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管好你的时间

每个人最缺少而又浪费最多的东西,就是时间。当我们意识到每个人所拥有的这点时间是如此可怜,便不由得对时间的匆匆而过大吃一惊。我们珍视爱情、恩情,珍视我们的所得,但却像败家子一样挥霍着时间。很少有人会去审视我们是怎样将时间挥霍掉的,扪心自问:我们花费多少时间去睡觉,去放松,去游手好闲?而又用了多少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或思考,抑或积德行善?我们很难发现,其实是时间的账本遮盖了我们的羞愧和迷惑。

道德家或者诗人所触及的万千主题中,感叹生命之短暂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生命是泡沫,是变幻的梦境,是自在之物,如晨间露珠般短暂,如少女未来般难料,如田野芦苇般脆弱。然而,人们却误以为它如聚宝盆般用之不竭,如泰山般坚定稳固。非常奇怪而又非常可悲的是,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从身旁恍然逝去,因此不免惊叹:饱读圣贤之书,几世纪的经验传承是否有用?人们是否认识到时间是多么宝贵,它承载着多么神圣的责任,它赋予人们多么重大的信赖。

善用每一分钟

浪费时间是源于思想的穷困,还是责任感的缺失?这两种原因紧密联系,也可能是它们融合之后产生的综合影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多数虚度光阴者竟然都是鲁莽和不计后果的,他们盲目地打发着时光,挥霍无度。他们的荒唐行为,毫无疑问是由于不愿反省或无力反省,并且缺乏高尚的追求和崇高的动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没有学过怎样评估时间或怎样使用时间。

我们的孩子从未学过如何处理时间——他们真正的财富。我们教孩子学习各种礼仪;我们为他们打开科学与艺术的大门;我们孜孜不倦地引导他们走上绚丽的文学之路;但是,我们却没有教他们怎样有效地利用时间。我们没告诉他们每一分钟的价值:“用好每一分钟,那么每天都将不会虚度。”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多的“原材料”在学校里被浪费掉。宝贵的一刻钟,本应很好地利用,却被甩到一边去。年轻人在成长中形成懒于思考和虚度时光的习惯,并且,发现他们在家里也是经常如此——在饭前饭后、晨间夜晚、楼上楼下、卧房餐厅及客厅,时间悄然滑过。一天即将结束,便感到沉重的负担:“这件事该做,却没做。那件事应该记得,却忘了。但是没关系,待明日再作补救。”是的,待明日!我敢说在我们语言中,没有比“待明日”更能回答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罪行与荒唐,如此多的半途而废,如此多的凋萎的希望,如此多的被忽视的责任和如此多的残缺人生。最糟糕的是,明天却永远不会来,手边的总是“今天”与“昨天”。昨天再也唤不回,更不能利用并归入到今天。有的人,因感伤时间的荒废而荒废更多的时间。换句话说,他们在今天花掉大把时间去为昨天的虚度而发愁。据说,古罗马大帝提图斯如果在一天之中没有善举,便会大叹:“Perdididiem!”(拉丁语,“浪费时日”)哀叹是自然反应,但是,据记载他没有把事情拖到明天,也没有由于后悔昨日蹉跎而浪费今日的大好时光。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持之以恒地利用好这无价的每一分钟,而不是对已无法复原的过往还抱有虚无的渴望。

机遇青睐抓住时间的人

一些人最终变得伟大和优秀,皆因他们善用时间。如果不抓住机遇,即使最有天赋的人也会一事无成,并且机遇永远不会降临在挥霍时光的人身上。他所浪费的那一小时也许就是可以使他成功的那一小时。因此,在本卷开端,我们努力使读者了解节省时间、善用每分钟的必要性。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真诚地想为社会和周遭人尽责的年轻人所需要学习的第一课,从而让他不会被自己的才华与方法所羁绊。他至少可以用著名的意大利谚语说:“时间是他的财富。”他应该用心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恰当的方法。贺瑞斯·曼恩建议年轻人每天都应自省,比如:“昨天,日出与日落之间,我虚度了两小时的光阴,每小时都如60颗钻石般珍贵。时间永远流逝而去,却没有任何获得。”

永远逝去!道德家的话如针刺般使人疼痛。一个不幸的普通人浪费了一日之始的“黄金时光”,而后用剩下的近24小时努力弥补虚度的晨光,最后却徒劳无功。世界上还有什么会比这更令人悲叹呢?为什么时间最终还是消逝?就如法老的帝国,如占星者的智慧,如老人的韶华,如去年夏天的阳光。重回过去比重建卡纳克神庙还要不可能。因此,人们便不断抱怨时间的匮乏。数量惊人的“未完成事件”被随意地归咎于这个原因。根据有的人自己的说法,如果有时间的话,他们会在慈善事业上超过约翰·霍华德;如果有时间的话,他们将拜访病患、救济穷人、慰问孤寡。还有人认为自己会成为博学的当代麦克利亚贝克,将会开创一条功成名就的大路,将会在科学和艺术上有所发现,造福世界——当然,如果他们有时间的话。听着这些抱怨,你会误以为他们的每时每刻都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对他们来说,似乎宏图伟业未能实现只是时间不够,而不是时光虚度。但恰恰正是这些想法,将他们无情地抛出了世界竞赛之外。

学会创造时间

事实是,方法创造时间。正如古老的谚语所说:“井井有条,才能各得其所。”这里,我们可以更巧妙地说:“井然有序,才能各逢其时。”如果我们像弄乱文件一样搞混时间,便不会有好的结果。成功地安排时间是成功地使用时间的第一步。我们不是让读者被时间所束缚。时间服务于人们,而不是主宰人们,我们不是时间的奴隶。但是,人们还是要遵循一些固定的规则,并且不许有任何偏差。这个人一日就能完成的事情,而另外一个人却需要一周。调查显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与其说是前者智商更高、反应更快,倒不如说是他更善于使用时间。

成功的人永远不会谈论“消遣”,因为他从来没有闲过。他的每个小时都各有用处。只有懒人才有空闲,用以闲聊,用以慵懒地享受,用以琐碎地娱乐,用以希望与恐惧还有悔恨。他有这么多的时间去休闲,却没有时间工作!在休闲消遣之中潜伏着一个危险元素,如果你不加以控制和限制的话,它会越变越大,很快,它将毁掉你的一生。就像作茧自缚的人造出来的怪物一样,不久就会控制它的主人。休闲!如果勤奋的人过着我们这样的生活会怎样?他那高速运转的大脑,会给消遣腾出空间吗?对于只有“一两个小时”空闲时间的他来说,这可不是什么愉快的事。虽然他可能并不知晓时间的价值和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小时间也能创造大价值

上帝偏爱那些善用时间的人,他们是思想的领导者,是伟大的发明家,是诗人,是散文家,是行善者。他们知道怎样利用那些普通人不屑一顾的零散时间。他们从未放过任何一分钟。在奔驰的马车上,居维叶在阅读与思考,这样日积月累的成果丰富了他关于“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在往返于充满灰尘的办公室的路上,律师办事员的亨利·怀特学会了希腊语。马森·古德医生所翻译的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形而上学诗歌,是在每日巡诊不计其数病患时抽空完成的。一位德国医生用同样的方法,背诵下了荷马的《伊利亚特》。海尔爵士在作为法官巡回的路上,酝酿了发人深省的《静思与神圣》。达尔文博士那些科学构想是在奔波的马车上,在小纸片上记录下来的。

他们的事迹印证了诗人的警句:

“思考不是小事,尽管它看起来不大。积沙成山,累时成年。而这些琐事,则汇成你的一生。”

当这些琐事变成分秒,聪明人就会拾起它们。休·米勒利用在采石场里劳作的那段时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激昂流畅、朗朗上口。大臣达格梭利用每天晚饭前等待妻子准备饭菜的一刻钟,翻译了《希腊圣经》。著名的“博学铁匠”以利亚·伯利特,利用他的零散时间,掌握了18种语言和22种方言。同样善于利用时间的行家,还有查尔斯·金斯利,他抓住每个可以利用的时间,获取各种知识。布莱顿的罗伯逊同样也是一位执著的时间节省者,生怕那些一般人毫不在乎的“空闲时间”被虚度。富兰克林同样废寝忘食地学习钻研,虽然我们不提倡这种做法,但是它还是比荒废大把时间吃喝玩乐而不工作要好得多。

“我们已经老了。”皮埃尔·尼科尔对阿诺尔说:“现在没到休息的时候吗?”一个低沉的声音回答道:“休息!我们不是一直在休息吗?”这就是所有伟大的思想家和实干家的行事原则。组织和优化他们的时间,以便时尽其用。他们明白休息不是朝夕之事而是常态,每时每刻都必须过得有意义。他们铭记歌德的名言并将它付诸实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等不来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好每一天。坚持不懈地行走比短暂地飞翔要远得多。”“永远不要失业,”约翰·卫斯理说:“永远不要敷衍着工作,永远不要虚度时光。”如果这还不够发人深省,我再提醒一下,所有的醉生梦死都是由“这只不过是零散的一刻钟而已”为借口而开始的。

我们虽赞成争分夺秒,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我们只是反对享乐主义,并不意味着赞成每小时都重复地做同样的事情,也不希望脑力都浪费在同一件事上。学无止境,但不能饥不择食。“任何知识的获取,都要花费些许的时间和精力。不只是系统和有组织地学习,那些零碎的知识甚至是边角的和最碎小的知识都要认真学习。每件小事、逸闻和词句,进入大脑,经过联系加工,便各就各位变成了自己的学问。这其中的大多数知识,都是在我们觉得最懒散的日子里不知不觉学到的。所有这些奇闻逸事中所蕴涵的零散知识,都来自于勤奋刻苦之余的放松娱乐之中。如果能将这点做好,那么你的知识层面将会更宽更自由。一个只知埋头苦学的人,就做不到这点。就像一个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人,下了高速公路便不会开车一样。”

善于使用时间就是善于把握机会。不要错过任何一次锻炼和思考,或者学习的机会。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难持之以恒地学习,但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拾起知识的稻穗。还记得年轻的时候,听过这样一句忠告:人生的道路上,每遇到一针一线都要拾起。也许当时派不上用场,但是将来一定会有它的用处。有一件不错的逸事则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这句话。一个身无分文的仆人,除了在路上捡到的满手细针,什么也没有。他很快卖掉了这些零碎,采购了一些更畅销的货物。然后卖掉,赚了点钱,再购进一批新的货物。这样循环往复,他的店面以几何级的进程在增长,最后他成为一位百万富翁。讲这个故事,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想让你记住上面那句箴言。小事的力量是无限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发现它的价值。

三岁看到老

童年的经历影响着后来的人生。这些经历如同文字一样刻在幼树的树皮之上,跟随着小树一起成长、一起变大,比如瓦特。年幼的小瓦特坐在火边,看着壶盖被冒出的蒸汽顶起。这一景象成为瓦特最初的动力和印象,指引他今后的职业道路,最后他献给了世界一份大礼——蒸汽机。幼年的史密顿,为了竖起他做的风车模型,爬上父亲谷仓的屋檐上,大胆地构思了一个发明,而这个发明产生了大灯塔。科宁顿六岁的时候,睡觉时在枕头下面放着《圣经》,这样他一醒来就能读到。两年后,他自娱自乐地比较了两个版本的《维吉尔》。当他13岁的时候,倾其所有买了索思比的《荷马》誊本。

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已故的莫仕莱教授就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特质”。那时他就已经产生了先进的自由思想,他认为这是一个由古怪修道士掌管的幼儿园。在13岁的时候,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在研究《卢克莱修》这本书,这是一本充满奇怪想法和自然神教言论的书,他的很多观点已经过时了,但你不用担心,我不会接受这些观点,尤其是它们如此荒唐可笑。”

特纳福德对植物充满好奇心,并将他的大学学习转移到了草地上,收集各种植物和花朵,为博大的植物系统奠定了基础。创立了摩拉维亚教会的亲岑多夫伯爵,当他还是个上学的小男孩时,就成立了一个小社团,起名为“芥菜种会”。会徽是一枚金色的戒指,意为“没有人是为了自己而活着”。麦考利在他母亲的客厅里阅读《精灵皇后》之后,完全被书中充满魔力的内容所吸引,这使他数年之后成为了诗人。康沃尔郡的一位艺术家奥佩看到同伴画蝴蝶,因此产生了做艺术家的想法,后来他果真因此而功成名就。在布满青苔的牧师居住区的客厅窗户边,爱好阅读、兴趣广泛的科尔里奇度过了梦幻般的童年,他反复品味着一本东方名著《天方夜谭》。一旦清晨的阳光拂过脸庞,他便心急地抱着心爱的书躲进枝繁叶茂的牧师区的植物园中,满怀欣喜地纵身跃入书中奇幻美妙的迷宫之中。坦尼森早期的诗句中也向我们展示了类似的逸闻故事:

“微风怡人的破晓,童年扬起锦绣的风帆,时间的潮涌将我带回,而它却一刻不停,继续向前。一个又一个明媚的夏日清晨,沿着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来到我出生的地方,巴格达斑驳的金色神庙,高墙花园,绿意盈盈,老旧不堪。回教徒如我般虔诚,向伟大哈伦·拉西德的黄金时代许下誓言。”

约翰森博士小的时候,在父亲店里的一个布满灰尘和蜘蛛网的架子上,发现哥哥藏在一本书下面的几个苹果。他爬到架子上去拿苹果时,那本书也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他知道这是彼特拉克的书,书中精美的文字唤醒了他沉睡的文学天赋。

麦考利的早期经历同样向我们展现了童年对人生的影响。当他还是个八岁孩子的时候,他妈妈这样写道:“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非常优秀,博览群书,并从中汲取了惊人的知识。他的思维极为活跃,举几个例子你就知道了……他把知识记在脑中,写下一个世界通史摘要,并且将当代大事与之联系起来,完成了厚厚一本书。有一天他告诉我,他写了点东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亨利·戴利将他写的东西翻译成马拉雅拉姆语,劝说特拉凡哥尔地区的人们信奉基督教。读着他写的东西,我发现其中包含着一个聪明的想法,就是将现在的大事和宗教教义与一些争论激烈的观点联系在一起,以便教义的推广。他读过斯科特的‘叙事诗’和‘马米恩’,前者他完全读懂了,后者他差不多读懂了。用心读,快乐地去读,他决定要自己写六部诗,名为《切维厄特绵羊的战争》。两天内他写了三部诗,大概有120行,之后,他有些厌倦了。我毫不怀疑他能完成他的想法,但是就像他开始写诗的时候一样,一个写史诗的想法影响了它,这首诗名为《伟大的奥拉斯》,也许名为《征服莫娜》。在维吉尔的诗之后,他可能又会对家族未来的预言诗感兴趣。描写那些长期在暴政之下,推翻了迈索尔暴君的英雄和那些拯救可怜非洲人的英雄。他刚刚开始动工,我也无法知晓,他已经创作了多少首诗。”麦考利童年是这样的,成年以后也是这样。没有人比他更聪明更勤奋,并且他总是抓住每次积累知识的机会。

一些传世之作,如《我们的村庄》的作者——米特福德小姐,在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博览群书,她的父亲以她为荣,经常在尊贵客人来访时,将她带到餐桌上给客人展示她的才华。

她开始最喜欢的歌谣是《森林的孩子》,之后,她开始欣赏珀西主教著名的《遗篇》。这不但唤醒和鼓舞了她的诗歌天赋,最重要的是,这种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于她还不能识字的时候,那个对她百般宠爱的父亲,就把书放在保姆的手中,以便让她随时都可以看到书。米特福德小姐这样写道:“第一次接触到我喜欢的歌谣的时候,当时的餐厅宽敞明亮,充满文学气息。玻璃窗面向复古的花园,花园中满是各种的花朵、岩石、忍冬、石竹。”值得一提的是,米特福德小姐毕生最为热爱的两件事物就是书籍和花朵。

她是个出色的善用时间者。在天才儿童的压力和父母的支持下,她努力“寻找时间”来进行刻苦的文学创作,如饥似渴地阅读所有感兴趣或重要的新书籍,拜访、娱乐,与伙伴们一起玩耍,整理花园和小家庭,去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慈善机构关心爱护那些老人。

聪明地分配时间

如果我们能够灵活掌控时间,那么就能够做出数量惊人的事情。在一些人的手中,时间有着出色的弹性。然而,在其他人那里,时间却是一成不变。因此,悉尼·史密斯谈起已故弗朗西斯·赫纳时说:“他对知识有着无比的热爱,人生几乎没有浪费一点时间。”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这样精确并且节省时间的做法,值得我们强烈推荐。

近期各种此类主题的书籍,大都引用了著名的东方文化研究者威廉·琼斯爵士的例子,显然这个例子已被滥用。在接下来的几页,我们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对于威廉·琼斯爵士来说,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他几乎没有浪费过任何时间,因此在20岁之前,他就熟练掌握了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并且略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他对时间的成功使用和对知识永无止境的追求,使他登上了印度最高法庭大法官的宝座。威廉的传记作家将他善用时间、系统地分配时间的事迹记录下来。詹姆士一世执政期间的大法官爱德华·柯克爵士,这样分配他的时间:

“睡眠六小时,研习法律六小时,祷告四小时,其他时间处理日常事务。”

但威廉·琼斯爵士的时间分配法则更值得推荐:

“七小时分配给法学,七小时分配给睡眠,十小时分配给世界,而所有的时间都归上帝。”

看完下面杰弗瑞爵士所说的这段话,读者会像他一样,欣赏和敬佩这位东方文化研究者的职业素养:

“初学伊始,威廉·琼斯爵士便严格要求自己,年少时就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规范行为,每门功课都取得很好的成绩。他不断拓宽眼界,毫不懈怠。虽然出生在并不富裕的偏僻之地,但却立志成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合格绅士。他不仅养成了绅士的优雅与高贵,还将哲学与知识中的见识与修辞用到实践中,他的抱负不仅只限于文学和专业领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能够为人民服务,更好地报效祖国。”

杰弗瑞爵士继续说:“榜样式的毅力和勤勉,是实现他宏伟计划的法宝,他短暂的生命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那些应取得同样成就且同样勤奋的人提供了范本。事实上,对于这些伟大人物的早期生活范例,我们学习得越多,我们就越应该明白,任何财富和永世盛名都要经过痛苦的历练,只有巨大的辛劳和积极地充分准备才能获得。对于大多数彪炳史册的成就者来说,毅力和执著比天赋更为重要。”

他同时认为,我们对时间的合理运用是成功的最大秘诀。这是一种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公平对待自己与时间的方法。科尔里奇认为“如果无法掌控时间,所有成就都将黯然失色,要么也会成为招来更多非难和悔恨的累赘”。众所周知,有这种显著特质的人,勤奋得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难以理解,不同寻常。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寂静无声与悄然消逝的时间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有着更高追求并且勤奋的人,则更会利用时间:他知道怎样理想地划分时间,他按照时间的特性将其划分,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有的人与其说是在消磨时间,还不如说是在消磨生命和精神。你的内心一定在挣扎,不仅是意识,还因为良心。请整理好时间,并赋予它灵魂;时间本来就注定要流逝的,但是你却可以将时间纳入到自己的永恒之中,并且赋予它不灭的精神本质。善用时间的人,他总是集中精力、有的放矢,将时间系统化。他虽然生活在时间之中,但却不是被动地活着。他的日日月月年年,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踏在了责任的阶梯之上,打上了永恒的烙印。即使在时间流逝之后,仍将永存于世。

几条实用的标准

有句谚语:“时间就是金钱。”如果我们周遭的人持有同样的观点,那这些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将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实时间也附带着幸福与祥和,它将会实现出生时上帝给予我们的祝福。然而,如果我们不仅仅是坐在那里空想,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那么时间将会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请牢记,我们创造了时间,在智者的手中,时间是祝福;在愚者的手中,时间则是诅咒。在智者手中,时间为永恒而准备;在愚者手中,时间为恶名而准备。时间对你来说很多,也许对你的邻居来说,则恰恰相反。他匆忙地打发着时间,就像你热切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一样(我们希望是这样)。啊,如果我们动手实施,而不只是知道时间象征着什么,知道时间是什么,知道怎样看清时间之镜的每个纹理,那么我们的行为将多么伟大,我们的责任感将多么深厚!我们将会多么不舍逝去的时间!如果良心可以说话,我们将多么的悔恨那些浪费的时间和忽视的机会!

在关于时间的重要性的评论中,添加几条实用并且熟知的标准,将会更容易使年轻的创业者们从中获益。如下:

一心一意,

能一次做完的事情,就一次做完。

永远不要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做。

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推给别人。

越犹豫不决,就越慢。

磨刀不误砍柴工。

例子永远比原理更容易理解。对学生来说,伟大或者优秀人物的事迹远比上面的只言片语,更有参考价值。那么请说出一个功勋卓著的人,说出一个节约时间的人,说出一个用智慧造福世界、用爱国心造福祖国、用善行帮助邻居的人,说出善于使用每一分钟的人。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都是方法得当、珍惜时间的人。

一位新奥尔良船主,据说是一位“像钟表一样准时有规律的人,他的邻居都习惯于每天根据他的作息来判断时间。”一位波士顿商人威廉姆·盖瑞,这位同时拥有60艘船只的富豪,却50年如一日,在其他人刚刚起床的黎明时分,就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这些就是世界赞誉的人,这些就是节省分钟成小时,节省小时成每天的人,这些就是总是多做以便能够做更多的人。 cpgMP1eyHaRncr3M3vFl/bYmYBtETM4gsP1vkhqXbxS2tXITzuDKjorrAAbL3Pp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