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饮食习惯(二)

进食过饱

人们常有一种错误的概念,认为多吃就会多吸收营养。其实不然。

过量食用酸性食物,易引起疲倦;超大量饮酒,对胃、肝、心、肾都有损害;心脏病人过量饮食,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心肌梗塞;胆囊炎病人多食会引起胆绞痛;胃、十二指肠溃疡者过食还会出现穿孔。

研究表明,进食过饱,还会导致大脑中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急剧增加。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能使毛细管内侧细胞和脂肪细胞增殖的物质,具有促进脑动脉硬化的作用。目前还尚无有效的药物来控制饱食时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增加,但可通过调节饮食量,减少它在大脑的分泌,从而推迟脑血管硬化和大脑的衰老。因此,每餐以七八成饱为佳,以减轻和延缓大脑的早衰和智力迟钝。

主食吃得少

现代人的主食食用量越来越少,这对人体有着不小的危害。

谷类食物含有的碳水化合物,除为人体提供能量外,还是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食地位的改变,一个明显的危害就是易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

多吃菜少吃饭的习惯,使很多人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愈来愈低,而油却愈吃愈多。人的饱食感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脂肪,也就是吃饭才会饱。高脂肪的食物吃多了,不容易产生饱感,不仅容易使人长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严重。高脂肪对心血管是非常不利的。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况下代谢不完全,会使血液中积聚有毒的废物--酮,酮能引起恶心、疲劳以及损害脑部健康。近年来,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与不以谷物为主食、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激增有很大的关系。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我们的饮食原则。具体说,一个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入量以400克左右为宜。最少不能低于300克。大米饭、小米粥、绿豆粥、发糕等应该成为常用的食物。

馒头泡软后吃

有些人(特别是牙齿不好者)喜欢把馒头、烧饼等食物放在汤里泡软后再吃,认为这样好嚼、好消化。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吃法。

人体在消化固体状食物时,咀嚼的时间越长,唾液分泌量就越多,越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也越有利于减轻胃肠的负担。把馒头等放在汤里泡软后吃,食物在口腔稍加咀嚼就咽进胃里去了。长此下去,会使胃肠消化功能减退,引起胃病。

偏侧咀嚼

偏侧咀嚼是指吃东西时总喜欢用一侧牙齿来咀嚼食物。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它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害处。

如果只有一侧咀嚼,就等于只有一半牙齿发挥功能,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就被囫囵吞枣地咽下去。这样必然会增加胃的负担,久而久之就易患胃病。又由于咀嚼要用力,会促进咀嚼器官的发育。如果只用一侧咀嚼,那么只有咀嚼的一侧肌肉、骨骼发达,不用的另一侧就弱得多,日久甚至会萎缩;不用的一侧牙齿还会沉积上许多牙石污垢,甚至变成龋齿,时间久了,其牙周组织也会萎缩,使牙齿松动。这样还会造成外观上的不雅,形成“偏脸”。

长期用来咀嚼的一侧牙齿,会因负担过重,磨耗过多,而产生牙本质过敏,出现牙齿酸痛症状,而这一侧的下颌关节也容易因负担过重,而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咀嚼或张口时,关节酸痛或合并弹响。

热菜久搁

有的人为了节省时间,喜欢提前把菜烧好,然后在锅里温着等人齐了再吃或下顿热着吃。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烧熟的蔬菜放置的时间越长,它的营养成分损失越多。蔬菜中的维生素B1在烧好后温热的过程中可损失25%,烧好的白菜若温热15分钟可损失维生素C20%,保温30分钟后会再损失10%,若长到1小时,就会再损失20%,如果再在火上温热15分钟会再损失20%,共计损失65%,那么青菜中的维生素C就所剩不多了。

矮桌吃饭

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有用矮桌吃饭的习惯。这种习惯其实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据一项调查显示,一些胃病患者较多的地方,就与这种不良的吃饭习惯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在矮桌前吃饭,腹部受压,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长期如此的话,就很容易患上胃病。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应该尽快改变这种做法,最好是坐在较高的饭桌前吃饭。

边说话边吃饭

“吃不言,睡不语”,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保健经验,是符合健康科学的。可是有些人喜欢在吃饭时拉家常,进餐时谈笑风生,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食物的消化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由于各种食物各自的性状(色、香、味)在口腔中能刺激感受器官,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迅速引起各消化器官进入正常工作:口腔咀嚼、吞咽,唾腺、胃肠分泌各种消化液,胃肠蠕动加快,使食物的消化活动顺利进行。如果边吃饭边说话,就分散了注意力,使正常的神经反射活动受到抑制,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由于说话影响咀嚼和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没嚼烂又未拌入足够的消化液就被吞进胃里,这必然增加胃的负担,有碍身体健康。说话延长了吃饭时间,饭菜凉了对胃也会产生不良刺激。

另外,边吃边谈可使口腔里的病菌随唾沫飞溅传染他人。有的人谈话过于兴奋,忘乎所以,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这样很容易把食物带进气管和肺脏,有造成吸入性肺炎和支气管阻塞的危险。

进餐时偶尔说一两句话,倒也无妨,还可以调节气氛,但吃饭时过多地说,不停地说,就不好了。

边看书边吃饭

人在吃饭时,胃肠道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道血管扩张,循环血量增多。此时看书,必然使大脑工作量增大,因而需要增加血液供应量,这就势必造成脑和胃“争血”的局面。结果导致胃肠供血得不到充分保证,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运动减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消化不良。

吃饭时看书,大脑对书所产生的兴奋抑制了食欲的兴奋灶,使人食欲减退并常常忘记咀嚼,影响人的正常进食。

边看电视边吃饭

边看电视边吃饭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吃饭时看电视,会因精神过度集中在电视节目上而使吃饭时间变长,这不仅会让饭菜变凉,而且还容易咬舌头,咀嚼食物也不仔细,长时间如此就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造成慢性肠胃疾病。看电视时,大脑因电视情节的紧张刺激而产生兴奋,这样就会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吃饭时,血液会大量流入消化器官,而大脑的供血量就会相对减少,这个时候看电视,大脑就会出现血液供应不足,缺氧等,时间一长,可能引起神经衰弱、头痛等疾病。边吃饭边看电视,香美可口的饭菜,也会食而不知其味,可能没吃饱就放下碗筷,特别是儿童。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另外,边看电视边吃饭还有一定的危险,因为注意力分散,容易产生吞咽障碍,甚至将食物吸入气管。

所以,为了健康,吃饭的时候最好专心吃饭,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者做其他别的事情。

边吃饭边喝汽水

夏季,汽水是常用解暑饮料,不仅平时饮用,饭前、饭中代酒饮用也逐渐成为有些人的一种习惯。其实,饭前或饭中饮用汽水对人是有害无益的。

胃的消化必须通过胃酸、胃蛋白酶来完成。若饭前饮用大量汽水,就会将胃酸冲淡,减弱胃液的杀菌力;汽水中的二氧化碳还可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影响胃蛋白酶的产生和形成,从而影响消化,引起食欲下降。此外,汽水中的碳酸氢钠是一种弱碱,能中和胃酸,使胃蛋白酶的消化能力减弱,汽水饮用越多,胃蛋白酶的活性就越弱,胃的消化功能也就越差。

吃饭时吸烟

有些人有这样的习惯,吃饭、饮酒过程中停下来吸支烟,然后再继续吃喝,还有些人干脆边吃喝边吸烟。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很多,这里只谈吃饭时吸烟的害处。一边吃饭一边吸烟,烟里的有毒物质,会黏附在口腔和咽喉部,随食物一同进入胃肠,直接危害人体。此外,吸烟还能引起味觉失常,抑制消化腺分泌和降低消化道黏膜的抵抗力,时间久了,势必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甚至引起胃肠疾患。

吃饭时训斥孩子

有不少父母,往往在吃饭时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对孩子是有害的。

首先,孩子边哭边吃,饭粒、碎屑和汤水很容易在抽泣时跑到气管里,给孩子造成不应有的痛苦。

其次,在孩子受到训斥前,本来有着旺盛的食欲,但突然受到大人的责备,由于强烈的外界刺激,使食欲可能消失,唾液分泌骤减,甚至停止。这时孩子吃的饭不能与唾液充分混合,食团不湿润,尤其是吃坚硬粗糙的食物时,很容易划破食管,破坏胃肠壁黏膜层,引起严重炎症。

此外,如果孩子受到大人的训斥、打骂,则吃进胃里的食物也不会充分消化。这不仅降低其吸收率,而且未被消化的食物,还会增加肠道食物的腐败,产生毒性物质,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可导致疾病。

蹲食

一些人喜欢蹲在地上吃饭,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蹲着吃饭,上腹部会受到挤压,食道呈牵拉状,使人不舒服,还会影响胃肠蠕动。因下肢弯曲,腹股沟动脉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由此会减少向胃部毛细血管供血,妨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经常蹲食,既容易引起消化功能失调,还可能形成消化道溃疡。

另外,蹲着吃饭,饭碗靠近地面,人们走来走去或刮风,都会把尘土扬起来落到饭菜上,细菌、病毒等一些脏东西便会污染食物,极易导致疾病。

快食

有的人吃饭“狼吞虎咽”,一碗饭三两口就下肚了,这种快食的习惯要不得。

长期快速吃饭,对人的身体十分有害。首先,吃饭过快会使食物不能跟唾液中分泌的酶充分混合,而直接进入到胃肠进行消化,这势必增加胃肠负担,影响消化,这很容易造成胃炎和溃疡。吃饭速度快难免会有咀嚼不充分的食物,这些没有嚼碎的食物在经过咽喉时,很可能会卡在窄窄的通道内,一些油炸及坚硬食物也易擦伤喉管,鸡、鱼等骨刺不小心还会卡住喉咙,从而引发食物卡嗓、憋气、头晕等症状的发生。另外,这种不仔细品尝滋味的吃法,还会让你丧失对食物的兴趣而引发厌食症。

凉食

有的人喜欢吃冷饭,特别是夏季,往往直接食用未经加热的凉馒头、凉米饭、凉粽子等淀粉类食物。这样对身体健康不利。

人的胃是不能直接消化淀粉的。淀粉类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由胰淀粉酶进行消化,直到全部淀粉都变成葡萄糖,才由小肠吸收,转化成人体所需的热量。淀粉经过加热而“糊化”后,很容易接受淀粉酶和糖化酶的作用,而生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但是加热过的淀粉类食物放冷之后,则会出现“回生”--即淀粉老化现象,使其失去固有的风味,不但吃时没有了甜香味,不易嚼碎,而且很难与人体内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很难变成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和人体所需要的热量。这不但造成了营养的损失和浪费,而且易导致胃肠疾病,引起腹泻。

烫食

有的人吃很烫的食物咀嚼自如,毫无惧色,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吃出饭的“香味”。这种习惯很不好。

烫食会使口腔黏膜充血,易造成溃疡,还会破坏黏膜保护口腔的功能。高温烫食对牙龈和牙齿也有害,易造成牙龈溃烂和过敏性牙病。烫食还会损伤食道黏膜,刺激黏膜增生,留下的瘢痕和炎症,造成食管狭窄,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长久下去可诱发癌变。此外,经常吃过烫食物会破坏舌面的味蕾,影响人的味觉神经,使人食欲逐渐减退。

暴食

有的人喜狂饮暴食,对美味佳肴更是毫无节制。其结果是:过量摄入荤腥之物,会促使胆汁、胰腺大量分泌,容易导致胰腺炎和胆道疾病发生。暴食还会引起严重的消化不良、腹痛和腹泻,有的还发生急性胃扩张和胃出血,如抢救不及时,就可能危及生命。暴食还是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偏食

很多人吃东西有偏爱,喜欢吃这,不喜欢吃那。有些人喜欢吃肉类,不喜欢吃青菜;有些人只吃菜,滴荤不沾。这样很不利于身体健康。

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6大物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和水。只有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才能使这些物质有充足的来源。如果吃东西挑挑拣拣,就会造成人体某些营养缺乏,导致身体出现问题。营养学家认为,普通的膳食就可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没有必要把大量金钱花在特殊的维生素和高级补品上。

有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吃糖。这些糖大多是属于双糖类物质,只有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后才能吸收。吸收后,使血糖暂时升高,葡萄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人体暂时得到了能量,但维持不久,血糖降低,又有饥饿感,于是又吃糖。糖吃多了,就不想吃别的东西。这样,小朋友就会患营养不良症、胃神经官能症和龋齿病。

有些人只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然而,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80%以上是来自蔬菜的。蔬菜有助于人类免除许多疾病的折磨,能防止早衰;蔬菜中还含有钙、磷、钾、钠、镁、铁等元素,以及钴、铜、碘、锰、钼等微量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只有多吃蔬菜,才不会造成这些营养元素的缺乏。

饭前、饭后饮茶

饭前半小时左右不要大量饮茶。若大量饮茶,会冲淡唾液和胃酸,使唾液和胃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减弱,扰乱消化器官的正常功能,使食欲减退。

长期饭后喝茶,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铁在人体内含量甚微,总量约为3~4.5克。而铁又是人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不可缺少的元素。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每天饮食含铁量10~15毫克,其中1~2毫克的铁被肠道吸收,以维持体内铁的平衡。如果铁缺乏,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即发生缺铁性贫血,出现食欲下降、烦躁、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指甲脆薄、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减退等症状。

茶叶中含大量鞣酸。饭后立即喝茶,茶水与食物相混,茶叶中的鞣酸与食物中的铁质结合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妨碍人体对铁质的吸收。

饭后吸烟

不少吸烟的人都喜欢撂下碗筷马上就点上烟来吸,沉醉在“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意境里。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吸烟有害健康,饭后吸烟害处更大。

人吃饭后,热量会大大增加,各种内脏器官开始兴奋,如胃肠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全身的汗毛孔都张开。此时吸收烟雾的能力也就加强,吸进的有害物质自然也就多了。实验证明,饭后1支烟,比平时吸10支烟中的毒还要多。同时,饭后吸烟还会使胆汁分泌排出量增多。大量胆汁反流入胃,会导致胆汁性胃炎,引起上腹疼痛等症状。饭后吸烟还会使胰蛋白酶和重碳酸盐的基础分泌受到抑制,妨碍食物消化。

饭后立即吃水果

人们一直以为饭后吃水果可以帮助消化。然而,近年来有的营养学家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饭后立即吃水果,日久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水果属生食,吃生食后再进熟食,体内就不会产生白细胞增高等反应,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增强防病抗癌能力。饭后吃水果则无此种保护作用。另外,饱食之后吃水果,所含果糖不能及时进入肠道以致在胃中发酵,产生有机酸,引起腹胀、腹泻。因此,水果应在吃饭1小时前吃为宜。

饭后立即活动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自古以来奉行的养生之道。然而,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却未必完全正确。

就餐后,大量食物集中在胃里,消化系统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开始紧张地消化食物。此时,消化道血管充血,血流量增加,消化液大量分泌,以保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这时马上进行工作或运动,中枢神经系统不得不把血液调配到运动器官,使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供血量减少,消化液分泌也就减少,从而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另外,饭后立即活动,胃肠会在活动中加快蠕动,而把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地送进小肠。这样,不但增加了小肠的负担,而且食物中的营养素也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当今世界长寿之邦的日本,居民就有饭后平卧半小时的习惯。他们认为,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饭后以仰卧休息为好;而身体较好的青壮年人,则以静坐休息为宜。

饭后立即排便

有人习惯在吃过饭后立即去大便,这不是一种好习惯。

饭后马上去大便,屏气、收腹,会使腹压升高,胃黏膜、腺体受到挤压,致使分泌功能紊乱、胃壁血流减少,造成消化不良。时间长了,就会诱发胃炎、并会使胃溃疡症状加重。同时,胃体受到挤压,食物还会发生倒流,从而损伤食管黏膜,引起食管炎。

饭后松裤带

有句谚语说:“饭后松裤带,别提多畅快。”是说吃饱饭后,裤带有些紧了,把裤带放松一下,顿觉肚皮有些“解放了”的快感。但是这样做,是不利于健康的。

饭后松解裤带,会使腹腔内压下降,对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减弱。这就会导致消化器官的活动度和韧带的负荷量增加,而促使肠蠕动加剧,易引起肠扭转,发生腹胀、腹痛、呕吐,还容易罹患胃下垂等疾病。

长期食素

蔬菜对人体有好处,但也不宜一味只食用蔬菜,而不沾荤腥。

植物蛋白代替不了动物蛋白。长期素食,蛋白质得不到充分供给,其后果是记忆力下降,精神委靡,反应迟钝。单纯素食无法得到只有从荤食中才能获得的维生素B12,而机体缺乏维生素B12,可导致精神和心理上的缺陷,记忆力下降,舌头肿痛,吞咽困难,易疲劳等。人体所需的一些重要微量元素也无法仅靠蔬菜得到满足,如人体缺锌就会引起食欲减退、发育缓慢、皮肤病、伤口不易愈合、味觉衰退等现象。尤其是女性,如果长期只吃蔬菜,就会使摄入的热量及锌不足,容易给下一代带来先天性疾病。而含锌丰富的事物大多是一些肉类食品。因此,长期食素对身体健康不利,应该荤素搭配,合理膳食。

常吃微波食品

一些人为了图方便,经常食用微波炉烹调的食品,这样对身体无益。

微波炉是靠磁控管振荡产生微波,辐射到食物上,食物中所含水分以每秒24.5亿次的速度来回摩擦产生热量来烹饪食物。如果微波发射不均,便会造成食物夹生,细菌不能被有效杀死。蔬菜中的营养素经过微波炉加热后,会丧失掉大部分维生素。另外,微波食品的营养过于单一,长期食用,容易造成人体营养不良。

虽然微波炉使用起来十分便利,但由它烹饪出来的食物毕竟没有一般烹饪方法做出来的食物口感好,而且微波烹饪的食物营养损失也比较大。因此,微波食品还是少吃为好。

常吃膨化食品

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喜欢吃零食,而且对膨化食品情有独钟。经常吃膨化食品对身体有害无益。

膨化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使食物原料含有的蛋白质质量降低,生物利用率受到影响,各种维生素受到损失,食物的营养因此比原来降低了许多。厂商为了改善它的口味,又在这些食品中加入许多添加剂。这些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相当大,能够造成体内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而且,膨化食品中大多含有防腐剂一类化学物,长期食用,能引起细胞病变,甚至致癌。

常吃洋快餐

许多青少年和儿童对洋快餐情有独钟,殊不知,长期吃洋快餐,对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常吃的洋快餐有汉堡包、热狗、炸鸡、薯条等,这些食物具有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等特点。长期吃洋快餐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甚至癌症,所以被国外营养学界诟病为“垃圾食品”,连美国的营养学家和消费者协会都号召“把快餐赶出校园”。但中国的家长却常以洋快餐作为对孩子的奖赏,很多孩子也以能吃上洋快餐为荣幸,致使洋快餐店日日门庭若市,生意火暴。

儿童经常吃洋快餐,不但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幼小的心灵也遭受到富于侵略性商业文化的侵蚀。

常吃方便面

方便面虽然方便,但却不宜常吃。专家曾作过调查,在长期食用方便面的人中,有60%的人营养不良,54%的人患缺铁性贫血,29%的人患维生素B2缺乏症,23%的人因缺维生素A而患眼疾,16%的人缺锌。

方便面由于特殊的加工方式,对面粉中的营养成分破坏极大,尤其是维生素B族。因此,方便面的营养价值远不如米饭、馒头等高。另外,方便面是方便食品,为了携带方便,利于保存,它与其他深加工食品一样,含有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物质,虽然其含量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但长期摄入,对身体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方便面作为临时充饥的食品尚可,不可多吃。

常吃碗装泡面

日本的《消费者月刊》曾对碗装泡面的营养成分进行调查,发现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为零,其他的维生素也非常少,如果常吃泡面,会导致维生素不足、矿物质缺乏、盐分摄取过多,以及化学调味料引发的味觉障碍等各种营养失调症。

更值得注意的是,碗装泡面的容器多以聚苯乙烯为原料制成,为了避免在加热时变形,厂商多加入酸化防止剂BHT作为安定剂。而BHT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但会引起肝脏肥大、染色体异常、降低繁殖概率,而且还可致癌。日本的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将微量的BHT加入饲料中,喂食白鼠,生下的幼鼠畸形率很高。

另外,大多数泡面都经过油炸,用热水冲泡时,有害人体的物质就会从泡面及容器中溶解出来,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碗装泡面不可常吃。

常吃汤泡饭

米饭里的主要营养是淀粉。吃饭时,饭在口腔里经过咀嚼,唾液里的淀粉酶能把一部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便于胃肠消化吸收。

人在吃干的食物时,咀嚼的时间长、唾液分泌量多,有利于消化。而水和流食咀嚼时需要的时间短,唾液分泌量少,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也不多。吃汤泡饭时,食物在口中停留时间短,就随汤水一起进到胃里,不利于消化吸收,长期下去就容易引起胃病。

常食沙锅菜

沙锅炖菜肴,由于加热时间长,动物性食物原料中的蛋白质降解,水的化解能力减弱,凝胶液体大量析出,使其韧性增加,食用时味道差,对人体的消化吸收不利。并且,用沙锅炖制的菜肴,原料中营养素的平均损失率较高。

另外,用沙锅炖制菜肴,密封性较严,原料中异味物质难以逸出,部分戊酸、戊醛及低脂肪酸还留存于原料及汤汁中,在热反应中,生成的物质对人体有害。

沙锅制品大都经涂釉料烧结,其中铅、砷等有害物质会因反复加热解析,长石、石英等无机物也会脱溢,如长期少量食用,也会在体内引起慢性中毒。因此,不宜经常食用砂锅菜。

常吃火锅

由于火锅随时添加菜肴,随时取食,有可能因煮的时间太短不能达到杀菌及消毒的要求,引起食物中毒。另一方面,多次添加食物,使菜肴的水溶性物质叠加于汤中,而汤汁往往吃不了,造成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浪费;如果多吃,则会因汤中的金属元素、有机物质及有毒物质浓度过高,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

因此,火锅不宜常吃。

常吃油条

常吃油条对人体有害。

油条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入疏松剂--明矾。明矾是含铝的无机物,每500克面粉的油条,大约用15克明矾。专家测定,每天吃50克油条,一个月摄入的铝超过600毫克。众所周知,铝能导致老年痴呆症。人体内积蓄了过量的铝,会使记忆力减退,行动迟钝,智力减退,过早衰老。还会使骨骼变得疏松,皮肤弹性降低,皱纹增多。此外,铝还会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影响肠道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等。铝还会通过胎盘侵入胎儿的大脑,直接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另外,炸油条的油大多是陈油,旧油不够加新油,日积月累,这种老油产生致癌物。还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不惜采用“泔脚油”来加工食品,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油条还是少吃为妙。

常吃海鲜

以往传统认为“甲亢”是由于缺碘所引起的,但现代医学发现摄入碘过量也会导致“甲亢”的发生。近些年珠三角沿海地区甲亢病人的增多,就很好地证明了该理论。随着沿海地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食鱼虾蟹等海鲜逐渐普遍,甚至一些较为稀有的深海鱼类也上了普通人的餐桌;与此同时,海蜇、海带等副产品都被做成各式的凉拌菜肴添进菜谱。这些海产品中所含的碘量和日常食用的碘盐中所含的碘量超出了我们身体对碘的基本需求,出现过剩。这些过剩的碘长时间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工作,就会出现“甲亢”。

因此,要注意调节日常的饮食结构,避免长时间大量的进食海产品。

常吃咸鱼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群众,常有吃咸鱼的习惯。殊不知,咸鱼是不宜常吃的。

这是因为咸鱼是由生鱼用海盐腌制而成的。海盐的主要成分虽是氯化钠,但海盐也含有少量的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在腌制成鱼的过程中,海盐中的亚硝酸钠极易与生鱼体中的胺长期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使鱼体内产生大量二甲基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极易被代谢转化为二甲基亚硝酸胺。二甲基亚硝酸胺具有极强的致癌性,食用过多极易罹患鼻咽癌。调查资料显示,常吃、多吃咸鱼的人,鼻咽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要高30~40倍,尤其是对小孩的毒害作用更强。因此,咸鱼不可经常食用。

常吃夜宵

调查表明,经常吃夜宵的人要比不吃夜宵的人患胃癌的几率要高。

胃黏膜是覆盖在胃内表面的一层组织,含有不同的分泌腺体,是一个复杂的分泌器官。但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2~3天就要更新一次,而这一再生修复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食,胃肠在这段时间内也就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调整,胃黏膜的再生和修复就不能圆满的进行;此外,吃过夜宵再睡眠时,食物较长时间在胃内停留,可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长时间的刺激,可导致胃黏膜受损,甚至溃疡。若夜宵以油炸、烧烤等食品为主,再喝上一些酒,就更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因此,夜宵偶尔吃吃可以,但不要养成吃夜宵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手段。

常吃零食

平时偶尔吃点零食并无大碍,但有些人对零食爱不释“口”,甚至嗜食零食到了连正餐也不顾的地步。这样对身体健康是极不利的。一些少女和儿童常以瓜子、花生、果干及糕点等乱七八杂的东西填充肚子,而三餐却进食很少。结果造成淀粉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摄入不足。过多吃零食的人,常有不吃或少吃蔬菜的毛病,由此会引起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的严重缺乏和长期营养不均衡,长期下去必将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此外,爱吃零食者的饮食欠规律,会干扰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行,胃肠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将直接导致胃肠疾病。

常吃熏烤食品

常吃或多吃熏烤食品,对人体会产生很大危害。

食物在熏烤的过程中,本身的油脂焦化和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致癌的苯并芘及其他多环芳烃化合物。1千克烤羊肉串中的苯并芘含量相当于250支卷烟点燃后的含量。这些物质主要分布在熏烤过的食物表面,有极强的致癌作用,人吃了以后,可引起人体细胞突变,罹患癌症。美国有一项研究还表明,吃烧烤、熏烤太过的蛋白质类食物,如烤羊肉、烤鱼串等,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力,促使眼睛近视。因此,熏烤食品最好不吃或尽量少吃。

常吃腌制食物

目前,一些人大量进食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火腿、香肠等。这些食物均含有较高的硝酸盐,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以腌制的泡菜为例,新鲜蔬菜都含有少量的硝酸盐,对人体并无大碍。但在使用较多盐分腌制的过程中,它会还原形成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食用腌制食物后,亚硝酸盐在胃内胃酸及硝酸还原菌的作用下,与膳食蛋白质分解物二级胺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会增加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病风险。因此,为了身体健康,应尽量减少食用腌制食物。

常吃松花蛋

松花蛋又叫彩蛋、皮蛋,是鲜鸭蛋在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作用下形成的再制蛋。其蛋白呈褐色半透明体,蛋黄凝而不固,有轮状层色泽,滋味醇厚清香,香而不腻。据测定,100克松花蛋中含蛋白质13.6克,脂肪12.4克、糖类4克,钙82毫克、磷212毫克,铁3毫克,维生素A 940单位。

松花蛋除了营养丰富、食用方便外,还有清凉、明目、平肝等药用价值。但是,松花蛋也有突出的缺点。加工松花蛋时,要将纯碱、石灰、盐、金生粉(也称黄丹粉)按一定配方混合,或浸泡,或加泥加糠包裹在鸭蛋外面,金生粉就是氧化铅,因此松花蛋会受到铅污染。根据国家规定,每1000克松花蛋含铅量不得超过3毫克。由于金生粉具有使蛋产生美丽彩花的作用,为了追求这一效果,制蛋单位往往会多加这种配料。根据有关部门对不同产地的松花蛋抽样检查。发现含铅量大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经常食用铅含量超标的松花蛋,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铅既可取代人体骨骼与牙齿中的钙,又可存留在肝、肾、肺、脑等组织及红细胞中。从而使人出现食欲减退、胃肠炎、口腔内有金属味等中毒症状,有的还会造成失眠、关节和肌肉酸痛、贫血等疾病。

近年来,为了减轻消费者的顾虑,许多生产和销售松花蛋的厂商都在外包装上注明“无铅”。其实,市场上的“无铅皮蛋”并不是不含铅,只是铅的含量比原来要低得多,它虽然对成年人的健康影响不大,但儿童最好还是少吃或不吃,因为儿童对铅非常敏感,肠道内的吸收率高达50%。

另外,鸭蛋外壳还常常附有沙门菌,当蛋壳破损时会在蛋内大量繁殖,人若吃了这样的松花蛋,也会致病。所以,松花蛋不要多食。

常吃臭豆腐

臭豆腐虽然闻着很臭,给人不愉快的感觉,但是吃起来味道却很鲜美,臭中有奇香。同时,它还含有丰富的营养。因此,适当吃点臭豆腐,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做臭豆腐要用上好的黄豆,精细的制作工艺,要经过制坯(泡豆、磨浆、滤浆、点卤)、前发酵、腌制、后发酵等数道工序,整个制作过程约需50天左右的时间。在制作过程中,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含硫氨基酸也被充分水解,由此而产生的硫化氢具有刺鼻的臭味;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而产生的氨基酸,却又具有鲜美的香味。臭豆腐营养很丰富。据分析,每两块臭豆腐中所含的蛋白质即相当于一个鸡蛋中蛋白质的含量。而臭豆腐由于经过微生物发酵,其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不过,臭豆腐散发出来的硫化氢臭味,对人体却是有害的。因此,臭豆腐虽可吃,但不宜多吃,更不宜天天吃、餐餐吃。

生吃海鲜

许多人喜欢边喝酒边生吃虾、蟹、鱼等水产品。殊不知,这是极为不当的。

很多水产品体内,往往寄生有蠕虫、病毒等病原体,例如华支睾吸虫、肺吸虫等。这些虫体的幼虫常常寄生在鱼、螺、虾、蟹、蛙等体内,人吃了生的或半生的被污染的水产品后,这些幼虫便会穿过人的胃肠壁进入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液流到全身,主要聚集在肺部或肝脏,有的则要聚集在脑部,这就会引起各种相应的疾病。因此,海鲜食物还是以煮熟吃为好。

生吃醉虾

不少人习惯把活虾放在酒中蘸一下“醉吃”,其实,这种时尚生活法不卫生。虾体上会沾有肝吸虫病的囊蚴,进人肝胆管寄生,发育成虫,即可开始排卵,引起肝吸虫病。肝吸虫寿命可达10至35年。有人吃了醉虾后,可能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生吃鸡蛋

有些人喜欢生吃鸡蛋,认为能清喉养肺,强壮身体。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鸡蛋生吃是一种浪费。因为生鸡蛋蛋白质结构紧密,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据测定,生鸡蛋蛋白质在人体内可被吸收利用的部分,只有20%,剩下的80%随粪尿排出体外。

母鸡的输卵管和肛门是连在一起的,粪便和鸡蛋都通过直肠,从肛门排出。鸡的粪便、粪便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必然污染蛋壳。生吃鸡蛋,很可能把病菌、虫卵带入人体,从而病从口入。而鸡蛋内的蛋清和蛋黄也并不是绝对干净的。在公鸡和母鸡交配时,有些细菌会随精液带入;蛋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气孔,也是细菌的方便之门。

科学家发现,在鸡蛋壳上和鸡蛋内都能检测到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痢疾的沙门氏菌。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家禽特别是鸡鸭的内脏都是沙门氏菌的栖息之地。在鸡蛋刚开始孕育时,细菌就会捷足先登,抢先占领和潜伏到蛋内,形成了“先天”的污染。

所以,鸡蛋不宜生吃。而在把鸡蛋做熟之前,也一定要把鸡蛋外面清洗干净,然后再烹饪。

生吃荸荠

荸荠上附有姜片虫,生吃荸荠易感染姜片虫病。

姜片虫是寄生人体吸虫中最大的一种,它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牢牢地吸附在小肠壁上,导致肠黏膜发炎、点状出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使人产生许多不良症状,如腹痛、消瘦、营养不良、贫血、浮肿甚至造成死亡。

姜片虫怕热,为了预防姜片虫病,除了不生吃荸荠,在炒食这类水生植物时,要去皮。

生吃螃蟹

螃蟹生吃,有害无益。因为肺吸虫病就是由生吃螃蟹传染的。肺吸虫的虫卵在湖水和溪水中发育成毛蚴进入川卷螺或拟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再进入螃蟹体内形成白色囊蚴。人吃生螃蟹或未煮熟的螃蟹,就会感染此病。因此,不要食用生蟹。

生吃胡萝卜

有的人认为胡萝卜营养高,常常喜欢生吃胡萝卜。其实生吃胡萝卜并不利于营养的吸收。

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是一种脂溶性物质,且耐高温。如果生吃的话,很难被人体所吸收。维生素A原只能溶解在油脂中,也就是说,只有脂肪性食物对维生素A原的吸收才有帮助。因此,在食用胡萝卜时,最好不要生吃,而将它与肉同时红烧或用油略炒,这样,维生素A才能更好地为人体吸收利用。

生食鲜木耳

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药食兼优的滋补佳品。平时我们食用的木耳都是干制品,食用前用清水浸泡片刻即能软化,然后烹调菜肴。但是在采集鲜木耳时应注意,切不可出于好奇或贪尝新鲜而食用鲜木耳。

鲜木耳有一定毒性。根据营养成分分析,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当其被摄入人体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容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严重者甚至会因此发生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因此,不可食用鲜木耳。

乱吃芦荟

芦荟不可随便食用,乱吃对身体健康不利。

不同品种的芦荟,药性、药效有很大差别,不同体质的人使用芦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芦荟含有的芦荟大黄素有“泄下通便”之效,吃多了容易导致腹泻。体质虚弱者和少年儿童过量食用,可出现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红肿、皮肤粗糙等现象,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芦荟能使女性内脏器官充血,促进子宫运动,孕、经期妇女服用容易引起腹痛、导致流血或严重出血。患有痔疮出血、鼻出血的患者,也不要服用芦荟,否则,会引起病情恶化。

吃鸡蛋过多

鸡蛋富含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体虚、产妇及病后之人大都多吃鸡蛋,以滋补身体、增强体质。然而,过多吃鸡蛋的效果往往并不明显,相反还会出现副作用,如腹部胀闷、头目眩晕、四肢乏力,严重的可导致昏迷。现代医学称这些症状为“蛋白质中毒综合症”。

体虚者、大病初愈者及产妇,都因多种因素而身体不佳,肠胃功能减退。若在此时大量食用鸡蛋,就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如果体内蛋白质含量过高,在肠道中就会造成异常分解,从而产生大量的氨,这种氨是有毒的。一旦氨溶于血液中,此时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也会在肠道中腐败,分解出羟、酚、吲哚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毒害很大。因此,就会出现上述“蛋白质中毒综合症”的表现。

因此,鸡蛋不可多吃,一个人每天最多不要超过3个鸡蛋。

吃辣椒过多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有嗜食辣椒的习惯。辣椒虽然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可以为人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及多种矿物质。常吃些辣椒具有开胃抗寒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专家们的研究表明,多吃辣椒对人体是不利的。

据美国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疗中心肿瘤研究所的专家报道,辣椒内含有致癌的化学物,但它又有防癌的作用,关键在于摄入量的多少。经常少吃点辣椒,可以防癌、抗癌,过多食用则可能会使人致癌。有关调查和动物试验都证明,辣椒素可能是引起结肠癌的原因之一。辣椒一旦从肠道吸收到血液中,即可运输到肝脏贮存,成为有益的抗癌物质;但构成辣味的辣椒素在肝脏亦可破坏正常细胞,打乱细胞内的生化过程,变为吸收游离基的成分,而有些研究人员认为,部分游离基是致癌因子。另外,多吃辣椒,可刺激口腔内辛味的感受器,引起血压的变化和出汗;大量进食辣椒还可造成神经损伤和胃溃疡。 NfG2V0li1R+OscdHQfVyymbQTnYQPvkP9MjwqOh43fFqUy84WUJFuFw+PVTtDvh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