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情人之泪(2)

亨利二世与狄安娜的旷世绝恋--尚博尔城堡

尚博尔城堡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行宫和王室御苑。传说年轻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爱上了一位绝色的卢瓦尔河姑娘,因此决意在卢瓦尔河谷修建这座完全基于美观考虑而没有任何防御功能的城堡。艺术大师达·芬奇曾参与了城堡的部分设计。之后,亨利二世与贵妇狄安娜在这里演绎了一段浪漫爱情。

文艺复兴的建筑杰作

尚博尔城堡坐落在法国卢瓦尔省尚博德市科松镇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距巴黎仅175千米。潺潺的卢瓦尔河从这里流过,两岸丘陵漫布,幽涧茂兰,风光曼妙,静谧淡雅。城堡区总占地多达5225公顷,仅围绕它的城墙就长达32千米,有6座城门可以进入。城堡内部包括近4000公顷的林区,那里就是昔日的国王狩猎区,因此需要穿越重重的树林,才能看见尚博尔的主堡。

尚博尔城堡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双旋梯”,据说是由达·芬奇亲自设计。所谓双旋梯,是指两组楼梯围绕同一轴心交替上升,说起来有一点诡异,它的样子看起来倒很像一个超大型的DNA双螺旋模型。鉴于大师的思想非常超前,因此即便是他把楼梯设计成人类基因载体的形状也并不奇怪,只不过这又为艺术史学家们留下了永远的课题。

弗朗索瓦居住在城堡的时候,他的卧房在主堡东侧圆塔的二楼,从这里的窗口,可以望见长方形的庭院、连片的芳草地和点缀其间的点点野花。尽管弗朗索瓦一世为尚博尔城堡奠基,但他却没福气在这里享受到一个安详宁静的午后,因为他生前居住于此的时候,到处都在叮叮当当地修建,可怜的国王不得安宁。弗朗索瓦一世最爱在尚博尔城堡举行狩猎活动,这是一种王室的大型户外活动,伴驾的骑士、弄臣、贵胄皇亲和随行侍候的仆役、厨师等多达上千人,还好城堡中共有440个房间。

艺术庇护者:弗朗索瓦一世

弗朗索瓦一世被认为是法国第一位“文艺复兴”的君主,而在他之前的国王仍被认为是“中世纪式”的国王。两者有什么区别?中世纪式的君主被认为只懂得杀伐征战和开疆拓土;而文艺复兴的君主则被认为应该具有良好的艺术品味和人文情怀,并懂得享受生活。尽管弗朗索瓦一世在政治、军事、立法等领域的建树不多,但他还是成为了法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国王之一,因为在他统治期间,法国的文化生活迎来了一个繁荣的高潮,法国世俗生活的很多风尚都受到了国王的影响。

·古堡档案·

国家:法国

始建年代:约1519年

英文名称:Chambord Castle

相关人物:弗朗索瓦一世、狄安娜

1515年,年仅20岁的年轻国王发起了一场对意大利米兰地区的征服战争,并在这场战争中获胜。在繁华的艺术大都市米兰见过世面之后,小国王再回到法国看见自己阴沉的古堡和简陋的居室,就变得无法忍受了。他有一个庞大的计划,要在法国全面推行文艺复兴运动,包括改建卢浮宫、兴建枫丹白露宫等,建造尚博尔狩猎行宫排在这个计划的首位,因为国王酷爱狩猎。事实上,国王的爱好还多着呢:华服、珠宝、欢宴、烈酒、舞会……弗朗索瓦一世彻底改变了法国的宫廷生活,在他之前的法国国王的生活以打仗和与群臣争论国事为主旋律,女性基本不出现在宫廷生活中。但从弗朗索瓦一世时代起,女性贵族成了宫廷生活的参与者,没完没了的宴会和舞会才是宫廷生活的主旋律。实在无法想象不浪漫的法国人和没有一幅油画的卢浮宫,但法兰西的艺术史和浪漫史真的比人们想象的要短得多,一切都是从弗朗索瓦一世时代开始的。在这一时期,也有一些年老保守的贵族为宫廷中这种花钱如流水的生活担忧过,但国王的母亲,摄政的王太后露易丝却支持儿子的生活态度,因为王太后本人也是一位意大利文化的爱好者。

为了能弄到意大利最优秀的艺术品装点王宫,弗朗索瓦一世专门雇佣了一批人长年在意大利替他搜罗大师级的作品。国王还盛情邀请所有有才华的画家到法国宫廷来担任御用画家,就连达·芬奇也携带着《蒙娜丽莎》赶来了。

大师的到来令年轻的国王欣喜若狂,他连忙请达·芬奇帮忙设计尚博尔城堡。大师当时已经因患病无法画画了,但是为了不让国王扫兴,还是勉强画了几张草图。国王对这几个构思非常满意,马上把草图交给其他建筑师去实施。大概是因为达·芬奇的构思难度太大,所以只有一部分被完成,比如双旋梯,在达·芬奇的原图中要求两组楼梯互相联结,互为支撑,但在他过世后,工匠们实在不知道如何实现他的构想,只好用柱子把每节楼梯支撑起来。

年轻的国王与大师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他常常带上自己画的草图来向大师请教。弗朗索瓦两岁时丧父,他对父亲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也许在他心中常常会想,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真希望父亲就像达·芬奇那样,无与伦比的才华横溢、聪明和睿智。很多个冬日里,在温暖的壁炉前,年轻国王依偎在艺术之父的脚边,听他谈论大千世界和文艺国度的玄妙。可是仅仅3年后,大师逝世了。星辰陨落的消息传来,年轻的国王正在巴黎处理公务,他丢下一切奋力赶回,在最后一刻泪流满面地亲吻了大师高贵的额头。

她的命运之星高于王后

达·芬奇过世后,在他的遗嘱中将一生最心爱的得意之作《蒙娜丽莎》赠送给弗朗索瓦一世,以感激国王对他晚年的照顾。但有传闻说达·芬奇还曾赠送给国王另一幅画,名叫《蒙纱的美妓》。很少有人真的见过这幅画,这不过是众多有关达·芬奇的传奇的一部分,而且这幅画中的女人也不是一个妓女,但是因为这是一幅裸体画,不便说出这位女子的真实身份,人们便假称她为妓女。画中美人是当时法国宫廷中最美丽的女人--狄安娜·德·普瓦蒂埃尔。传说达·芬奇有一次在尚博尔城堡中邂逅了她,大师为她的美貌而震惊,于是以她为模特创作了这幅水彩画。

狄安娜是弗朗索瓦一世的次子亨利王子的情妇,但是她的年纪比王子要大19岁,她与王子的这段恋情堪称曲折离奇。狄安娜本是普罗旺斯总督的女儿,在她小的时候曾做过弗朗索瓦一世的伴读侍女,也就是说,她的年纪与国王相仿。

围绕着狄安娜有许多离奇的传说。在她出生的那天,一位老妇在观星后为她预言:狄安娜的命运之星将高于一位王后。她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狩猎女神狄安娜。的确如此,她不仅美貌惊人,而且身体强健,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热爱打猎,是一位出众的骑手和射手。她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风姿,既温婉典雅,又身手不凡,引人瞩目,令人惊叹,独特而性感。

据说弗朗索瓦年轻的时候因为朝夕相处,也曾为她神迷。但狄安娜深知自己绝无可能坐上王后的宝座,而她并不甘心只成为国王的情妇,于是毅然拒绝了国王的热情。短暂而浮华的宫廷少女时代结束后,她遵循家族的安排嫁给了一位56岁的伯爵。这段婚姻肯定谈不上理想,但狄安娜始终忠实于丈夫,用最大的爱心照顾已经年老的伯爵。他们一起搬到一栋诺曼底的豪宅中,在那里,狄安娜完全忘记了巴黎,她依旧热爱打猎。也是在那里,第二个关于狄安娜的传说发生了。据说有一天伯爵夫人外出打猎时,遇到了一个溺水的吉普赛女人,擅长游泳的夫人跳入激流中救了她的命。神秘的吉普赛女人为感激狄安娜的救命之恩,送给她一枚徽章,并说戴上这徽章,狄安娜将永远青春不老。狄安娜在偏僻的乡村蹉跎了太多的青春,当她回到巴黎时,弗朗索瓦早已同克洛德公主结婚。但是狄安娜毫不介意,还成为新王后的闺中密友。1519年3月15日,王后生下第二个儿子亨利王子,狄安娜还曾温柔地拥抱和亲吻襁褓中的小宝贝,并哄他睡觉。

这里还有关于狄安娜的第三个传闻。1523年,狄安娜的父亲糊里糊涂地参加了一次反对弗朗索瓦的谋反,事后,所有的参与者都要被斩首。但是就在行刑前的最后一刻,国王忽然下诏赦免了狄安娜的父亲。宫廷中人纷纷传言:伯爵夫人终于向国王屈服了,因为实在不忍心见到老父亲人头落地。这个传言反映出狄安娜当时在王廷之中的艰难处境。作为一位绝世美人,国王时刻觊觎着她的美貌,似乎做国王的情妇成了她唯一的出路。但是这种屈服会令坚强、自尊的狄安娜感到莫大的悲哀。

与王子在孤独中相恋

1526年,按照当时的一项俘虏交换计划,弗朗索瓦一世的王太子小弗朗索瓦和小王子亨利要被送往西班牙。这次旅程并无生命危险,更像是一种例行公事,但是对两位王子的成长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太子小弗朗索瓦因为性格比较活跃,基本适应了在西班牙的生活。而小王子亨利却很害羞,在缺乏同龄的伙伴、不懂西班牙语,甚至没有足够的室外活动时间的情况下,亨利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忧郁。

*达·芬奇与小烟囟

尚博尔城堡内共有440个房间,城堡屋顶上的小烟囱有365个之多。也就是说,除了杂物房,连仆人所住的房间都有供暖。不用担心这么多的烟囱同时排烟会污染空气,因为16世纪的宫廷是不燃煤的,而是烧干燥的橡木,晚餐时还可以制造出炊烟袅袅的情调。由于小烟囱太多,如果齐齐树在屋顶上,势必造成“万炮齐发”的滑稽景象,所以达·芬奇把它们设计成从正面看和谐对称,但从任何一个侧面看都参差的特殊效果。很多小烟囱被加上拱形的小盖子,使它们看起来像是起装饰作用的塔楼。一些小烟囱还被画上三角形和菱形的图案,各个不同,十分可爱。人们常常惊叹于达·芬奇的奇思妙想,这一次,大师将尚博尔城堡装扮成了仿佛唯有精灵和幸福者才能居住的童话国度。

在这无人理睬、孤苦伶仃的日子里,亨利王子迷上了一本书--《高卢的阿玛迪斯》。这本书只是当时普遍流行的歌颂骑士和贵妇的文雅之爱的通俗小说,但是书中描写了很多欢快的户外活动,如网球、打猎、比武等,让小王子非常羡慕。书中还有个美丽的女主人公名叫奥丽雅娜,这个名字与狄安娜同韵。当小王子一遍又一遍地读这本书时,他开始幻想狄安娜就是自己的奥丽雅娜夫人,以这种方式消磨自己热情过旺的青春期。

等到4年后王子回到巴黎,宫廷中的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他的母亲已经过世,一位名叫安妮·德·皮丝露的18岁小姐做了父亲的情妇,成了宫廷中呼风唤雨的女人。尚博尔城堡中的双旋梯正是为她而建造,因为安妮小姐不喜欢和王后碰面时向王后行屈膝礼,根据双旋梯的构造,两个女人便可以同时上下互不照面。后来,安妮索性要国王帮她另造一座城堡。坦白地说,安妮小姐的确很漂亮,富有青春活力,加上一会儿撒娇,一会儿发怒,弄得国王实在拿她没办法,被迷得神魂颠倒。在尚博尔城堡里一个房间的玻璃窗上,国王用钻石戒指刻下一句话:女人如此多变,只有疯子才会相信她们。这句话可能是在被小情人折磨得快要崩溃时有感而发。太阳王路易十四居住在城堡中时,看到了这句话,赶忙把那块玻璃打碎,唯恐自己的情妇看了生气。看来国王们倒是同病相怜啊。

安妮容不下比她美丽的狄安娜,处处排挤狄安娜。这时狄安娜的丈夫已经过世,她以寡居贵妇的身份居住在宫廷之中,无依无靠,处境十分艰难。再次见到狄安娜,亨利王子激动得难以自抑,无论岁月如何流逝,狄安娜的脸上不染风尘,依旧如少女般美丽。王子琢磨着怎样才能向夫人表白他的爱意。

一切从尚博尔城堡的狩猎场开始。在入场仪式中,按照规矩,王子们要一个一个地从前来观战的贵妇面前走过。小王子亨利行至狄安娜伯爵夫人的面前时忽然勒住了马,放低矛枪,高声要求夫人允许他成为她的骑士,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她的尊严和荣誉。泪水荡漾在夫人的眼窝,在经历了所有的委屈与愤懑后,狄安娜含泪接受了这个小小骑士的爱。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伯爵夫人与王子相伴相依,王子直到离世也没有辜负对夫人忠诚一生的许诺。美丽的尚博尔城堡是两人离奇爱情的萌发之处。

水晶宫内的秘密--腓特烈堡

腓特烈堡的第一位女主人是丹麦与挪威的王后苏菲,她在这里诞下了一位聪明又可爱的小王子。小王子在古堡中慢慢长大,每个人都预言他将成为一位伟大的君王。小王子成为国王后,他野心勃勃地开疆拓土,但是很快就遇见了另一位更伟大的国王。于是嫉妒开始噬咬他的心,令其余生在遗憾中度过。

童话仙境水晶宫

腓特烈堡位于距哥本哈根市约35千米的海勒欧小城,是一座荷兰风格的文艺复兴建筑,唯美宏大。古堡的屋顶铺设着铜板,覆盖着蓝色的琉璃,在四周粼粼湖水的映照下闪动着盈盈光彩,显得无比神秘,美轮美奂,因此被称为“水晶宫”。

腓特烈堡的主堡是一组三面环抱的建筑,正面和右翼是国王行宫,共60余个厅堂,左翼是教堂,历代丹麦国王曾在这里行加冕礼。从1693年起,这里成为骑士教堂,墙壁上高高悬挂着骑士盾牌。城堡身后的湖畔边有一座极美的花园,水边的斜丘上连片地盛开着菊花,胭脂红、粉红、奶白、嫩黄,姹紫嫣红。灌木整整齐齐地被修成几何形,野鸭时不时游到岸边,把水草衔一衔。

·古堡档案·

国家:丹麦

始建年代:16世纪

英文名称:Frederiksborg Castle

相关人物:腓特烈二世、克里斯蒂安四世

进入堡内部,犹如跌进了一座华丽的迷宫,一个个大厅、大殿和连接它们的走廊、长廊,无处不是浮雕、油画、挂毯、盾牌、家徽、盔甲……从天花板到地面,处处都透露出精细的奢华。主堡中还有很多富丽堂皇的卧室与大厅。宴会大厅的面积极大,足有800多平方米。每当夜幕降临,四周都归入黑暗之神的怀抱时,奢华的水晶吊灯却能将宽阔的大厅照耀得灯火通明。数百年来,北欧名流、绅士名媛都以能被邀请来这里参加聚会为荣耀。国王觐见厅内的装饰也很别致,陈设着诸先王的画像。

国王痴情明证

腓特烈堡的名字来源于16世纪时的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相传腓特烈20岁时无可自拔地爱上了一位平民女子,然而这位姑娘早已心有所属。年轻国王的心灵被炽热的爱情之火烧得痛苦异常,只得沉醉于声色之所,以求得暂时的麻木。堕落荒诞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38岁时,为了生下王位继承人,国王娶了表妹苏菲。苏菲比腓特烈小14岁,年轻貌美,性情温柔。日日相处中,国王与王后坠入了爱河。

在腓特烈统治时期,丹麦国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也使得国王在处理国事之余,能够寻个风光秀丽之处,放松心情。1560年的一日,国王来到贵族海洛夫·特罗勒的城堡庄园,立即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吸引住了。于是他召来特罗勒,赏给他城堡附近的一处庄园,然后将这座城堡送给了自己心爱的王后苏菲。为了使王后住得开心,国王可是没少花心思,特地在城堡的左、右翼之间加盖了一条“王后长廊”,连接宫殿和教堂,这样就可以使苏菲王后无论在晴天雨天,都可以很轻松地去教堂礼拜。此后,苏菲王后便长年居住在腓特烈堡中,将休闲的时光打发在了美丽的湖光山色之间。

王子年少才俊

1577年,苏菲王后在堡内生下了与腓特烈二世的第一个儿子。1588年,腓特烈二世去世,11岁的小王子同时继位为丹麦国王和挪威国王,成为克里斯蒂安四世。由于年幼,母亲苏菲王后代替他摄政。克里斯蒂安四世对这座城堡非常有感情,曾经花费20年时间将它扩建到现在的规模。

在丹麦和挪威的历史上,克里斯蒂安四世被认为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君主。当他18岁执掌王权时,就在军事上表现出了勃勃野心。丹麦曾经出产令全欧洲人都畏惧的海盗,渔业也相当发达,客观上有建立先进海军的优势,但克里斯蒂安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能够建立和巩固在波罗的海上的霸主地位。在他继位的那一年,丹麦海军仅仅拥有22艘舰艇,到他32岁的时候,这个数目就已经扩大到60艘,其中有些船甚至是克里斯蒂安四世亲自设计的。美中不足的是,当时的丹麦海军主要由雇佣军组成,其中还夹杂着少量熟悉水性的当地农民,而缺少本国的职业军人。

连年的扩军、征战、大兴土木的确花费不赀,但克里斯蒂安也是一个出了名的会赚钱的国王。他是丹麦第一位倡导重商主义的君主,积极地扩展丹麦的对外贸易,还支持设立了丹麦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

英雄狭路相争

在克里斯蒂安四世执政期间,欧洲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三十年战争,正值盛年的克里斯蒂安四世也参与其中。这场战争最初围绕德国国内的加尔文教徒、路德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矛盾进行。各国君主各怀心事,纷纷介入这场战争:捷克民众最先反对神圣罗马帝国,但遭到失败;西班牙支持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荷兰因与西班牙的敌对关系而参战;法国在中世纪一直与神圣罗马帝国争霸,最不希望看到德国的复兴;英王詹姆士一世垂涎于富裕的丹麦和瑞典;而丹麦和瑞典不得不自卫。从西欧到北欧的广大土地都陷入大混战。

战神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二世是个神话般的人物,几乎可以与上古的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等齐名。据说古斯塔夫二世的出生和一生功绩在中世纪占星书《诸世纪》中就被预言,也就是说几百年前,就有预言家看着天上的星星,预言出这个未出世的孩子日后的伟大。古斯塔夫二世精通八国语言,11岁时就能和大臣们商讨国事,16岁就领兵出征,17岁继承王位。登基后野心勃勃,实施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影响了欧洲军事的发展。古斯塔夫二世不仅具有超常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且深具冒险性格,最终成就了战神的威名。

1625年5月,克里斯蒂安四世率领2万大军进入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最初的几场战役还算顺利,但是次年8月27日在巴伦山麓卢特战役大败后,丹麦军被迫转入守势。1627年夏天,敌军反攻至丹麦境内。引火烧身的克里斯蒂安四世不得不和长期不和的瑞典君主古斯塔夫二世结盟,加之丹麦自身拥有一支较为强大的海军,克里斯蒂安四世才能勉强退敌,但是他不得不在1629年5月签订合约,保证完全退出这场战争。这次参战,丹麦没讨得什么好处。

当丹麦退出战争后,瑞典在古斯塔夫二世的领导下仍在参战。1632年11月,德军与瑞典军队大会战,瑞典军队大获全胜,但古斯塔夫二世阵亡。丹麦王克里斯蒂安四世旋即向瑞典宣战。1643年至1645年,两个邻国不断互相征伐,最终瑞典因海陆两军的实力都胜过丹麦而获胜。虽然期间克里斯蒂安四世试图吸引俄国参战共同对抗瑞典,但俄国十分迟疑,使得已经回天无力的克里斯蒂安四世不得不接受了法国与荷兰的调停。在三十年战争结束的时候,丹麦已经完全丧失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让位于新崛起的瑞典。

克里斯蒂安四世为了这场战争心力交瘁。因为没有嫡子继承王位,他生命中的最后三年就在几个女婿的争权夺利中度过。1648年,克里斯蒂安四世在哥本哈根去世。腓特烈堡是他年少成长的地方,在这里,他是无忧无虑的小王子,聪明活泼,具有天分,众星捧月。命运将他送上欧洲君主的大舞台,但最终却遭到了惨败。

腓特烈堡永远有着一种童话仙境般的美丽,使人可以忘忧。19世纪中期,国王腓特烈七世接受了君主立宪,余生他就在这里钓鱼。1995年,约阿希姆王子在这里迎娶了受人瞩目的亚裔王妃文雅丽,王妃随后被封为腓特烈女伯爵。可是这段童话般的婚姻也没能天长地久。问一问腓特烈堡吧,它将会告诉你君王的遗憾和皇家爱情的不完美。

尘封的爱情往事--舍农索城堡

舍农索城堡的历任主人都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贵妇,如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凯瑟琳和情人狄安娜,亨利三世的王后等,因而得到“淑女城堡”的美誉。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因此至今仍是法国姑娘们最喜爱的城堡。

浪漫甜蜜的爱情港湾

全长1010千米的卢瓦尔河是法国第一大河,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王室从巴黎迁到卢瓦尔河谷地区,在之后的近一个世纪中,这里成了法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王室和贵族们纷纷在这片风景旖旎的土地上建立城堡,到了15、16世纪,法国政局逐渐稳定,原来作为军事之用的城堡被主人们改造为舒适、浪漫的花园,成为了王公贵族们享受奢华生活的地方。这里被人们称之为“法兰西庭院”,100多座各式各样的城堡和花园点缀在卢瓦尔河两岸的森林和葡萄园间,而横跨卢瓦尔河支流--谢尔河的舍农索城堡无疑是最美丽和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座。350多年里,城堡的6位女主人都是有名的法国贵妇,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舍农索城堡始建于1513年,其前身是一座方形城堡,由于原来的主人债台高筑,于是将这座城堡以及周围的土地卖给了当时的法国财政大臣汤玛斯·波黑尔。波黑尔拆除了原来的城堡,建起了一座全新的花园式城堡,作为礼物送给妻子凯瑟琳·布理高勒,并由她来监督整个修建工程,因此舍农索城堡从建造时起便带有浓厚的女性气息。1521年,这座耗资巨大的奢华建筑终于建造完成。凯瑟琳·布理高勒的父亲和丈夫都是法国的高级财政官员,在她的影响下,舍农索城堡被列为国家资助管理项目,即城堡的许多建造、维护费用均由国家来承担。在波黑尔夫妇去世后,他们的儿子继承了舍农索城堡,很快便遭到法国财政检察官的审计,要求他退还巨额的贪污款。不得已,他只能将舍农索城堡“赠送”给国王弗朗索瓦一世。

后来,弗朗索瓦一世的继任者亨利二世将舍农索城堡送给他的情妇狄安娜·德·普瓦蒂埃尔。狄安娜比亨利二世大20岁,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据说她60岁的时候依然有着30岁女人的风姿,当时无数的艺术家创作的绘画、雕塑都是以她的身体作为蓝本。亨利二世对她始终迷恋不已,赐给了她许多头衔和丰厚的财产。亨利二世也许认为,只有精致秀丽的舍农索城堡才是最适合这位美丽女性居住的地方,而这位新的女主人也为舍农索城堡增添了一道新的美景。

·古堡档案·

国家:法国

始建年代:1513年

英文名称:Chenonceau Castle

相关人物:狄安娜、凯瑟琳

一座城堡每年的维护费用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于许多不善理财的贵族而言,甚至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而舍农索城堡在狄安娜的经营和管理下,不仅日臻完美,还能够为主人盈利。狄安娜用城堡周围土地上的农作物及酿造的葡萄酒带来的收入重新装饰了舍农索城堡的内部,并增建了横跨谢尔河的优雅廊桥以及城堡左侧的狄安娜花园。这座规模庞大的花园是典型的法式风格,园中百花争艳、树木扶疏,意大利式的喷泉将谢尔河化为点点水晶,整齐的树墙将花园分割成各种几何图形,栽种着各种树木花卉,整座花园处处流淌着主人的浓情蜜意,舍农索城堡因此被称为“爱之城堡”。

女主人们的喜怒哀乐

亨利二世对狄安娜的宠爱使王后凯瑟琳遭到了冷落,据说妒火中烧的凯瑟琳甚至请来意大利巫师对二人施以诅咒。不知是否是诅咒生效,在狄安娜拥有舍农索城堡的第12年,40岁的亨利二世竟然在一次与自己卫队长的比武中意外身亡,王后凯瑟琳成为法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立即命令狄安娜搬出舍农索城堡,迁往索蒙城堡,7年后,绝代佳人在那里香消玉殒。

凯瑟琳王后得到舍农索城堡后,在城堡二层修建了以红色为主调的奢华卧室,而卧室下方正是狄安娜蓝色的优雅卧房。在城堡右侧,凯瑟琳建造了更为奢华的凯瑟琳花园和一系列附属建筑,增加岩洞、作坊和喷泉。她还改建了谢尔河的廊桥,在其上增建了两层明亮的佛罗伦萨风格的长廊,使廊桥与城堡融为一体,舍农索城堡成了真正的水上城堡。

凯瑟琳王后这一切举动也许是出于她压制狄安娜的潜意识,一方面她在竭力抹杀狄安娜留在舍农索城堡中的印迹;另一方面她又在保留狄安娜建造的部分,并力图超越这些建筑。她的行为为舍农索城堡增色不少,但却未能消除狄安娜留在人们心中的记忆。在城堡的徽记中,不知是出于有心还是无意,代表亨利二世的字母“H”和代表凯瑟琳王后的字母“C”缠绕交织,竟然隐隐形成了代表狄安娜名字的“D”!

凯瑟琳王后聪明狠毒,野心勃勃,她重新配置了舍农索城堡周围的牧场、农田、磨坊和森林等领地,扩大了养蚕场,并在当地缫丝。这些蚕丝在奥尔良被织成著名的“王后面料”,大大增加了城堡的收入。舍农索城堡在凯瑟琳王后的统治下达到了奢华的巅峰,频繁举行的大规模宴会庆典将城堡的艺术氛围推到了最高境界。与此同时,就在舍农索城堡里,凯瑟琳王后先后摄政辅佐自己的3个国王儿子(弗朗索瓦二世、查尔斯四世和亨利三世)长达30年,使这里成了政治与阴谋、权力与野心汇聚的场所。

城堡的第四任主人是凯瑟琳的儿媳,亨利三世的王后路易斯。亨利三世被修士雅克·克列孟刺杀后,悲伤的路易斯王后隐居舍农索城堡。她用黑色丝绒覆盖包裹了这座奢华的爱情城堡中的一切,终身为丈夫守孝。从此之后,她只穿着法国王室的白色丧服,因此被人们称为“白衣夫人”。路易斯王后在舍农索城堡度过了11年孤独的生活,这些年中,她每天只重复三件事情:祷告、刺绣和阅读。

通向自由的绿色通道

18世纪,舍农索城堡迎来了第五位女主人--路易丝·杜宾。美丽温柔的杜宾夫人乐于结交文人学者,城堡在她的手中简直成了一个大型的文化沙龙,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达朗贝尔、丰特奈尔和德·圣皮埃尔等大师和泰斗级人物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嘉宾,而著名的哲学家让·雅克·卢梭也在这里陷入了令他怦然心动的爱情漩涡。1747年,卢梭受聘成为杜宾夫人的秘书兼儿子的家庭教师。一见到杜宾夫人,卢梭立即臣服在她的卓越风姿之下,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女主人。在这里,卢梭完成了他的名著《爱弥尔》,但他的爱慕并没有被杜宾夫人接受,这个柔情似水的地方成了卢梭的伤心地。

杜宾夫人好客的性格使她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躲过一劫,因为舍农索城堡曾经的座上宾在大革命时大多成为了革命领袖人物,他们不会与杜宾夫人为难,而舍农索城堡也因此而免遭磨难。

城堡的最后一位女主人是普鲁兹夫人,她于1864年买下舍农索城堡,并在这里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财力。城堡得以保存至今,普鲁兹夫人居功至伟。自1913年起,法国的一个名门望族美涅家族拥有了这座飘浮在空气与水上的古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舍农索城堡的廊桥部分曾作为救助伤员的战地医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城堡的北门是纳粹占领区,而在谢尔河另一端的廊桥南门则是自由区,无数人通过这里摆脱了纳粹的恐怖统治,城堡成为了通向自由的“绿色通道”。

如今,许多年轻人都愿意在这个充满浪漫和柔情的城堡中举行婚礼,数百年的爱情传说在谢尔河上的古堡中回荡、凝聚,最终成为铭刻在舍农索城堡中的一句话:“如果他回来,他会想起我的。”

莫卧儿王朝的忧伤--拉合尔古堡

我要用我的一生来购买拉合尔。把我的一生献给拉合尔,就等于我又拥有了一座天堂。“马姆塔兹·奴尔·贾汗皇后的话为这座古堡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惆怅。拉合尔古堡,一座哀伤的城堡,一座永远在等待着它的女主人的城堡。”

阿克巴大帝的遗憾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坐落在巴基斯坦东北部的拉维河畔,曾经是有“南亚面包篮”之称的旁遮普邦的首府。这里雨量充沛,物产丰饶,整座城市树木葱茏,犹如一座巨大的花园。拉合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世纪末至2世纪初,在2000多年以前,这里是丝绸之路南亚至中亚段的重镇之一,高僧玄奘的游记《大唐西域记》中,也有关于这座美丽城市的记载。

1526年,带有蒙古和波斯血统的莫卧儿人建立了印度地区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莫卧儿王朝,这个伟大王朝的第三代帝王阿克巴将都城迁至拉合尔,这座古城迎来了它生命中最为壮丽的时代。1566年,阿克巴将拉合尔城中一座迦兹纳维王朝时期的泥土筑成的堡垒拆除,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砖石结构的长方形堡垒,这座堡垒长380米、宽330米,周围环绕着一道由巨大的红砂岩筑成的围墙,这便是如今的拉合尔古堡的最初模样。此后,历代莫卧儿皇帝在这座城堡内扩建增修了许多花园、喷泉和宫殿,使这座原本用于防御的要塞成为了一座集莫卧儿王朝艺术之大成的奢华宫殿。

·古堡档案·

国家:巴基斯坦

始建年代:1566年

英文名称:Lahore Fort

相关人物:沙·贾汗、泰姬

阿克巴大帝用残忍的手段征服了大部分南亚次大陆,在他的时代,莫卧儿人才真正在这块土地上站稳脚跟,并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放下沾满鲜血的武器,阿克巴大帝变成了一个宽厚而仁慈的帝王,在他的国土上,允许各种宗教自由传播。阿克巴大帝众妻子中有印度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和佛教徒,他以此来表示在自己的帝国里,所有宗教都能够受到公正的对待。他曾在前额上印上印度教的符号出现在公共场所中,也曾穿着祆教中象征神圣的内衣与腰带,还接受过耆那教贤者的建议,不再打猎,并颁布法令,禁止在某些日子里屠宰牲畜。在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东部的果阿城并在那里建立基督教堂时,他甚至邀请了两位基督教学者来到宫里,为他讲解教义,并命宫廷学者翻译《新约》。在阿克巴的时代,宗教屠杀在世界范围内都几乎是司空见惯的,由此阿克巴大帝对所有宗教的兼收并蓄的态度更显难能可贵。

他的理想在表面上获得了成功,但人的思想是世间万物中最难调和的,在这位伟大的帝王去世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宗教为他祈祷,只有很少的人参加了他简单的葬礼。他的儿子们只为他服了一天丧,便开始为王位而相互争吵。这位伟大帝王为协调宗教纷争而付出的所有努力都随着他的死而被人们遗忘。

泰姬·玛哈尔的寝宫

阿克巴大帝的孙子沙·贾汗是莫卧儿王朝中另一位著名的国王。他与妻子泰姬·玛哈尔的动人爱情故事使他的名声超越了他雄才大略的祖父,直到今天依然被人口口相传。

1612年,当时还被人们称为库拉穆王子的沙·贾汗在集市上邂逅了一位卖糖果的美丽女郎阿姬曼·芭奴,这位女郎的容貌如花般娇艳,使库拉穆王子惊为天人,很快他们便结为连理。在盛大的婚礼上,库拉穆王子的父亲赐给他的儿媳“玛穆泰姬·玛哈尔”的称号,意思是“宫中的明珠”。泰姬不仅美貌如花,还十分聪慧,在老皇帝去世以后,她帮助丈夫在皇位争夺战中胜出,从此库拉穆王子成为了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帝王,自称沙·贾汗,即“世界之王”。

婚后19年中,泰姬·玛哈尔为沙·贾汗生下了8位王子和6位公主,还常常帮助丈夫处理国家大事,甚至陪伴丈夫出征。沙·贾汗对这位贤内助也是宠爱有加,无论泰姬提出什么要求,他都想方设法去满足她的愿望。传说一天夜里,沙·贾汗和泰姬在拉合尔古堡的城墙边散步,泰姬望着星光璀璨的夜空,感叹地说:“若我躺在寝宫的床上,也能够看到这迷人的夜空,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沙·贾汗立即下令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为妻子在拉合尔古堡内建造一间新的寝宫。

1631年,一座被后人命名为“镜宫”的豪华寝宫落成了。这座寝宫使用灰色大理石建造,内墙铺满白色软玉,在拱形的穹顶之上,镶嵌着大约90万块各种颜色的玻璃和金银线条,之间点缀着各色宝石和琉璃,在夜晚的烛火映照之下,穹顶上群星闪烁,变化万千,仿佛置身于浩瀚银河之中。

可惜的是,这座华丽的寝宫并未迎来它的女主人。早在一年之前,泰姬便由于产褥热死在了陪伴丈夫南征的途中,年仅36岁。据说在弥留之际,泰姬向悲痛的丈夫提出了三个愿望:一是要他善待自己的子女;二是不要另娶皇后;三是为自己修建一座最美丽的陵墓。

据说痛失爱妻的沙·贾汗竟然一夜白头,多日不食不休。1633年,他征召了数万工人,并从世界各地聘请顶级的建筑师和工匠,动工修建亡妻的陵墓--泰姬陵。这座陵墓通体使用印度西北部所产的纯白大理石建造,内部使用各种宝石镶嵌出繁复华丽的图案,整座陵寝耗资4000万卢比,相当于现在的2.3亿美元,用了22年方才建成。已有太多描述这座陵墓的文字,但都只是用各种华丽的辞藻来形容它的壮丽与奢华,而忘记了它的建造者心中的无比哀痛,只有在印度文豪泰戈尔的诗中,方能窥见一点帝王当年的泪痕:“沙·贾汗,你知道,生命和青春,财富和荣耀,都会随光阴流逝……只有这一颗泪珠,泰姬陵,在岁月长河的流淌里,光彩夺目,永远,永远。”

*泰姬陵

泰姬陵继承了伊斯兰建筑左右对称、整体谐调的传统,也是莫卧儿王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被称为“人间建筑的奇迹”。整座陵墓建在一座正方形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基座四角建有四座高约40米的白色大理石塔楼,与基座中央部位的主体陵宫彼此呼应。这种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造就了泰姬陵的美丽。

这座纯白色的陵墓在一日之中会随着晨曦、正午和晚霞时阳光强弱的不同而变幻不同的颜色。早上朝阳初升,泰姬陵被抹上一抹红晕,似羞红少女朦胧而清新;到了正午,印度上空灿烂的阳光将泰姬陵照射得通体发白,似坚贞而坦荡的情人;随着阳光一点点偏西,泰姬陵又逐渐由黄色变为红色,再变成淡淡的紫色,蓝色,直到被夜色收留和掩藏。

传说沙·贾汗还计划在泰姬陵前的亚木那河对岸为自己修建一座纯黑色大理石的陵墓,并用一座黑白两色的大理石桥将两座陵墓连接起来。可惜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1657年,年迈的沙·贾汗忧郁成疾,他的儿子们趁机互相征伐,争夺王位。第二年,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布杀死了三个骨肉同胞,踩着他们的头颅登上了王位。新的皇帝将父亲囚禁在阿格拉城堡之中,甚至残忍地将他关在一间无法看到泰姬陵的房间中。沙·贾汗只能在每晚月亮升起并照在泰姬陵上的短短几个小时里,利用一块大水晶折射月光,遥望着远在数千米之外的妻子长眠之地。

奥朗则布不仅在心理上折磨他的生父,还常常故意不给沙·贾汗提供足够的饮食。据说有一年夏天,沙·贾汗酷热难当,却没有足够的水解渴,伤心的老人给自己的皇帝儿子写了一首诗:“印度教徒应永受赞扬,彼等对死者常奉献水汤。吾子真乃一奇异穆斯林,你使我生时为水而悲伤。”哀伤的诗句并没有打动奥朗则布冷酷的心,看到诗后,他竟然命人给父亲送去一瓶墨水让他解渴。

8年之后,沙·贾汗在古堡中离开了人世。临终前,衰弱的他已经无法起身遥望妻子的陵墓,更不知道自己的遗体将会是什么下场。他请求仆人在床对面的墙壁上挂上一面镜子,从镜子里向妻子致以最后的思念。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他竭尽全力支撑起自己的身躯,将头朝向了泰姬陵的方向。也许是良心发现,奥朗则布最终满足了父亲的临终愿望,将他与泰姬合葬。如今,泰姬陵中并列着的一大一小两座石棺,就是泰姬与沙·贾汗的长眠之所。 3cSoX6cRkBYBNMl4IeHlfzHsOy2x0abvUkTsbvpoXlcOqKTLLWZyDelPUWKCxL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