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自古雄才多磨难--李嘉诚谈人生磨砺(2)

没有大学文凭也成大业

李嘉诚如是说: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做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

精彩解读

李嘉诚在茶楼熬过了最艰辛的一年,由于他的真诚敬业,再加上做事肯用心,老板不断给他加工钱,他开始能够像其他堂倌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薪水也早已超过了一些正式堂倌所能拿到的限额。李嘉诚从心里感激茶楼老板,是老板帮他实现了养家糊口、供养弟妹求学的愿望,并给予了他极好的人生锻炼机会。

但是,他渴望从事新的技术职业,尤其是跟复杂的钟表打交道的行当。于是,他便想去舅父的中南公司。但是,他在进茶楼之前,曾经拒绝舅父让他进中南公司的好意,现在回头又求他恐怕不太好。不过,李嘉诚认识到自己似乎不应再有太多的顾虑,自己经过了一番社会闯荡,经过了磨练,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进舅父的公司,不应算是接受恩赐,而是为舅父做事。

看到已经有独立谋生能力的外甥,庄静庵很是欣慰,现在也是应该让他学一点技术的时候了。于是,舅父同意他进入中南钟表公司上班。但是,庄静庵还是跟以前一样,在商言商。他并没有对到了中南公司的李嘉诚实施特殊待遇。在公司干事就是公司的职工,跟其他人一样的。于是他跟对待其他人一样,让他从最基本的活干起,从学徒开始,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都得干。李嘉诚在茶楼里已受过极严格的训练,对这些事自然是驾轻就熟,胜任愉快。在茶馆李嘉诚练就了一门察颜观色的本事,使得许多职员都佩服他。有许多不知道李嘉诚就是老板的外甥的职员,常在庄静庵面前夸奖李嘉诚,说他“别看他年龄小,真是又伶俐又勤快”,“甚至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他就会主动帮忙”。

李嘉诚进入中南公司的目的,就是想掌握一门技术,学会装配修理钟表。为了尽快学到技术,他便利用打杂的空隙,跟师傅偷偷学艺。由于李嘉诚勤劳诚恳,深得师傅的喜爱,他便乐意传给李嘉诚一些技术。他心灵手巧,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各种型号钟表的装配及修理技术。

这时时局发生了变化,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黑暗的日占时代结束,但香港的殖民地位依然不变,又恢复了英国的统治。战前,香港人口163万,日占时期锐减为60万。英国接管香港时,大批房屋遭到破坏,有17万人无家可归。战时逃出香港避难的人,以每月10万人的数量回流香港。食品短缺,燃料不足,住房匮乏,严重制约着香港经济的发展。港英政府决心采取一切措施以恢复香港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庄静庵预见到香港经济将有超常的发展,于是着手扩大公司规模,调整人事。李嘉诚被调往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在高升当店员期间,他很快就掌握了钟表的销售技巧,做得十分出色。

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很快便恢复到了战前最好年景--1939年同期的水平。再加上港英政府实行更为开明的政策,战时遭破坏的工厂商行都恢复了生产营业,市场日益繁荣,香港人口激增到100多万。

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也借着这股繁荣的大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重新建立了东南亚的销售网络,港内港外的经销形势蒸蒸日上,营业额成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决心抓住大好时机拓展事业,再筹划办一家钟表装配工厂,然后将中南公司的业务逐步扩展为以自产钟表为主,建立香港的钟表基地。

虽然中南公司有如此好的发展前景,如果李嘉诚留在中南公司里,自然会收入稳定,生活安逸;但是李嘉诚不想继续呆在中南了,他不想在舅父羽翼下谋求发展。那样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会磨去自己的斗志。他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以实现自己做大事的愿望。

在中南的这段时间里,舅父很欣赏他的才干,希望他好好干下去。舅父待他不薄,是李家的恩人。但是17岁的李嘉诚已学会独立思考,他就请五金厂的某老板向庄静庵转达自己的意思。在跟李嘉诚的谈话中,庄静庵发现这位外甥确实是长大了,他的思维已经很成熟了。庄静庵回忆少年李嘉诚时说:“阿诚的阿爷谢世太早,故阿诚少年老成,他的许多想法做法,就像大人。”庄静庵也很欣赏李嘉诚这种独立的创业意识。因为当年,庄静庵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李嘉诚虽然眼下还不能独立开业,但他迟早会踏上这一步的。舅父更深一层地了解了李嘉诚与众不同的禀赋。他知道,天性独立倔强,不愿受人荫庇的李嘉诚不会贪图安逸,他一定会凭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地来。这是一种值得称道和鼓励的志向。

1946年初,17岁的李嘉诚终于离开了舅父的公司。临行前,他对庄静庵就香港钟表业的前途作了一番今天看来依然堪称大商家眼光的分析:高档表市场为瑞士人独霸,中档表市场为日本人独步。瑞士的机械表生产技术炉火纯青,世所无敌。其时,日本人避其锋芒,瞄准空档,抢先开发了电子石英表的新领域。这样,中低档表市场就是可开拓的空档。李嘉诚建议舅父迅速抢占这一滩头。正如李嘉诚所预言,后来的香港以生产价廉物美的中低档表为主,迎合了中下层顾客的需要,成为世界上继瑞士、日本之后的又一大钟表基地。中低档表的生产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后来,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头,可能与少年李嘉诚的建议有一定关系。但是不管怎么说,少年李嘉诚的商业眼光已颇具大家风范。

李嘉诚之所以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深谋远虑,这与他平时的学习与积累是分不开的。李嘉诚在茶楼,已学会与人打交道;进中南公司,经过装配修理的学艺,对各类钟表了如指掌。他很快就掌握了钟表销售技巧,并做得十分出色。李嘉诚成为一个出色的店员,得益于他当学徒的经验,而他后来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又得益于他当店员的经验。即使在后来他逐渐走向成功之时,他也从未放弃学习各种知识,这才使得他在一次次的决策中,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从而走在竞争对手前面。

智慧小语:对任何一份工作,我们都应该抱感恩的心理,不管他是否给我们带来了财富,最起码能带给我们经验,从实践工作中得来的经验,通常在日后能变成一种钱买不到的大智慧。还有,不仅要做好工作,还要多做工作,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人生没有一步登天的好事。要想由小做大,就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一点一点地积累成功条件。许多经验和知识,当时看起来没什么用,但说不定将来能派上大用场。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锻炼

李嘉诚如是说: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精彩解读

李嘉诚生性内向腼腆,不喜主动与人交谈。数十年后李嘉诚已成为众人瞩目的公众人物,但他仍不是个滔滔不绝、谈锋犀利的人。按理来说,他这种性格不是很适合做一个推销员,更不要说一个成功的推销员了。但是,李嘉诚不是一个轻易说“不行”的人,他靠着自己的诚实在推销业上世所无敌。我们最初所做的事,可能与自己的最终目的无关,甚至对这个行业也没有兴趣。但如果你别无选择,只能暂时干这一行,这时候,你就不能说做你喜欢做的事,而应该说做你应该做的事,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努力用心去做,总会积累一些经验,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完全不同,坐店销售时,顾客进门即有购买意向,而行街推销,最初只是卖方一厢情愿要想达成交易,就需要去发现顾客的需求,并制造机会。李嘉诚在茶楼学艺时学到了一门察言观色的本领,他懂得怎样去投顾客所好,引起顾客的兴趣,赢得顾客的信任。当时李嘉诚在五金厂主要是负责镀锌铁桶的推销。

当时,这一行当推销的对象都集中于卖日杂货的店铺。17岁的李嘉诚一入行就感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十分激烈。年轻的李嘉诚刚一入行就显示了他的推销奇计。李嘉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经过一番分析,他避实击虚,采取直销的方法进攻。

当时,推销员到酒楼旅店直接推销的不多。但直销方式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来直销的价格是按厂价,比客户到市场去买来得便宜;二来送货上门,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酒楼旅店是进购铁桶的大客户。

在推销的过程中,李嘉诚还分析推销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推销方法。

他首先分析,酒楼旅店是“吃货”大户,他就集中精力对这些堡垒攻坚。李嘉诚曾经打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销出一百多只铁桶,销售业绩十分惊人。

此外,李嘉诚对家庭散户又作了研究。他发现,当时高级住宅区的家庭大多使用铝桶。于是,他就把目标瞄准中下层居民区。但即便是中下层居民区,一户家庭,通常也只使用一两只铁桶,潜力远非酒楼旅店可比。然而,家庭散户又有一个酒楼旅店不能比拟的优势,那就是集腋成裘的庞大数量。如何占领这一分散而又不可忽视的庞大市场李嘉诚一时一筹莫展,他苦苦思索。李嘉诚从一群闲居在家的老太太这里打开了缺口。因为老太太都不上班,闲居在家,喜欢串门唠叨,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义务推销员。只要卖动了一只,就等于卖掉了一批。于是,李嘉诚专找老太太卖桶。这一招果然又大获成功。

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不仅推销有术,而且大有发展潜力。他还发现自己在茶楼当堂倌时学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在此派上了用场,他总能凭直觉看出客户是什么类型的人物,并且能马上了解客户的心理和性格,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推销策略。

智慧小语:戴尔.卡耐基说:“您想知道自己是否具备经商素质,最好去当一当推销员。”确实,推销极富挑战性。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上杰出的工商企业家,十有八九从事过推销工作,而且绝大多数都取得过骄人的成绩,李嘉诚自然也在此列。真正的推销艺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任何书本里也找不到。推销的艺术,在推销的本身,只能在推销之中去掌握和领悟,从而锻炼自己。

眼光决定生意人的未来

李嘉诚如是说: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精彩解读

李嘉诚从走进社会自立谋生开始,到创立自己的长江塑料厂,曾有过屡次跳槽的经历。李嘉诚的第一次跳槽就是辞掉在茶楼的堂倌工作,进入舅父的中南钟表厂工作。在钟表厂,李嘉诚从学徒干到高升店员,掌握了各种型号钟表的装配及修理技术,以及钟表的销售技巧之后,经过半年的观察分析,他逐渐形成了自己对钟表业现状和未来的成熟看法。之后他离开了钟表厂。他要凭自己的能力独立地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来。

离开中南钟表厂,李嘉诚到了五金厂做推销员。他尽心尽力,在推销这一行业上屡建奇功。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以来,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销售额稳步上升,显示出了产销两旺的势头。老板喜出望外,在员工面前连连称赞李嘉诚是第一功臣。但是,李嘉诚很快就又跳槽而去。老板心急如焚,提出要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但李嘉诚去意已决,不愿回心转意。那么,在五金厂刚刚打开了局面,李嘉诚为什么又要跳槽呢原来李嘉诚采取此举是有原因的,一是在一次推销遭遇战中初尝败绩;二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使他更加体会到了镀锌铁桶的穷途末路和塑胶制品的蒸蒸日上。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时,就已感觉到了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后来他在推销时遇到了一家塑胶公司的老板。这位老板,是个极富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一年,就开发出10多种产品。然而,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但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无奈之下,老板常常亲自出马推销。

有一次,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而遇。竞争的结果,是这家酒店最终选择了塑胶桶,为此他们不惜废掉购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在推销中,李嘉诚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李嘉诚不轻易言败,但这一次他感到的是彻底的失败,而且败得毫无还手之力。

不打不相识,这位塑胶公司老板慧眼识英才,十分赏识这位17岁少年的推销才能。这位老板真诚地对李嘉诚说:“这确实是一场遭遇战,你是我平生遇到的最强硬的对手。虽然最终你输给了我,但这并不是你的推销技术火候欠佳,而是塑胶桶赢了白铁桶”。老板约他去喝晚茶,并竭力劝说他加盟自己的塑胶公司。言谈中,李嘉诚也表现出了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依然不忍心弃五金厂老板而去,他说:“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在他的厂里做事没多久就走,恐怕不太好吧。”“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塑胶厂老板快人快语,一语点中。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看到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作,只是想把它作为磨练人生的方式,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望着塑胶厂老板热忱而期盼的目光,李嘉诚毅然决定加盟塑胶公司,进入一派生机的塑胶行业。

这一前瞻性的眼光,奠定了李嘉诚后来在塑胶业成功的基石。李嘉诚到了塑胶厂,依旧是做推销员。因业绩显著,一年后他被擢升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这一年,李嘉诚年仅18岁。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李嘉诚对推销工作已是十分内行,但生产及管理对他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领域。不怕不懂,就怕不学。李嘉诚深知自己的薄弱环节所在。因此,他很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和工人一道摸爬滚打,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对于每道工序李嘉诚都要亲自尝试,他兴致很高,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这或许是李嘉诚心怀远大抱负使然。此时的李嘉诚内心正在暗自酝酿着独立创业的计划,他当然要熟悉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一时鲜血直流。指连心,疼痛钻心。但李嘉诚吭都没有吭一声,迅速缠上绷带,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又继续操作。后来,伤口发炎肿胀,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此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李嘉诚微笑着说:“大概不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意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李嘉诚以他的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了塑胶生产的各个环节。塑胶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李嘉诚逐渐成了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二十岁刚出头,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确实令人称羡。然而,骨子里有着独立创业意识的李嘉诚还是不满足。他意识到如果一个人满足于给别人打江山,那么,他只能是一个优秀的打工仔。他的信心一点一点地开始膨胀起来,他觉得这个世界在他面前已小了许多,他渴望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去闯荡一番,他渴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企业,创出自己的天下。李嘉诚不再满足于现状,也不愿意享受安逸。于是,正干得顺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了新的人生搏击。

李嘉诚不断跳槽,并不是心浮气躁,找不到好的出路,而是不断地寻求新的挑战机遇。因为李嘉诚不会满足自己当时的成绩,对现实不满足,就能见人所未见,做人所不能做。初出茅庐的李嘉诚懂得以把任何事做到最好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满足,可以说找到了成功的门径。

在这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成功人士在关键时刻把握机遇的能力和气魄。人的一生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机遇。一旦出现,就应该果断而行,义无反顾,坐失良机,可以说是人生的遗憾。

智慧小语:在最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是你所感兴趣的行业,或许根本无法发挥你自身潜能的一个行业。这就需要你不断地去寻找能发挥自己最大能力的行业,寻求能提供自己最大发展机遇的行业。怎么样去寻找机遇呢这就是一个人的眼光问题了。要有远大的眼光,能纵览全局的眼光。

有一颗雄心做一番大事

李嘉诚如是说: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的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精彩解读

在移居广州时,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学做港人”。李嘉诚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英语的学习。因为基础差,学起来就更不容易。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

那个时候,李嘉诚学习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的路上,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时,他怕影响家人的睡眠,便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每日天刚蒙蒙亮,他就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苦练英语会话能力。即使后来因父亲过早病故,李嘉诚辍学到茶楼、到中南钟表公司当学徒,每天10多个小时的辛苦劳作后,他也从不间断学习英语。他怕遭到茶客的耻笑和老板的训斥,常常利用短暂的空闲靠着墙角,快速拿出写好的纸片来看一眼。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努力,他终于逾越了英语难关,能够较熟练运用英语书写与会话。这就是靠着他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达成的。

李嘉诚的努力没有白费,英语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长江塑胶厂创业的过程中,李嘉诚就凭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商直接接洽,而赢得了使长江塑胶厂起飞的订单,而李嘉诚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其契机就源自李嘉诚从英文版的塑胶杂志获取了可贵的信息。至于李嘉诚后来大规模的跨国经营,就更离不开英语了。

李嘉诚当初辍学在社会上打工时,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他要求自己不能忘记对知识的学习。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完全部中学课程。既然定下了目标,他就义无反顾地去实现它。他把工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学习上。在时间不足,身体疲惫的状况下,李嘉诚还是坚持下去了。

李嘉诚正式进入塑胶公司后,挑战也是很大的。塑胶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也最浅。另外几位则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各自都有了固定的客户。李嘉诚的压力颇为沉重。而李嘉诚又心高气傲,在他心目中,要干就要争第一。李嘉诚再给自己加压力,他暗自订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嘉诚奋发搏命,他给自己施加压力。他知道,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搏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公司所在地坚尼地城位于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呢,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着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来到客户相对集中的地区,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四处推销。他不是那种身强体壮的后生仔,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对瘦弱的他来说,实在勉为其难。幸亏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当初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从而练就了过硬的腿功和毅力。

加盟塑胶公司一年后,李嘉诚实现了他预定的目标。老板拿出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李嘉诫本人都大吃一惊--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依靠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拼搏,李嘉诚完成了自己的目标,终于成了令人折服的推销奇才。

曾经有记者询问过李嘉诚的推销诀窍。李嘉诚不予正面回答,却讲了一个故事。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哇!”原一平接过话头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所以脚茧特别厚。”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感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自谦地对记者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底,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将勤补拙。”李嘉诚在创业之时,给自己的塑胶厂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长江。他说:“……未来的长江集团,也应该为中国人引以自豪。长江浩荡万里,具有宽阔的胸怀,一个有志于实业的人,理当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我们不难看出李嘉诚的开阔胸襟和远大抱负。后来,别人问他“长江”的厂名之意,他只是淡淡地说:“长江的大名响亮,我便借了过来。”古话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其下下。”要想做大事,赚大钱,就必须目光远大,如此“取法乎上”,至少可得其中。

因为远大的目标可以激励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气魄,可以让我们经受得住挫折,输得起也赢得起。如此坚持不懈,不可能没有一番作为。

智慧小语:订立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在不同的阶段订立不同的目标,从而可以分阶段实现,最后达到最高目标。不仅要订立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目标努力。做任何事,都不能缺乏实在本事,更离不开自己的能力。要为自己打开一条人生通道,自主的学习精神必不可少,不懈努力的精神更不可少。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

李嘉诚如是说: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精彩解读

从中南离开的时候,李嘉诚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对钟表业现状和未来的成熟看法。他离开中南觉得心里愧疚,舅父毕竟是李家的恩人。于是在临行前,李嘉诚毫不避讳的对舅父谈了就香港钟表业的前景分析,今天看来依然堪称大商家眼光的分析。后来,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头,可能与少年李嘉诚的建议有一定关系。但是不管怎么说,少年李嘉诚的商业眼光已颇具大家风范。

李嘉诚对五金厂的老板深怀感激,但他不忍将自己埋没在没有多大前途的五金行业,而选择了蓬蓬勃勃的塑胶业。但是,李嘉诚知恩图报。就像他离开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时对舅父进忠言一样,他对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嘉诚的观点是:办企业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占领塑胶制品不能替代的空档。塑胶用途虽然广泛,但在替代金属制品方面却不是万能的。

当时,老板并没有听取李嘉诚的建议。果然,五金厂一度奄奄一息,濒临倒闭。李嘉诚重情义,得知这个消息后,专程回五金厂找到老板。他让老板立即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而改为生产系列铁锁。原来,李嘉诚一直关心着五金厂的前途。一来他要暗自验证自己的眼光;二来五金厂待他不薄,他却跳槽而去,心中总有欠疚,总惦记着找机会报答。因此,他一直不忘了解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他掌握了铁锁紧俏的信息,另一方面,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事生产铁锁,不存在其他同业的竞争。有这几条,李嘉诚断定,生产铁锁稳保红火。为了保证稳步领先,还应计划系列开发。否则,只要一发现有利可图,其他五金厂就会一齐涌上这条道,竞争会很激烈。只有永远先人一步推出新产品,才能稳操胜券。这一次,五金厂老板信服了李嘉诚,言听计从。一年后,一度愁云惨雾笼罩的五金厂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李嘉诚念念不忘自己创业,拥有自己的一方商业天地。终于,他又辞别了塑胶公司的老板。老板在与李嘉诚几年的相处中,深深了解李嘉诚终究不是池中之物。老板也是个善人,他甚至觉得,李嘉诚在自己手下,实在是委屈了。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饯行。李嘉诚十分感动,同时带着他内心的欠疚,坦诚地向老板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他说:“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向你保证,我绝不会把一个客户带走,绝不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虽然是在商言商,李嘉诚依然是重义轻利,一诺九鼎。

后来,李嘉诚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果然,有不少李嘉诚原来在塑胶公司发展的客户转向与李嘉诚合作。但李嘉诚无一例外地谢绝了,并且一再强调他原先打工那间塑胶公司的实力和对自己的深情厚义,希望这些客户继续与塑胶公司保持往来关系。李嘉诚的真诚使这些客户感动,找到李嘉诚的大部分客户又继续与塑胶公司做生意。

二十多年后,由于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香港塑胶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原料大危机。已经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挂帅救业。同时,将自己公司的库存原料拨给那间塑胶公司,把自己的恩公从倒闭的边缘挽救回来。已经年过花甲的塑胶公司老板噙着热泪说:“我没有看走眼阿诚的为人。”李嘉诚的为人有口皆碑,这是生意兴隆的人际基础。

创业感悟:知恩图报是一个人做人的品质。在社会上,为了谋生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这份工作的老板给你提供的赚钱、锻炼自己,以及积累经验的机会。就算你想离开另谋高就,但是一定要对前一份工作的老板心怀感激。李嘉诚屡次跳槽,每次都是自己在当时的行业做得正有前途的时候离开,他都会凭着自己对这一行业的准确认识对老板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这是他知恩图报的表现,同时,又显示出小小年纪的李嘉诚的商业眼光和气魄。

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李嘉诚如是说: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精彩解读

李嘉诚刚进入推销行业时,第一的技巧就是选准对象,运用直销的方式。他选的第一批对象是酒楼旅店,直接打入酒店旅店,他这一招一出手,便大获成功。第二次是李嘉诚直接在社区中推销,选准了闲居在家的老太太,结果又产生了奇效。

以诚实打动顾客,获得顾客的认可,也是一个推销技巧。有些人认为,推销靠的是口才,靠的是“把稻草说成金条”的本事。这恐怕只是一种误解。靠提供虚假信息欺骗顾客,做的是“绝路”生意,长不了。如果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这种方法或许管用。如果想在这一行有所发展,还需以诚实为本,让顾客当时欢喜,过后不悔。李嘉诚在推销时,总是能够替客户着想,最终就会感动客户,达到推销的目的。

有一次李嘉诚进入一家酒楼推销铁桶,被老板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沮丧地走出那家酒楼。李嘉诚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离开酒楼不远,他便重新思考对策。很快便有了主意,于是,不再垂头丧气,又转身重新回到酒楼。再次见到老板后,不等对方开口,李嘉诚就抢先说:“我这一次不是来推销铁桶的。我只是想向您请教,在我进贵店推销时,我的动作、言辞、态度等行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请您指点迷津。我是个新手,又是晚辈,您比我有更丰富的经验,在商界您已经是成功人士了。我恳求您的指点,好让我改进。”李嘉诚这种虚心坦诚的态度令老板大为感动。他随之一改拒人千里的冷冰冰态度,向李嘉诚提出了一些批评建议。虽然李嘉诚的本意并不在此,但一贯善于博采众长的他确实得到了一番教益。老板也喜欢上了这位谦虚诚实的少年,当即决定购买李嘉诚的铁桶。李嘉诚这一招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得到了成功人士的指导,又做成了生意。后来,李嘉诚的这一招屡试不败。

在推销产品时,推销员自己不仅要掌握商品的优势和特点所在,更重要的是找到有利时机向客户展示这些好处,让商品自己说话。这样,推销会更容易取得成功。李嘉诚这一技巧来自一个哑巴。有一天,李嘉诚正在街上推销。他突然看见街边上围了一大堆人,连忙凑过去,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就见在人群当中的空地上,坐着一位哑巴,手中拿着一把菜刀,向一堆铜钱劈去,铜钱纷纷被劈成了两半。“好快的刀啊!”人们不禁啧啧称赞,纷纷拿出钱来向哑巴买刀。因此,李嘉诚从实践中得出的又一条推销经验是:让商品自己说话,最好的推销员就是产品本身。

李嘉诚从五金厂跳槽到了塑胶公司,仍是当推销员。李嘉诚一到塑胶公司,就负责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刚开始,李嘉诚连着走了几家客户,但这种产品却无人问津。这一天,李嘉诚早早来到一家批发行,等待着职员上班后,再同他们洽谈。这时,李嘉诚看见清洁工正在批发行门前打扫卫生,见此情景,他灵机一动,就自告奋勇地拿起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李嘉诚盼望着能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让他们亲眼看见洒水器的好处。果然,有一名职员提前来上班了。幸运的是,这位职员正好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结果,李嘉诚总算没有白忙活,这位部门经理发现了这种洒水器的好处,很爽快地答应代为经销。所谓眼见为实,让客户对商品有了感性认识,洽谈起来便更有说服力。

李嘉诚之所以能在推销行业屡战屡胜,是因为他善于用脑善于动脑,善于变通。还是在五金厂做推销员时,有一家刚落成的旅馆正准备开张,这是推销铁桶的大好时机。李嘉诚的几个同事领功心切,抢先找到旅馆老板,不料皆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退。原来老板有意于与另一家五金厂交易。知难而退的同事公推李嘉诚出马。李嘉诚也觉得,放跑这条大鱼,实在太可惜,也显得自己太无能。李嘉诚迎难而上。他并不急于去见老板,而是先与旅馆的一个职员交上朋友。然后假装漫不经心地从那个职员口中套知老板的有关情况,以选择突破口。那个职员谈到老板有一个儿子,整天缠着要去看赛马。老板很疼爱他,但旅馆开张在即,千头万绪,根本抽不出时间陪儿子。职员是当作趣闻说起这件事的,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李嘉诚感觉他已经找到了打开老板闭门拒客心理的钥匙。李嘉诚让这个职员搭桥,自掏腰包带老板的儿子去到跑马地快活谷马场看赛马,令老板的儿子喜出望外,兴高采烈。李嘉诚的举动令老板十分感动,不知如何答谢才好。于是,同意从李嘉诚手中买下380只铁桶。李嘉诚成为五金厂的一等“英雄”。善动脑筋、善作变通是一个优秀推销员必备的素质。

可以这么说,推销无处不在。这不只是针对推销产品而言。一个人光有能力是没有用的,若不能将自己的才能推销给别人,为别人真心接纳,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学一点推销技巧,对自己绝对有益。李嘉诚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在推销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独到的经验。

李嘉诚认为,对于有可能争取的顾客,要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相反,对那些根本没有可能做成生意的客户,则应当机立断,决不磨蹭。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因为“东方不亮西方亮”,在你无端耗掉的这段时间里,在别处也许你早就做成了另一桩生意。时间就是金钱。

李嘉诚在推销生涯中,细心揣摩,进一步提高了察言观色的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这是他判断有没有成交希望的条件。在察颜观色方面,李嘉诚有几条经验可以给初入推销行的人士以启迪和借鉴。李嘉诚说,如果进入办公室后,你被客户请到办公桌的对面椅子上,与客户面对面的谈话,这就意味着,客户有诚意与你对话,但这仅是纯商务式的谈话,你的谈话必须措辞谨慎、简洁而实在,切忌夸夸其谈,以免引人厌烦。如果你被请到办公室的沙发落座,则表示该客户有兴致与你长谈。如果你根本没有被请坐下,那么,你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客户请你喝茶,就表示他对你欢迎并产生了兴趣。但切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你,他希望谈话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杯茶的功夫。如果在谈话过程中有电话打来,他安排秘书或别人代接,就说明客户对你推销的产品感兴趣并可能产生购买的意向。相反,客户对每个电话都接,并且对进来请示汇报工作的下属没完没了地下指示或作决定,那就是说,他希望你尽快离开。作为一个推销员,就要通过这样一些细节,揣摩客户的态度,然后综合分析推销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智慧小语:推销是一个绝好的锻炼自己经商才能的机会。在这一行业上,不仅要靠一双脚,一张口,苦干,还需要努力摸索推销技巧。李嘉诚在不断的努力中摸索到了几个推销技巧。比如,选准对象,运用直销;谦虚诚实,以诚打动顾客;让商品自己说话;等等。

链接:一无所有到亿万富豪八大素质须具备

据统计,身价在“10亿美元”以上的497名超级富豪中,竟有237名是白手起家!美国作家福利森指出,要成为亿万富豪,有如下五大秘诀:

◎懂得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

富豪不一定是某个伟大创意的发现者或发明者,但却是将其发扬光大的人。比尔.盖茨虽是靠电脑操作系统DOS发迹,但他并不是该系统的发明者,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场酒吧斗殴中丧生。

◎通常脸皮都锻炼得很厚

富豪的行为模式常异于常人,做出违反社会常规、招致他人忌恨的事。美国沃尔玛的创办人山姆.奥尔顿,一旦逮到机会,他便伺机向供应商杀价。所以供应商们都知道和沃尔玛做生意不容易。

◎抱紧资产

要想财富长久,就要具备足够的定力,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抱紧核心资产。微软的比尔.盖茨能够多年蝉联全球富豪榜首,就是得益于他能够抗拒诱惑,不放弃微软的大部分股权。

◎“有捡便宜货”的独到眼光

对于富豪们来说,捡便宜货不是在整个社会都认为很便宜的时候买进。他们认为,一旦某项资产的现价已经低于其“潜在价值”时,就是介入的最佳时机了。

◎气定神闲地面对投资风险

投资没有一定赚钱的道理,不过,富豪们一定有办法使自己安度投资的低潮。专家们发现,富豪们大多生活作息有规律,婚姻生活稳定、美满。有志成为富豪的人,不妨向他们的生活态度看齐。 1aocTu9GEPI+4bk8fLbSjKDWCAyBmPy4ASwHkaScdKb2Tv/51Q8GRb6aUdxFmpt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