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学习能力--让孩子拥有比金钱更重要的能力(下)

会思考的孩子才善于学习

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也常常夸奖自己的孩子如何聪明,能背多少唐诗等等。然而,聪明不仅仅体现在背诵、识字上,更主要的是看孩子会不会思索。会思索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主意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因此,教会孩子思索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当孩子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时,就会独立地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晚年住在美国普林顿一所简朴的木板房子里。邻居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放学后,时常来看望这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喜欢经常检查她的功课和作业。有一次,孩子拉着他的手亲昵地问:“爱因斯坦爷爷,这道题怎么做?”爱因斯坦和蔼地说:“孩子,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有时,爱因斯坦会对小女孩稍加启发地说:“我给你指个方向,不过,答案还得用你的头脑去找!”

原来,爱因斯坦自己在少年时候就是个爱思考问题的孩子。他在14岁时,能够自学几何和微积分,在自学中一旦遇到困难,总是细心琢磨,反复思考,直到实在算不出来时才向别人请教:“给我指个方向吧!”但是不等人家开口,他就提出要求说:“不要把答案全部告诉我,留着让我思考!”后来,他成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时,爱因斯坦就会笑着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拿破仑.希尔说:“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事实正是如此,有思考力的人才会有创造力,才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森和欧内斯特.卢瑟福一共培养出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天才们不仅懂得如何去思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且为我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英国剑桥大学的迪.博诺教授说:“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但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相反,你尽管开的是一辆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好。很显然,这里在智商高和会思考之间画上了不等号。”

所以说,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是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总是给孩子们布置太多的作业,以为题目做得越多越好,有的家长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外,还另外要给孩子布置作业,孩子的业余时间也被林林总总的培训班所占据。可家长想过没有,孩子整天忙忙碌碌,脑子里被动地填塞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却没有时间进行思考,难得有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样能把知识学好吗?那么,父母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呢?

第一,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没有好处。

聪明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会启发孩子去想,去分析,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看书,查参考资料等,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父母可以示范,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等方法,让孩子学习思考的方法,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二,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孩子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大脑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因此,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就要多向孩子发问。

向孩子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答案不是唯一的开放性问题,例如:回形针有些什么用途?如果让你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可见,向孩子发问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第三,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调查显示,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思维比较活跃,分析问题也比较透彻。而在专制的家庭气氛中成长的孩子,则不敢畅所欲言,容易受家长的暗示而改变主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者盲从附和随大流,这就影响了其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父母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让他说完,然后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应该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

第四,让孩子来处理问题。

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要一味地包办,应当与孩子一起讨论、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分析、归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第五,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

许多孩子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思考,不是不知道思考的方法,而是在逻辑思考或者推理的时候,孩子们往往因为知识和经验有限而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因此,父母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让孩子拓展思维的领域。

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因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而对化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仅仅是懂化学,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及,这些知识在他制定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由此看来,作为家长,父母不要扼杀孩子新奇的想法,要注重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多给孩子创造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善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一位长年在阿拉斯加进行研究工作的人,曾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关于狼族的好奇心的故事:

有一次,这位研究工作者在寒冷的原野外奔波于不同的观测站,进行资料搜集的工作。当他从雪车上下来,准备开始搜集资料时,突然有一种强烈的被“跟踪”的感觉。当他缓缓地转过身之后,恐惧从头顶直窜脚底,吓得他浑身发颤,直冒冷汗。

原来,他发现身后的一小片树林中,有五六只野狼正在凝视着他。他意识到,当银灰色的狼群融入纷飞的白雪之中时,那情景美丽得令人震惊、令人畏惧。它们寸步不移,而他,则是动弹不得。最后,当他缓慢地跨上雪车驶离现场,回头张望狼群时,发现它们仍旧站立原处,凝视着他的离去。

过了一段时间,飞驰过好几英里的路途之后,他停在另一个观测站前,开始进行该站的资料搜集工作。就在此时,他又一次感受到同样的感觉--震惊得动弹不得。当他转过头往后看时,清楚地看到它们全在。同一群灰色的“鬼魂”,正以凝望的眼神勾引着他的心神。

当天,同样的情景不断地重复出现,直到他结束工作,返回基地帐篷为止。他说,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形,也能预期狼群可能跟随他的移动。不过,直到后来,他才知道狼群很清楚:野外的世界是它们的世界,而帐篷内的世界,则是他的世界。

在那一整天里,狼群的表现充分显露出它们对他,以及他的“雪车”的好奇心。它们并没有进行任何威胁性或攻击性的行为。只有当他滞留某处工作时,它们才会远远地眺望着他,而他从来不知道它们究竟是如何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

由于好奇,狼群之间经常进行各种嬉戏,这与人类小孩子之间的嬉戏并没有什么差别。它们有时扭打,有时是躲藏在树木或岩石后面,设陷阱偷袭彼此,有时是玩“躲猫猫”,以各式各样的方法追逐友伴。狼族从这种赢得竞赛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自信”,同时也提高了寻找食物的技能。

人类也是如此。在人类社会里,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好奇是人的探索精神的体现,是人类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好奇的儿童。有一天,他看到老母鸡蹲在窝里孵蛋,他很好奇,就去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母鸡在孵小鸡。”到了吃饭的时候,爱迪生不见了。全家人到处去找,最后发现他蹲在邻居的鸡窝里。妈妈问他在干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在孵小鸡。”可以说,正是由于爱迪生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刻苦学习钻研的精神,才成长为大发明家。

对新事物好奇,并试图摆弄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都想要知道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孩子最初的求知欲表现属于好奇心、对周围的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喜欢去看、去摆弄。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受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吓得哥哥险些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正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驱使着焦耳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一个个新问题,最终成了一个成功的物理学家。

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并不是人人都有,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家长的影响或是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求知欲的通道。孩子只有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内在欲望产生的强烈渴求才会一直激励他去奋斗,会使他集中所有的精力以实现目标。退一步而言,即使他失败了,他也绝不会后悔,因为起码他自己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没有得到只是暂时的,有目标就有希望,也就更接近成功。否则,孩子只会在成功之后感到失落,因为他得到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想探个究竟,小的时候更是这样,孩子会对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惊奇,常常会向父母问这问那,久而久之,即使是最有耐心的父母也不免感到麻烦、费劲,其实他们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好奇心是促使孩子学习、成长的良机。所以,在生活中,家长要善于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好奇心。

第一,家长要鼓励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大胆地提出问题。假如你想让孩子的智慧之花早日绽开,让你的孩子有创新的灵感和激情,那么,就让他仔细观察生活吧!一个不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漠然视之的人是不会拥有一颗好奇之心的。

第二,家长要时常和孩子讨论问题,并尊重孩子的观点。父母可以在与孩子闲谈的过程中,把闲谈深入一步,转为对某一问题的讨论。讨论的话题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在讨论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毕竟,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第三,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探索问题。有的父母只是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使孩子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四,家长要经常与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父母可以和孩子多逛逛游乐园、动物园,等等。因为户外活动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的好环境。

如果你想让孩子在未来有个幸福的人生,就从现在开始把培养孩子好奇心这一任务纳入你的教子计划中吧! N/XkRXn+wuIH6pBog9aneKV6Ba3dfnoQ4/yroDN6WzKGIdnBWrwgzCe5OMsJnEI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