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健胃消食

陈皮

《本草纲目》记载陈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

别名橘皮、贵老、黄橘皮、红皮、橘子皮、广陈皮、新会皮。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肺、脾经。

传统功用

1.理气健脾:用于脾胃气滞、脘胀呕恶、食少纳呆,湿浊中阻、脘痞呕逆、胸闷苔腻,适当配伍还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肝强乘脾、腹痛腹泻。

2.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壅滞、咳嗽痰多、纳呆呕逆等。

用量用法煎服,3~9克。

应用指南

治疗脘腹胀满

陈皮与枳实、白术、木香、姜半夏等配伍应用,水煎服。

治疗咳嗽痰多

陈皮与白术、半夏、茯苓、石韦、甘草等配伍应用,水煎服。

Tips

药理作用

促进消化液分泌,抗胃溃疡;抗肝损伤;促进胆汁分泌;祛痰,平喘;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降血压;抑制子宫平滑肌;抗炎;缩短凝血时间等。

枳实

《名医别录》记载枳实:“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别名鹅眼枳实。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传统功用

1.破气导滞:用于胃肠实热积滞、腹痛胀满,食积不消、食少嗳腐、脘腹胀满。

2.化痰消痞:用于痰湿中阻、胸闷痞满、纳呆倦怠等,胸阳不振、寒痰阻滞、胸痹绞痛。

用量用法

煎服,3~9克。大量可用至30克。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应用指南

治疗浅表性胃炎

枳实、黄连、半夏、厚朴、人参、白术、茯苓、麦芽各10克,生姜、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治疗便秘

枳实6~10克,水煎服。据现代药理研究,枳实可以促进肠蠕动,弛缓肠平滑肌,故老年人不宜过量应用。

檀香

《本草纲目》记载檀香:“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

别名白檀、檀香木、真檀。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肺经。

传统功用

理气调中,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胸腹疼痛及胃寒作痛、呕吐清水等。此外,近年多用于气滞血淤之胸痹、心绞痛等。

用量用法

煎服,2~5克,宜后下。入丸散,1~3克。

应用指南

治疗心腹诸痛

檀香、砂仁各4.5克,丹参30克,水煎服。

治疗心腹冷痛

檀香9克,为极细末,干姜15克,泡汤调下。

治疗噎嗝饮食不入

檀香4.5克,茯苓、橘红各6克,均为极细末,人参汤调下。

治疗霍乱

檀香、广藿香、木香、肉桂各4.5克,均为极细末,每用3克,炒姜15克,泡汤调下。

药材性状

木材呈圆柱形或稍扁,长50~100厘米,直径10~20厘米。表面淡灰黄色,光滑细密,有时可见纵裂纹,有刀削痕。质坚实细密。气香,味微苦,燃烧时香气浓烈。

玫瑰花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玫瑰花:“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

别名徘徊花、笔头花、湖花、刺玫花、刺玫菊。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传统功用

1.行气解郁:用于肝胃不和之胸胁脘腹胀痛,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

2.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

用量用法

煎服,1.5~6克。

应用指南

治疗胃溃疡

玫瑰花、黑枣各适量。将枣去核,装入玫瑰花,放碗中盖好,隔水煮烂即成。每日3次,每次吃枣5个,经常食用。

治疗失眠

玫瑰花50克,羊心1枚,藏红花6克,食盐适量。羊心洗净切片备用;玫瑰花捣烂取汁,放入小锅内,加清水、藏红花略煮片刻,取其煎液,加入食盐备用;羊心串在不锈钢烤针上,蘸玫瑰花汁在火上翻烤,反复数次至羊心熟透,装盘盛之,佐餐食用。

治疗急性胃肠炎

玫瑰花与扁豆花、厚朴、绿萼梅、佛手柑、白芍药、甘草配合应用,水煎服。

山楂

《本草纲目》记载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别名鼠查、赤枣子、山里红果、映山红果、酸梅子、山梨。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传统功用

1.消食化积:用于肉食积滞、脘腹胀满、呕恶腹泻、小儿乳积、消化不良等。

2.行气散淤:用于妇女产后淤阻腹痛、血淤痛经、闭经,疝气偏坠胀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

用量用法

煎服,10~15克。大剂量30克。

注意事项

胃酸过多者慎用。

应用指南

防治肝癌

山楂、干蟾皮、炮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丹参15克,三棱、莪术各9克,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能去淤积,消肿块,延长生存期。

治疗伤食积滞

炒山楂90克,制半夏、茯苓、炒麦芽各30克,陈皮、连翘、莱菔子各15克,神曲9克,共研细末,神曲米糊制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Tips

药理作用

促进消化;增强心肌收缩力;降压,降脂;镇静,镇痛;利尿;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抗肿瘤等。

麦芽

《本草纲目》记载麦芽:“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药性论》记载麦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别名大麦、麦、大麦毛、大麦芽。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肝经。

传统功用

1.消食和中:用于饮食积滞不消、食少纳呆脘胀、脾胃虚弱、消化力差、纳谷不香等。

2.疏肝回乳:用于妇女断奶、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等。此外,还可用于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等。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用量用法

煎服,10~15克;回乳炒用60克。

注意事项

哺乳期不宜服用。

应用指南

治疗胀满

麦芽120克,神曲60克,白术、橘皮各30克,共研细末,制丸如梧桐子大,用参汤送服30~50丸。

治疗产后腹中鼓胀

麦芽60克,研为细末,和酒服食。

治疗产后发热、乳汁不通麦芽60克,炒熟,研细末,清汤调下,分4次服。

谷芽

《本草纲目》记载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中药材手册》记载谷芽:“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别名蘖米、谷蘖、稻蘖、稻芽。

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经。

传统功用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呕恶食臭以及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用量用法

煎服,9~15克。

应用指南

治疗胃胀气

炒谷芽15克,金橘2~3枚(或橘饼)。将金橘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放入沙锅内,加冷水200毫升,浸泡片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橘煮5分钟,将药汁滤出,再加水煎一次,将两次药汁合并,加入少量糖,当茶饮。

治疗腹痛泄泻

炒谷芽、炒山楂、炒枣仁各20克,赤石脂、延胡索、木香各12克,柴胡、枳壳、乌梅各9克,白芍药、党参、炒白术各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治疗小儿厌食

生谷芽、麦芽、莲子各15克,山楂10克,水煎服。

鸡内金

《本草纲目》记载鸡内金:“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

别名鸡黄皮、鸡食皮、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传统功用

1.消食健胃:用于多种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发热等。

2.涩精,缩尿,止遗:用于遗精、遗尿等。近年多用于尿路、肝胆结石,有化坚消石之功。

用量用法

煎服,3~10克;研末服,每次1.5~3克。

应用指南

治疗小儿疳积

鸡内金30克,山药100克,共研细末,加入面粉500克,用水和成面团,再加入适量白糖、黑芝麻,烙成薄饼10张,每天嚼食薄饼一张,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个疗程。

治疗脘腹胀满

鸡内金、槟榔、莱菔子、半夏、茯苓、连翘、枳壳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小儿遗尿或成人尿频、夜尿多鸡内金、桑螵蛸、益智仁、煅龙骨、煅牡蛎、黄芪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胆、肾、膀胱各种结石症鸡内金、海金沙(包)、郁金各10克,金钱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IdOEVzW92bByghqQVet/9yCapOkBNSRp4rz1WFGXELDMnT5lRLQMFdvn1hQvJRN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