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02 十大特效经穴刮痧、拔罐祛病法

01.内关穴

调节诸病的关键要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的穴位,它位于手臂的内侧,在腕横纹上3横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时一手微握拳,另一手食、中、无名指三指相并于腕横纹上,即可找到位于两条肌腱间的内关穴。

治疗胃病、心血管病的首选穴位

内关是治疗胃病的首选穴位,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疼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等疾病。同时内关穴还可以双向调节心率。现代研究表明,内关对心率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心率快的,刺激内关可变慢;心率慢的,刺激内关可变快。在临床上,许多心血管科的医生也经常使用内关穴,它对某些心脏病有立竿见影之效。有歌诀曰:人身有病,郁闷不乐,当开内关,前后心穴。可见,内关穴可以调节人的情志,使人心情愉快。

当感觉胃不舒服时,或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也或者心情不好时,可刮痧、拔罐内关穴,不仅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而且还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并能够调节心情。

缓解呃逆立竿见影的穴位

内关穴还是缓解呃逆的“速效药”。呃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嗝”。按中医针灸理论,穴位经络联系各脏腑,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心包经始于胸中,下行至横膈膜,所以有宽胸利膈的作用。因此,内关穴处刮痧、拔罐,可使气随经络至膈肌,从而解除膈肌痉挛,宽胸顺气,以达治疗呃逆的目的。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嗝,都可以先用手指用力按压内关穴,然后再刮拭内关穴,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穴位消毒后,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分钟,一天1~2次,可有效缓解胃病。

操作方法

02.足三里

身体的长寿穴位

足三里可以说是人体所有穴位中最重要的一个穴位了,它是人体的保健要穴和长寿大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足阳明胃经则是多气多血之脉,从头一直到脚,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部及下肢外侧的前缘。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的位置。

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穴位

俗话说的好“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现代研究也发现足三里穴对于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都具有双向的调整作用,能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使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增多,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等,这充分说明了足三里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具有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此外,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进作用。我国唐代的重要医籍《外台秘要》曾言道:“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日本民间曾掀起过足三里灸的保健热潮,日本三河之百姓满平家族一门长寿,有的寿命长达240多岁,也是得益于家传灸足三里穴的养生方法。从这一点看足三里更像寿星老的延寿仙丹。

由于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此处的皮肤平坦,面积大,所以也是常用来拔罐和刮痧的穴位。经常在足三里穴刮痧和拔罐同样可以起到有效的保健作用。

治疗腹部疾病的主要穴位

《四总穴歌》中说:“肚腹三里留。”意思就是所有的腹部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足三里穴来调整和治疗。刮痧、拔罐足三里穴可以同时治疗便秘和泄泻,这正是因为足三里穴能够双向调节胃的蠕动、分泌。此外,它还可以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穴位。这个穴位还是治疗瘫痪和痹症的主要穴位。

03.合谷穴

无所不能的综合医疗师

合谷又称虎口,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四总穴之一。其位置具体来说是: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也就是拇、食指合拢,在虎口肌肉的最高点。

取穴方便,适用范围广

合谷穴具有最为广泛的治疗范围,可以说全身的疾病它都可以治。据各针灸文献中记载,合谷穴的功效数不胜数,合谷穴可治疗的疾病多达九十种以上。由于合谷穴作用显著,取穴方便,适应范围广泛,故成为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的广谱良药。曾有个针灸医生因为凡治病必用合谷穴,而被称为“合谷大夫”。

口面部疾病的必取穴

《四总穴歌》中说:“面口合谷收”。意思就是说面部以及口部的毛病都可以找合谷治疗。所以凡是头面上的病,像头痛、牙痛、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均可通过刮痧和拔罐合谷穴来治疗。治疗面瘫,合谷更是必取之穴。

合谷穴是“止痛良药”

痛则不通,所以痛大多是由于经络的不通畅引起的。刮痧和拔罐合谷穴可以治疗多个部位的疼痛。胃经过下牙龈,所以下牙疼时可以通过拔罐合谷穴来解决。合谷穴不仅可以治疗牙龈肿痛、头痛,以及咽喉类、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肿痛,还因为手阳明大肠经过肩臂部,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还可治疗手腕、上臂痛及肩背痛。此外,女性痛经也可以通过刮痧或拔罐合谷穴来解决。

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穴位

合谷穴还有宣通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效,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现代研究也表明刺激合谷穴对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有双向调整作用,并可增强正常人白细胞吞噬能力。因此,经常刮痧、拔罐合谷穴可以用来预防疾病,增强人体免疫力。

04.太冲穴

保护健康之大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的动脉处,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处,即是太冲穴。古有太冲歌诀:“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也就是说,病人这个脉还跳动说明有生的希望,如果这个脉不跳了,生命也就快结束了。

适用范围广

太冲穴位于位于肝经上,是肝经上的命门,对神经系统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果经常刮拭或拔罐此穴可防治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不仅如此,刮拭或拔此穴还能防治咽喉疼痛、胃腹胀满、腹部疼痛、小腹疝气、急慢性惊风、寒湿脚痛、腰背疼痛、行步艰难、两目昏暗等症,且效果极佳。

调节气血的重点穴位

平时当出现有气无力的症状时,可通过刮拭太冲穴来补足血气,以改善症状;当感到头晕脑涨时,可通过刮拭或拔此穴来降压爽气;当身体出现虚寒时,可通过刮拭或拔罐此穴来缓解虚寒;当处于发怒状态时,可通过刮拭或拔罐此穴来泻火入眠;当出现月经不调时,可通过刮拭此穴来调理,尤其是对肝气郁滞所致的痛经,通过刮或拔太冲穴可给心脏供血,可疏泄因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不适反应,有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

太冲穴可用于预防肿瘤

癌症的发生多与人的情绪和个性有关,人在生气时会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使血液循环减缓,很容易在体内郁结成块,易导致肿瘤形成,而太冲穴正好可以调节情绪,所以刮拭或者拔罐此穴能够预防肿瘤的发生。

也可用于治疗感冒

当发生感冒时,尤其是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症状时,可通过刮拭或拔太冲穴来减轻感冒所致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

05.涌泉穴

灌溉人体的第一源泉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屈足时前部凹陷处,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肾经交接于心经,所以涌泉穴可以调节心气,具有开窍醒神、泻热苏厥之功,主治昏厥、中暑、中风、癫痫等。

治疗癫痫的特效穴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失常的疾病。本病具有突然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时突然扑倒,昏不知人,四肢抽搐,或有鸣声,醒后神清如常人。发病原因多是先天遗传,常发于儿童时期。癫痫发作时脱去鞋袜,对准左脚涌泉穴重力度刮拭三下,病人往往会大叫一声,随后马上就会醒过来。

有利于治疗昏厥

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晕厥,例如产后失血过多,操劳过度、骤起骤立,或情志异常变动(忽然的非常悲伤,或者因为一件事情大怒等),又或者是外伤剧烈疼痛。都可以通过刮拭双足的涌泉穴来让患者苏醒。

还有很多功用

涌泉穴相当于足底疗法的肾上腺反射区,刺激涌泉也就刺激了肾上腺激素的分泌。肾上腺激素与我们的心脑血管及血压关系密切,所以刺激这个穴位能引气血下行,用来治疗高血压、鼻出血、头目胀痛、哮喘等气血上逆的症状,刮痧、拔罐这个穴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06.三阴交

治疗疾病的“双刃剑”

三阴交位于内踝上3寸。属足太阴脾经,因其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三经属阴,故得名“三阴交”。类似交通枢纽,可以调节足三阴经的气血运行,同时补益肝脾肾三脏。所以本穴具有健脾益气、补肝滋肾、止血止痛等功效,此穴皆有治疗作用。

治疗女性疾病的重要穴位

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血在女性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另外,女性还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情绪化”,而主管情志的是肝脏,因此肝脾肾三经与女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女性的很多疾病大都是因这三经出现了问题。常见的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血晕、更年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通过刮痧、拔罐三阴交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怀孕的女性,刮痧、拔罐三阴交有引发流产的危险。

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穴位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人体的最佳状态就是保持体内阴阳的平衡,而三阴交就具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老年人阴液不足、习惯性便秘,这时候刮痧三阴交可以治疗久秘不通。另一方面,还因三阴交能健脾利湿兼调理肝脾,治疗各种泄泻。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使脑髓得充,精、气、神充,从而治疗嗜睡症。

07.后溪穴

让肩背更健康的要穴

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一个重要的穴位。微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取穴。后溪穴为五输穴中的“输”穴,《难经》说“输主体重节痛”,也就是说,后溪穴可以治疗各种肌肉骨骼疼痛。

治疗腰部疼痛的要穴

后溪穴是治疗急慢性腰痛、腰肌劳损、腰扭伤的特效穴,这是因为后溪属太阳经,太阳经脉布于腰间,且后溪穴通督脉,督脉过腰间。此时先用关节重按后溪穴,然后用指甲刮拭此穴,止痛效果相当明显,同时慢慢活动腰部关节,疼痛很快就能减轻。

治疗落枕的穴位

落枕时可以通过刮拭后溪穴来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疼痛位于一侧颈部,那么要刮拭的是对侧的后溪穴,也就是健侧的后溪穴;如果疼痛位于中间,那么要刮拭两侧的后溪穴,刮拭的同时轻轻地活动颈项关节。

还可以用于治疗肩周炎

后溪穴还可以治疗肩周炎。方法和治疗落枕是一样的,刮拭穴位的同时要轻轻地活。

后溪穴

动肩关节。肩周炎是上班族的常见病,如果作为上班族的你现在还没有出现肩周炎,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在上班的空闲,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这个动作不需要有意识地去做,每天只需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随手动一下,就可防止肩周炎的发生。

后溪穴也可治疗盗汗

“汗为心之液”,而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后溪穴可治疗盗汗,一般常取此穴配心经的阴郄穴。中医将出汗分为好多种,出汗在西医可能认为不是病,但是确实有很多人苦于出汗太多。盗汗是中医汗症的一种,“盗”有偷盗的意思,形容该病证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地泄出来。有盗汗苦恼的朋友们可以经常刮拭一下后溪穴。

08.阳陵泉

调血通络解腹胀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上一个重要的穴位。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穴。它是胆经上的合穴。阳陵泉又称为“筋会”,也就是说一切筋的毛病(如肩周炎、落枕、膝关节炎、腰扭伤等)都可以找阳陵泉来解决。特别是春季,“困”了一个冬天的身体很容易发生损伤,就可以通过刮痧或拔罐阳陵泉穴来治疗。

促进胆汁的分泌

很多人饭后会腹胀,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因为胆汁分泌不足的原因,而刮拭、拔罐阳陵泉就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使症状得到缓解。还有研究发现刺激阳陵泉对慢性胆囊炎及胆结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阳陵泉穴拔罐可疏通经络

中风后由于肩胛带肌群痉挛,使肩关节软组织活动受压,很容易发生肩痛,常于中风后2~3个月内出现,影响生活质量。足少阳胆经循行过肩,上病下取,通过刮痧或者拔罐刺激阳陵泉穴能够调和气血、疏经通络、解除经筋瘀阻、缓解疼痛、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阳陵泉实际上相当于一味叫“逍遥丸”的方剂,逍遥丸能够舒肝健脾,养血调经,阳陵泉同样具有逍遥丸的治疗功效,因此刮痧或者拔罐阳陵泉穴可以治疗女性由于气滞所导致的月经不调。

刺激阳陵穴可缓解高血压

阳陵泉降压的作用也很明显。曾有人在刺激阳陵泉前后进行血压测量,发现刺激5分钟后血压有显著下降。所以高血压病人也可以常常刺激这个穴位(也可配合太冲穴)。研究还发现,刺激阳陵泉还可调整脑部的血流量,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09.足太阳膀胱经

“诊断”“治疗”都在行

足太阳膀胱经在体表的循行线,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巅顶,行项后、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共67穴,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脉,从上到下贯通整个人体,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膀胱经的主治范围就包括了从头到脚,包括颜面五官的病症,从这一点上看膀胱经应该是我们人体里的治病范围最广的全能医生了。

膀胱经上的背俞穴可以辅助诊断疾病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2横指,这条线上分布着十二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应,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背俞穴局部出现的各种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结节、凹陷、出血点、丘疹及温度、电阻变化等,常被用来诊察相应的脏腑疾病。刮痧或者走罐膀胱经时,如果在某个背腧穴出现了异常的痧象或罐象,同样可以根据这些痧象和罐象来诊断是哪个脏腑的疾病,并且可以通过痧象或者罐象的颜色特点判断疾病的轻重以及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治疗疾病的多面手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穴位最多的一条经脉,掌管着67味独有灵药。不仅能治头、目、项、背、腰及下肢部疾患,而且还能治脏腑病和有关的组织病证,以及神志病、筋脉病等。例如,睛明与攒竹是治疗眼病和呃逆的穴位;通天穴是治疗鼻病的要穴;风门穴是治疗风疾的要穴;泌尿生殖疾患当取八穴(腰部脊柱两侧);至阴为转胞要药,因此经常刮拭、拔罐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可治疗相应疾病。

10.督脉

能治百病的好医生

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于会阴,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上行巅项,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通过刺激督脉经穴可以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靠打通任、督二脉调理全身之气血,促进全身气血循环,以保证身体的阴阳平衡。研究发现,人体背部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平时处于休眠状态,经常刮拭、拔罐后背,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的“苏醒”,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大椎穴是督脉上重要的解表退热穴位

大椎为“诸阳之会”,表属阳。所以大椎穴具有解表邪的作用,为退热要穴。对于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都有很好的退热作用,在大椎拔罐或刮痧对外感引起的热度高、病程短的患者,退热效果特别好。因其位于项部,下邻心肺,也是治疗项强咳喘气逆常用穴。

督脉命门穴是强肾的重要穴位

命门穴是督脉上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与两侧肾俞穴相平。命门位于两肾之间,乃生命之门户,肾气为一身之本,据此命门穴有培元补肾之作用,为强壮保健穴之一。所以,刮痧、拔罐此穴位具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督脉上还有很多重要穴位

此外,督脉上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穴位,例如风府穴,无论是外风引起的疾病还是内风引起的疾病,它可以通治;上星穴是治疗五官疾病的要穴;水沟穴是重要的急救要穴。刮拭、拔罐相关穴位,对治疗相应的疾病十分有效。

在无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平时也可经常刮拭、拔罐督脉,刺激督脉以调畅五脏六腑之经气为基础,疏通心肾经络为轴心,调畅身体阳气,激发人的自愈能力,达到保健、提高免疫力、治疗疾病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全民保健疗法。 1yB92wfnCBgYH/1/tMhSBiJpuLkuEqNMPBEB9llm+A+KnbiBdRUud6TdfrM5wK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