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追随理想的脚步(2)

迪斯尼--用动画营造梦幻世界

名人档案

全名:华特.迪斯尼生卒年:1901~1966年国籍:美国主要成就:创造了《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等知名电影;还创作了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等。

华特.迪斯尼,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制片人、导演、剧作家、配音演员和动画师。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艺术形象,并创建了迪斯尼乐园。

艰苦的童年

迪斯尼的童年并不幸福,因为他有3个哥哥,家中十分贫困。为了改善贫困状况,父亲伊利亚斯总是强迫他们兄弟去打工挣钱。而且他脾气暴躁,孩子们稍有不顺他意的地方,就会受到体罚。

迪斯尼的3个哥哥不堪忍受,先后离家出走。

哥哥们出走后,迪斯尼的环境也未有好转。他当过报童,在果冻厂做过帮手,后来还为邮局送过信。为了维持生计,只要是能赚钱糊口的活儿,小迪斯尼几乎都做过。

虽然如此,小迪斯尼却一直保有着自己的梦想--绘画。小迪斯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搜集幽默笑话,对它们进行整理和改编,使故事更有趣。有时候,他还会把这些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他的父亲不苟言笑,小迪斯尼为了测试,就把自己画的故事拿给父亲看。如果父亲看后露出笑容,小迪斯尼就知道自己成功了。而虽然有时候会失败,但更多的时候,他还是逗笑了父亲。

从失败到成功

在当时的美国,漫画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迪斯尼却以此为乐,并准备将其当做终生职业。当然,这个想法马上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不过,迪斯尼不准备屈服于父亲的压力,他要走自己的路。

20岁时,迪斯尼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绘画。当时的广告作品大多平庸无奇,迪斯尼的广告画却主题鲜明,很有视觉冲击力。然而,由于经济危机,广告公司决定大裁员,迪斯尼很快失去了这份工作。

但迪斯尼是不会被挫折击败的。不久,他和同伴成立了“欢笑卡通公司”。由于经验有限,公司很快就破产了。

1924年,堪萨斯的金维斯大街上,诞生了一家名为“迪斯尼兄弟制片厂”的公司。这是迪斯尼和哥哥罗伊联手创办的工厂。这家工厂很快创造了幸运兔、米老鼠、唐老鸭和三只小猪等经典形象,为全世界人带来了欢笑。

1934年,迪斯尼已经是拥有数百名员工的著名动画制片商了,他的公司出产的动画短片也成为电影院争相播放的抢手货。

用事实证明实力

迪斯尼并没有就此止步。1934年,他决定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为题材,制作一部80分钟的长篇动画电影。不料,这个决定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对,人们都不相信动画片会和真人电影一样精彩。

两年后,这部电影的花费已经达到了75万美元。一些提供贷款的银行家不再信任迪斯尼,他们坚持要看已经拍完的影片是什么样子。迪斯尼只好为其中一位银行家放映了《白雪公主》片段。没想到,这位银行家看完后对迪斯尼说:“这部电影将会带给你大笔收益!”

1937年12月,《白雪公主》完成制作。短短3周,《白雪公主》就打破了洛杉矶城音乐厅票房的所有纪录。迪斯尼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一个巅峰。

建造迪斯尼乐园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迪斯尼和他的公司取得了很多辉煌。然而,他的梦想从未停止过。

1952年,迪斯尼提出要建一座乐园,一座以米老鼠为主角的主题乐园。

然而,这遭到了哥哥和很多股东的反对。哥哥罗伊说:

“公园耗资巨大,前景难测,我们不能这样冒险!”

但迪斯尼却说:“电影完成后就无法再改变,但乐园却有永恒的生命,可以不断地发展下去,这是令人激动的。”为了避免遭到反对,迪斯尼另外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负责建造迪斯尼乐园。

1955年7月13日,在迪斯尼与夫人结婚30周年纪念日之际,第一座迪斯尼乐园在洛杉矶建成,不久就成为举世闻名的景点。时至今日,迪斯尼乐园依然是人们向往的游乐场。

法布尔--为昆虫书写历史

名人档案

全名: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生卒年:1823~1915年国籍:法国主要成就:写成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的一生都在观察虫子、研究虫子、书写虫子,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那些可爱的虫鱼

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子前面有一条小溪,流水淙淙,游鱼戏水。村后是一片山林,鸟儿啁啾。在这里,法布尔爱上了各种动物,尤其对虫子很迷恋。

童年的法布尔,常常在小溪里捉鱼、捕虾,有时还逮青蛙,在草地和山林里抓蜻蜓、捉甲虫和扑蝴蝶。他的口袋里经常放两个小盒子,里面都是小甲虫和蚱蜢之类的动物。

7岁时,父母把法布尔送进了村里的小学。

当时的法布尔并不喜欢学习,也没有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天赋。相反,他认识字母所花的时间是同学的几倍。不过他的求知欲很强,慢慢地也能跟上学习进度。

不过,法布尔依然对小动物们抱有特别的兴趣。只要有机会,他就跑到乡间和田野,回来时口袋里总是装着蜗牛、甲虫等小动物,有时还会捡些蘑菇和鸟类的漂亮羽毛什么的。

10岁那年,法布尔搬到了城市。在城市里,他一心努力学习,和家人一起为生计奔波。

15岁时,法布尔被一所师范学校录取。毕业后,他当上了初中老师,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中学教师生活。

屎壳郎,“神圣甲虫”

法布尔最初只是教数学。一次带学生到户外上几何课,他忽然在一块石头边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童年时的记忆在这一刻突然涌了出来。

第二天,法布尔花了一笔对他来说不小的钱,买了一本昆虫学的著作。仔细阅读之后,他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此生立志要研究虫子,并为它们书写一部最生动的历史。这一年,法布尔19岁。

法布尔不迷信前人关于昆虫的一些说法,只要产生疑问,他总是亲自去研究并解决。

当时,人们把蜣螂(俗称“屎壳郎”)称做“神圣甲虫”。这种说法源自古埃及。传说埃及人看见屎壳郎推滚着圆球,便联想到圆球是地球的象征。他们认为,屎壳郎的行为肯定受到了天体星球运转的启示,昆虫能懂得这些,一定很神圣,因而得名。这个说法沿袭了数千年。

法布尔不相信这种传说,决定去揭开它的奥秘。为了观察屎壳郎,法布尔整天趴在地上。有一次,两个邻居走过,他们嘲笑地说:“法布尔肯定是个白痴!”

也有老人问法布尔的父母:“你儿子的脑袋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但法布尔不予理会。

后来,法布尔发现,屎壳郎推圆球的奥秘就在于它喜欢吃粪球。

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牛粪滚成一个圆球,然后推回家。法布尔对蜣螂的观察和研究持续了40年,达尔文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荒石园”中有学问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宁可放弃富贵的生活。有一次,拿破仑三世准备请他去担任宫廷教师。不料法布尔却回答说:“谢谢陛下的好意,我已经立志终身与昆虫做伴了。”

这种“终身与昆虫做伴”的信念,贯穿了法布尔的生命。

1860年,法布尔获得了三项研究专利。

不久,他辞去工作,在法国奥朗日定居,并写出了《昆虫记》的第一卷。

1879年,法布尔定居在塞利尼昂的荒石园。这块荒芜的不毛之地,却是昆虫的乐园。法布尔居住在这里,不但有书房和工作室,还有实验场,以及能让他安静思考的宁静环境。在这里,法布尔的余生都在进行观察和实验,以及整理研究昆虫的笔记、实验记录和各种手稿,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月,法布尔在家人的搀扶下,最后一次巡视他心爱的“荒石园”。10月11日,弥留之际的法布尔看着阳光中飞舞的小虫子,喃喃地说:“希望到了天国,我还可以继续研究你们……”

而今,原荒石园法布尔故居已经成为一座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一座葱郁的植物园中,充满了浓郁的清新风情。

杰克.伦敦--生命的味道

名人档案

全名:杰克.伦敦生卒年:1876~1916年国籍:美国主要成就:著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等。

在他之前,美国作家的作品被认为是为闺中女子所作。而杰克.伦敦则改变了这一风气,人们在他的作品里闻到了野性的味道,那是一种充满生机的、精力充沛的力量。而他的作品也因此受到了广泛欢迎。

苦难中的乐趣

杰克.伦敦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一位算命先生,收入不多。儿时的杰克.伦敦非常喜欢读书。而不到9岁时,他就通过打工赚来的钱,买了一本华盛顿.欧文写的西班牙游记《阿尔汗伯拉》。

为了生计,小杰克.伦敦做过多种工作。11岁时,他当了报童。在这份工作中,唯一让杰克.伦敦欣喜的是,他可以在免费的公共图书馆里借书看。他很珍惜这个机会,把每一本借来的书都看得很仔细。

海浪声中的阅读

后来,因为贫困,杰克.伦敦实在不能继续上学了,他就用攒的钱买了一条小船,用它和同伴到当地的一家渔场去偷牡蛎。但“生意”一直很不顺利,因为他们常被渔场的巡逻队抓住罚做苦工。

没多久杰克.伦敦就发觉,事实上这种生活并不是他希望的。于是,他毅然抛弃了偷牡蛎的“捷径”,而上了一条去往远东的捕猎船。

在船上,杰克.伦敦交了许多朋友,听到了很多有趣和可怕的故事,这为他以后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在航海捕猎的艰苦环境中,杰克.伦敦并没有忘记读书。轮船上的书很少,所以每当看见别的船员有书看时,杰克.伦敦就跑去借,然后仔细地把书看个烂熟。就这样,在轮船返回旧金山时,他读完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努力、天分、回报

后来,杰克.伦敦以19岁的“大年纪”进入了奥克兰中学--他准备考大学,继续读书。中学快要毕业时,杰克.伦敦将自己曾经的经历编成一部小说《小笠原群岛》。小说在学校的报纸上发表了,还在上面连续刊载了两个月。这大大刺激了杰克.伦敦从事文学创作的愿望。

事实上,杰克.伦敦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是《日本海口的台风》,也是根据他自己的航海经历写成。当时,《呼声》杂志正在举行写作竞赛,杰克.伦敦就用这篇散文赢得了第一名,得到了20元的奖金。

可是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为了负担家庭的生活,杰克.伦敦又开始了打工。但杰克.伦敦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白天工作没有时间,他就在晚上写作。最后,经过一次又一次修改,《大陆月刊》终于发表了他的《为赶路的人干杯》。虽然稿费只有5元钱,但事情总算有了转机。

1900年,杰克.伦敦的第一本小说集《狼的儿子》出版了,他的名声开始大起来,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位作家。

邓肯--像海水和风一样舞蹈

名人档案

全名:伊莎多拉.邓肯生卒年:1877~1927年国籍:美国主要成就:美国现代舞之母。写有《邓肯自传》。

数十年前,中国大作家林语堂先生读到了一本传记,读完后他说:“我们读这本书,如看见一位天才女子的兴奋、热诚、沮丧、悲哀、苦笑、血泪……这是一切理想家的哀歌。”这本自传的作者就是伊莎多拉.邓肯。

有主见的小舞蹈家

邓肯生于美国旧金山。她的父亲是一位诗人,而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邓肯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这群兄弟姐妹,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都热爱戏剧。可是因为家庭贫困,他们无法得到正规的艺术训练。

小时候的邓肯特别诚实,有时候她的纯真和率直甚至让人很难堪。有一次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和蛋糕,一边说:“小朋友们,快看看,圣诞老人给你们送来了什么礼物?”

这时邓肯站起来,很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这让老师很难把活动继续进行下去。老师有些不高兴,改口说:“相信圣诞老公公的乖孩子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谁也没料到邓肯会这样回答。所有的孩子都哄堂大笑,现场的秩序很混乱。老师勃然大怒,罚邓肯坐到地板上。

但邓肯在舞蹈方面的天赋却是超群的。迫于生计,她6岁时就开始教小伙伴们跳舞,并和姐姐一起编创了不少优美的舞蹈。

慢慢地,随着对音乐、舞蹈和生活理解的加深,邓肯越来越想用舞蹈来表现音乐的旋律、诗歌的意蕴和自然的风韵。

身着轻衫,赤足起舞

在21岁那年,邓肯被迫去英国谋生。在不列颠博物馆,她潜心研究了古希腊的油画和雕塑艺术,从中找到了她认为理想的舞蹈表现方式:身着薄纱轻衫,赤脚起舞,动作酷似自然界草木的摇曳或海浪的翻腾。

邓肯认为技巧会玷污人体的自然美,动作来源于自我感觉,舞蹈应该自始至终都表现生命。

一次,在伦敦的一个公共花园里,邓肯展示了她的舞姿。一位贵妇人发现了她舞姿的优美,把她介绍到上流社会表演。而邓肯在伦敦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她森林女神般赤足、薄衫、翩翩起舞的形象,很快让她声名远播,在整个欧洲受到了热烈欢迎。

1902年,邓肯来到巴黎,并很快名扬整个巴黎。此后,她先后在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地或游历或表演。她还到过心中的艺术圣地希腊。

如潮的欢迎,悲衰的终结

渐渐地,随着邓肯舞蹈艺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在巴黎和伦敦的一些著名舞台上,发现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形象--她的舞蹈让舞台下千百万的观众疯狂。演出结束后,观众总是会像潮水般涌到舞台前方,大声呼喊邓肯的名字,诉说他们对她的爱意。

1927年9月的一天,法国巴黎,49岁的邓肯围着漂亮的长围巾乘车出行。一阵清风吹来,围巾卷进了汽车轮子,飞旋的车轮立刻把邓肯卷了进去,带走了她美好的生命……

卓别林--世界因他而喜悦

名人档案

全名:查理.卓别林生卒年:1889~1977年国籍:美国主要成就:电影《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

1914年2月28日,电影《阵雨之间》上映。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带给了观众无穷的欢乐。而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就是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

在戏剧的熏陶中

卓别林的父母都是艺人,很善于表演。卓别林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表演,他喜欢模仿舞台上演员的动作,并且总是模仿得惟妙惟肖。

但卓别林的父母后来却分开了,卓别林和哥哥一起跟着母亲生活。母亲让卓别林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绝不会轻松获得,而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才能争取到。

有一次,卓别林跟母亲去游乐场看杂耍。他看见熊熊烈火中伸出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脑袋,这个女人还在向观众们微笑。尽管卓别林知道这只是一次表演,但他依然感到很受震撼: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从此,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表演的疑问和憧憬!

在他5岁这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卓别林第一次登上了舞台。

那次,母亲带着卓别林,和剧团一起到奥尔德肖特的俱乐部去表演。那是一处肮脏的下等戏院,招待的多数是士兵和水手等很粗野的人。只要表演稍微让那些人不满意,他们就会跟你恶作剧。

但那些天,卓别林的母亲感冒了,嗓子沙哑。因为没有人能顶替角色,她不得不硬着头皮一次次上台去表演。

奇异表演赢喝彩

有一次,卓别林站在幕布后面听母亲演出。因为她的声音非常低沉,观众们根本听不见她在说什么,人们便开始嘲笑她。那些水手和士兵有的吹口哨,有的发出怪叫声,随之而来的是哄堂大笑。

卓别林站在幕布后面,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噪音越来越大,母亲只好离开舞台。她退到幕布后面,心里很难过,眼圈都红了。卓别林见母亲伤心,自己也很难过。

这时,剧团的管事看到了卓别林。他记得这个孩子很有表演天赋,便建议让他上台去表演。他说:“今天的演出反正已经砸了,不如让这个孩子上去试试,说不定他能行!”

在一片忙乱中,卓别林被母亲带上了舞台。原本头昏脑涨的卓别林似乎突然清醒了,他对观众说道:“我的母亲希望我能成为舞台之王,决定给我创造机会,所以她下台去了,为的是留出更多的时间给我!”

接着,卓别林开始唱歌。乐队经过短暂的试音,很快开始给他伴奏。

卓别林唱了一首当时家喻户晓的歌,名叫《杰克.琼斯》。他唱道:“一谈起杰克.琼斯,哪一个不知道……”

才唱到一半,观众们就开始往舞台上扔钱。小卓别林看到这些钱,便停下唱歌,对观众们说:“你们慷慨地给了我这么多钱,我必须先把钱收起来再唱!”

看到他如此天真,观众们立刻哄笑起来,戏院的气氛变得十分热烈。这时,剧团的管事拿着一块手帕,到舞台上来捡钱。卓别林以为他会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急得连歌词也改了,他唱道:“琼斯有了钞票,却要被拿走,他不知道如何才好!”

观众们一听,笑得更欢了。

后来,看到管事的把台上的钱捡起来交给了母亲,卓别林才放心了,重新集中注意力开始唱歌。

他在舞台上没有一点儿拘束的感觉,高声地问候观众,还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给观众模仿了一段滑稽演员的动作。最后,5岁的小卓别林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下舞台。

喜剧大师的成就

卓别林7岁那年,因为母亲失业,他和哥哥被送到了一所收养孤儿的学校。5年后,父亲去世,母亲患了精神病。从此,卓别林离开了孤儿学校,开始四处流浪。他卖过报纸,当过杂货店伙计,卖过小玩具,当过用人和工人,还当过清洁工。

这些经历启发了卓别林,成为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灵感的来源:手杖、粗裤子、大皮鞋、小胡须和歪歪扭扭的晚礼服,塑造了一个下层社会市民的喜剧形象。

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哑剧团。在那里,卓别林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殿堂。

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时,卓别林被美国导演.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开始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了80余部喜剧片。

而卓别林留给后人的,是充满智慧的欢乐。

比尔.盖茨--用电脑创造奇迹的年轻富翁

名人档案

全名:比尔.盖茨生卒年:1955~国籍:美国主要成就: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39岁成为世界首富。

与盖茨一起执掌微软28年的鲍尔默曾评价他说:“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伙子,不太爱说话,但身上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当时的情况是,经常在我早上醒来时,他才准备睡觉。”

外婆的宠爱和引导

比尔.盖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据说盖茨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他就能让自己的摇篮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从小极爱思考,一旦迷上某件事情,便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父母针对儿子天分为他精心选择的社团与学校,又给盖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清新的空气。

盖茨的外祖母特别喜欢和聪明的小外孙一起做游戏,尤其是一些智力挑战方面的游戏。她教盖茨下跳棋、象棋、玩筹码,甚至打桥牌等。做游戏时,外祖母还总是对小外孙说:“动动脑筋,使劲想!再使劲想!”同时,当孙儿下出一步好棋、打出一张好牌时,她也常常会拍手叫好。

外祖母还常常带领小外孙读书,给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这让比尔.盖茨受益匪浅。也许外祖母从一开始就察觉到了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所以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外孙这方面的潜能。有时,借着祖孙俩到公园里散步的机会,外祖母就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者看某篇佳作的心得,鼓励小外孙寻找更绝妙的下法或是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

啃大部头著作

盖茨的父母更是重视对儿子的培养。

在盖茨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外出时总是把他带在身边。当母亲在教室里向学生们讲解西雅图的历史和现状时,小盖茨也总是坐在全班的最前面。尽管他是个十分好动的孩子,但在教室里却表现得比其他学生都要专注、认真。

比尔.盖茨从小酷爱读书,他还喜爱阅读成人的书籍。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7岁时,他最喜欢反复翻看而且是没完没了地翻看的一套书,竟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你能想象得到吗,一个长着一头沙色头发的小男孩,经常长时间地坐在家里书房的地板上,连续几个小时地阅读几乎有他体重1/3重的大书?

在长时间的阅读中,盖茨似乎更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却埋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世界啊!文字的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再传播出去。可是,人类历史将会越来越长,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了吗?能不能有什么好办法,比如说造出一个魔盒来,只要小小的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小,就能把一大本百科全书的内容都收进去,那该有多方便啊……这个孩提时代奇妙的思想火花,后来竟真的让比尔.盖茨实现了,而且这个“魔盒”比香烟盒还要小,只是用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行了。

坚强面对腿伤

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地给儿子各种锻炼的机会。在他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积极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

记得有一次暑假,童子军组织80英里的徒步行军。盖茨穿着一双崭新的高筒靴参加了。可是显然新鞋不大合脚,每天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让他吃尽了苦头。第一天晚上宿营的时候,他的脚后跟已磨破了皮,脚趾上也起了许多水泡。但是他没有吭声,而是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到第二天晚上,他的脚红肿得更加厉害了,皮肤的开裂处还往外渗着血水……同伴们都劝他放弃这次活动。可他却摇摇头,只是向随队医生要点儿药棉和纱布包扎了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就继续上路了。

就这样,他一直坚持行进到了一个途中检查站。领队检查时发现,他的脚部已经发炎得非常严重了,于是严令他留下来接受医治。等盖茨的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儿子双脚溃烂的样子,她心疼地哭了,嘴里直埋怨他为什么不早点儿停止行军。盖茨却十分惋惜地说:“可惜我这次没能到达目的地。”

惊人决定,惊人成就

比尔.盖茨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全心全意去争取最出色的成绩。有一次,老师布置同学们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

结果盖茨浮想联翩,竟写出了一篇长达100页的神奇而又曲折无比的故事,令老师和同学们十分震惊!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比尔.盖茨做出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瞠目的决定:首先是说服父母,放弃了他们让自己当律师的打算,考入了心目中的名牌大学寻求自由发展;刚刚读完一年大学,他便毅然离开哈佛,去和一帮“无名之辈”创办计算机公司……但是,正是这一次次的惊人抉择之后,1975年,比尔.盖茨正式创办微软公司,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58Eif685sX0WYUWqV1uuxf9uYC7vwTX6haRmuSJyHI5LyyecQKZaisvwidT51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