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学说话有窍门

通过背诵来训练口才我们所有的人几乎都有过背诵文章的经历。有的是为了记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的是单纯地为了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而我们所说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当众讲话的能力。

当然,这里的背诵并不仅仅是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文章完整背下来,而是要求你能通过背诵增强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背诵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把文章存储在脑子里就算完事。

记忆是优秀口才不可或缺的一种素质。如果你大脑中是空空如也,那么即使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于事。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口才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同样,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才能,后天的锻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得越多,记忆力越强,“背”正是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

而“诵”是在知识积累以后,顺利地将知识表达出来的过程,也可以说“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强化训练。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融汇在文字上生动的表达出来。

背诵法,其着眼点在“准”字上。简而言之就是你所背诵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模棱两可的地方,而且在发音、吐字上也也要确保准确无误。

通过背诵来训练口才是有方法可遵循的。首先要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比如说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诗歌;一篇词藻富丽的散文,一篇快炙人口的演讲稿;其次要吃透所选定的材料。说白了就是要对所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思想上要和作者保持融会贯通。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认真揣摩拿捏每一个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感情,并注意培养自己的情感;再次,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加工处理,比如划分停顿、找出重音等,这些细节对于准确的都表达内容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最后,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充分准备之后进行记忆背诵。

背诵的过程也要分步来进行:第一,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音背下来。在这个层次上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准确的记忆就可以了。并在记忆背诵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格调、节奏的把握,为准确掌握作品打下更殷实的基础;第二,给文章注入自己的感情。在熟练记忆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读,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吐字清晰的大声地背诵出来,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这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要把自己理会文章的情感和文章本身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结合在一起,并用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朗诵。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说,我们要背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首先就应了解,这是篇离别诗。它是在抒发即将离别康桥时的愁绪和依依不舍的情结。所要表达的是作者对往事的留恋情怀,以及一些不可忘却的回忆。那么我们在朗读《再别康桥》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只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加工处理,比如确定重音、划分段落、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一调到底的朗诵是失败的。有些人在背诵《再别康桥》时把握了它悲低沉伤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忽略了作者在回忆中的喜悦心情的表露,结果无法真正的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说这也是把握失衡的缘故。如果注意了作品感情和朗诵技巧以及脉络的发展,这种错误可以说是能够完全避免。

一般来说,最好能有老师来指导完成这个训练。如果不方便找老师,也可以找个朋友来帮忙,请朋友认真地倾听自己背诵,帮助我们找出不足,提高效率。

通过讲故事训练口才人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但并不一定都会讲故事,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别人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可以引人入胜,可是自己讲起故事来,却平淡无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讲故事不光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语言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只有多听多讲,你才能提高语言能力。

既然讲故事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训练口才,那么有什么具体的技巧没有呢?

当然是有的。这里的方法是:第一,要认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故事波澜起伏的情节是通过各种性格的人物的言语、行动表现出来的,因此讲故事以前我们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把《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讲出来,就要必须先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要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其次,把握个性化的故事语言。故事的语言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不尽相同,相比之下它更加口语性、更加个性化。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故事材料的时候,不要着急着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认真修该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第三,重复讲述。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和处理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了。通过再三反复练习达到对内容的充分掌握。最后要让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妙准肖地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在练讲的同时,还要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能够准确的表达故事中的人物性格。

完美表达动作和表情首先发音要准确、清楚。翘舌音、平舌音、四声都要表达的清晰无误。最好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讲读。其次千万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绝对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讲故事要用口语化的语言去表达。

由于个人知识,心理及年龄的差异,具体训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再加以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你就会找到打开口才之门的金钥匙。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练习,你一定会妙语连珠、口吐莲花。

通过复述来训练口才复述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训练口才的方法,它通过重复别人的讲话,来训练瞬间记忆的思维能力,并以此来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使用复述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具有一定情节的一段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特别强的一段,然后请一个普通话标准、朗读发音较好的人进行朗读,最好能把朗读录下来,然后一遍听一遍复述,多次进行训练,直到最后能正确无误地把这个作品完整复述出来。在复述的时候,也可把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与原文做对比,看看复述下多少,这样反复进行。这种强化练习不仅是在练习背诵,还是在锻炼你的语言连贯性。如果在复述的时候,能面对听众,效果就更加好了,因为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胆量,还能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

在开始时复述的时候,我们只要能把最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把原文的意思记住的前提下,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表达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不能只复述简单的故事情节,而是要大致复述人物语言和描写的情景;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完全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描写的情景,逐次提高自己复述的质量。

此外,在进行这种强化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比如说选了一段共有四个小节的诗歌,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每一节所要表达的主要情节表达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词语表达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每一节诗歌的半数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夏述全部的诗歌。当然错几个词语也是可以允许的。就这样持之以恒,一定会提高语言连贯性和强化记忆的准确性。

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又简单易读的材料,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和增强信心,从而避免因失败和打击而导致自暴自弃。随着训练的不断强化,你可以逐渐选一些情节少、句子较长的材料来进行练习。总之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最后要持之以恒。有的人一开始就选用那些句子比较长、情节少的文章来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不得不早早地放弃。这就好像我们学习走路一样,还没有完全学会走,就要去跑,肯定会摔倒。因此,我们应从易到难地训练,耐心地坚持下来,相信不久后,我们就会出口成章,令人折服。

通过模仿来训练口才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刻开始,我们就模仿别人说话、做事,人类的认识就是通过模仿学来的。因此可以这样说,模仿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口才训练也是如此,我们在练习口才的过程中,应多向专业人士请教,模仿他们的说话方式,以此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模仿专人。在生活周围找一位当众讲话能力比较强的人,记录他最精彩的讲话供你进行模仿。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把你喜欢的播音员或者是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不间断的进行模仿。

第二、专题模仿。约几个好朋友,请其中一位先讲一段小故事或者是小幽默,然后大家分别进行模仿,看谁模仿得最像。也可以来模仿比较出名的小品和相声等文艺作品。这个方法可操作性很强,且具有娱乐性,一有时间约三四个人就能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保持新鲜有趣,以保证大家爱听爱学。不过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准确、生动、形象,一定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进去,否则模仿的人也跟着模仿错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随时随地的模仿。每天我们都要听看电视、电影和听广播,那么我们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们的语调、神态、动作以及表情,一边听一边模仿,一边看一边模仿,这种方式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这种模仿要求从模仿对象的表情、动作、语气、语速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争取创造,力争更加优秀。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这种模仿,一定要有选择性地进行。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健康有益的语言动作来进行模仿,我们有些人模仿力非常道的强,但是在模仿时随意恶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要坚决严厉的杜绝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比较简单易学,而且娱乐性很强强,见效也非常快,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只要勤学苦练,必定能拥有好口才。

通过练嗓子来练口才如果你有一副好听的嗓音,你在日常的社交中就会常常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可能会成为谈话的主角,反之,你就要不断地加强训练,力求使自己的声音更加完美。

练声也就是训练个人的声音。我们都喜欢听那些悦耳动听、饱满圆润的声音,干瘪沙哑、有气无力的声音往往让人生厌。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声音饱满圆润,受人欢迎呢?

第一步,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掌控着整个发声的过程,它是发声最基本的基础。气息的大小直接影响发声的质量,气息不足,声音有气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带来沙哑破损的感觉。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吸气的时候一定要深,小腹紧紧的收缩,要撑开整个胸部,尽量多的吸气。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是如何吸气的,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呼气时也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息慢慢地呼出。我们在论辩、演讲、朗诵的时侯,有时侯需要较长的气息,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这里需要留意的是,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就可以了。此外,我们还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呼吸吸气的训练,时间长了一定会见效。

第二步,要加强练声。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去振动它,让声带提前做点准备,千万不要张口就声喊叫,那样的话会严重的破坏声带。这就如同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很容易拉伤肌肉。因为声带承载着人类语言的声源,也就是说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声音的圆润、洪亮与否和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声带活动开了之后,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不要的准备活动。要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来活动嚼肌,也就是所谓的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有人在发音时,根本就没用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音量太重的结果。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要加强吐字练习。吐字似乎与发声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有发音清晰准确,吐字才能完全实现“字正腔圆”。我们知道每个字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每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分成字头、字腹和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划分,大体上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够好的话,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变得扁、塌、不圆润。字尾,主要就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位,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收也要有限度,不能无限制的拖拉声音。如果我们严格的按照以上的练习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通过面部表情练口才在不同的情形之下,人往往表现出来的神情大相径庭,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的流露是内心活动的真实体现,身体动作、手势、眨眼、脸部表情和咳嗽等,都能表示多种含义。有时有意识地用这些代替有声语言,特别是在不允许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如咳嗽,有时表示紧张不安,有时用来掩饰谎话,有时表示怀疑和惊讶。但是,在某一时刻,一个举止又不仅仅表示一个意思。

心理学家苏赞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眼睛能够暴露心中最大的秘密。不管他在说什么,他的眼睛就会告诉你他正在想什么。如果瞳孔有扩大的趋势,那就说明他听到了什么让他兴奋的事,或这表明你说的话他很感兴趣,如果瞳孔缩小,那就表明情况正好相反,即他听到了什么他不喜欢的事情。如果他的眼睛眯起缝来,那就表明他大概是不相信你所说的话。”雨果也说过:“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在说话过程中,眼睛完全能够把人的心理变化、思想感情、性格修养以及审美观念都展现给别人。

听者眼神突然明亮,表明他对你的表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话时就应该趁热打铁;听者眼神沉静和坚毅,表明他在认真的听,和细细的品味,所以你说话的时侯应谦虚谨慎;听者眼神游移躲闪,表明他慌乱心虚,说话时就应穷追猛击;听者的眼神黯淡无光,表明其内心有忧伤,说话时不可神采飞扬,情绪过高。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做公开演说和电视讲话时,从来不戴眼镜,要同法国人“眼对着眼”地讲话,因为他觉得眼睛在交流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美国记者根宝在他写的《回忆罗斯福》一书中写到:“在20分钟之内,他的面部表情发生了那样的变化:好奇、真情的关切、伪装的吃惊、担心和同情、嬉笑、庄严,但是自始自终,他没有说过一个字。”蔡特金在回忆列宁时所说的那样“每一个字都是从他心里发出来的,而且面部的表情使那种感觉更加增强。”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眼神可以交流不同的思想感情,传达不同的信息。前苏联作家费定在《初欢》中写道:“眼睛会发光,会发火花,会变成模糊的乳状,会变得像雾一样暗淡,会像火花和枪弹一样投射,会展开无底的深渊,会质问,会取予,会拒绝,会表示恋恋之意……”在有较多听众的场合,可以采用环顾或虚视的眼神。环顾就是视线有意识地自然流转,环顾全面。今天,我们的不少领导者在和人交流时,不仅倾听人家的谈话,而且眼睛适当地看着对方,能给对方一种受到尊重,受到重视的感觉,这样的谈话一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它可以同所有听众保持眼睛的接触,使每个听众都感觉你看到了他,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联系,提高他们参与说话的兴致,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使说话人通过多角度的视线接触,比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应,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题。但也有不少领导,讲话时两眼死盯着讲稿,谈话时两眼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无人”,不知他心里在想着什么,这样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伟大的革命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善于运用眼神语。

保尔拉法格回忆马克思时写到:“当某一个人在谈话中加入几句俏皮话或机敏的答辩时,他的眼睛便在浓密的眉毛下快活地嘲弄地闪动起来。”李卜克内西回忆恩格斯说:“他在观察人们和事物的时候,不是用玫瑰色眼镜或黑色眼镜,而是用明察秋毫的目力。他的目光从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总是要洞悉底蕴。这种明察秋毫的眼力,这种‘慧眼’,这种自然之母只赋予少数人的洞察力,都是恩格斯所有的。这一点我在第一次会见他的时候就觉察到了。”普凯尔任采夫回忆列宁时说:“他演说时的姿态,他的纯朴,而首先是他的一双目光炯炯能看到人们内心深外的眼睛都使我觉得是非凡的。”当众讲话时要注意观察听众的眼神,以便了解听众的心态从而随机调节讲话策略。

掌握正确发音练口才讲话要让人接受,首先要做到发音清楚,吐字清晰。说话的时候,每个句子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艰涩词汇。有些人觉得说话时用语艰深,可以体现自己多么有学问、多么有魄力,其实,这样说话不但让人听不懂,惹人反感,有时候还会引起别人怀疑,以为是在故弄玄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说好话还需要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型,以及使讲话扣人心弦,让听众欲罢不能的技巧。

速读法是训练发音吐字的有效方法。这里的“读”指的是大声地朗读,而不是一个人在心里默念,简单地说,“速读”也就是快速地朗读。通过速读法,可以训练出标准的发音和清晰的吐字。

练习速度法之前,我们应先找来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或者一篇精彩绝伦的演讲辞。然后找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弄不懂的词和不认识字查出来,彻底弄明白,之后开始大声朗读。刚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要控制的较慢,慢慢地加快速度,一次比一次读得熟练,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尽量做到完整的发声。如果你发音不完整或者是不标准,在速度加快以后,别人就会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速的朗读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此我们追求的速度必须建立在清晰、完整、利落的发音之上。

体育节目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就凸显了快的优势。他解说起体育节目来速度飞快,可是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非常的清晰和完整,没有一点儿含糊。这就是我们应达到的那种快。

速度法在所有口才训练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即不受时间、地点这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多少的限制,在不需要别人的配合的情况下,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训练。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或者是朋友来倾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们帮助你挑出在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或者词发音不够完整和准确,哪个地方吐字还不干净利落,等等,这样对于你的训练和学习大有帮助。如果条件允许,你也可以把你阅读速度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找出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当然,如果能有老师指导帮助那就更好了。

但需要说明的是,速读法只是为了训练讲话时的发音,其真正的目的并不是锻炼讲话的速度。说话的速度是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说话太快让听话的人感到不知所措,而且自己会很快就疲倦了。有些人觉得说话快一些,可以节省说话的时间,其实不然。说话的目的在于让对方理会你的意思,而不是赶时间去完成任务。此外,不管是讲话的人,还是听话的人,都在通过讲话来交流思想,如果说的话没有任何的意义,那还不如不说。当然说话太慢也是不对的,说话太慢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让听话的人感觉不耐烦。

说话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享受,因此,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具体的方法,做一个会说话的人。当着大众讲话时要主意每一个听众的反应,话要说得精炼简要,千万不可拖拖拉拉,更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夸夸其谈。当众讲话的目的是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所以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清晰明了。信口开河是最不受人欢迎的讲话方式,夸夸其谈、大肆吹嘘并不表示你很会说话,相反地,证明你说话幼稚,没有思想,不负责任。

总之,通过速读法来加强口才的训练,归根结底是在通过正确的发音来提高说话的质量,以此来提高说话的能力。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发音,要达到标准、完整,干净利落,清晰明了。

简练说话练口才人们最讨厌废话连篇、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人。言简意赅,不说废话,这样才显得说话的人干练。正所谓“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我们应用最凝练的话语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思。而这也是口才中的一门学问。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要养成说话言简意赅的习惯?

首先,抓住关键句。

有人说话时喜欢引经据典或长篇大论,经常让听者晕头转向,不知所云。事实上,这种说话方法远不及简短的几句关键语!

任何事物,不管是多复杂的现象、多深奥的思想,说到底也就是几点经过概括和抽象后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就是事物的精华、核心、本质,只要你能抓住它,就能提纲挈领、一通百通。所以,如果你能用极为简明的语言,条理分明地将自己的观点加以表述,或将对方思想、观点上的实质部分一一揭露,便能在论辩中收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

在一次亚洲大专辩论赛中,香港中文大学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队,针对“个人利己主义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的辩题进行辩论。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为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为反方,双方争辩激烈,相持不下。

这时,香港中文大学一个队员指出:“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难道是因为个人功利主义吗?爱迪生发明电灯,造福全人类,难道也是因为个人功利主义吗?”此话虽然简短,但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具有几乎不可辩驳的威力。

俗话说:“秤砣虽小压千斤。”画龙点睛的语句,就像秤砣一般,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包含着论辩者高度浓缩的思想、感情、智能和力量,所以具有以少胜多、点石成金的特殊作用。

其次,善于运用短句。

依靠口才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好多使用结构较为简单、形式较为短小的句子。当需要表达简单的意义时,自然用字简短,而要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义组合时,也尽量将冗长复杂的结构,转化成比较简单的短句。

有效的人际交往话语,从总体上看,句子大多不长,最少的仅为一音节,多者也不过一二十个音节。这类句子中往往又多有停顿,截分成数个语音段落,其中每段中音节都较小。此外,这类句子大多是零句(即没有主语和宾语两部分的句子),经常不用或少用附加成分,并省用连接词、介词,或隐含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当然,这些成分的简略并不能随便简化,而是凭借双方共处时的各种特定环境决定的。不过,在表达时,只要不影响意思的传达和理解,语言形式还是以简短精练为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运用简略短句为主的特点,一方面是指句子构成上富有变化,另一方面是指运用句式丰富繁多。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谈,往往比书面字词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这种口语句式丰富多样,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单句、复句等。如果经常在口语中交替使用这些句式,将会使语句表达富有变化,不仅能活跃气氛,也可以让话语更为生动活泼。

最后,突出说话重点。

使用重音是人与人沟通过程中,为了达到准确表达目的而使用的手段。重音是指在说话时有意将某些词讲得响亮一些的现象,它主要是通过音调来表现的。

重音的使用方式有两种。一是语法重音,这是按照句法结构特点说出的重音,一般没有特殊用意。二是强调重音,这是为了突出某个语意,或表达某种强烈情感,将句中某些词语音量加大后所说出的重音。

前苏联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捷夫斯基说:“重音就像人的食指,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词。”重音的所在,一般也就是说话者所要突出的重点所在。强调重音的位置不同,语音的表示和感情的强度也有所不同。例如“你听得懂吗”这个句子,如果“懂”字不重读,那么只是一般的询问,否则就变成了反问,并且还包含轻视的意味。

有一位银行高级主管和一位主任,先后对一位连续迟到两天的女职员说:“你呀!怎么又迟到了?”高级主管说这句话时,把“你呀”说得又长又响,似乎重点是在强调她这个人。而主任则把“又迟到了”这几字说得较响亮,并特别在“又”字上加大了音量。然而,明明是同一句话却有两种结果,女职员听了高级主管的话,只是低着头,脸也红了。但听了主任的话后,她却反唇相讥:“迟到就迟到,有什么了不起!扣全勤奖金好了。”分析其中原因,就在于重音的位置不同,所强调的意义、表达的感情也因此出现了差异。高级主管的话,尽管有批评,但带有亲切感,从而削弱了女职员的反抗情绪;而主任的话听来就是指责意味浓厚,使人升起一股反感,心理上自然不能接受,也就导致二者的结果与反应不同了。

不过,虽然我们在这里一再强调说话要简练,但简练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简得适当,恰到好处。不能一味为了简练而生硬地掐头去尾,这样做只是捉襟见肘,挂一漏万,最终得不偿失。说话时要分场合看情况,有时需要简练,惜言如金,有时需要详述,用语如泼。

带着感情练口才俗话说,“情自肺腑生,方能入肺腑”,“通情才能达理”。说话人的话语一定要受到发自内心的充沛情感的支配,才可能产生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只有被感情支配的人才能使人相信他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感情方面尤为敏感,而语言所负载的信息,除了理性信息之外,就是情感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中,一定要充满自己的真情实感。所谓情感,就是人接触客观外界事物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诸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这种情感信息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要诉诸人的理智,而且还要打动人的情感。

世界最著名的演讲家之一,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美国给黑人一张不兑现的期票》的演说,其高潮部分是这样的:“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阿拉巴马去吧。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吧。回到佐治亚去吧。回到路易斯安纳去吧。既然知道这种境况能够而且一定改变,那就回到我们南方城市中的陋巷和贫民窟去吧。我们绝不可以陷入绝望的深渊中。”“今天,我对大家说,我的朋友们,即使我们面临着今天和明天的各种艰难困苦,我仍然有个梦想,这是深深扎根于美国人梦想中的梦想。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们这个民族将会奋起反抗,并且一直坚持实现它的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甚至现在仍为不平等的灼热和压迫的高温所炙烤着的密西西比,也能变为自由与和平的绿洲。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四个孩子,能够生活在不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行来判断他们的价值的国度里。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仍然对黑人活动横加干涉的阿拉巴马州,就在其统治者抱不取消种族歧视政策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儿童将能够与白人儿童如兄弟姐妹一般携起手来。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沟壑填满,山岭削平,崎岖地带铲为平川,坎坷地段夷为平地,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们返回南方时所怀的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把绝望的群山凿成希望的磐石。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将我国种族不和的喧嚣变为一曲友爱的乐章。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奋斗,一同入狱,一同为争取自由而斗争。坚信吧,总有一天我们会自由……”在这段演讲中,马丁路德金用四段“我梦想着”领起的排比式表述,深情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语势磅礴。他热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情况下不因肤色不同而得不到公正对待;期望着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密西西比变成“自由与和平的绿洲”,希望黑人儿童与白人儿童能像兄弟姐妹一样携起手来,和睦相处,由此甚至希望一切都变得公正平直,坦途通天。作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他的这些话完全发自肺腑,道出了千百万黑人的心声,使得在场的听众有的呐喊,有的悄然流泪,有的喝彩;有的失声痛哭。

话语之“情”,出于肺腑,方能人肺腑,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KGOoOHh+/CGaL70b5R5HTe5Q+y0sStg74/pcGvh8IkLR+zICgJP539hK7e10o0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