艾尔斯为布什设计的回答颇具艺术性,为布什的政治家风度增添了不少光彩,这就是口才的力量。试想,如果你在社交场上遭到别人挖苦时,就马上给对方以迎头痛击,那将产生什么效果呢?也许你自认为是胜利者,可在别人眼里,你却是一个心胸狭窄、不善言辞的人。反之,在任何场合,拥有良好的口才的人总是能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得众多的支持和理解。拥有了良好的口才,我们便有了一笔受益终身的无价之宝。
语言大师林语堂有“语言的艺术”一说,意思就是,语言不是一般的工具,使用起来不同于其他工具。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用事例说话,融理论指导性与实际可操作性于一炉,语言精妙,文字洗炼,告诉大家怎样提高说话能力,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书中难免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好口才体现心理素质
口才好的人其心理素质都比较好。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培养。以口才素质和需要来说,演说家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培养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主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
1.自信
我们以演讲为例来看看自信时说话口才的影响,有些自信心弱的演讲者,在一次演讲中遇到失败,就一蹶不振,形成自卑和压抑心理,这对演讲是很不利的。其实,对演讲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应该辩证地看待并作具体的分析。
有的演讲者常常为自己的容貌、服饰、年龄、性别而惴惴不安;有的演讲者以自己的职业“不高尚”而自惭形秽;有的演讲者为自己演讲的内容过于平淡而认定难以成功;有的演讲者又以听众的文化教养、理论素质、欣赏水平不高或过高而感到忧虑、畏惧,等等。
其实,这些不利因素,只要演讲者能够正确对待,想方设法加以改进,是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大可不必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特别是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利因素,即使对演讲造成了某些干扰,听众也是可以理解的,演讲者完全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上去,不要为一些小事影响了自己演讲水平的发挥。
《演讲与口才》杂志有一期上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
一位大专女生有一回接到同学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做家教。她很惊奇,以为是天方夜谭,疑惑地问:“我能行吗?”同学说:“行不行,你去试试看嘛!”家长认为她平时做事总是缺乏信心,就鼓励她去做。被教的是个初中女生,智力稍弱,经她一番细心辅导,学习有了明显进步,不久又参加了“高中-大学”的一体化考试,结果初试告捷,顺利进入复试。初中生的家长很高兴,对女儿说:“能考上一体化,多亏了这位小教师,往后啥时候也不能忘了你的启蒙教师。”这位大专女生方才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家教才能。她找到了自信,勇气倍增,打算毕业后不要等分配,自己去南方闯闯。这说明放弃实践,不敢试验,自信就找不到基石与支点;抓住机会,投入你的实践,找到的不只是自信,还有你人生的起跑线。
2.自控、冷静
只有在头脑冷静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迅速认准并抑制引起消极心理的有关因素,同时认准和激发引起积极心理的有关因素。例如,社交中演讲者在遇到听众不愿听或提出责难的情况下,要想对恐慌和不满情绪加以抑制,就只有通过冷静的分析,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在听众方还是在自己方面,具体原因是什么。脑子不冷静,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就发现不了问题,场面就会失控。所以,交际中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首先需要的是沉稳、冷静。
只有冷静,才会有适当的自控。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演讲时,反对者在下面鼓噪,其中一人高声大骂:狗屎、垃圾!面对听众可能产生的误解和骚动,威尔逊首相沉稳地报以宽厚的微笑,非常严肃地举起双手表示赞同,说:这位先生说得好,我们一会儿就要讨论你特别感兴趣的脏乱问题了。捣乱分子顿时哑口无言,听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3.自强
对于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高手来说,其自强表现为不怕失败,不怕打击和挫折,敢于和善于从口语交际失败中一次次崛起,敢于和善于从挫折中一次次挺直腰杆走上讲台,有意识地在顺境、逆境、胜利、失败等各种情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以此来培养自己坚强的韧性。古代的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宋代大文豪苏轼也说:“古之所谓豪杰志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不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些古训,对于今天人们训练坚韧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关键是要正确地看待失败。一次演讲的失败是人生的一杯苦酒,但不是人生的彻底失败。一个人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只要他不甘于失败,不气馁,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地讲下去,就会从失败走向成功。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最勇敢的人有时是最不幸的人。因此就有傲然抗衡胜利的意气扬扬的失败。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要善于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和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靠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且回头看看,难道你不见失败在那里帮助过你吗?他还说:是失败使骨头坚硬;是失败化软骨为肌肉;是失败使人不可征服。这些话对人们培养自己的自强心理,是很有启发的。
了解说话时的心理类型
人们说话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状态的不同,在说话时便有不同的表现。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冲动型
冲动是指不顾后果,率性而为,情感强烈,缺乏理性的心理状态。这种类型的人,情绪往往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好似打开的煤气灶,一遇火星就会燃烧起来。其表现是遇事不够冷静,易动肝火,急于表态,喜说好讲,轻易决策。发言大都脱口而出,不求周密,不讲策略,不计后果。要么噎得听者受窘而无法与其沟通交流;要么将自己全都暴露给听者;要么惹恼甚至激怒听者,使听者奋而对其反击。
但是,这种人心底坦荡,说话肆意。就像竹筒里的豆子,啪啦一下倒出,倒完了,他就没事一般,转趋平静,往往也不存在怯场现象,兴致所至,常常滔滔不绝。
梁山好汉中多有此类人物,如鲁智深、李逵、阮小七等。李逵与燕青外出,投宿一庄院,听庄主太公说宋江抢了他女儿,当即对燕青大叫道:“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劝他:“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说:“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里,到这里怕不做出来。”然后不顾劝阻,一口气奔回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指着宋江大骂:“我平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待后来事实弄清,原来是一强盗假冒宋江之名,他才醒悟认错。他的这种心理素质不仅不影响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反使人们更加认识了他的憨厚、坦荡,愈发可爱。但在当众讲话时,此类型的人需控制自己的情绪,仔细斟酌再发言,以免不仅达不到表达的效果,还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2.理智型
理性是一种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表现。这种人情感内敛,不轻易表达,并善于控制情感。遇事不急不躁,冷静处理;不轻易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表态;言辞常常深思熟虑之后才出口,较为周密、策略。这种言辞听者易于接受;即使不能接受,也不致产生很大抵触。但是,这种人在需要当机立断的紧急关头,有时也会误事。有些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等你深思熟虑下来,为时晚矣。并且,过于理性,会让人觉得虚伪、城府很深,没法获得听众心理上的认同。
同项羽相比,其对手刘邦就属理性型。秦始皇出巡,刘邦也看到了,可他只悄悄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在本意上他与项羽是一样的,都想当皇帝。但他不像项羽那样冲口而出,剑拔弩张地要夺取皇位,而只是悄声赞叹,即便旁人听到,也无关系。他屯兵垄上,明明就是欲攻关中,与项羽抗衡,可在不利于己的鸿门宴上,却俯首帖耳地对项羽说:“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不仅博得项羽的信任,而且诱使项羽将告密者说出。后刘邦与项羽两军对阵,当项羽推出他的父亲要烹杀而逼他退兵之时,他竟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在他灭了项羽后,群请其由汉王尊为皇帝,他还说:“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经三让,不得已才勉为其难。
对说话者来说,理性型心理是优于冲动型心理的。只要在紧急关头能够显出果断的气魄,恰当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便会受听者欢迎,于当众讲话是很有利的。
3.优势型
优势型是指讲话者凭借其在职位、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在当众讲话过程中居于高位。如自己是领导、专家、教授、名人,而听众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或者自己是大国、强大集团的代表,而对方代表的是小国、弱小组织。
这种人当众讲话时往往会发表一些非同寻常的居高性言辞,或有意,或无意。如果是有意,他会高标自置,旁若无人;如果是无意,但由于其身份特殊,在听者听来,也会产生一种由上而下的压力。这在单向交流中,听者无从与之理论,只得任你去说。如系双向交谈,对方虽有应答之责,但会显得拘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方沟通交流的效果。
居高型的人有两种不同表现:一种是唯我独尊、自负固执,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听。另一种是敷衍塞责、不痛不痒,你听也可,不听也可。
沈剑虹在他的《使美八年纪要》中记述这样一件事:沈在担任蒋介石的英文秘书兼翻译时,蒋一次宴请来访的外宾,请其中学时的英语老师董显光作陪。席间,外宾问蒋是否曾学过英文,蒋说:“学过,但老师不好,所以没学到多少。”外宾问:“谁是您的老师呢?”蒋扬手指着坐在旁边的董显光说:“这就是我的老师。”董显光窘极,在整个宴会中都显得神色不安,如坐针毡。蒋介石凭其高位,盛气凌人,全然不顾中国尊师的传统美德,这是优势型的典型表现。
对讲话者来说,优势型的心理类型是要不得的,如不将自己摆在与听众平等的位置,或提高个人素质,加强自我修养,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4.综合型
这是一种既没有无谓冲动,又不着意抑制,居高而不自傲,位低而不自卑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其言辞不卑不亢,不偏不倚,让人听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当众讲话时是必然受听众欢迎的。即使在某种场合,某个时间会让人不快,暂时影响交际效果,但时间一久,那不快的人大多会醒悟,自然会觉得还是这种人好。
为我国科学事业献身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典型。他逝世后,《人民日报》和《中国科学报》记者作了这样的报道:作为上级,他会与你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他的老同事说:“新松作风民主,绝不独断专行。有不同意见争论时,你甚至可以跟他拍桌子、摔帽子,外人这时搞不清谁是领导;但事后,他从不记恨别人。如果你坚持你的正确意见,他倒很欣赏你的执着。”
作为下级,他敢讲真话,敢作敢为。一个“863”项目要调整,但领导同志犹豫不决。蒋新松会上批评说:“在这个问题上,你朱主任应该负责。”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的朱丽兰教授,今日谈及此事仍十分感叹:“蒋新松是科技帅才,有时我和他也争论,我觉得他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坦诚直言。一定程度上他帮我下了决心,我非常感谢他。我觉得每次跟他交谈都很有启发,在争的过程中,就得出结论了。”
身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前共和国主席的江泽民,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他虽位尊权重,但与人交际时毫无居高临下的架势,说话非常平易近人。
1991年12月25日,江泽民视察贵州民族学院时,亲切询问一个苗族女学生是哪里人。女学生回答他后,他和蔼地告诉女学生:“我是扬州人。扬州你去过吗?”女学生回答没去过。他微笑道:“啊,有机会请到我家乡扬州看看,三月最好,李白不是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吗?”本来颇有些拘谨的女学生,一下轻松了。在当众讲话时应努力保持这种平和的心态,在平时讲话也要努力培养这种心理,以达到最佳的讲话效果。
说话时的自卑心理调节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卑感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在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信任、不自信、胆怯和痛苦的感觉。从普通心理学上说,自卑感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如智力、记忆力、判断力、气质、性格、技能等欠佳)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自卑心理容易使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人的某种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方式表现出来。
调节和克服自卑感首先要培养自我意识。即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自我认识,进而对自己心理和身体特征的研究而形成自我意识;或者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而形成自我意识等。
其次要自我强化,即通过自己的行为结果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古希腊的演讲家德摩西尼从小有口吃的毛病,而且讲话时的姿态也不好,老是一个肩高一个肩低,还爱不停地耸动。在崇尚口才的古希腊,像他这样的自然条件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演讲家是很困难的。因而他十分苦恼,心中有很强的自卑感。不过,他并不气馁,没有被自卑压垮。相反,他以超常的毅力和吃苦精神进行刻苦训练,每天清晨站在海边口含石子练习演讲。回到家中在两肩的上方悬挂两柄利剑,面对一面镜子练习演讲,以避免两肩抖动。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德摩西尼终于练就了一口滔滔不绝的好口才,名列古希腊“十大演讲者”之首。
最后要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即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行,且不比别人差。纵使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也要鼓励自己增强自信。
说话时的羞怯心理调节
人都有羞怯感,在某些交际场合中,由于各种原因“羞于启齿”是很正常的。但是社交活动中,说话是人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如果“羞于启齿”就会造成交际障碍。
美国的一个心理调查表明,在宴会上与陌生人相处时,有四分之三的成年人会感到局促不安,至于在一些演讲场合,由于羞怯心理造成的演讲失败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说话时的羞怯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任其发展。
因此,只有克服交谈羞怯的心理障碍,说话才能轻松自然,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为此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克服“无知”,勤于说话训练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保持心理平衡;其次要进行自我暗示,不断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另外要精心准备。林肯说:“即使是有实力的人,若缺乏周全准备,也无法做有系统、有条理的演说。”精心准备至关重要,只有精心准备才能胸有成竹。
有一位英国演讲新手要去向一群教养水平很高的听众讲话,尽管他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还是不放心,就去请教英国著名的演讲大师法拉第先生,什么是听众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法拉第干脆利落地回答道:“他们一无所知!”
说话时的表现欲调节
人都喜欢表现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活动也就是一种自我表现。一个演讲者往往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意识,因为适当地表现欲能激励演讲者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成为推动演讲者崭露头角、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但表现欲过于强烈,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公众接受的限度,就会把崇高的演讲活动变成纯粹的自我表现,这样的演讲者,在演讲前会显得跃跃欲试,急于想赢得听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演讲成功,赢得了掌声,他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自豪感;而要是听众不买账,会场掌声稀疏,会后评价不高,颇高的期望值和一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他又会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或自轻自贱,悲观丧气,成了泄了气的皮球。
由此可见,过分强烈的表现欲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心理障碍,而要克服这种障碍,我们主要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端正演讲动机,明确说话目的;
正确看待荣誉、看待成功,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对荣誉产生过分奢望;
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对自己作过高的估计,更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千方百计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那样反而会让人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