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用知识解开童年的谜团
名人档案
姓名:李四光生卒年:1889~1971年籍贯:湖北黄冈主要成就:李四光最大的贡献是在中国创立了地质力学,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在妹妹眼里,哥哥李四光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他喜欢收集不同颜色的泥土、各种各样的石头,有空就看着天空仰望--仿佛里面有无数的宝藏、值得他挖掘的秘密……
灵机改名字
在1902年,湖北武昌一所高等小学堂里,一个少年在填写报名单时,把年龄“十四”错写在了姓名栏下。发现以后,他很着急,因为工作人员说过,每人只能有一张表。怎么办呢?着急的他无意间抬头,发现学堂大殿上挂着一块“光被四表”的横匾,觉得写得不错。于是,他把“十”字改成“李”字,在“四”的后面添了个“光”字。改完之后,他满意地说:“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果然,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后又被保送到英国官费留学,最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个少年就是李四光,原名李仲揆。
看大船造小船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开始的时候,他在父亲办的私塾里学习。有一天,父亲带他去一个小镇,在镇子的旁边,李四光第一次看见了长江。长江里有各种各样的船只在行驶:
有摇着橹慢吞吞前进的小木船,有张着帆走得比较快的大木船。最令人侧目的就是那又高又大又长的轮船了,在李四光看来,它简直像一幢楼房在江面上航行,里面装着很多东西,还跑得飞快。
“爸爸,那个轮船是用什么做的呀?那么大!”
“钢铁做的。”
“钢铁那么重,怎么能够浮在水上呢?”
“因为船舱里面是空心的,”父亲回答,“船就不会沉了。”
“没有人摇它,又没有帆,怎么还跑得那么快呢?”
“它是靠机器开动的。”
“机器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去开动大轮船呢?”
“看见那根大烟囱了吗?瞧,黑烟从里面冒出来,它的下面烧着煤,煤能够把机器里的水烧开,水开了以后变成蒸汽,就能推动机器前进。”
“烧煤就能推动机器?!”李四光又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出神地看着向远方驶去的大轮船,觉得这一切都太新鲜有趣了。
回去以后,李四光从街上向修壶的爹爹要了一点儿铁皮。他先在纸上画好船的样子,再在铁皮上比好,用剪子把它剪下来。经过一番敲敲打打,一艘两头翘起、中间有船舱、上面挂着小旗,还竖着一个大烟囱的小铁皮船就做出来了。
故事中来
一个问题,二十几年后才得到答案,这说明有很多事是不能急来的。而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耐心,坚信十年磨一剑,那样,相信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那时,孩子们的玩具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什么船模、舰模等他们听都没听说过。于是,李四光做的这件新玩意儿,立刻吸引了左右邻居来看。大人们都说:“这孩子有能耐,现在造小船,将来造大船呢!”
追问石头的来历
有一天晚上,李四光和小伙伴们在月光下的草地上捉迷藏。伙伴们都玩得很高兴,李四光却突然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他好奇地问小伙伴们说:“你们说,为什么这块平地上会有这么一块大石头呢?”
“哈哈哈!”小伙伴们听后都大笑起来,因为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简直太可笑、太奇怪了!“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一直不就在这里嘛!”他们回答说。
后来,伙伴们各自散回家了,小李四光却还在思索那个问题。实在想不出来,他就去问陈二爹--一个村里有名的见多识广的老人。可是陈二爹也不能告诉他准确的答案,只是告诉他说那块怪石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下子,李四光更糊涂了,他又去问父亲,父亲想了一想说:“陈二爹说得也有道理啊!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那叫‘陨石’。这块石头,就有可能是一块陨石?”
……
直到李四光后来离开了故乡,他还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多年后找到答案
后来,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国外留学。留学期间,他学了地质学,又到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考察了冰川。回国以后,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一次地质考察中,他们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存在的遗迹。这时,李四光又想起了故乡的那块石头,它会不会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被冰川带到别处的大小不一的石块,统称漂砾,漂砾常常是识别冰川活动的标志)呢?
李四光不满足于自己的猜想。1933年,李四光再次回到故乡时,对这块突兀的大石头进行了一番认真考察。虽然由于多年的风化侵蚀,石头的样子已经有了一些改变,不过仍然可以确定它是片麻岩,说明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可是附近地区的地层上并没有这种片麻岩,说明它本来并不是故乡的石头。那么,这个麻岩石会是哪个地方的呢?这么巨大的岩石,是来自秦岭吗?即使是来自秦岭,可是,究竟是什么力量将它推移到这么遥远的地方来的呢?
冰川!只有冰川能将它推移到这儿来,它是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想到这里,李四光欣喜不已。通过进一步考察,他还发现那一带广泛地分布着冰川带来的砾石和粘土堆积物,从而确定了中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这时,李四光已经进入中年。这个“使他迷惑不解的时间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问题,他终于找到了满意的解释。
而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曾向中央做汇报,说中国的地质条件是会有石油存在的。毛主席等很支持他的观点。之后李四光带人勘测到了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大油田,这及时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能源。
齐白石--影响现当代的绘画大师
名人档案
姓名:齐白石生卒年:1864~1957年籍贯:湖南湘潭主要成就:中国现代画家,对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尤其擅长画虾。
齐白石,原名齐纯芝,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艺术创作非常丰富,其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都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爱上绘画
齐白石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家庭,几代都没念过什么书。小时候,他经常要帮着家里放牛、砍柴,干地里的活儿。但是齐白石非常喜欢学习,放牛的时候经常把厚厚的书挂在牛角上,等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拿着书认真看起来。
一天,齐白石放牛回家到水塘边洗手,看到水中有几只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甚是有趣可爱,他回家高兴地把它们画了下来。母亲看见后,觉得齐白石非常用心,就表扬了他。自那以后,齐白石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便于观察虾子,他还特地买回几只长臂活虾,把它们养在鱼缸里,没事的时候就仔细观察它们的活动。这也为他后来能够把虾画得活灵活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3岁时,齐白石开始学习木匠。那时木匠雕出来的花差不多千篇一律,而齐白石经过细心研究,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花样。因为他手艺很好,再加上做事情认真,那段时间,不少人请他去做雕花。有一次,他给一户人家雕花的时候,无意发现那个人家里有一部乾隆年间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的,非常精美。齐白石于是跟主人借来,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这之后,24岁的齐白石开始学习画画,并于40岁以后离开家乡到处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
下决心戒烟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曾经为了钻研诗词,和几个好朋友一起组织了一个“罗山诗社”。有一天,诗社的成员们聚在一起畅谈,提出要拟定几条“修身立志”的社规。有人就说应该“不赌钱”、“不嗜酒”、“不吸烟”……齐白石对其他几条都赞同,就是不同意“不吸烟”这一条。
这时,有一个叫黎德恂的人忽然站起来说:“其实,吸烟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古书上早就有记载呀,孔圣人不也喜欢吸烟嘛。”大家一听,都觉得很诧异,问他这话有何出处。黎德恂说:“请问各位,我们这地方谁算得上是孔圣人的忠实门徒呢?”有人说:“那还用问,当然是前清举人王老先生了。他家进门就可以看见供奉着的孔老夫子的牌位,他还经常在牌位前跪拜!”
黎德恂说:“对,他家孔夫子牌位两旁的对联不知道你们看见没有?”“茶烟待人客,笔墨不当差。”黎德恂说:“据说这就是王老先生遵循孔夫子的教导,如果有人请他代写书文,一定要给他送烟,不然他是不会帮忙的。自古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如果孔圣人不是嗜烟如命,他的门徒王举人也不会对吸烟这样有兴趣了。”大家一听,才知他的用意,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齐白石的师傅喜欢吸烟,黎德恂是利用王举人的故事讥讽他向师傅学吸烟。齐白石听后却没有生气,他笑着说:“你们诚心诚意地劝我戒烟,也罢,从今天起我一定戒掉它。过去诗画依靠吸烟来,今后让它从肚里来吧!”说着他从口袋里取出自己精致的烟斗烟盒,毫不迟疑地向小溪流抛去,还即兴作戒烟对联曰:烟从水上去,诗自腹中来。众诗友都鼓掌叫好。
从此,齐白石果然不再吸烟了。这也是齐白石作为一位艺术大师,有着超常的毅力和决心的表现。戒烟以后,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画画上。
艺术家的境界
出身农家的齐白石喜欢画白菜,也画得很好--他常常以白菜肥大、嫩白、脆绿的特点入画,画出的白菜新鲜水灵、生机盎然。在他看来,画好自己熟悉的东西是自然的事情。有位画家看见齐白石白菜画得好,私下里学他,也画白菜,可总画得不像。最后他忍不住去问齐白石画白菜有什么诀窍。齐白石哈哈一笑,对他说:“你又没有种过白菜,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当时齐白石正住在北平,在艺术学院和京华艺专任教。为了不受敌人利用,他辞去了教职,坚持把自己关在家里,并且在门口贴出告示:“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一个汉奸不知情,前去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把汉奸大大捉弄了一通。
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听说后,不相信齐白石会不给自己面子,于是在他过生日时,硬是邀请齐白石去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厅,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想了一会儿以后,铺纸画了起来。没要多长时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纷纷鼓掌。宣铁吾也暗自得意,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横行到几时”几个大字,后又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气得宣铁吾站在那里暴跳如雷。
和毛泽东抢画
齐白石虽是木匠出身,但是他在诗、书、画、印方面无不卓绝。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齐白石曾怀着对毛主席的敬仰与热爱,十分用心地制作了两方印章,分阴阳文刻写了“毛泽东印”,然后用宣纸包好,托人转交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收到印章后,爱不释手,不久便在中南海设下宴席答谢齐白石。酒席间,毛主席向齐白石敬酒,感谢他的印章和画作。齐白石一愣,说:“我没有给主席作过画呀,你是不是记错了?”
毛主席笑眯眯地对秘书说:“把画拿来,请画家亲自验证一下,看是不是他画的。”
画拿来,齐白石一看,上面画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李子树,树上站着一群毛茸茸的小鸟,树下伫立着一头憨厚的老牛,老牛正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
旁边的人都很称赞这幅画,齐白石却一点儿也不高兴。原来,这幅画是他练笔的“废品”。他有个习惯,为别人包画时,常常会用上一些没用的宣纸。难道是给毛主席包印章的时候,一时没留神,把它给用上了?使齐白石更不安的是,毛主席居然把这“废品”装裱得非常精美。
齐白石坐不住了,说:“主席,都怪我疏忽大意,这画说什么也不能给您。您若喜欢,我回去马上……”
“我喜欢的就是这一幅嘛!”毛主席不同意,还让陪同的郭沫若评价一下这幅画。郭沫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齐白石皱着眉头说:“主席,不要再夸奖了,请让我把它带回去,我重画一幅……”
故事中来
虽然毛主席很肯定齐白石的“废品”,但他自己却很不满意,非要把它再要回来。生活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有齐白石这种求真的精神,这样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不必,不必。”毛主席不答应。
齐白石急了,一甩长须站起身说:“主席再不应允,我可要抢了!”
“且慢!”毛主席一挥大手,“没看见画上标有本人的名字嘛?快快与我松手。”
“你的名字?”众人愣住了。
“李树画得很茂盛这不是敝人之名讳吗?”毛主席在说“李”、“得”、“盛”三字时加重了语气。
齐白石不解。于是有人告诉他,1947年3月解放军撤离延安时,毛主席曾面对将要撤离的延安说:离开者,得胜也。后来果然得胜。所以主席对“李得胜”这一姓名十分喜爱。
齐白石一听,也乐了。随后他灵机一动,让毛主席和郭沫若在画上题字,他们欣然应允。题好以后,齐白石笑着说:“你们对我的画评价这么高,我可要带走作纪念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
后来,中国绘画大师张大千去拜访毕加索。让张大千吃惊的是,毕加索搬出的竟然都是临摹齐白石的而没有一张他自己的作品。毕加索向张大千解释说:“齐白石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墨竹与兰花更不是我能画的……我最不懂的,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可见齐白石的影响力有多大!
华罗庚--中学毕业当大学教授
名人档案
姓名:华罗庚生卒年:1910~1985年籍贯:江苏金坛县金城镇主要成就:在国际上有很多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
--华罗庚
小小数学天才
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这句俗语的典型印证。
1910年11月里的一天,在江苏金坛县的一个小商人华瑞栋家里,华罗庚出生了。由于40岁才得到这个儿子,父亲很担心日后疾病、灾难来侵扰这个孩子,便想用两个箩筐扣住他、保护他,华罗庚由此得名。
华罗庚的父亲在家乡开了一个小杂货铺,由于店铺繁忙,母亲经常带着小华罗庚来这里帮忙。渐渐地,华罗庚对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2岁时,华罗庚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进入了金坛县的初级中学。
在中学里,华罗庚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数学,并被它深深迷住了。他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上数学课。一天,老师像往常一样,夹着课本走上讲台,开始讲课。他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倍数,在讲课之前,我要先出个小问题,看大家是否能自己解开倍数的谜团。”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孙子算经》曾记载了一道有名的算题,说:‘有一个数,除以3还能余2,除以5还能余3,除以7还余2。’大家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老师的话音落后,教室里静悄悄的。过了一会儿,小华罗庚答道:“23!”同学们都用惊奇的眼光看着他,不知道他说得对不对。
老师肯定地看着华罗庚。但他很好奇这个孩子是怎么知道的,于是他问道:“你看过《孙子算经》吗?”华罗庚回答:“没有。”“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老师又问。华罗庚说:“这个数除以3余2,除以7也余2,我想这个数很有可能是3乘以7再加上余数2的和,这样我得出了一个数23。然后我又试着用23除以5,恰好余3,所以我确定23就是所求的数。”华罗庚说完,全班同学都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此后,大家都叫他“数学天才”。
不理顾客的售货员
然而,华罗庚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却没能进入高中学习。为了能尽快养家糊口,他到了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会计。
有一年,市里举办珠算比赛,全市学会计的人,包括那些银行和钱庄的专业职员在内,都没有比过16岁的华罗庚。而那时华罗庚还只是一个职校一年级的学生。
可是不久,华罗庚再次因为生活费用太昂贵,读了一年就没再读下去,而是辍学回家了。
辍学后的华罗庚,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父亲的杂货铺只有一间小门面,华罗庚的工作就是站在柜台后记账,或者繁忙的时候,帮助父亲搬运一些杂货。生活是平凡而单调的,有时还饱含着艰辛。
但华罗庚热爱数学,喜欢钻研数学,虽然辍学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没有老师,他便自学;没有学习的地方,他便站在柜台后看书。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后,顾客来了,他就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他就埋头看书、演算。
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顾客比较少,华罗庚依然站在柜台后看自己的数学书。由于衣服单薄,华罗庚感冒了,一低头,鼻涕便流了下来。可是华罗庚根本不以为意,仍然低头看书。鼻涕流下时,他就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有时鼻涕没有甩掉,他就一直伸着左手,右手还不停地演算。
华罗庚钻研数学几乎入了迷,有时候竟然忘记接待顾客,甚至有时候把演算数学的结果当做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街坊邻居都当做笑话来讲,还给华罗庚起了一个绰号,叫“罗呆子”。父亲听到这样的传言,非常生气。而有好几次,父亲亲眼看到华罗庚低着头不理顾客,不禁又气又急。一天,华罗庚又错把演算结果当成货款要顾客付钱,父亲恰巧看到,不禁大骂他:“天天读那些谁也看不懂的‘天书’,这样下去非变傻子不可!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就把你的书全部烧掉!”从此以后,每次与父亲发生争执,华罗庚都特别小心,总是死死抱着书不放。
梦想成真
就这样,华罗庚在艰苦的环境中,用一卷灯草、一本《代数》、一本《集合》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顽强地自学到18岁,并爬上了数学研究的高峰。1930年春,通过几年的钻研,他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震惊了整个数学界。
故事中来
华罗庚在不能上学的情况下,刻苦自学,最后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现在有了比那好得多的条件,更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的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这篇文章后,立即向人询问:“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听说过他,都说不知道。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自己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便把华罗庚请到清华。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
华罗庚来到清华大学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一般人需要8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由于学术出色,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清华大学的老师。
陈洪绶--从临摹到成才
名人档案
姓名:陈洪绶生卒年:1598~1652年籍贯:浙江省诸暨枫桥主要成就:传世名画《荷花鸳鸯图》、《升庵簪花图》、《婴戏图》、《九歌图》、《水浒叶子》、《西厢记》、《博古叶子》等。
有一天,刚几岁的陈洪绶看到了东晋画家顾恺之画维摩诘像的故事,便找来顾恺之的绘画作品,认真研读,并一发不可收拾,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了有名的画家……
小小的临摹者
陈洪绶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在山水、人物画上尤其有成就。当陈洪绶看到顾恺之凭借一幅《维摩诘像》就能捐款百万的故事后,很是好奇和崇拜,他于是开始找绘画的书来读,开始学习临摹。
虽然小陈洪绶根本不懂什么是绘画,但出于兴趣,还只有几岁的他,却想了一个独特的办法。他家附近有一座关羽庙,里面有关羽、关平等人的塑像,威风凛凛,形象突出。小陈洪绶便每日去庙里临摹那些画像。就这样,他画呀画呀,后来,竟然越来越像。
一天,陈洪绶随家里人来到一户人家做客。当大人们在屋中聊天的时候,他一个人跑到主人的房子中,看到了一面粉刷得白白净净的墙。小陈洪绶没有想太多,掏出笔便在墙上画起来。主人和他的家人闻讯赶来,他已经在墙上画了关羽像,还画得有模有样。
本来要发脾气的主
人看了后,笑了笑,对小陈洪绶说:“小小年纪便能画成这样,真是了不得!”
从此,陈洪绶会画画的事就被传遍了乡里。
拜师从头学艺
之后,陈洪绶说服父亲,带自己到了当时著名的钱塘画家蓝瑛处学习。
送过见面礼后,蓝瑛看了看小陈洪绶,对他说:“我已经听说你很会画画,怎么还来和我学习呢?”
小陈洪绶赶紧跪在地上,回答道:
“真正的绘画技法和理论知识,我并不懂。如今我就是想向您来学习这些基本功的!”
蓝瑛一听他的回答,觉得这是个可塑之才,便把小陈洪绶留在了身边。
蓝瑛开始教给陈洪绶一些绘画的基本技巧,并带他去杭州画北宋李龙民的《七十二贤图》(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画像石刻)。
过了3个月,老师对他说:“你临摹的人物丰满,已经很像了。”
陈洪绶仔细品味了老师的话,过了半年,再次把自己的作品交了上去。这次老师对他说:“你这次画得倒不像了,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吧!”
当第三次他又把自己的画作交给蓝瑛时,蓝瑛高兴地对陈洪绶说:“这次才是你自己的《七十二贤图》啊,已经不是临摹了!”
而后来,陈洪绶最终学成,在绘画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