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枪械(2)

恶魔武器--三八式步枪

性能数据

枪长:1280毫米

枪重:3.95千克

口径:6.5毫米

有效射程:460米

制式武器

任何一种二战中的枪械在中国的名气都没有三八式步枪大,尽管二战名枪如林,但中国的老百姓,可能对美国的“伽兰德”、“汤姆逊”,苏联的“波波莎”,德国的“MP38”、“MP40”,英国的“司登”……都不了解,但一旦说起“三八大盖”,相信每个人都能说出许多关于它的战斗故事。

日本陆军在二战时装备的主要兵器三八式步枪即是模仿德国“毛瑟”式步枪研制的,其正式名称为有坂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枪,该枪在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由后来设计被中国人称为“王八盒子”的南部14式手枪的南部骐次郎少校设计,在同年被日军采用为制式步枪,因那年为日本的明治三十八年,该枪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三八步枪结构简单,容易维护,弹头飞行稳定,后坐力小,射击精度高,枪机闭锁时极为牢固,发生膛炸时几乎都是枪管爆裂。另外,三八步枪的刺刀是明治三十年定型的,称为三零年式铳剑,为刀长500毫米单刃刺刀,既可装在枪上用于拼刺,也可握持刀柄进行劈杀。当时与俄国战争时,日本人常常急于与对方进行近距离的格斗,三八步枪长而锋利的刺刀,给俄军构成相当大的威胁。由于三八式步枪性能安全可靠,射程远,精度高,因而刚定型生产时就在日本引起了军界的轰动,几乎成为当时的世界名枪。定型投产后广泛地装备日本陆军,直到二战结束。因其在枪机上有一块防尘盖,中国人又把它叫做“三八大盖”。

从1905年的日俄战争到二战近40年,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三八式步枪为日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日军也对三八式步枪充满了信心,把它大量装备到陆军,成了日本在二战中的主要步兵装备,在二战时期,日军陆军士兵标准的单兵装备是6.5毫米口径三八式步枪、三零式刺刀、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三八式步枪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可谓是使用最广泛的兵器,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就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无忌。三八步枪装上刺刀比中国军队的中正式步枪长10厘米左右,在白刃肉搏战中,三八式步枪明显占据上风。

助纣为虐

三八式步枪是日军的骄傲,可它在非正义的战争中也难以保护日军的安全。在抗战初期,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军士兵宁愿战死也不愿做俘虏,所以出现了数万名日军战死而居然无一被俘的怪现象。直到忻口会战时,八路军115师343旅在昔阳县广阳地区的伏击战中才抓住了第一个日军俘虏。

当时旅参谋长陈士榘指挥一部分部队负责歼灭伏击圈内日军,夜幕降临时,进入了清扫残敌阶段。在广阳镇内一个小院,八路军战士们围住了一名日军士兵,陈士榘制止战士投手榴弹,和师侦察科长一起摸进了院子,一踹开房门就见到一支上了明晃晃刺刀的三八式步枪,陈士榘伸手抓住枪管用力一拖,日军尖叫一声撒手丢枪,还用生硬的中国话表示愿意投降,可就是不见出来。借着月光陈士榘看清那名日军双脚陷进一个箩筐里寸步难移,就这样日军第20师团第79联队的辎重兵军曹加膝幸夫成了抗战全面爆发以来的第一名日军俘虏。

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最主要的武器来源就是依靠缴获。三八式步枪的口径小,射击精度高,但侵彻力不足,停止作用差。中弹后大多是贯通伤,只要不是伤在要害,包扎处理后,又能重新上阵。八路军游击队当年弹药奇缺,战士们往往把子弹的头削薄些,这样子弹能飞得更远,还有的给弹头刻个十字切口,这样弹头到人体内不是横穿,而是翻滚,要命的是还要炸开,威力顿时大了不止一倍。三八式步枪转手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就变成了抗击侵略者的正义之剑。

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为实现独占亚洲的目标,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向其称霸亚洲最大障碍美国不宣而战,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并空袭英美在远东的军事设施,还对英国设在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军事设施加以轰炸,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伊巴空军基地也遭受空袭,日本一举获得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权。

四处侵略

美英两国立刻作出反应,于1941年12月9日(美国日期为8日)对日宣战,随之宣战的有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20余个国家,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日军向东南亚大举进攻,手持三八式步枪的日军很快就在暹罗湾登陆,长驱直下泰、马边境,迅速占领了三处机场和克拉地峡。几乎就在同时,英国在远东的重要殖民地香港也受到日军的轰炸,日军先遣部队越过深圳河侵入罗湖,随即占领了九龙半岛全部地区。几天之后,据守在香港岛西部二道防线的英军在日军三八式步枪枪口之下被迫投降。有英军1万多人,200多门大炮,号称可以坚守半年的香港,在三八步枪装备起来的日军面前,仅仅17天就像纸糊的墙一样倒了下去。

被英军誉为“东方直布罗陀”的新加坡也是在一星期之内就被日军攻陷。不到2个月的时间,日军席卷了整个马来半岛和新加坡,英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成就了山下奉文“马来之虎”的美名。不仅英军不堪一战,驻守印尼群岛的荷兰军队也难敌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开战仅一星期就在印尼荷军总司令普鲁天的带领下向日军投降,蕴藏丰富石油矿产的荷属印尼为日本提供了强大的续战力量,使其获得了工业上和战场上都不可或缺的石油资源。

日军又掉转枪口对准了美军驻守的菲律宾,美军“西南太平洋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麦克阿瑟留下了一句“我一定再回来”的豪言壮语后,在暗夜的掩护下乘鱼雷艇逃出菲律宾,1942年5月菲律宾沦陷于日军之手。

日军南下东南亚战事中打得最惨烈的是缅甸之战,英军无力独自支撑危局,向中国求助,1941年12月中英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议》,根据协议中方以第5、6、66军共十万余人组成远征军,由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和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于1942年2月先后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虽从3月中旬起即负责御敌重任,可惜因仓促应战,加上盟国指挥系统混乱,又缺少空中掩护,在东瓜与日军激战中不敌三八式步枪,不得不在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后全线后撤,分别退至印度和中国云南西部。10万入缅远征军损失过半,仅4万人生还。

惨败太平洋

日军的失败除去其不义之战的政治因素之外,其战术和单兵装备落后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性能可靠,三八式步枪一用就是40年,在40年间步枪已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战时美军、德军和苏军都已大量装备了冲锋枪和突击步枪,日本军队却认为单发步枪打得准,冲锋枪虽然火力凶猛却浪费资源,加之日本工业生产力有限,也不可能大量地制造冲锋枪和弹药。日军陆军标准用枪三八式步枪虽然射击精确,却在射速方面远远落后,落后的装备使日军在张鼓峰和哈勒欣河战役中面对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打击占尽劣势,参战部队损失率超过50%,一些部队的损失超过80%。日本直到战争后期才有一支海军陆战队装备了百式冲锋枪,还是实验性质的,冲锋枪一直没有被列为步兵标准武器。

而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却装备了大量的“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和“汤姆逊”冲锋枪,密集而猛烈的火力超出了日军的想象,热衷于精确射击和近距离肉搏的日军吃了大亏。但三八式步枪被日军当做狙击步枪使用时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因为三八式步枪的枪管很长,6.5毫米子弹装药量不大,在弹头出口前几乎都已经燃烧殆尽,枪口不会产生太多烟气或是炽焰,这使得美军判断日军狙击手藏身的位置时十分困难。日军狙击手大多潜伏在美军战线之后的树上,狙杀美军指挥官等最有价值的目标,给美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藏身树上的日军狙击手付出的代价是无路可退。在美军强大的自动火力面前,三八式步枪威风难再,日军血染瓜达尔卡纳尔岛后,再败于马绍尔群岛,日本在太平洋正面的外围防线被突破。三八式步枪射速慢、火力弱让日军又在塞班岛和菲律宾再尝苦果,不可一世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也做了俘虏。

在缅甸战场上,美英成立了东南亚司令部,由英国的蒙巴顿勋爵出任司令,美国的史迪威将军担任副职,日本也从爪哇、马来亚和泰国抽调10万精锐部队增援缅甸,双方在此展开了决战。中国驻印军和二度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在英军的配合下,对日军发起了反攻,中国远征军此时是全套英美装备,步兵团有迫击炮、战车防御炮、火箭筒、重机关枪、轻机关枪、冲锋枪,战斗力早已超过以三八式步枪为主的日军。中国远征军士气高昂,连战连捷,连克腾冲、龙陵、八莫、密支那和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盟军乘胜追击,1945年3月20日攻克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5月3日收复仰光。随着盟军浴血攻占冲绳岛,日本的最后崩溃已指日可待。1945年8月6日,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掷第二颗原子弹。1945年8月10日,日本天皇裕仁请求停战,并委托瑞典及瑞士政府将这个决定转告盟国。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在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签降仪式,太平洋战争正式落幕,二战也终于结束。

“伽兰德”步枪

性能数据

口径:7.62毫米

枪长:1106毫米

空枪重(不含枪弹):4.3千克

供弹方式:8发弹匣

发射方式:单发

有效射程:600米

M1“伽兰德”7.62毫米半自动步枪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步枪之一,以其设计师“伽兰德”的名字命名,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大量采用的半自动步枪。该枪于1936年开始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美军使用最多的步兵武器转战各个战场,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半自动步枪又叫做自动装填步枪,虽然还是扣一下扳机只能发射一颗子弹,但已无须人工退壳和装弹,所以打得很快,射手也不易疲劳。而二战中美军的对手大量装备的仍是打一发就要再拉一次枪栓的非自动步枪,如德国“毛瑟”步枪和日本的三八式步枪等。在面对它们时,M1“伽兰德”火力优势非常明显。M1“伽兰德”步枪的出现,使美国陆军在世界轻武器发展史上第一次处于领先地位,在二战期间及战后,共生产了500万支以上。

丛林之痛--M14系列步枪

性能数据

口径:7.62毫米

枪长:1120毫米

枪重:5.1千克

供弹方式:20发弹匣

有效射程:700米

理论射速:每分钟700发~750发

M14步枪是美国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研制的一种全自动步枪。它是以二战中著名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为基础改进而来。M14比它的“前辈”弹匣容量更大、射击精度更好。在20世纪60年代初,M14步枪是美国陆军步兵班的标准配备,生产总数在150万支左右。越南战争初期,M14步枪在东南亚热带丛林里显得水土不服,它又重又长,在湿热气候中使用很困难,其标准的7.62毫米子弹也太重。由于全自动射击时后坐力非常大,射手不容易控制,M14只得被锁定在半自动模式,在与越方火力强大的AK-47对抗中显得无比脆弱。其实M14步枪并不是一无是处,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错误地使用才是它在越南失败的根本原因。美军发现其远距离的射击精确度和大威力子弹,使其适合当做支援火力,所以它并没有完全从美军中消失,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还出现过它的身影。 V1tIp5PzPp75Udf/duOwrtRGqadQNwFmK+hcMhmgx4xIX17qGpy8lM42nseKyJ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