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人性的弱点(1)

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

采蜜请不要损坏蜂房

成功箴言

批评就像家鸽一样,总有一天它会飞回来的。

人们常常如此:做错了事的时候,也不会自我批评,只会为自己辩护、开脱,把责任推给他人。

心灵港湾

1931年5月7日,这是一个让纽约人无法忘却的日子。追捕“双枪恶徒”克罗里的行动打乱了人们下午喝咖啡、读报的习惯,一万多名围观群众惊恐地目睹了这场激烈的枪战。克罗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恶棍,他杀人不眨眼,几乎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罪犯。

在这次事件中,他同前来抓捕他的150名警察周旋数小时之久。在激烈的枪战中,克罗里依偎在沙发的一旁,用他颤抖的手在一片纸上写下了“在我衣服之下,是一颗疲惫的心--那是一颗仁慈的,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的话语。这片纸已经被他身上不断流出的血给浸润了,但门外的手枪和机枪的声音却一直没有停止。最后,在烟雾弹和催泪弹的掩护下,警察们迅速冲了进来,将克罗里抓捕归案。审判结束了,克罗里毫无疑问地被判处死刑。当他走进受刑室时,他的临终遗言是什么?他说的是“这就是我为保护自己的权利而得到的结果”。

就在这次追捕之前,克罗里仅仅是因为一个警员想对他的车进行检查,耽误了他和女友的调情,便一声不响地拔出枪,对这名毫无防备的警员开枪射击。在枪杀了这名警员后,他怒气未消,又跳下车来,对尸体连开数枪,然后扬长而去。这难道可以说是为保护自己权利而进行的自卫吗?他就如同禽兽一般,对自己放任自流,危害着那些无辜的人,却认为那是生命的救赎!

星星监狱的监狱长刘易斯曾说过:“牢里的罪犯很少有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他们都能为自己的反社会行为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坚信自己被关进监狱是一个错误。”

亲爱的朋友们,这就是人类的天性,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去为自己争辩!连罪犯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犯罪,一般人更不会承认自己犯错了。让我们想想,如果他们有一颗自责的心,而不是一味地找借口为自己辩护,他们一定会对所做的事深感内疚。在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难挣扎后,他们就可以成为一个不再为人唾弃、热爱生活的好人。正如白朗宁所说:“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在美国的历史上,我们很少可以看到被人一直称颂的领袖。亚伯拉罕·林肯无疑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一员,他在死之前被人们称为“最完美的元首”。可是林肯是否打出生起就是人们标榜的楷模?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也曾年少轻狂,写诗讽刺别人是他的乐趣。那些小诗经常被扔到繁华的街道,好让人们捡起评头论足。有一次,林肯在报纸上写文章讥讽爱尔兰政客史尔兹自大好斗。可是,这封信给林肯带来的不是掌声,而是史尔兹气急败坏的决斗!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为难堪的一件事,它给林肯在为人处世方面上了极其宝贵的一课。自此之后,他再没有侮辱人、取笑人,更没有直接批评别人的事情发生。他后来最喜欢引用的一句格言就是:“只有不轻易地去议论别人,别人才不会随意地去议论你。”

美国内战时,格兰特将军由于没有听从林肯的指挥,在盖茨堡战役中错失击溃敌军的良机。这使得战争有可能会无限期延长下去。林肯得知情况后勃然大怒,写了一封对自己来说算是最严厉不过,但事实上却相当克制的信。他在信中指出:

敌人本来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如果当时你能够下令继续进攻,加上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一些胜利,或许我们就能把战争结束了。但是现在……我已经不对你抱有成功的希望,你的良机已经丧失了,我感到非常遗憾。

然而,就是这样一封信,林肯也没有发到格兰特的手中。他对自己说:“我不该如此匆忙地下结论。战场上的血腥,伤兵们的哀号,或许是他退缩的原因,我坐在白宫里根本不能理解格兰特的处境。”林肯认为这封信不能改变铁一般的事实,只能使格兰特为自己辩护,或许会迫使他辞职,这并不是他想得到的结果。他从过去痛苦的经验中已经学到:尖刻的批评和指责只会伤害别人,并不能改变木已成舟的事实。

过分地指责他人,只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并给自己带来无休止的烦恼,我们要努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尊严是生活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宝贵财富,拥有尊严是一个人生命的底线。正如强森博士所说:“在末日来临之前,上帝也不曾打算审判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别人呢?

如果说批评会破坏团结、伤害感情,那么善意的提醒是否能事半功倍、出人意料地达到目的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结果往往在事情发生时就决定了!要想得到好的结果,我们需要善于克制情绪,将危害降到最低,甚至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江士顿是俄克拉荷马州尼德市一家工程公司刚刚上任的安全检查员,他负责监督员工按照规章进行安全生产。他觉得这是一个极其简单又枯燥无聊的工作,所以每当看到有人不守规定的时候,他总是盛气凌人地告诫员工们牢记工作时一定要戴安全帽。久而久之,员工们只是表面上对他言听计从,背后却都在谈论他的龌龊事,他的威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工作氛围中,他觉得度日如年,每天都感觉角落里到处都是对他晃动的食指,到处传出对他的嘘声。他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性,事实上这更像是一种逃避。他知道,自己时刻处于崩溃的边缘!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坐在咖啡厅,凝望着不远处的一个小男孩,不由得想起了儿时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对比此时的不顺,他心中又是阵阵酸楚。突然,那个孩子弄洒了妈妈的杯子,自己也被烫了一下,哭声、叫喊声随即而至。旁边的妈妈急忙将他身上的污渍擦去,然后抚摸着他的小脸,温柔地“教训”他。

妈妈的“教训”显得很温柔,大概意思是说:危险总是在我们身边,要学会保护自己,在危险发生之前,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或是一时贪玩而造成严重后果。妈妈最后还扣了孩子一星期的零花钱。

看到这一幕,江士顿的心情豁然开朗,于是高兴地离开了咖啡厅。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换了一种工作方式,主动上前轻声提醒那些不戴安全帽的人,问他们是不是帽子不舒服或是不合适,并且用愉快的语气提醒员工们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结果可想而知,员工们由于他的热心关怀,慢慢对他产生了敬意,工作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在融洽的工作环境中,公司的安全生产自然也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数月后,由于在工作上的杰出成绩,他被领导提升了。所以,如果一个人想要批评或劝服他人,那么他必须首先克服自身的弱点和缺陷。

只有当一个人让人感到敬佩时,他或许才有资格评判他人。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一定要把握原则和分寸。人人都有自尊心,请不要去伤害它。有时候过分的苛责会让人感到颜面扫地,就像一把利剑,会直插人的心脏,导致人死亡。

胡尔德将军由于受到了他人的批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为此差点断送了他的性命;英国著名文学家托马斯·哈代在受到了尖刻的批评后,永远地放弃了小说创作;英国诗人托马斯·卡登更是因为受不了批评而自杀。

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子,年轻时并不是非常聪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后来却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成功的方法就是:他只是注意他人的优点而不愿意说任何一个人的坏话。我们要想更好地与人相处,就需要有美好的品德和一颗宽容的心。这是在我们心里埋藏许久的奢侈品,把之拿出来与人分享,它们会让世界变得更加自然,让人性得以彰显,让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要牢记这句话:不要批评、责怪或抱怨!

真诚地赞美他人

成功箴言

想要驾驭别人,请不要吝啬!如果可以的话,给予他所需要的一切。

自重感与生俱来,给予他人真诚的赞扬可以使你迅速获得成功。

心灵港湾

小时候,我们可能有过成为超人的梦想。那种可以驾驭自己的生活,经常在危急时刻出现的英雄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于是,我们梦想着自己也会临危受命,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将入侵的敌人统统消灭。

现实中的我们有时会很苦恼,经常看到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事。他们在推脱,他们在掩饰。这时候,我们往往对自己的人格魅力产生怀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事情真的到了那种无法挽回的地步?

让我们回忆一下。

你是否曾经用恐吓、辱骂,甚至是藤条教训了你的孩子,只因为想让他按照你的要求做成一件事?你是否曾经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便用解雇的方法去威胁你的员工,让他们加班到深夜而倍感生活压力?你是否曾经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用一只手枪去对着别人的胸膛,只因为他腕上戴着你最喜欢的手表?

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些方法太过笨拙了,它们或多或少都会给你带来无法预想的负面效应。如果你问我: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成功地让其他人自愿去做一件事,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我可以很认真地告诉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先去满足他的需要。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一位极负盛誉的心理学家,他曾说,万事都起源于两种动机--“性冲动”以及“获取重要位置的欲望”。美国的著名哲学家杜威教授也有过类似的见解:人类天性中的本质冲动就是“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既然提到需要,你可能马上会想到许多。可是我们真正需要什么呢?哪些是值得我们终生为之奋斗追求的呢?暂列如下,仅供参考:

1.健康,它是我们生命不息的源泉;

2.食物,它是我们充满活力的保障;

3.睡眠,它是我们战胜疲劳的支撑;

4.金钱,它是我们追求幸福的可能;

5.保险,它是我们后顾之忧的解脱;

6.性爱,它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满足;

7.自尊,它是我们个性外露的升华;

8.子女,他们是我们沿承文明的动力。

这些都是最原始、最朴素的需要。可是,经过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对于包括名声、荣誉以及社会地位在内的自尊感,是最难以满足的。这其实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获取重要位置的欲望”以及杜威所说的“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天性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渴求”被人重视。请注意他所用的词汇,他并不是说“希望”、“渴望”或是“愿望”。“渴求”反映了人类最真切的愿望,它是我们震彻心扉的呐喊!

寻求自尊感的欲望是人类和动物间一项重要的差别。我们可以大胆做一个假设:是否由于想要脱离其他动物所表现出来的平凡,我们的祖先在自尊感的强烈推动下“直立行走”,才有了后来的不断进化,最终产生了当代文明!

如果你觉得这样说有点远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林肯。

众所周知,他曾是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在一家杂货店工作的贫困店员。他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顾客,看着他们讲究的西服领带,看着他们手中那些似乎可以钩住一切的拐杖,感受着那些道貌岸然的商人们对他的不屑一顾,这些强烈地刺激了他的自尊心。于是他把仅有的钱拿出来去买法律书籍,经过仔细研读以及日后的亲身实践,他终于成为了受人敬仰的领袖。

同样是这种满足自尊感的强烈需求激发出狄更斯的创作热情,使他成为一12代文学大师,创作出不朽的名著;激发出洛克菲勒的创业天赋,使他得到一辈子花不完的钱;激励你所知道的每一个名人完成他们的梦想,用坚毅展示自己的魅力!

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人将自尊心化作虚荣心,做出了让后人感到可笑的事。哥伦布曾向皇室恳请被授予“海洋大将”和“印度总督”的头衔;凯萨琳曾因为信上没有称她为“女皇陛下”而拒绝阅读这些信件;就连雨果也曾想过让巴黎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

更为可笑的是,有些人竟然为了获取他人的同情、关注而去装病,还有一些人为了得到他人尊重,丧尽天良,为非作歹,置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这样的人是可耻的,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滑稽的表演正在成为别人心中的疤痕,那些曾有过的尊敬与痛惜,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退去了。

某些心理学专家宣称:为了在疯狂的幻觉中寻找现实世界中无法体会的自尊感,许多人精神分裂,甚至发疯!在医院里工作的人会发现:患精神病的人数往往要比患其他病的人数的总和还要多。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你我都处在危险之中,可问题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这些。当事情发生之后,说什么都晚了!那么,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没有人可以准确地回答出来。事实上,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常年地酗酒、吸毒而致使脑细胞受到损伤而生病。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还有一大部分人本来就很正常,他们的验尸报告表明:他们的脑细胞跟常人一样健全。但是他们为什么还会有精神病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访了一家精神病院的医生,这位医生由于在精神病研究方面的建树而获得了同行业最高的荣誉。他对我说,其实,他也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会精神错乱。他认为很多精神错乱的人在疯癫中找到了真实世界中无法被满足的自尊感。同时,他给我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病人,她在婚姻上是一个失败者,她从未获得过丈夫的疼爱。至于孩子和社会地位对她来说都近乎成为一种奢望了。她的丈夫拒绝和她一起吃饭,还常常强迫她将做好的饭菜端到楼上,送到他的书桌旁独自享用。由于现实的残酷导致她精神失常,最终住进了医院。现在,她每天生活在幻影之中,认为自己已经嫁入了皇室,坚持要别人叫她史密斯夫人。她还觉得自己生了一个孩子,每次我去看她时,她都说:“医生,我昨夜生了一个孩子!”

那位医生跟我说他其实是不愿意去救助这些病人的,他感到患精神病的人都比以往过得更快乐。他们可以随手签张100万元的支票给你,或者给你写封介绍信,塞给你让你去见美国总统。他们在幻想中完成了对自尊感的征服,这对他们而言已经足够了!

所以,如果真有人对自尊感如此渴望以致发疯,那么真挚的赞美是否能使那些正常人为你创造奇迹呢?当你面对伙伴感到悲伤忧郁时,当你面对上司感到失落盲从时,当你面对人生感到困惑迷茫时,想想这些吧!那是你的精神食粮,是你鼓足勇气解决困难的妙计!

司华伯的年薪超过百万美元。然而,他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触类旁通的天赋。仅仅凭着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让他笑傲职场。我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给了我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请记住,这个答案就是:

“对于我所面对的人,我有激发他们潜能的力量,那是我具有的最大的宝藏。具体地说,赞赏和鼓励是我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的方法!”

如果我们在小时候就能够把它背下来,如果它能成为我们一生交际的指路灯,那么它完全能够解决我们现在的处境,使我们与众不同。接着他又说:“世界上最容易使人委靡不振的是领导对于下属工作的否定。我从来不批评任何人,我只是适当加以鼓励。我总是称赞他们,对于他们的过错,我经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问我喜欢什么的话,那就是真诚地去赞扬别人。”

这是司华伯所做的,也正是他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一般人不喜欢一件事的时候,经常会指手画脚、吹毛求疵。而真正喜欢一件事的时候,他们往往像害羞的小姑娘,把感觉放在心里加以珍藏。

人的一生会与不同人进行交往,无论他们的地位多么崇高,他们都乐于被人赞美,只有赞美能使他们获得激情,将创造力释放而成就伟大的事业。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可能会想:这是老套、恭维、阿谀、拍马屁,我尝试过一万遍了,可是一点也没有用……这些对那些受过教育的人来说一点用也没有,他们的素质是天然的屏障,让你自讨没趣!

说得对,拍马屁当然是骗不了明白人的,那是极其肤浅、自私和虚伪的,注定要失败。可是当你出于真心去赞扬他们时,就会像是兴奋剂,完全使他们乐于接受。

许多人无法感悟爱情的真谛,他们孤独地过完一生,而第文尼兄弟却是例外,他们一个与著名的歌剧明星结婚,另一位则与拥有数百万家产的艾顿喜结连理。你会很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吧!

《自由》杂志曾这样报道:妮格雷是一位艺术家,她善于识别男人。对于他们兄弟,她表示:“他们了解赞美的艺术,他们比其他人都要成功。”赞美的艺术到了今天似乎已经被人忽视了,但它的确重要。赞美与谄媚可以被轻易地识别出来--赞美是出于真诚,而谄媚源于虚伪,一个是无私的,一个是自私的。

为了满足别人的自尊感,我们需要用心底最真实的情感去褒奖他们,那与小人的恭维与献媚相去甚远。那是一种艺术,一种新的方法,能拉近与人的距离。

乔治五世为自己写了六条格言,它们被悬在白金汉宫的墙上,其中的一条是“我不接受卑贱的赞美。”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很适合放在这里:“献媚是告诉别人,他贪得无厌!”如果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恭维、谄媚,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学会,都可以成为人际学的专家了。

当我们不是思考某种确定目标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会用95%的时间去考虑自己。如果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想想别人,我们就不必编那些谎话去恭维别人,而这些谎话是注定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被戳穿的。

爱默生说:“凡是我遇到的人,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我就一定去研究它,学以致用。”他的见解非常正确,发人深省,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让我们多去想想别人的优点,把对人的恭维谄媚忘掉,给予人由衷诚恳的赞赏。那样,他们才会对你所讲的话语加倍珍视。即使你忘记了你所说的话,他们依然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 DhBrKIEKcM7HZX3MRgMBiwT4WmVLSMpcnBpmk8f147BPDdtNwyrvFYfvt6H6mx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