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润肠通便

大黄

《本草纲目》记载大黄:“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别名将军、锦纹、锦纹大黄、川军、黄良、火参、肤如。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传统功用

1.泻热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高热谵语、腹痛便秘,寒积内停、腹满刺痛、便秘,湿热痢疾、里急后重。

2.凉血解毒:用于血分实热、迫血妄行、吐衄,实火热毒所致咽肿、目赤、牙痛、疮疡,肠痈腹痛等。

3.破血逐淤:用于淤血闭经、瘕积聚、外伤淤肿等,外用可治水火烫伤。

用量用法

煎服,5~15克,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注意事项

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忌用。

应用指南

治疗白血病

大黄、玄参、生地黄、大青叶各9克,天花粉6克,蝉蜕、人中黄各4.5克,牡丹皮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能使淤热、出血、肿痛等症状消失,宜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热积便秘

大黄、枳实各9克,厚朴6克,芒硝15克,水煎,分2次服。

治疗乳痈肿痛

大黄、甘草各30克,研末,以酒熬成膏,摊纸上,贴于患处,每日一次,连用3天。

芒硝

《本草纲目》记载芒硝:“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五种淋疾,女劳黑疸,心肠疗痛,赤眼,头痛,牙痛。”

别名芒消、盆硝。

性味归经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传统功用

1.泻热通便,软坚润燥: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发热腹满,水热互结、腹满硬痛、发热便秘者。

2.清火消肿: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烂、疮疡、乳痈、痔疮、肠痈等,多外用,或洗,或敷。

用量用法

煎服,6~12克,一般不入煎剂,宜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应用指南

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芒硝、大黄、枳实、桃仁、牡丹皮、川楝子、木香、延胡索各10克,厚朴15克,金银花、败酱草、冬瓜子各30克,甘草5克,水煎服。

治疗神经性皮炎

芒硝100克,凡士林适量,调成膏状,涂于患处,每日2次。

治疗便秘

芒硝6~15克,不入煎剂,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

番泻叶

《饮片新参》记载番泻叶:“泄热,利肠府,通大便。”

别名泻叶、泡竹叶。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大肠经。

传统功用

1.泻下导滞:主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多单用泡服。

2.行水消:用于水肿腹胀。

用量用法

煎服,5~9克,宜后下。或开水泡服,每次1.5~3克。

注意事项

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应用指南

治疗便秘

内服番泻叶1~3克,用开水泡服,起缓下作用,5~6小时后,排出大便,对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体虚便秘等均可按此量应用。若用5~10克,即起攻下作用,引起水泻,常用于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洁。

药材性状

狭叶番泻:小叶片多完整平坦,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0.4~1.5厘米。主脉突出,叶端尖突出成棘尖,全缘,基部略不对称,上面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两面均有稀毛茸,下表面主脉突出,羽状网脉。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叶番泻:小叶片呈广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厘米,宽0.7~1.2厘米。叶端尖或微凸,全缘,叶基不对称,上面浅绿色,下面灰绿色,微有短毛。质地较薄脆,微呈革质状。

芦荟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芦荟:“主治肝经实热头晕、头痛、耳鸣、烦躁、便秘。”

别名卢会、讷会、象胆、奴会、劳伟。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大肠经。

传统功用

1.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目赤头痛、烦躁不眠。还可用于习惯性便秘,属肠胃有热者。

2.清肝:用于肝经实火、惊风抽搐,兼烦躁易怒、耳鸣耳聋、大便秘结者。

3.杀虫疗疳: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面黄肌瘦。外用可治癣疮。

用量用法

入丸散服,每次1~2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应用指南

治疗老年斑

用鲜芦荟汁早晚涂于面部15~20分钟,可使面部皮肤光滑、白嫩、柔软。

治疗痤疮

在普通膏剂化妆品中加入芦荟天然汁5%~7%,每日擦患处1~3次。

治疗便秘

把洗净的芦荟切成8毫米厚的薄片,放入锅中,加水没过芦荟即可,用小火煮熟后滤出芦荟饮用。

Tips

药理作用

泻下,抗菌,抗肿瘤,抗肝损伤,抗胃溃疡,促进烧伤组织上皮细胞生长,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等。

火麻仁

《本草纲目》记载火麻仁:“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涂诸疮癞,杀虫;取汁煮粥食,止呕逆。”

别名麻子、麻子仁、大麻子、大麻仁、白麻子、火麻子。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大肠经。

传统功用

:用于津血亏虚、肠燥便秘等。

用量用法

煎服,9~15克。宜打碎入煎。

注意事项

肠滑泄泻者忌服。

应用指南

治疗便秘

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厚朴、白芍药各10克,水煎服。

治疗须发早白

火麻仁150克,枸杞子500克,生地黄、胡麻仁各300克,糯米1500克,酒曲120克,制成药酒,口服,每次适量饮用,以不醉为度,每日3次。

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

火麻仁、枳实、杏仁、厚朴各10克,芍药、当归、焦四仙各6克,大黄、陈皮各5克,郁李仁3克,甘草1克,水煎服。

郁李仁

《本草纲目》记载郁李仁:“能下气利水。”《神农本草经》记载郁李仁:“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水肿,利小便水道。”“破癖气,下四肢水,酒服四十九粒,能泻结气。”

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

性味归经

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

传统功用

1.润肠通便:用于津伤肠燥,大便不通,兼有气滞腹胀者更佳。

2.利水消肿:用于脚气水肿及水肿腹满者。

用量用法

煎服,6~12克。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应用指南

治疗老年人便秘

郁李仁10克,大米50克。先将郁李仁捣烂,水煎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连续3~5日。

治疗便血

郁李仁8克,鸡蛋1只,藕汁适量。将郁李仁与藕汁调匀,装入鸡蛋内,湿纸封口,蒸熟即可。每日2次,每次一剂。

Tips

药理作用

泻下,抗炎,镇痛等。

牵牛子

《本草纲目》记载牵牛子:“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

别名黑丑、白丑、黑牵牛、白牵牛、草金铃、金铃。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传统功用

1.泻下逐水:用于水饮停蓄、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的实证,热结便秘、气滞腹胀者。

2.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腹痛。适当配伍可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用量用法

煎服,3~9克。入丸散服,每次1.5~3克。

注意事项

体虚及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应用指南

急慢性肝硬化腹水

牵牛子与大腹皮、大黄、厚朴、八月札等配伍应用。

治疗虫积腹痛

牵牛子、槟榔各120克,雷丸、木香各30克,共研细末,另用苦楝皮、皂角刺各15克,茵陈30克,切碎,煎浓汁,泛制为丸,绿豆大。每服9克,小儿3~6克,空腹糖水送服。连服3日,能驱一切虫积。

巴豆

《本草纲目》记载巴豆:“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别名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

性味归经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

传统功用

1.峻下冷结:用于冷结便秘、腹满胀痛,小儿乳食积滞、痰多惊悸。

2.祛痰逐水: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寒实结胸、痰涎壅盛、胸膈窒闷、肢冷汗出。

3.蚀疮排脓:用于痈肿脓成不溃。

用量用法

入丸散服,每次0.1~0.3克。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畏牵牛。体虚及孕妇忌用。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

应用指南

治疗皮肤癌

巴豆30粒,雄黄12克,轻粉6克。先将巴豆入麻油中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研匀的粉末,每日涂搽患处3次,至癌灶坏死脱落。

治疗肝硬化腹水

巴豆霜3克,轻粉1.5克。用三层纱布包好,贴敷脐上,再用敷料固定,经1~2小时感觉刺激瘙痒时取下。能致腹泻,如不泻可再敷。 lq/vQyBzO2LO2UGpLMYFakigK/+QWmnMjTUTElWQscJSRrBXawHuv8kfAPdEot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