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异域风云谱传奇(1)

古文明的最早会战--卡迭石战役

公元前13世纪,位于小亚细亚的赫梯国逐渐强大了起来,并占领了本属于古老强国古埃及控制的叙利亚。强大的古埃及为了夺回叙利亚,重兵开向位于叙利亚的卡迭石小镇,在那里与赫梯大军展开了一场争夺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亲自上阵,表现出一位年轻霸主的英武与勇敢,也让古埃及人和赫梯人见识到了其威慑四方的帝王风采。

崛起的赫梯国

3000多年前,强大的古埃及几乎是非洲南部和中东地区的霸主,它以较为先进的管理体制和强大的军事后盾成为名副其实的古老强国。但是,一国独大永远不可能成为历史上一个恒有现象,古埃及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周边那些原本薄弱的国家正在慢慢发展,也逐渐具有了跟古埃及一决高下的能力,赫梯国就是其中之一。

赫梯国离古埃及不算很近,它位于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半岛,距离非洲北部的古埃及约有千里。别看这两国距离如此遥远,他们之间却有一条共同的经济命脉,也就是位于叙利亚和今黎巴嫩之间的商业通道。赫梯国在公元前17世纪建国,处在里海、地中海以及土耳其基齐尔、伊尔马两河流域的要道上,自从建国后就不断向外扩展,先后征服了叙利亚以及古巴比伦等地区。

叙利亚原本是古埃及的控制范围,一直以来就是古埃及一条重要的商业要道,特别是叙利亚北部的卡迭石,更是古埃及商业通道上的一个重镇。赫梯国占领了叙利亚,占领了卡迭石,就等于封堵了古埃及的一条强盛之路,古埃及自然不能善罢甘休,战争一触即发。

在卡迭石问题上,古埃及和赫梯国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争执。从阿肯阿吞开始,到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古埃及几代法老都在卡迭石问题上努力不止,特别是拉美西斯二世,他继位时只有20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无论是在治理国家还是军事成就上,他都显得十分积极。卡迭石在年轻的拉美西斯二世眼里,也是创建功绩的最好契机。于是,他率领着古埃及强大的军事团体开赴赫梯国,准备夺回卡迭石以及整个叙利亚。

两军实力

公元前1285年,拉美西斯二世派出4个军团进入迦南内陆,一路向东南方向挺进,最终到达了卡迭石的南部。4个军团两两相隔10.5千米,计划从沙波图耶渡过奥兰特河。就当时的国防水平而言,4个军团已经拥有不小的军事实力了。每个军团有大约5000名士兵,然后以1比4的比例分为战车和步兵。这样算来,拉美西斯二世就有2万余人的军队。在这些士兵中,除了古埃及人之外,还有努比亚人、利比亚人、迦南人以及其他国家的战俘。

古埃及军团实力不俗,赫梯国也不差。这个国家虽然是后起之秀,但在发展的几十年里累积了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众多作战人员。根据史料记载,赫梯国有18个从属部族,能聚集起3万多名步兵和3000多辆战车,在数量上明显优于古埃及。不过,赫梯国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18个从属部族却不能团结一心,赫梯国王穆瓦塔利斯不得不在应付战争的同时去处理部族之间的矛盾。

就两军的装备而言,赫梯大军又略胜一筹。赫梯士兵皆佩有金属制造的盔甲和武器,最次的防护工具也是用皮革制作而成,在攻击性和防御性上都占有优势。而古埃及士兵的配备大多是以皮制武器为主,鲜有金属质地的武器,等级低一些的士兵更是连衣服都没有,只能光着膀子拼杀。但是古埃及军队也有其自身优势,一是古埃及战车装备轻便,机动性能好,十分灵活;二是古埃及军队纪律严明,比起赫梯战士的不听指挥,团结的力量自是不可小觑。

如此看来,古埃及和赫梯在实力上各有优劣,战争结果自是难以预料了。

初战失利

拉美西斯二世带兵攻打赫梯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赫梯国王穆瓦塔利斯那里,穆瓦塔利斯立即调集军队驻扎在卡赫美士。卡赫美士是赫梯的一个盟国,离卡迭石很近,有利于赫梯军队的进攻和防守。与此同时,穆瓦塔利斯悄悄派出两名间谍,让他们去古埃及军营里探听消息。

战争档案

时间:公元前1285年

地点:卡迭石

交战双方:古埃及、赫梯王国

主要将领:拉美西斯二世、赫梯国王穆瓦塔利斯

在这个时候,古埃及四大军团之一的阿蒙军团已经渡过了奥兰特河,正好碰上了赫梯那两个鬼祟的间谍,作战多年的人很容易便能认出伪装不够精妙的奸细,并迅速将他们拿下。拉美西斯二世非常高兴,抓了赫梯国的两个间谍,那么从他们口中自然能够逼问出赫梯军队的动向。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位年轻法老想象得那么简单。两个间谍是透漏出赫梯军队在阿勒颇地区,可这消息却是对方故意放的烟雾弹,用来迷惑古埃及军队的。

拉美西斯上当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当他迅速抵达卡迭石高地时,赫梯大军早已经驻扎在离卡迭石城不到4千米的地方,正等着他自投罗网。古埃及大军转眼间就处于劣势,可局势却在这个时候来了个急转弯。赫梯国另行派出的两名间谍又被古埃及士兵抓住了,这两个间谍在经历了一番酷刑之后说出了全部真相,包括赫梯军队的真实驻扎地。拉美西斯二世惊诧不已,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赫梯的长矛已经顶在自己的脊梁骨上了。

所幸的是,这位年轻的法老虽然缺乏经验,但是却是个十分冷静的人,他立即命人去通知其他三个军团火速前进,争取在战争打响前赶到卡迭石高地。然而,拉美西斯二世不知道的是,其他军团此时已经陷入战火之中了。穆瓦塔利斯运筹帷幄,派出2000多辆战车去围截古埃及四大军团之一的拉军团,拉军团根本没料到对方会突然袭击,瞬间被赫梯战车冲成一盘散沙。

拉军团的前进节奏完全被打乱,无奈之下只能全速向阿蒙军团的驻扎地卡迭石狂奔而去,赫梯战车则紧追不舍。拉军团拼尽全力跑到了阿蒙军营,紧随其后的赫梯军队并没有跟着攻进阿蒙军营,而是取道西北,直逼法老的营帐。

赫梯军队是本着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奔向法老营帐的,但却忽视了战马的体力问题。这些战马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连续奔跑,体力透支,现在还要绕过无数帐篷找到法老的营帐,脚力自然越来越慢。这一慢倒是给了拉美西斯二世充足的转移时间,当赫梯士兵冲进法老营帐的时候,里边已空无一人,只剩下满帐的金银珠宝。

大战卡迭石

消灭了部分赫梯士兵,拉美西斯二世亲自穿上战衣,佩戴好武器,率领着大军冲出营地。这位骄傲的法老用实际行动维护了他的帝王尊严,他一边鼓舞士气,一边带着士兵分别从营地东西两边不断突围。赫梯士兵被不定时、不定向地攻击,逐渐有些招架不住。

也许是古埃及气数未尽,正当赫梯援军将突围的拉军团和阿蒙军团再次包围之时,古埃及的另外一个军团及时赶到卡迭石,从背后突袭了赫梯援军。一瞬间,战争形势逆转,赫梯大军成了瓮中之鳖,进退两难,再加上其缺乏灵活性的战车,使军队更加难以回击背后的攻击,无奈之下,赫梯大军只好向东南方向撤退。这种结果还不算最糟,最糟的是他们在撤退的时候遇上了从东边冲出来的拉美西斯二世,赫梯部队无路可退,只能冒险选择强渡奥兰特河,许多赫梯战士溺水而死。

这次卡迭石大战以古埃及的胜利告终,但是卡迭石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此后,古埃及和赫梯在卡迭石问题上进行了16年的持久战,各有胜负。公元前1269年,赫梯国王穆瓦塔利斯病逝。第二年,他的弟弟带着和谈的诚意到达古埃及,与拉美西斯二世签订了和平条约。

这份条约虽然姗姗来迟,却为古埃及和赫梯两国的战争风云画下了句号,也让古老的卡迭石恢复了从前的祥和与宁静。

一个美人引起的倾城之战--特洛伊战争

海伦,那是诗人赋予的名字,这位绝代佳人在历史上真实的身份是斯巴达王的妻子。年轻的特洛伊王子诱拐了海伦,却由此招致了斯巴达王以及整个古希腊联邦的报复。古希腊倾10万之兵,由当时最为强盛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率领,浩浩荡荡开赴特洛伊,由此开始了一场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

迈锡尼文明的兴盛

特洛伊战争的由来是被感性的古希腊人所神化的,当它出现在《荷马史诗》上的时候,更多人就把目光放在了诗人为它安排的一系列亦真亦幻的神话传说上。虔诚的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渴望,全都体现在了特洛伊战争上。然而,这场声势浩大、持续了10年的战争究竟掩盖着怎样的历史真相,却鲜为人知。

事实上,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迈锡尼文明时期。迈锡尼文明是世界早期较为发达的文明,兴盛于公元前17世纪~前12世纪。这支文明的创造者已被证实是古希腊人的一支,只不过那个时候,这支古希腊人还没有现在的称呼,他们被称作阿卡亚人。阿卡亚人大约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从巴尔干半岛迁徙到古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并在那里建立起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迈锡尼王国。

战争档案

时间:公元前12世纪

地点:特洛伊城

交战双方:古希腊联军、特洛伊

主要将领:阿伽门农、赫克托尔

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有很多国家,分散在古希腊半岛的各个地方,在诸多国家里,最为强盛的就是迈锡尼王国。在迈锡尼王国的鼎盛时期有一个军事同盟,是由迈锡尼、斯巴达、派罗斯、雅典、底比斯等众多国家构成的,而迈锡尼国王则是这个军事同盟的最高领导人。由此可见,迈锡尼王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实力,这也为特洛伊战争持续10年之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历史上那些野心勃勃的君侯一样,当自身的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进行对外扩张,迈锡尼王国也同样如此。在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王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而跟小亚细亚西南沿海的国家发生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特洛伊战争。相传,征战特洛伊的统帅正是当时迈锡尼王国的国王阿伽门农。

经过10年的战争,迈锡尼终于征服了特洛伊,然而这个胜利却没能改变迈锡尼文明衰落的历史命运。10年的特洛伊战争消耗了迈锡尼大量的元气,让这个一度辉煌的国家变得千疮百孔。一场战争拖垮了一个文明,这也成为特洛伊备受关注的一大原因。

冲冠一怒为红颜

要说特洛伊战争的根本原因,那一定是迈锡尼王国寻求霸权所致。但任何战争都会有一个导火索,而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就是一位倾国倾城的佳人,她就是海伦。海伦这个名字是诗人赋予的,历史上这位美女真正叫什么还不得而知。海伦本是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由于长相绝美而名扬千里。英俊潇洒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听闻之后心动不已,一见之下,更是惊为天人,最后竟借着在墨涅拉俄斯家做客的机会带走了海伦。

听闻海伦与帕里斯私奔的消息后,墨涅拉俄斯恼羞成怒,恨不得把帕里斯抓回来剥皮抽筋。于是,他决定跟帕里斯一战,抢回海伦。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仅凭斯巴达的军事力量是不足以完成这次任务的,所以墨涅拉俄斯动用了军事同盟的力量,请求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给予支持。

阿伽门农早就想征服位于小亚细亚西北海岸的特洛伊,好借此打通海上商贸通道,以实现迈锡尼在海上的霸主地位。因此,当墨涅拉俄斯提出请求的时候,阿伽门农爽快地答应了。“红颜”为他们的征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

这段历史在古希腊神话里更加有趣。相传古希腊英雄佩利尤斯在迎娶海之女神的时候举办了一场豪华婚宴,宴请了奥林匹亚山上的诸神。但在宴请名单里,唯独落下了争吵女神埃里斯,埃里斯一怒之下决定搞砸这场婚宴。她精心做了个金苹果,上面赫然写着“给最美丽的女神”。

女人爱争,女神也爱争,她们都觉得自己配得上这个“最美丽”的称号。当时就有三位女神出来竞争金苹果,她们分别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洛狄忒。这三位女神都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女神,有资格得到金苹果,为此争执不休,当场所有男神包括宙斯在内都束手无策。有位男神比较聪明,他说在场的任何一个人当评判都会让这场竞争变得不公平,眼下最公平的做法,就是找一个跟在场所有人没有一点关系的人来当裁判。于是,他们找到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三位女神找到了帕里斯,让他裁决谁最美丽,并各自允诺了帕里斯一个好处。赫拉承诺,只要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她,就让他统治整个欧亚大陆;雅典娜承诺,如果她赢了,就赐予他无人能比的军事才能。这两个好处在帕里斯眼里根本比不上阿芙洛狄忒所给他的诱惑,这位爱神答应给他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于是,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爱神也应兑了自己的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也就是斯巴达王的妻子海伦。

斯巴达王为了抢回海伦,发动了所有古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倾城的美人终于引发了一场倾国的战争--特洛伊战争。

远征特洛伊

阿伽门农率领着10万古希腊大军浩浩荡荡奔赴特洛伊,大战一触即发。

古希腊大军刚刚抵达特洛伊海岸,就被等在那里的特洛伊大军迎头痛击。古希腊大军一路舟车劳顿,精神和体力自然都不敌以逸待劳的特洛伊大军。出师不利,这大概是阿伽门农没有预计到的。然而,他没有预计到的不仅是出师未捷,接下来连续10年的艰辛作战,也是他所没有预见的。

此时的古希腊已经逐渐从割据状态向中央集权制过渡,从社会制度来说就比特洛伊先进,先进的社会制度下必然产生先进的管理制度,而管理制度则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论国力,古希腊自然远远胜于特洛伊。在军事力量上,古希腊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阿伽门农纠集了10万大军,其中更是包括了像阿喀琉斯等诸多古希腊勇士,相比之下,特洛伊的军事力量就薄弱了许多。不过,古希腊军属于远征,而特洛伊则是本土作战,从作战地点来说,特洛伊占据上风。

如此一来,两军各有优劣,战争一时很难分出胜负。于是,特洛伊战争一直进行了10年。在这10年间,交锋双方各有胜负,但古希腊始终不能攻克特洛伊城,特洛伊也不能将古希腊士兵完全赶走,双方僵持不下。

《荷马史诗》的记录是从第九年开始的,此时的古希腊大军已经攻到特洛伊城下,剩下的,就是叩开特洛伊的城门。在他人领土上进行持久战,对于没有先进武器和攻城设备的古希腊人来说,并非易事。古希腊人花费9年的时间却没有显著的战果,士兵们不再斗志昂扬,精神的涣散和失去斗志的颓废甚至引发一系列精神和身体上的疾病。很多将士失去了胜利的希望,他们开始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想快点结束这场遥遥无期的战争。这严重影响了整个古希腊军队的作战精神。

而对于特洛伊来说,眼看古希腊大军坚持9年却依然实力雄厚,早已感到力不从心,渐渐觉得胜利的希望十分渺茫。为了打破这种僵持局面,特洛伊人建议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在《荷马史诗》里,这次谈判的最后结果是决定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通过决斗来决定海伦的归属。

墨涅拉俄斯等待这场决斗已经等了很久,他恨不得亲手杀了夺走自己妻子的人。可在帕里斯看来,决斗还不如直接让对方杀了他。虽然帕里斯是个懦弱的人,但他的哥哥赫克托尔却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英雄。赫克托尔告诉帕里斯,对方是个比他年长许多的老头,不必畏惧,只要他战胜墨涅拉俄斯,就可以跟海伦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如果担心自己战斗水准不及对方,那就选择智取,而不是硬攻。

赫克托尔所谓的智取,是让帕里斯在决斗时先佯装因害怕而丢了武器,墨涅拉俄斯一定会放松警惕丢掉盾牌只用武器进攻,在这个时候,帕里斯可以身体前滚并迅速拿起武器刺向墨涅拉俄斯,打他个措手不及。

计策虽然不错,但是这对毫无战斗经验的帕里斯来说依然非常困难,在面对勇猛的墨涅拉俄斯的时候,帕里斯脑子里一片空白,只余下深深的恐惧,把所有的计谋忘得干干净净。当墨涅拉俄斯来势汹汹地迎面攻来的时候,帕里斯是把武器丢了,但却不是按照计划丢的,实在是因为太害怕而手软丢了。墨涅拉俄斯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帕里斯就浑身瘫软、四处躲藏。如果不是特洛伊的守城战士机警,把帕里斯连拖带拽救回了城内,恐怕这位夺人之妻的王子只能身首异处了。

帕里斯狼狈而逃,却并不代表古希腊联军没有了威胁,提早守在城门的特洛伊弓箭手,见王子撤回后,放箭射伤了墨涅拉俄斯。与此同时,早已做好进攻准备的特洛伊军队突然杀出,冲向古希腊军营。阿伽门农万万没有料到特洛伊竟会违背谈判时的条约派军偷袭,毫无防备的古希腊军被击得四散溃逃,特洛伊迎来了9年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木马屠城

阿芙洛狄忒

阿芙洛狄忒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与美神,天神宙斯与海洋女神狄俄涅的女儿。最早对她进行崇拜的并非古希腊,而是塞浦路斯、小亚细亚、库忒拉岛等地。阿芙洛狄忒最早的名字是库普里斯,那是塞浦路斯的丰产女神。一直到公元前3000年,库普里斯的名字才被阿芙洛狄忒所取代,并随着古希腊的壮大而成为古希腊的主神之一。

阿伽门农眼看古希腊大军溃败,只好请最勇敢的古希腊勇士阿喀琉斯出战。阿喀琉斯是古希腊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他在古希腊神话里被描写成一位刀枪不入的大力士。阿喀琉斯的出现,让古希腊峰回路转,又看到了希望。

面对阿喀琉斯的进攻,特洛伊军队节节败退,阿喀琉斯却越战越勇,杀了不少特洛伊勇士。亲自上阵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面对强敌也是心惊不已,急忙往城内撤退,而阿喀琉斯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只见他紧追不舍,一剑就刺死了赫克托尔的车夫,赫克托尔也应声从车上摔落。

对于阿喀琉斯来说,赫克托尔不仅是古希腊大军的敌人,更是他的敌人,因为眼前这位王子在不久前杀死了他的堂弟。所以,阿喀琉斯与赫克托尔之间不仅有国仇,还有家恨。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阿喀琉斯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力气,直接向赫克托尔攻去。赫克托尔虽然也是英勇果敢,但此时也已经没有力气招架大力士的进攻,一不小心身体上便多了一个伤口,情急之下,只好且战且逃。

要说赫克托尔也称得上是位不折不扣的英雄,就在这种生死关头,他依旧在保护着整个特洛伊的利益。他故意绕城而逃,目的就是不让阿喀琉斯以及古希腊军队入城。眼看古希腊大军冲到城门口,特洛伊守城将士只好拉起吊桥,把赫克托尔独自留在了城外。

对于赫克托尔来说,能用生命保全国家,也是一种荣耀。紧追而来的阿喀琉斯直接刺穿了赫克托尔的身体,赫克托尔缓缓倒下,唇角甚至还带着一丝微笑,而他的身下,早已是一片血泊。特洛伊的英雄、特洛伊最出色的王子,用生命换回了特洛伊城的暂时安全,也用生命捍卫了王族尊严。

古希腊大军反败为胜,再一次攻到了特洛伊城下。但是特洛伊城门紧锁,根本无法破城,古希腊军队再次陷入了手足无措的局面。然而,也就是在这时,10年的战争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有人给阿伽门农出了个主意,让其建造一只大木马,让古希腊勇士们藏匿在里边,再派一个勇士佯装成俘虏去见特洛伊国王,到时候就跟国王说,这只巨大的木马是用来祭祀雅典娜女神的,如果特洛伊毁掉它将会招致祸患,如果特洛伊把它拉进城内就会带来福泽。

这条计策果然奏效,特洛伊国王一听这只木马可以带来福泽,便下令将其拉进城内。待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古希腊勇士们悄悄从木马内跳出,摸上城门杀死了守军,将城门从里打开。城门一开,早已等候在外的古希腊大军蜂拥而入,拿着火把四处焚烧。整个特洛伊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士兵皆被杀死,国王与王后也成了古希腊人的刀下亡魂。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特洛伊就成了一座死城,男丁全部被杀死,女人和孩子都被当做奴隶卖掉,所有的金银财宝也被洗劫一空。持续了10年的特洛伊战争就此落幕,特洛伊城也随着特洛伊的战败而从历史上消失,直到20世纪才重新被考古学家发掘出来。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不久,迈锡尼文明也逐渐走向了衰落。就在公元前12世纪,经历了5个世纪辉煌的迈锡尼王国彻底覆亡。

希波决战--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522年,波斯业已完成了向帝国的蜕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耀眼的实力派新星之一。野心勃勃的波斯很快将铁蹄踏入了古希腊传统强邦雅典,试图通过吞并雅典而占领整个古希腊。坚强的雅典人为了守护家园,奋力反抗,在马拉松平原跟强大的波斯大军展开了一场生死恶战,并最终以坚强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马拉松战役也成为希波战争中波斯最惨重的失败。

错误的决定

在爱琴海之滨,有一片广袤而富饶的平原,它距离雅典只有42千米的路程,人们叫它马拉松平原。马拉松平原长约9千米,最宽的地方大约有3千米,鸟瞰之下,犹如一弯新月在爱琴海徐徐升起。它在今天是如此平静安宁,但在公元前490年9月,这里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会战,一举撕裂了爱琴海的安详恬静。

这场战争发生在雅典和波斯帝国之间,是国际政治史和国际战争史上最为典型的一次战役。

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550年,当时的波斯王居鲁士在短短50年的时间里,就统一了波斯全境,并且征服了古埃及、巴比伦、巴勒斯坦、腓尼基、北印度等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是当时唯一一个没有被征服的文明古国,波斯帝国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公元前522年,波斯已发展成了一个势不可挡的超级帝国,它的领土东起兴都库什山脉,西到利比亚沙漠。那时的波斯帝王大流士一世统治着28个行省、47个民族,手握重权,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帝王。而发生在马拉松平原上的希波战役,就是出自大流士一世之手。这场战争看上去无可厚非,实际上却是大流士一世的一个错误决策。

其实在希波战役之前,波斯帝国对雅典并没有多大兴趣,这个庞大的国家并不缺乏像雅典这样的古希腊城邦。早在居鲁士时期,伊奥尼亚(今土耳其地中海沿岸)的大小古希腊城邦就已经被波斯帝国征服。

至于雅典和波斯帝国,原本是没什么瓜葛,但是自庇西特拉图政变之后,这两个国家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纠缠。庇西特拉图是雅典一位小有名气的政治家,在公元前560年发动政变,推翻了不得民心的贵族统治,开始在雅典实行独裁。被赶下权力巅峰的贵族们心有不甘,暗中勾结斯巴达,希望借助斯巴达的力量让他们重新夺回特权。

庇西特拉图在雅典的改革,使雅典逐渐发展成为古希腊海上贸易的中心,成就了雅典在古希腊诸城邦里的核心地位。但是,那些贵族们完全不在乎这些,他们要的只是拿回自己的权力。于是,斯巴达军队在贵族的默许下于公元前510年侵略了雅典,赶走了刚继位不久的庇西特拉图之子希庇亚斯,结束了雅典的独裁时代,政权重新回到了雅典贵族的手里。

然而,帮助雅典贵族们赶走独裁者的斯巴达非但没有得到丝毫好处,反而被驱逐出境。斯巴达是个军事国家,在受到雅典这样的侮辱后,自然会以武力加以报复。雅典贵族为了抵御斯巴达军队,特地前往波斯,请求波斯帝王大流士一世出兵,跟雅典结成军事联盟,以保护雅典的利益。

看到雅典贵族如此诚恳,原本对雅典没有兴趣的大流士一世毅然决定出兵,准备在赶走斯巴达军队的同时占领雅典。雅典贵族哪里知道自己是在引狼入室,还兴高采烈地打开城门迎接波斯军队的到来。

坚定的雅典

战争档案

时间:公元前490年

地点:马拉松平原

交战双方:波斯帝国、古希腊联邦

主要将领:达提斯、小米太亚德

雅典跟波斯的军事联盟持续了两年,两年之后,雅典发现跟波斯的军事合作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斯巴达的每次进攻几乎都是由雅典自己击退的。在这种情况下,雅典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向波斯求救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很快,雅典政府进行了一次换届,新上任的政府废除了与波斯之间的军事协议。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继位,成为波斯帝国的新帝王。他在继位后改变了波斯割据的面貌,使得中央政权得到了巩固。大流士一世年轻时是位心高气傲的君主,他命人为自己镌刻了《贝希斯敦铭文》,歌颂自己的功德,并称自己为“王中之王”。大流士一世对自己如此称赞也并非虚夸,他是古代帝王中鲜有的能将诸多不同文化并行发展的人。波斯帝国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大流士在位时制定的一系列文化政治制度,他在西方历史上的地位堪比秦始皇在中国历史的地位。然而,这位文韬武略的君主在晚年的时候也犯下大错,其中马拉松战役就是其中一个。马拉松战役消耗了波斯国力,成了大流士近乎完美一生的污点,也让整个波斯帝国陷入尴尬的局面。但无论如何,大流士一世的文治武功还是得到了历史的认可,他的功绩足以光耀世代。

雅典的毁约行为让大流士一世非常生气,本想派兵给雅典人一点教训,可无奈当时波斯正在平定伊奥尼亚的反抗,大流士一世只好忍一时之气,暂时作罢。5年之后,伊奥尼亚的起义被镇压了下去,大流士一世也开始把矛头对准了雅典,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希波战争。

公元前490年初,波斯军队在达提斯的带领下挥师雅典。600艘战舰,3万陆军,构成了波斯军浩大的阵容,他们首先攻占了爱琴海的几个岛屿作补给站,然后又攻陷了距离雅典不远的尤伯亚岛国。雅典人当时还不具备可以跟波斯大军一较高下的能力,只能以静制动。

达提斯看雅典迟迟没有行动,便决定放弃从尤伯亚取道海路进攻雅典城,而是在广袤辽阔的马拉松平原登陆。达提斯这样做,为的就是让雅典无论如何迎战,都处于必输的境地。就当时形势而言,雅典如果继续保持沉默,波斯大军则可直接围攻雅典城;如果迎战,那么雅典就要跋山涉水远征马拉松。达提斯自信地认为,波斯大军擅长野外作战,在像马拉松这样的广阔平原,可以让波斯骑兵发挥优势,雅典大军只能面对失败。

此刻的雅典城,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有人选择闭门守城,有人赞成远征马拉松。经过议会的投票表决,雅典最终决定放手一搏,倾一国兵力出征马拉松平原。

流血的马拉松

雅典军队在大将小米太亚德的率领下驻扎在马拉松平原的高地上,开始与波斯大军进行长期对峙。初次与波斯大军见面的古希腊军队,心里虽然是忐忑不安,但是事已至此也已无路可退,只有坚定信心,背水一战。所幸的是,雅典并不是孤军奋战,前来救援的普拉蒂亚军队已经到达前线,誓言要跟雅典军队共生死。普拉蒂亚是古希腊的一个小国,曾受恩于雅典,长久以来都对雅典感恩戴德,一直希望能帮助雅典渡过难关。当他们知道雅典要与波斯大军决一死战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派出援军前去支援。尽管援军人数只有1000名,但却让雅典士兵得到了鼓舞。

加上援军,雅典方面一共有1.1万名将士,全部都是装备精良的步兵。如果说波斯是平原上的烈马,那雅典就是步兵中的虎狼,双方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雅典在战争方面最经典的战术就是打密集战,用最密集的方阵去攻克敌人。在这一次较量之后,波斯将会知道,自己的野战并不是密集型作战的对手,大流士一世将会为轻敌付出惨痛的代价。

马拉松平原是个中间高、两头低的地方,低洼之处都是泥沼,堪称不错的屏障。小米太亚德就利用泥沼地,将阵形两翼延展开来,将部分精兵集中在中央。这样一来,中央力量虽然被削弱,但是却很好地防止了波斯大军对雅典联军两翼的进攻。

波斯军队方面,采取的依旧是骑兵和步兵的配合。2000骑兵在侧后方,步兵在中央,弓箭手守在左右翼。双方阵形都已经整列完毕,但是谁都不敢主动发起攻击。对于小米太亚德来说,主动攻击绝对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雅典军队的两翼一旦离开泥沼,就会让波斯大军乘虚而入。

经过两个小时的对峙,波斯大军终于失去了耐心,开始主动攻击,向雅典方阵逼近。波斯统帅没有发现,他们越接近雅典军队,马拉松的地形就变得越狭窄,甚至把骑兵部队都挤到了整个阵形的后边。骄傲的波斯军队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面对的敌人弱不禁风,却没料到,当他们逐渐靠近敌人的时候,对方竟然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向他们直扑而来。

飞奔的雅典军队快而不乱,阵形依旧像初始般完美。波斯军队的弓箭手立即张弩射箭,但那些飞箭都被雅典人坚实的盾牌挡了出去。波斯的弓箭手这才有些着慌,他们轮番上阵,却挡不住雅典士兵的脚步。两军阵形很快便杂糅到了一起,然后就是震耳欲聋的兵器相交之声。

波斯军队的两翼虽然都是盾牌铁甲,但是却抵挡不住雅典军队密集而猛烈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波斯军队的阵形十分松散,就像是一个难以固定的海绵,随时可能变得千疮百孔。激战片刻之后,波斯大军的两翼就已溃散,把中间的步兵暴露给手握长矛的雅典大军。波斯步兵失去了两翼的保护,只能拿出战刀跟雅典士兵搏斗。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波斯步兵要用战刀对抗雅典步兵的长矛,无异于以卵击石。

就这样,雅典军队不断用长矛攻击波斯,一轮接着一轮,让波斯步兵难以靠近。经过几番殊死恶战,波斯步兵始终难占上风。最灵活的波斯骑兵也被阻隔在队伍末尾,根本无法上前参战。雅典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奔赴前线,而波斯人却是抱着轻敌的态度迎战,应该说,从战争伊始便注定了战争的结果。

雅典人愈战愈烈,波斯士兵则士气大跌。不得不承认,波斯军队的确训练有素,他们在面对任何不可预料的情况时,都能迅速调整自己的应对措施。他们把攻击目标放在了雅典军队阵形的中间部分,以己之强攻彼之弱。雅典薄弱的中间部分受到强大的波斯步兵的猛烈冲击,阵形难以保持。

然而,局势并没有因为波斯士兵的勇敢而转向波斯。雅典强悍的两翼在击溃波斯两翼之后,迅速向中间包抄,弥补了中间阵形的薄弱。尽管波斯士兵浴血奋战,但波斯大军败局已定,无论如何都难以摆脱眼下的困境。

难转的败局

波斯大势已去,主帅达提斯无奈下令撤退。大批的波斯士兵迅速向海边的战舰撤去,雅典大军紧追其后,不舍不弃。此时的波斯士兵已是无心恋战,纷纷丢盔弃甲,狼狈逃走。雅典大军则一路追赶,将掉队的波斯士兵要么生擒活捉,要么就地正法。

波斯大军陆续退回到船上,雅典部队紧随而至,并不断攻击波斯舰船,试图把波斯大军连船带人一起剿灭,马拉松战役在此达到了高潮,雅典部队的大部分伤亡都是在这个时候造成的。不难想象,波斯士兵在穷途末路之时的求生欲望激发出他们无穷的斗志,这种斗志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完全可以造成雅典士兵的大规模伤亡。

虽然雅典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在海边的这一战却让雅典失去了不少将士。等到战争结束,斯巴达的援兵才姗姗来迟,相比起第一时间赶到的普拉蒂亚援兵来说,斯巴达的到来没有引起雅典人的丝毫好感。

马拉松战役改变了雅典和古希腊的命运,雅典一夜之间名噪古希腊,成为古希腊联盟的盟主,而古希腊联盟则成了爱琴海岸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波斯帝王不断对古希腊发起挑衅,试图血洗在马拉松平原所留下的耻辱。然而,波斯的每一次挑衅都不过是让自己的耻辱变得更加深重。直到在战场上失去数十万将士,波斯国王这才有所醒悟,古希腊联盟已经学会在大敌面前团结一心了,不再像之前那样软弱可欺。

马拉松一战给了双方很多启示,古希腊人在这里学会了自强,波斯人在这里学会了克制。而这片美丽的马拉松平原也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褪尽一身的沧桑,尽情绽放着无限的魅力,人们如今重走这片古战场,仿佛还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生死决战的惨烈、那份保护民族尊严的悲壮。 bEWgAnl9Ge5P8HlaCu7+ppVkC+WhI113lRm/1MJftuMXkOmtbA0ZiOsYD2AYz2B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