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夫妻要亲密,更要保持距离(上)

婚姻让两个人亲密相处,同吃同住,同入同出……而默契则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是尚未形之于外的某个心念,都能令对方会意,并有所共鸣。可是,很多夫妻在一起相处太久,除了会有默契外,还会有审美疲劳。

看来,夫妻关系并非亲密无间最好。夫妻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有时容易给人带来困惑和不必要的麻烦。距离产生美,夫妻还是亲密有间一点为好。也就是说,夫妻之间要亲密,也需要保持距离。

夫妻之间应该有多少距离

据西方心理学家研究,男欢女爱如痴如醉的感觉最多只能持续三个月的时间。法国思想家泰恩说:“结婚的定义就是互相研究了三周,相爱了三个月,吵架了三年,彼此忍耐了三十年,这就叫婚姻。”

夫妻朝夕相处,婚前的神秘感会慢慢消失,两个人都露出了真实的一面。在家里很随便,不用再戴假面具了:衣服松松垮垮,说话随心所欲,坐卧大大咧咧,睡觉打呼噜……每天下班后回到家,竟然发现其实也没有多少话可说。或者,太太埋怨唠叨,丈夫不满怒骂,更有甚者则摔盘子、砸碗……

难道男女要三个月离一次婚,再结一次婚才幸福吗?当然不是。其实,家就是这么个待久了又烦、离久了又想的人人难以拒绝的场所。蒙田说:“瞎太太配上聋先生,将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婚姻。”这话的意思就是要夫妻保持距离,有些事可以看不见,有些话可以听不见。只要保持好夫妻之间的距离,就会“相看两不厌”了。

人们经常说,距离产生美感。彼此间有一点距离的张力,才能营造出一种朦胧之美,才能将两人的爱心拴得更紧。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块富丽的园土,需要相对的独立。每个人都需要一些空间,不只是物理的空间,还要有心灵的空间。没有这个空间,爱情就不能自由成长。如果两个人亲密得一点缝隙都没有,那么距离爆炸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曾经听到一个故事,说有两只刺猬,因为天气太冷,想以身体靠近取暖,但一方的刺扎到另一方的身体时,大家都感到疼痛难耐,只好分开。可是天气越来越冷,为了取暖,两只刺猬不止一次尝试靠近又分开,如此反复多次,终于找出了不会刺到对方,又能取暖的恰当距离。

用这两只刺猬的故事来比喻夫妻之间的距离再恰当不过。太接近了容易伤害到对方;太远了,感受不到对方的关怀,最好是有点黏又不会太黏。

有一对夫妻曾经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周末夫妻,因为那时候没有房子,他们时刻憧憬着见到对方的感觉。有了房子以后,天天在一起,没有了新鲜感,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开始招呼着上来。

相互敌视了一段时间,他们不约而同地怀念过去那种有所期待的生活,开始醒悟,原来恰到好处的距离会增加彼此的魅力商数,生活也会有滋有味,而这种距离不一定是物理意义上的。

不可否认,距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存在的价值。比如夫妻整天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因为对方的缺点而发生争吵。妻子一气之下回娘家,三五日之后愁消气解,便又添了几分牵挂和珍惜。而独自在家的丈夫也会因此发现妻子的重要,并增添了对妻子的理解和思念。于是,便会有一方做出高姿态,夫妻重归于好。而且,感情还会因此得到升华。

我国社会学家曾对上海300对夫妻进行了“你希望朝夕相伴,还是暂短别离”的问卷调查,发现竟有271对夫妻选择了后者。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明,夫妻每天在一起并不是夫妻的期望。夫妻终日相伴,之间也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无形距离,只是没有意识到罢了。

所以说,夫妻之间应该有一种适度的距离,因为即使有婚姻的保障,人还是要独自面对许多问题。夫妻本身就是两个独立个体组成的,又是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了起码20多年。各自有不同的遗传基因,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交往圈子,彼此的性格、志趣、习惯、爱好都有区别。要想使两个不同的独立体关系更融洽,那就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

夫妻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和配偶的尊重。这就是古人曾经提倡过的“相敬如宾”的境界。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说的是时空距离产生的新鲜感,而在心灵上、精神上、见识上、能力上的距离所产生的新鲜感和魅力,又远非“小别”所能比拟。

夫妻关系看起来是人世间最密切的关系,其实,在家人关系中,只有这两个人的关系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因此也最脆弱,最容易改变。处好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处不好,形同陌路,分道扬镳。所以,夫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好。

要知道,男人需要私人空间,当他静静躲在一角看电视或阅读而不想跟你说话时,并不是代表讨厌你。如果你这个时候诸多怀疑,问长问短,反而惹他反感。就像双手捧满一捧沙子,你太用力,沙子会从你的指缝间流走。给他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你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人们往往以为夫妻之间应该是亲密无间,彼此没有任何的隐私。其实,没有陌生感的夫妻是没有新意的。具有了陌生感,也就是把长长的空白留给了对方,使彼此都有空隙去从容地品味他们共有的日子。

所以,夫妻之间应该提倡距离。当两个人之间在过了一段平静腻烦的夫妻生活后,可以有意识地离开对方一段时间。因为,每个人都有行动自由,多亲近的人也不要限制、束缚对方,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不过,“距离”只是宏观界定,不好用尺度衡量,太近了容易“追尾”“翻车”;太远了又可能“失控”“疏离”;不远不近,若即若离,若有若无,其中的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有了家庭也不能丢掉朋友

在生活中,谁都不能缺少朋友。许多时候,朋友之间的关心、帮助、体贴胜过兄妹,胜过夫妻,而且,深厚的友情往往比爱情更真挚、更持久。可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女性朋友,一旦有了爱情,就囿于其中,并全心全意地投入,与过去的朋友就明显地疏远,对深深浅浅的友情也不那么爱惜了。她们的借口是:“哎呀,太忙了。”

一个主妇陪孩子上英语课的时候,同其他家长一样坐在教室外面等着。坐在她对面的三位年龄和她差不多的妈妈好像彼此很熟悉,她们一直在交谈着,其中有一个妈妈的话让她感触很深。

她说自从结婚以后就慢慢地和以前的同学、朋友疏远了,甚至连同学聚会老公也不同意,现在认识的都是老公的朋友。最近和老公关系紧张,打开电话簿想找个贴心的朋友谈谈心,居然找不到。如果突然去找以前的同学或朋友,而且是为这样的事情去找也觉得很不好。而找亲人也觉得不合适,因为自己也不想让家人担心。

如果你是女性朋友,相信这样的话也会让你感同身受。女人大都是感情第一的,一旦有了爱情,就会顾及不到友情。借口往往是“白天要工作,下了班要做饭,带孩子……太忙了,以后再说”。你也这样说,她也这样说,自然就没有热情、心思和时间了。大家都沉湎于自己小家庭的欢乐之中,津津乐道地忙着一份小日子。至于朋友,有和无都无关紧要了,只要老公开心、孩子快乐就好。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抱怨“婚后再也没朋友”的多半是女人,男人婚后这样抱怨的一般不多。因为女人婚后生活重心和谈话话题的改变,要比男人多得多。所以说,比起男人来,女性更需要敞开心扉,积极地与人交流沟通,撤掉一些自设的壁垒,真诚地接纳他人,维护原来的朋友,并结交新的朋友。

毕竟,生活中谁也少不了朋友。朋友是支持你的人,是和你站在一起的人,是可以和他敞开心扉谈论问题、令你有安全感的人。研究表明,有朋友的关心和支持,生活磨难造成的压力就会变小;拥有朋友的人,身心能更加健康。

朋友间最有力的影响是彼此深刻的亲密感,你们可能彼此分享各自的内心,大谈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也谈自己的恐惧和担忧,而没有任何顾虑。朋友不仅能在各方面给我们帮助和支持,更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圈子、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增加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有一天,友情与爱情相遇。爱情问友情:“世界上既然有我,为什么还要有你的存在?”友情笑着说:“爱情会让人流泪,而友情的存在就是帮助人们把眼泪擦干。友情偶尔会为你担心,对你关心,替你操心,让你开心,逗你欢心,请你放心!朋友之间懂得关怀才是难得。伤心时不妨和我说,痛苦是别忘了跟我讲。失望时一定告诉我,生病时别忘通知我,有困难时请叫我,开心时更不要忘了我,就因两个字‘朋友’,这就够了。”

女性朋友如果有了爱情与家庭之后,常常因为各种原因把朋友丢掉,那么,她们的生活、胸怀只能逐渐变得更窄更小。

当然,我们不排斥要对爱情专注、对家庭负责。可是,专注不等于放弃其他的一切感情,负责不意味着要疏忽其他的一切关系。自以为一味地专注了,负责了,就能看牢幸福、维护家庭、守住生活,而生活却偏偏不是能看得牢、守得住的。生活需要变化,需要丰富,需要更新。一成不变的“守”,故步自封的“看”,只能使生活一天天地趋于平淡。结果,虽然存在着家庭的形式,而家庭的内容与生命必将趋于萎缩。所以,女人结了婚,千万不要排斥掉自己婚前的一切,更不要丢掉自己结婚前的那些朋友。保持自己的情趣、保持自己的爱好,保持自己的社交活动,保持自己除爱情以外的一切感情联系,是丰富自己、更新自己、完善自己的很好的方法。只有这样不断地丰富、更新、变化与完善,家庭生活才有色彩,爱情和幸福才能保持得长久。

所以,婚后不要因为婚姻而把自己捆绑起来,而要仍然拥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两个人的家庭毕竟是相对狭小的空间,如果只“禁锢”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那我们的生活和思想会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窄。这样的生活是乏味无趣的,爱人之间也会慢慢厌倦。

因此说,有了婚姻之后,不能排斥婚姻之外的关系,要保持自己的爱好,维持自己的朋友圈,维护好那些同样来之不易的情感。只有这样,自身才能获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对家庭生活也有很多的好处。

不强求加入对方的私人朋友圈

一个人如果走进婚姻,结束之前自由的单身生活后,改变在所难免。单身的时候,有着数不完的聚会,各自有着不同的朋友圈、同学圈、同事圈……但是,甜蜜的小家庭一旦建立,是从此要捆绑出席所有的社交活动呢,还是仍然坚持各自为政?有些时候,夫妻的性格成为互补,当有需要时,夫妻同心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完美。

查理夫人在这方面就很成功。她丈夫是某协会的会长,她在帮助丈夫这方面真是绝顶聪明,将才华发挥到了极致。她被朋友们称为“打岔专家”,因为她有一种能力,就是知道应该何时打岔以及如何打岔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假如她的丈夫在聚会上的话题跑了题,她就会抓住一个适当的时机说:“噢,亲爱的,为什么不谈谈有关某某议员的事呢?”这样便可很快地转移不太愉快的话题。

查理夫人还知道如何使丈夫不至于因为工作上的应酬而搞得过度劳累。每次她丈夫演讲结束之后,许多人都想和他握手、交流,并将其围在中间,站在那儿谈上半天。这对他的健康很不利。此时,查理夫人会在适当的时机引开他们,以让丈夫尽快脱身。

女人知道如何施展自己的能力,在任何一种社交场合都可以从容应对。夫妻共同出席,妻子如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就能为丈夫赢得友谊、创造机会。但有时丈夫出席的聚会并不是太太所擅长的,也不是她所喜欢的,她甚至感到拘束,感到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强求加入对方的私人圈子比较好。这样既能满足双方的社交需求,又不会让其中一方感到为难。

可是,我们不能否认,还是有很多人希望通过对方的朋友圈子更多地了解对方。因为觉得只有完全了解对方,才会有安全感,才会知道对方的秉性是否纯良,在外人朋友面前是什么样子,是否对自己有所隐瞒或是欺骗。于是,很多人选择要求加入对方的私人朋友圈,以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另一半。

或许在谈恋爱的时候,他们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总觉得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认不认识对方的朋友是其次的,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开心快乐,同进出,便是美好。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交往的加深,好奇心也越来越深,甚至想窥探对方的一切,希望对对方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有了这种心理后,一旦进入婚姻,就变本加厉了。

莉娜曾热衷于加入老公的朋友圈子,听他们聊天的内容,了解他们的学历,他们的工作。但老公的同学朋友包括他们的另一半都是研究生、博士生,要么有着风光的工作,要么有着可观的收入,他们的专业和工作内容也都差不多,聊的内容莉娜都听不懂,只能尴尬地坐在那里。

当他们礼节性地问到莉娜时,莉娜也礼貌地回答:“我在一家私人公司上班。”然后就没了下文。莉娜说当时她的感觉就是:这些侃侃而谈的人常常把自己放在一边,让她心里很不舒服。后来她想通了,说:也许我们真的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强求也没有用!我有我的习惯,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吧。

莉娜这种情况属于强求自己加入对方朋友圈的,但因为学识见闻的差异性,反而让自己感到无所适从,也难以融入。而有些人遵从顺其自然的原则,先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在不经意的时候,多留意一下,就从侧面了解到老公的情况了。比如程女士。

程女士说,自从有了孩子,自己就开始围着孩子转了,对老公的人际关系圈就没再介入。而且老公也认为,工作的场合带着老婆孩子去有点不太合适,所以几年下来,虽然从外人嘴里得知老公事业有成,可自己除了看到收入增加以外,其他方面一概知之甚少。

最近一段时间,程女士老公的公司里来客不少,老公感觉陪孩子的时间太少,所以就在合适的时候带着程女士和孩子一起去应酬了。在他们的圈子里,程女士一样是说不上几句话,但是通过参加这几次应酬,她发现了老公的魅力。发现了老公在自己的行业里属于佼佼者,发现了别人对他的尊敬。还发现老公游刃有余地与人沟通与平时完全是两种状态,看到了与生活中不同的那一个老公,真的让她感到很欣慰。

程女士不干涉老公的事业,也不干涉老公的私人空间,只是尽职做好妻子应尽的义务,相夫教子,不去刻意加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给老公一片自由的天空,收获的也是一份赞赏和爱。

那些拼命想挤进对方私人朋友圈的人,或多或少都抱有一定的目的和想法,或许这样的动机是想了解对方是否也在认认真真地投入感情,借此来斟酌自己该付出、保留多少。但是他在认识你之前有长年交往的朋友,有自己的习惯与生活圈,因此,千万不要太主观地想介入或干涉对方的生活。

无论是出自何种心思,当对方的朋友圈跟自己的性格习惯有差异,不好融入时,就不要强求。给对方适当的空间,也是给了自己空间。夫妻的确是一体,怎么恩爱都不嫌多,同进同出无可厚非。不过,给对方充分的空间,并不意味着就会有秘密。有个特别的公式是,九分信任加一分放手等于十二分的相爱。尝试给对方一些个人空间,不要让社交成为负担,适当地保持距离,就会收获无尽的甜蜜。

为对方付出,但也要保持自我

一天,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说:“如果我只有一碗粥,我会把一半给我的母亲,另一半给你。”

小女孩喜欢上了小男孩。

那一年他12岁,她10岁。

过了10年,有一天,他们生活的村子被洪水淹没了。他不停地救人,有老人,有孩子,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唯独没有亲自去救她。

当她被别人救出后,有人问他:“你既然喜欢她,为什么不救她?”

他轻轻地说:“正是因为我爱她,我才先去救别人。她死了,我也不会独活。”

于是他们在那一年结了婚。

那一年他22岁,她20岁。

后来闹饥荒,他们同样穷得揭不开锅,最后只剩下一点点面了,做了一碗汤面。

他舍不得吃,让她吃;她舍不得吃,让他吃!三天后,那碗汤面发霉了。

当时,他42岁,她40岁!

因为祖父曾是地主,他受到了批斗。

她说:“我不知道谁是人民内部的敌人,但是我知道,他是好人。他爱我,我也爱他,这就足够了!”

于是,她陪着他挨批、挂牌游行,两人在苦难的岁月里接受了相同的命运!

那一年,他52岁,她50岁!

许多年过去了,他和她为了锻炼身体,一起学习气功。

这时他们搬到了城里,每天早上乘公共汽车去市中心的公园。当一个年轻人给他们让座时,他们都不愿坐下而让对方站着。

于是两人靠在一起,手里抓着扶手,脸上都带着满足的微笑,车上的人竟不由自主地全都站了起来。

那一年,他72岁,她70岁。

她说:“10年后如果我们都死了,我一定变成他,他一定变成我,然后他再来喝我送他的半碗粥!”

70年的风尘岁月,这就是爱情。这种从始至终为对方付出,并且矢志不渝、相携到老的爱情,感动着许多人。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为彼此付出着,互相理解,互相搀扶,坚持原则,却又爱意浓浓。

懂得大义的人不少,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两个相爱的人为对方付出理所当然,你觉得你可以为爱牺牲,为他做一切,只要他喜欢。

在婚姻中,夫妻之间可以为对方付出很多,但是如果在付出的同时丧失了自我,就不值得。当你失去自我的时候,就是他要离开你的时候。所以,永远不要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全部,一定要保持自我。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在婚姻中失去自我的现象并不少见:

一种是因为爱对方,愿意为对方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就好像有的女性每次买衣服,首先考虑的是丈夫会不会喜欢;或者外出就餐时,男性会将妻子的口味放在第一,而放弃自己钟爱的食物;还有的妻子开口闭口都是“我丈夫说的”,凡事都拿不了主意。有人不喜欢吃辣,但因为爱的人喜欢吃辣就改变自己的喜好;有人不喜欢晚睡晚起,但因为爱的人习惯晚睡就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有人不喜欢很多人在一起热闹,但因为爱的人喜欢就强迫自己每次都勉强去参加聚会……

还有一类的迷失在于,很多人认为结了婚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这类现象在女性身上较多,男性也有。安于现状,多发生在经济状况过得去的家庭。表现为,女人为了相夫教子就安于在家做家庭主妇;男人不求进取,安于在家做家庭煮男或宅男。

这种为了爱而牺牲自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它违背了爱情的初衷--两个人坠入爱河是因为被对方这个“个体”所吸引。其次,失去自我会让个体感到压抑和束缚,而真正的爱是一种包容,应该给彼此自由。最后,始终沉迷于爱河、眼中只有你和我,这种感情也是脆弱的,不堪风雨。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在婚姻中保持自我。彼此之间的尺度是即使离开了另一半也是一个能立足于社会并能受欢迎的有能力之人,如果达不到这个尺度,那么很可能有一天会被婚姻淘汰。

怎样才可以在婚姻中保持自我呢?可以试着定期“撇下”伴侣,只和好友们聚会;坚持写日记,只记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爱人们每天要花10分钟独处,闭上眼睛,回想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地点和事件,这些都算是保持自我的可行做法。

我们都说婚姻的幸福与否是靠双方的努力与坚持,付出与包容,但是在付出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保持自我,这样,婚姻才会呈现一个美满,让人艳羡的结局。

不勉强对方做他不喜欢的事

婚姻中的双方,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很多人总喜欢做什么事情都带上自己的伴侣,一来是有个伴,二来也是因为感情好,希望能时时在一起,显得婚姻甜蜜。

拿男人喜欢的足球跟女人钟情的逛街来说,男人对足球的痴迷相当于女人对逛街的痴迷,但不同的是,男人看足球时不是很喜欢女人干扰,他觉得女人不懂球。而女人逛街时却一直想带上男人,不仅是为了走累时有个可以挽着的手,还能在关键时刻赞美几句,给点参考意见。可是大多数男人都对此叫苦不迭。

曾经有网上的男球迷和女网友们为了“十二条军规”打起了“口水仗”。理性的男人坚持要把世界杯看到底,而感性的女人则不无哀怨地说:“如果‘世界杯’比婚姻都重要,那结婚还有什么意思呢?”对于这种说法,男人更是无法理解。

有一名球迷反驳女网友说:“我们四年才熬一次。你们却每年都有新衣服。”看到这里,女人恍然大悟。其实男人看球和女人逛街是一个道理,一方永远体会不到对方从中得到的乐趣,所以一方也就永远无法理解对方的狂热。

既然如此,不如就让他去吧,这原本就是两性之间的差别。所以,没必要把足球和女人对立起来。女人也可以当这是丈夫给自己的一次放假,不妨邀上好姐妹,尽情地享受自我空间。

可是,有的女人想邀的并不是姐妹,而是就想邀上老公陪自己“压马路”。男人形容自己有两大苦差:与领导吃饭,陪女人逛街。其实据调查,陪女人购物,大多数的男人都不是心甘情愿的,却又不得不陪同。

这样,看似恩爱,长此以往,恐怕也会有矛盾。所以,许多婚后的男人就越来越少陪女人逛街,籍以慢慢地逃离这样的折磨。其实,女人不必为此大动肝火,因为男人大都是这样的性格,那么何必非要勉强他呢?像逛街这种事,完全可以找个闺蜜在一起。

婚姻本来就是需要小心呵护的,这种小心呵护是要养成习惯而不是刻意去做的。多为对方着想,多付出一些,不对对方求全责备,不勉强对方为自己去改变性格中不能改变的东西。

生活中的性格一旦形成,要说改变,实属不易。不勉强对方做不想做的事情,也需要宽大的胸怀和智慧。男人不勉强女人陪自己看球,女人也不应勉强男人陪自己逛街。

婚姻里,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各有各的兴趣爱好。不勉强对方,这是爱的表现。生活中,人们在抱怨找不到爱的理由或是天天争吵不休时,是否检讨过自己,是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为难对方,都在勉强对方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万物皆有规律,让一切自然发展,理清自己的心绪,再多的困难也会不攻自破,家庭也会更为和睦。况且,不勉强对方,就是不为难自己。所以,除非与原则问题有关,否则,尽量不要去妨碍对方做他爱做的事。

无须过多地干涉对方自由

一位老人每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副悠闲的样子。

他惬意地叼着烟斗,有时微笑着和经过的路人打着招呼,有时一个人静默沉思。他有一个规律:总是在下午四点钟左右来到,在五点钟左右离开。

“您为什么每天都是独自来这里?”一个住在附近的人好奇地问老人。

老人微笑着说:“和老伴一起生活了五十三年六个月两个星期零两天,一直坚持每天都要有一个小时的私人时间,放松下心情,这是夫妻和睦相处的秘诀。”

周国平曾这样论述爱情:“相爱的人给予对方的最好礼物是自由。两个自由人之间的爱,拥有必要的张力。这种爱牢固,但不板结;缠绵,但不黏滞。没有缝隙的爱太可怕了,爱情在其中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间,迟早要窒息。”

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或大或小总有一块属于自己独占的领地,承认、尊重和保护对方的私人领地,是维持夫妻良好情感的必要因素。

这种“独立”并非冷漠或隔阂,而是生活本身的需要,是使心灵释然的需要。有了这样的一个“距离”,就仿佛是在夏日的午后懒懒地打个盹儿,相信会有更高品质的婚姻,更从容的人生。

其实,人与人之间,无论关系多么亲密,哪怕是自己的另一半,也不会喜欢对方对自己的行为过于限制和干涉。太多的干涉,必然导致缺乏自由的空间。也许很多无伤大雅的方面他不愿意让你看见,你又何必非要让他透明呢?

有一个男人经常在外面和朋友喝酒、应酬。他的每个朋友的妻子都会不停地打电话“追踪”他们,这让他们心里非常不好受,也很不想回家。但唯独这个男人的妻子与众不同。这令他的朋友们非常羡慕。

他也觉得自己很幸福,但总不知是什么原因。直到有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巧他的妻子出去买菜了。因为电脑是开着的,他就坐到了电脑前,随手进了他妻子经常登录的网站,看到了一个点击率非常高的帖子,内容是说:一个女人的老公经常在外面和朋友喝酒,应酬很多,她自己有些怀疑她的老公在外面有外遇,因为她在家怎么问他都不回答。

他看到妻子的回帖说:其实我丈夫也是经常在外面和朋友喝酒,应酬也很多,可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毕竟要给他一些自由。如果你越是想得到你想知道的答案,他越会反感你,觉得回家是一种受罪,从而不愿意回家。我只是在电话里嘱咐让他少喝些酒,多注意身体。这样他不但不反感我,还会觉得回家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其实,不是每个男人都乐意出去应酬,如果他们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使他们的妻子、孩子过上更幸福的日子,他们是不愿意在外面应酬的。如果做妻子的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那就会少减少很多无端的纷争,也不会将男人推到不想回家或其他女人怀抱的境地了。所以说,婚姻里要糊涂一点。 15TgivBiq+Bj3VJWdcj7mFF7ATcO1Y8CUz4kf6kUC4eOJyZgU99EnBG0fWjnWYq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