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条顿森林之战

条顿森林之战是日耳曼人的立国之战,日耳曼人通过这次战役消灭了三个精锐的罗马军团,摆脱了罗马的统治和奴役。从此,罗马在奥古斯都“把我的军团还给我!”的呼唤声中渐渐失去了大规模扩张的资本,而日耳曼人却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明天。

原始的日耳曼人

古老的日耳曼民族生活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的广袤土地上,他们是一个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两千多年前的欧洲,气候比较恶劣,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塑造了日耳曼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刚强持久的耐力。他们是天生的射手和战士,个个魁梧健硕,高大威猛,拥有健美的身材。

此时的日耳曼人还在世界中徘徊游荡,他们没有文字,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他们用兽皮制成简单的衣服遮体,用原木搭建起草房遮风挡雨。他们通常是家徒四壁,能值得一提的财产就是他们数目庞大的牛群。

日耳曼的男人性情刚烈如火,他们似乎就是为了打猎和战争而生。在和平年代,他们只负责打猎,其它的工作全被推给了妇女和老人。男人们完成自己打猎的任务后就在酒精的麻痹中寻找人生的乐趣,可一旦战争爆发,他们立刻会变成精神抖擞的战争机器,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仿佛冲锋的号角是世上最悦耳的音乐。由于日耳曼人的生产方式非常落后,可人口又不断增加,有些游手好闲的人不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只好到罗马军团中当兵,以此养家糊口。久而久之,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大量的日耳曼人就到异乡过着雇佣兵的生活。

日耳曼民族在当时虽然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民族,可在妇女道德观方面却比中国的封建社会要宽容得多。日耳曼人虽然还在蛮荒世界中彷徨,但是他们却非常尊重妇女,妇女可以参与社会重大事件的讨论并拥有发言权。最难能可贵的是,日耳曼人遵守着一夫一妻制的传统美德,非常注重夫妻之间的忠贞不渝,这和罗马人放浪不羁的男女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耳曼妇女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崇高精神,她们经常随男人们一起参加战斗。在战场上,她们作战勇敢,决不退缩。一旦战败,她们二话不说,横刀自刎,留给敌人的只有一具尸首。罗马史学家塔西提就曾经这样评论日耳曼妇女:“她们非常可敬,但一点不可爱。”

屈辱的生活

随着罗马的兴起,日耳曼人也体会到了一个部落和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之间的实力差距。罗马帝国刚刚建立不久,皇帝奥古斯都就盯上了处于蒙昧中的日耳曼人。公元5年,罗马帝国出兵攻打日耳曼人。面对着罗马骑兵的铁蹄和一望无垠的步兵大阵,勇悍的日耳曼人屡战屡败,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渐渐地,日耳曼人被迫向罗马人投降,罗马彻底征服了从莱茵河到易北河的广大地区,将这些地区命名为日耳曼尼亚省,并入罗马帝国。由此,日耳曼人生活的地区被并入了罗马的版图之内。

为了彻底征服桀骜不驯的日耳曼人,罗马帝国派出了大将提贝留率领三个精锐的军团驻扎在日耳曼尼亚。此外,罗马人还对日耳曼各个部落的首领发射“糖衣炮弹”,企图使他们成为罗马统治日耳曼人的傀儡。对于统治得力的部落首领,罗马政府则授予他们罗马公民权,还将他们吸收进罗马骑士团,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荣誉。许多日耳曼部落首领就这样被收买,积极和罗马统治者合作。而对于日耳曼的平民百姓,罗马统治者总是盘剥压榨他们,妄图使他们永世不得翻身。由于自身的实力有限,日耳曼人还不能和强大的罗马对抗,只好忍气吞声地当了四年的亡国奴。

不过不是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首领都被罗马人收买了,切鲁西部落的首领海尔曼就是一位坚强的战士。年仅27岁的海尔曼精通拉丁文,武艺高强,在他心中没什么事情比自由和独立更重要。不过,多次随罗马人出征的经验也让海尔曼深刻地认识到罗马军团的强大,敌人精良的武器、严明的军纪绝不是匹夫之勇可以对抗的。于是海尔曼静下心来等待时机。苍天不负苦心人,公元9年,罗马将军提贝留突然被调离了日耳曼尼亚。提贝留精明能干,对日耳曼人监控得滴水不漏,使得海尔曼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的离去无疑是日耳曼人的福音,海尔曼开始联络志同道合的战友,准备推翻罗马人的统治。

森林伏击

接替提贝留职务的是罗马有名的浪荡公子瓦卢斯,这位花花大少来到日耳曼尼亚后,整日在军队中大摆宴席,被莺歌燕舞迷得不亦乐乎,根本顾不上整顿军队,处理政务。海尔曼看着瓦卢斯的所作所为,暗自高兴,他开始与瓦卢斯套近乎,表现得毕恭毕敬,逐渐获得了瓦卢斯的信任。当时罗马驻扎在日耳曼尼亚的三个军团、两万名战士都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老兵,而日耳曼人的力量却分散在各地,日耳曼人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只能智取而不能正面强攻。

海尔曼在取得了瓦卢斯的信任后,就联络日耳曼尼亚北部的一个部落公开造反,然后亲自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瓦卢斯。在海尔曼“义愤填膺”的描述下,瓦卢斯深感帝国的威严受到了挑衅,准备发动全军前去镇压。“忠心耿耿”的海尔曼立刻向瓦卢斯推荐了一条稳妥的行军路线,而横亘在这条行军线路上的条顿森林就是海尔曼为罗马大军准备的“埋骨之地”。确定了行军路线后,瓦卢斯率领着独具特色的军队出发了。这支罗马军团中有庞大的载重车队,车上装满了举办宴会所需的各种乐器,在军团的队尾还有一群妓女和商贩紧紧跟随,仿佛这次远行不是去浴血奋战,而只是一次轻松的郊游。一天、两天,瓦卢斯怀着愉悦和好奇的心情渐渐进入了他的死亡之地--条顿森林。条顿森林位于德国西北部的利伯郡,这是一块泥泞的高地,其间河谷纵横,河谷中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橡树林,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进入条顿森林的罗马士兵苦不堪言,头上是树枝,脚下是淤泥,原本整齐的行军队形越来越混乱。就在这个时候,无数个满脸油彩的日耳曼人从埋伏地跃起,从两侧向罗马军队发起了突袭。看着漫山遍野挥舞着战斧的日耳曼人,听着高亢的呐喊,瓦卢斯满脸冷汗,完全忘记了指挥官的职责。这时,罗马士兵平时的严酷训练发挥了作用,士兵们不等指挥官下达命令(事实上他们的指挥官已经下达不出什么命令了),就自发地竖起盾牌,组建了一个个小型的战斗方阵。要是在平坦宽阔的平原上,罗马人的重装步兵组成的方阵可就成了日耳曼人的噩梦,可崎岖不平的森林地势让罗马军队变成了关在笼子里的猛虎,空有力量却释放不出来。没办法,罗马人只好边打边撤,希望能赶快走出这个鬼地方。可海尔曼早在这里布下了天罗地网,随着响亮的号叫声,日耳曼人个个精神焕发,伴随着雷鸣般的呐喊声,他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罗马军团,将罗马人的阵形冲击得七零八散。海尔曼更是一马当先,挥舞着战斧冲进了罗马军团之中。刚开始,罗马战士还为了尊严而浴血苦战,可随着战斗的深入,以逸待劳的日耳曼人越战越勇,而且援军也不断赶来。惊恐万分的瓦卢斯害怕被俘受辱拔刀自刎,以死来向2万名被他带入绝地的战士谢罪。最后,几千名罗马老兵在一个小山丘上建起了最后的根据地,他们用血肉之躯组成了一个环形防线,顽强地抵抗着日耳曼人潮水般的进攻。残酷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无数的尸骸堆满了整个森林,2万人的罗马军团几乎全部战死,最后生还的还不足百人。

瓦卢斯军团覆灭的消息传到罗马,奥古斯都暴跳如雷、痛不欲生。按照罗马历史学家卡修斯记载,奥古斯都在宫廷里捶胸顿足,撕心裂肺地反复喊道:“瓦卢斯!把我的军团还给我!”

战后故事

条顿森林之战消灭了罗马最精锐的3个军团,使得罗马帝国的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扩张了。尽管仇恨的火焰灼烧着奥古斯都的内心,但残酷的现实让奥古斯都最终决定以莱茵河为界,和日耳曼人划河而治。日耳曼人则凭借条顿森林大战的胜利,彻底摆脱了罗马人的奴役。对此,1800多年后恩格斯写道:“同瓦卢斯的会战,是历史上最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之一。这次会战使日耳曼尼亚永远摆脱罗马而取得了独立。”

条顿森林之战结束后的第六年,奥古斯都带着无尽的悔恨离开了人世,享年76岁。四年以后,日耳曼人的英雄海尔曼也死于族人的暗杀,年仅37岁。尽管英年早逝,但海尔曼精心策划的条顿森林之战奠定了日耳曼人独立建国的基础,他们涌入衰落的罗马帝国,挥舞着他们手中的战斧,谱写着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jxOsfe701m52YgO+uc7PaKr8sXKyrdnnIAtqrH9XvKGL0ESDcXMSz2XtHWeW5h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