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习惯决定健康全集
李卫

第一章 饮食习惯(一)

有害健康的饮食习惯

过量饮水

据一份新近的调查资料,摄取过量液体,尤其以氯处理过的自来水或由自来水加工的饮料,能增加患膀胱癌的危险性。

纽约州立大学流行病学家维纳及其同事选择了351名被诊断为膀胱癌的男性患者与855名无此症的男子,询问了他们的饮水习惯和他们每日摄取的液体量,包括酒精饮料、苏打水、牛奶、咖啡、茶及直接来自自来水的摄取量。调查结果表明,每日饮用任何类型液体总量超过14杯的男子,患膀胱癌的危险性为每日饮液体总量不足7杯的男子的2~4倍。

这一发现与传统的观念相反。传统观念认为,多饮水可以稀释尿液中的任何一种致癌物质。但是维纳指出,大量摄取液体可使膀胱扩张,从而可使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的膀胱表面积增大。

因此,饮水不可少,也不可过量。

口渴时再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存在着饮水不足的问题。不少人是在感到渴时才喝水。其实,这是不好的。如果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就太晚了。

口渴是人体细胞缺水的反应,经常缺水,就会加速机体的衰老或引起疾病的发生。所以,渴了再去喝水是不科学的。应当在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除用餐之外的时间里,适当喝些水,对于提高内脏功能、增强免疫力、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都有重要作用。这种饮水方法尤其对中老年人有益。老年人的大脑中枢反应迟钝,对口渴不敏感,如不主动饮水,就会发生缺水而对身体不利。

口渴时暴饮

有些人在夏天干渴得难受时,或在运动、劳动之后,一口气喝下很多水,当时觉得很“痛快”、很“解渴”,岂不知这样做对身体是有害的。

人在大量出汗后,不仅丢失了水分,同时也失去了不少盐分。据计算,1升汗水中有1.5~3克盐,所以汗是咸的。如果劳动半天出汗5升,就要失去盐分7.5~15克。如果一次大量喝进白水而不补充盐分,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经过出汗排出体外,随着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结果血液中的盐分就变得太少,吸水能力就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水中毒”,出现头晕、眼花、口渴,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医学上管这叫“脱水低钠症”。

另外,喝水过多还会冲淡胃液,胃肠吸收能力差,水就会在胃肠内积聚起来,使胃扩张,胸腹感到胀满,胃肠消化能力也会降低,增加了心血管、肾脏的负担,使人产生心慌气短、虚汗乏力、尿频等不适症状。

因此,口渴时不要一次喝太多的水,先少喝一点,间隔15分钟左右再喝。如果在出汗后补充些淡盐水那会更好。

水反复烧开

有人认为,反复烧开才能将水中细菌全部杀灭,对人体健康有利。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开水中,虽含有少量的亚硝酸盐,但不构成对人体的影响。如反复烧开,就会增加水中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0.3~0.5克,致死量为1~3克。亚硝酸盐是一种很强烈的血液毒,它大量进入人体后,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使血液失去携氧能力。亚硝酸盐在胃内还可与胺类物质化合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因此,反复烧开的水不宜喝。

喝蒸锅水

蒸锅水,即蒸馒头或米饭时锅里剩下的水。这种水经过反复煮沸,水里所含的硝酸盐在还原菌作用下变成亚硝酸盐,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水中亚硝酸盐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经常喝这种水的人,会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大大减弱正常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使体内严重缺氧,出现腹胀、心悸、头晕、气急、皮肤变紫等中毒症状。因此,蒸锅水不可饮用。

直接饮用自来水

有些人喜欢直接饮用自来水,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易渴,有的人一渴就拧开自来水龙头,咕咚咕咚大喝一通。他们认为自来水是经过过滤和消毒的,喝了不会影响健康。其实,这种做法和认识是不对的。

我们使用的自来水的确是经过一定的过滤和消毒的。我国通常利用漂白粉(含氯石灰)、漂白粉精和液态氯作为消毒剂对自来水进行消毒。但是,这样并不能说明自来水就完全洁净了。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消毒效果,例如,有些漂白粉(含氯石灰)放置时间过长或密封不好,使消毒效力下降;有的使用漂白粉(含氯石灰)的用量不足和作用时间不够;水的浑浊程度过高,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悬浮物内包藏过多的细菌,使按比例投放的消毒剂不能把全部细菌消灭;气温过低,水的温度变低,消毒效果随之变差等等。所以,自来水虽然经过了消毒和过滤,但其中仍留存有或多或少的细菌,如果不经高温消毒就直接饮用,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直接饮用泉水

有些人在旅游中,看到一些山泉或地泉水清澈透明,以为它很清洁,是天然矿泉水,便直接喝起来了。这种做法是极不妥当的。

据卫生部门对庐山、杭州的泉水进行检验发现,这些泉水中的细菌总数及大肠杆菌数,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污染相当严重。

直接饮用这些泉水,极易引起急性胃肠炎。因此,不宜随便饮用生泉水。

直接饮用雪水

每当冬季,纷纷扬扬的雪花落满大地,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常使人们为之赞叹。更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看到雪白雪白的雪花,洁白无瑕,便不由自主地捧起雪花或捏成雪团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也有的把雪化成水直接饮用。这些做法都是不妥当的。

雪是水蒸气在天气变冷时凝结而成的,雪花在形成过程中,既有大量的水分,也含有大气中不少的烟粒、尘埃以及原来飘浮在空中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因此,雪虽然看起来洁白,但实际上很脏,含有多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因此,雪或雪水是不宜直接饮用的。

长期饮用纯净水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桶装纯净水成了大多数人的日常饮用水。然而,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健康并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桶装纯净水多是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来加以净化的,在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将一些人体必要的矿物质一起去除了。而人体所需的镁、锌、硒、碘等矿物质主要从饮用水中获取,长期饮用纯净水,必将导致人体内必需微量元素的缺乏。世界各国的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健康饮用水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没有污染,不含有害物质;(2)含有适量的矿物质,且硬度适中;(3)水的酸碱度(pH值)略大于7,呈弱碱性。而纯净水硬度几乎为零,pH值一般在6.5以下,属弱酸性。纯净水不但本身无营养物质,长期饮用还会增加钙的流失。

桶装密封的纯净水,一旦启封与空气接触,如不马上用完,24小时内就会孳生细菌。纯净水对细菌却毫无抵御能力。同时由于饮水机的储水胆、水道、聪明座这些部位如果长期不清洗、消毒,就会沉积污垢,成为细菌和病毒滋生的温床。

人们偶尔饮用一下纯净水,不会对人体带来负面影响,但纯净水大量进入家庭,成为惟一的饮用水而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是很不利的。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的老年人,以及儿童、孕妇更不宜长期饮用。

长期饮用矿泉水

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游离的二氧化碳。如果把矿泉水当做日常饮用水长期饮用,或一次喝得太多,也会给健康带来损害。

矿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盐,喝多了,矿物盐对肾脏和膀胱有刺激作用,对慢性肾炎、高血压及伴有水肿的患者,可加重病情。最新研究表明,如果身体健康,体内不缺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一味大量喝矿泉水来补充,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

空腹饮茶

不少老年人喝茶如醉,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泡茶喝茶。这是一种不良习惯。因为茶叶中有一种咖啡碱的成分,空着肚子饮茶,犹如“引狼入室”。咖啡碱吸收过多,会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慌、尿频等。同时,也会影响维生素B1吸收。所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

喝头遍茶

饮茶时不要喝头遍茶。

经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不少高档名茶的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数倍,而普通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情况更为严重。另外,茶叶在生产、包装、运输、存放过程中,很容易遭受霉菌的污染。因此,为了避免茶叶中的有毒成分对身体的危害,别喝头遍茶。

喝隔夜茶

茶叶中含有100多种化合物,一般来说,这些化合物对人体都无害。茶水在泡后4~6分钟饮用较为合适,泡好的茶水若放置时间过长,茶叶中的鞣酸被空气氧化,茶水的颜色逐渐变深,不仅味道变差,失去原有的香味,而且茶叶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素也会因氧化而大量损失,失去了茶叶的营养价值。

泡得时间过长且过浓,甚至隔夜冷茶再冲泡,茶水中的咖啡因积聚过多,对人体则会产生刺激作用,还由于鞣酸的大量增加,人喝了之后会感到不舒服。另外,茶水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细菌污染而变质。所以,隔夜茶不宜喝。

空腹饮浓茶

中医认为“茶性味甘苦,微寒”,空腹饮用浓茶,很容易寒凉侵袭肠胃和促使胃肠道蠕动,长期下去就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影响健康。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炎及肝炎病人,空腹饮浓茶,对病人恢复健康更为不利。

长期喝浓茶

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等成分,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促进胃活动。表现为蠕动加快、胃壁细胞分泌亢进,使胃酸增多。长期饮用浓茶,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容易导致胃溃疡。因此,要少饮浓茶,尤其是患了溃疡病的人更不可饮用浓茶。

保温杯泡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茶碱、芳香油和多种维生素,只宜用80℃左右的开水冲泡。如果用保温杯泡茶,使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恒温的水中,就如用文火煎煮一般。这样,茶中的维生素大量被破坏,芳香油挥发,单宁酸、茶碱大量浸出,不但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还会使茶汁无香味,茶味苦涩,有害物质增多。如果长期饮用这种茶汁,就会危害健康,导致消化、心血管、神经和造血系统的多种疾病发生。

培养“茶山”

饮茶上讲究的人特别注重培养“茶山”,在饮完茶之后,故意不涮茶壶或茶杯,把残茶汤留在器皿内浸泡,使其上锈,日积月累,锈垢不断增加,“茶山”也随之而形成。据说,带有“茶山”的器皿用来沏茶,味道特别美,就是偶尔不放茶叶,用开水冲一冲就喝,仍有茶叶的芳香。但从科学的角度上看,培养“茶山”之举,对健康是有危害的。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等多种化学物质。饮茶之后,如不及时将茶壶、茶杯洗净,让残茶汤暴露在空气中,茶多酚与金属物质便会氧化生成茶锈垢,黏附在茶壶、茶杯表面,其中含有镉、铅、铁砷、汞等多种金属物质。当茶锈垢进入人体后,便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等结合而形成沉淀物,从而阻碍营养素的吸收和消化。同时,茶锈垢被人体吸收后,可使肾脏、肝脏和胃等发生病变,甚至引起肝坏死等不良后果。

嚼食茶叶

饮茶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有些人喜欢在饮茶后嚼食茶叶,这是有害的。

空气和土壤受化肥和农药的污染日益严重,同时茶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碳化物的热解作用,使茶叶受到污染而含多环芳香烃物质--苯并芘,这是难溶于水的致癌物质。如嚼食茶叶,致癌物质苯并芘就会在人体内留下隐患。因此,茶叶不可嚼食。

喝咖啡加糖过多

在喝咖啡时,为了压制咖啡的苦味,增强咖啡特有的香气和口感,适当加点糖搅拌搅拌,这是合理的。但是,有的人却加过多的糖在咖啡里,这就不妥当了。

咖啡里若放糖过多,人饮用后,会出现无精打采、甚至使人感到十分疲倦的现象。这是因为喝了加糖过多的咖啡后,会反射性地刺激胰脏中的胰岛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过量的胰岛素能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而一旦血糖过低,就会出现心悸、头晕、肢体软弱无力、嗜睡等症状。因此,喝咖啡时不可加糖过多。

喝浓咖啡

有的人为了提神驱困,常借助高浓度的咖啡来刺激大脑和神经,这样做弊多利少。喝高浓度咖啡后,极易出现心跳过速、焦躁、耳鸣、肢体颤抖等异常现象,有时还会出现短时间的血压升高,尤其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病人,更应慎重。

空腹喝牛奶

有人认为牛奶营养丰富,早餐仅喝一杯牛奶,这样既方便又省时省力,也供给了人体的营养。其实,这样喝牛奶很不科学。因为牛奶虽然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和脂肪等营养成分,但它作为一种饮料,其中更多的成分是水。牛奶进入胃肠道以后,一方面稀释了胃液,使胃液不能得到充分地分解和酶化,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另一方面,牛奶在肠道内留存时间很短,也不利于各种营养的充分吸收。所以,为了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充分被人体吸收利用,最好在喝牛奶前先吃一点面点或其他干食品,然后再喝牛奶。这样,牛奶就会在胃肠中浸入这些食品里,使胃肠道能对其进行充分的吸收。

牛奶加白糖

有人喝牛奶时习惯加入白糖,有人喜欢大口大口地喝牛奶,这都是不科学的。

牛奶加入白糖后,白糖在体内分解形成酸,与牛奶中的钙质中和,营养大受损失。大口饮用牛奶,会减少在口腔中混合唾液的机会,所以一经接触胃酸中的酸性,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就会结成块状,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一旦胃肠衰弱时,便会引发痢疾等胃肠病。因此,喝牛奶时不要加白糖,且要小口小口地慢慢饮用。

暖瓶装牛奶

在许多家庭,尤其是在有新生儿的家庭中,为了新生儿半夜喝奶方便,干脆把牛奶事先煮好后放在保温瓶或保温杯中,等到喝时既省时省事,牛奶又不会凉。其实这样做既不科学又不卫生。

因牛奶沸点较低,所以煮沸后的牛奶还保存着许多耐高温的菌株和活性酶。这些物质在20~40℃的常温中极其活跃,它们很快就会在牛奶中繁殖生衍。一般20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它们的大量繁殖及不断扩展的生物活动,一方面急剧地消耗着牛奶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促使其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以致变质。暖瓶中的牛奶三四小时即可变质。这样的牛奶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婴幼儿,喝了变质奶会出现上吐下泻等中毒症状。所以,牛奶应现喝现煮,不宜在湿热的条件下存放。

冰冻牛奶

牛奶中有三种不同性质的水分,其中游离水含量最多,呈游离状态,不与其他物质结合,只起溶剂作用。当牛奶冻结时,游离水先结冰,牛奶由外向里冻,里面包着干物质(蛋白质、脂肪、钙……)。随着冰冻时间延长,里面干物质含量相应增多,干物质不结冰。解冻后,牛奶中的蛋白质易沉淀、凝固而变质。故牛奶不宜冰冻保存。

吃巧克力时喝牛奶

牛奶与巧克力不宜混食。

牛奶含钙较丰富,而巧克力含有草酸。二者混在一起,牛奶中的钙会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成一种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易形成难容的草酸钙。长期混食牛奶和巧克力,会使头发干枯、无光泽,而且易出现腹泻、尿结石等症;婴幼儿则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缺钙性佝偻病、智力下降等。

空腹喝酸奶

酸奶营养丰富,但不能空腹饮用。这是因为酸奶是经过乳酸菌发酵生产而成的,含有活的乳酸菌。乳酸菌在人的胃肠道中,能生长繁殖,对身体有保健作用,科学实验证明,酸奶中的乳酸菌和肠胃内的酸碱度关系非常密切。乳酸菌在微酸性的环境里,能够很快地生长繁殖,而在强酸性的环境里就很难存活了。人空腹的时候,胃里的酸性较强,而吃了饭以后,酸性就降低了。所以空腹时喝酸奶,由于胃酸浓度高,活的乳酸菌在胃液里很难存活,这样就降低了酸奶的保健作用。如果在饭后l~2小时内喝酸奶,胃液呈微酸性,乳酸菌在胃肠道里就能够迅速繁殖,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平时不要空着肚子喝酸奶。喝了酸奶以后还要注意漱口,喝点凉开水或茶水,免得引起龋齿。

以饮料代替水

一些青少年认为饮料既美味又有营养,于是将饮料作为日常饮用水。这样做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

各种果汁、汽水或其他饮料中都含有较多的糖或糖精,以及大量的电解质。这些物质不能像白开水那样很快离开胃,如果长期作用,会对胃产生许多不良刺激,不仅直接影响消化和食欲,而且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影响肾功能。过多的糖分摄入还会增加人体的热量,引起肥胖。

研究人员在青少年学生中发现了“果汁饮料综合症”,这些青少年学生每天从饮料和果汁中摄取的热量占总热量的1/3。他们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并常常有腹泻。研究人员指出,青少年最常饮用的饮料,每杯都含有6~7匙糖,过量饮用这类饮料会扰乱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他们没有食欲,不能正常吃饭,身体发育也缺乏足够的脂肪和蛋白质。

因此,青少年从小养成爱喝饮料的习惯,会对他们将来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常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喝得过多,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的分泌。另外,二氧化碳在胃内存留,会增加胃内压力,使胃膨胀,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延缓了食物的排空时间,引起腹部胀痛,甚至会导致急性胃炎、胃痉挛、胃穿孔。

此外,碳酸饮料一般都含有很多糖分,饮用过多,会使体内热能超标,很容易使人发胖。与此同时,还会影响人的食欲,不利于身体健康。

常喝冰饮料

炎热的夏天,人们都喜欢来一杯冰饮料解渴。殊不知,冰饮料并不适合夏天解渴,而且大量饮用容易致病。

冰饮料中水分子大部分处于聚合状态,分子团大,不容易渗入细胞,而热饮料单分子多,能迅速渗入细胞,缓解细胞缺水的状态。因此,冰水或冰饮料的解渴效果反而不如热茶。而且,冰饮料虽然会带来暂时的舒适感,但大量饮用,会导致汗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引发中暑。此外,冰饮料、冰水、冷饮等的温度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20~30℃,大量冷饮进入体内,很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血管收缩、黏膜缺血,从而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和杀菌力,造成痉挛性疼痛,甚至导致腹痛、腹泻。

对于老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喝冰水、冰饮料除了导致胃部不适,还可能引起脑血管的痉挛,从而引发心绞痛等,因此,老人一定不能喝冰水。此外,夏天运动的人也不宜喝冰饮料,因为锻炼时体内血液大多集中在体表,消化系统暂时处于贫血状态,冰冻饮料喝下后将对贫血的胃肠产生强烈刺激,使血管收缩而加重贫血。

正常人喝的饮料温度以8~14℃为宜。在炎炎夏日里,可以把白开水或饮料放到冰箱里稍加冷藏,但时间不宜过久,以手感觉不冰时饮用最佳。

喝过热的饮料

有的人喜欢喝热饮料,不论喝茶或喝咖啡,不等饮料冷下来,滚烫的时候就开始一口一口地喝。殊不知,这样对身体是极为有害的。

据国外报道,患食管、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溃疡的人,都是喜欢喝过热饮料的人,他们所喝饮料的平均温度为62℃,比健康人高6℃。喝热饮料是造成消化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饮用过热的饮料,可造成广泛的皮肤黏膜损伤,蛋白质在43℃开始变性,胃肠道黏液在6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降解,在47℃以上,血细胞、组织细胞和移植器官会全部死亡。

长期饮酒

长期饮酒的人,除周期性酒精中毒,损害脑神经之外,还有慢性蓄积,引起肝脏肿大,代谢障碍,出现一系列综合征:精神异常、智力低下、记忆力减退、走路不稳等。饮酒过度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和吸收障碍,均能使骨质形成和骨矿质化减少,日久可导致骨质疏松症。长期饮酒,特别是饮烈性酒可引起血压升高。

过量饮酒

1.饮酒过量能导致阳痿:在男子的内分泌系统中,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前叶,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使睾丸产生精子和睾酮等雄性激素,还刺激前列腺、精囊腺、附睾和副性征的正常发育。而过量的乙醇则会损害下丘脑和垂体,使雄性激素的浓度不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阳痿或不育症。

2.过量饮酒会诱发肝炎:乙醇进入肠胃后,胃吸收约20%,肠吸收约80%,但最后都要通过肝脏才能被分解和处理。肝脏分解乙醇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分解以后,相当数量的乙醇转化为对人体有毒的乙醛。这种物质存在于血液中,会使人头痛和恶心;存在于肝脏中,会使肝细胞变性,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损害肝脏功能,最终会诱发中毒性肝炎和肝硬化。

3.过量饮酒导致肥胖: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这是一种纯热量物质,每克酒精可提供大约7千卡的热量,远远超过主食的产热量。1克蛋白质和1克糖各产生4千卡热量;1克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但它们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其他成分。与此相反,酒则只含有热能,这种热能一味使人发胖,加上饮酒的同时要吃大量的菜,所以无论什么酒,都是发胖的因素。

4.过量饮酒会使男性女性化:以往的文献记载,只有妇女的肝脏中才存在雌性激素的受体。但是,最近美国专家的研究发现,在男性的肝脏中,也含有雌性激素的受体,而且无论男女,这种受体都几乎相等。当乙醇抑制了雄性激素的作用,肝脏中雌性激素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强。因此,经常过量饮酒的男性会逐渐趋向女性化。

5.过量饮酒易骨折:酒精本身会促使骨骼分解。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合成新骨骼和破坏旧骨骼的细胞通常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就会抑制合成细胞的作用,因此,老人如果长期大量饮酒,不慎发生意外,极易导致骨折。

6.过量饮酒还会伤害神经系统,造成肠胃病,导致动脉硬化等。

过量饮啤酒

啤酒尽管乙醇含量较低,与白酒、葡萄酒不可相比,但毕竟是一种酒,乙醇含量一般不低于3.5度。如果一次饮用1升啤酒,便相当于饮了50毫升左右的白酒。1升啤酒所含的乙醇进入血液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可达到0.03%,一般人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要消除这种反应,大约需要2小时左右的时间。如果无限制地饮用啤酒,同样会使人酩酊大醉,其对身体的危害,无异于过量饮白酒。

饮酒御寒

不少人认为“酒能防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乙醇成分能使体表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以至充血,这时的皮肤温度就会升高,可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但是,这种温暖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体表的血管越是扩张、松弛,体热的散发就越快,体温越会急剧下降,人就会产生强烈的寒冷感觉,喝了酒反而比不喝酒更容易寒战、受凉或感冒。此外,酒对皮肤还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可使人们的感觉变得迟钝,以至有些细菌或病毒乘虚而入,易引起其他疾病。因此,用饮酒来取暖是不可取的。

夜间饮酒

酒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甲醇、杂醇油、铅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要靠肝脏的解毒功能,才能排出体外。白天人体新陈代谢较旺盛,酒中毒素相对容易被排泄(如汗液和尿中排出),但夜晚饮酒入睡后,代谢减慢,肝解毒功能也相应减弱,有害物质容易积蓄,对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在夜间入睡前,切莫在餐桌上贪杯豪饮。

喝酒吃重荤

喝美酒的同时往往会伴有大量的美味佳肴,这些美味大多是一些荤菜。肉类中丰富的麦酸钠进入人体后分解为谷氨酸和酪氨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因而容易导致美味综合症,引起头昏脑涨、心跳过速等。同时,酒精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也会大大增强。长期如此,就会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吃得越多寿命越短。因此,在饮酒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增加素菜量,有益健康。

饮酒时吸烟

喝酒的同时吸烟,两者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协同作用,彼此的毒性会成倍增加。

美国一个研究机构指出,酒使吸烟者更容易患上癌症。这是因为:一个吸烟者吸进一口烟时,起码吸入4000种化学物质,其中的氰化物、苯并芘、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都有致癌作用,它进入人体被焦油包着,沉积在口腔、鼻腔、喉咙和肺里。这个吸烟的人如果接着喝酒,酒便把停在口腔、喉咙的致癌物质冲进胃里,并促其穿过黏膜,扩散到人体内,致癌物对人体的危害就成倍增加了。据统计,男性中76%的口腔部位的癌症发病是由同时嗜好吸烟和喝酒引起的。可见,边喝酒边吸烟的危害有多严重。

白酒与汽水同饮

白酒与汽水同时饮用后,会使乙醇更加快速地被吸收而输送到全身。汽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与乙醇混合后会增强对人体肠胃的刺激作用,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影响人体消化酶的产生,甚至导致急性肠胃炎、胃痉挛、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

同时,白酒与汽水同饮还会对心血管、脑血管产生破坏作用;血压不正常的人,在酒后喝汽水,可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喝酒过多,处于醉酒状态时更不能用汽水解酒。

喝啤酒兑入汽水

有些酒量小的人,喜欢将汽水兑在啤酒内,认为这样既醇甜可口、消执解暑,又稀释了乙醇浓度,不易喝醉。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汽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人们在口渴时饮用汽水,可促进胃肠黏膜对液体的吸收,起到生津解渴的作用。但是,啤酒中兑人汽水,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啤酒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兑人汽水后,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更加促进胃肠黏膜对乙醇的吸收,反而容易醉酒。如果饮酒过后稍有醉意,再饮用汽水,也会使醉意更浓。

吃海鲜时喝啤酒

食用海鲜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尿酸过多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从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发炎。痛风发作时,不但被侵犯的关节红肿热痛,甚至会引起全身高热,状似败血症。久而久之,患者部分关节逐渐破坏。此外,还会引起肾结石和尿毒症。

酒与咖啡同饮

酒精会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的功能,过量饮酒对人体健康伤害很大。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适当饮用,具有兴奋、提神和健胃作用,但过量饮用对人有害而无益。酒与咖啡同饮,会火上浇油般使人脑从极度兴奋转入极度抑制,并会刺激血管扩张,增加心血管负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比单纯喝酒要多出许多倍。

酒后饮茶

有人饮酒后习惯大量饮茶,因为茶有利尿作用,可加速酒精的排泄。但这只是其一,需知在利尿的同时,其对人的肾脏也有一定的损害。一般说,酒精从消化道被吸收后,即由血液运送到肝脏,在肝脏首先由酶氧化成乙醛,继而再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大量饮茶后,在利尿的同时,可使大量未分解的乙醛通过肾脏,使肾脏因受刺激而被损害。此外,饮酒可使人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而这时若大量饮入茶水,则会使血溶量增加,对心脏更为不利。因此,酒后不宜大量饮茶,以免损害健康。

生食豆油

生豆油中含有苯和多环芳烃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生食后,会使人出现头痛、眩晕、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经常食用生豆油还可能引起中毒。

生食酱油

有的人有生吃酱油的习惯,他们以为酱油既然是经过加热煮熟制成的,生吃就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酱油虽然经过了加热煮熟,但是,由于在生产、销售、贮存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到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污染,酱油里很有可能已有不少细菌。尤其是在卫生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生产的酱油,更不可生吃。据检查测定,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刚生产的酱油,也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及沙门菌等。再经多次转运、销售、长时间贮存,这种酱油会含有更多的细菌。可见,酱油是不宜生吃的。特别是质量不高的酱油、经过长时间保存的酱油,更不宜生吃。

酱油可通过采用高温消毒的方法,很方便地将各种病菌消灭。据试验,在85~90℃温度下,瞬间即可将细菌杀死。所以,炒菜时只要在菜出锅前将酱油放人菜锅内,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制作凉拌菜需用酱油调味,则需将酱油加热晾凉后再去拌凉菜。

空腹吃糖

人体内若干蛋白是属于“长寿蛋白”,其性能稳定,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发生新陈代谢。当血糖与蛋白质结合后,则会加速“长寿蛋白”的分解。目前已经知道的“长寿蛋白”主要有两种,一种与血糖结合会损伤大脑神经,另一种与血糖结合后会造成视力的减退。据有关试验数据显示,蛋白质与糖结合,会影响人体处理脂肪与胆固醇的能力,造成血脂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久而久之会引起冠心病。临床大量病例证实,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些并发症,主要是糖与蛋白质结合所致。

因此,喜欢吃糖的人,一定要避免在空腹的情况下吃糖。

不吃早餐

大脑工作需要的热能来自血糖,不吃早餐或早餐中的热能不够,血糖的浓度就低,大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糖供应,脑记忆和脑反应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此外,不吃早餐,到午餐时由于低血糖的刺激,人体便会产生大量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午餐大量摄食后,除了会加剧食物中的糖分分解,还容易将过剩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酸,时间一长,人体的内环境就会呈酸性改变。这种酸性内环境将会大大削弱人体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表现为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出现各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

早餐过早

一些人早晨起得早,早餐便也吃得早,其实这样并不好。

人在睡眠时,绝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却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渐渐进入休息状态。一旦早餐早吃,势必会干扰胃肠的休息,使消化系统长期处于疲劳应战的状态,扰乱肠胃的蠕动节奏。

因此,早餐最好在7时后吃。

路上吃早餐

一些人为了赶时间,喜欢在路上吃早餐,这样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在路上、车上吃的早餐不会有什么营养。因为都是一些快餐食品,长期吃这样的食物,营养根本达不到要求。而路上吃早餐也极不卫生。路边灰尘大,无论是在等车的时候站在马路边吃,还是在车上吃,吃进去了早餐,也吃进去了尘土和废气。冬天连着凉气也吃进去,很容易引发胃肠道不适,导致腹痛、腹泻。

因此,早餐尽量在室内吃,尽可能多一些花样,如水果、蔬菜等,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早餐只吃干食

不少人早晨只吃干食,用油条、烧饼或面包、饼干,就着咸菜或火腿肠,干吃一下完事。这种“全干食”早餐,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人在早晨起床后,肠胃功能尚未由夜间睡眠时的抑制状态恢复到兴奋状态,消化功能相对弱些,食欲也相对差些,此时若只吃一些干食,数量吃不多,不利于消化,不能满足整个上午人体活动的需要。此外,夜晚体内消耗了一定的水分,必须在早餐时得到必要的补充,以利于机体的正常工作。因此,早餐一定要吃些含水分多的食品,如牛奶、豆浆等。

早餐常喝牛奶加鸡蛋

许多人认为早餐喝牛奶加煮鸡蛋,营养一定全面。其实不然,每种食物都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只有全面、平衡、合理地利用,才能被人体最大程度的吸收。

牛奶、鸡蛋都是含优质蛋白较高的食品,人体在需要蛋白质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有一定影响。当蛋白质与碳水化物一起被摄入时,氧在体内的贮留量比单独摄入蛋白质时要多,营养学把这叫做碳水化合物节省蛋白质的作用。因此,要想使您早餐所吃进的蛋白质不浪费掉,就应同时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如面包、烤馒头片等。

午餐吃得过饱

午餐应该吃饱,吃得过饱,对身体和工作都是不利的。如果吃得过饱,会使脑部的血液和氧大部分转移到消化道去,人容易疲劳,使人昏头昏脑、昏昏欲睡。特别是如果摄入脂肪过多,脂肪转化为能量所需时间往往较长;而若吃精制糖较多,会使胰岛素忽而激增、血糖含量忽而剧降。这都会使人较长时间头痛、头昏、疲劳欲睡,不但有损身体健康,对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必然会造成不良影响。

晚餐太饱、太晚

睡前食量过多对健康是有害的。如果晚饭吃得过多,来不及消化的食物贮存在胃内,使胃液增多,消化器官本来在晚间可以休息,但由于进食过多还得被迫继续工作,这势必会影响睡眠质量。

另外,过量的食物积在胃内,使胃压迫横膈膜,加重心脏的负担,长期如此,容易患心脏病。

晚饭不仅要吃得少一些,清淡一些,而且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晚饭与睡觉时间间隔为一个半小时以上为好。而且晚饭早一点吃,并吃清淡一些,可防止胆固醇沉积。

在过晚的时候吃厚味的晚饭,夜间血液中会长时间保持高脂肪含量,导致肝脏合成胆固醇,并助长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造成动脉硬化。因此,为避免这一有害结果,晚餐早吃为好。 nTcsxGjJVj5jP97WOtd8+7tasf9j0vuRxHCvb6CjOzcSVkTZJe6s56csNfD9OS0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